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新的事物,开拓视野,拥抱新的世界。适当引用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增加可信度和权威性。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的经历和成长。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一
致春日:
当新年里的第一抹阳光射出地平线,当熟悉的爆竹声在窗外响起,20__年,我没能等到从外乡赶来团圆的亲人,却等到了身为医生的家人春节取消休假的通知;我没能看到举国欢庆春节的熙熙攘攘,我只看到街上带着口罩的行人惊慌的目光;我没能闻到酒店里年夜饭的香味,只闻到了和空气里消毒水一样越来越浓重的焦虑;我没能听到商圈里热闹的音乐,只听到疫情逐渐蔓延到整个国家的消息;我的手里仿佛还像是攥了一块冰,连着心脏也被压迫的喘不上气,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样的荒芜。
当春天的温度不足以温暖这惨淡的事实,当春节的意义被病毒冲撞得七零八碎,请不要忘记,你在,我在,我们都在,即便是西伯利亚的严寒封冻了这个世界,即便是冠状病毒的魔爪禁锢了整个中华,我们也要用我们的血,我们的梦,我们的歌点燃希望,温暖这本该生意盎然的春日!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即便疫情肆虐,我们也不能绝望啊,因为希望才永远是这春的颜色啊!春日的绿色是希望,但是医师服的白色更是一种希望,就像是一道屏障震慑住病魔,迎来了健康。
我是一名医学生,我的家人已经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昼夜不停地奋战。20__年的那场瘟疫,是他们在守护着我们的生命,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应在这并不热闹的春日给予希望,如果病毒非要让生命失去颜色,那么别忘了我们入学时最先记住的八个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__年的春日,虽然你以一个惨淡的模样向我们走来,但是请相信,我们会用心中的希望,头脑里的知识,为你刻下最璀璨的印章。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二
我们来认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张恩莉,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跟随贵州省援鄂医疗队进驻鄂州开展救治。她说,疫情面前,每一位医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四岁的小敏和妈妈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年前,她们一家六口从广东回到鄂州老家过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刚来时,小敏病情较重而且不愿吃药,治疗过程也不太配合。
针对小敏的情况,张恩莉和医疗组商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还给小敏买了小画笔和纸张,让孩子画画,帮助她放松心情。在她和队友们的细心呵护下,小敏逐渐配合治疗,现在她和妈妈都已痊愈,等待出院。
作为第一批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从2月1日进驻鄂州市中心医院,张恩莉和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作为呼吸内科的主治医生,查房、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高峰期时,她每天要负责40多个病人。
张恩莉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时曾跟随钟南山院士学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同事不断冲上前线张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看到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并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赠了10吨薏仁米让医疗队员们带去湖北。截至目前,贵州省支援鄂州医疗队共治愈患者766例。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汉阳区“00后”志愿者张玉欣:为居民买药送药争分夺秒。
“阿姨,您的处方单是以前的,药店说需要新的处方单才能开药,请您让主治医师再开一张发过来吧”“叔叔,您要的药没有了,看看这种行不行”……在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的一家药店,19岁的张玉欣(见图。资料照片)一边跟店主报需求,一边联系居民询问购药的细节,忙得不可开交。
张玉欣是武汉本地的“00后”大学生,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给居民买药送药。“之前有过志愿服务经验,现在我们的城市遇到困难了,我想继续为家乡人民出一份力。”张玉欣说。
张玉欣工作的汉阳晴川街龙灯社区龙灯里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用药需求,张玉欣和同事们经常从早跑到晚,遇到一些难买到的药,还得一家家药店去询问,经常饭都来不及吃。
“虽然只是跑腿的工作,但有些药对居民来说是‘救命药’,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去买。”张玉欣说,小区居民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比较多,有的隔几天就需要再买一次。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买五六十种药品,光排队就要好几个小时。
让张玉欣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下午,她接到居民求助:一名7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急需球蛋白。她和同事立即开车外出找药,一家家药店去询问,从汉阳一路搜寻到汉口,辗转10多家药店,终于在快要天黑时,在一家即将打烊的药店买到了药。当他们把药送到求助居民手中时,对方感动得热泪盈眶。
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居民都看在眼里。“开始时一些居民不放心,但看到那些买药的居民不仅拿到了急需的药,零钱也一分不少,现在他们都提前写下医保卡密码,放心地交给我们购药。”张玉欣欣慰地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谢小玉的12小时。
“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考察。听完社区志愿者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二学生谢小玉的工作汇报后,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受到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谢小玉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了。这名社区第一批参加志愿服务、唯一的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在30栋楼值守一个多月。日前,记者来到东湖新城社区,感受了谢小玉忙碌的一天。
上午9点——。
主动上门问需求。
趁着上午9点物资尚未送达的待命时刻,谢小玉看望了住在30栋楼15层的80多岁的周奶奶。
“奶奶,降压药够吗?燃气卡要充值吗?”“小玉来啦,放心,都够用。”周奶奶感动地说,有一次为了帮她买降压药,谢小玉连跑了3家药店。
因为老人家不会用手机、腿脚又不方便,谢小玉就特别关心周奶奶。“周奶奶第一次接电话时,看到是陌生的手机号码,以为遇到了骗子,熟悉了以后,周奶奶经常主动打电话找我谈心。”她说,以前连对门邻居都不熟悉,这段时间却认识了很多社区邻居,有些人还给她送防护物资。
服务200多户居民不是简单事。单从买药来说,居民对生产厂家、品牌型号都有特殊要求。有时候她和其他志愿者连“逛”几天药店,才能买到某种指定的药。
上午10点——。
大箱小箱送快递。
“我的顺丰快递到南门了。”上午10点,30栋楼1单元一位居民在群里求助志愿者,谢小玉看到后立刻起身。
取快递是志愿者的日常工作,30栋楼离社区南门最远,来回一趟要十几分钟。一上午谢小玉就帮居民取了4次快递,看到她气喘吁吁地抱着大箱小箱,其他志愿者连忙帮她找推车。“没事,这几天,我的力气都锻炼大了。”谢小玉说。
“快递业务是从2月下旬开始逐渐增多的,最忙时一天要跑十几趟,一批快递在南门,一批在社区服务站前,收到居民通知就得赶紧取走、避免堆积。”谢小玉介绍说,居民个性化需求比较多,经常会有退换货的情况。
几天前,谢小玉向一位社区居民借了辆电瓶车。“最近取快递、取货方便多了,但小玉总是把电瓶车给我们用。”一起负责30栋楼的下沉干部毕彪说,谢小玉年纪虽小却很爱照顾人。
当然,工作中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一次分快递时,有居民冲她发了火,她哭了。“不只是感到委屈,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没做好。”谢小玉不好意思地说,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都在鼓励她,她也慢慢学会了调整心态。
下午5点半——。
挨家挨户发活鱼。
“团购活鱼到楼下了。”下午5点半,近10份活鱼在灌满清水的塑料袋里活蹦乱跳。谢小玉在群里发出通知,担心有居民没及时看到,她又一家家打电话通知。“谢谢小玉!”不到20分钟,鱼分发完了。随后,她仔细查阅笔记本上的记录,再次确认当天的物资和生活用品是否全部送到,然后继续值班。
脚踩一双粉色球鞋,外面套着一件红马甲,扎着利落的马尾辫,未满20岁的谢小玉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她原本计划今年寒假和家人出去旅游过年,“虽然旅游没成行,但当社区志愿者也挺有意义的。”
搭档万小强说,小玉上岗时正值2月中旬寒潮来袭,爱心物资大部分是米面油,都特别沉,一周要发三四次。小玉挨家挨户敲门送货,好几次一直从傍晚忙到晚上11点。“这个‘00后’小姑娘一点也不娇气,很坚强,很有责任感。”万小强佩服地说。
“抗疫一线也是大学,志愿服务就是课堂。社区工作的经历和体验,是我课堂上学不到的。现在,我的承受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都增强了。”谢小玉自豪地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高岚:守护生命坚持到最后胜利。
在重症病房,白衣战士们仍在日夜坚守。今天(3月18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吉林省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护士长高岚。
对高岚来说,这天是个好日子,她要为25床的患者撤掉呼吸机。这位77岁的老人已经插管治疗17天,终于脱离危险要恢复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给患者插管时异常凶险,但拔管时的危险系数其实一点也不低。由于不能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时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携带着病毒的分泌物就会喷溅出来。
真正的考验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刚刚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为喉头水肿导致无法呼吸,高岚和床旁待命的麻醉师、ecmo团队,随时要做好抢救和二次插管的准备。
拔管操作一切顺利。接下来,护士们就要24小时轮流守候在老人床旁,为老人叩背排痰,详细检查每一项监护指标。
重症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除了气道的护理,哪个床的患者需要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哪个床新生了疱疹,高岚都记在心里,悉心照料。在护士们的眼中,高岚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又细致周到的人。
今年50岁的高岚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0年,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又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火线入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一线,带领着100人的护理团队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过去的一个多月,高岚所在的医疗队已经成功从生死线上拉回35位患者。现在,尽管患者们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高岚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
【一线抗疫群英谱】郭海鹏:用仁心仁术守护生命。
我们来认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医疗队的主治医生郭海鹏,他出生于医生世家,一家人五代从医,他说,用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是家训,更是责任。
