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案的编写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教案的编写中,应注重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实际教学的结合。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一
(一)成分残缺:
1、始终艰苦生活。
2、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3、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
4、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5、班主任组织大家参加。
(二)前后矛盾:
1、这次春游,同学们基本到齐了,没有一个缺席。
2、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3、家里人都去看电影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4、五颜六色的红旗飘扬在天安门。
5、我们大概用了整整一学期,把小花圃修好了。
(三)指代不明:
1、张老师把陈力和许清喊到跟前对他说:“以后上课要认真听。”
2、张老师和李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3、小丽和小红是好朋友,她常帮她复习功课。
4、谁来这儿都会赞叹不已。
5、李老师和小丽到我家来,我借了一本书给她。
(四)词序颠倒:
1、这篇童话对我产生了兴趣。
2、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3、春天里,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4、近来,全班同学普遍的语文成绩提高了。
5、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已经学会的成语。
(五)重复罗嗦:
1、他仔细端详这位老奶奶。
2、他告诉了我过去一段愉快的往事。
3、下课了,校园里顿时就一下子沸腾了。
4、他的心情十分激动的很。
5、这篇文章内容很丰富,不贫乏。
(六)不合事实:
1、皎洁的圆月边聚集着无数小星星。
2、春天来了,桂花香飘十里。
3、少先队员轻松的干着重活。
4、小孙子摔倒了,老奶奶飞快的奔上去。
5、小船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乘风破浪前进。
(七)归类不当:
1、妈妈买了香蕉、苹果、梨子和水果。
2、姑姑买了许多食品、巧克力、蛋卷、羽毛球、果冻等等。
3、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材。
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干部等。
5、奶奶家养了许多家禽:鸡、鸭、马、牛等。
(八)用词不当:
1、爱迪生经过努力,发现了电灯。
2、革命烈士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
3、小明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4、江辉这学期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5、大海在沸腾怒吼。
(九)搭配不当:
1、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
2、同学们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态度。
3、家乡的春天是个迷人的地方。
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
5、“六一”那天,李明获得了“三好学生”。
二、综合修改练习。
1、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四处逃窜。
2、儿童商店玩具真多,有小汽车、布娃娃、篮球等。
3、做事粗枝大叶的人,是一种坏习惯。
4、我观赏着眼前的美景和悦耳的歌声。
5、李民躲在一个很隐藏的地方。
6、中队会上,每个队员基本都发表了意见。
7、小丽和小红去上学,她戴了顶红帽子,她围了条白围巾。
8、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的夜晚,瓜地里有一个人。
9、看了这场电影,很受教育。
10、在公共场所我们要维护清洁。
11、昨天傍晚刮了一夜风。
12、我们五年级全体队员一定完成大队部的号召。
13、李明有时天天和张明一起打球。
14、公园里到处可以看到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鸣。
15、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
16、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17、应该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18、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19、奶奶不但满头银发,而且行动十分利落。
20、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
21、全校同学和少先队员参加了联欢会。
22、博物馆里,陈列着3000前新出土的陶器。
2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24、文艺会上,小红的独唱节目多好听啊。
25、小红不但会唱歌,而且能歌善舞。
26、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顿时马上安静了。
27、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28、春天来了,一串红、月季花、腊梅、石竹……竞相开放。
29、雷峰叔叔的事迹将时时刻刻、永远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30、我们终于提前完成了两小时艰苦的任务。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二
1.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制度。
c.分封制d.宗法制。
解析:d申后是周幽王的正妻,宜臼是嫡长子,而褒姒之子伯服非嫡长子,立褒姒之子显然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
2.(临沂模拟)刘邦初即帝位朝会之际,“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后,刘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贵”的主要来由是()。
a.君臣名分严明b.儒家思想定于一尊。
c.君臣亲密无间d.君臣产生距离意识。
解析:a材料对比了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前后朝会的变化,之前,君臣地位相对平等;之后,刘邦“知为皇帝之贵”,说明君臣名分严明。
3.(云南联考)两宋三百余年间,贡举登科者共有十一万多人,平均每次录取的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唐代登科后,还要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走上仕途,宋代士人及第即可释褐入官。这对宋代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创新了人才选拔制度。
b.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参加考试。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解析:c宋朝仍然实行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a项错误。b项是与唐代的共同点,不是宋代科举的最主要影响。宋朝完善科举的举措是糊名法,并非扩大规模,d项错误。宋朝通过扩大科举录取人数扩大了统治基础,c项正确。
