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个人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和总结。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采用鼓励式的语气,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并保持积极的心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一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二
在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中,“主导者”应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将课文的寓意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中,“认真”的主题和“观察”的互动,不但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本课教学属第二课时,反思这堂课,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1、导入部分,由歌曲《小燕子》导入,学生跟着唱一唱,演一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歌曲过长,及学生单调的表演动作,占用了过多的时间。
2、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一遍遍有目的的听读,练读,能真正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将语文课中学生的读落到实处,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中间插入一个大丰收的小游戏,既是为了巩固学生识字,又是为了调节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但这一游戏却同样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如果将这一游戏放在第一课时,更妥些。
3、思维扩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扮演所喜欢的小动物,比较橙和香蕉的不同,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此环节,创意虽好,但同样想得不够周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份,以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看、摸、闻、尝等方式,来比较两类水果的不同之处。
4、指导朗读,通过创设感情朗读的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悟读。学生间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加上教师适地点拨、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读好小燕子的话,获得成功的体验。老师戴着燕子妈妈的头饰,学生戴着小燕子的头饰,很快师生之间融入角色之中,读起来更能投入感情。
5、口语交际,延伸课文此处设计口语交际活动的环节,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课后任务设计,让学生再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旨在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使学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仅在表皮上有区别,在内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区别,也让学生学会留心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
课后,罗东学区的听课老师们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虽是堂展示课,老师们给予的赞扬多于建议,但确实让我感受到学区之间的交流所具有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人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所以,我相信不断的交流与改进,能促使我获得更多的经验。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三
前一段时间内,我连续上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校内的公开课,另一节是南昌市的探究课。两节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不敢把学生的思路拓展开来。一堂课下来,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学生呢,根据我的课后调查知道,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理解好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评课时,也因为时间不够而没有得到应用的效果。
另一节是为了配合新课标的实施所上的一节探究课。这一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有点“乱”。我没有再用那种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去授课,整节课都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去解决,而后又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大家一起去探究怎么解决。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各种让人意料不到的新问题,连我自己都有点招架不住,同时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甚至有些“乱”,以至于不得不出现几次提醒学生停止讨论。事后我有些担心,可结果正好相反,这次上课的同学们都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认为基本弄清了所学的问题,而且有些不喜欢上物理课的同学也说学习物理也挺有意思的。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的鲜明对比,我深深地体会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按照课本给出的知识点,进行一些学生实验就可以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是要塑造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人才需要的新人。
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是关键。按照过去的检查、验收课,课前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即上所谓的预备课,课上学生与教师都“循规蹈矩”,配合得一定天衣无缝。这样的课,教者安心,听者舒心。课的评价自然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但在准备这节课时,我们没有给学生做任何的课前“准备”,学生是完全的自然状态。说实话,我们完全有时间来进行所谓的“准备”。这样做就完全违背教改的宗旨。教师只有彻底地摒弃过去的旧有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以人为本,不放过教学中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不怕出现“乱”局面,敢于让学生“乱”起来,同时有机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才能把新课程的精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四
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大学毕业后我就渴望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拥有属于自己的班级,现在这一切都实现了,我是快乐同样也是幸福的。而这次公开课是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所以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激动中带着紧张。一方面由于自己才开始从教很多方面都还欠缺经验,另一方面害怕自己把这次公开课搞砸。所以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公开课,第一步就是选题,然后就着手设计教学过程,在不断的改教案和做课件中我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从中也发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照着自己设计的思路,我上完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公开课,课后总结反思了一些成败得失。
一、 温故中学新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他们的遗忘性很大,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我选择了复习导入的方式来引出新课题(in ing)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们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才用图片的方式来教读拼音,利用多媒体音、行、义结合的优点,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们展示了韵母及其音节的四个声调,使同学们达到一个直观的感受。而在读四个声调的过程中我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容易把二声和四声搞混淆,所以在训练四声的时候可以打乱它们的顺序读,这样以加强记忆。在读方面我才用了老师教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记住音与行。
