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05:52:15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通用16篇)
时间:2023-12-09 05:52:15     小编:灵魂曲

知识管理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团队和资源,提升领导力。总结的写作要求因人而异,但以下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细细地读着红楼梦,才发现在作者平静纯洁的语言下涌荡的悲剧。这的确是一个可以撼动人心的悲剧。青春守寡的史湘云,跳井而死的金钏儿,远嫁的迎春,含冤而死的晴雯,重病缠身的林黛玉......她们都是薄命司上记载的人,都是一个个封建制度下的悲剧人物!

曹雪芹透过红楼梦,揭露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贾府这个表面上的“昌明隆盛之邦,诗书簪缨之族”,内部其实无比的奢侈。平常吃的一种茄子,也要几十种佐料,办一桌酒席就要花百十两银子,遇到贾母过生日、秦可卿出殡等更是花钱如流水,没有节制。贾赦头发花白了,还想讨贾母的丫环鸳鸯做小老婆,事情未成,又从外面买了一个。贾蓉、贾链等更不用说了。

在这个表面上其乐融融的家庭里,其实是矛盾不堪。王熙凤为了三千两银子,破坏了张金哥的婚事,害死了张金哥和守备之子;他们天天为了家长里短的琐事争吵,为了权力你争我斗......尽管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是贾母宠爱的外孙女和孙子,但是在人生重大问题上都不能自己作主。在这样的制度、情况以及习惯下,必定是要衰败的。同时,这也意味着整个封建王朝的衰败。

烟去散尽,只剩泪迹斑斑。红楼梦一场,金玉良缘,却不幸福;木石前盟,终未完成。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二

尤其是红楼梦更让我喜欢,用了详细的语言,神态,心里等描写。会让你记住每一个生动的事例,而且具体地写出人物性格,清晰了解府里人物的权势与地位。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石头记,主要讲了女娲补天后,在大荒山无稽崖留下了一块顽石。后来,这块顽石竟然自己修炼,渐渐的有了灵性,在一僧一道德施法下,顽石就变成鲜明晶莹的美玉,后来,有两个人要去人间游历,它也想去,就苦求两人,最后两人同意,带它领略人间各种之美。这个故事,让我觉得作者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比如顽石竟然自己能修炼有灵性,况且就是没有可能性,更何况是石头能修炼,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其中有句诗句:天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着整个故事的梗概,然而作者却以虚渺的语言道出,足以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本书真的是打开我们的文化之窗,开启着我们的知识之门!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三

贾元春是贾宝玉的亲姐姐。因为她生在大年初一,所以取名元春。她被选为了贵妃,皇帝恩赐她回家省亲,贾府特意建了一座大观园。

终于等到了正月十五,元春回家了。贾府张灯结彩迎接她,那场面真是热闹、隆重!红楼梦第17回、18回就写了贾元春宁国府归省庆元宵的情景。

从这一章里边儿我读出来皇妃回家真是不一般!为了迎接她回家,先花费那么多钱盖了大观园。回家时,宫女、太监一拨接一拨出场,贾府老小全部跪着迎接,真是豪华奢侈!

但贾元春当了贵妃,一点儿都不开心。文中好几处写到贾元春落泪,她看见贾母时,书中写道,“贾妃满眼垂泪”“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她还说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说是回来省亲,但待了没多久,宫里就又召她回宫,最后她强忍着泪水离开了自己的家,而这一去直到死也没再回来过。贾元春真是可怜,虽然她是一个皇妃,表面很风光,但却一点儿也不开心,她心里的悲伤又能给谁说呢?古代的女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是木石前盟的刻骨铭心,还是金玉良缘的天做之和,那只身离去的的背影在那个时代象征了自由仰或是孤单。

大观圆里的红墙绿瓦,莺歌燕语,其实不过是红楼一梦。在曹雪琴意气风发的那个年代里,更多的其实是束缚,于是才有了林黛玉的葬花,才有了贾宝玉的出家,才有了薛宝钗的悲哀。

贾林两个人的爱情可算是可歌可泣,他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一直是现在崇尚恋爱自由的象征。可是当人们在赞颂他们的时候又有谁看的见宝钗的伤口,谁,谁,谁。

我喜欢宝钗,在这个代表封建礼教的女子身上,我可以感觉到她对幸福的执着。我想我也是一个对幸福执着的女子。很勇敢的守侯着若即若离的爱。

贾宝玉离开了,他应该有他的追求可是他辜负了那些爱他的人。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和宝钗继续生活下去,即使我不爱她,也会和她好好的在一起,这不是承诺是责任。对于宝钗也对于即将出世的孩子。

