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03:51:20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时间:2023-12-11 03:51:20     小编:QJ墨客

"总结是一种自我归纳和总结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结构性,以便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总结的重点和思路。在写总结时,可以从这些范文中借鉴一些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学会估算方法。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黄豆,杯子,天平等。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实际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二、探究新知。

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

三、尝试练习。

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和整十数的乘法口算有什么异同点?

四、分层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5题。

课题二用两位数乘的乘法估算。

1.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两、三位数乘两闰数的乘法估算。

3.能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引入。

谁能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口算:28×8。

89×9。

312×7。

498×6。

22×9。

说一说口算的简便方法。

二、探究新知。

把本题的估算和前面的一位数乘法的估算作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三、尝试练习:完成第46页做一做。

四、分层练习。

1.估算下面各题。

79×5602×4。

87×9。

188×2。

2.写出下面估算结果。

12×4232×5184×6293×53。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3题。

课题三除法口算。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口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口算意识和习惯。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快。

200÷50。

280÷70。

3600÷90。

450÷50。

2.仔细观察下面两个算式与上面的题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500÷100。

2400÷100。

二、探究新知。

1.探究500÷100怎样口算?

2.教学例5。

3.归纳: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哪种方法最方便?

三、分层练习。

1.仔细观察下面左边的算式可以看成右边的哪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800÷100。

6÷2。

600÷200。

15÷3。

2800÷70030÷6。

1500÷3008÷1。

3000÷60028÷7。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四、作业:练习十三的第3-5题。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其中包含了“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旅游中的数学》是一节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本学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本节课设计时,我就是以这些理念为依托,根据我校将要举行“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春游情境,让学生在春游情境中学习、理解、巩固、应用数学知识(乘法)。让学生去经历数学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经历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在众多策略中的最优化。体验到合作的重要和真正的自主学习。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经历“旅游中的数学”的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在解决如何“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要用合理搭配的理念,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和评价意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发现并解决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比较合理的策略。

并复习两位数乘法。最后,在“用餐”活动中,引导学生要用合理搭配的理念,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复习应用小数的加减法。

活动一:说一说。

2、让学生说一说。

板书:旅游中的数学。

老师经过咨询得到了一些信息。出示租车情境图。

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

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师生40人去旅游。

1、师: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筛选并板书问题。

3、学生独立设计租车方案。

4、4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方案。

5、全班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列表解决问题:列表。

7、小结:车上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而且价钱要最便宜这样的方案最省钱。

8、师:怎样很快找到这些方案,尽量避免重复、遗漏或错误呢?(列表法)。

乘车出发,经过2小时便可以到达长隆欢乐世界,这就是大门口,现在我首先需要(购买门票)。

活动三:购买门票。

(1)“限乘”的含义?购买多少张团体票?

(2)生独立完成。

(3)汇报说理由,怎样买票最合算?(团体票)。

长隆欢乐世界非常漂亮,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宣传片吧。(视频)游玩了一天,估计大家肚子也饿了,现在我们需要(用餐)活动四:用餐(合理配菜)。

(1)假如老师到这家快餐店,我打算配的菜是:(),你觉得合理吗?

(2)交流。为什么这样吃?

(3)你想怎样吃?把你所选的食物记录下来,填在表格中。

(4)汇报、小结:注意营养搭配、节俭。

活动五、租房。

晚饭后,天色已晚,大家也一定累了,我们立即需要订酒店租房,下面是酒店房间的一些信息。(出示信息图)。

(1)你从图上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住房需要注意些什么?怎样住才最合算?

(3)学生小组独立设计租车方案,填在表格中。

(4)师: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这么多的租房方案,真了不起!这么多种方案,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案?说说理由。生:我喜欢第二种方案,因为这种方案花的钱最少,而且所有的房间刚好住满了,没有浪费。

生:我喜欢第五种方案,因为我觉得三人间住得要舒服些。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案,因为这种方案花的钱不是很多,而且还有一个空床,可以放行李。

师:这么多种方案哪种方案最合算呢?