正在用不太标准的武汉话跟刘爷爷交流的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海鹏,刘爷爷今年86岁,在外院治疗近一个月,因为病情加重被转到这里,医疗队会诊后,决定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被老人一口拒绝。
对话中,郭海鹏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经历,但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对此有了顾虑。但缺氧问题又急需解决,郭海鹏反复劝说,刘爷爷终于放宽心同意试一试。3秒钟,医护人员快速置换鼻导管和加压面罩。
尽管郭海鹏的武汉话并不标准,但他温暖的话语还是大大缓解了老人紧张的情绪,刘爷爷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氧饱和度也从原来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齐鲁医院两个病区,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龄最大的94岁。每天进入病区,问诊、体检、查血气、心电图检查,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了十几年的icu医生,他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已成为一种本能。
郭海鹏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就读于武汉大学,疫情发生后,郭海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医疗队。而其实他刚刚结束在美国哈佛大学三年的博士后培训,回国还不到三个月。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两根肋骨骨折的情况下不下火线,强忍剧痛忘我拼搏,奋战疫情防控一线整整4天,直至疼痛难忍才被同事发现强行送医院检查。主要领导知晓后,命令他立即休息治疗,他才停下手中的工作,还内疚地说没能继续与同志们并肩奋战,给组织添麻烦了!他的感人事迹,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在关键时期的使命与担当!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大年三十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在疫情来袭之际,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的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只有“坚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唯一选择!大年三十早上6时左右,在x县x镇x村岳父家的x接到了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x打来的电话,要求他带队调查处理一起眉山中心城区群众投诉口罩涨价问题。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三十夜的团圆成了奢望。还带着昨晚90高龄老母亲听着自己唱《新年好》歌谣时,露出开心笑容的回忆,x冒着绵绵细雨,坚定踏上了抗击疫情、保护民生的征程。
上午9点,自行驾车的x已赶赴单位和执法监督科执法人员汇合。同事们发现他的衣服和裤子上有湿泥,关切地问他怎么回事,x淡淡的说:“没什么,来时在山路上不小心滑了一跤”。他命令大家一起立即奔赴举报投诉的现场,指挥执法人员操作进入该商家电脑销售业务系统,仔细查看口罩近一个月来的销售价格和进货价格,并要求商家提供纸质票据进行核对,后发现该商家并没有涨价,将情况第一时间回复了举报群众。x高效务实的工作赢得了投诉者和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监管是重中之重。处理完举报投诉后已是10时40分,x又带领执法人员转战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x制药有限公司、x药房,逐一检查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84消毒液、消毒酒精的生产情况和销售价格情况,和同事们一直奋战到下午3点才回家吃午饭。
“曾副局长摔了一跤”,执法监督科科长x回忆说:“当时看他衣服裤子上还是很大一片湿泥,感觉他摔得不轻,他嘴上说没事,但我们都在时刻关注,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慨、很敬佩,一点都看不出他的异样来。”
马不停蹄人不歇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年味!身上的伤痛,全然被x抛于脑后!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四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在疫情面前,依旧有许许多多的勇士,不怕自身被感染,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一线。
许多的医务人员今年临时接到通知:“支援武汉”的消息,他们立刻放下了回家的包,再次穿上了那一身雪白的外衣来到工作岗位上。武汉一位出租车司机接到一位特殊的乘客,这名护士是主动请缨到金银潭医院救护前线的。他们原本可以团团圆圆和亲人在一起过一个幸福年。可现在,国难当头,他们放下了心中的思念,放下了身上的疲惫,放下了回家的行李,奔赴抗击病毒的大前线。几天几夜不合眼,只为多救治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是最美的天使,最帅的英雄!
一位快递员闯进忙碌的急诊科,在分诊台放了三盒东西,说了一声“这是送给你们的”,便匆匆离去。护士打开盒子,里面是热心群众送给医务人员的干果,里面黄色的小纸条上写着:“平安,加油”。我们没有那么专业的医护知识,我们是平凡人,所以只能尽我的平凡之力,保护我们的医护天使!
有一次,我在手机上看到了一个视频。上面讲的是一位老人来到警察局门口,放下了一个小纸袋后就匆匆离去。可这个画面让拍了下来,就这样找到了老人!那个小纸袋里放着一万多元钱,还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为武汉抗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我们知道了老人是村里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他和他的老伴都是环卫工人,而捐的一万多块钱是他们攒了好几年的钱。尽管现在我们无法帮助祖国,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的就是长大后学业有成,成为祖国的建设者,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不要畏惧寒冬,因为暖春总会来临,依旧有一群人在温暖着我们。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帮我们过关。隔离病毒,绝不是隔离爱。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让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要挺过这个病毒肆虐的寒冬!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五
如果这个春天宁静如常,你我或许依然平凡如昨。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乐享融融春光。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平凡的人们走向战“疫”一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抗疫情期间感人事迹,仅供参阅。
没人知道,口罩的背后是一张怎样的面容。人们看到的,永远是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
没人知道,广播的那头是一个怎样的姑娘。人们听到的,永远是一段段温情脉脉的朗读;。
没人知道,驾驶座上是来自哪里的兄弟。人们感受到的,永远是一次次安全平稳的接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些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当人们问起他们的名字,他们回答:“你好,我叫志愿者。”
守护武汉,他们挺身而出。
今年25岁的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教师董梦婷,是忙碌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名志愿者播音员。她每天早上6点钟从家里出发,前往方舱医院,和危犇、王雨慧、胡紫寒等志愿者一起为病人们提供播报等服务。
“我们会在病人吃早饭、午饭的时候进行播报,比如公布新消息、读一些文章和。
感谢信。
传播正能量为他们加油鼓劲同时也会向病人推荐科普书籍并记录发生在舱里的暖心故事。”董梦婷说。
前几天,住在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位患者徐海霞对董梦婷她们说,想为舱里的医护人员唱首歌,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经过一番协调和广播通知,徐海霞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现在,m19床的病友徐海霞为大家带来一首《感恩的心》”“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相信大家一定会早日康复,亲爱的舱友们让我们一起加油”……歌曲唱完,她们不忘及时为病人加油鼓劲。
作为一名武汉人,董梦婷告诉记者,她身边有很多人都成了志愿者。“我身边的人要么坚守在战‘疫’前线,要么成为志愿者,我也想做一些事情,朋友、同事们也都很支持、关心我,每天都会问我‘到家了没有’‘今天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董梦婷说。
“借用一位病人的话,‘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之光增辉日月’,我庆幸能有机会为武汉出一份力,我们也都坚信,武汉会好起来的!”胡紫寒说。
在武汉,志愿者就像一束束阳光,温暖着这座英雄的城市,也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
陈焕桃是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双塔社区的一名退休干部。疫情发生以来,他不顾个人安危,连续多日奔走在大街小巷、各个小区,给居民量体温、消毒、送药,以社区防疫志愿者的身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里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打工人口啊?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记得戴口罩。来,把体温量一下。”每天早上8点半,戴着口罩、穿着志愿者马甲、拿着体温测试仪的陈焕桃总会准时出现在社区里,挨家挨户上门给居民测量体温。排查工作结束后,陈焕桃会再回到社区领取消毒药水,对居民楼的入口和楼梯、垃圾桶进行消毒,尽管经常会汗流浃背,但他从没有过一句怨言。“能够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我的微薄之力,累点也值。”陈焕桃说。
暖心的瞬间无处不在,武汉正在慢慢苏醒。
“黄老师,我在宿舍放了几包医用外科口罩,放假前没拿回去,您把那几包拿去吧,就在南八506的一号床旁的桌子上……”近日,江汉大学教师黄韵雅收到了一位学生发来的捐献口罩信息。这段时间以来,黄韵雅一直在通过朋友圈等平台积极为武汉筹集物资、善款,得到了大量亲朋好友的支持。
像黄韵雅一样,很多武汉市民的微信头像上多了四个字“武汉加油”,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尽自己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刻,我们都是武汉人。
在武汉,有一些特殊的志愿者,他们不是武汉人,但为了支援武汉抗“疫”,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武汉。
武汉的疫情一开始,就牵动着深圳一家民营医院护士陈蕊蕊的心。大年三十,陈蕊蕊主动联系武汉武昌团区委,希望能到武汉当志愿者。起初,武昌团区委为她的安全考虑没有答应。陈蕊蕊锲而不舍,继续申请,20多次后终于得到了同意。陈蕊蕊马上赶到河南信阳,与事先约好的3位来自河北、山东的医生志愿者会合,由河北沧州医生肖文谦驾车赶往武汉。
2月11日凌晨到达武汉后,他们4人在武昌黄鹤楼街一家隔离酒店担任医护志愿者,每天为隔离人员量体温、送饭、观察身体情况,照顾他们的生活。工作时,他们需要穿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十分劳累。“我原来是武警部队护士,部队告诉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管多困难,也要去作贡献!”陈蕊蕊说。
半个月来,陈蕊蕊服务了93位隔离人员,她还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为大家做心理辅导,鼓励大家加油,坚持下去。她的服务和鼓励感动了许多隔离人员。一天,一位隔离的60多岁的奶奶给陈蕊蕊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谢谢您!你们辛苦!我们会加油的,请您放心!”陈蕊蕊顿时觉得很欣慰。她告诉记者:“我有一个小心愿,希望他们身体早点好起来,疫情早点结束,让大家都能在这个春天去看武汉的樱花。”
