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师生情 小学师生晨读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18:34:03
最新小学师生情 小学师生晨读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时间:2023-12-09 18:34:03     小编:QJ墨客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师生情篇一

晨读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活动,不仅是孩子们开始新一天学习的准备,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方式。在参与晨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师生无不体会到了种种美好。下面我将从晨读的意义、晨读的内容、晨读的方法、晨读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阐述,分享一下对于晨读的心得体会。

首先,晨读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晨读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同时,晨读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好机会。通过朗读经典美文、优美诗篇,学生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品位。此外,晨读的开展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对于语文素养的掌握,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其次,晨读的内容丰富多样。晨读的内容不仅包含经典的名篇名著,还涵盖了各个学科的优秀作品。其中,短篇故事和寓言故事在晨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们明白人生道理,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晨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晨读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晨读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小组朗读、班级演讲等。小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班级演讲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此外,我们还通过学生心声、名篇名言、图文朗读等方式丰富了晨读方式,使晨读更加生动有趣。

晨读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晨读,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还提升了对于经典名著的了解程度。晨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加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外,晨读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晨读,学生们的口才能力、演讲能力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后,对于我个人来说,晨读让我感悟良多。在晨读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典的力量。经典名著中蕴含的理念和道德观念,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认识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此外,晨读也让我的语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通过晨读,我也培养了自己的发言能力,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师生晨读活动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从中获得许多美好的收获。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校、学生参与到晨读中,共同感受这项活动带来的美好体验。

小学师生情篇二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小学师生的看望活动,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看望,我深刻体会到小学师生的纯真和可爱,也更加明确了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师生互动、学习氛围、学校环境、兴趣培养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对师生的互动深感震撼。小学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亲近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充满了激情和亲情。老师们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促进他们在课堂上自信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也会乐意向老师请教问题,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这种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关爱的温暖,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学校的学习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小学,学生们非常注重学习,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他们都能够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并且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每一堂课的结束,学生们都会自觉整理课桌椅、扫地等,培养了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这种学习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学校严格的管理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使学生们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环境也是小学师生心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们的心灵是纯真而脆弱的,他们需要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来塑造自己的健康成长。小学校园整洁有序,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茁壮成长。小学师生之间还形成了一种亲切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在学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更加融入了大家庭。

感受小学师生的可爱和纯真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学校对兴趣培养的重视。小学的课程安排中除了必修课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各种俱乐部和社团活动,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这种兴趣课程的设置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还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兴趣培养,小学师生们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取得好成绩,还能发展出更全面的能力。

最后,我也不禁思考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师生的优秀表现和良好心态,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在参观学校时,我发现很多家长会来校园接送孩子,并与老师进行交流。这种家校合作的形式,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有助于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共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因此,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给予孩子们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引导,使他们在学校以外也能够不断积累知识和成长。

通过这次看望小学师生的经历,我深刻意识到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学校的学习氛围、学校的环境、兴趣培养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共同塑造了小学师生们的心态和素养。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教育,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茁壮成长。同时,也应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师生情篇三

近日,小学数学师生同考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作为参与者之一,我深感这次同考给予了我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同考活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平时的课堂上,数学经常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然而,通过这次同考活动,我发现学生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投入到每一道题目的解答中,有时甚至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这无疑是同考活动带来的一大成果,也预示着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其次,同考活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次活动中,我作为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与学生共同面对数学题目,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得师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提问并思考。同时,教师也有机会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师生之间建立起了更为密切的联系,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师生共同进步的快乐。

而且,同考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完整的了解。但是,在同考活动中,每个人的答卷都被收集起来,教师可以细致地分析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及需要加强的地方。这为教师在后续教学中进行精准指导提供了依据,也让学生们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升。

最后,同考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考试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这次同考,学生们不仅仅是单纯地回答问题和解答题目,更意识到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他们开始注重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做题速度的提升,并与同学们进行对比,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竞争意识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同学中获得自己的位置,也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勇敢地面对竞争与挑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师生同考活动给予了我许多心得体会。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同考活动也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提高了他们的考试意识和竞争意识。我相信,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次活动的经验和收获,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师生情篇四

生命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门课程。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多年来我深有体会,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下是我对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生命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开始。在我看来,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孩子往往在成长过程中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对社会充满爱心。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互相关心、友善相待,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他们体会到爱和被爱的温暖。我会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赞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其次,生命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问题和挑战,并相信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会及时肯定和赞扬,让他们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失败和困难,认识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再次,生命教育还应教会学生珍惜生命的意义。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的年龄,他们对于生命的疑问常常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会利用适当的时机,与学生共同探讨生命的起源、生老病死等话题,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会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而重要的,无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还是社会的一员,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

此外,生命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的交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多安排一些小组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和集体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分享和帮助。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个体的成长,更是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了解。

最后,生命教育是一个渗透在课堂、操场、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的课程。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要始终牢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用真诚和爱心去教育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个小学生都能成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门重要而细致的课程,在小学阶段尤其需要关注。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引导他们珍惜生命的意义,培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将一如既往地用真诚和爱心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在生命教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小学师生情篇五

