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读后感(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04:08:15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0 04:08:15     小编:文轩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写读后感时要注重整体结构的安排,逻辑关系的展示,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路。您可以在以下范文中找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一

读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谚语,我想到班级里的两个同学。

他们一个从不吹嘘自己的优点,只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人;而另一个同学总是对我们说自己勤奋好学,可是考试成绩只有七八十分。

做人不能靠吹虚,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读了《李广射虎》这个故事,一天,李将军外出打猎,回来时天色已晚,忽然李广见草丛里卧着一只斑斓猛虎,他一箭射去,正中猛虎,他的手下跑去看,原来猛虎是一块大石头,箭已射入石头中,拔都拔不出来,后来,李广射虎成为一段佳话,因此,李广有了“飞将军”的美誉。

我们长大了要向李广一样报效祖国,不要背叛祖国,就是怀才不遇也不要当卖国贼。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三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第九十二回《振军威小李广神箭》。看完后,我对小李广花荣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为什么,请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日,宋江派花荣、秦明等将领攻打盖郡。敌将方琼出战,花荣派孙立出马迎敌,斗了二十回合,敌将张翔见方琼赢不了孙立,就偷偷一箭射中孙立的战马,孙立只得下马步战。小李广花荣在一旁气得咬牙切齿,迅速抽出一支箭,张弓搭箭,嗖的一声,方琼被射于马下。接着花荣又放一箭射死张翔。我读到这,就对花荣产生几分敬意,对他的箭术更是敬佩,感叹道:“这真是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呀!”

次日,贼将杨端见花荣来探城,向花荣射来一支冷箭。花荣听到弓弦声响,身子一仰,头一偏,接住敌箭,拿起背后的弓,搭上那支箭,往杨端射去。正中杨端的咽喉,杨端扑通倒地。紧接着,小李广花荣又张弓搭箭,往城上士兵射去,只听“嗖、嗖……”城上几十个士兵便应声倒地。可以说箭无虚发、百发百中。读到这,我不禁大声喝彩道:“箭法真准呀!不愧是小李广,你真是我的偶像!”

看到这,你喜欢上小李广花荣了吗?如果你喜欢上花荣,就赶快捧起《水浒传》,去看看这位英雄人物更多的传奇故事。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四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写了许多历史故事,我最喜欢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李广在汉文帝的时候就做了将军。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有派她去做上郡太守。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多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匈奴射手,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三千名匈奴骑兵追了上来。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了那么多的匈奴,不由的都慌了。李广随即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下来,命令士兵一起下马,把马鞍全写下来,就地休息。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不敢上来,远远的观察汉军动静。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他们认为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以没有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全回到大营。

我看到了这个故事后,我知道了:智慧比无力还可靠。我以后一定要多多读书,多多学习,长大后成为第二个“诸葛亮”。

李广用他的一颗爱国的心、智慧的心保全了祖国的领土,让祖国的领土没有受到侵略。

以后我也要想李广将军一样,时刻将祖国记在心中,时刻保持一颗爱过的心,通过读书越来越聪明,长大以后,我要帮助国家,帮助社会,成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五

王飞跃,我不小心把战争成功的智慧和失败的原因也写了,你就顺便一下了,谢谢。

1.战争的起因:自汉朝建立了以后,每次与匈奴大规模的交战,李广几乎都参加了。他的最后一次出征,是在公元前1,跟随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征战匈奴军队。

经过:卫青从俘虏的嘴里知道了匈奴单于的主力位置,便亲自率兵前去追击,同时李广和赵食其的部队会合,沿东路进发,从侧翼配合卫青的主力,李广再三请求,说他一生与匈奴交战无数回,今天才有了与匈奴单于直接面对的机会。他渴望成为前锋,与单于决一死战。卫青却没有答应他。李广的恳求被拒绝后只得率领部队与赵食其的部队行进在东路的荒漠之上,由于缺乏向导,将士们很快就迷路了,无法配合卫青所率的主力,而卫青与单于交战的时候,也因为少了东路的策应,导致单于率少部分精锐部队逃走。