我不会渴求一份得不到的爱,我想自己应该会和一个很爱自己的人生活,平淡,宁静,也会幸福。

好好的珍惜吧,不要伤害我们爱的人,更不要伤害那些爱我们的人!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四

典雅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各具个性的人物,构成了我国这一不朽的著作——《红楼梦》。它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还是中国小说文学难以逾越的巅峰。

《红楼梦》主要记述了一个发生在富贵人家的故事。首先起自宝黛的前世情缘,最后结于宁荣二府的衰败,这之中的过程令人时不时摇头叹息,同情他们的遭遇。

我同情宝玉和黛玉的遭遇,他们本是知己,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他们都鄙弃功名富贵,追求自由,富于反叛精神。但是他们有情人最终却被活活拆散,最后,还是生离死别。

宝钗也值得人怜惜,她嫁给宝玉,可这宝玉却独独钟情于黛玉,无情地出家了。她成了寡妇。她相貌本十分丰美,讨人喜欢,而且又大方不小儿气,比那黛玉好上一千万倍,这宝玉怎能如此狠心呢!

我也很喜欢凤姐,虽然很多人说她心狠手辣,但是我很敬佩她。她做事雷厉风行,她能将贾府管理得井井有条,为人大方,办置事情巧妙稳当细心。这凤姐还有引人发笑的功夫,常使我乐开怀。

在《红楼梦》中,似乎所有人的命运最终都是以悲剧终结,不过也许这就是当时的现实吧,富贵一场可真是“梦”啊!

6.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五

这几天看了一本书《红楼梦》,让我想停下来。每次读到一句好的句子,都觉得很开心。当我读到一个悲伤的地方时,我的眼睛流泪了。

《红楼梦》以贾府的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了从朝廷到官场,下至市场、乡村的世界和时尚习惯。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是,从宝玉到金陵的姑娘们都那么有才华,个个口才出众,让我刮目相看,甚至让我佩服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黛玉和宝钗。

黛玉可能从小体弱多病,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养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眼泪总是很多,又细又长。拥有一颗精致的心和无与伦比的诗歌天赋真的让我感到遗憾!

相反,宝钗从小就出生在薛家这样的大家庭里,受到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是一个好家庭的氛围,所以更受长辈的喜爱。是“先迂回后是非”,连女生都喜欢她。而且我觉得她虽然表面上很漂亮,但是做任何事情之前想一想肯定是很累的事情。

《红楼梦》,每个人都呼之欲出,各有各的特点和想法。看完之后,他真的受益匪浅,觉得这个世界很荒凉,真假难辨。最后,他“一丝不挂,来去无踪”。

《红楼梦》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因为有无数引人入胜的地方。

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在光明的角落……梦已逝,往昔的那张白纸,现在却被万千色彩所粉饰,时间还在延续,无奈,我们已经彻底得输掉了自己的梦,输掉了自己。

《红楼梦》似乎是集结了多少纠缠着爱恨情仇的男女,如果酸甜苦辣是爱情中的体会的话,那么薛宝钗想必也尝到了不少的苦涩。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可能就是这样子吧,大多数的爱情,最令人伤感的莫过于将痴情付与负心人罢了,薛宝钗那个心心念念的宝哥哥却偏偏喜欢那个梨花带雨,折柳葬花的林妹妹。而那所谓的金玉良缘,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只是,一切只因一句话: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

宝玉出家,立于青灯之畔,青灯易灭,他也斩断前缘。黛玉,生病身亡,这个一生伤感传奇的女子,似乎也落下了种种遗憾。宝钗,也许从此以后就一个人在这个世上,独自数着人间烟火……我们何尝不想加入这个故事里去,而他们所受到的苦不是凡人可承受的,他们竟在感情里的世界里迷失,沉沦,为爱痴狂,飞蛾扑火……可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如同一杯热茶,融化了我们的心。

一群做着同样梦的人,他们生活在冰凉的红楼里,他们热血激昂,寻欢作乐着,歌舞升平。谁还会记得那个金碧辉煌的贾府,那个举止优雅的女眷、才女,单是那个举止言谈里的阔绰,便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难以体会的。

纵观红楼梦,从纸醉金迷到人去楼空;从相爱厮守到生离死别,这个犹如花火般短暂的美梦,就像泡沫一样,噗的一声消失的一干二净。

“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所以说红楼故事缺一个美满的结局。后来,精明能干的王熙凤病逝,慧心兰质的晴雯,被赶出贾府,得痨病而死……正如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原来这真的是一场梦,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王熙凤一生希望披金带银,享不尽一生荣华富贵;贾宝玉希望继续游戏人间;林黛玉希望人间不会在有悲伤;薛宝钗希望一生有一人,白首不分离……到最后,这些被统称为梦的念想,都一一醒来,面对现实的残酷。