史春莲

一、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心理冲突

1.主观上的高定位与客观上的低定位的冲突提及教师,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许多赞美之词,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不管言者是出于景仰还是同情,教师均信以为然,但实际上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却并没有这么高。

2.强调自我价值、注重自我发展与外在功利的冲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长期的脑力劳动中慢慢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人格特点:比较强调自我价值,注重自我发展。他们多少有一些理想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自己的一大乐事、幸事。

3.重感情、重友谊、渴望学校管理民主化与学校管理中人性缺失的冲突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那种“士为知己者死”“愿报知遇之恩”的思想,至今仍对教师有着影响。教师愿意最大限度地把知识和才华发挥出来,希望得到肯定和赏识。他们渴望民主,希望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愿意出力流汗、建言献策,希望自己的意见得到尊重。同时,他们渴望学术自由,希望在学术问题上,在教材、教法等教学改革问题上,能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空间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4.劳动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

教师的劳动是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有人说,教师的工作只是传授人类现成的知识,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不能算是创造性劳动,这是对教师劳动的极大误解。

5.教育惩戒中过与不及的冲突

教育惩戒是指在教育中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以不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教育惩戒在目的、手段、方式和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的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体罚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管理对策分析

要缓解中小学教师的各种心理冲突,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等应从教师管理理念与方式、教育立法与执法等方面多做工作。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首先就是要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要把教师的和谐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外在的目的(如遵守纪律等)(论文范文)而迫使教师个体就范。其次,要把教师看作具体的、能动的人,尊重其人格和个性,以积极的眼光期待他们、赏识他们。要知人之情、养人之长、念人之劳、量人之难、帮人之过;要多一分宽容,少一点苛刻;多一分赏识,少一点批评;多一分期待,少一点怀疑。教师的心就像敏感的琴弦,只要倾注真情,便会得到期望的回响。

2.根据教师的职业和心理特点实施有效管理

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的青少年,不能要求工作效果“立竿见影”。

第一,过多的竞争会给教师造成巨大的压力,制造紧张。应尽量减少在教师中开展类似于“劳动竞赛”的评比活动,因为精神生产不仅起点不同,而且很难做到精确的量化。

第二,教师的职业需要相对稳定。对教师成长的研究显示,教师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成为合格或优秀的教师。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随意“上岗”和“下岗”,“安定雇用”方式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如果教师整天面临“下岗”的威胁,怎么可能有动力去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呢?当然,“安定雇用”不等于“铁饭碗”。

第三,不要给教师工作确定单一的硬性指标,或单纯按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工作的`优劣。教育、教学上搞承包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单纯按考试成绩或升学率来考核教师是极端功利化的短视行为,是不科学的。

第四,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要强行规定、推广某一种教学手段或方法,应允许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对教师备课进行大力改革。“八股文”式的教案不是为了运用,而是为了应付检查,不但劳民伤财,还助长了抄袭风和浮夸风。教案或简或繁,应该由教师自己来决定。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进行业务学习,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

第五,对教师的“坐班制”进行改革,机关人员那样的“坐班制”并不适合教师。教学、教辅、后勤等工作的性质不同,工作范围不同,所以上下班的时间没有必要一刀切。尤其是教师的劳动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需要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许多老师聚在一起备课的效率并不一定高,效果未必就好。

3.制定、完善教育法规

谈到教育惩戒,学校和教师具有惩戒权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教师履行教育惩戒的权利有其合法性,但是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却不强,实践中常让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应加快制定学校惩戒制度方面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权利,细化惩戒的范畴。

(作者单位:烟台市商贸高级技工学校)

小学师生情篇六

回到小学教师的生涯,那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带我回到了过去。一切都变了,但是内心的热爱却从未有过变化。在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从中收获到了人生的种种启示。

第二段:与学生的欢乐互动,共同成长的快乐

在重回小学教师的生涯中,我与学生们的相处成为了我最愉快的时光。我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互动和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他们的笑声和进步时刻激励着我,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和他们一起成长的快乐。

第三段: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时刻面临着各种挑战。有时候,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不尽人意,有时候,教室的纪律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但是,我学会了从挑战中成长,并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困难。

第四段: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系,与他们密切合作。通过家校互动,我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与家长的合作还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段:反思与展望,永葆初心

这段时间的教学生涯让我有了很多收获与成长,同时也让我更加意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为学生尽心尽力,同时也要保持初心,时刻关注教育的发展,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总结:

重回小学教师的生涯让我有了许多心得与体会。我意识到教育的力量,学会了欣赏学生们的成长,积极应对挑战,与家长密切合作,并始终保持初心。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也更加坚定了我当教师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不懈努力,尽心尽力,我一定能为学生带来美好的教育体验,为他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师生情篇七

小学老师是孩子们生命教育的第一任导师,他们承担着塑造孩子们健康心灵成长的重要责任。作为一位小学老师,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第二段: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观念。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生命,如花草树木、小动物等,让他们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养殖场等地,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各种生命形态,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情。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值得被珍视和保护。

第三段: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除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观念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我通过开展班级关爱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关心和帮助他人。在班级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相互合作,鼓励他们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实践机会,比如请他们帮助老人过马路、关心同学的困扰等,激发他们内心的善良情感。