4.(2013青岛模拟)雅典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人搞过一次轰轰烈烈的追查祖宗成分的纯洁公民队伍的_,将很多混进自由公民队伍中的人揪出来变卖为奴。将近两万人的公民中,竟然查处了五千人。这主要反映出()。
a.雅典公民素质低下。
b.雅典人具有较强的民主维权意识。
c.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社会动荡。
d.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
解析:d雅典人纯洁公民队伍的_,使占人口少数的公民人数进一步减少,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具有狭隘性。故选d。
5.(2013西安模拟)英国学者梅因指出:“所有古代社会往往为了轻微的骚动就有被颠覆的危险,所以单单出于自卫的本能,就足以迫使罗马人要想出某种方法来安排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否则他们也许会——而这是古代世界中一种真正重要的危险——用武力斗争来解决争执。”下列各项与此相吻合的是()。
a.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
b.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
c.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罗马法由零散发展到系统完备。
解析:c注意关键信息“迫使罗马人要想出某种方法来安排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使罗马帝国各族人民获得公民权的是万民法。
6.(2013湛江模拟)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a.贵族阶层b.工业资产阶级。
c.城市工人d.农业工人。
解析:b抓住关键信息“1832年议会改革”,结果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7.(2014九江二模)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非常深刻。
c.认为中国有能力战胜英国。
d.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性。
解析:d由材料信息“器不良”“技不熟”,可判断林则徐的观点是清政府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故d项正确,c项错误。a项材料无体现。中国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制度落后,林则徐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b项错误。
8.(2013保定一模)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解析:b材料中耆英的意思是外国人的情况变化多端,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对待他们当然要以诚为主,但也尤其要注意采取一定手段驾驭他们……还有些则要大度包容,不必深究计较才能把事情办好。本则材料是在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的言语,“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说明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9.(2013保定一模)《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a.日本想尽快结束战争。
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
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解析:d从材料“今要议和……断难依允”即可判断选择d项。当时,尽快想结束战事的是清政府,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国支持日本,b项错误;材料中并不包括朝鲜的问题的建议,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10.(2013宜春联考)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解析:d使中国洋务运动破产的是腐朽的封建统治,a项错误。b、c两项虽然表述正确,但是,与材料信息无关。从“求富、自强”到“救亡”反映了中国人对民族危机认识的加深,d项正确。
11.清朝大臣绍英当时所记的“光绪庚子年避难日记”片断,内有“日本洋兵……攻破东直门”等内容。以下事件,可能被记录其中的是()。
a.清廷被迫推行“预备立宪”
b.清政府下令军队镇压义和团。
c.甲午战争中日军犯下侵华罪行。
d.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
解析:b题干中的“光绪庚子年”,即19。清廷被迫推行“预备立宪”是在19,a项排除;戊戌政变发生在1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故排除c、d两项,答案为b。
12.(2014马鞍山一模)如图是19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a.灵活的策略。
b.洋人的朝廷。
c.无奈的选择。
d.末日的徘徊。
解析:b19《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仔细观察图片,清政府对内“怒容”(指严厉实行____统治和镇压人民革命),对外是“笑容”,意指清政府对外推行卖国妥协政策。再联系题中的“1909年”“讽刺清政府”等信息可知b项与漫画的内容相符。
13.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解析:b这首歌谣体现了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和金田起义事件,可作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史料。该歌谣不能体现太平天国辉煌历史,a项说法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14.(2013杭州模拟)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__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解析:b太平天国以洪秀全为首进行永安建制,分权于诸王,实际上就是重建等级秩序,再加上各自的行序还对应相关的天象,反映了他们借助神权,将权力神化。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
15.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____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解析:d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西方列强在武昌起义后先是支持清政府,转而支持袁世凯,b项错误;荷兰一国公使不能代表清驻外大臣,c项错误。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三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16、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四
在小升初的专项考试中,经常考到古代经典名句,而且这些名句也是小升初作文写作的素材之一。大家不妨来看一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经典名句吧!