生:还是第二种方案,它最省钱!

总结:少空床。

活动六、活动延伸、设计旅游计划。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旅游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收获吗?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的问题,你们真棒!其实旅游中还有其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境,灵活选择最佳方案,从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旅游中的数学。

租车租房用餐。

空位少空床位少荤素搭配花钱少最省钱主副食搭配。

1、租车:一共40人去旅游,怎样租车最省钱?

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

2、购票(怎样买票最省钱?一共需要多少元?)。

3、用餐方案。

你想吃什么?共需多少元?请你填写下表。

4、租房。

(1)4人间:80元,3人间66元。21名男生住宿,怎样租房最合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xx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xxx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xx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xx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xx《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xx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数线段的个数。

小学数学。

新课讲授。

讲授。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分钟。

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一、巩固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学习按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在游戏中发展数数能力。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乐意参与游戏,乐意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1、大猫、小猫(蓝色、黄色)的胸卡若干。

2、红、黄、蓝小鱼若干、一大一小锅子各一。

3、小篓子人手各一。

一、开始部分: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巩固黄蓝两种颜色的认识,并导入活动。

1、扮演角色:小朋友,我是猫妈妈,你们都是我的猫宝宝,妈妈这儿有许多小猫的胸卡,喜欢做蓝猫的就找蓝色的小猫卡片挂上,喜欢做黄猫的就找黄色的卡片挂上。挂好卡片赶紧找个圆点坐下来。

3、选择路线。

师:宝宝们,你们长大了,能告诉妈妈你们有什么本领?好,今天妈妈在草地上晒了许多鱼干,想请你们帮妈妈去收鱼干,愿意吗?去草地有两条路,一条是黄色的,一条是蓝色的,我们的黄猫、蓝猫该走哪条路呢?赶快到路口排队。过渡:听着音乐小猫跟猫妈妈去草地。

师:宝宝们,跟着妈妈去草地吧,路上不能你推我挤,注意安全。我们一个跟着一个走。

二、基本部分。

一)小猫收鱼干,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发展三以内的数数能力。

(1)师:宝宝们,草地到了,你们看妈妈晒的鱼干多吗?有些什么样的鱼干呢?(引导幼儿说出颜色不同)现在我们可以收鱼干啦!在草地上当心把小草踩坏了,也不能摘小草。小猫们爬一爬,找一找,一只小猫收一条鱼干。你收到的是什么颜色的鱼干呢?快把收到的鱼干放在口袋里吧。收到鱼干高兴吗?用动作表示一下:耶!

(2)请宝宝们爬一爬,找一找,收一条跟自己一样颜色的鱼干。并请小猫相互检查一下收的鱼干是否正确。

(3)请每只小猫去收一条红色的大鱼干。你收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干呢?

师:呀,还有些鱼干请猫阿姨给我们收吧,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看看哪条路大,哪条路小?请黄猫在大一点的路上走,蓝猫在小一点的路上走(听音乐动作)。

二)小猫数鱼干,感知三以内鱼干的数量。

(2)、你收到的红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自己数数)你收到的黄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数数)你收到了几条蓝鱼干?(目测)。

三)小猫烧鱼,按大小给鱼干分类。

(1)师:宝宝们,肚子饿吗?妈妈来烧鱼干给宝宝吃,好吗?你们看妈妈这儿有几只锅子?两只一样大吗?大鱼干应该放哪个锅子烧?小鱼干放哪个锅子?请你们把手中的鱼干一条一条放进锅里。大鱼干放在大锅里,小鱼干放在小锅里。

(2)幼儿放鱼,老师对幼儿的行为做即时的检验:是否放对了大鱼和小鱼。儿歌:小猫小猫要烧鱼,大鱼放在大锅里,小鱼放在小锅里。

师:呀,两只锅里现在变成许多鱼了。

三、结束部分。

师:鱼儿烧好了,香喷喷的,真好吃啊!瞧!宝宝们想尝一尝吗?来跟着妈妈一起去洗手,吃鱼干喽!