像陈蕊蕊这样,从四面八方前来支援武汉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不图回报,不惧艰苦,只为了心中那一份情义——不管来自何方,这一刻,我们都是武汉人。
今年38岁的付伟,是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一名普通退役军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急缺弱电相关技术人员,要求能迅速进场……”2月1日,从事弱电安装和检修工作的付伟在一个工作微信群里看到一条紧急通知。“我可以去!”付伟立即报名。怕家人担心,在2月2日志愿参建者集合这一天,付伟只偷偷将消息告诉妻子,并请求妻子不要告诉父母。
当晚11点半,付伟到达武汉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投入到弱电配线作业中。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期紧、强度大,分秒必争,付伟主动要求分配到夜班突击组。为赶工期,雷神山医院的施工是24小时无缝衔接作业,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一个病区要拉200多根网线进入机柜,需要把像“蜘蛛网”一样搅在一起的网线一根根捋清楚,线和图纸都要对上。尽管工作精细而繁重,但他们没有丝毫马虎。作业中,付伟和工友大多都是全程站立,高强度的作业让他们每天都累到双腿肿痛麻木,步行返回两公里外的工棚休息时,往往都是和衣躺下就睡着了。
“早一分钟建好医院,早一分钟救治病人!”付伟说。2月8日,首批医疗队员陆续进驻雷神山医院,来自武汉市的首批患者也顺利入院治疗。付伟收拾工具撤出医院,凝重的脸庞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志愿服务,让所有人成为“生死之交”
现在,在这座因为疫情而变得空旷的城市里,人们之间的联系却变得更加紧密。一个人想出来为它做点事情,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群同道中人。
“武汉正在面对一场艰难的战役,与其在家里当一条‘闲鱼’,不如出来做点事。”90后小伙贾威说。通过微信公众号,他加入了青山区志愿服务群。进群当天,群里就已经有了100人,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群已经扩大到了300多人。
贾威说,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群里有没有“接龙”——一个任务发布出来,底下马上就会形成一条报名回复的长龙,“手慢根本抢不上”。
大家从线上聚集在一起,在志愿服务时才能相见,建筑师、装修公司老板、教师、行政人员……各行各业的人都出现在了这个“网友见面现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一群陌生人,在干活儿的时候,却格外地齐心。搬物资时,大家排成一条长龙接力,一箱七八十斤重的菜,过了十几道手,稳稳当当。
“如果不是参加志愿服务,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贾威说,他和一些在活动中相熟的群友有着特殊的默契,有任务,不用问“搞不搞”,都是“一起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志同道合的我们,真成了生死之交。”
作为志愿者,让贾威最感动的是,他们传递出去的温暖得到了温暖的回馈。在大桥上值守测温的时候,许多司机测完温,突然从车窗内扔出一些东西,有时是几盒口罩,有时是几袋面包,然后迅速离去。虽然一句话都没搭上,但贾威明白,这是他们对志愿者最诚挚的感谢。
志愿服务不但把志愿者们变成生死之交,更把这座城市的所有人变成生死之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受到感召,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之中,守望相助,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万钧是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党政办的一名干部,从2月6日开始,他下沉社区,接管洪山区珞南街元宝林社区玉兰苑小区南区。他和物业公司一位经理、3个保安,要负责服务和管理212户598位居民,仅靠他们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在小区群里发起了招募志愿者的倡议。
最开始,万钧说的是招募党员志愿者,很快就有二十五六位党员报了名。紧接着,许多不是党员的居民也纷纷要求加入,一下子就集结了58名志愿者。他们给自己拟定了一个。
口号。
——“我们是玉兰苑南区志愿者,我们在一起。”
玉兰苑小区的居民大多是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教职工,志愿者很多都是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在万钧看来,他们都“比我有才华有知识有能力”,但没有一个人拿架子或是“掉链子”。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范琼自告奋勇担任统计组组长,统计和分析需要照顾的家庭以及住户需求;武汉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项凡毛遂自荐担任帮扶组组长帮助老年住户,还发挥外语特长联系留学生住户……志愿者的团结和奉献精神,让万钧感动不已。
“前天我组织了一次拉网排查,一下子来了21名志愿者,分头挨家挨户上门逐一核对。大家都是冒着危险在为小区的居民服务,我常常被他们感动得偷偷流泪。”万钧说,“他们平时就是邻居中的某一个人,也许互相都不认识,但在这个时候为了他人,都勇敢站出来了。”
有志愿者这样说,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出现;不需要我的时候,我退隐江湖。志愿者就是这么一群可爱的无名者,积极奉献,不求回报,甚至不求留下一个名字。但他们依然留下了什么,爱和善意已经悄然播种,我们期待着春天来临时绿树成荫。我们不认识你,但我们要谢谢你,我们的志愿者!
“医生,请离我远点。”
武汉一名患者的这句话让医生红了双眼,也让无数人泪目。
让医生远点,是担心传染,是希望“他们为更多武汉市民护佑生命”。
“一个人撑起一片天,一颗心温暖一座城……”很多人这样留言。
在这座城市,这些天来,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位可敬而善良的患者,只是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里普普通通的一个。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改变了这座城市,也改变着这座城市人民的精神气质。
疫情催人急,家国共同体。每一天,无惧风险的白衣战士、奋不顾身的人民警察、日夜守望的社区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这座城市的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展现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一起书写大我!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饱含深情,令人振奋!
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每快一秒钟,就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
正常的生活被疫情骤然打断。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武汉进入“战时”状态。
病毒凶险,防控迫在眉睫。
疫情吹响集结号,直面生死大考。从1月23日起,来自全国各地及军队的医务人员紧急奔赴武汉,支援范围也扩大至湖北全省。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系统先后共派出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和武汉,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为不影响工作,一些医护穿上了尿不湿;为节省防护服,很多人由4小时一班改为6小时一班……白衣为战袍,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一座城市,短短数日,迅速集结4万多名全国一流的医务人员,可谓创造了一种奇迹!
应收尽收,刻不容缓!党中央发出动员,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指导督查湖北省特别是疫情严重的武汉,对确诊、疑似、密切接触和发热等“四类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对他们进行分类集中收治和隔离。3000余个社区、7000多个住宅小区、13800多个网格全面发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4.45万多名干部党员职工下沉社区,“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开展拉网式大排查。
“钢铁书记”王琼冲在最前。在江汉区满春街中大社区,37岁的社区党委书记王琼拖着打了一块钢板、三颗钢钉的右腿,带领12名网格员逐户排查,一天下来,右腿从膝盖肿到脚踝。
“每快一秒钟,就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从位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发热门诊,到集中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再到定点医院,一套分级分层的收治、隔离、诊疗体系快速形成。
武汉保卫战全面打响!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夜以继日,定点医院改造分秒必争,方舱医院扩容全速推进。
宁可让床等人,不能让人等床。中央指导组多方奔走,建院增床。一个个小区封闭起来了,数万名患者、密切接触人群走进了医院、隔离点。截至2月22日,武汉市定点医院已筹集27199张床位,已使用23223张;方舱医院已建成开放15家,开放床位13348张,已使用9279张。“人等床”的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关键时刻,我们要当群众的主心骨!”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门口,刻在巨石上的这8个大字,这个时候更有千钧分量。
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道为群社区副主任刘娟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为转运社区病人,她来过多次。一个月前,该社区书记因感染被隔离,刚做完手术的她顶了上来。武汉市对小区24小时封闭管理之后,她带着9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岗位,把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到位,每天工作到凌晨。她甚至作了最坏打算,把农村父母的赡养问题都向老公作了交代。
刘娟总喜欢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红色代表胜利!没有什么沟沟坎坎是过不去的!”刘娟说:“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带着大家冲过这道沟坎,绝不退缩!”
非常之时,非常之责。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不惧艰险,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这件事我没有告诉明昌,我觉得没必要,哪里都是战场!”疫情暴发之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张旃瞒着丈夫李明昌,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17年前曾经参与过抗击非典的她,如今再次主动请缨,冲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筛查发热病人的第一道关口。这个春节,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袁伟和同事们都是在一线度过的。1月27日,中心一下子涌入近500名病人,超出平时接诊量数倍。“当天基本没睡觉,直到下半夜才趴着睡了会儿。”一位同事累病了,袁伟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替同事顶上。“非常时期,不能考虑更多,我们都在党旗下宣过誓,现在就是践行誓言的时候。”袁伟说。
社区是第一道防线,党员干部就是第一道守护者。在街头,在巷口,在楼宇,许多党员干部日夜忙碌,抗击疫情。
社区一线,防护不够专业,人员构成复杂,感染风险较大。抗疫战斗打响不久,洪山区洪山街井岗社区组织党员逐一“结对”有发烧症状的居民,随时跟踪病情,了解生活需求,提供细致服务。“我们也知道危险,但不这样做就不放心。关键时刻,我们要当群众的主心骨!”井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蔡桂芬说。
力争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有1.6万余人,距华南海鲜市场仅2公里左右,疫情比较严重。多日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就没睡过踏实觉,每天忙得像陀螺。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同时给居民送药送菜。“隔着门缝看他们一眼,我都会心安一些。”董守芝说:“1万多户居民,哪怕漏掉一户,后果都不堪设想!”