1、如切入磋,如琢如磨。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听其言,观其行。
8、求大同,存小异。
9、挂羊头,卖狗肉。
10、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5、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1、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皆空。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6、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2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3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事事做,不怕千万事。
3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6、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7、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38、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3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2、言必行,行必果。
4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5、是可忍,孰不可忍。
46、吃一堑,长一智。
4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5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契而舍之,朽木不折。
5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5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5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5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颌联即用此典。清黄景仁《濠梁》“梦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也用此意。(典见《庄子。齐物论》)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宫廷乐师首领)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兴》“峨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又《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均用此典。(典见《汉书.外戚传》)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因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苏轼《谢人见和雪后书台壁二首》之一“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即用此典。
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翃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命名韩翃寄柳氏词的 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任人攀折之意,柳墙花则专指妓之类的人物。
桐叶题诗
唐代诗人顾况,春日曾与诗友游览宫城附近的苑林,在横贯宫城的小河中拣到一片桐叶,题诗道:“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次日,他亦以一片桐叶,题诗道:“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题罢投入河中使之缓缓流入宫墙,数日后,有人在河中又拾到一片桐叶,叶上面又有题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春风取次行。”顾况知此诗后,深为题诗者的红颜薄命而叹息。后遂以“桐叶题诗”喻宫女幽怨,常用于诗文之中。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无弦琴
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也是清新豪健。独具一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颇具影响。他在翰林任职时,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方答道“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轼听后,为之绝倒。“晓风残月”为柳永《雨霖铃》中句,“大江东去”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首句。两句颇能代表柳,苏两家词的不同风格,后人论词,议及“婉约派”与“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时,常用此典。(典见《吹剑续录》)
王孙春草
白云苍狗
青梅竹马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久经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亦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颌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吹箫引凤
有箫仙者,生于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宣王末年,史籍散乱,箫仙为文记述史事本末,以补正史之不足,人因称为箫史。其人琼姿闪烁,风神超迈,每引笛,能作鸾鸣凤响。秦穆公之女弄玉,亦喜吹箫,公因以下嫁箫史。夫妇伉俪相得,日以吹箫为乐。十数年后,弄玉也得箫史吹奏之妙,指开笛响,能作凤凰和鸣之声,引得凤凰纷纷闻声而来,飞聚屋顶。秦穆公特修筑凤台一座。后弄玉乘坐凤凰,箫史驾驭飞龙,双双升天而去。后因以“吹箫引凤”喻演技高妙神觉,复亦喻以凤求凰,男女缔结良缘,诗文小说中用为熟典。如唐李端《赠郭驸马(暖)》诗云:“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即用此典。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如董解元《西厢记》有“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之句。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应。明冯梦龙编《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小说一篇。典见《列子.汤问》,《吕氏春秋.本味》。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五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的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b.“素质”与“改善”搭配不当,可将“改善”改为“提高”;c.“大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可删去其一;d.误用否定句,造成字面意思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可删去“不”。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王爷庙修建在釜溪河边的石崖上,夏日的王爷庙是人们避暑喝茶的好季节。