结果:因李广和士兵迷路,让匈奴逃走,李广自刎。

2.战争成功的智慧和失败的原因:成功的智慧是当李广这里的人只有一百多人的时候,却发现敌军有一千多人,士兵们都很慌张,李广却很沉稳,并告诉士兵们不要慌,李广说:“我们的大本营离这里还有几十里的路,如果我们现在往回跑,就会表现出我们的胆怯,匈奴马上就会追杀我们,我们一个也逃不掉。相反,如果我们待在这里不走,敌军会认为我们只是诱敌,不敢攻打我们。”李广还让士兵解下马鞭,士兵们一开始还说:“解下马鞭?那如果匈奴真的攻过来,我们连上马都来及。”李广说:“我们解下马鞭就是为了让匈奴看到,这样,他们就会真的以为这附近埋伏着我们的部队。”果然,匈奴看到他们那么悠闲,越发越相信这里埋伏着他们的部队,都吓的逃跑了。

失败的原因可能就是人衰老了,所以记忆不好,迷路了,导致成功的让匈奴逃跑了,但是,我认为这不能怪李广,他都这么老了,他能有这个志气就不错了。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六

李广是西汉名将,在汉武帝时是有名的将军。他多次打败侵略军,因为他行动快,忽来忽去,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侵略军给他起了个外号“飞将军”。

飞将军有一对浓浓的眉毛,形象像个倒“八”字,长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多年习武让他练就了射箭百发百中的本领。他头带头盔,身穿盔甲,英姿飒爽的骑在战马上,侵略军听到飞将军的名字时,就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李广小时候就立下了长大后保卫祖国的志向,所以他从小开始拜师学武练箭,可是箭术一直没有进步,他就找到了一位高人,拜他为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他闻鸡起舞,不惧寒冬腊月,盛夏酷暑,终于练成了每箭必中,箭无虚发的`本领。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李广带军巡逻,路过一片树林,发现草丛中影影绰绰影蹲着一只老虎,他连忙拉弓射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第二天,李广发现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大家拔也拔不出来,李广将军真是力大无穷啊!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七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目录人物生平轶事典故性格特征历史评价收缩展开人物生平。

将门出身。

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

才气无双。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汉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汉景帝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出任卫尉。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后元三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禁卫军长官。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侯,李广行军无严格队列、阵势,靠近水草丰盛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队伍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毫不含糊,甚至通宵达旦,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军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命。我的军队虽军务繁忙,但敌人也不敢侵犯我。”那时,李广、程不识都是汉朝边郡名将,但匈奴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武帝听从王恢之言,在马邑伏重兵意图围歼匈奴,但因单于生疑退兵而作罢。李广马邑之战时是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因此无功而返。

屡战败北。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汉武帝遣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率四万大军分别从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四个方面同时出击入侵的匈奴军。单于素闻李广有才,下令说“:俘获李广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李广时李广正生病受伤,就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装着死去,他斜眼看到旁边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边逃边用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得以逃脱,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之后,李广在家闲居数年,有此与灌强一起隐居蓝田,常到南山打猎,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随从外出,和别人在田间饮酒。归来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禁止他们通行。李广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廷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并打败镇守渔阳的韩安国,韩安国调右北平。于是汉武帝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军中就把他杀了。李广驻守右北平后,匈奴人敬畏李广的威名,几年内没有骚扰辽西地区。没过多久,石建去世,于是皇上召李广接替石建任郎中令。公元前123(元朔六年),李广又受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敌首级符合定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公元前120年(元狩三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出征,分两条路行军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很害怕,李广派儿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率自己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左右两翼突出。回来报告李广说“:匈奴很容易对付啊!”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朝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广命令士兵拉满弓,不要放箭,而李广用大黄弩弓射匈奴副将,杀死好几个,匈奴军才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整顿部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援军赶到,匈奴军才解围退去。汉军非常疲惫,不能去追击。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期限,应处死刑,用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迷道自尽。