原来,生命中有些东西注定要失去,心中总有一处无法治愈的伤。而今天天还是天,云还是云,但愿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场红楼梦。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遍又遇见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东尽,春流到夏!而贾宝玉与林黛玉,数载终演绎了这份另人可悲可叹的爱情。

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正是我透过贾宝玉的双眼所识的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封建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

葬花时的因物思己,顾影自怜,潜然泪下时言《葬花吟》;宝玉挨打,善良孤傲的他只是哭,双眼如桃儿般,用颗颗泪珠来支持宝玉;临死时,伴着宝玉的婚庆锣鼓声,含泪地香消玉损。因些,贾黛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的最深。

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双肩。最后,她成为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终香消玉损,如落花般。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让人琢磨不透的《红楼梦》中,林黛玉,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

走出《红楼梦》恍若林黛玉仍在我眼前,仿佛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还有三生三世。还有,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泌透着诗词的芬芳、及大量如同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至今仍流转在我心头,闪烁着旷世的华彩!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历史的镜子。曹雪芹的文学才能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他用差不多一生的时间来写作《红楼梦》,这种认真和用心非常令人感动,而其中的人物、故事更是精彩。

《红楼梦》写了许多人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是女娲补天留下的石头后来转世投胎而成的,他有张女人似的胭脂脸,书中以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来描写他的相貌、神态,似乎真有其人,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华丽无比。宝玉的脾气既怪又坏,动不动就要他摔出生时口里含着的琼玉。宝玉不爱读书,还骂读书人是国贼禄蠹,整天与那些败家子喝酒,不学好样。

林黛玉是一株降殊仙草转世投胎的,她有两条似愁非愁的柳眉,一双似悲非悲的眼睛,娇弱得好像生病一样。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清闲时像月光照拂花上,行动时如柔柳轻拂水面。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的性格非常清高、孤僻,她不与一般人玩耍,只喜欢同宝玉一起玩耍、嬉戏。

薛宝钗则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生得肌骨莹润,举止优雅。她性格随和,很招人喜欢;但是也很有心计,是个阴险的人。

在《红楼梦》里,我还喜欢许多故事片断,如游幻境指迷十二金钗、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憨湘云醉眠芍药烟和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其中最喜欢的要算憨湘云醉眠勺药烟与撕扇作千金斤一笑了。

我很喜欢《红楼梦》这本书,它的魅力很大,正如我爱吃的冰淇淋一样。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品读《红楼梦》,内心总会缭绕着感动和遗憾的情愫。虽然早已把结局背得滚瓜烂熟,也知道留下的是一片泣血的残阳,但依旧禁不住去翻阅。曾几何时,我并不欣赏《红楼梦》。贾宝玉的哭哭啼啼,林黛玉的弱不禁风,王熙凤的见风使舵都成为了我讨厌的原因。只翻几页便已在月色下酣睡。再回首,有一段时光的缩影浮现于脑海。那时我爱读书,四大名著、《史记》、《资治通鉴》、《昆虫记》……等各种中外名著我都“略知皮毛”——实际上都是囫囵吞枣。无奈,那时我只看《红楼梦》中的好词好句,根本谈不上“品读”。偶尔认真地看上几句,便主观地认为只有黛玉和宝玉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结局。如今,再一次拿起《红楼梦》。

《红楼梦》只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墙边一隅,中华文化就如大海一般,倾尽一生也未必能了解透彻。不过这让我更坚信,我们是被诗化的民族,我们尊崇人性中美好的元素。我们的灵魂——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灵魂,在如此灿烂的文化的支撑下,定会崛起!我坚信!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陈老师的倡导下,我忐忑地翻开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先生写的《红楼梦》。都说《红楼梦》里面生字词多、人物多、伏笔多,是需要花费心思仔细品读的一部巨著,真担心自己看不进去。没想到,开篇的神话传说就格外引人入胜,遇到看不懂的字词就随时查阅字典,不知不觉便看到了第十回。虽然只看了个开头,但还是感受颇深:

开头新奇,用女娲补天这个众所周知的神话故事作为开头,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让人按耐不住好奇心地往下翻看:这块被女娲废弃的石头后来怎样了呢?原来,作者假借这块石头经历讲述了一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故事;原来,被世人误解为矫情的林黛玉是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下凡历劫是为了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原来,贾雨村是暗指“贾语村言”、甄士隐是暗指“真事隐”、甄英莲是暗指“真应怜”……果然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啊,作者的讲故事的手法、对文字运用的手法真是到了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诗词优美,寓意深刻。一首《好了歌》道出了人世沧桑,为整部小说伏下了悲凉的基调。又如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正册》,竟然把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姓名、命运都蕴含在了诗词中。再如《红楼梦》十二支判词,又对十二钗的人物结局做了一个隐晦的总结,读后感.被87版的电视剧谱上曲后,格外的优美、别有韵味,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主题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彷佛自己亲历了一回仙境似的。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林黛玉的“娴静时如名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王熙凤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湾柳叶掉捎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等等,一下子就把各种人物的形象、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鲜明生动,彷佛这一个个历史人物就近在眼前,娓娓叙述着他们生平的故事。