活动延伸:游戏《卖鱼》。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七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__,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八

知识目标:综合应用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都相比低年级上了一个新台阶,再加上天性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喜欢去探索知识,喜欢边做、边想、边用的模式来参与学习活动。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丰富的课堂内容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教材分析:

在近三届奥运会比赛中,我国体育代表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数学好玩单元安排“奥运中的数学”这一内容,不仅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小数运算、估算、观察物体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也能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主动交流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通过个体行动、小组讨论、综合知识运用,真正去体会数学的“好玩”处!

一、欣赏奥运。

比一比:欣赏奥运会精彩项目片段,并把自己知道的项目报出来,看谁报的多。

导入课题:奥运中的数学。

二、金榜导入,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近三届奥运金牌榜,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体育事业的优秀成绩。

抛出问题:“奥运会中有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呢?”

2、介绍田径明星:刘翔,他是2004年110米栏奥运会冠军,欣赏当时夺冠时刻,感受精彩,捕捉数学问题。

问题一结全前三名的比赛成绩,计算出他们分别相差多少秒?(先回顾知识,后独立完成)“计算进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给学生一个知识方向的搜索,回忆并明确所用到的知识。(学生板演,发现问题,对照知识,纠正错误)最后明确:小数的加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问题二根据上个问题的计算结果,判断以下两副图哪副符合当时的比赛情境(学生先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并总结出判断的方法)。明确:“相差的时间越小,相差的距离也就越小”。

问题三通过口算算出刘翔的成绩和奥运会记录相差多少秒?巩固学生的小数加减,强化记忆。

3、介绍跳水冠军何冲,欣赏何冲的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感受成绩的来之不易,并公布前五跳的成绩,制造问题。

问题一最后一跳前,何冲领先秦凯多少分?(通过对信息中落后和领先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转化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不同的条件,所用的运算也会有所不同,强化认真审题的习惯)。

问题二结合最后一跳的成绩,用自己的方法去判断三人的名次顺序。(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说明自己的判断方法,对比发现方法的优劣,感受数学的策略多元化)通过相差分数的累积和领先分数与落后分数的对比,可以快速判断出三人的顺序。

4、认识女奥运冠军郭文珺,通过视频了解比赛规则,感受运动员的强大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成绩的变化,发现新的数学问题。

问题一前七枪落后0.2环,请根据八九枪的成绩判断郭落后还是领先?(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并对比各自方法,发现最优的方法)有的同学选择加总分再相减来判断;有的先观察成绩,找出相同成绩和不同成绩,发现只需计算不同成绩的即可,从而更快更准确的确定结果。

问题二给出郭最后一枪成绩,判断格贝维拉最后一枪至少打多少环才能夺冠?(先请同学们理解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才能夺冠?二是至少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先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再统一认识,对比同学们的见解,确定正确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夺冠可以是并列的,所以这个至少就是指格贝维拉要打一个能刚好和郭文珺总成绩一样的环数即可,即最低限度是多少环才能满足并列冠军。结合之前领先0.5环的优势,所以格贝维拉只需打出10.3环即可并冠军。

问题三格贝维拉最后一枪只打了8.8环,如何确定两人最终相差的环数?(结合跳水问题的经验,学生思考交流完成作答)通过最后一枪的成绩差,再对比之前的相差环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及准确列式。

问题四感受赛场,判断位置。(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判断结果)。

三、体验感悟,升华认识。

分享感悟,引导学生重新定位对数学课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的魅力之处。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材简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2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教过我。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生:4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8时。

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生:我们在上课。

生:有时候,晚上的8时,我们在睡觉。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好,我们小组讨论讨论。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生:想。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拨一个3时。

生:拨钟。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积极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以奖励。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

(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师: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生:练习。

师:谁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写法?