既是守护者,也当贴心人。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有位60多岁的婆婆,平时与儿子一起生活,儿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社区党总支书记田霖成了她的倾诉对象,有时深夜打来电话,一说就是一个小时。无论多累,田霖总是耐心倾听,有时还陪她一起哭,“这个时候,不管群众提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做的,都要尽力去做。我们是街坊,也是亲人。”
付出一腔情,换来一片心。前些天,武汉突降大雪,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下沉干部全天冒着风雪,为进出居民量体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很多居民看到后给社区打来电话:“风雪太大,外面太冷,你们赶紧找个地方躲一躲吧。放心,我们在家里还好。”
“当时我们都很感动,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芳草社区党支部书记杜云说,“听到居民这样说,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人心都是相通的,真心为群众着想,他们一定是能感受到的。”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六
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精选(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疫情感人事迹作文致春日:
当新年里的第一抹阳光射出地平线,当熟悉的爆竹声在窗外响起,2020年,我没能等到从外乡赶来团圆的亲人,却等到了身为医生的家人春节取消休假的通知;我没能看到举国欢庆春节的熙熙攘攘,我只看到街上带着口罩的行人惊慌的目光;我没能闻到酒店里年夜饭的香味,只闻到了和空气里消毒水一样越来越浓重的焦虑;我没能听到商圈里热闹的音乐,只听到疫情逐渐蔓延到整个国家的消息;我的手里仿佛还像是攥了一块冰,连着心脏也被压迫的喘不上气,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样的荒芜。
当春天的温度不足以温暖这惨淡的事实,当春节的意义被病毒冲撞得七零八碎,请不要忘记,你在,我在,我们都在,即便是西伯利亚的严寒封冻了这个世界,即便是冠状病毒的魔爪禁锢了整个中华,我们也要用我们的血,我们的梦,我们的歌点燃希望,温暖这本该生意盎然的春日!“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即便疫情肆虐,我们也不能绝望啊,因为希望才永远是这春的颜色啊!
春日的绿色是希望,但是医师服的白色更是一种希望,就像是一道屏障震慑住病魔,迎来了健康。
我是一名医学生,我的家人已经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昼夜不停地奋战。2003年的那场瘟疫,是他们在守护着我们的生命,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应在这并不热闹的春日给予希望,如果病毒非要让生命失去颜色,那么别忘了我们入学时最先记住的八个字mdash;mdash;“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20年的春日,虽然你以一个惨淡的模样向我们走来,但是请相信,我们会用心中的希望,头脑里的知识,为你刻下最璀璨的印章。
疫情感人事迹作文春节期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然而,这种人群集聚正是传染性病毒“喜欢”的,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为了更好地“切断传播途径”,遏制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我们有必要在特殊时期暂时放下老传统,形成一些“新年俗”。
减少串门不聚会。传统年俗中“温情脉脉”的聚会聚餐,在当前这个特殊时刻,有可能暗藏凶险。截至24日24时,广东已累计发现聚集性疫情14起,其中13起为家庭聚集,1起为工作同事聚集。各地为更好地防控疫情,纷纷取消庙会、电影放映等聚集性活动。个人也不妨委屈一下“传统”,减少拜年、聚会、聚餐,多用电话、微信、短信等非接触方式拜年。来日方长,非常时段,不必计较这朝朝夕夕。
出门记得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长潜伏期达14天。携带病毒的人脸上没有写字,在不得不与人接触的场合,一个小口罩将起到阻挡病毒入侵的大作用。中科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10分钟内至少8次提到“口罩”一词,他强烈呼吁近期出门戴口罩,要形成“口罩文化”。为安全着想,不要怕麻烦和累赘,请把口罩戴起来,也请劝家人把口罩戴起来。
见面不必行“握手礼”。“菌从手来,病从口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建议大家见面拱手不握手,保持1.5米以上距离。也许有人觉得这么做有点草木皆兵,但在病毒仍在“暗处”加快蔓延的非常时期,谨慎一些没什么坏处。另外,要做好消毒,特别是出门回家后要勤洗手。当然,我们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也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适当放松心态,不要过度焦虑、恐惧,保持好心情,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互相理解,彼此包容。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春节计划,多少影响了过节心情。在这个非常时刻,为阻断病毒传播,需要大家保持平和的心态,互相理解,彼此包容,共克时艰。当我们采取一些“非常举措”时,比如不上亲戚朋友家拜年、戴口罩、见面不握手,不妨技巧性地做一些解释;而当我们看到别人“如临大敌”采取一些“非常举措”、甚至“特殊防护举措”的时候,也不妨抱以支持、理解、包容的态度。
如今,30个省份都启动了“一级响应”,我们也应有所“响应”,行动起来,形成“新年俗”,让病毒无机可乘。转变观念,更换方式,照样能过个好年。
疫情感人事迹作文2020年,对于14亿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一年,因为一场病毒的侵袭。俗话说:“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疫情之下,我们感动着他们的感动。
十七年前的抗非典猛士钟南山先生,再次出征,耄耋之年的他,却还能青春不老。百姓更相信这样的专家,在钟南山的哽咽声里,我们看到了恐慌,也读出了一位老人的担当与忧患。
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跃在抗疫一线,一帧帧精彩的感人画面定格在瞬间,他们温暖了我们,感动了神州大地。
他们是白衣天使,风雨兼程赶往武汉;他们是医务工作者,日夜守候在病床。他们用白色编织成红色的关爱,累了、困了,干冷的地板就是他们温暖的床。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在抢人。
一声令下,火神山医院六天按期建成,解放军战士整装出发,奔赴武汉。疫情就是命令,命令就是天职。他们无愧于最可爱的人。
在我们这个国度,危难之下,总有人挺身而出,为他人、为国家奉献着自己。在我们这个国度,危难之下,百姓充分感受到民族之团结、国家之昌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就能干大事。
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疫情感人事迹作文有道是,过了腊八就是年。人们一下子开始忙碌起来:挂红灯,贴春联,置年货,抡春运车票hellip;hellip;“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团圆、欢聚,这就是春节的向往,春节的召唤。放了寒假,我也来到了奶奶家,过起了团圆甜蜜的小日子。我趴在奶奶家的玻璃窗上,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出神的想着。火锅热腾腾的雾气让玻璃窗外的世界显得有些朦胧,“佳宝,过来吃火锅喽!”随着奶奶的一声呼唤,我的思绪从远方飘了回来,“奶奶,来喽!”我蹦蹦跳跳的跑向餐桌,又是一顿美味佳肴。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喜庆祥和的春节,一朵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乌云正悄无声息的在江城武汉的上空形成。从去年12月8日开始发现1例不明肺炎患者后,至年底已发现27例,再到如今的全国各地都有被感染的病人,以往春节的那种喜庆气氛嘎然而止!死神降临武汉,乌云压城城欲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北京,发出了战斗命令!“我要去武汉!”浙一医院的郑霞放下团圆饭的筷子,告别父母孩子,直奔武汉,穿上七层防护服,一头扎进了金银潭医院的核心抢救区,这个春节,逆行成了别样的团圆!大街上不再是车水马龙,却化身为一个个“口罩人”。各家超市药房都在门口贴着:“口罩已售罄”的告示,全国各口罩厂工人自动返厂复工,开机生产,口罩、防护服源源不断地运往武汉,运往全国各地,这个春节,三班倒的加班加点,成了别样的度假!武汉封城,上千万人口的城市蔬菜匮乏,那些淳朴的农民,拨开积雪,收割白菜、萝卜hellip;hellip;成吨成百吨地运往武汉,而且都是捐赠!这个春节,素不相识的的人,成了别样的亲情!“我是武汉回来的,我要求隔离观察十四天。”紧赶慢赶回家团圆的人们,为了他人的健康,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主动提出离别亲人,自我隔离,这个春节,隔离成了别样的关爱。
战疫情,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战疫情,诞生了多少可敬可佩的伟大人物!但,其实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家普通人,这不,它也同样发生在我们家。我的妈妈也是一名护士,最近,他们医院传达命令,要求每个科室都要选出一批护士支援发热病房,妈妈一边看着手机,一边自言自语般地说了句:“我去报名。”这句话说的很轻,但却是沉甸甸的。我们都知道,这一去,不要说过春节,一个月就见不到人了;这一去,我的学习,我家的生活都得重新安排;这一去,会有多少意外、危险等待着她,就是等雨过天晴,疫情解除时,她出来还得医学观察隔离14天!大家沉默了一会儿,我首先表态说:“妈妈。你去,我会为你骄傲的!”接着,大家都点点头,爸爸也风趣地开玩笑说:“我们家的战士也要出征喽!”是的,打仗,总是要有人上前线的,平日里那些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在祖国需要她们的时候,在死神面前,她们会义无反顾,一往无前行!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伟大的人民!今年是实行小康生活的关键之年,小康,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精神层面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今年这个别样的春节,真是小康精神的生动体现!疫情感人事迹作文“庚子鼠年,却不一般,疫情来袭,全民抗战。”2020年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却因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显得格外的壮烈,武汉“封城”,医护人员“请战出征”,全民“戒备”,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字与,时时刻刻都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疫情,除了对疫情的关心与关注,无数的人都发出这样的疑问,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为抗击疫情出把力。其实不论是“在家宅”用微小力量抗击疫情,还是“不传谣”用自信凝聚前行合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抗击疫情的“急先锋”。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戴口罩”是防护的第一关。然而,即便是口罩生产企业放弃春节休假,马不停蹄保供应。口罩、消毒液等防护医疗设施设备仍然短缺。那么,就请我们能不外出的尽量不外出,整合购买生活必需品,尽量减少外出,把有限的口罩集中供给医护人员,供给为保障我们正常生产生活,仍奋战在第一线的“战士们”,因为他们比我们更需要,是他们在帮我们“过关”,更需要防护。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请善待因为春节或者其他原因回乡的武汉人。或许他们正在焦虑地自我隔离,或许他们正在饱受疾病的煎熬,作为家乡人,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才是他们最后的依靠。与他们保持安全的隔离,但不是嫌弃或谩骂;让他们及时登记预防,但不是人肉搜索,公开他人隐私;面对病毒,他们也不过是受害者,让我们始终满怀真善美,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不论是抗震救灾时的“爱心善款”,还是危难时刻的“特殊党费”,让我们共同伸出援手,奉献爱心,让一笔笔善款,一点点心意,汇集成抗击疫情的“滚滚暖流”,构建起抗击疫情“钢铁长城”。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党员干部义不容辞,广大群众更要紧紧跟上,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用信心构建起抗击疫情的“长效疫苗”,用实际行动抗击疫情!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迅速总动员,各级党组织立即响应,广大党员夜以继日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将入党誓言化作保护人民安全健康的行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疫情面前的抗疫情感人事迹,一起来看看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截至2月17日,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军队系统派出3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持湖北,其中军队派出4000余名医务人员。
硬核力量,逆行而上。
“武汉,我们来了!”