第四段: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压力和困难

生命教育还包括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压力和困难。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对的压力常常让他们感到无助和焦虑。作为老师,我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我会和学生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让他们明白背后往往有许多困难和挑战,要取得成功就需要积极面对困难,不怕失败。同时,我也会教导学生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运动、放松和艺术创作等,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第五段: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和生活

最后,生命教育还包括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和生活。生活是宝贵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每分每秒。在教育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学会分清主次,避免浪费。同时,我也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总结:

通过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观念、关爱他人的意识、正确处理压力和困难以及珍惜时间和生活,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健康的心灵。作为一位小学老师,我将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为孩子们的成长奉献出更多的爱和关怀。

小学师生情篇八

早上,8:00的上课铃声响过,才看到三个孩子急急忙忙地往教室跑,我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简单问询之后,几个孩子都低下了头,正好一位老师进门,随手送我一个大橘子,这时,黄鸿晟好像还没有睡醒的样子打了两个哈欠,我灵机一动:“我这儿有个橘子,给大家分了。”当时他们一脸的迷惘,本来迟到是要挨批的,怎么又给发橘子了?我把橘子掰开放到他们手上,并看着他们放到嘴里-----“我这橘子专治打瞌睡,能提神------”

下午上课前我走进教室,大家各自拿着自己的书在看,很投入。走下讲台,黄鸿晟叫住了我:“老师,给你。”什么事这么神秘,还有些不好意思。我扭头一看,他正从书包里往外掏东西,一个橘子被他攥在了手中,他把橘子送到我的面前,“给你,老师。”“是让我吃的吗?”“嗯。”他点点头,“我吃了你就没有了哦!”我笑着说,“我还有呢!”

“为什么突然想起来给老师送橘子呢?”要知道这孩子可从来不会轻易送东西给人的`,平时还经常有同学向我报告:“老师,黄鸿晟拿了我的笔不给我。”“老师,黄鸿晟把我的橡皮给扔了-------”他不拿别人的东西就再好不过了,怎么今天像变了个人似的。记得前些时候,他也拿过橘子,桌斗中见过橘子皮,有次下课,我有意跟他说,“黄鸿晟,可不可以给老师吃你的橘子啊?”他不理睬我,是不好意思吗?“要不给老师半个也行啊?”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橘子,小声说:“我只剩这一个了。”我当时真哭笑不得,他犹豫着,却始终握着这个橘子没有行动-----“可能真怕老师吃掉。”搞得我当时真是很无趣。

小学师生情篇九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围绕“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这一主题,总结我在生命教育中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我了解到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还包括让他们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体验生活的乐趣与美好。例如,每周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生命形态,增强对生命的尊重之情。同时,在讨论生活问题时,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其次,我发现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极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求与感受。例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合作性的小组活动,培养他们互助互爱的观念。同时,在讲解生命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时,我会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生命的影响。例如,当讨论欺负同学的问题时,我会引导学生从被欺负者的角度思考,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习惯。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珍惜与他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

第三,我认为灾难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热爱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我会讲述一些关于灾难事故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经验教训。例如,我会以“地震”为例,介绍发生地震时的安全应对措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并培养他们面对灾难时保护自己与他人的意识与能力。

第四,我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饮食健康等方面。同时,我也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等议题。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我会让学生研究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并讨论如何保护它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将生命教育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将其视为一种习惯。

最后,我认为家校合作对于生命教育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理解到学校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家庭也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生命意识的地方。因此,我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促进双方的沟通与合作。我希望家长们能够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们的生命教育,共同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认识到生命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他们能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心他人,并面对灾难与困境时保护自己与他人。同时,将生命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并与家庭共同协作,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师生情篇十

突然想说句应景的话,春天那么美,我想去看看。可是我却迈不出脚步别说出远门了,连最近的公园我也是望而却步,原因有三:

一是我最近不知肿么了,先是腮腺炎,又是带状疱疹,我那个痛苦啊,吃饭?睡觉?说话?走路,哎,从来不知道身体的痛感对身体的`行动影响是如此之大,连思想也觉得痛了,不敢出门了,一个字:累!

二是春天花粉多,各种絮儿满天飞,孩子又是过敏性体质,隔三差五的支气管炎和咳嗽,喉咙里整天呼噜呼噜,那痰就是难咳出来,我都替她着急,只要一生病,得,全家都别安生,熬夜,喂药,生活一团糟,更别提工作,作为教师,这不是让我误人子弟吗?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干脆把孩子困在家里算了,等过了春天!等过了春天!我也是不像这样啊!

