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07:22:14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通用16篇)
时间:2023-12-09 07:22:14     小编:QJ墨客

教案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编写一份好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观察力。小编希望这些教案范文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一

1、媒体展示(闹钟),引起兴趣。

2、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它可能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

二、想想讲讲,经验交流。

1、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铃声?它有什么用呢?(提示:会告诉我们什么?)。

2、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3、讨论:如果没有这些铃声行不行?为什么?

三、欣赏儿歌,学习朗诵。

1、师示范朗诵儿歌。

问:你听到儿歌中有哪些铃声?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3、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二

儿奔跑、孩子们乘雪橇飞奔、雪橇渐渐远去的景象。

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演奏24拍不同节奏型的方法。

2、能用4种打击乐器看演奏图谱准确演奏节奏型,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演奏图谱,小铃、串铃、响板、铃鼓等乐器(保证每个幼儿有一样乐器)。

1、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铃儿响铃铛》,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1)交代乐曲名称,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听了乐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鼓励幼儿看演奏图谐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感受马在雪地上拉着雪橇有节奏地奔跑和孩子们得意地坐在雪橇上的愉快心情。

(2)出示演奏图谐,引导幼儿练习重点节奏型。

提问:演奏图谱中哪些地方看不懂?谁能拍出这个节奏型?还可以怎样表现这个节奏型?

(3)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根据乐曲的情绪,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拍肩、转手腕、跺脚)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3、引导幼儿尝试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进行演奏。

(1)出示小铃、串铃、响板、铃鼓等乐器,引导幼儿看演奏图谱用正确的方法演奏,着重练习重点节奏。

(2)请幼儿自选乐器分组练习演奏。

(3)指导幼儿看演奏图谱用乐器进行合奏。教师哼唱歌曲,指导幼儿看演奏图谐合奏,随时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

(4)请幼儿根据教师指挥进行演奏,重点指导幼儿随音乐准确演奏节奏型,鼓励幼儿大胆用乐器表现乐曲的情绪。

(5)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

(6)请个别幼儿尝试做小指挥,全体幼儿合奏,进一步体验合奏的快乐。附。

活动反思: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三

儿奔跑、孩子们乘雪橇飞奔、雪橇渐渐远去的景象。

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演奏24拍不同节奏型的方法。

2.能用4种打击乐器看演奏图谱准确演奏节奏型,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演奏图谱,小铃、串铃、响板、铃鼓等乐器(保证每个幼儿有一样乐器)。

1.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铃儿响铃铛》,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1)交代乐曲名称,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听了乐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鼓励幼儿看演奏图谐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感受马在雪地上拉着雪橇有节奏地奔跑和孩子们得意地坐在雪橇上的愉快心情。

(2)出示演奏图谐,引导幼儿练习重点节奏型。

提问:演奏图谱中哪些地方看不懂?谁能拍出这个节奏型?还可以怎样表现这个节奏型?

(3)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根据乐曲的情绪,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拍肩、转手腕、跺脚)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3.引导幼儿尝试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进行演奏。

(1)出示小铃、串铃、响板、铃鼓等乐器,引导幼儿看演奏图谱用正确的方法演奏,着重练习重点节奏。

(2)请幼儿自选乐器分组练习演奏。

(3)指导幼儿看演奏图谱用乐器进行合奏。教师哼唱歌曲,指导幼儿看演奏图谐合奏,随时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

(4)请幼儿根据教师指挥进行演奏,重点指导幼儿随音乐准确演奏节奏型,鼓励幼儿大胆用乐器表现乐曲的情绪。

(5)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

(6)请个别幼儿尝试做小指挥,全体幼儿合奏,进一步体验合奏的快乐。附。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四

1、尝试分辨出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铃声,知道其用途,初步发挥幼儿合理的想像能力。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课件(各种铃声)小图片。

一、倾听铃声,导入活动。

1、媒体展示(闹钟),引起兴趣。

2、老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它可能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

二、想想讲讲,经验交流。

1、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铃声?它有什么用呢?(提示:会告诉我们什么?)。

2、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3、讨论:如果没有这些铃声行不行?为什么?