“湖北,我们来了!”
1月26日,由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三医院6家组建的第一批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赴武汉。随后,全国各地医疗队陆续奔赴湖北,形成一场抗疫“大会师”。
“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国医疗界的精锐部队一齐出动,给武汉抗疫注入“硬核力量”。
“再度披甲赴荆楚,不灭新冠终不还!”这是对口支援湖北荆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护人员的宣誓。
“我报名!我报名!”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各个党支部微信群里的请求。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这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声音。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湖北和武汉是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举全国之力,集优质资源,党中央部署对口支援机制,分担湖北压力,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湖北16地市的抗疫能力,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此赞叹。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武汉当地数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与全国各地支援的医疗队一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
一袭白衣,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一个人不惧生死?
“如果医务人员都退缩了,谁来保护病人呢?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是医生的天职。”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说。
“穿上白大褂,就要像战士的样子!”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连续奋战,用瘦弱的身躯筑起一道“防线”。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说。他身患“渐冻症”,却顽强地挺立在疫情的“风暴眼”。
全力以赴,科学救治。
2月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王辰抵达武汉后,很快对疫情防控局面进行了调研和判断,并提出征用大型场馆、建设方舱医院的建议。
2月3日晚,武汉市首批规划的3个方舱医院连夜动工。事实证明,实现应收尽收,方舱医院功不可没。方舱医院集中收治了大量轻症确诊患者,把医院有限的床位腾出来,用于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目前,武汉已经全面启用12家方舱医院。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在湖北,广大医务工作者科学救治,与死神展开了殊死搏斗。
重症救治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国家派出最强医护力量驰援武汉。每个医疗队整建制承接一个病区,多学科团队协作救治。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的6家医院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带领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精锐团队,按照“一人一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提高了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北京协和医院因地制宜地建立各项。
规章制度。
为前线提供了“协和经验”。医疗队采用协和icu病房小组制管理模式。病人分4组每组由固定医生小组负责组长相当于病房主治医师能够迅速而系统掌握患者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组统筹匹配各个专业医生充分发挥各专业综合诊治优势。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表示:“把能用的方法都用上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李兰娟、乔杰、王辰等院士始终站在临床一线,将探索出的新疗法纳入诊疗方案。
全国中医系统630多家中医医院派出31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把中医方案纳入全国诊疗方案,让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发挥中医药的巨大优势。
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启动“清肺排毒汤”的临床疗效观察应急科研专项。随后,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推荐各地“清肺排毒汤”用于新冠肺炎救治。
金银潭医院将南一区病房的医疗工作交给第一支中医国家医疗队,开辟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战场。
2月14日,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正式进驻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这是由中医药队伍整体接管的第一个方舱医院,所有患者保证用上中药汤剂。该院配备一台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车,满足个性化用药需求,同时综合运用针灸、按摩、灸疗、太极、八段锦等中医特色疗法。
为确保患者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截至2月17日,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率达85%。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认为,中西医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前有“逆行者”,后有“守家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英勇奋战。他们身后,是亲人们关切、支持的目光。
北大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李冉已经不是第一次执行国家任务了。2017年,他作为“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李冉的母亲也是一位传染病大夫,此次知道儿子要去前线支援,她点点头,什么话都没说。她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凌晨3点就开始蒸馒头为儿子送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李佳辰是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她的妈妈17年前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日前,她在写给妈妈的信中说:“17年前,虽然我还小,不能确切地理解何为前线、何为没有硝烟的战场,但在我心里,妈妈是个拯救生命的英雄。如今,我也像当年的您一样,肩负使命,站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17年后,我终于成了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专家沈宁接到命令后,来不及与家人告别,直接从医院奔赴武汉。17年前,非典疫情暴发,31岁的她主动请缨,坚守一线;今天,她再次出征,迎战新冠肺炎疫情。
中日友好医院医生段军大年初二带领20名医疗队员来到武汉。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关闭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只说留在北京值班,但每天睡前都会跟家人报平安。“国家利益为先,这是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他说。
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护士王媛媛在写给两个女儿的信中说:“孩子们,今天妈妈用行动给你们讲一个道理:当国家危难的时候,一定要舍小我、成大我。妈妈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国家有难,舍我其谁?妈妈爱你们,爱你们成长的土地。妈妈会用另一种方式守护你们!”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为了亿万人民的健康,广大白衣战士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用生命筑起了钢铁防线,挺起了民族的铮铮脊梁!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和疫情防控的一线,白衣战士和社区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力以赴,尽职担当,用爱心守护患者,以细心服务百姓。
齐鲁医院医疗队:握住手感受爱。
从2月9日开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两个重症病区,这里的患者六成都是老年人。对于他们而言,除了对症治疗,护理工作更是格外重要,而守护他们的正是一批80、90后的年轻人。
这位一直乐呵呵的男护士名叫宋飞,今年32岁。在前线工作经常需要发挥创造性化解难题,这位重症患者氧气管不够长,老先生感觉不舒服,宋飞马上改造起了氧气管。
照顾高龄危重患者,护士们格外小心,每隔20分钟就要挨个查看一番,及时了解老人们的情况和需求。
宋飞说,这些在隔离病房中的老人见不到家属,他们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陪伴和关爱。大家像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着这些老人,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还会照顾饮食起居,老人们的每一点好转都让大家特别鼓舞。而今,已有8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社区联防联控:事不避难勇于担当。
疫情面前用爱和责任陪伴守护的还有拉起联防联控这张网的社区工作者。在基层一线,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和下沉干部拧成一股绳,同舟共济守卫家园。
44岁的倪娟是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打铜社区的党委书记,在2月17日到19日为期3天的拉网式排查中,她带着社区网格员和下沉干部挨家挨户在门口监测体温。
打铜社区人口密度大,各类性质房屋有230栋,多数是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武汉市实行公共交通管制后,仍在社区内的居民有815户1900人,倪娟带领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敲门走访摸排。前一阵忙得顾不上喝水,倪娟的嗓子一直都是沙哑的。早期转运疑似患者时因为缺少防护物资,家属都不敢上前的时候,是倪娟穿着雨衣陪送居民前往隔离点。
从今年1月23日起,倪娟已经将近1个月都没有回家了。打铜社区的工作人员只有26人,紧要关头社区的30多名居民党员主动站了出来,联防联控,送菜送药,一起守护家园。
“一定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2月18日,一封写给抗疫一线妻子的信,送到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医生王维慈的手上,看到信的一刹那,她热泪盈眶。
这是王维慈奋战在一线的第二十五天,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今天是孩子的生日,无法相聚,没有礼物,仅以此信赠予抗击疫情前线的你。”丈夫的信字字恳切,牵动着王维慈心绪的同时,也给了她继续战斗的力量。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作为血管外科医生,王维慈从除夕夜便开始组织科室医生,投身于防护和治疗培训。
“大年初七,我们开始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随后便开始连轴转。我们是党员突击队,必须挺在最前线,大家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至今,王维慈已参与救治了近60名患者,治愈出院8人。
2月19日下午,协和医院西院区新一批31名重症患者病愈出院。“恭喜你们可以出院了,回家记得好好休息!”看着自己照料的病患顺利出院,王维慈不忘再“嘱咐”几句。“病人的康复就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大肯定,这一刻觉得连日来的辛劳都值了。”
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人疲倦,在信里,丈夫给王维慈鼓励:“当你因为工作疲惫、委屈的时候,我心疼。但我会克制着自己的私心,告诉你要坚持下去。”