三是家里有一小院,嘿嘿这可是我的骄傲呢,虽然从农村出来,从小都是和泥土打交道,但是我不厌烦种地,尤其喜欢种菜,因为有丰收的喜悦啊,所以我的周末就是领着孩子翻地,种菜,浇水,捉虫,认识每一种蔬菜,线上蔬菜们的每一种生长和变化,乐在其中,不知谁能理解?院里一片春色啊!嘿嘿!种些什么的?时令菜吧!冬天来了种蒜苗和菠菜香菜,不仅可以自家吃,还可以分写给耿丽娟老师家吃,距离近哪有优势嘿嘿,每天早上出门时拔几棵带到单位中午下面条吃,还可以留点种明年中,你看俺家的菠菜和蒜苗,如今菠菜都长成树了!我觉得我功劳不小啊。前段时间天暖和了,又中了一畦生菜和韭菜,荆芥,还种了点小白菜和6颗茄子,2颗丝瓜,还有十几颗芹菜呢,哦对了对了,这些菜的上部还有几棵葡萄树,现在正是生机无限,葡萄串满架呢,我现在都能想象的到可爱的小葡萄由小变大,由青变紫,由酸变甜的样子了,所以,虽然我无法走进更大的大自然,但我家里仍是生机盎然,绿意满园,最最最关键的是:只要心中有春天,不用追赶,春天常在!

小学师生情篇十一

——杭培珍

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

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功能技成

——张丹

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路在脚下

——赵尹李铜娜

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

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唯有努力

——李晶郑亚楠

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

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一马当先

——陈列

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

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力争上游

——韩家琳

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更多精彩:老师毕业留言精选

小学师生情篇十二

界定、性质、类型以及师生冲突与学生观点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对师生冲突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论证,以期丰富有关问题的研究,并提出实践性的意义。

一、师生冲突问题的意义

师生冲突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差异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冲突。有的潜伏着,有的爆发出来。不过,冲突的性质、冲突的形式以及冲突的解决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前,社会变革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挑战使师生冲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具体表现在:

第一,主体意识增强。经过“浩劫”后的“拨乱反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市场化”、文化上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丰富化”成为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创造性和人的自由意志受到关注、尊重和提倡。反映到教育上来,教师“权威”地位开始“松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逐步显现出来,再用传统的眼光看师生关系,必然落后于新的时代。而在师生冲突中存在的“千不是,万不是都是学生的不是”的归责理念也已过时。

第二,竞争渐趋激烈。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大潮,经济在高速发展,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竞争的加剧、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的丰富、超前消费的影响——不仅影响着社会、家庭,也波及到校园,冲击着青少年一代。他们稚嫩单纯的内心世界趋向复杂,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多。有时甚至情绪紧张,焦躁不安,导致心理疾病。这一切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师生冲突的产生无疑多了诱发因素。而如果解决的不好,其潜在的破坏性相应的也增加了不少。

第三,信息时代到来。在我国发达地区,信息时代已是现实。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又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对教育提出了近乎矛盾的双重要求。一方面,教育应大量地、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人的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育应使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信息迷宫”中所处的位置,并提供相应的“指南针”,为个体的发展指明方向,避免被“信息浪潮”吞噬的危险。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否具有这样的知能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反过来,由此而起的师生冲突解决得如何,更是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四,家庭结构变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家庭成了普遍的家庭模式。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关爱导致了我国“小皇帝”、“小太阳”的大量涌现,也出现了这些“小皇帝”、“小太阳”们所特有的问题行为,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娇气、骄横、不合群、不善交际等。同时,伴随着包办、终身制等文化强制性观念的消亡,人们的婚姻观念日趋开放。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数量的增加,使这些家庭中的孩子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成了学校的“对手”。师生关系因此也更趋复杂化。处理不好这种关系,也将导致师生冲突乃至教师与家长冲突的产生。

面对以上所及挑战和问题情境,用习惯的方式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对师生冲突缺乏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教师难有明晰而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也难以选择有效而合法的冲突解决策略。所以,在新形势下,师生关系、尤其是师生冲突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下将从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论起。

二、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及类型

冲突是指人们因目标不同而相互紧张或对立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明显化。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相对于一般社会冲突而言,师生冲突限于具有独立意志能力的成人与还待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成年人之间,冲突双方虽然在权利能力上具有法律规定的平等地位,但由于年龄、能力、阅历、学识、所处社会环境、地位以至思维方式、情感、个性等都有所不同,他们观察同一事物或问题的角度自然发生差异;他们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就不可能一致。这种分歧发展到一定阶段,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大,矛盾激化了,就会上升为冲突。

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大致上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从冲突产生的导因划分,有学生过错冲突和教师过错冲突

视过高,虚荣心过强,受到他所瞧不起的教师的批评时也会顶撞;三是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上与班主任的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四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

身上;四是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采取具高临下的姿态,动辄训斥学生;五是对学生施行体罚、变相体罚;六是处理问题失当或失误时,顾及面子,未能及时矫正,引起学生不满而导致冲突。

师生接触最多的地方一般就是在教师中,课堂上。课堂冲突多表现为课堂上的纪律管理,及由于教师所教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之间产生差距而造成的冲突。

(二)从冲突发生的环境划分,有课堂冲突和课下冲突

课下冲突一般是在课间或在校外因偶发性事件引起的。实质上,这类冲突往往是课堂冲突的延伸,既师生由于课堂上发生过冲突或由于长期的隔膜所形成的偏见、成见,在课堂外某一特定场合或环境,因某一事端而引发起来。