三、欣赏儿歌,学习朗诵。

1、师示范朗诵儿歌。

问:你听到儿歌中有哪些铃声?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3、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活动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的活动教具以及动画课件很好地吸引了每个幼儿,让他们始终保持聆听、观看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教学方法:教材、多媒体。教具:

教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用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师示范,生跟唱。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生答:马蹄声。

二、学唱歌曲:

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现在我们来听下面这首歌曲。师:刚才这首曲子大家熟悉吗?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3、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5、生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并视唱a部分。

6、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

7、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

8、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9、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三、总结、下课。

四、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4/4拍七子香港。

五、预习下节课内容。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六

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会看节奏谱演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铃儿响叮当》音乐、节奏谱教学挂图、小铃、串铃、响板、铃鼓。

1、播放“铃儿响叮当”乐曲,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引导幼儿尝试演奏。

(1)教师出示节奏谱,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哪些地方看不懂,并练习重点节奏型。引导幼儿看节奏谱,尝试分组用身体动作(拍手、拍肩、转手腕、跺脚)等表现音乐。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演奏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分组拿乐器练习重点节奏。

(2)教师哼唱乐曲,指导幼儿看节奏谱合奏,随时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看节奏谱演奏。

(4)请个别幼儿尝试做小指挥,全体幼儿合奏。

2、引导幼儿有表情地练熟演奏,进一步体验合奏的快乐。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七

一、 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少儿歌曲。

二、 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三、 欣赏不同语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铃儿响叮当》,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

少儿歌曲。

教学难点: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

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抢答的小游戏。游戏方法是:老师播放一段歌曲片断,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歌的名称。如果你听出了歌名,就快快举起枪答器(串铃)并摇响它。如果你回答正确,屏幕上就会播放一段好看的动画。(使用电脑课件,学生回答完毕出现课题,如回答正确电脑发出“回答正确”、“真是个小机灵”等表扬鼓励的声音,并播放动画;如回答错误,电脑发出“错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顺序:《大鹿》、《小星星》、《赛船》、《粉刷匠》、《铃儿响叮当》。

刚才听到的`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外国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作者是比尔.彭特。美国的冬天像我这里一样气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绘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不畏风雪飞奔向前。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随即播放歌曲)

1.初听歌曲。 听了歌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表达内容。(看动画)。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他们划着雪橇向我们跑来了……

3.再听歌曲,跟唱歌曲(看动画)。

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唱一唱。

4.感受歌曲情绪。

设问: a 天很冷,风雪也很大,可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b如果我们用 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还有哪里可以用这一线条来表示,听到这段音乐时请你用这一线条来划一下。

c你认为歌曲中间一部分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听音乐) d总结: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歌曲的情绪。(可以有多种答案) e学生随音乐用手指划线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奏的变化。

1、引导。(看画面)

看!马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飞快地奔驰,悦耳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

2. 分组讨论,研究怎样用这张乐谱为歌曲伴奏。

(教师设计: 表示击奏, 表示摇奏, 模仿马鞭声。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演奏,教师适时引导,不过于干预 。)

3、 分组汇报。

4. 汇报后大家发表意见,再作修改。

五、听英文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启发学生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

六、表演歌曲:想象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七、总结: 一首欢快热烈的《铃儿响叮当》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圣洁的冰雪世界,我们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乐。当我们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感到无比快乐。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尽情的玩耍吧!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八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音乐磁带、flash动画、

一、导入部分:

1、欣赏flash动画,听音乐,让幼儿感受浓重的节日氛围。

2、欣赏后,提问:

a:这是一首关于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有什么感受?

b: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感受歌曲的.节奏。

播放音乐,请幼儿边拍手边听歌曲。听完后,提问:

a: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b:4/4是什么特点?

c: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如幼儿说不出,可再欣赏音乐。在引导中教师加入简单的动作。)。

2、教师弹唱歌曲,请幼儿欣赏。

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用语言引导幼儿)。

师:这首歌这么好听,如果我们再给它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好了,是不是?

播放乐曲请幼儿听音乐表演动作。(在听音乐做动作中逐渐熟悉音乐,可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同时轻声唱)。

“小朋友,你的动作要跟歌曲里唱的一样。”

4、进行歌曲表演。

三、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

师: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四、活动评价与反思。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目标。

1、透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

3、透过演唱、律动、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多变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欢快简单的情绪,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所蕴涵的跳跃的、极富推动力的律动感。

2、准确的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整体感知,了解歌曲结构。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看看动画里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2、师:这天,老师也想邀请大家参加我的雪橇之旅,大家起立,我们的幸福号雪橇就要出发了。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行走、拍手、捻指。

3、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美国歌曲,名叫《铃儿响叮当》。你们看,(出示有色块的图谱),这天的旅程由三部分组成,有时比较平缓,有时跌宕起伏,请观察老师的动作,这三段旅程中哪一段是冲破风雪,奔驰前进的。

(教学意图:从观看动画进入教学资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幸福号雪橇情境,在音乐活动中,整体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老师表演的动作中感受不一样乐段的主题和变化。