而在书写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让他们自己书写的时间太短。拼音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会读会拼会写,而我只是教他们在课堂本上面书写两遍就草草了事,这是值得我反思的。在以后的拼音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书写拼音。使他们在书写时感受一笔一划的乐趣,书写完后教师进行评比,在评比中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
二、 寓教于乐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每一版块设计时应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足量的知识。所以在拼读这一板块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师生共同参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做中学,在欢声笑语中学,在合作中学,寓教于乐。
在拼音教学中拼读是比较重要的,而在这方面我只是仅仅设计了一个游戏,并没有把孩
子们拼出来的音节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可能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在以后的拼音教学中要注意把一些音节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游戏完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拼拼读读达到巩固的效果。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拼读训练。
三、 陶冶情操
在儿歌的教读上我选择以一首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及一些关于星星的图片做导入,先让学生听歌看图片,让他们感受到夜晚星空的美丽,更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看星星的快乐。看完后我及时请同学起来说一说看完后的感受,这样在训练他们说话的同时也开发了他们想象的能力。在学习儿歌中我及时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了里面的生字,请生拼读,进一步加深音节的印象。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我儿歌学习这一板块的时间用得比较多,而开始拼音教学上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虽然知道儿歌学习不是重点,但设计上的时间还是没把握好,所以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
公开课上完已经有一周了,心情也从如坐针毡发展到心无旁骛最后到如释重负。在准备这趟公开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同样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这当是我宝贵的财富。我觉得一趟公开课课前的准备功夫必须做足,它不仅要求教师对课标的把握、学生认知能力的`把握、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更要求教师的聪明才智,你怎样把你知道的通过你的设计与实施展现出来,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效果,来让学生学到切切实实的知识,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课前的准备工作必须认真仔细负责。虽然它是一个焦虑漫长的过程,但在不断的修改中你会收货很多平时你忽略的问题,同时也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同时它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正所谓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在公开课时清晰的思路与节奏是必须的,而上课时老师教态仪态必须是自信的,只有自信才可以完美的展示风采,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反思也是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步棋,在观摩其他教师上课的风采过后,要结合自己的课堂进行比较,发现哪些不足,取其精华。一个好的老师她的课堂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汲取新的血液,课堂教学才会生龙活虎。这些都是我这次上完公开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督促自己做一名有进步的教师!
在此次大连老师参与的公开课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之后,我对一年级语文教学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第一:常规问题
常规问题也是真个教学环节最为重要的一方面,确实,我并没有做到“三个一”的严格执行,同时,学生的行为规范我也没有做到及时的纠正,从而导致了学生上课的秩序混乱,以及错误行为规范的养成,在此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着重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二:教育教学
(一)课前热身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童谣、三字经或弟-子规,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个学习的兴奋状态。
(二)复习巩固
语文教学要合理的设计所要进行巩固的环节,在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时,要强调学生的常规问题,控制住学生的活跃度,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
(三)导入环节
在导入课程的时候,一定要设计巧妙的过度语,入情入境,可以由一个小故事导入,在导入这一环节,所导的内容要引入本课的教学,要与本课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授课内容
授课要以学生为主,做到学校所要求的“三点绿色课堂”模式,以生活为起点,以情入境,注重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规律为重点,要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最终再回到生活,学以致用,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轮流的在课堂上表现自己,重点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爱动脑思考的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去观察发现问题,同时能做到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拼音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合作学习。
第三:习惯的培养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提醒,不断的纠正,要让学生也能做到简单的事经常去做,不做的事习惯做,习惯的事按程序去做。
总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五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认真的听取了领导们的点评。我个人认为这节课首先在设计上将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进行了整合,自制了一个课件,将整节课串连在课件里。
1、播放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这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2、在复习导入环节中,我课件出示了上节课所学音节与这节课要学音节,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从旧知中学习了新知,可谓“温故而知新”。
3、在讲解词例时,出示了词例图片、动画,为学生学习平添了兴趣,并加深了词例的记忆。
4、在讲授短句时,首先出示学生汉语习惯的短语顺序,后来又以动画的形式转换顺序,告诉学生正确的语序,课堂生动,知识简化、易懂。
5、出示课前所唱歌曲歌词,词中有这节课所教音节,生顿悟: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6、播放历史短片,通过动态的视频帮学生解读历史。
其次,在教学中“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在讲授新知时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节课要学习的音节和上节课学过的音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异同,并说了出来,我接着就说:“那你能依据上节课的音节写法,写出新的章节来吗?”很快,学生写出了我要讲授的新知,并能到黑板模仿老师写出板书。
2、在讲完“饭”一词之后,学生很快想到“吃饭”怎么说,并产生了疑问。我接着讲授了“吃”一词。我看学生兴致正浓,顺势而导:“那么吃饭怎么说呢?”生纷纷举手发言,当然孩子们还是按照汉语的语序来说,我看学生们已经“上钩”了,于是说出了满语语序的“秘密”:它和汉语不同,要名词在前,动词在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印象深刻,加深记忆。
3、教授完“根”一词,我提问说:“同学们了解我们所学的满语的根源吗?由谁命人创制的?”