(三)从冲突涉及的范围划分,有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

个体冲突是一个教师和一个学生之间的冲突,影响范围小,但对学生及教师个人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更为深刻。群体冲突包括一个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冲突、一个学生与教师群体的冲突、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冲突。这类冲突常常是由于教师处事不公,激起“公愤”或由于教师的教学有错失、教学方法不当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而引起学生群体的不满。

(四)从冲突形成的过程划分,有持续性冲突和偶发性冲突

持续性冲突一般有如下三个阶段:

一是冲突的酝酿阶段。在教师当众批评学生时,学生受到心理刺激,脸色微变,低头微温,或瞪眼不语,或显露轻视教师的表情。

二是冲突的触发阶段。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时,教师即采取命令学生站立、走出队列、离开教室或没收学生物品等措施,学生因行为意志受阻,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脸色变红,或者低声嘀咕,不理睬教师的命令,或对教师怒眼相视,气氛较为紧张。

偶发性冲突没有复杂的过程,大多是因教师“让步”或学生收敛不良行为而未使冲突事态继续发展和扩大。

冲突总是人之间的冲突。师生冲突乃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撇开个别的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不谈,一般地,就学生观和教师的角色界定而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关系,影响着冲突的性质以及冲突解决的方式,进而影响着冲突的结果。所以,分别来考察学生观和教师角色是必要的。

三、由师生冲突看学生观

现代人学观、教育观、学生观认为,教育是由人所从事、又是为了人的事业,离不开人学思想的规范。要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肯定人的价值。因为“人是社会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生命体”。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孤立的、自然的存在,而是时刻处于社会的交往关系的网络中。师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此我们应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来审度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要认识到学生是人

这里所指的人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学生不是死的物,而是活的能动体。所谓活的能动体,意味着他具有发展自身的动力机能。他不仅与其他生物一样,能够通过对外界作摄取活动,使自己的机体得以保存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动力机能还表现为他能够以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和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用以发展自己的身心。作为一种实践对象,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被他人所塑造和改造的,从而有可能自觉地参与教育活动,以一种与教师相重迭的目的而进行,共同完成教育的过程。

其二,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其思想感情。这也是与作为物的劳动对象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教师的心理上,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种认识对象,同时必然会由学生的心理反映而与其建立起其他的心理联系,诸如情感、需要等等。而各种心理联系当然是双向的,如教师对学生产生某种感情,学生对教师也回应以感情。学生既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就意味着他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这一切理应都得到尊重和正当的满足。学生不同于其他的物可以听任摆布、压服。

其三,学生处于学习期间,虽然尚未进入创造价值的过程,但是通过教育却可以使他们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甚至创造出伟大不朽的价值。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珍视学生作为人的无与伦比的价值,不能任意损伤和残害他们。

(二)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所谓发展中的人,其意义是:

学生不是成人的雏型,而是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当生理和心理等科学尚未充分发展起来时,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中,人们都把少年儿童看作“小大人”,并不认为他们与成人有什么质的差别,认识不到他们所特有的需要和发展的特点。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往往抹煞他们的特殊性,向他们提出与成人同等的要求和行为标准。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消长,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难免没有缺点,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他们的缺点、错误,较比成人来说,一般也有较大的矫正的可能性。教师只有从思想情感上接受这一事实,处理问题才能理智和冷静。

由于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因而他们取得成年人的关怀和教育就成为必然的需要。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以一种培养的观点去待学生,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

(三)要认识到,学生是将要走进“社会”的人

教师的手里握着学生的明天,就必须高瞻远瞩,不仅要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变化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不仅要使他们能够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还须使学生能在将来承受社会的生产力的挑战,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总之,教师所要实现的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有了以上这些认识,我们就能明确: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包括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思想感情信息的沟通,师生之间的彼此了解、期待的人际认知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在真正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应该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类文化,共感人格魅力,共悟精神价值。教师只有正视师生之间正常存在的差异,理解和接受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个别性,这样,师生之间的冲突才能避免或减少。即使发生了冲突,教师也能够把冲突引导至正确方向,化解为积极的结果。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冷静理智的自制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灵活机智的解惑力、随机联系的变通力、及时果断的调控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把自己作为真理的化身,把学生看成幼稚无知,从而无视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应该看到,处于时代前列的当代青少年学生,已跟过去绵羊般驯服的形象有了越来越大的距离。随着青春发育期的提前,信息渠道来源的多样,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喜欢抱着怀疑及审思的态度重新估量一切。作为教师,如果看不到这些变化,依然保持原有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方式,就可能使师生两代人间的沟壑不断扩大、传统的学生观,建立现代的新型的学生观,是处理师生冲突的一个必然方式。现代社会更加强调平等和对话,我们应该对此有足够的认识。

以上是着眼于冲突的学生一方,就教师的学生观做了讨论。现代学生观的确立需要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教师角色。

(四)师生冲突与教师的角色

人走入社会,就要充当一个角色。角色,可理解为个人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为此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个人的社会身份就是个人的社会职能、权利和责任。它规定了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也包含对人对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当一个人纳入为自己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充当着角色。