二、学习a乐段歌曲。

1、首先我们踏上的是a段旅途,请大家聆听a段中多次出现的铃铛声,想想能够怎样用串铃来表现。

2、学生创编演奏为a乐段伴奏,在乐器伴奏中感知这个乐段的情绪、节奏。

4、学唱a段歌曲。

(1)观察a段中的两间小房子,比较老师画出的旋律线,看看哪个小房子的旋律先下坡再上坡,哪个小房子只下坡不上坡。请大家也来画一画,唱一唱这两个乐句。

(2)演唱a段歌曲。纠正出现的问题再次演唱。

(3)这段歌曲表现了铃儿摇晃时发出的声音,就应用跳跃的声音还是连贯的声音来表现?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a乐段。

(教学意图:a乐段主要透过串铃的演奏来感知这一乐段的音乐形象,并透过画旋律线的方法区分两次不一样的结束句。)。

三、学习a’段。

1、我们明白a’段和a段十分相似,请大家观察我演奏的串铃,找一找哪句的演奏发生了变化?生:最后一句。

师:最后一句雪橇平稳缓慢的奔向了远方。歌曲最后一个长音表现雪橇滑的很远很远,我们一齐数一数共有几拍。(9拍)。

2、我们一齐用串铃来表现出这个乐句的节奏变化。再完整演奏a’段。

3、演唱a’段。

(1)接龙唱,师唱最后一句。

(2)讨论最后乐句的换气及减弱的力度变化,并练习结束句。

(3)完整演唱a’段。(播放伴奏音乐)。

(透过观察乐器演奏中的变化,找出节奏旋律发生变化的乐句,并在乐器演奏的活动中强化最后一句的变化。解决演唱中的节奏难点。)。

五、学习b乐段。

1、b段是最惊险的一段旅程,观察老师的动作,数一数有几次跳的动作?(5次)。

2、出示红色标记,这五次跳的位置即是乐句的开始又在弱拍的位置上,我们称他为弱起,在这首歌曲中给人一种起伏的奔驰的感觉,你能在弱起的位置准确的做跳的动作吗,一齐试试看。

3、再看看老师怎样用铃鼓来表现这段音乐的。学生练习。

4、演唱歌曲。

(1)你能准确的唱出歌曲中红色的弱起部分吗?默唱歌曲。

(2)跟琴演唱歌曲。

(3)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意图:透过身体律动和铃鼓的演奏两种方式感知、强化本乐段中的五次弱起节奏,感受冲破风雪,奔驰向前的音乐形象,解决演唱中的节奏难点。)。

5、完整演唱歌曲。

六、拓展。

1、欣赏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讨论节拍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

2、欣赏无伴奏合唱《铃儿响叮当》,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魅力。

(教学意图:透过欣赏的作品,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帮忙学生感受不一样音乐表现形式表现下,同一个音乐作品能够变化出不一样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结束语:这天的雪橇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的小乘客十分的热情友善、用心乐观,老师期盼和你们的下一次相聚!再见!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十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一样。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速度、节拍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之后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十一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音乐磁带、flash动画、

一、 导入部分:

1、 欣赏flash动画,听音乐,让幼儿感受浓重的节日氛围。

2、 欣赏后,提问:

a、这是一首关于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有什么感受?

b、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 感受歌曲的节奏。播放音乐,请幼儿边拍手边听歌曲。听完后,提问:

a、这首歌是几拍子的?b、4/4是什么特点?c、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弹唱歌曲,请幼儿欣赏。

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用语言引导幼儿)师:这首歌这么好听,如果我们再给它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好了,是不是?播放乐曲请幼儿听音乐表演动作。(在听音乐做动作中逐渐熟悉音乐,可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同时轻声唱)“小朋友,你的动作要跟歌曲里唱的.一样。”

4、 进行歌曲表演

三、 结束部分教育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师: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四、活动评价与反思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十二

1、听听、看看、说说几种常见的铃声,知道铃声的意思及与我们生活简单联系。

2、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大图书、音乐。

一、摸一摸,激发兴趣。

游戏:摸摸你的**,**在哪里?

小结:小眼睛会看,小耳朵会听,本领真大!

二、听一听,区别铃声。

1、第一页:闹钟铃。

这是什么铃儿在说话?闹钟丁零零,好像在对喜洋洋说什么呀?

起床要做些什么事情?模仿自己穿衣服、自己穿裤子……。

小结:闹钟丁零零,我要起床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能干的好宝宝。

2、第二页:电话铃。

电话响了会唱什么歌?电话丁零零,好像对喜洋洋说什么话?