生:“努尔哈赤。”
学生们学习兴趣极浓,顺学而导,语言文字教学与历史文化教学衔接连贯、自然。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在时间分配上有些前松后紧。在复习导入这一环节中,我先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上节课所学音节,后又请学生到黑板写出来,浪费了一些时间,本可以让部分学生在本上书写和一部分到黑板上书写同时进行,会节省复习时间,为后来的新授课多留出一些时间。
2、读写训练不到位。由于时间的原因,读、写、练的不够充分,课前预设的对话部分也没有很好的完成训练。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公开课的反思,优点我还将继续发扬并不断提高,那么缺点和不足还要多加注意,并通过弥补得以完善。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六
听评课是目前中小学最常见、最常态的一种教研活动,每个人在听评课方面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人人的“勤劳付出”并没有实现个个“致富”的美好结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进步甚微,听评课活动的专业化更无从谈起。
十几年来,我也听了无数的课,在我专心听课的过程中,也曾发现过这样的现象:听课教师看报刊、研究自己的教材(非同学科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教师之间悄悄谈话,打瞌睡??凡此种种。打开听评课记录,不论记录本的形式如何,有相当一部分是记录了课堂环节和知识条目,记录了课堂活动的设置,但观察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与表现的不多,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想法少,对课堂现象的诊断分析少,针对课堂现象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的少。评课语言冠冕堂皇,针对性差,活动实效不高。下面就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谈一谈对听评课活动改进的几点思考。
【案例描述】
前段时间,我市教研室组织了全市初中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专题视导活动。其中听评课活动是一项重要内容。我随机确定了一节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我爱我师》,在所有听课人员未作任何交流的情况下,该校的思想品德课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便与我一起走进了课堂,对该教师的课堂进行了全程的观察与思考。下课后,我们便在教研组里进行了评课活动。评课伊始,参与听课的老师沉默不语,为打破这种局面,我首先发言,简要介绍了调研活动的目的和程序,推介了其他学校在听评课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但对该课并未作评述,以免对其他教师的发言产生定向影响,慢慢地,参与听课的老师们开始发言了。
a.这节课结构完整,教师语言流畅,教学模块推进,环节过渡自然,但学生的活动不够积极。
b.教师注重了问题情景的设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和认知规律。
c.教师对教材的挖掘适当,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
d.教师注重了双基教学,但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不自然,落实不到位,对《课程标准》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
e、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课堂信息量大。 f.教师课堂中没有问题的生成,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教师的原有预案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g.教师教态自然,但板书逻辑性不强,字体欠美观。
??
最后就该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小时后,评课活动结束。
【活动分析】
本节课是在教学专题调研中随机确定的一节课,课前并没有通知教师本人,是一种处于常态下的课堂,客观展现了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能力,教师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从课例研究的角度来看,感觉存在以下问题:
1、在听课前,听课人员缺少必要的交流,缺乏明确的分工,观课的视角不明确,研究问题的指向性、目的性不强。
2、老师们在听课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了教师如何教,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控制课堂的问题,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缺乏关注;听课教师对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课堂讨论设置的问题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缺乏深层次思考和有效的价值判断。
3、在评课时,不少教师善于当沉默的听众,不善于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经验和做法缺乏质疑的勇气;过多地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对于实质性内容和对某个问题的处置缺乏真知灼见。所指出的优点和缺点缺少必要的现象支撑和理性思考,下一步的整改、建议不明确,不具体;执教教师处于被动的听众地位,没有形成互动交流的研究氛围,民主的气氛明显不足。
4、评课结束后,没有进行总结和对问题建议的梳理,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缺乏行为跟进研究,教师课堂教学的整改落实情况无从掌握,活动的实效性需进一步增强。
从管理的角度看听评课活动,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发自教师内心的、自觉主动的听评课活动,可谓是取经的重要渠道,因为这是“我要做”;听评课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手段,学校对教师听评课的数量进行了规定,并将听评课情况纳入了个人业绩考核。在这种制度约束的状态下,有部分教师的心态转变为“总是不让我们闲着,有时间就要去听课,还要达到规定的听课节数,真烦人”,在这种情况下,听评课活动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是“要我做”,带着一种极不情愿的心理去工作,能出效果吗?还有,不少地方,学校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和督查,实行“推门听课”,让不少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听评课活动实效差,差不在活动本身,而在于教师个体专业追求方面动力不足,缺乏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没有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课堂,这也就难怪听评课活动的实效性不高了。
【反思改进】
通过以上对目前听评课现状的分析,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行为,我们认为改进听评课活动,提高听评课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听评课活动走向专业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进教师在常态的教学研究中有所追求,有所收获,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专业精神,不断强化教师自觉追求、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
2、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学习是教师保持教学青春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才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知识结构的不断重建,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求,在常态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收获更多的研究效果。因此,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诉求和教学研究需要,开展主题学习活动,通过答辩、演讲、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促进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虽然处于实践层面的专业智慧不可移植,它镶嵌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于具体的课堂关系中,弥漫在具体的课堂文化中。但我们需要关注的,更应该是教学智慧的形成过程,更应该是课堂闪光点的成因。这样,通过学习他们成功的道路,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七