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军功几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汉军出塞后,卫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单于驻地,就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就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大将军却命令我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至今才得到与匈奴对阵的一次机会,我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卫青曾暗中受到汉武帝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恐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当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李广调开,李广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卫青改调令,卫青不答应,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李广不向卫青告辞就启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卫青没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卫青南行渡过沙漠,遇到李广与赵食其领。李广谒见大将军后回自己军中。卫青派长史送给李广干粮和酒,顺便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要给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广否,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李广死时,他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已经过世,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当时是霍去病的部下,因立有战功被封为关内侯,听说父亲死讯,认为是卫青陷害李广,因此闹事打伤卫青。卫青本人并不追问李敢,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不能接受部属殴打自己舅舅,后来借甘泉宫狩猎的机会射杀了李敢。李广的孙子李陵,少年因才能出众而受到汉武帝赏识。后来不愿随李广利部下效命,自荐以五千步兵出击匈奴,但是身陷重围兵败投降。汉武帝得知李陵叛降后族灭李家,李氏从此衰败,陇西人士皆以李氏为耻。

轶事典故。

射石搏虎。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

性格特征。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

历史评价。

司马迁:“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程不识:“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班固:“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司马贞:“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何去非:“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材武善战,能得士死力。然轻暴易敌,可以属人,难以专将。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奋励气节,霆击鸷搏,则前无坚敌,而功烈可期矣。汉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终偾蹶而不济,身辱名败,可不惜哉!”黄震:“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司马光:“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苏s:“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应怅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陈元靓:“雄气敌,亦远斥候。能缚射雕,^格猛兽。有勇有方,少年讷口。千载庙食,斯为不朽。”黄淳耀:“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王夫之:“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叶适:“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八

今天,我读了一个历史小故事《李广装死脱逃》,故事讲的是打得匈奴闻风丧胆的西汉名将李广装死逃脱的事。

当时,由于李广箭法特别准,跟甸奴多次交战,几乎每战必胜,所以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有次,李广接到情报,说有一小股敌人来骚扰。李广带领300人迎击,很快击溃了敌人,没想到从侧面杀出敌人的大部队,很快包围了李广的人马。由于寡不敌众,李广全军覆没了,而李广也因流血过多,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匈奴兵用网抬着李广准备回去邀功领赏。过了一会儿,李广醒了,发现周围都是敌人,心想:敌众我寡,硬拼是不可能的,只有智取。于是,他想到用装死这招。突然,甸奴有个小头目,骑着马过来俯身探他的鼻息。李广心想这是个好机会。他猛地窜起来一拳把小头目打下马来,然后飞身跨马逃走了。

李广在非常危急的时候,能够沉着、冷静的去应对事情,使我深受启发。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面对许多突发情况,像我这样只有向爸爸妈妈求教;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烦躁不安。看来,我要多向李广学习,在困难时应学会动动脑筋,沉着、冷静地去解决。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九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古代名将,那就是飞将军李广,李广这个人有太多可说的啦,首先很多古诗文里都曾提到过他,下面是关于他的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

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齐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

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真的有点害怕。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来。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然回到大营。

这一回,汉武帝派了四路人马去抵抗匈奴。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匈奴兵多势盛,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

匈奴兵看李广受了重伤,把他放在用绳子络成的吊床里,用两匹马驮着,送到单于的大营去。

李广躺在那张吊床上动也不动,真的像死了似的。大约走了十几里地,他偷偷地瞅准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的'一匹好马,使劲一挣扎,猛地跳上马,夺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马去,调过马头拼命往南飞奔。

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转身来,拈弓搭箭,一连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赶不上李广,只好瞪着白眼让他跑了。