游戏:打电话。

小结:电话丁零零,请问你是谁,打好电话说再见,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3、第三页:车铃。

喜洋洋骑的是什么车?听听发出了什么声音?

车铃丁零零,好像在说什么?

小结:车铃丁零零,快快让开吧。过马路走横道线,做个安全的小宝宝。

4、第四页:门铃。

门铃叮叮咚,好像在说什么?

游戏:做客。

我们和喜洋洋一起去看朋友做客吧。《看朋友》。

四、唱一唱,体验快乐。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情。

2、配合打击乐器和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配合打击乐器或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与导入。

1、提问冬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雪橇图片。

a、图片上的是什么?

b、什么拉着雪橇?

c、雪橇的用途?(运送货物、交通工具、娱乐工具)。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雪橇有关的歌曲,是马拉着雪橇,而且这匹马非常的`可爱,它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会发出叮叮当当非常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

a、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其中有一句旋律我们都会唱,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b、这首歌描写了什么情景?(孩子们在雪橇上唱歌玩得很开心)。

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首歌曲。(作品介绍)。

现在,请大家看着歌谱,再次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遍歌曲。同时,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a、b两题)。

a、歌曲情绪怎样?(欢快活泼)。

b、划分段落?

大家能找出反复的地方在哪里吗?

c、找出反复之处。

2、请大家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提醒大家要注意换气与附点节奏哟!)。

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这首歌曲啦?老师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教唱歌曲。

a、跟琴学唱。

b、个别乐句反复教唱。

c、跟琴演唱。

(三)、巩固练习。

1、请大家跟伴奏一齐演唱这首欢快的歌曲,一定要注意表现由远及近的效果哟。

2、分组演唱。

3、唱得真好,我仿佛听到了那种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老师有个提议,看看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模仿铃声呢?比如说拍拍手、跺跺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起来呈现出来。(给学生讨论几秒钟,然后跟伴奏再唱一遍)。

4、不错,不过老师好像还不过瘾,毕竟不是真的乐器,下面拿出乐器(课前准备几样打击乐器),先研究一下能在歌曲衬词“叮叮当”处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或节奏来表现歌曲。(个别起来说)。

5、学生创编动作,并随视频一起表演。

6、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创造”。(出示ppt)。

7、让我们再次跟着音乐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四)、小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这节课快要结束了,在你们唱唱跳跳中老师看到了你们脸上的的喜悦,你们开心吗?老师希望你们每天都这样开心快乐,并且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份开心与快乐传递给身边每一人。能做到吗?(说完后出示最后一张ppt,并安排学生有序走出教室。)。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十四

教材分析: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目标:

一、透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透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潜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透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一样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2、进行a部分合唱。

教学难点:

1、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一样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2、进行a部分合唱。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钢琴、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大家好!这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有那样东西最吸引你?

生:圣诞树。

师:我想问一下,我们班有多少同学过过圣诞节,又是怎样过的呢?

生:……。

师:这天,我们要乘坐“极地特快”号去北极过一次圣诞节。

[设计意图:减轻学生压力,营造简单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部分:

师:看,火车来了。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火车的汽笛声?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

5---|5---|……。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连贯、流畅的声音。]。

师:火车驶出了车站,越走越远了。

4/4。

5---|5---|……。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huci”来演唱。(强弱比较)。

4/4。

5555|5555|……。

板书:

师:开着火车,我们来到了北极,在北极坐雪橇最好。

师:我们来试一试模仿雪橇铃声。

生分声部练习。

2/4。

(1)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2)111|111|111|111|……。

二声部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验合唱的美感,突破歌曲难点。]。

师:这声音像什么?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xxx|xxxx|……。

(2)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3)111|111|111|111|……。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齐:“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解决歌曲难点。]。

三、学唱歌曲:

1、范唱。

师:听,圣诞老人来了。(播放《铃儿响叮当》)。

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十五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完美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学情分析。

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典型的二声部合唱、表演、编创为一体的活动课。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学唱简谱、学会主声部、伴奏及简单的乐理知识;第二课时为学唱第二声部,到达主声部与陪衬声部的和谐;第三课时为巩固加强、设计三声部的表演唱。我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

1、透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透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潜力,以及演唱技巧。

3、透过不一样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一样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一样。

4、透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一样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2、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一样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1、介绍圣诞节的来历。

2、教师出示课件《新年好》。

3、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1、学生收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信息。