今日公开课,可以说讲的非常糟糕。虽然我很重视,而且准备了很久,但是,仍然没有讲好。这几年来,感觉自己在教学上进展不大,虽然体会感想特别多,但是每每上公开课即便认真准备,总是没办法真正发挥出来。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总结了很多,但总不能有效的提高自我。
过去的每一次公开课后,都觉得自己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感触很深,体会很多。找到这么多问题和缺点,足以让自己感动起来。于是决心要改变自己,然后开始行动。可一到真正行动起来,实践不了一个星期,马上又没有坚持下去,严格上说是没能做到有意识的坚持下去。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过去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问题,没有把问题和缺点明确到点子上。
说起来特别简单,要想完善自己,最重要的是,找准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坚持做下去。
思来想去,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同事的点评,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言行放不开,课堂语言单一,不够丰富灵活。平时养成了一个言行保守中规中距的行为习惯,害怕犯错误,害怕别人批评自己,面子太薄,个性内向。
第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于问题不能准确叙述,对于分析过程不能一针见血。语言表意不准确,不明朗。
第三,课堂上,不能积极顺畅的与学生展开对话,共同探讨问题。不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第四,课堂语言不够幽默,不善于活跃气氛,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性不高!
第五,对学情了解不充分,没有准备好学生。不了解过去学生公开课的参与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本次公开课的态度和准备情况。没有积极的细致的引导学生准备本次公开课。
针对以上问题和缺点,各位亲爱的读者,能给我一些好建议吗?感激不尽。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八
本次公开课所选教学内容是本人在课改开始以来一直所遵循的体育游戏化教学方式范围内的其中一节。
本次教学演示中,我还是以体育游戏化教学为主,虽然我面对的是本校年级最高的学生,但我还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游戏化教学为主线,在最大程度上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从而来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在教学的开始部分,也就是热身、放松环节上,我摒弃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上的一些常规做法,如:“400米慢跑,教师带领做常规放松活动等”我所采用的方式是因特殊地理环境、气候而特定的放松活动,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冬季气候非常寒冷,常规教学中开始部分中的放松活动是不利于学生很好的作热身活动的,尤其是不利于小学生的生理条件与身体发展。所以,我在这样的环境、气候中采取了以游戏为主的放松方式,并且在游戏放松活动中教师本人也参与其中,一改教师往日之威严,将自身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去,在一堂课刚开的时候就使学生消除紧张感和拘束感,将课堂气氛推向轻松和欢乐。
在接下来的体育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师话语的含义与讲述内容的表达方式,在短短的35分钟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明白并体会本次课的主要知识与相关内容。
因此,我在教学讲解与示范过程中总是要求自己语言一定要简练,不在课堂教学中讲废话,并在下达教学口令时做到完全准确。
本次公开课教教学所选游戏内容是:“1三人或多人争抢目标瓶游戏活动。2齐心合力,搬运接力”。
第一个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来战胜冬季的寒冷,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在多人争抢目标瓶这一游戏环节上,我利用小学男、女生相互之间爱比较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开展游戏教学,游戏活动即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使课堂气氛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第二个游戏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往的游戏教学中学生相互之间的配合只局限在两到三人之间,而这次游戏教学要让最少五个同学在一个游戏内容中来相互配合,这样不仅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更好的锻炼了学生多人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我对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埋怨”)因此,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便自然而然的完成了。
另外,体育活动课教学内容与课堂上的安全问题则是教师要考虑另一重要事项,既要做到教学活动内容不能过于单调或相对简单,又要在运动中特别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课堂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安全问题的存在,在教学活动中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本次公开课教学的目的与宗旨在于如何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与环境下更好的来完成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以游戏化教学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身体的锻炼与课改精神的有效结合,在欢乐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增加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加强德育教育在体育活动课中的可行性,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欢乐体育、快乐体育教学目的,使终身体育这一体育教学最高理念不在成为空谈。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九
本次活动是以《猪突猛进》为音乐元素,《猪突猛进》的旋律轻盈,欢快,节奏激烈,透露着幽默、滑稽的风味,尤其是后半段升调的处理,将整个乐曲的滑稽程度推向高潮。为了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活动设计时我巧妙地运用“森林侦探破案”这一故事情境贯穿全曲,并利用图谱、动作、合作游戏等让孩子们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现音乐。使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1、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结合图谱了解乐曲结构。
2、结合生活中驾驶摩托车、汽车的经验,用律动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提高观察、分析和创编能力,体验和同伴进行音乐律动的快乐。
1、物质准备:ppt、朱迪胸饰、徽章、图片
2、经验准备:孩子们看过《疯狂的动物城》的动画片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以兔子警官身份,设置为侦破盗车案招聘侦探的情境,导入活动。
2、明确招聘条件:会观察、会分析、能开车。
二、招聘侦探,分析音乐
(一)考核1:根据路况选警车。
师:弯弯曲曲、细细长长的路选择什么车合适?