李广虽然脱了险。但是因为他损兵折将,被判了死罪。汉朝有一条规矩,罪人可以拿钱赎罪。李广缴了一笔钱,总算赎了罪,回家做了平民。

过了不久,匈奴又在边境骚扰,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担任右北平(郡名,治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太守。

多少年来,李广一直在北方防守。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给他起一个外号叫“飞将军”。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飞将军,不敢进犯。

右北平一带没有匈奴兵进犯,可是常有老虎出来伤害人。李广只要听说哪儿有老虎,总亲自去射杀。老虎碰见他,没有不给射死的。

据说,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

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去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

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头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迸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但是李广在他一生的战斗中常常遭到意外的挫折。倒是两个新提拔起来的青年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了出色的战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作家。在李广田诞辰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李岫教授出版了《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该书久经磨砺,后出转精,把李广田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是传主的女儿,是传主后半生生活的见证人。这一独特的身份,为该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这就是她在“自序”中所说的“我愿意叙述最原始的材料,写出我所亲历的场景”。在这种自觉意识的作用下,作者在书中大量再现了鲜为人知的有关传主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很好地展示并丰富了传主的性格;同时,也使之比已出版的同类研究书籍更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场感。如书中写到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遇害后,李广田天黑才回家,悲恸难已:“母亲看他一天没吃饭,递过一碗饭去,我看见父亲的.两颗泪珠掉在饭碗里,而饭却一口也咽不下。”当然,书中最充满挚情的还是对父女天伦的描写。40年代后期作者参加清华的剧社演出,“父亲怕我出事,每有演出便去接我回家”。多少年后,李广田被迫害致死。作者从火葬场取出传主骨灰,“这一天正是旧历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竟这样把父亲接回了家”。每当叙述到这些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原这样的历史场景时,作者总是以真实的细节、冲淡的文字出之,而在字里行间却又满注了一腔深情。

作者既是传主的女儿,更是一个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学者,这一“学者”视角,作为对“女儿”视角的补充和延伸,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理性色彩,该书的学术水准和学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李广田在《创作论》中曾指出:“文学创作正如蜜蜂酿蜜”,它“所采的是花的甜汁”,但造蜜时还要注入自己的蚁酸。因此,要真正把握李广田创作的精髓,就必须既了解其中所蕴涵的生活本身“甜汁”,还要考察主体所注入的“蚁酸”。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说出了“我所知道而别的作者不知道”的话。如果说第一章的前两节通过对故乡文化环境的描述,巧妙地交代了《画廊集》和《银狐集》中许多著名的乡土散文所蕴涵的生活“甜汁”的话,那么,在第七章中则更多地考察了传主在作品中所注入的“蚁酸”。这种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传主文本的生成之谜。二是在中外文学发展的宏阔视野中对传主文学创作特色和成就的厘定。本书作者在许多论述中显示出了相当开阔的理论视野。如第四章第四节考察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它以英人怀特的著作《塞耳彭自然史》为结点,经过精心梳理,从怀特起中经英人戈斯、何德森等,再到周作人、李广田、刘西渭,在宏阔的中西文化背景下接成了“一个文学生态链”。在分析传主散文《少年果戈理》的坎坷遭遇时,则将它放到了延安整风会议后的大的文化环境中,显示出了在左倾思潮不断膨胀的背景下这一悲剧的必然。

从1940年10月“母亲”怀抱两岁的作者关山万里追随父亲,于今已60余载。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书中随处都弥散着这种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之感。该书开篇就写了自己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一次寻根之旅,面对着父亲作品中多次描写过的古老黄河,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弹指间五十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父亲去世也已二十年了”。著中不仅有对父女情深的描写,也蕴蓄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作者与同代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也历经了人生的许多大喜大悲、许多坎坷曲折,这不能不使作者在叙说父亲悲剧命运的同时,也从无情的流水年华中去思考人的命运――尤其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作者在“自序”里说,这是“一本有关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和命运的真实记录”,“希望通过它能引起人们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思索”。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十一

