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名人名事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18:02:04
苏轼的名人名事范文(16篇)
时间:2023-12-10 18:02:04     小编:LZ文人

总结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回顾过去,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保持正式和专业性。这里有一些有用的写作提示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一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

作文。

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

对联。

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

诗词。

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二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三

在眉山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苏东坡。苏东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苏轼。他不仅是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呢!“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饼”等,都是他的杰作。

苏轼的诗有多种风格,其中豪放风格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的感情带入词中,写人状物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云人物。”大江之水远远不断的向东流去,淘进了那些千古风流人物。豪壮的景物描写也让我体会到了长江和古战场的显要形式。

再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实豪迈的诗人也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经历,当苏东坡宋神宗熙九年中秋,和兄弟七年难得的一次团聚时有感而发写的。也是对官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那为什么他会如此优秀呢?那答案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学无止境。苏东坡小的时候很聪明从小就读了很多书。经常受到乡亲们的夸赞,于是心里就有了那么一点骄傲。于是有一天苏东坡就在自家的门前写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表示自己的骄傲。几天之后一位老者看到了他门前的对联,取出了一本书向苏东坡“求助“。问苏东坡上面的字怎么读,本来苏东坡还不当一回事,结果那书上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心里的傲然之气一下子全部化作灰烬。老者见状一笑离去。苏轼很羞愧,将门前的对联添上两个字改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于是后来苏轼就不断地学习,再也没有当年的骄傲了。于是才有了现在的苏东坡。

后来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十分喜欢黄州的红烧肉,但是又找不到一模一样的配方。于是就根据味道自己发明出了东坡肉,当然东坡肉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取的名字。

苏东坡的成功离不开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努力,而不是坐享其福。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习苏东坡的精神,好好学习。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四

古往今来,在生命中永葆一份天真的人不多,苏轼是其中一位。

苏轼初贬黄州,与朋友出去游玩,有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挟弹击江水”。这种游戏,不知是拿弹弓将石子打到江水里,看谁打得远,还是类似于我们儿时玩的“打水漂”,拿一块小瓦片或者石头斜着投入水中,瓦片或石头贴着水面上一跳一跳地过去,激起一串串浪花。不管是哪一种,作为一个年过45岁、华发早生的中年人,在仕途备受挫折的境遇下能玩这种充满童趣的游戏,的确天真得可爱。

比这更可爱的是,他居然会用竹箱去装白云。一日,苏轼从城中回来的路上,看到白云从山中涌出,像奔腾的.群马,直入他的车中,在他的手肘和腿胯之处到处乱窜,于是他将白云装了满满一竹箱,带回家,再将白云放出来,看它们变化腾挪。所以他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搏取置笥中,提携反茅舍。开缄乃放之,掣去仍变化。”

这些白云就像飞禽走兽一样,被他赏玩一番,又放回山里去了。

天真总是和无邪相连,所以苏轼不相信世界上有坏人,只有是否值得交往之人。他曾对弟弟苏辙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于陷害过他的政敌,他不记恨,更不会打击报复。

天真是一种探索精神,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永葆天真的源头。

东坡喜欢和人谈鬼,别人讲不出鬼故事时,他还强迫别人讲,即使胡编也没关系,反正他爱听。《东坡事类》载:“坡翁喜客谈,其不能者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日,姑妄言之。闻者绝倒。”“子不语怪力神。”看来,苏轼是不囿于儒家正统思想的局限性。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五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六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七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以下是小编为各位读者准备的苏轼名人名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2、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3、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4、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5、卷却西湖千顷葑,笑看鱼尾更莘莘。

6、何日西湖寻旧赏,淡烟疏雨暗渔蓑。

7、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8、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9、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10、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1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13、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1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5、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7、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1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20、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1、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22、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23、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24、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25、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26、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27、好睡慵开莫厌迟。

28、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29、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30、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31、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32、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3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34、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5、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36、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

37、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38、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39、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

40、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八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以下是小编为各位读者准备的苏轼名人名言,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2、且餐山色饮湖光。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黄。