b.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蓝天中学在2016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d.通过阅读《红高粱》《蛙》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解析】a.搭配不当,“夏日的王爷庙是……的好季节”不搭配,可将“季节”改为“地方”;b.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去;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和研究。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个重大事件。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
b.作为有着近50年左右工艺经验的老匠人,张应花了几十年时间和十几万资金完成了中国古版画木刻艺术集《成都·龙池坊》。
c.有的小区为业主在楼道、走廊、车库等公共空间安装摄像头,可是,公共空间不是自家的“后花园”,这种做法难免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d.总的来说,一款电饭煲是否好用,外型美观、操作简便和做饭好吃都是标准,无论是上千过万元的智能电饭煲还是几十块的传统电饭锅都得遵守。
【解析】a.成分残缺,“培养他们阅读和探究”缺宾语,应该在其后加“的能力”。b.语意重复,把“近五十年左右”中的“近”或者“左右”去掉一个。d.两面对一面,前半句是“能否好用”,后半句“外形美观,操作简便,做饭好吃”是好用的标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通过这一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c.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党支部积极采纳和听取了广大党员的意见。
d.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乃是评判一个优秀员工的首要条件。
【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搭配不当,“意识”与“提高”不搭配,可将“提高”改为“增强”。c.语序不当,“采纳”和“听取”应调换顺序。d.两面对一面,应将“是否”删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著名媒体人“罗胖”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b.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细胞提前衰竭而埋下糖尿病。
c.精神颜值,是衡量一个人内心善良或靓丽的数值。精神颜值的高低代表了一个人心灵美的程度,相对外表颜值高只是一时而言,精神颜值则可以永葆青春。
d.中国创客还处于发育期,数量规模都较小,由于国内的认知度较低的原因,中国创客创业后往往依赖海外市场。
【解析】b.成分残缺,可在“糖尿病”后加“的隐患”。c.两面对一面,可在第一句话中的“内心”后加“是否”,在第二句最后一个“精神颜值”后加“高”。d.搭配不当,可将“数量规模都较小”改为“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2016年鄂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析】a项中缺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项中“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应改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c项否定错误,应去掉“防止”或“不”。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解析】a项搭配不当,“缩小了”只能与“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搭配;b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c项语序不当,将“广泛”移至“关注”前。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这本《昆虫记》的失主竟然是我们历史老师“俾斯麦”丢失的。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d.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得感人肺腑,所以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解析】a项中词序颠倒,“开展与策划”应改为“策划与开展”;b项中“不断改进”应改为“不断提高”;c项中缺主语,应去掉“当”。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解析】a项中“提高”后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上“能力”;c项中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d项中词序颠倒,“解决并发现”应改为“发现并解决”。
1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比赛的做法,在东湖举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解析】b项搭配不当,“降低”和“能力”不搭配。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惟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b.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c.阅读不仅是夯实随州文化软实力、增强随州核心竞争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随州人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d.不懂英文的张艺谋,用一部中美合拍、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长城》,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
【解析】b项中“解决”后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问题”,c项中“不仅”“也”后的内容应互换位置;d项中“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应改为“证明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六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日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日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之人日:“孝妇养我甚谨,我衷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日:“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
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日:“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壬强杀之,咎当在此。”
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日:“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益驷马车。”及子封西平侯。
从文中看,东海孝妇终被杀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母自经死,母女告吏;(2)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3)太守不听,竞杀孝妇。
文中写了“郡中枯旱三年”和“天立大雨,岁丰熟”的对比,你对这样写的作用有何看法?