生:积极要求表现自己。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写。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看大屏幕,时间老人还给我们送来2个钟面,你能准确地说出现在是几时,并说说这时候你该做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能试着用两种方法把这两个时刻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6时和12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生: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2.师:猜谜: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

生:6时整。

师:谁有补充?

生:早上的6时整。

师: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3.手势游戏:由老师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老师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3时、6时、9时、12时)。

4.下面,我们来玩个拨钟表的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在钟面上拨针,另一个人说时刻,交换练习。

5.我们来玩个小品好不好?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做几个动作,你猜他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用你的小闹钟拨出时刻,谁最先拨好就上好闹钤。

(1)洗脸:拨的时刻有6时,6时半,7时,9时理由是晚上睡觉前洗脸。

(2)睡觉: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1时理由是午休。

(3)读书: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

(4)吃饭;拨的时刻有7时吃早饭,12时吃午饭。

四、全课总结。

[总评: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李老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十

1、使学生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

教具准备:展示题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参加什么课外兴趣小组?

1、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引导出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既喜欢又喜欢或者只喜欢

师:刚才和同学们聊了你们喜欢的兴趣小组,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中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板书:数学广角)

二、互动探究

1、出示例题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

语文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

数学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

师:同学们从例题当中得到了那些信息?

师: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人数。

17人、16人、15人、14人……

师: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好几个答案?

师:我们一起来演示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教师请学生把名字条放到相应的小组里。出现了多余的三个,怎么办?用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学生讨论思考并动手试一试。

语文小组数学小组

杨明、李芳、刘红

3、师生一起互动解决问题后,把得到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4、介绍韦恩图。

5、教师手指韦恩图每个部分让生说出这个部分表示的意思并相机板书。

喜欢语文

喜欢数学

只喜欢语文

只喜欢数学

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6、根据这些板书信息尝试列式。

7、学生汇报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8+9-3=14(人)

5+3+6=14(人)

……

8、同学们现在知道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共多少人了吗?

9、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相互说算理。

10、回看学生最初汇报的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并评价。

11、对比韦恩图和统计表请学生评价。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

语文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

数学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

语文小组数学小组

教师小结:原来的统计表只能看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同学

而韦恩图不仅能看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同学还能看出只喜欢语文和只喜欢数学以及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同学。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书上110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和第二题。

四、总结

师:今天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延伸

师:听说过学以致用这个词语吗?就是说学了知识要把它运用到解决周围的问题当中,今天朱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

作业:运用韦恩图的知识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两个体育运动项目交给老师以备运动会的时候用。

数学广角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我园课题研究《智育爱》中的《分类游戏》这节课,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制定出符合幼儿发展的目标;运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和ipad的游戏功能,通过多次情景化的活动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的分类。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我班幼儿处于中班阶段,部分幼儿有简单的分类经验,但是对双维度的分类接触的很少。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分类游戏提升幼儿的分类经验,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2、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3、体验分类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难点: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经验准备:有过简单分类的经验

物质准备:课件,操作单,不同颜色的衣服和头饰。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玩电子互动地面游戏《打地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观察图片,简单分类

2、教师播放白板课件,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猜想后教师退出聚光灯。

4、师:啊,真是小老鼠的家,在它家里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摆放?

6、幼儿观察讨论后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ipad帮助小老鼠摆鞋子。

7、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观察指导。

(三)观察图片,复杂分类

1、师:鼠妈妈要带小老鼠去游玩,因为孩子很多,所以要分坐几辆车,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颜色的汽车和哪些司机。

2、幼儿观察大胆表述。

3、教师讲解坐车的规则:小老鼠穿xx颜色的衣服,身上有yy小司机的标志,就坐yy小司机开的xx颜色的汽车。教师结合白板课件反复讲解游戏规则。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ipad进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教师利用白板小结活动结果,对了播放鼓掌声,错了播放哭声。