相信,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后面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我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七

这本奇书看一遍甚难懂得,只有仔细琢磨,才能懂得其中的含义。那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灵魂,佭珠仙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贾宝玉对他的灌溉,化作林黛玉泪洒红尘。前面一段的太虚幻境,别有一番韵味。说是红楼梦,其实本意就是石头记,那块女娲补天留下的通灵石,造成了一场未完待续,永远无法结束的梦境。

最然我憎恨而又同情的便是王熙凤,他害死尤二姐,心狠手辣地逼迫了多少无辜的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性格泼辣,十分恶毒的人,但是我认为,在这样昏庸无能的社会,她无心无力,为了生存,为了自我利益,他不得不这样做,这一切,都是自找的。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就像一盘碎渣,贾母觉得林黛玉身子弱,又看到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不觉同意了宝钗做宝二的奶奶的位置。而林黛玉,则因疑心和嫉妒身亡。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如何攀比?黛玉对宝玉来说,只有怜爱。透过宝玉的眼睛,这位“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千金小姐美中有自然,她那雪白一般的酥臂,肌肤润泽,仿佛“一池出芙蓉”,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林黛玉,这朵病态的红玫瑰,如果在一起,红玫瑰就会凋谢。薛宝钗,则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是白玫瑰,在贾宝玉心中永远取代了这个位置。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八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其被翻拍的电视剧,对其印象很深刻,之后又陆续的看过几遍书,适逢老师的布置了一篇评论,于是就选了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篇写下读后感。

《红楼梦》第五回是一大关目,说其紧要,原因有三:一是此回以全书谶语式的表现手法的集中反映;二是此回写有可卿以云雨之事显宝玉痴顽;第三便是警幻仙姑提出的“意淫”之说。

整个第五回实质所叙的仅是宝玉的一场梦。也是冥冥之中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所托而安排下的一系列事来警其痴顽。第一件便是在“薄命司”中观看“金陵十二钗册”,意在警告宝玉,闺阁之中各中女子命运原本如此,命中注定,不要痴情于闺阁,忘身于孔孟之道。第二件便是“再历饮馔声色之幻”,即“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将秦可卿赐予宝玉,以试云雨,来解迷津。意在告诫宝玉:“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总之,近似“黄粱梦”的故事,令宝玉于梦中历尽男女情事,以免宝玉在尘世的痴顽。

在此回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宝玉的另一层面——“意淫”,这是警幻仙姑对宝玉性格的一个概括,它的意思“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世俗中,沾淫字,“不过乐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而警幻仙姑称宝玉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即为“意淫”,再确切一些,只不过是“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却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然而也对于我们这些境界地较低的也只是懵懂。我觉得,这“意淫”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以自己的贞淫美丑、善恶是非评价标准对人予以判断,不掺杂任何世俗的东西,而且这种标准是不分贵贱、不分男女的。对待女子,宝玉予以珍爱、怜惜,如撞破茗烟和万儿的事,他反而担心丫头,喊着叫她放心。对待丫鬟,宝玉多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去看待,因为她们玲珑剔透,小巧可爱,宝玉想到的是客观的美,由美便生爱,这种爱不是爱情,只是发自内心的欣喜,赞赏。好比一个人既爱画又爱音乐一样。宝玉惟独与黛玉的爱跟别个女子不同,可上升至爱情,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是别的女孩无可比拟的。对待个别男子,宝玉也会像欣赏女子一样地对待。如对蒋玉函的欣赏,与柳湘云交好,因为他们有着比较好的精神层面,所以愿意与他们交往,而不是后来有些人们所评论的,宝玉有同性之癖。

我认为宝玉是一个纯粹地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人,在尘世中的种种表现是不被世人理解的,于世人看来,行为迂阔怪诡,难免百口嘲谤。这样也就注定了宝玉最后弃绝尘世,走向心中的净土。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九

我听一个老师说,看了红楼梦,写作能力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是可以读多次,而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读高中时,当时看书更多注意故事情节,为了更快知道最后的结局,书中的诗歌大多跳过了。看完后为书中的人物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不太喜欢薛宝钗,更喜欢林黛玉。