“丈夫给我发了很多消息和照片,我顾不上细看,但我知道他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我很放心。”记起今天是孩子的生日,王维慈下夜班后,特地朝窗外家的方向看了一眼。
在城市的那一头,儿子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上了对妈妈的思念。画里,有王维慈和丈夫,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女儿用稚嫩的字体写道:妈妈最棒,我们会乖乖地等你归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成为北京市定点收治医院。为了守护人民的健康,这里的白衣卫士毅然决然地冲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其中有吴丹、顾风军夫妻。
1月22日,护士长吴丹被分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病区,每天穿着厚厚的隔离衣忘我工作,她的鼻梁和脸颊被口罩压破了皮,脸憋得通红喘不上来气,胶皮手套中的双手被泡得起了褶皱,长时间不喝水,嗓音也变得沙哑。这些天,吴丹忙得没时间和同在医院信息中心工作的丈夫联系,更别提见面了。
为便捷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吴丹所在病区要在清洁区安装电子病历查询系统。得知消息的工程师顾风军主动承担了安装任务。2月1日,顾风军来到确诊病房的清洁区,技术高超的他很快将系统安装好了,但他久久不愿离去,只想看一眼妻子。当时他和妻子身处同一楼层,但一道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隔离门,挡住了夫妻俩的相见相聚。顾风军站在隔离门外,透过门上的玻璃向里面望去,希望能看见妻子的身影。
这时,吴丹刚刚参与抢救完一名危重患者,脱掉隔离衣到护士站稍事休息,不经意间看见隔离门外丈夫的身影。只见顾风军一边竖着大拇指,一边微笑地看着她。此情此景,让已在传染病防治一线工作22年的吴丹眼眶湿润了,她缓缓地向隔离门走去。
就这样,一个在隔离门里,一个在隔离门外,夫妻俩相见了。这道厚厚的隔离门内外,说话是听不清声音的。顾风军连忙拿出笔和纸。“还好吗?”吴丹点点头。“累吗?”吴丹摇摇头。“一定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吴丹点点头。“家里有我,不用牵挂。”隔离门内,吴丹为丈夫竖起大拇指,并比了个心。
2003年,顾风军和吴丹正在谈恋爱,听说吴丹被选为首批进入“非典”患者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时,顾风军劝道:“别去了,太危险。”吴丹说:“我是传染科护士,更是军人,疫情来了,就得往前冲。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也是在那一年,两人结了婚。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八
郑彬,男,1978年3月出生,1994年参加环卫工作,中共党员,安阳市文峰区环卫处清洁站公厕维修组组长。在环卫处来说,别看郑斌年龄不大,却是名副其实的老环卫,他在多年的公厕维修岗位上,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技术,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
疫情发生以来,郑彬积极响应清洁站党支部号召,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放弃春节休息时间,投入到清洁站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作为公厕维修组组长,郑彬带领全组10余名职工负责辖区222座公厕的维修任务,同时,还肩负着191座公厕的水电管理及全站作息点和办公区的电路维修工作。
为及时高效完成公厕设施维修工作,维修组全体人员坚守岗位,轮流值班,全员24小时开机待命,做好随时进行公厕紧急抢修的准备。
别看一个个公厕面积不大,可属于郑彬工作范围的活儿可真不少。只要走进公厕,无论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他都要负责维修,小到换灯泡、修水管、疏通便池,大到更换隔板、粉刷墙壁等等,都是郑彬他们的工作。
2月13日上午,该组人员发现文明大道东段聂村连体公厕男厕粪道堵塞。郑彬马上意识到不仅给附近如厕群众带来不便,更是存在病毒传播的隐患。
当天下午14时,郑彬带领全组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修,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施工,将地下堵塞管道进行了更换,消除了“安全”隐患。
疫情防控期间,郑彬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单位,协助领导、值班人员一起认真做好机关人员的消毒和体温测量工作,仔细打扫大院卫生,背上消毒壶对机关大院、维修车辆进行全面消杀。
他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降低了清洁工感染病毒的风险,节省了大家的工作时间。清洁站负责管理的公厕数量较多、如厕人员流动性大,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
郑彬看到站生产班组每天检查督导人员紧张,他在做好公厕设施日常维修的同时,又主动参与到为公厕保洁员送防护口罩、消毒药物、测量体温等工作中。
每到一座公厕,郑彬都会耐心细致对保洁员讲解防护、消毒注意事项和工作要求。遇到有保洁员有疑问需要解答时,他总是主动热情、认真倾听、积极解决。郑彬同志积极负责、踏实奉献的工作作风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郑彬同志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在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中站出来、作表率,把投身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九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彻底打破了人们喜庆而又热闹的气氛。
还有我们许许多多的抗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和警察叔叔,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多少人抱怨说在家太无聊了,可是我们的无聊,却是他们回不去的家啊!看到她们“医护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满是勒痕的脸和捂得肿胀的双手,让人心疼啊!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全国推出封城式管理。所有的店铺,工厂都关闭了,还有街道、村庄、各个要道也封闭了。为了把疫情降到最低,我们每个人出门都要带口罩,做到尽量不出门,不聚餐。每天要勤消毒,勤洗手,勤运动,要把窗户打开通风。
这是一场无硝烟的战役,一场全民战役,我们能做的就是不为国家添负担。坚决不出门,坚持到底。
我要为那些坚守在岗位上默默付出的同胞们致敬,你们辛苦了!我相信这场战役一定会打赢。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十
疫情中的感人事迹疫情中的感人事迹这个春节,他注定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但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他冲锋在一线,奉献在基层,像一块基石,与群众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党员对党的忠诚和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本色。他就是大关县融媒体中心派驻翠华镇翠屏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杨德强同志。
他是别人眼中的“不孝子”杨德强的父亲早逝,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均已外嫁,家中常年只有一个6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他作为驻村队员,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回家看望母亲,尽儿子应该尽的孝道。
今年春节,驻村工作队安排了4天假,让队员回家陪陪父母。杨德强高高兴兴在大年三十购买了年货,回到家中,准备今年春节好好陪陪母亲。
翠屏村共18个村民小组,按照新冠肺炎疫情村级指挥所的统一安排部署,杨德强同志被安排到龙洞村民小组完成疫情防控任务,落实网格责任。龙洞村民小组有62户农户,外出务工人员多,人口流动大,疫情防控难度大,杨德强同志接到任务后迅速开展摸排、宣传、统计、上报等工作。
做好疫情防控责任重于泰山,仅凭一人之力做好村民小组疫情防控工作难免出现疏漏。为切实建立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堡垒,杨德强同志充分发动党员、群众,组建村民小组自愿巡逻小分队,发挥小分队作用,及时告知群众疫情防控常识,劝阻群众聚集、串门,设置卡点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检测、监控,帮助居家观察人员及村民小组群众购买、派送物资。
参与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士们,人人都是旗手,让党旗插满了每个乡村,在这众多的党旗中,由杨德强“旗手”扛起的这面党旗高高的飘扬在龙洞村民群众当中,时刻警醒群众疫情的严峻,让群众深切感受到了灾难面前党的伟大、祖国的强大,党员干部形象有形树立,干群关系进一步加深,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得到了有效凝聚。
他用平凡工作彰显对党忠诚杨德强同志的工作像许多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一样平凡,饿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就到群众家中喝口自来水,每天抱着文件夹,手提小喇叭,穿梭在农户门前,一遍又一遍的喊着:“村民们,老少健康人人盼,请大家呆着别乱窜;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国家有难,咱不添乱,现在政策好,听从指挥最牢靠,发现外来人口及時报;别去街头巷尾打听小广告……”反复摸排、统计、上报,给群众送物资,开车送医生给居家观测人员量体温,劝导群众不聚集,给群众讲解防控知识。将各项防疫工作做细、做实,带领群众筑牢疫情防控防护墙。
正是这平凡岗位的坚守,守护了群众的健康,他用实际行动树起了群众心目中的党员形象,彰显了他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
疫情中的感人事迹敢于担责,勇当“排头兵”农历鼠年初二,正值大家还沉侵在2020年春节的喜悦放松状态时,李建国同志接到县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统一思想,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迅速进行安排部署。放下电话,他立即拨通电话向检察长做了汇报,并第一时间投入到临战状态,组织在荔院班子成员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安排部署机关防控工作。出台了《大荔县人民检察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应急预案》,对机关单位、检察院包联小区、扶贫点驻村工作队人员值班执勤、消毒防护、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了详细规定,并第一时间和在外地探亲的干警建立了微信群,实行每日体温早晚“两报告”制度,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毒、测量体温,每天微信运动记录都在上万步。在做好院机关的防控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联系院包联扶贫村,及时捐赠口罩等防护用品,受到了村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好评。
1月28日,县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对重点人群进一步精准排查的紧急通知,他作为单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迅速联系包联小区业委会主任并主动带领干警志愿者,深入包联小区对144户400多人,逐户逐人走访,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尤其是从武汉及周边地区返荔人员和密切接触这一项他都特意确认好几遍,并叮嘱住户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尽量减少外出,提高安全意识。
心中有责,疫情防控“驻”在心为了将各项防疫措施抓实、抓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生怕遗漏掉一条重要信息和电话,做到了上传下达,信息传递及时畅通;他坚持每天在微信工作群里发送相关要求和学习内容,提醒全体干警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戴口罩,教育引导干警不要探亲访友,严禁群体性聚餐,加强自我防护,并要求外出人员及时将外出时间、去向报告院值班室,叮嘱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疫情防控以来,他很少在家整点吃饭,总是热剩饭,有次,他愧疚的对妻子说:老婆,辛苦了。他妻子半开玩笑说:这几天疫情防控已驻在你心里了,虽然有些吃醋,但我能理解。