(四)操作活动,巩固分类

1、师:嘟嘟嘟,小老鼠们坐着车来到了科技管的儿童乐园,工作人员提出了一项任务“搭建城堡”。

2、小朋友们观察城堡房顶和房间的颜色,寻找房间颜色和房顶颜色的分类组合来搭建城堡。

3、教师讲解搭建规则后幼儿操作。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操作单进行活动。

(五)游戏活动:小老鼠找朋友

1、幼儿头戴不同颜色的老鼠头饰,身穿不同颜色服装。教师利用白板播放音乐,音乐一停,出现一个小人,幼儿穿的衣服和戴的头饰和白板上的小人相同的抱在一起。反复听音乐游戏。

(六)活动延伸:将本节课的内容发布到安康家园网或新浪博客,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帮助幼儿练习分类。

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白板的拖拽、声音动画链接、聚光灯、画笔等功能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通过多个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交流——感知——操作,了解、感知从简单分类到复杂分分类的过程,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整个活动充满了自然、和谐、创造、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变被动学为自主学,变接受性学为发现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好地达成了目标。

不足之处:在活动之后我们发现了不足,教师在给予幼儿玩小老鼠找朋友游戏时,时间不充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周全细致地考虑,继续进步。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二

1、乐意参与数学游戏活动,体验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快乐。

2、感知8以内的数量,在游戏中认识8。

2、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创设“糖果超市”的情境

1、以“帮小兔的糖果超市进货”的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进糖果

(1)讨论:进货单的作用。(进货单的数字是多少,可以买几个糖果?)

教师:这是糖果店的进货单,你们知道进货单有什么用呢?怎么用进货单呢?(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进货单的用法”)

(2)提出要求:a、进糖果不推挤、不吵闹,做个文明的顾客。

b、进与自己进货单数量相同的糖果。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进货单上的数字是几就请你进几颗糖果,比如进货单上数字是8,那我们应该进几颗糖果呢?去进货时应该怎么样?对了,不推挤,不吵闹,做个文明的顾客。

3、集中交流:

复习7以内的数,并引出数字8

a、你用进物券买了多少糖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了,你们知道比7颗糖果多一颗是几颗?对了真棒是8颗。(出示数字卡片8)

b、8像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出示像“8”的图片,例如“葫芦”、“饼干”等。 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8”)

4、引导幼儿将进的糖果送到超市相应的货架上。

教师:谢谢小朋友们。请你们帮我帮糖果放在货架上。

教师:(以小兔的口吻说)明天我的好朋友小熊就要过8岁生日了。请小朋友为我装8颗糖果作为小熊的生日礼物。

2、提出要求:

(1)每袋应装数量是8的糖果。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三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一条线、手电筒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一根线)

2、谁能具体描述一下这根线是什么样的?(弯曲的线)

3、那现在这根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直了)

4、对,这根弯曲的线在老师手中变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线都是像这样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认识线段

(电脑出示索桥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找一找图片中有没有我们认识的朋友“线”呢?

生:连接索桥的钢缆是线。

师:这些钢缆大约有多长,能把它测量出来吗?(能)

(1)画一画线段

(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两个端点、有限长)

(3)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线段?(学生自由谈)

(4)摸一摸(桌子、书本的边沿,感受下线段的特征)

2、认识射线(电脑出示激光图,学生观察)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

你能画一画吗?怎样画的呢?

(1)画一画(让学生尝试画射线)

(2)说一说

(射线有什么特征?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3)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射线?(学生举例说,对的给予肯定)

3、认识直线

(电脑出示海上日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海上日出”,闭上眼感受下海的无边无际,你能从图上找到我们的朋友—线吗?(能,一条海平线)

师: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直直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

(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直、没有端点、无限)

(3)直线可以度量吗?(不可以)

(4)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直线?(实际生活中是没有存在真正的直线的)

4、线的读法

(1)直线

(2)线段

请你猜一猜,这条线段该怎么读?ab

(3)射线

谁来试一试,读出这条射线

(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ab

(4)思考:“射线ba”和“射线ab”有什么不同?(射线ab: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5)你会读了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