前年儿子要看《红楼梦》,帮她买了一套成人看的,他看了几天,可能看不懂,就不再翻了,我就一字不漏的看,我才知道高中时没有读的诗歌写得是多么的好。作者曹雪芹如果不是家道中落,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写不出《红楼梦》,作者把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都融于小说里,他用心写了一部不朽的名着,我认为《好了歌》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人生只有一世,到生命的尽头,名、利皆是空,不要为他人做嫁衣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也许,又看一遍,又有新的感受。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十

一本《红楼梦》在手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停留在“香菱学诗”一节,大多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对这一节留有印象。细细读罢,闭目沉思,禁不住对林黛玉的教学艺术拍手叫好。

黛玉教香菱学诗时,不是煞有介事地高谈阔论一番,让学生“闻”而生畏,而是颇为随便地对香菱说,“作诗有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你看,黛玉短短数语,便总结出了作诗的基本常识,既强调了要领,又消除了香菱学诗前对诗的神秘恐惧,一下子就把香菱引进了艺术的门槛。

听了黛玉的话,似乎茅塞顿开的香菱轻松地言道:“原来这般规矩,竟是没事的,只是有奇句为止……”针对香菱的话,黛玉又因势利导,指出作诗立意要紧,倘是意趣真的,词句修饰不妥,也使得的。在这里黛玉强调了“立意”“意趣”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将香菱对诗的感悟引向深一层的艺术境界。

教,是为了不教。坚持启发式教学是黛玉教香菱学诗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诗歌理论的讲解,还是指导香菱阅读欣赏,她都始终贯彻了这一原则。

一次,香菱对黛玉说:“王维的五言律诗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有情。”黛玉听后,首先对香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予以肯定,接着又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使香菱完成了从抽象理解到具体感知的学习过程。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十一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内容梗概。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僧一道见它形体可爱,便给它镌上数字,并由赤瑕宫神瑛侍者携带下凡。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书中故事发生在京城贾府,为宁国公、荣国公之家宅。宁国公长孙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次贾敬袭官,而一味好道,把世袭的官爵让给了儿子贾珍,自己出家修道;贾珍无法无天,寻欢作乐,生贾蓉,儿媳秦可卿。荣国公长孙名贾赦,生贾琏,儿媳王熙凤;次贾政;女贾敏,嫁林如海,中年而亡,仅遗一女林黛玉。贾政娶王夫人,生长子贾珠,早亡,留下妻子李纨和儿子贾兰;生女元春,入宫为妃;次又得子,衔玉而诞,玉上有字,因名宝玉。人人都以为宝玉来历不小,贾母尤其溺爱。

宝玉长到七八岁,聪明绝人,然生性钟爱女子,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人人皆以为他将来不过是个色鬼,贾政也不大喜欢他,对他管教甚严,因为不知他是正邪两赋而来,所以都不能理解他。

金陵十二钗36位女儿,除了贾府本家的几位姑娘、奶奶和丫鬟外,还有亲戚家的女孩,如黛玉、宝钗,都寄居于贾府,史湘云也是常客,妙玉则在大观园栊翠庵修行。

故事起始于贾敏病逝,贾母怜惜黛玉无依傍,又多病,于是接到贾府抚养。黛玉小宝玉一岁。后又有王夫人外甥女薛宝钗也到贾府,大宝玉二岁,长得端方美丽。宝玉在孩提之间,性格纯朴,深爱二人无偏心,黛玉便有些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宝玉与黛玉同在贾母房中坐卧,所以比别的姊妹略熟惯些。

一天,宝玉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遇警幻仙子,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有图有诗,只是不解其意。警幻命仙女演奏新制《红楼梦》套曲十四支,其收尾一支名《飞鸟各投林》,词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然而宝玉仍不解,警幻更将妹妹可卿许配与他,二人难分难解,入迷津而惊醒。

元春被选为贵妃,荣国府愈加贵盛,为之建造大观园,迎接元春省亲,家人团圆,极天伦之乐。宝玉长到十二三岁,在外结交秦钟、蒋玉函,在内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丫鬟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等之间,亲昵且敬爱她们,极尽小心谨慎,深恐违逆她们的心意,所爱的女儿多,自己身心劳倦,而忧患也与日俱增。一次听紫鹃说黛玉要回原籍(苏州)去,宝玉便唬傻了,闹得满宅惊慌,直到紫鹃说明缘由才好了。