教师所充当的是为“继往开来”而“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乌申斯基也说:“老师是过去历史未来的一个活的环节。”从下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生活中,可以找到每一位教师在人类历史上的印痕。因而,教师这一社会角色被定义为:“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具体地说,作为教师,他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而且还充当着“领导者”、“灵魂工程师”、“心理医生”、“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的知己朋友”等角色。在现时生活中,师生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说,是教师的角色作用发挥得不够或发挥得失当。

(一)教师的“教育者角色”

教育者的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的、最突出的角色。这种角色因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具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除此而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当然,这样的教师也必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还要看到,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知识源增多,出现了许多“平行学校”,教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的作用减少。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功能,有日益增长加强的趋势。如果教师不能把握教育者这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角色,只是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拥有者,把学生当作容器,而知识进入容器的途径又只是靠讲解或其他言语教育方式,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产生厌学、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等行为。如果教师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一味地责备学生,便容易产生师生的冲突。

(二)教师的“领导者的角色”

教师作为领导者,不意味着具有权势。教师的领导是一种独特的活动模式,他面对的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他的许多管理行为来源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订立的,具有法规性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阶段任务,他领导的是不大成熟的青少年,因而教师行为产生的一系列有关领导作用,旨在指导、帮助学生成长、完成学习任务和督促学生学习,并利用集体本身的内部力量去发展一种合作关系,使集体不断进步。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应具备领导者的良好品质,如公正廉洁,以身作则,尊重和关心部属,善于听取意见和沟通思想,办事果断,敢于承担责任等等。教师还应学会掌握领导技巧。这种领导技巧同他的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教师很少受过有关集体领导和管理的训练,对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也不十分了解所以每当问题产生或教学活动受挫时,他们往往施行权力而不运用技巧,导致了师生冲突的加深和激化。

(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人们送给教师的美称和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教师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除了给予学生知识和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之外,还要帮助学生解决人生方向的问题。青少年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观察、选择和吸收进步向上的积极思想,也不乏受到消极落后的不良成分的影响。当学生认识上出现偏颇,品质上出现污点,灵魂上出现扭曲时,教师要尽园丁的责任进行帮助、教育和疏导。如果对他们另眼相看,打入另册,甚至动辄把他们轰出教室,赶出校门,就只能加深他们对教师的不满、仇视乃至转移到对社会的不满,最终走上歧途。

(四)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逐步走向社会化的时期。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成熟,他们在与他人的积极交往中,学会了解人、理解人,学会协调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其独立性、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也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羞愧感等。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考虑到他们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采取恰当的、顺乎这些变化的对策。比如,在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方面,把他们当大人看待;在处理问题、发表见解、怎样看待人生、如何对待初恋等问题上,应该引导他们更加理智、更加成熟地观察和分析看待问题;在他们遇到困难、碰到挫折的时候,则应该帮助他们减轻焦虑或解除烦恼,给他们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慰勉和支持。心理医疗者,尽管不是教师的主要专业角色,但教师也决不是心理诊疗上的无知者。在学校生活中,当学生出现个人问题时,总愿意找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袒露心扉。教师作为一个长辈、一个过来人,有责任向他们介绍前辈的种种经验教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处理好在成长过程中不时会遇到的各种新奇而又棘手的问题。如果教师真正做到这些,也就不会出现或减少学生自杀、逃学、与成人作对等现象。

(五)教师的“青少年角色”

教师要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们的心灵。”

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往往是“居高临下”,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因而使学生对教师存有“戒心”或“敌意”,产生对立情绪,即使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常以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方式来对待。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诚心,把教师也当成知心朋友。当然,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毕竟还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因此,教师不能过于热烈地扮演朋友的角色。一个过分地把自己等同于学生朋友的教师,虽出自真诚的理解和帮助学生的愿望,但可能会因此丧失了作为一个团体指导成员的职权作用,导致工作上的失败。

教师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有他自己的原来面目;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也有他进入这个角色后的扮演。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常常遇到两个角色同时为他提出的两种相反角色行为的情况。如教师一方面要管理班级,要有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要有亲近感。又如,教师一方面要随时迅速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一方面又得考虑不能粗暴行事、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多种工作角色之间发生矛盾时,确实很难把握角色的“度”。但作为教师,又必须努力地按社会期待的标准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许多角色加以融合和组织。

一分对中学生的调查报告表明,学生喜欢具有以下品质的老师:(1)教学方法好,热爱和尊重学生;(2)知识广博;(3)耐心温和,容易接近;(4)对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而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往往具有这样的缺点:(1)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2)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3)上课拖时间,上完课就不理同学;(4)教学方法枯燥无味;(5)偏爱,不公正。对以上几项的偏重程度,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有差别: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特别欢迎“教学方法好”的教师(78),而高中学生则特别欢迎“知识广博”的教师(90。8)。初中三年级学生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多数的学生不喜欢“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的老师(92)以及“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的老师(91)。另据上海教育学院郭继东调查,目前学生中16。22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28。65的学生与老师感情较为融洽,而感到与老师相处时十分愉快的,竟然低至17。84。据江苏无锡市十一中冯振德等同志调查,现在教师中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达70,认为学生“一代与一代相仿”的占22,而认为学生“一代胜过一代”的只占8。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被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