5、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讨论:前后桌为一个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完成下表)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重点。

(1)分数指数幂和根式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运用有理指数幂的性质进行化简、求值·。

(1)分数指数幂及根式概念的理解·。

(2)有理指数幂性质的灵活应用·。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五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知识目标

利用大连旅游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并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力求做到: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动人的大连风光,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旅游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活用资源、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上课伊始,我就利用海旅游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大连风光,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参与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积极为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出谋献策,并引导学生发现与本次旅游相关的问题,如:参加这样的集体旅游应考虑好哪些方面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提出应考虑安全、租车、租房、吃饭、门票等问题。

2、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以学生为本,模拟生活实际,逐一创设、租房、租车吃饭、门票4个活动情境,去大连那么远的地方,学生首先考虑的是租房问题,所以我创设租房情境,在设计租房方案前向学生设计了这个问题:租房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问题?旨在提醒学生讨论设计方案,要联系生活实际,弄清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及各种房间的价格。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怎么样租房最合算以上这一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3、反思交流、形成技能、感受快乐

全课总结时问学生:“在这次的模拟旅游的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懂得数学的真价值,从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形成技能,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

生:答

师:这节课王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课件),你们知道这是哪?

生:大连

师:想去吗?

生:想去

生:随意回答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们打算怎么去?

生:做火车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车票,请你仔细观察,在车票上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生:哈尔滨开往大连的车票,起车时间为9:00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现在就请大家带上车票和老师一起踏上哈尔滨开往大连的火车吧。(出示课件,播放信息)

师:在列车员的介绍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晚九点从哈尔滨发车,第二天早上六点到达大连站,列车每小时行驶103千米

师:那你能不能利用你得到的信息算一算我们从哈尔滨到大连需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生:九个小时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晚九点到早九点经过十二个小时,再减去三个小时就是九个小时

师:你的回答真不错。我们需要坐这么久的火车,大家想不想知道从哈尔滨到大连到底有多远呢?现在就请你拿出练习本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师: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生:103*7=927

师:同学们的回答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听听列车员的回答。(播放课件)

师:大连站到了(播放课件)

师:坐了这么久的火车,你们一定很累了是吧?现在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找个地方休息

师:好,现在王老师就带大家找住的地方好不好?

生:好

师(播放课件)来到旅店,你看到哪些信息:

生:4人间80元,3人间66元

生:合算就是便宜

生:(说明表格的意思)

生:小组讨论

师:现在请小组派大表汇报一下你们设计的租房方案

生:汇报方案

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算?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最便宜

师:请大家再结合表格考虑一下,为什么这么多种方案,只有这种方案最便宜?

生:因为它正好住满了13人,没有空床位

生:是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有道理,现在你们知道怎样租房最合算了吗?

生:只要没有空床位就可以了

师:好,知道了这个道理,现在就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来设计一下女生怎样租房最合算,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在小组内完成。

生:思考

师:你认为怎样设计女生的租房方案最合算?

生:租两个4人间,一个3人间最合算

师: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因为它正好住满了11人,没有空床位,所以它最合算

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师: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师:是啊,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大胆去探索,努力去解决,一节课短短四十分钟时间远远不够我们欣赏大连的美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大连之旅,最后,让我们一起提前来欣赏一下大连的美丽风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结束这四十分钟的旅行。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十六

这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风,教师教得亲切,自然,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以下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整堂课不觉得在学,而觉得是一堂套圈的活动课,学生是参与者,教师是评委,在玩中学,比生硬的说理更让人信服,更富有感染力,哪个学生不好玩,不好动?这堂课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气氛也相当的活跃,无疑,教学设计是成功的。

2、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如三次套圈,每次的目的都不同,第一次引出连加,第二次引出连加中的进位,教师并进行重难点引导,第三次是估算,也是在游戏中进行,为后来的环节打下基础,最后,用600元钱买价格不同的动物娃娃,够不够?将连加运用到生活中,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教学环节相当严谨。