荣国府虽煊赫,然而人口众多,事务繁杂,主仆上下,贪图享乐的多,操持家业的少,其生活标准和排场又不能节俭,所以外面的架子虽勉强支撑,而内部已在加速朽坏了。家族末世颓运将至,变故增多。宝玉在繁华富贵中,也屡屡遭遇无常,先有秦可卿病逝、秦钟夭逝,自身又中了赵姨娘、马道婆的法术,差点死去;接着金钏儿投井,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而所爱的丫鬟晴雯又被逐出,随即病殁。悲凉气氛弥漫公府,然而呼吸而领会到的,唯有宝玉和十二钗而已。晴雯夭逝那天,宝玉出去给她上祭,却扑了个空,回身进大观园找黛玉,偏又不在房中,然后到蘅芜院中,也是人去楼空,再去潇湘馆,黛玉仍未回,宝玉深感悲苦。

《红楼梦》结局,虽早预伏于太虚幻境梦中,而前八十回仅露悲音。至后四十回,宝玉先丢失通灵宝玉,丧魂落魄。贾政将离家赴江西粮道上任,贾母要在他出发前为宝玉完婚。因黛玉咯血,只好迎娶宝钗。婚事由王熙凤谋划,设调包计,十分保密。却意外被傻大姐泄密,黛玉病遂不起,于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宝玉得知将婚,自以为必娶黛玉,满怀期待。拜堂后见是宝钗,大感诧异。元春先薨,贾赦因石呆子古董扇一案“交通外官、倚势凌弱”获罪革职抄家,累及贾政;贾母又病逝;妙玉则遭强盗掳走,不屈而亡;王熙凤失势,郁郁而终。宝玉病加重,直至奄奄一息,癞僧持通灵宝玉引他入太虚幻境变形的真如福地梦中。梦醒后发奋读书。次年参加乡试,中第七名举人。宝钗已有身孕,而宝玉应试后走失。贾政扶贾母灵柩至金陵安葬,将归京城,雪中泊舟常州毗陵驿。见一人来到船头,光头赤足,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贾政倒身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细视之,正是宝玉。贾政忙问,宝玉却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再问,宝玉未及回答,忽被一僧一道左右夹住飘然登岸而去,闻其作歌云“归大荒”。贾政追之不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而已。后人见了这本小说,亦题诗一绝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主要人物。

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她有一个金锁,是通灵宝玉的'正配。在家族安排下,她与宝玉成婚。婚后一二年,宝玉撒手而去,返回青埂峰,宝钗独守空闺。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后暴病而卒。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后远嫁海南。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后来嫁了如意郎君,可惜夫婿痨病而死,她立志守寡,也就很苦。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父母亡故后,她随师父进京。师父圆寂后,王夫人赏识她的佛学修为,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后被贼寇劫去,不屈而死。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后被丈夫孙绍祖虐待致死。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贾府四小姐,爱好绘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疼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狠心撵走丫环入画。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入庵为尼。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结局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在贾府败落后,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相救,把她带去乡下。后来嫁作村姑。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贾珠遗孀,生子贾兰。李纨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宁国府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贾母——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她喜欢众孙女,尤其溺爱宝玉。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十二

《红楼梦》中就是这种联系的真实写照,这里面的人,都太贪恋人间烟火。在众人物之中,林黛玉最是不食人间烟火,而她错就错在太清高,让谁看得都难受,或许还有种说法,就是林黛玉清高了许多年,最后却贪恋红尘,以至于亡命,是因为她把一切都看得和她一般清高,殊不知身边的人有谁可以对人间烟火无动于衷?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算赞同,事实上一切都早有安排,金陵十二钗的结局,在那一场太虚幻境中便已明了。

因为贾府太繁荣,繁荣得让人看着眼红,而她们,贾府里那些姑娘却并不适合享受这种繁荣,在繁华面前,她们的一颦一笑都要受人约束,可却在约束中荣华富贵,享受仙境般的待遇,更可见想要得到的得到了,可另一件东西却会被取走。她们更适合在乡间纺织,和普通少女一样逛集市、采山花。可惜她们生的太美,太不平凡,在命运面前她们真的无动于衷,她们受命运的摆布,却无力反抗,也不想反抗。

我曾经喜欢过一句话:信命,但不认命。命运是受人指控的,如果贾府没有当年的那气派繁华,也不会衬托着被抄家之后的失魂落魄,或许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王熙凤机关算尽,最后却因病而终,谁知道这不是忽然的变化造成的?这就像传说中的冰火两重天,刚经历过寒冰刺骨的人,怎能再经得起烈火焚烧?也就是昔日的人儿太跋扈,落魄之后回想起昔日,才会难受。《红楼梦》里的人,病死的那些,估计大多都是心病,才会没人能医治。