最近几天我读了《将军胡同》这本书,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有:姥姥、姥爷、我、秀儿、图将军。

这本书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六章:《石唐山》,秀儿的爹以前是唱皮影戏的,但后来他在皮影戏工作时与一位员工发生矛盾,所以他不在皮影戏干了,然而,被分到了石唐山给鬼子上班,有一次,秀儿想爹了,就对图将军说“图将军,我想看到我爹”。于是图将军就带着秀儿一起去石唐山去寻找她爹。

她为了寻找她爹还特意准备了她爹最喜欢的皮影戏,终于,他们到了石唐山,可警察说“城里起了霍乱,让他们不要进去了,他们只好回家。

第二天,秀儿就发烧了,然后图将军就每次都去打听秀儿他爹的情况,但打听回来的全是坏消息。

他们不想让秀儿知道,不然她的病就好不了啦!

最后才知道爹已经不在人世了!当时秀儿非常伤心,但,最后图将军认了秀儿的爹。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秀儿为了寻找她爹,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她从没有想过要放弃,体现出秀儿对父亲的想念,期盼与父亲见面之情。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十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将军胡同》的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铁苍狼。

有一次他们去放风筝,无意间路过了一个草丛,忽然从草丛里窜出一只獾狗。大宝想领走他,不过图将军说要看看有没有缘分。于是他们开着车往家走,走了没多远就发现那只獾狗追了上来,一直跟在他们的左边。但回家后姥爷因为被狗咬过一次很怕狗,于是不让他们养狗。在大家的劝解下,姥爷终于让他们养狗了。

后来他们给那只獾狗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铁苍狼。这一天他们要出去打猎。忽然遇见了当兵的大舅。原来日军在追大舅,就怕他跑了还带了一条猎犬。为了帮忙,将军让铁苍狼消灭鬼子。铁苍狼虽然死了,但是他咬着鬼子的嘴却始终没有松开。大舅说好的狗獾咬着猎物就不会松口。大宝明白大舅的意思。其实没有铁苍狼大舅是不会逃脱的。虽然大舅逃脱了,可是铁苍狼却牺牲了。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作为中国人是多么的幸福。看看现在,想想以前。真的是大不一样啊,以前。只有富家人才可以在节日的时候吃上白面,而现在那些白面都已经成了最最普通的食物。小孩子都不喜欢吃了。以前出门怕被敌人抓到,但现在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出门,不用成天提心吊胆的了。

我以后也要好好的学习,为国家贡献出一份力,让国家变得更繁荣昌盛。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十三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将军胡同》,它的作者史雷,是北京作家协会会员。这本书获得了第一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的最高奖—青铜奖。

这本书讲的是北京抗战时期的故事,小主人公名叫大宝,和姥爷一起住在将军胡同里的.一个宅子里,这本书就是通过大宝的视角讲述了北京城里前清八旗落魄子弟图将军、皮影戏班的父女和姥爷一家的故事,从这些人的遭遇和命运中,描写出那个时期北京的生活画面,也展现出那一段灰暗的历史。

书中塑造了爱国的姥爷、投身革命的大舅二舅、戏班出身的秀儿、侠义的八旗后代图将军、日本顾问老横泽和他的女儿美香等生动的角色,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图将军。他是一个败家子,只图享乐不会赚钱,把祖上留下的精致物件儿都找姥爷换了钱花,但他是一个高水平的玩家,养鸽子、斗蟋蟀、放风筝、驯狗,孩子们喜欢的他都会,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卖光家产后,不得不去拉人力车谋生,最后死在了日本人的枪下。虽然他是一个顶着将军虚名的京城混混儿,但他身上的义气、侠气、爱国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在那个灰暗的年代,图将军、姥爷这样的人物,是中国人的气节所在。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生活在新中国有多么幸福。想想那个年代,再想想现在,真是天壤之别。在那个时候,就算是有钱的人家,也只有过节才能吃上白面做的食物,而现在这些食物都是最最普通的主食,小孩子们都不稀罕吃了;那个时候出门又要担心被日本人抓住,又要担心被流弹打死,而现在不管生活还是上学都很安全;以前外国人侵占我们的国土,肆意烧杀抢掠,而今天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没有哪个国家再敢侵犯我们。所以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长大后要把我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更强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十四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将军胡同》,这本书不但好看,而且特别感人。