考核2:开摩托车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扣好安全帽,戴上太阳镜,握住车把手
考核3:如何去侦察地点?
1、教师示范律动,请幼儿分析音乐和动作。
“我做了哪些动作?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师幼共同用图谱记录律动动作
(开车、刹车、看一看、转弯、掉进大坑,踩油门,找车位)
(四)考核4:正确行车
1、幼儿在位置上模拟开车
2、成立侦探小分队,给队员们颁发徽章成为真正的小警官
三、初次出警,完整律动
(一)明确任务:去一号停车场寻找破案线索
要求:1、清音乐与提示,准确动作。
2、保持车距,不追尾。
3、到点后,就近停车,不争抢。
(二)完整律动后,找出线索一:偷车贼就住在这五幢房子里。
(一)去二号停车场找寻第二个线索
1、提示动作变化,途中有羊群,变化练习骑摩托车动作。
2、幼儿独立完成动作。
3、找到第二个线索,并对比第一个线索,缩小嫌疑范围。(狐狸与树懒)
1、观察路况,分析去三号停车场用什么车最合适。
2、交流开轿车的生活经验,仿编律动。
提示:开轿车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开车动作与骑摩托车有什么不同?
3、部分幼儿示范开车(表演新律动)
4、集体表演新律动,开车到三号停车场。
5、发现新线索(录音笔),确定偷车贼(树懒)
6、抓捕罪犯。
六、回归警局,结束活动
1、牛局长来电,肯定森林侦探的表现,祝贺大家顺利破案,要求大家到警局接受新任务。
2、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去警局。(律动出活动室)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多通道的参与,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手、眼、耳等多种感官,让幼儿听听、说说、看看、动动。
使幼儿始终保持参与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我在活动组织中也大胆的尝试了一些音乐活动中的新教法,音乐活动中老师尽量少说,而是以音乐活动中特有的体态动作的提示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而改变以往的语言式理解音乐。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改变以往幼儿单一而又盲目的听,而是配上有情节的故事,与老师的身体动作来帮助每一个小朋友形象生动的理解音乐,为孩子的创编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支架。
但是活动中,在前期分析音乐时因为太紧张的原因,时间上没有很恰当,太快了,对于后面的活动开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在设计时对于幼儿这一方面的考虑还有所欠缺,自己的随机能力也不够,所以在游戏时没能及时的引导孩子。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先充分的把活动设计好,分清活动的重难点在哪,本次活动开展时应重点放在哪个部分去进行,然后对于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也要再恰当些。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十
上一节公开课对于一个从教十多年的教师来说,实在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课堂中自己和学生的表现也时时会有很多遗憾。
我在公开课上,由于追求学生与我的最佳配合效果,所以怕学生听不明白而放慢语速,这样给学生造成错觉,似乎问题很难,学生不敢贸然回答拖延了时间。我也感觉课上得好慢,不如平时顺利。
对学生来说,有好多领导、老师听课,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不小。在学生的观念中,课堂鸦雀无声=纪律好,因此,平时坐不住的、爱插话的的学生都“老实”了。胆小的学生就更沉闷了。这种状态使我用了更多的精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课的.进度。原本时间很充裕的一节课,成了一节紧紧张张,练习不能当堂完成的让人遗憾的课。
这节课后,不得不承认不同班级应变能力的差异。看来上好一节课,备学生的环节不可忽略啊!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十一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同学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考虑。
2.朗读课文,培养同学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协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俺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俺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1.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一起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身的理解用自身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同学考虑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同学考虑: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考虑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身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考虑的典范。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同学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同学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扮演汇报。
4.师生一起评议,指出优点及缺乏。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考虑的经历、亲身体验?假如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假如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
边边
顶点顶点顶点
边边边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十三
八班,第一次教“8”这个数字的班级,心中有一点小小的期待。每一届的八班都有几名学生的语文功底特别的扎实,我希望我也能遇见。
在八班,我们的确看见这个班级语文功底优秀的他们。本来想借这次学校公开课之后的宝贵教训,也找到了我教语文最大的弊端——自卑。即想改变自己,也想展示孩子们的积极阳光的一面。