从以上调查材料,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修养,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二,师生之间如果减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长此下去就可能出现彼此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和激化。应该看到,我们的广大教师是具有良好的师德的。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培育国家之栋梁”、“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不误人子弟”当作自己的工作信条,对学生、对社会的未来的负责胜过对自身付出的索取;他们热爱学生,把对学生的爱看作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养料”,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爱,不是出于某种个人需求的私心,也不在于学生形象的可爱或学生的行为举止合乎自己的心意,而是出于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怀,是一种包含着深刻社会内涵和社会意义的爱;他们理解学生,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即使学生的行为明显失当错误,也能具体分析其失当、错误的原因。如学生破坏纪律,可能是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学生顶撞老师,可能是由于老师过于严厉或急噪等等,并且尽量宽容地对待和处理。他们尊重学生,既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信赖、平等的氛围,也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焦虑,平等相处,互谅合作,使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更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气质,无论何时何地,都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感染学生,以稳健、平和体谅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凭感情的起伏任意发泄,不冲动,不走极端。他们具有教育机智,即面对教育活动中未曾料到的情况,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选择最佳教育手段,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了师生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甚至处于剑拔弩张的地步。1998年,有位“坏孩子”给《北京晚报》写信,提到他的老师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时说的一段话。老师说:“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就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儿,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很显然,这位老师的“自我介绍”是想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殊不知,他的这一“当头棒”给学生心灵的敲击,留下了难以弥缝的裂痕,也为今后的师生关系筑造了难以填平的鸿沟。

近一段时间来,见诸报端的教师在学生脸上刺字、令学生脱裤子将屁股示众,罚学生吃屎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上述种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危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损害了教师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当然,也激化了师生冲突。

翻开中国的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提倡的“师严而后道尊,道尊而后民知敬学”这种“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模式一直沿袭到今天。这种模式,是来自于“天地君亲师”的尊卑贵贱的观念和等级制度。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在教育上用“纲常”“宗法观念”和“等级制度”来给教师定位,比于天地君亲,让他们传播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迫学生尊道、尊师。教师居绝对支配地位,学生无任何权力。教师采取卡压罚的强制管理,迫使学生服从,师生间缺乏心理沟通,学生逐渐形成屈从和回避的心态,个性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我国早已从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私有制转向公有制。它谋求平等、自由及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幸福。社会主义的性质及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建立一种与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政治上民主平等;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教育方式上,协调合作,教学相长。这样,师生冲突也就可以减少和避免。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我们更要从“法”的高度看待师生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应享有的六项权利和应履行的六项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规定,教师应当“爱护学生,忠于职责”,“禁止体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可见,罚站、罚抄写、罚劳动、罚款、罚不准回家、随意把学生轰出教室、停止学生上课、私拆学生信件甚至打骂学生等等,都是侵犯学生人身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教师只有站在“法”的高度,理解和把握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使教书育人行为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才能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学生人格,正确处理好师生冲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光荣历史使命。

五、师生冲突的社会化意义

上面分别从学生观和教师角色两个方面讨论了师生冲突的问题和解决理念。总体说来,就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而言,总要避免和消除师生冲突的破坏作用,因为教育就是在矛盾和冲突的运动过程中发展进行的,不管是课上也好还是课后也好,冲突难以避免。因此,寻求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是必要的。而必要的策略又源于上述关于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理念。这是讨论冲突问题的基本前提。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还要看到冲突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对师生社会化的意义。

一般而言,人们是站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立场上看待冲突的。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认为冲突是社会反功能的表现。冲突被视为“病态”,是应该竭力回避的。与功能学派的观点不同,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冲突既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也是一种健康成长的力量,既是社会变迁的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状态。冲突在组织管理上,能导致一种富有成效和不断增强组织健康功能的结果。

第一,冲突刺激人的探索,为导致良好的结局提供改进良策;

第二,冲突使那些隐藏的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表面化;

第三,冲突起酵素作用,构成活跃的催化因素;

第四,冲突使当事人之间加深了解,促使双方自身调节;

第五,冲突有助于新规范出现。

(一)冲突理论对我们分析师生冲突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如前已述,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以往人们对师生冲突的惯常认识是:冲突是反教学、反管理的。所以,能避免则避免,若不能避免,则采取权宜的应急术加以消解。这种观点对学生社会化进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既可能是有益的,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有害的,可以造成组织机能失调。这种不同结果取决于对待冲突行为取向。

对待师生冲突的行为取向按“积极”与“消极”可分为抗争、退避、统合三种方式。

一是抗争取向。既强调老师的尊严与面子,不考虑学生的反应及后果,坚决把对方“整服”。这种方式,容易激化矛盾,学生虽受压而不服,回留下后遗症。

二是退避取向。即对冲突不予理睬,抱着“管不了就不管,不必与孩子生气”的态度,一走了之,或将矛盾交给领导处理,今后在工作中马马虎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

三是统合取向。即坚持原则,克制情绪,力求寻找师生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法,使冲突朝积极的方向转化。