或许《红楼》只有一次,有些人含冤而死却无怨,有些人伤心至死却无恨,有些人熬过了落魄的时候寿终正寝,有些人本就平凡所以有属于自己安乐的一生。最终一切结局,都归在“红尘烟火”这四个字上,贾府像《收尾?飞鸟各投林》中的那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样由盛而衰,和人对红尘烟火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十三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内容梗概。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僧一道见它形体可爱,便给它镌上数字,并由赤瑕宫神瑛侍者携带下凡。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书中故事发生在京城贾府,为宁国公、荣国公之家宅。宁国公长孙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次贾敬袭官,而一味好道,把世袭的官爵让给了儿子贾珍,自己出家修道;贾珍无法无天,寻欢作乐,生贾蓉,儿媳秦可卿。荣国公长孙名贾赦,生贾琏,儿媳王熙凤;次贾政;女贾敏,嫁林如海,中年而亡,仅遗一女林黛玉。贾政娶王夫人,生长子贾珠,早亡,留下妻子李纨和儿子贾兰;生女元春,入宫为妃;次又得子,衔玉而诞,玉上有字,因名宝玉。人人都以为宝玉来历不小,贾母尤其溺爱。

宝玉长到七八岁,聪明绝人,然生性钟爱女子,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人人皆以为他将来不过是个色鬼,贾政也不大喜欢他,对他管教甚严,因为不知他是正邪两赋而来,所以都不能理解他。

金陵十二钗36位女儿,除了贾府本家的几位姑娘、奶奶和丫鬟外,还有亲戚家的女孩,如黛玉、宝钗,都寄居于贾府,史湘云也是常客,妙玉则在大观园栊翠庵修行。

故事起始于贾敏病逝,贾母怜惜黛玉无依傍,又多病,于是接到贾府抚养。黛玉小宝玉一岁。后又有王夫人外甥女薛宝钗也到贾府,大宝玉二岁,长得端方美丽。宝玉在孩提之间,性格纯朴,深爱二人无偏心,黛玉便有些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宝玉与黛玉同在贾母房中坐卧,所以比别的姊妹略熟惯些。

一天,宝玉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遇警幻仙子,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有图有诗,只是不解其意。警幻命仙女演奏新制《红楼梦》套曲十四支,其收尾一支名《飞鸟各投林》,词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然而宝玉仍不解,警幻更将妹妹可卿许配与他,二人难分难解,入迷津而惊醒。

元春被选为贵妃,荣国府愈加贵盛,为之建造大观园,迎接元春省亲,家人团圆,极天伦之乐。宝玉长到十二三岁,在外结交秦钟、蒋玉函,在内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丫鬟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等之间,亲昵且敬爱她们,极尽小心谨慎,深恐违逆她们的心意,所爱的女儿多,自己身心劳倦,而忧患也与日俱增。一次听紫鹃说黛玉要回原籍(苏州)去,宝玉便唬傻了,闹得满宅惊慌,直到紫鹃说明缘由才好了。

荣国府虽煊赫,然而人口众多,事务繁杂,主仆上下,贪图享乐的多,操持家业的少,其生活标准和排场又不能节俭,所以外面的架子虽勉强支撑,而内部已在加速朽坏了。家族末世颓运将至,变故增多。宝玉在繁华富贵中,也屡屡遭遇无常,先有秦可卿病逝、秦钟夭逝,自身又中了赵姨娘、马道婆的法术,差点死去;接着金钏儿投井,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而所爱的丫鬟晴雯又被逐出,随即病殁。悲凉气氛弥漫公府,然而呼吸而领会到的,唯有宝玉和十二钗而已。晴雯夭逝那天,宝玉出去给她上祭,却扑了个空,回身进大观园找黛玉,偏又不在房中,然后到蘅芜院中,也是人去楼空,再去潇湘馆,黛玉仍未回,宝玉深感悲苦。

《红楼梦》结局,虽早预伏于太虚幻境梦中,而前八十回仅露悲音。至后四十回,宝玉先丢失通灵宝玉,丧魂落魄。贾政将离家赴江西粮道上任,贾母要在他出发前为宝玉完婚。因黛玉咯血,只好迎娶宝钗。婚事由王熙凤谋划,设调包计,十分保密。却意外被傻大姐泄密,黛玉病遂不起,于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宝玉得知将婚,自以为必娶黛玉,满怀期待。拜堂后见是宝钗,大感诧异。元春先薨,贾赦因石呆子古董扇一案“交通外官、倚势凌弱”获罪革职抄家,累及贾政;贾母又病逝;妙玉则遭强盗掳走,不屈而亡;王熙凤失势,郁郁而终。宝玉病加重,直至奄奄一息,癞僧持通灵宝玉引他入太虚幻境变形的真如福地梦中。梦醒后发奋读书。次年参加乡试,中第七名举人。宝钗已有身孕,而宝玉应试后走失。贾政扶贾母灵柩至金陵安葬,将归京城,雪中泊舟常州毗陵驿。见一人来到船头,光头赤足,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贾政倒身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细视之,正是宝玉。贾政忙问,宝玉却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再问,宝玉未及回答,忽被一僧一道左右夹住飘然登岸而去,闻其作歌云“归大荒”。贾政追之不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而已。后人见了这本小说,亦题诗一绝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主要人物。