2、学生自我引出课题。

3、学生可随音乐自由形体动作。

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的收集信息,相互学习。

教授新课。

1、范唱。

2、教师提示,师生互动。

3、教师指导。

4、节奏游戏。

5、教唱歌曲。

6、师生互动。

1、学生自由伴奏感受音乐。

2、学生用la音哼唱旋律。

3、随电子琴伴奏读歌词。

4、学唱歌曲。

5、声部节奏训练。

透过师生合作互动,使学生准确、有感情演唱和表现歌曲《铃儿响叮当》。

效果测试。

指导完整的演唱。

尽量背唱,

注意弱起拍。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拓展与实践。

指导学生。

编创新歌词。

布置装扮教室。

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

2、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示自我。

总结。

透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培育学生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中表现出来。

在《新年好》的欢快氛围中结束本课。

引申中国的新年即将来到。

板书设计。

幼儿园铃儿响叮当教案篇十六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xxx | xxx | xxx、x | x—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x | xxxx | x—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

3、通过演唱、律动、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多变的节奏。

1、感受歌曲欢快轻松的情绪,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所蕴涵的跳跃的、极富推动力的律动感。

2、准确的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钢琴、课件、多媒体、打击乐器。

一、动画导入,整体感知,了解歌曲结构。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看看动画里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2、师:今天,老师也想邀请大家参加我的雪橇之旅,大家起立,我们的幸福号雪橇就要出发了。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行走、拍手、捻指。

3、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美国歌曲,名叫《铃儿响叮当》。你们看,(出示有色块的图谱),今天的旅程由三部分组成,有时比较平缓,有时跌宕起伏,请观察老师的动作,这三段旅程中哪一段是冲破风雪,奔驰前进的。

(教学意图:从观看动画进入教学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幸福号雪橇情境,在音乐活动中,整体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老师表演的动作中感受不同乐段的主题和变化。

二、学习a乐段歌曲

1、首先我们踏上的是a段旅途,请大家聆听a段中多次出现的铃铛声,想想可以怎样用串铃来表现。

2、学生创编演奏为a乐段伴奏,在乐器伴奏中感知这个乐段的情绪、节奏。

4、学唱a段歌曲。

(1)观察a段中的两间小房子,比较老师画出的旋律线,看看哪个小房子的旋律先下坡再上坡,哪个小房子只下坡不上坡。请大家也来画一画,唱一唱这两个乐句。

(2)演唱a段歌曲。纠正出现的问题再次演唱。

(3)这段歌曲表现了铃儿摇晃时发出的声音,应该用跳跃的声音还是连贯的声音来表现?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a乐段。

(教学意图:a乐段主要通过串铃的演奏来感知这一乐段的音乐形象,并通过画旋律线的方法区分两次不同的结束句。)

三、学习a’段

1、我们知道a’段和a段十分相似,请大家观察我演奏的串铃,找一找哪句的演奏发生了变化?生:最后一句。

师:最后一句雪橇平稳缓慢的奔向了远方。歌曲最后一个长音表现雪橇滑的很远很远,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拍。(9拍)

2、我们一起用串铃来表现出这个乐句的节奏变化。再完整演奏a’段。

3、演唱a’段。

(1)接龙唱,师唱最后一句。

(2)讨论最后乐句的换气及减弱的力度变化,并练习结束句。

(3)完整演唱a’段。(播放伴奏音乐)

(通过观察乐器演奏中的变化,找出节奏旋律发生变化的乐句,并在乐器演奏的活动中强化最后一句的变化。解决演唱中的节奏难点。)

五、学习b乐段

1、b段是最惊险的一段旅程,观察老师的动作,数一数有几次跳的动作?(5次)

2、出示红色标记,这五次跳的位置即是乐句的开始又在弱拍的位置上,我们称他为弱起,在这首歌曲中给人一种起伏的奔驰的感觉,你能在弱起的位置准确的做跳的动作吗,一起试试看。

3、再看看老师怎样用铃鼓来表现这段音乐的。学生练习。

4、演唱歌曲。

(1)你能准确的唱出歌曲中红色的弱起部分吗?默唱歌曲。

(2)跟琴演唱歌曲。

(3)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意图:通过身体律动和铃鼓的演奏两种方式感知、强化本乐段中的五次弱起节奏,感受冲破风雪,奔驰向前的音乐形象,解决演唱中的节奏难点。)

5、完整演唱歌曲。

六、拓展

1、欣赏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讨论节拍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

2、欣赏无伴奏合唱《铃儿响叮当》,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魅力。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的作品,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帮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表现形式表现下,同一个音乐作品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结束语:今天的雪橇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的小乘客非常的热情友善、积极乐观,老师期待和你们的下一次相聚!再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026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