可是在公开课来的这一天,孩子们精心的准备,让我也意外的是全班都看了这篇课文,即使很难懂仍然坚持看完,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面。当我看见孩子高高举起的小手,那是一个多么渴望展示自己的小手,不?这是大大的手,一个迫切想要表达的大手。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们,而我自己在心中还在希望你们要来安慰我。受伤的我是成年人,而受伤的他们还是未成年人,还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希望的时候却遭遇这样的打击,他们能够接受吗?我不知道。我心中很明白在孩子的心里已经留下了一道伤痕,不知道心中的伤何时才能修补。想到这儿,我心满含愧疚,孩子是我的失误,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去研读这篇课文,早点定下上课的思路,早点集体备课,也许孩子的心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失望了。
我该怎样来安慰你——我的孩子:也许你们失去了这次机会,人生在世还有很多机会,我们可以好好争取。其次也许这堂课没有任何老师,但有我们前进的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留给我们自己,不求观众,我们就是自己最好观众。
谢华与你共勉!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十四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的雄壮气势,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2.能边听音乐边看指挥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
3.表演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使自己的节奏与同伴保持一致,体验与教师合作带来的快乐。
《雷神》音乐、《雷神》图谱、铃鼓、碰铃、响板、沙锤、大鼓。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雄壮气势,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雄壮气势。
师: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再次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感受、表现乐曲。幼儿随音乐在教师的语言暗示下,完整的用动作表现音乐。
师: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音乐,用自己喜欢的身体动作来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3.分段出示《雷神》节奏图谱,根据图谱节奏,引导幼儿边听边用身体动再来感受乐曲旋律和节奏。
(1)师:听第一段音乐可能发生了什么,你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来表现?教师依次出示图谱,幼儿依次用动作来感受、表现不同部分的音乐旋律。
(2)幼儿尝试跟随音乐看图谱用动作表现音乐。
(3)分声部做身体动作,为打击乐器做准备。
4.引导幼儿为《雷神》乐曲自主进行配乐。
师:小朋友听一听、想一想,你觉得在乐曲的什么地方适合用什么样的乐器来进行演奏。
重点引导幼儿听乐曲的过渡部分,下雨打雷部分,引导幼儿听音乐适合用什么乐器。
5.幼儿尝试和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1)幼儿初步尝试用乐器进行演奏。
(2)启发幼儿讨论在合适的地方加入大鼓,突出乐曲中雷神的形象。
(3)加入大鼓,引导幼儿用乐器进行演奏。
(4)交换乐器。幼儿专注看教师指挥进行集体表演,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的乐趣。
6.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到表演区用乐器继续进行演奏。
《雷神》这节节奏乐活动的设计很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在循序渐进中自然的感受理解音乐,然后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到最后的用乐器演奏音乐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在本节的音乐节奏乐活动《雷神》中,乐曲极富感染力,节奏感强。我同时运用故事情境与乐曲相结合方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借助图谱帮助幼儿更进一步的感受理解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当幼儿熟悉乐曲后,在循序渐进中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以及美的享受,从空手演奏到合作演奏再到交换乐器演奏,在多层次中支持幼儿的身体表现。
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充分感受了音乐并演奏了乐曲。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演奏乐曲活动中,节奏感强的小朋友就会更容易的投入到活动中,但一些开小差的小朋友就更慢的融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我也应该尝试让幼儿来担任指挥,在后续的活动中,我会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十五
9月5号的早上2、3节课,应南京市中心组的委托,对全市的通用技术教师开一节研讨课,讲课的题目是“技术的价值”,因为这一节课对于我来说实再实在熟悉不过的了,也可以说是我最拿手的一节课,可是这一节课居然让我上的面目全非,索然无味,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惭愧之至,现检讨如下:
1,对学生不了解。
因为这一课我已讲了几十遍,听课对象也是各种各样,从没失过手,可以说是好评如潮,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过于自信,认为没有我调动不了的学生,可是这一次我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讲课一开始我就看出势头不对,学生很拘谨,我多次试图改变这种状态,可使学生却越来越紧张,最终导致了没有生机的两节课的产生。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校的教务主任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由于今年天太热,高一新生没有军训,现在才上课两天,学生相互之间、学生对学校对老师还不熟悉,又在这么多的听课老师的注视下,学生怎么能不紧张呢?如果我在上课前就能了解到这些问题,我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开展一些技术类的互动游戏,使学生情绪放松,然后再已较为缓慢的教学速度引入,可能就不会出现今天的`状况。教训:备课不能只备课而不备学生。
2,试验准备得不充分。
这一次上课五个试验由三个就失败了,按道理来说,这些试验我也作了不下几十次,没有一次失过手,而这一次就失手了,失手的过程是这样的,穿针线穿不进去,夹核桃,核桃夹不烂,开瓶子,瓶子打不开,我当时就在想,天哪!天灭我也。上课时,我发现准备的丝线不见了,于是就拿棉线来演示试验,由于针太小棉线穿不进去,我努力的去穿,结果宣告失败。上课前我和几个老师交流时,我说我昨天去找硬的核桃,找到的都不太理想,这是一位老师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小核桃,说这个核桃硬,你可以拿去用,可是只有一个,我大喜,谁能想到,这个核桃比石头还硬,上课时,我和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把它打开,我又一次在心中呼喊,天哪!天灭我也。第三个试验是开瓶子,为了瓶子不易打开,我想了许多办法,始终不能满意,上课前我就把开水灌满,盖紧盖子,用两水冲凉,可是谁能想到,试验时我和学生使用工具共同努力也没能打开瓶盖,此时我已彻底绝望了。教训: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充分,不能想当然,觉得太熟悉了就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3,我又一次变得浮躁起来了,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小学生。