这本书主要讲了图将军抓了一个蛐蛐,名字叫铁弹子,大宝拿着铁弹子来到学校跟他人比谁的蛐蛐更厉害,小海子有三只虫子,非常厉害,不知胜过了多少人,可是大宝和他比赛的时候输了,小海子很不服气,就叫爸爸收购铁弹子。可是图将军不想把铁弹子给小海子,所以就没给小海子卖,小海子和爸爸很生气,于是就去抓更厉害的虫子,这回他们抓了虫子之王,她拿着新捉的'虫子大王跟小宝的铁蛋子比赛,比赛刚刚开始铁蛋子就被小海子的虫子大王压住了,最后还被打的头破血流,正在大宝准备放弃的时候,忽然看见了铁弹子又站了起来,这时铁弹子坚持着,只要坚持住就会有希望,就这样它使出全身的力量,凶猛的向虫子大王扑过去,铁弹子用最后的勇敢和毅力战胜了小海子的新虫子大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只要坚持到底,就能战胜一切,做永远的强者。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十五

假期里我读了《将军胡同》这本书。主要说的是在日本人统治下的老北京的故事。看完之后我内心像是有八面大鼓在敲动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里有许多动物朋友,比如聪明灵巧的猴子——美猴王,可爱又美丽的鱼美人,忠诚勇敢的惯狗——铁苍狼。我最喜欢的还是永不服输的蚰蛐——铁弹子。

大宝有一只二舅送来的蛐蛐起名为铁弹子,一次机会。汉奸要拿自己的蛐蛐紫黄——一种百年一遇的极品跟铁弹子比武,比武的时候紫黄一次又一次的压住了铁蛋子,而铁蛋子一次又一次的站了起来。紫黄怒了,它又是喷夹又是猛咬,在紫黄洋洋得意的鸣声中铁蛋子摇摇晃晃地再次翻身站了起来,这时大宝发现它整个身体都在往外冒血,可是它却仍然向强悍的紫黄逼去。读到这里,我感动极了,生活中有许多人遇到挫折半途而废,而这只蛐蛐呢,它坚持不懈,最后赢得了比赛,取得了胜利。

在这本书中的人物各有特色,老爷身上有着老一辈的北京人的慷慨和倔强,图将军有着旗人子弟的纨绔与孝悌,同时对国家的高度忠诚,秀儿妇女靠皮影戏为生,却因为生活困难,秀儿的父亲不得不给日本人打工,最后也惨死在日本人的手下。

《将军胡同》以生动流畅的故事讲述了老北京的一段民国往事,展现了那个时期中国人民在民族气节,品德大义上的果断与正义。

这本书里有好多孩子都饿死冻死了,如今的我们丰衣足食,什么事都不用操心,这样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成长,要好好努力的学习,争取长大以后也能为祖国奉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十六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

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齐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

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真的有点害怕。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来。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然回到大营。

这一回,汉武帝派了四路人马去抵抗匈奴。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匈奴兵多势盛,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

匈奴兵看李广受了重伤,把他放在用绳子络成的吊床里,用两匹马驮着,送到单于的.大营去。

李广躺在那张吊床上动也不动,真的像死了似的。大约走了十几里地,他偷偷地瞅准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的一匹好马,使劲一挣扎,猛地跳上马,夺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马去,调过马头拼命往南飞奔。