应该看到,学生的社会化是一个全面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一种资源。在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中,有竞争、有合作,有和谐、有冲突。学会合作固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但冲突对社会化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回避冲突,那么合作也难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讲中庸、讲恕道、讲和气而避冲突避矛盾,以牺牲个人不同声音为代价,将冲突掩盖起来,作为人际关系准则。这种心理定式反映到师生关系中来,表现为要么表面风平浪静而实际上暗流湍急,要么师生紧张关系总爆发,走道难以调和的地步。

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需要一种良好的外部交流机制和沟通环境。这种环境鼓励个人情感和意见的表达,鼓励个人声音的传播。反对以身份、地位和角色的眼光来约束和压制学生。总之,学生的情感、思想、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的心声有正常发表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冲突、对待冲突,一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冲突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这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无疑是有益的。

(二)师生冲突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学习对教师而言尤具意义。但学习的涵义是广泛的,而不只是学历的提高或学科进修。交往、沟通和冲突管理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不过这方面的学习长期被忽视了。事实上,冲突对教师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待冲突的态度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反映了教师对待自我的态度,是教师的人性观的体现。教师在对待师生冲突问题上的不成熟从根本上说是自我发展上的不成熟。在冲突中学会管理冲突,在冲突中学会与人合作,在冲突中成长,这对教师同样是适用的。

附:师生冲突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从郊区调入城里学校的中年语文教师走上新的讲台。他刚迈进教室,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起来,笑声中夹杂着“真像”、“多像啊”的议论声。这位教师走进讲台,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很大的头像。他一眼便看出,画的正是自己的头像。此时此景,这位教师十分平静,他微笑着对同学们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希望这位同学把画画这个特长发挥下去。”接着他开始上起始课。从自己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谈到农村孩子上学的艰难;从语文的重要性谈到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从本学期语文教材改革谈到对学生们学好语文的要求。45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这位教师惋惜地说:“本来还想帮同学们预习一下新课的内容,但时间不够用了。”学生们会意了,不少同学把责备的目光投向了画像的同学,这位同学也愧疚地低下了头。

简评: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以后,这位教师倘若不是采取上述的方法处理,而是板着脸,横眉竖目,怒喝一声:“谁在黑板上乱画,给我站出来!”其结果又会是怎样呢?一种情况是画画的同学乖乖地站起来,挨老师一顿训斥,全班同学也因哄笑受到训斥,教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但却埋下了今后新的师生冲突的隐患;另一种情况是每人站起来承认,教师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教师也因而怒火中烧,语言失当,引发了师生之间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案例二]某中学一位班主任在校门口偶然碰上本班一位未请假准备回家的学生:

班主任:(吆喝)嗨,你过来!

学生:(不快地)干吗?

班主任:(责问)你上哪儿去?

学生:(不耐烦地)回家,家里有事。

班主任:(生气地)你请假了吗?

学生:(抵触、不满地)没见到您。

班主任:(恼怒地)你瞧你这态度,还倒有理了。

学生:(委屈地)我怎么了?

简评:显然,这位班主任生硬地批评引起了学生的抵触和不满。在师生你来我往的问答中,冲突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倘若这位班主任不采用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责问方式,而是从关心的角度,以委婉的语气了解学生此时回家的原因,然后教育学生应当履行请假手续,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冲突也许就不会发生。

[案例三]一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数学老师在强调不同名数不同相加这一概念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一名学生脱口而出:“等于两头牲畜。”教师勃然大怒,他喝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厉声训斥道:“你妈和你爸相加能等于两头动物吗?”学生愤然坐下,全班同学一片哗然。

简评:“不同名数不可相加”是个定律,通常学生会说“不可相加”,但这个学生别出心裁,另用一个类名,把两个不同的名称,统合起来,应该说,也有他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应就这一点予以鼓励。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赖,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青少年学生尤其这样。他们单纯、热情、积极向上,如果得到师长的尊重、信赖与鼓励,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如果对他们不尊重、信赖,而是歧视、侮辱、压制,那么,其后果不堪设想。

小学师生情篇十三

第一段:退休了几年,如今重返小学教师生涯,我深感荣幸和幸福。重返校园,我重新体会到了教育事业的魅力和辛苦,也增添了心灵的满足。这段经历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我收获颇丰。

第二段:重返小学教师生涯,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乐趣的职业。和孩子们相处,我发现他们天真无邪、热情朝气的一面。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享受到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喜悦。同时,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我也时刻面临挑战与压力。但我愿意给予他们耐心和关爱,让他们在我的指引下茁壮成长。

第三段:重回小学教师生涯,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每天面对一群渴望知识和关爱的小朋友,我明白自己承担着培养他们成材的责任。我要做到平等对待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职能。在我看来,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格。

第四段:重返小学教师生涯,我认识到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多样,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我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智慧,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总能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段:重回小学教师生涯,我迎接了新的挑战,也获得了新的成就感。我发现,只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就能够在教学中实现教育的价值。重回小学教师生涯,我虽然身处再次的辛劳和压力之中,但却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我明白,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每一位教师都将为学生的未来做出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3059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