3、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4、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5、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6、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7、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8、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9、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

10、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11、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12、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13、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14、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15、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6、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17、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8、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19、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1、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2、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23、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24、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

25、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6、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27、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深惜今月正月暖,镫光酒色摇金盏。惨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了冰生砚。

28、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

29、天下事,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

30、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31、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32、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33、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34、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35、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36、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37、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38、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0、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九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3、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4、孤峰尽处亦何有,西湖镜天江抹坤。

5、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6、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7、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8、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

9、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10、佳辰爱重九,芳菊起自寻。

1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3、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14、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15、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6、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7、人间有味是清欢。

1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9、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20、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21、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22、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23、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24、目有昧刚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2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6、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27、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28、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

29、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30、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

31、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32、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3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4、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

35、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

36、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37、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38、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

39、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40、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41、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42、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43、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44、人竞春兰笑秋菊,天教明月伴长庚。

45、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

46、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47、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48、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4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0、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十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3、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登山作重九,蛮菊秋未花。

6、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7、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

8、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9、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0、西湖弄水犹应早,北寺观灯欲及辰。

11、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12、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3、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

1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15、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16、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17、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8、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

19、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22、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23、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2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5、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26、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27、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2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9、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0、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3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

32、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3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4、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35、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

36、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37、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38、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39、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40、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4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2、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43、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44、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45、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十一

苏轼是个智者。他的智,在于能忍,在忍耐中等待时机。苏轼又有他愚的一面,他的愚,是愚忠,以一个忠字,削足适履,评价历史人物。

宋仁宗嘉祐六年,苏轼在应制科考试时所上的《进论》中,有一篇《留侯论》,主要观点是,刘邦之所以成功是“能忍”,项羽之所以失败是“不能忍”,项羽不能忍,所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刘邦能忍,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刘邦“能忍”是张良教他的。苏轼对张良充满崇敬之情:“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他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但年轻时候,雇勇士刺杀秦王,是匹夫之勇。在圯上老人的教诲下,有了能忍的肚量,此后帮助刘邦成就了帝王基業。功成身退,封为留侯。

苏轼对贾谊的评价就不是很高。他肯定贾谊有王佐之才,但碰到汉文帝这样的贤君都不能被重用,是什么原因呢?不是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贾谊不能用汉文帝。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刘邦时代的老臣把持朝政,这些人都有功于汉文帝。像绛侯亲自把玉玺授给文帝,灌婴手握数十万大军,平息吕后家族叛乱,他们和汉文帝的关系,是父子骨肉情所难以企及的。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位少年,想把别人的想法全抛到一边,而推行自己的主张,这怎么可能呢?苏轼说:“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而这个贾谊,文帝不采纳自己那一套,就痛哭流涕。到了长沙之后,写出了吊屈原赋,更是郁闷之至。在长沙的日子里,时常以泪洗面,至于夭绝。这是不能应对挫折。“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研究历史人物,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学以保身,学以致用。他的一生中,起起落落,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一次次由人生的低潮到达政治的高点。

苏轼有贾谊之才。仁宗读到苏轼、苏辙的.文章,高兴地对家人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欧阳修读了苏轼的文章后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苏轼和贾谊完全不同的命运,因为他不像贾谊那样“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他知进知退,进有守,退有据,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一次的退,都成了进的阶梯。

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苏轼,因为他喜好放言高论。他苛责周武王伐纣,语出惊人。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孟子说,武王伐纣,“非弑君,是除独夫。”苏轼说,武王不该伐纣,或者等待殷人改立新君,或者等待纣王自然死亡。这样天下无王,等待圣人出现,就可以天下归之,圣人你也不能推辞了。这么说来,对秦二世这样的暴君,不是也不能讨伐吗?宋朝的开国皇帝,是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天下,不也该受到谴责吗?用愚忠的标尺,量来量去,说三道四,实是愚不可及。