「答案」突出孝妇的冤情和于公断案公平。
跋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情怀,以及追慕古代高人隐士(陶渊明),以写诗自娱的.优雅情趣。
这两句诗具有夸张和幽默的效果,生动地刻画出苏轼不畏强权,我行我素的精神品质。(意总对即可)。
“千载人”和“百世士”是什么意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
苏轼和陶渊明在仕(苏)和隐(陶)的人生选择上虽然不相同,但他们超脱世俗,率性任真的“性情”是相同的。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七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这句话中的“红领巾”指的是。
2、一棵树就是一座,片片树叶都是,给我们送来,让我们每个人都、。这里运用了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植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3、多栽一棵树,就;亿万棵树连起来,就。
4、今天栽下绿色的希望,明天,叫,让。
5、森林是,建设“四化”离不开。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
6、时间,转眼。春风柳梢,草,
河水,杏树的花苞。
7、竺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这类字眼,也不能。”竺爷爷正是,才。
8、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这就是的小燕子。
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小燕子人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10、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燕子飞行具有、的特点。
11、几对小燕子了,落在电线上。在蓝天的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多么像。停着的燕子成了,谱出。
12、朝写的《春日偶成》内容是,。,。这首诗描写了这样的春景。我想起了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
《江南春》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绘了、、
等江南春天绮丽的景物。其中怀古的诗句是,。
13、我们通常的切苹果的方法是,而小男孩却是。所以会在苹果里发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八
备战小升初语文考试的各位同学们,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小升初语文古诗专项训练复习题。不要小看这部分的分值啊,小升初考试的时候往往1分决定成败。
一、填空
1、写诗题
(1)李白的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王维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杜甫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陆游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苏轼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白居易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 作者及诗题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
3、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诗句
1、( ),后不见来者。
2、( ) 悠然见南山。
3、( ),燕山月似钩。
4、( ),只是近黄昏。
5、( ),一览众山小。
6、 明月几时有,( )。
7、 随风潜入夜,( )。
8、 生当作人杰,( )。
9、 海内存知己,( )。
10、少壮不努力,( )。
11、本是同根生,( )。
12、谁知盘中餐,( )。
13、野火烧不尽,( )。
14、谁言寸草心,( )。
15、青山遮不住,( )。
16、欲穷千里目,( )。
17、但愿人长久,( )。
18、十指不沾泥,( )。
19、国破山河在,( )。
20、百川东到海,( )。
21、感时花溅泪,( )。
22、大江东去,( )。
23、人有悲欢离合,( )。
24、山重水复疑无路 ,( )。
25、春花秋月何时了, ( )!
26、问君能有几多愁? ( )。
27、黄沙百战穿金甲,( )。
28、劝君更尽一杯酒, ( )。
29、粉身碎骨全不怕,( )。
30、南朝四百八十寺, ( )。
31、独在异乡为异客, ( )。
32、桃花潭水深千尺, ( )。
33、不知细叶谁裁出, ( )。
34、莫愁前路无知己, ( )。
35、天苍苍,野茫茫, ( )。
36、青箬笠,绿蓑衣, ( )。
37、横看成岭侧成峰,( )。
38、毕竟西湖六月中, ( )。
39、等闲识得东风面, ( )。
40、遗民泪尽胡尘里, ( )。
41、问渠那得清如许, ( )。
42、竹外桃花三两枝, ( )。
43、欲把西湖比西子, ( )。
44、东边日出西边雨, ( )。
45、路人借问遥招手, ( )。
46、洛阳亲友如相问, ( )。
47、绿阴不减来时路, ( )。
48、蒌蒿满地芦芽短, ( )。
49、( ), 人间能有几回闻。
50、( ), 西湖歌舞几时休。
51、( ), 巴山夜雨涨秋池。
52、( ), 八千里路云和月。
53、( ), 留取丹心照汗青。
54、( ), 一枝红杏出墙来。
55、( ), 立根原在破岩中。
56、( ), 路上行人欲断魂。
57、( ), 一行白鹭上青天。
58、( ), 只缘身在此山中。
59、( ), 烟花三月下扬州。
60、( ), 早有蜻蜓立上头。
61、( ), 西出阳关无故人。
62、( ), 欲饮琵琶马上催。
63、( ), 不教湖马度阴山。
64、( ), 疑是银河落九天。
65、( ), 五千仞岳上摩天。
66、( ), 飞入菜花无处寻。
67、( ), 春风送暖入屠苏。
68、( ), 隔江犹唱后庭花。
69、( ), 独怆然而涕下。
70、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这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语文古诗专项训练复习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做习题,加油哦!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九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加以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有人说“忽”字用得很好,你觉得好在哪里?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写送别朋友的名句,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i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挂i”、“飘转”、“沉” ,连用三个动词写风卷茅屋,有什么好处?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怀?