这样一位冲在前、干在前的共产党员,他的默默付出,温暖了大家的心,切实打好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健康保卫战!疫情中的感人事迹12日中午,方明新妻子做好午饭后,喊她82岁的公公吃饭,连喊了几声,老人没有应声。她走到公公身边,问老人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没想到老人说,“你们是不是都瞒着我,方明新到哪里去了?我20天没看到他,你们不要再瞒我了。”方明新妻子连忙解释,现在是抗疫关键时期,他工作太忙了,不能常回家。老人执意不肯吃饭,她只好拿起手机拨通方明新的电话,老人接过电话,得知方明新的确在黄石工作,承诺晚上回家看他时,老人才拄着拐杖到餐厅里吃饭。
舔犊情深!其实是老人20天没看到儿子,内心深感不安,他在为儿子担忧啊!方明新是黄石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2月22日,他接到命令,担任黄石港区花湖社区疫情防控第一书记。23日一大早,他来到黄石港区花湖社区报到。此前,方明新是黄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农村组、交通组的工作成员。
角色换了,岗位变了,压力更大了。他的责任心、使命感一如既往,对工作更加充满激情。
上任的第一天,方明新就组织党员成立社区临时联合党委,10个哨卡和居民小区也分别成立临时党支部及党小组,形成一张红色疫情防控网。他认为只有整合好资源、统筹好力量,才能真正的抓好防疫工作。同时疫情防控也要做到创新管理,实行双重包保制度。社区临时党委的5名成员实行分片包保,各哨卡党员落实一对一包保到户,他包保花湖新村11户居民。
花湖社区的在居人口1476户,4590人,为了堵住防疫工作中的漏洞,确。
保每个哨卡真正成为居民健康门、安全门,方明新要求全体包保党员干部按照“三个三”的要求开展工作,即抓好卡口、小区、门店三排查;实现针对无证出入、发热病人、负面因素三管控;做到测温、扶弱、便民三到位。哨卡党员干部志愿者每天既要开展入户排查,又要帮扶特殊群体,还要关心居民生活。
为了加强管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临时联合党委建立了工作微信群和全体党员干部微信群,志愿者上岗值守都会在群里“打卡”。方明新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后,把两个群开发成为线上办公平台,每天都会在群里通报当日社区防疫工作情况,并不时为各哨卡党员干部的优异表现点赞、留言。来自黄石农行的志愿者卢文鹤说:“每天再晚,也要看一看方书记的工作日志,很鼓劲!”3月5日是学雷锋日,方明新组织发布了表扬通报,对东方装饰城小区哨长胡军、还建楼小区哨长吴锋和钢材小区党员志愿者彭伟建的先进事迹提出表扬。微信群里的党员干部纷纷在第一时间浏览并评论。书香世家小区一位党员志愿者还即兴赋诗一首:三月五日学雷锋,雷锋就在通报中。三位哨卡志愿者,履职尽责爱心浓。
3月8日对舍小家为大家、无一请假、不辞辛劳的女同志通报表扬。联合党委先后组织发布3期通报表扬,推送10篇先进事迹,大大鼓舞人心!在方明新看来,社区抗疫工作,既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工作,又要维护老百姓正常生活、为弱势群体排忧解困的工作。作为第一书记,他不但靠前指挥、大胆管理,而且经常下沉到各个小区查民情、听民声。
湖新村、香槟印象小区时,方明新听到了一些低收入居民的抱怨、指责声。特别是和谐小区租房户多、老年人多、低收入家庭多,在防疫中居民的诉求自然也多。针对一些居民的不稳定情绪,方明新逐一上门做思想工作,并表示一定想办法心尽力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他用心化解矛盾,在他的努力下,一个个矛盾得到圆满化解。居民刘师傅以前对防疫工作有抵触情绪,后在方明新的沟通与关爱下,刘师傅不但情绪稳定了,还积极配合社区的防疫工作。
“要把有限的爱心物资分配给更多的困难家庭,真正把爱心物资送到最需要帮助的,生活有困难的居民家中!”走访回来,方明新与挂点领导黄石港区政协副主席杨蘅,社区书记刘强焰等人商议。最后,大家决定,将整件包装的慰问物资拆开再分,重新装袋,将更多的困难居民纳入救助名单中。“如此一来,虽然加大了各小区志愿者的工作量,但这项工作变得更公正、公平、公开了。”和谐小区一位提意见的居民心悦诚服,表示今后要当好花湖社区民情民意的“信息员”。
对个别思想不纯的人员,方明新给予了严加管教。3月2日,他快速处置香槟印象小区微信群一起发布错误言论的行为。在方明新和区挂点领导的批评教育下,当事人承认自己的错误,在群里公开道歉。
叫出来,谁家几口人、有哪些困难,他心中一本账。居民张大妈患肾病,每天不能离药,方明新就迅速联系。上级分发的爱心蔬菜和鸡蛋等物资,方明新也优先安排给张大妈这样的困难家庭。李明祥患病,他先后陪护到花湖卫生院、市二医院看病。王大嫂、涂师傅家庭特别困难,方明新及时上门慰问,自己拿出钱来接济。
方明新家中还有82岁老父亲,但因为抗疫,特别是担任花湖社区第一书记后,他一直没有和父亲见上面。“明新哪去了,怎么这长时间没看到他人了?”80多岁的老父亲每天在家念叨着。好在家人能理解,因为他妻子、女儿也都是共产党员,都在防控一线。
原来方明新家住团城山,距离花湖社区有十几公里,为了更好地工作,他从家里带来棉被,晚上干脆在他社区办公室的沙发上睡觉。20天来,方明新只有一次忙到深夜回家,那时他的老父亲已经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老父亲没起床他又出门了。他基本是吃住在社区,一包方便面就是一顿早餐。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12点后才能睡下;每天收发的信息、接打的电话不少于100多次,有时忙得想喝口水都难以实现。每晚11点多钟,在党员干部微信群里发送完工作情况。
总结。
后,饥肠辘辘,他会从柜子里拿出一包老家红安的花生,吃上几颗,默默地给自己“加油”。
在方明新的带领下,花湖社区的防疫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之前确诊的4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3例疑似病人已全部清零,一个多月来没有一例新增病人,得到了黄石港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肯定。2月27日,第一书记下沉花湖社区的第五天,该社区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接人员、留观人员数全部清零。
3月1日,在黄石港区专项大抽查中,有八个社区的入户率、测温率和包保知晓率达到100%,花湖社区是其中之一,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区、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方明新受到得到点名表扬。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疫情是一面镜子,疫情防控是检验党员担当作为的“试金石”。在危难关头,方明新用生命书写忠诚,用忠诚擦亮党徽,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场。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十一
“17年前你在医院一线抗非典我挺你。今天你再去医院一线抗肺炎我仍然支持你。”
“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有防控经验,肯定能战胜这次病毒!哈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肺病门诊,换下防护服、做过消毒处理、从发热门诊匆匆赶来的张红爽朗地说。张红的笑声打破了医院现场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
“每次疫情来临,她都会冲在最前面。”和张红并肩作战的陈爱美说。
17年前主动请缨“抗非”
张红,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肺病科兼感染科主任,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0年。陈爱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护理部大内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9年。17年前,当sars病毒肆虐而来时,33岁的张红和32岁陈爱美主动请缨,参与到“抗非”工作中,成为当时战场上的姐妹花。
“当时,她是区防治专家组成员、我们医院发热门诊主任,区内每一个可疑患者都经过她亲自诊查、密切跟踪和精心治疗。我是发热门诊护士长,积极配合做好护理工作。”陈爱美向记者介绍。2003年非典、2009年h1n1病毒,每次重大疫情来临,她们都冲锋在前。
“我是党员,还是一名专职医生,这个时候就得站出来,扛起这份责任。”张红目光坚定,行动果断,她的勇敢、乐观和豁达深深影响着身边每个人。
17年后的“并不意外”
17年后,姐妹花再次请缨,冲在了抗击疫情第一线。
“我见过她抗击非典时的拼命,太了解她的个性,所以对她的这次选择并不感到意外。”张红的爱人杨永忠表示。
“她在肺病门诊、发热门诊、肺病科病房、感染科病房、会诊室24小时‘连轴转’。”陈爱美介绍,张红已经把吃住全搬到医院,每天凌晨一两点睡觉,其间还要及时查看医院疫情防控群和科室工作群的信息,第二天再早早上岗。自抗击疫情以来,张红没休息过一天,连续多日的工作让她的面容渐为憔悴,让周围同事担忧。
“我们担心她的身体,领导‘命令’她注意休息、保存体力,她也总是点头答应,过后就忘。”陈爱美心疼地表示。
作为“战友”,陈爱美和张红一样,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去感染科帮忙,事后才告知家人。
“我很担心,跟她说,当年非典那会儿你年轻我就不说啥了,现在你都50岁的人了,去最危险的地方,能行吗?她很坚定地告诉我,‘我经验丰富,你们就放心吧’。”面对妻子的坚决,爱人王德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受家人影响,儿子儿媳也推迟了原定在初八举行的婚礼,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1月3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推送了一条“逆行者”的微信,展示了一线医护人员的真实状态,感动了所有人。下方留言处,王德刚给爱人的留言更是让人动容。“17年前你在医院一线抗非典我挺你。今天你再去医院一线抗肺炎我仍然支持你。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和张红开玩笑说,非典的时候我们都活着,那就再战一场!”陈爱美笑道。
【战地日记】铁路青年:病毒未灭何以归家。
从除夕到元宵节,在大众宅家团聚之际,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广州疾病预防控制所的青年突击队员们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流行病学调查组青年突击队:锁定病毒传播途径。
“叮铃铃……叮铃铃……”元宵之夜,广铁疾控所流行病学调查组的电话又响起。除夕以来,这个电话铃声几乎从未间断。
“这几天排查的一名发热病人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可能。”原来这是某医院打来的电话。
又有一个病人成功解除危机,可以回家团圆了。大家又投入下一个案例的排查。
流行病学调查组人人都像侦探家,他们要对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发病前后14天的调查,抽丝剥茧,推断出可能引起疾病传播的要素,从而达到疫情防控的目的。
一个事件就像乱糟糟的毛线团,要想解开、理顺的话,铺开的工作量非常庞大。这个青年突击队现在已经处理了238起事件,涉及人数多达259人。
从除夕到元宵,连日来超负荷的工作,让调查组的青年突击队员们双眼布满了血丝。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现场组廖潇寒:我是新党员,上一线义无反顾。
“什么时候能够回家?千万注意安全。”正月十五的月亮特别圆,广铁疾控所现场组廖潇寒接到新婚妻子打来的电话。
“完成任务就回家,放心吧!”廖潇寒回答道,随后继续投入工作。
现场组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车站现场组织对旅客、职工进行体温监测,发放相关防疫物资、宣传资料等。他们是阻止疫情蔓延至列车的第一道防线。
廖潇寒去年才结婚,原计划今年带着新婚妻子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
在管内相关单位开展现场防疫宣传教育,廖潇寒每日的工作都排的满满当当,有时一天只能休息3至4个小时。
“病毒不灭,何以归家。”廖潇寒说,这个时候,舍小家为大家,是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消杀组练川:我是一名团员,随时响应国家的号召。
“练川,不在家过元宵节了?”电话那头,妈妈焦急地问。“妈,现在疫情非常紧急,等疫情结束后再回家过节吧!”广铁疾控所海口工作站的“95后”共青团员练川回答道。
从大年初四的晚上开始,练川就和同事们在海口站对动车组进行消毒。
他们穿着防护服,背着近20公斤重的喷雾箱对车厢内进行应急消毒,空气中消毒水的气味,是给旅客的定心丸。
元宵夜,一轮作业结束,练川和同事们难得有了休息时间,没想到又接到下一个消毒任务。当了解到该列车第二天早上就会开走,车不等人,练川顾不上一日的困顿,与同事伍松柏一起上车。
消毒完毕,他们又互相对体表消毒。
“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了!”看到完成消毒的列车,满脸汗水的练川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浑然不觉全身早已湿透。
【战地日记】汇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交通青春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交通运输部党组对学习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等作出一系列有力部署;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交通运输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好群团组织的群众优势和组织优势。