3、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也把权力下放,教师只作点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激活他们的思维,如套圈比赛,男女生竞争,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面和质量,让人觉得是学生在推波助澜,学生们自主合作完成了学习任务,有一点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几点建议: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几个例子;

二、在学生上台套圈时,能否交给台下的同学一些任务,如让他们算结果等;

三、课堂要有小结,但这堂课的小结过于匆忙,流于形式

分一分数学教学设计篇十七

1、在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掌握最佳记忆方法,能熟练背诵2的乘法口诀。

2、在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探索新知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运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

经历归纳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熟记2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小棒、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预设:竿上4人转圈圈。

追问:接着往下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3根竿上有几人?4根、5根呢?

谈话:下面我们就来解决“3根竿上有几人?4根、5根呢?”这个问题。

本环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杂技表演顶竹竿为背景,与生活联系密切。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将信息以学生喜欢的儿歌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呈现,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有趣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在接着编儿歌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要想接着编,首先须知道3根、4根、5根竿上分别有几人,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发现、提取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借助学具,创编儿歌。

谈话:谁来说一说你认为3根竿、4根竿、5根竿上分别有几人?预设:3根杆上有6人,4根竿上有8人,5根竿上有10人。

谈话:大家都认为3根杆上有6人,4根竿上有8人,5根竿上有10人,是怎样得到的呢?先自己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1)探究3根竿上有几人。

提问:“3根竿上有几个人?”哪个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板书:3根竿上个人)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预设1:摆小棒的方法。预设2:列加法算式2+2+2=6。预设3:列乘法算式3×2=6或2×3=6。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刚才的猜想,3根竿上6个人(板书:6),表示3个2相加(板书:3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6(板书:3×2=6)。

(2)探究4根竿上有几人。

提问:4根竿上有几人呢?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板书:4根竿上个人)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预设1:用小棒摆一摆。

预设2:列加法算式表示2+2+2+2=8。

预设3:列乘法算式2×4=8或4×2=8,表示4个2相加。

小结:我们运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4根竿上有8人(板书:8),表示4个2相加(板书:4个2相加),用乘法表示为4×2=8(板书:4×2=8)。

(3)探究5根竿上有几人。

谈话:3根竿、4根竿上有几人的问题都解决了,哪个小组想来说一说5根竿上有几人,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板书:5根竿上个人)。

预设1:我们是用画圆的方法表示。预设2:列加法算式表示2+2+2+2+2=10。预设3:列乘法算式2×5=10或5×2=10,表示5个2相加。

小结:我们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得出5根竿上有10人(板书:10),表示5个2相加(板书:5个2相加),用乘法表示为5×2=10(板书:5×2=10)。

(4)探究2根、1根竿上各有几人。

提问:2根竿上几个人?2根竿就是几个2?能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表示吗?(板书:2根竿上个人)。

预设:第一个2表示每根竿上有2人,另一个2表示有2根竿子,2×2表示2个2相加。提问:1根竿上有几人?也就是几个2?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预设:1根竿上有2个人,也就是1个2,乘法算式是1×2。

小结:2根竿上有4人(板书:4),表示2个2相加(板书:2个2相加),用乘法表示为2×2=4(板书:2×2=4)。1根竿上有2人(板书:2),表示1个2(板书:1个2),用乘法表示为1×2=2(板书:1×2=2)。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在摆一摆的过程中、通过借助直观教具,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几乘2的直观表象。全班交流不同方法时,在说一说的过程中,既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进行了一次锻炼,同时又在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几乘2乘法意义的理解。整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归纳、倾听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借助儿歌,创编2的乘法口诀。

预设:2根竿上4个人,3根竿上6个人,4根竿上8个人,5根竿上10个人。谈话:除了用小儿歌帮助记忆,你还能想到更简便的方法吗?学生可能回答:可以把儿歌编成乘法口诀。

