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5 13:21:13
最新《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15篇)
时间:2023-03-25 13:21:13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衰世凑①学,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②其情,以与世交。故目虽欲之,禁之以度;心虽乐之,节之以礼;趋翔周旋③,诎④节卑拜;肉凝而不食,酒澄而不饮;外束其形,内总⑤其德;钳阴阳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终身为悲人。达至道者则不然,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性有不欲,无欲而不得;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

【注释】①凑:趋向,追逐。②矫拂:矫正,纠正。③趋翔:步履有节奏的样子。周旋: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也指应酬交际。④诎:屈服,折服。⑤总:拘束,约束。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目虽欲之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节之以礼乃记之而去

a、b、

皆以美于徐公酒澄而不饮

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

c、d、

行拂乱其所为禁之以度

11、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达至道者则不然,理情性,治心术。

12甲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9、(l)大(2)因此,所以【解析】第(l)题“鸿”是一种体积硕大的鸟,故有“大”的意思;(2)“故”在这里是连词,可翻译成“所以”。

10、c【解析】a项“节之以礼”的“以”是“用”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是“认为”的意思。b项“乃记之而去”的“而”表顺承,是“然后”的意思;“酒澄而不饮”的“而”表转折,是“却”的意思。c项“无丝竹之乱耳”的“乱”和“行拂乱其所为”的“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扰乱”。d项“何陋之有”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禁之以度”中的“之”是代词,代“他们”。

11、(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通晓最精深道理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理顺(自己的)真情、本性,调理(自己的)内心。

12、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二

比较阅读((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小题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答: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衬托莲之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小题3】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小题4】c

【小题5】(1)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2)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三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4分)

18.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15.(4分)

(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

16.(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17.(4分)

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

18.(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四

阅读《陋室铭》,完成12-14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斯是陋室

(2)苔痕上阶绿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1)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小题1】(1)这 (2)长到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1】(1)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可以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

(3)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评分:共3分。每小题1分。

【小题1】①安贫乐道 ②高雅情趣 ③效仿先贤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五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小题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2分)

【小题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小题1】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

【小题1】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小题1】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小题1】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以及内容的理解。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分析写法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中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即可。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六

阅读理解,回答下面问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2)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释]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2)惟吾德馨: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中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居“陋室”,颜回居“陋巷”,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出名,著名 (2)品德高尚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七

《爱莲说》

1.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

三.反复诵读,体会句义。

1. 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2.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一、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二、 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陶后鲜有闻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可爱者甚蕃( )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1.于 于 从 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 爱莲 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四.1、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⑤认为 ⑥应当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答案: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第二部分: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2.用韵3.对偶 二.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三.e a b b 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2.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

4.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6.b

7.c

8.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军不陋。

9.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九

◇刘禹锡

山不在[在于,在乎]高,有仙则[副词,就]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惟[介词 ,表原因,只]吾德馨[xīn,香气,这里比喻品德高尚,情趣高雅]。苔痕/上/[爬上]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大]儒[有学问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学问浅薄的人]。可以调[调弄]素[古朴]琴,阅金经[佛经]。无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扰乱]耳,无案[几桌,几案]牍[dú,书籍,文书]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南阳诸葛庐[房舍],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有何之陋]?

1.文中表现陋室环境优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儒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能提挈全文大意的词是:德馨。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试分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的作用。

[答]起兴开头,以虚衬实。

6.试作者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答]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7.《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答]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8.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本文中作者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古代的贤士自况,更说明了作者是有远大的志向的,所以本文并没有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物质生活丰富了,我们更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要和谐地统一起来。

10.本文对偶句有哪些?

[答]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篇陋室铭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十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说:谈论。 ⑤视:看,比照。 ⑥化:融和。 ⑦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9.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1分)

a.每天,一天天也 b.白天 c.日子 d.太阳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不知其人,视其友。

《陋室铭》《孔子家语》比较阅读答案

11.简答题。(4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8.(3分)(1)所以,因此 (2)博学的人 (3)使身体劳累

9.(1分)a

10.(2分,每句1分,酌情给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2)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

11.(共4分)

(1)(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2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

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1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1分。

例一:我认为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

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

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

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十一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4. 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妻子不觌( ) ④未尝不与书俱( )

15.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6. 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 何陋之有 b 渔人甚异之 c 能以径寸之木 d 乃引客就观之

17. 阅读〔甲〕文填空:(3分)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

是“芝兰之室”。

18. 用原文填空。(3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

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来表达。

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分)

《陋室铭》《陆游筑书巢》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14. 略(4分)15.(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6.(b d)(2分)

17.(3分) 托物言志 ; “ 诸葛庐 ” “ 子云亭 ”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陆游筑书巢 翻译: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 “确实这象鸟窝。”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十二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⑾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粗词。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起左膝。

c.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d.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无案牍之劳形

c.渔人甚异之

d.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与“入”两字用得好,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大 ②凭借 ③应该,应当 ④渡口 ⑤靠近,挨着 ⑥回答、对答

2.d

3.c

4.①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③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各1分,意对即可。

5.化静为动,使景物人格化,有生气而活跃的动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表达了他对某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视。意对即可。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十三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 5.鸿儒( ) 6.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 8.调素琴( )

9.无案牍之劳形( )( ) 10.阅金经( )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3.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十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请在上文横线上填写古文空缺的原句。

2、这篇短文出自(《 》),作者是 。

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 刘禹锡

3、“略”

4、b

5、c

6、①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②惟吾德馨

《陋室铭》类文阅读 陋室铭阅读答案及翻译篇十五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15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