我的以上文字既是反思也是检讨,写出来供大家借鉴。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十六
【】听评课是目前学校中最常见、最常态的一种教研活动,每个人在听评课方面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人人的“勤劳付出”并没有实现个个“致富”的美好结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进步甚微。分析听评课活动的现状,要提高听评课活动的实效,就需要对听评课活动进行改进。
听评课是目前中小学最常见、最常态的一种教研活动,每个人在听评课方面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人人的“勤劳付出”并没有实现个个“致富”的美好结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进步甚微,听评课活动的专业化更无从谈起。
十几年来,我也听了无数的课,在我专心听课的过程中,也曾发现过这样的现象:听课教师看报刊、研究自己的教材(非同学科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教师之间悄悄谈话,打瞌睡??凡此种种。打开听评课记录,不论记录本的形式如何,有相当一部分是记录了课堂环节和知识条目,记录了课堂活动的设置,但观察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与表现的不多,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想法少,对课堂现象的诊断分析少,针对课堂现象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的少。评课语言冠冕堂皇,针对性差,活动实效不高。下面就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谈一谈对听评课活动改进的几点思考。
前段时间,我市教研室组织了全市初中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专题视导活动。其中听评课活动是一项重要内容。我随机确定了一节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我爱我师》,在所有听课人员未作任何交流的情况下,该校的思想品德课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便与我一起走进了课堂,对该教师的课堂进行了全程的观察与思考。下课后,我们便在教研组里进行了评课活动。评课伊始,参与听课的老师沉默不语,为打破这种局面,我首先发言,简要介绍了调研活动的目的和程序,推介了其他学校在听评课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但对该课并未作评述,以免对其他教师的发言产生定向影响,慢慢地,参与听课的老师们开始发言了。
a.这节课结构完整,教师语言流畅,教学模块推进,环节过渡自然,但学生的活动不够积极。
b.教师注重了问题情景的设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和认知规律。
c.教师对教材的挖掘适当,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
d.教师注重了双基教学,但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不自然,落实不到位,对《课程标准》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
e、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课堂信息量大。
f.教师课堂中没有问题的生成,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教师的原有预案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g.教师教态自然,但板书逻辑性不强,字体欠美观。
最后就该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小时后,评课活动结束。
本节课是在教学专题调研中随机确定的一节课,课前并没有通知教师本人,是一种处于常态下的课堂,客观展现了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能力,教师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从课例研究的角度来看,感觉存在以下问题:
1、在听课前,听课人员缺少必要的交流,缺乏明确的分工,观课的视角不明确,研究问题的指向性、目的性不强。
2、老师们在听课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了教师如何教,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控制课堂的问题,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缺乏关注;听课教师对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课堂讨论设置的问题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缺乏深层次思考和有效的价值判断。
3、在评课时,不少教师善于当沉默的听众,不善于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经验和做法缺乏质疑的勇气;过多地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对于实质性内容和对某个问题的处置缺乏真知灼见。所指出的优点和缺点缺少必要的现象支撑和理性思考,下一步的整改、建议不明确,不具体;执教教师处于被动的听众地位,没有形成互动交流的研究氛围,民主的气氛明显不足。
4、评课结束后,没有进行总结和对问题建议的梳理,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缺乏行为跟进研究,教师课堂教学的整改落实情况无从掌握,活动的实效性需进一步增强。
从管理的角度看听评课活动,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发自教师内心的、自觉主动的听评课活动,可谓是取经的重要渠道,因为这是“我要做”;听评课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手段,学校对教师听评课的数量进行了规定,并将听评课情况纳入了个人业绩考核。在这种制度约束的状态下,有部分教师的心态转变为“总是不让我们闲着,有时间就要去听课,还要达到规定的听课节数,真烦人”,在这种情况下,听评课活动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是“要我做”,带着一种极不情愿的心理去工作,能出效果吗?还有,不少地方,学校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和督查,实行“推门听课”,让不少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听评课活动实效差,差不在活动本身,而在于教师个体专业追求方面动力不足,缺乏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没有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课堂,这也就难怪听评课活动的实效性不高了。