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她有一个金锁,是通灵宝玉的'正配。在家族安排下,她与宝玉成婚。婚后一二年,宝玉撒手而去,返回青埂峰,宝钗独守空闺。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后暴病而卒。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后远嫁海南。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后来嫁了如意郎君,可惜夫婿痨病而死,她立志守寡,也就很苦。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父母亡故后,她随师父进京。师父圆寂后,王夫人赏识她的佛学修为,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后被贼寇劫去,不屈而死。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后被丈夫孙绍祖虐待致死。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贾府四小姐,爱好绘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疼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狠心撵走丫环入画。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入庵为尼。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结局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在贾府败落后,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相救,把她带去乡下。后来嫁作村姑。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贾珠遗孀,生子贾兰。李纨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宁国府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贾母——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她喜欢众孙女,尤其溺爱宝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十四

今日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红楼梦》,我晓得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高鹗写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虽然他们的生涯际遇和幻想追求各不一样,但他们的喜欢与恨,苦楚与欢欣,也出现分歧的情节,但他们的悲惨剧命运倒是一样的。作者用出神入化的笔法,塑造出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很多的艺术典型,他们曾经众所周知。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优异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活着界文学宝库中也是稀有的珍宝,是我们小学生增强艺术涵养的'优越读物。

我觉得《红楼梦》最终的结束凄惨极了,我想改一改:最终,贾宝玉去京城测验,高中状元;林黛玉长得愈加美丽,而且病也没了,而且贾宝玉和林黛玉娶亲了。探春、迎春、惜春、汀云、凤姐、妙玉都有了好的后果。春天到了,大观园里四处春意浓浓,张灯结彩,欢声笑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十五

宝钗一直都是封建社会里的完美人物,她识大体又不似熙凤般狠辣,有才气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讷,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极端。宝钗,可以用完美来形容。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脱俗,恍若仙子般倾城;熙凤的美是傲,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傲瞰人间,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湘云的美是憨,是芍药花下的天真烂漫;而宝钗,则是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倾国,默默独居一隅,却不知早已惊艳了满堂摇曳的春风。

一直在想,宝钗在乎的到底是什么?妙龄少女,黛玉有她的风露清愁,熙凤有她的机关聪明,而宝钗,似是无欲无求,真真“淡极”,却显得“更艳”。

宝钗是封建主义绝对的拥护者,她从来不喜像黛玉那样的伤春悲秋,从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贾宝玉就说过,宝钗并不喜作闺怨诗,也不许宝琴作,可见她对闺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会去望着“花谢花飞飞满天”悲戚,更不会叹“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心里的女子,或者说就是她自己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昼掩门”。她和林黛玉一样拥有倾世芳姿,却不像林黛玉一样想将来将何去何从,只想如何过好现在,这是她“淡极”,更是她对封建制度的崇尚。

宝钗的“淡极”也与她的生平遭遇有关,自小父亲亡故,哥哥又愚笨无用,虽是女儿却也要持家掌事,宝钗早早便接触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这个封建的社会,她的性格也许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还是因为她要过得好而被修整过的。黛玉能明白现实的残酷,而宝钗却知道怎样去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说,宝钗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因为此,她的“淡极”并非她无欲无求,是她已经有了能力和气度去看淡所有的人间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因为她已经融入了现实,已经能让自己在现实里过得很好,甚至让自己完美无暇,淡极更艳。

宝钗“淡极”,但并非“无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适应着眼前的一切,也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宝钗的“德”是让人赞叹的,可也是为她自己悲叹的,宝钗一心想让宝玉早日步入仕途,为他谋一光明前程而费尽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知道自己会成为荣国府的宝二奶奶,宝钗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立于对宝玉的真情上的,因为她明白封建社会的定理,因为她遵循并信奉着封建社会的规则,她便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告诉宝玉,于理,宝钗的一番苦心苦意着实令人赞叹。可是于情,这偏偏不是适合宝玉的路,宝钗有“停机德”,可宝玉却没有“悬梁悟”,宝钗的良苦用心也就适得其反,让宝玉心生厌倦。宝钗是理性的,她知道这样对宝玉有益无害,谁叫宝玉却如此轻视功名还骂其“禄蠹”,宝钗之德,也只能付诸东流了。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篇十六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831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