宋儒好论古人,都是用了这杆忠的标尺,这有时代原因。苏轼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必然打上历史的烙印。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十二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2.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3.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4.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5.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6.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7.生死一线。

8.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十三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有哪些名人。

1.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雨果。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1.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2.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3.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

4.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

5.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

6.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8.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9.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英国诗人)。

1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1.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12.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3.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4.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15.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16.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17.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18.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

19.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20.开卷有益。——赵光义。

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3.闲有余日,正可学问。——陈继儒。

4.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丘。

5.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6.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彭瑞淑。

7.少年好学,将成大器。——书摘。

9.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章学诚。

1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5.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曾国藩。

16.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18.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19.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2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1.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2.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2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2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5.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6.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27.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30.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十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这豪迈雄放的词,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词一经出现,就一扫北宋词坛一百多年的靡丽风气,开创了一代新词风。他创立的宋词豪放派,大大拓展了词的表现方式和内容,打开了宋词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使词终于成为一种与诗一样流芳百世的文学体裁。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还是北宋时的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那年,和弟弟苏辙进京考试,结果两人同时考中了进士。

当时,主考官是欧阳修,他一心想选拔一些有才能的读书人。他在试卷中看到一篇论文,题目是《刑赏忠厚论》,写得非常精彩。他本想把这个考生定为头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门生曾巩写的,怕别人说长道短,就定为第二名。直到发榜以后,他方才知道原来这篇论文是眉山来的应试青年苏轼写的。

苏轼考取以后,去拜见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与他交谈了好一会儿,更加喜欢这个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的青年了。事后,他感叹地对人说:“苏轼这青年可说是善于读书,善于用书了,将来他的文章一定独步天下。”又说:“我应该赶快退避,让他出人头地。”“出人头地”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人们听到了欧阳修这番话,开头很不服气。后来,大家看到了苏轼的诗文,不得不信服了。

苏轼考上进士以后,开始做官了。王安石变法期间,他接连两次上书朝廷,认为变法有问题。当时,正是王安石当政。苏轼不愿留在京城,就请求去外地做官。

苏轼为官,很关心百姓的疾苦。他曾在徐州、湖州、杭州等地当过地方官。每到一地,他总要为当地百姓办一些好事。

他在徐州的时候,黄河在澶州决口,洪水滔天,淹了很多州县。大水很快冲到了徐州,徐州百姓慌了手脚,富人纷纷出城逃命。苏轼担心富人一跑,民心动摇,就对富人说:“有我太守在,决不让洪水进城!”

把人心安定以后,苏轼请官兵一道抗洪,筑了一道长堤。大雨日夜不停,洪水不断上涨。苏轼在城头搭了一间小屋,日夜住在里面,指挥抗洪,即使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回家探望。他派官吏分段防守,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他在杭州的时候,发现西湖淤塞。他奏报朝廷,疏浚西湖。他用了二十万民工,深挖河床,用挖出的泥,筑成一条长堤,这就是的苏堤。

长堤筑成了,苏轼又命人在堤上种植芙蓉、杨柳。这一来,西湖的景色更美了,简直像一幅图画。他曾写了一首诗,形容西湖在晴雨两种不同天气中所表现的不同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第一句写晴时的水,第二句写雨后的山,写出了晴雨时的不同景色。三、四两句把古代美女西施(西子)来比西湖,说不管她如何打扮,总是那么美丽动人。这首优美的小诗,历来被认为是歌咏西湖的秀的作品之一。这以后,人们又把西湖称为“西子湖”了。

苏轼一生做了四十来年的官,在朝廷中和地方上担任过各种官职,但他在政治上始终不怎么得意,经常遭到排挤打击。他曾经多次被贬官。有一回,他还遭人诬陷,被押到京城,在大牢中关了上百天。他在晚年还被贬逐到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他在那里住了三四年,好不容易恢复官职,迁还内地,第二年(公元11),这个六十六岁的老人就在常州病死了。