答案:(一):离愁。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二):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东篱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三):这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四):“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表达了对朋友的情谊之深和恋恋不舍之情:写送别而不着一“别”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连用三个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十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2.a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十一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1
()。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2
()。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3()。
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4()。
a、十月十一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出版了。
b、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c、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d、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5
(
)
a、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b、老张逝世离现在已经十年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6()。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7()。
a、《医师法》明确规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医师必须要加入当地的医师协会。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xx,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耻。
d、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
8()。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b、为贯彻实施《教师法》,万寿县于三八节前夕已报销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医疗费。
c、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9()。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c、今年9月份,“西湖达利”有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推到了针织分公司和制衣分公司常务副总的重要位置上,这意味着“西湖达利”开始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贯彻它的快半拍意识。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10()。
b、奥地利的登山俱乐部遍及全国。拥有25万会员,根据会员每年的经济收入况,缴纳一定的会费。
c、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仍是需求不足。从这样的宏观经济现状出发,仍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西部开发。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11()。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十二
1、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高三同学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这样,各科就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能象一些同学那样,把整个晚上的时间都花在钻研难题偏题之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当然并不是说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
3、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为什么高考成绩会不理想呢?这固然与临场发挥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如书写不规范。尤其表现在作文上。当然这并不是要你的字如何洒脱,只是要求你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可以说,书写规范,是你成功的一半。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可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读书看报的人,要想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语文!当然,在高三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藉,但每天哪怕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也就够了。时间靠自己去挤,总会有的。
5、勤于练笔的习惯。教学,根据大纲,也不过是两周一篇的大作文。虽然高三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基本定位,但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是完全可能的。笔者认为,第一个学期,对作文就要强化训练。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和20个成语。抄写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开拓视野,去积累写作素材。几年下来,各届同学都深有感触,认为这样的强化训练,有助于语文成绩实现较大的飞跃。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第二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练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
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步骤及特点总结。
诗歌鉴赏步骤。
1.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2.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6)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赋比兴、象征)。
7)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抑扬:突出于强调。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十三
1.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改成陈述句)。
2.这件事不能不让人高兴。(改为肯定句)。
3.小杰悄悄地告诉小力说:“这件事情是我和小民一起做的。”(改为间接转述句)。
4.小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5.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改为反问句)。
6.太阳升起。(扩句)。
7.年轻的妈妈的眼色里开始流露出希望的喜悦。(缩句)。
8.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9.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改为陈述句)。
10.赵王告诉蔺相如,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去。(改为直接叙述句)。
11.小方说:“不行,我的字写得不够好,应该让小宇去参加比赛。”(改为间接叙述句)。
12.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13.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14.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5.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篇十四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4)太丘舍去。
舍:舍弃。
(5)去后乃至。
乃: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
今义:儿子女儿。
(2)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与“来”相对。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顾忌;理睬。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7)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8)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10)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
(12)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13)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
(14)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15)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
(16)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7)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8)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
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而。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三、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4)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6)意与日去。
日:日子,岁月。
(7)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8)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静以修身。
古义:修养身心。
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2)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走。
(3)意与日去。
古义:日子,岁月。
今义:太阳。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四、狼。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其一/犬坐于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狼仍从。
从:跟从。
(2)并驱如故。
故:原来。
(3)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4)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5)积薪其中。
薪:柴草。
(6)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
(7)目似瞑。
瞑:闭上眼睛。
(8)意暇甚。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9)盖以诱敌。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其。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两狼”)。
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
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2)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词,代指“一狼”)。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句末语气助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3)敌。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4)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增笑耳(只是)。
(5)意。
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
(6)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7)以。
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五、寓言四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浇灌、灌溉。
(2)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3)国人道之。
道:讲述。
(4)闻之于宋君。
闻:使知道。
(5)丁氏对曰。
对:应答,回答。
(6)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7)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8)若屈伸呼吸。
若:你。
(9)只使坠。
只使:纵使,即使。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若
求闻之若此(像)。
不若无闻也(如)。
若屈伸呼吸(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38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