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转身来,拈弓搭箭,一连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赶不上李广,只好瞪着白眼让他跑了。

李广虽然脱了险。但是因为他损兵折将,被判了死罪。汉朝有一条规矩,罪人可以拿钱赎罪。李广缴了一笔钱,总算赎了罪,回家做了平民。

过了不久,匈奴又在边境骚扰,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担任右北平(郡名,治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太守。

多少年来,李广一直在北方防守。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给他起一个外号叫“飞将军”。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飞将军,不敢进犯。

右北平一带没有匈奴兵进犯,可是常有老虎出来伤害人。李广只要听说哪儿有老虎,总亲自去射杀。老虎碰见他,没有不给射死的。

据说,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

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去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

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头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迸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但是李广在他一生的战斗中常常遭到意外的挫折。倒是两个新提拔起来的青年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了出色的战功。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十七

想必诸位都知道,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吧,在这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中就有一位神箭手花荣,人称小李广。因为我一向喜欢射箭射得好的人,所以就做了一次专门针对花荣的周密调查。

在水浒传第九十九回里,有一处写到九纹龙史进决斗,花荣不肯放冷箭的故事。其实原因并非如此,据我调查,花荣不肯放冷箭的原因完全是因为他得了近视。而他在此之前射死冯诩,是因为冯诩离他很近并且反应很慢,他才勉强射中。

要说花荣是如何近视的,那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那时候正流行看漫画书,宋江为了让众头领在战后放松一下心情,就每人发了一本阿衰,众头领打完仗都只想睡觉,根本不去看什么漫画书,单单只有花荣打开书一页一页仔细阅读,开始他只是在服从宋江的命令而已,他自己是这么想的,后来他越看越来劲,越看越喜欢,越看越上瘾,于是就想方设法把另外一百零七位头领的阿衰搞到手,每晚挑灯苦读,手不释卷,越看越入迷甚至与阿衰难舍难分,就算征战关头,第二天要上阵打仗,他头天夜里还会看一个通宵呢。

此后,花荣派人四处寻找阿衰的专卖店,只要一找到就把那家店的货抢购光光,不久之后,花荣家到处堆满像秋天落叶一样多的`漫画书,花荣每天都捧着这些漫画书如既似渴地阅读,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是时间总是不够,花荣有时还想假装生病,在家看阿衰,懒得上战场了呢。

长此以往,花荣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使,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这可急坏了花荣,他找到神医安道全,说明情况后,为了自己的美好形象,花荣让安道全立马派人去买了一副隐形眼镜,学会使用后,花荣带上了隐形眼镜,嘿,还真不错,眼睛终于看得清了,这让花容一蹦三尺高。

回到家后,花容再也不敢看阿衰了,但这些书怎么办呢,经过反复斟酌,他决定开一个阿衰专卖店,因为这,花容还赚了一笔钱呢。瞧,让他高兴的嘴都笑歪了。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篇十八

起先,同学们都沉浸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不知谁发出了一声尖叫,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一只通体发灰,两根触角一翘一翘的大蛾子来了!它在天花板上盘旋着,一会儿俯冲,一会儿低飞……全班同学都坐不住了:女同学们吓得把头缩进衣服里,连直视它的`勇气都没有;胆大的男同学却趁乱起哄、作乱,一下子搞得班级鸡飞狗跳,一片混乱。

教室里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却没有人敢站起来。我们四十六双眼睛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它,却无计可施。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班的叶鑫棋――一个女生,勇敢地挺身而出。她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眼睛里却透着一种义无反顾的毅然决然。她快步走向窗前,迅速地、熟练地打开窗,又从卫生角拿来一把扫帚,果断地把这位“小客人”“请”出了教室,大家不由地松了一口气。当她回到座位上的时候,大家一齐鼓掌,掌声如雷,久久地回荡在教室里。

叶鑫棋的“壮举”不仅震撼了我,也震撼了大家。她真是我们班的“飞将军”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3192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