通过以上对目前听评课现状的分析,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行为,我们认为改进听评课活动,提高听评课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听评课活动走向专业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职业精神的培养。“改变一所学校首先要改变校园精神,改变一个人首先改变一个人的追求”。提高听评课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在常态的教学研究中有所追求,有所收获,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专业精神,不断强化教师自觉追求、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
2、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学习是教师保持教学青春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才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知识结构的不断重建,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求,在常态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收获更多的研究效果。因此,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诉求和教学研究需要,开展主题学习活动,通过答辩、演讲、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促进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虽然处于实践层面的专业智慧不可移植,它镶嵌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于具体的课堂关系中,弥漫在具体的课堂文化中。但我们需要关注的,更应该是教学智慧的形成过程,更应该是课堂闪光点的成因。这样,通过学习他们成功的道路,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运用观课议课技术。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议课即课堂评议,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观课议课活动主要包括选择观察视角、制作观察量表、现场观察课堂、记录课堂现象、整理课堂信息、进行课堂推论、作出课堂评价、交流问题建议等环节。观课议课是教师日常的课例研讨活动,是磨练课堂、打造课堂、实现。
公开课课后反思总结篇十七
1、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
2、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3、会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确定像的位置。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说出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2、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与生活实际的意识。
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兴趣很浓。学生对虚像和实像有一定的了解,对三条特殊光线也是比较熟悉。
教师:光具座 蜡烛 打火机 真照相机 放大镜
学生: 一个凸透镜片,一个有支架的凸透镜
保鲜膜 (观察白板上投影问题) 白纸 透明胶带 两个直径不同的圆纸筒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学器件中用到了透镜?分别是什么透镜?
生: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远视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用到了凸透镜。近视眼镜用的是凹透镜。
说明:开普勒望远镜有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的;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反射式望远镜,物镜是口径很大的凹镜做的,目镜是凸透镜。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些生活中的透镜。(板书课题)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
(一)放大镜(10分钟)
a、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b、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c、是实像还是虚像?
生:回忆既猜想。
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师:你是如何知道你所看到的字是实像还是虚像的?
生:将白纸在被观察物体的另一侧移动,直接观察白纸,在白纸上无法看到像,所以放大镜成的是虚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是否也是正立放大的像呢?
生: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倒立、缩小的像)
师:为了发挥放大镜的功效,既看到被观察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必须将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而且必须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光路图)
(二)照相机(15分钟)
师:关于照相机的结构,你知道多少?
生:镜头、胶卷、调焦环、光圈和快门。
师:对学生提到的结构进行简单介绍。(投影实物)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主要用来成像的。
胶卷主要是为了承接像的,相当于光屏。它的表面涂有对光敏感的物质,溴化银,曝光后胶片表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便记录下物体的像,将感光后的胶卷进行显影、定影后就成为我们传说的底片。
调焦环主要是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的,使我们看到需要的且比较清晰的像。
光圈和快门都是控制镜头进入光线强弱的,胶卷如果曝光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会得到清晰的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34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