谈话:1根竿上2个人,表示1个2,用乘法表示为1×2=2,谁能来编第一句?预设: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提问:2根竿上4个人,表示2个2相加,乘法算式:2×2=4,谁来接着编?预设:二二得四(板书:二二得四)。

谈话:剩下的你会编吗?先自己编一编,再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学生独立创编,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1)创编3×2的口诀。

谈话:3根竿上6个人,表示什么?用乘法怎样表示?预设:表示3个2相加,列式3×2=6。追问:谁来编口诀?预设1:三二得六。预设2:二三得六。

小结:我们在编口诀时通常都是将较小的数放到前面,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二三得六就是3×2的乘法口诀。(板书:二三得六)。

(2)创编4×2的口诀。

谈话:4根竿上8个人,表示4个2相加,乘法算式怎样列呢?它的口诀又是什么呢?预设1:4×2=8,口诀是四二得八。预设2:我编的口诀是二四得八。

预设3:选择二四得八。应该将小数放到前面。

小结:二四得八是4×2的乘法口诀(板书:二四得八)。(3)创编5×2的口诀。

谈话:5根竿上10个人,表示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怎样列呢?可以怎样编口诀?预设1:5个2相加,乘法算式5×2=10,口诀是二五得十。预设2:我们的口诀是二五一十。

谈话:为了方便我们在解决5个2相加或2个5相加时都用同一句口诀。我们一起把刚才创编的成果读一读。

谈话: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2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迁移规律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基础,在对几乘2的乘法意义理解的基础上,以简短精炼、朗朗上口的儿歌作为载体,将儿歌进行简化,从而抽象出2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共同编制“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两句乘法口诀,然后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交流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在自主对比、选择中,使编制简洁的乘法口诀成为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背诵口诀,理解意义。

谈话: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5句口诀,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每句口诀里都有二。预设2:从下往上看每一句都比上一句多了2,从上往下看每一句都比上一句少了2。预设3:每一句都是表示几个2相加。

预设1:记住二三得六,再加上一个2就可以。或者记住二五一十,减去一个2也可以。小结:知道了二五一十,减去一个2,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发现了口诀里的小秘密,同时也掌握了记忆乘法口诀的小窍门。现在快速记忆口诀,看谁将2的口诀记得又快又准。

(学生自由记忆、背诵,同桌两人对答,师生对答)。

谈话:真了不起,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将2的乘法口诀记住。

本环节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记忆2的乘法口诀,通过找规律,学生进一步发现每句口诀间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教师利用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口令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记得准确而深刻,为以后学习其他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4、解决绿点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谈话: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预设1:就是求4个2相加,列加法算式2+2+2+2=8。预设2:求4个2是多少,列乘法算式4×2=8或2×4=8。预设3:我用乘法口诀二四得八。

谈话:用口诀我们很快就可以算出4×2=。

8、2×4=8。想一想1×1=多少?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编口诀?(板书:1×1=)。

预设:1×1=1,表示1个1相加,口诀是“一一得一”。(板书:1)小结:我们就用这句口诀“一一得一”。(板书:一一得一)。

本环节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绿点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学生对2的乘法口诀的深层理解、又强化了对于2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巩固练习,应用方法。

1、看图列式。

2、照样子填一填。

3、看口诀,写算式。

3、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4、找一找生活中用到的2的口诀。

谈话:你们能找到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2的乘法口诀接解决吗?预设1:一名小朋友有2只眼睛,3名小朋友有几只眼睛?二三得六。预设2:教室里一盏灯有两根灯管,4盏灯有几根灯管?二四得八。

本环节的课堂练习具有层次性,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列出加法、乘法算式,建立加法与乘法的联系,然后再次经历编写口诀的过程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看口诀说算式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因数,结果不变的规律,第四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此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预设1:我学会了2的乘法口诀。预设2:我会自己编口诀了。预设4:我会用口诀解决问题。预设3:这节课我很快乐。

谈话: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口诀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适时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帮助学生全面回顾梳理,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5579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