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前面说到,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当时,欧阳修非常赞赏他的文章。宋神宗尤其爱读他的文章,进餐时,侍奉的人送上饭菜,神宗却读得忘了用餐,口中还连声称赞说:“天下奇才!天下奇才!”那时的读书人对他崇拜得不得了,把他的文章作为学习的范本。他们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

苏轼一生留下了四千多首诗。他诗思敏捷,诗写得又快又好。有一回,他从老家去京城,坐船沿江东下,途中诗兴勃发,一下子写了四十多首。他的不少诗作都很出色,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富有哲理,已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苏轼还是个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我国古代楷书最重要的流派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等,在宋代,最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山谷)、米(芾)、蔡(襄)”,苏轼都列名其中。直到现在,还有人写他的书体。

苏轼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他善于画枯木怪石,自成一体,传世的不过两三幅,已都是稀世奇珍了。他自己评价他的画说,有一幅《寒林竹石》,“已入神品”。

说起来你也许不信,苏轼还通晓医药学。后人把他这方面的论著和大科学家沈括的医药书合在一起出版,称为《苏沈良方》。

苏轼可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啊!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十五

01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02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3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04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05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06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07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08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09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岳飞: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定矣。

苏轼的名人名事篇十六

一提起章宇含,在我们年级里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一双小小的眼睛镶嵌在白胖胖的脸上,透过方框眼镜散发出机灵而愚钝的光芒。他时而皱眉,时而傻笑,连走路都会走成一顺边,给人那么一点“弱智”的感觉。他搞笑的动作经常引起同学们的一片笑声,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大家都把他当作小丑,人送绰号“章包”。但自从那件事发生后,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好像突然提高了许多。

“重大新闻!下节课徐老师公布考试成绩!”数学课代表小米的声音从讲台上传来。“啊?完蛋了,等着挨批吧!”学习差的同学无一不大声哀叹,连我也不禁担心起来。大家都很紧张,我却瞥见章宇含仍悠然自得地看着手中的《皮皮鲁》。我走近问他:“章宇含,你自认为考得怎么样啊?”“嗯……嗯……”他结结巴巴还没有回答我,上课铃就响了。只见徐老师大步流星地跨上讲台,开始念成绩。听到自己的成绩,大家有的松了口气,有的惊讶不已,有的则把头埋得很低,唯独章宇含还泰然自若地坐着,脸上始终停留着一抹诡异的微笑。

“章宇含,嗯,这个成绩有些出乎意料……”老师突然停顿了。“哈哈!章包你完蛋了!”淘气包们开始讥笑起来,可他仍然目视前方,那抹微笑还在嘴边。我突然有一种预感。终于老师缓缓地说:“他这次考了满分。”“啊!”全班同学惊诧之极。微笑仍然挂在他的脸上,但已经变成了胜利者的微笑。只见章宇含双手接过卷子,转过身向那些下巴快要掉在地上的同学们点了点头,信步回到座位上。太不可思议了,这次考试题量多、难度大,我也只考了95分,平时看似“呆若木鸡”的章宇含竟然考了全班唯一的满分!

下课了,我们冲到章宇含的座位边开始“采访”,把正捧着《皮皮鲁》读得津津有味的他吓得眼镜从鼻梁上差点掉下来。他惊恐地推了推眼镜,颤抖地问:“你、你们要干、干什么?”“你是怎么考得满分的?”大家迫不及待地问。“哦!是这样的,”章宇含不紧不慢地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定了定神,像是在发表获奖感言,“那个……首先……其实吧,你们以为我上课总是发呆,我可正在把老师讲的东西录在脑子里呢!然后下课我就一边看书一边消化,一边消化一边看书,直到最后……”没等他演说完毕,听众们就都回到各自的座位上模仿着“消化”老师讲课的内容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站在原地大叫道:“哎!我还没说完呢!”他又恢复成原来的“小丑”模样了。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看来以后真不能以貌取人了。现在再来看章宇含,还真有些大智若愚的样子呢,从此“章包”这个绰号就被淘气包们改成了“大愚若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51897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