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大局,部直属机关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多种途径,开展青年主题学习、宣传教育、青春建功,部直属机关广大团员青年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设模范机关。
加强教育提升站位。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根据部直属机关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相关要求,加强特殊时期团员青年的宣传教育,将党的声音、团的号召第一时间传递给团员青年。
2月6日至2月10日,部直属机关团委组织开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青年主题学习,统一配发学习资料,动员各直属团组织利用一周时间,通过多种线上途径,组织青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共青团中央有关通知要求,部党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引领部直属机关团员青年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交通运输行业在打赢防疫阻击战中的重要职责任务、团员青年应有的青春担当,进一步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为疫情防控工作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各级团组织将专题学习纳入青年理论学习工作,依托各支部和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组织平台,以及“学习强国”视频平台、阿里钉钉办公软件,以及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研讨、唱响青年心声、弘扬向上能量。
团员青年们表示,交通运输在遏制病毒传播、维持社会生活生产秩序、保障应急物资供应运输、促进企业复产复工等方面都肩负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践行青春初心使命的主战场、也是建设模范机关的具体体现。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青年、作为交通运输青年,理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政治站位、坚守职责使命,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团员青年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要加强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谆谆叮咛。大家表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不仅是业务和技术上的交锋,更是精神和信念上的较量。作为年轻人,我们必须鼓足与病毒一决高下的斗争精神、‘不怕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战“疫”中亮形象、受历练、勇担当!
这场突发的疫情也为团员青年带来了新的思考。正如一位青年同志所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未来还可能面临内外部的重大风险,这告诉我们,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也告诉我们,以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必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交通运输青年应登高望远、顺应大势,在战“疫”经历中汲取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启示新经验和新力量。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把战疫决心书写在青春担当的实际行动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部直属机关团员青年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有序有力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交通运输部应急响应的发令枪一打响,各司局各单位不少青年同志接到命令就马上结束了春节休假,第一时间投身到应急值班和疫情防控任务中,开展信息收集、形势研判、政策研究、协调沟通、运力组织、路网监测、地方指导、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应急运输车辆“三不一优先”(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政策和“一断三不断”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公路交通不中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中断、群众生产生活物资不中断)要求的有效落实;同时,为春节后错峰返程、促进企业复产复工,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撑和扎实细致的运输服务工作。
这个春节,交通运输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的青年同志们连续奋战在应急指挥一线,迅速研定特殊时期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实时掌握调度各省疫情防控动态,迅速协调解决因疫情带来的运输矛盾,抓紧开通为武汉运送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的绿色通道,制定针对交通运输工具和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阻断疫情传播的指导意见,针对突出问题对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视频调度.....分秒必争,成为中心青年的行动写照。部运输服务司的青年同志按“战时要求”被编入到物流保障办公室下设的疫情防控组、物流保障组、综合组等三个工作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常常深夜传抵,关笑楠等疫情防控组的青年同志通宵达旦地紧急协调、研定文件,一项项春运返程运输保障政策得以及时出台;余兴源、高博等物流保障组的一班青年同志7x24小时值班上岗,及时受理全国紧急运输任务,协调设立武汉市周边物资集疏运转运站,千方百计协调运力以保证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到位。部水运局蔡涛等青年同志,全力协助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与长江干线各省份港政部门、主要港口企业集团建立联络机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将联络关口前移,协助解决长江下游港口和湖北省急需的矿石、煤炭、乙烯等重点物资港口装卸需求。部国际司青年同志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蒙古国、柬埔寨等国家的交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确保国外援助物资顺利接收;他们在党组织领导下,主动搜集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反应,每日整理专报为部领导研判决策提供参考。中国交通报社在除夕夜紧急成立由11名青年组成的“驻部应急新闻报道小组”,每天3名骨干驻部采编报道,本部及驻地青年记者赶赴各地交通运输防控检疫站采编鲜活信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出交通抗疫的声音,现已完成100多篇报道。中国船级社海外分社的青年工程师积极发挥驻外机构的作用,多方协调防控物资,购置医疗外科口罩、n95口罩和阀门口罩等物资近15万只,医用防护服近11000件,全力支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交通运输卫士。在抗疫关键之时,长航局庙河海巡执法大队和临江坪海巡执法大队的29名青年安检员向局党委递交了请战书,鲜红的手印格外醒目,1月29日以来,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履行对通过三峡枢纽船舶的100%安全检查,用行动用热血实践着誓言。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为构筑联防联控格局贡献青春力量。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团动员,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通知》精神,部直属机关各级团组织积极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努力把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体现到大局贡献度上。
用青字号旗帜凝聚引领组织青年。响应全团号召,各级团组织发挥“号手岗队”的品牌号召力,动员团员青年做战“疫”的预备队、别动队、先锋队。长航局党委一声令下,13支青年先锋队迅速组建,178名团员青年承担起海事现场安检、通航调度指挥、船闸(升船机)运行、锚泊指挥、船闸检修等工作任务。公路院组建“大数据支撑青年突击队”,开展武汉人口流动情况分析、新增春运客流量预测分析任务、确诊人员的同乘人员追溯工作、道路客运乘客登记系统开发等工作,为春运与疫情下交通大数据运用提供支撑。交科院组建了一支17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为部、各省厅、大型交通运输企业疫情统计监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撑;20名交科院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在部值守、为部撰写疫情数据测算分析材料、以及院防控工作统计报送等工作。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国交通报社采编中心的青年同志,大年初一奋战到正月十五,熬夜到凌晨成了常态,春节休刊期间,他们为报社新媒体平台持续提供原创稿件、图片和视频;恢复出报以来,他们承担了全社50%的版面任务,用深入一线的生动报道,唱响交通战“疫”声音。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集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值班室的青年唱响“席位就是战位”,配合组织轮值人员和预备力量,做到24小时全天候路网实时运行监测工作。经统计,截止目前,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共组建青年突击队13支,组织志愿服务队5支,641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其中。
让组织的力量稳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疫情期间,各级团组织及时推送50余篇防疫防控指南,指导团员青年科学文明做好自我防护和家人防护。一些团组织还向团员青年发出了主题倡议书,引领青年做防疫要求的贯彻者、做科学防护的带头者、做防疫知识的传播者、做主动参与的奉献者。各团组织面向防疫一线挖掘和宣传青年典型,依托“交通运输青年”微信公众号等团属媒体开设系列专栏、积极向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推报,传播防疫一线的交通青春故事,增添新时代交通精神的新亮色。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阻击战最终胜利!”“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交通青年的共同心声,也正在成为交通青年的行动洪流!
【战地日记】卫生健康青年:因为是医生,所以选择承担。
北京医院文力:“写此生第一封家书,表达歉意吧”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斗争,卫生健康青年自觉行动,积极请战!他们将危险、劳累抛在身后,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从以下三封信函中,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光洁、明亮的医者仁心。
爸妈,不好意思。大过节,家里装修,又有传染病的时候,咱们现成的劳力加大夫就这么“没影”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并不在之前你们以为的南方某城市出差。实际上我作为国家医疗队的成员,已经在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里救治患者了。你们问的俞姐姐、白姐姐都说了假话。别怪她们,是我承诺请吃饭,她们才帮我圆谎的。
对家而言,我像个“逃兵”,走得挺狼狈的。但是请宽心,我们现在是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儿子不是“出走”,而是胜券在握地“出征”!
此外还有几句送给我的新家人——此次冒着风险在前线跟我共进退的20位“战友”们。相较于没成家没孩子的我,你们大部分人对家庭的牵挂和歉意岂止我的数倍。我相信,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一定能和兄弟医院、和武汉人民一起打赢这场战斗。下一份家书,就是咱们凯旋的捷报。
——节选自北京医院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文力的家书。
据悉,北京医院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143名队员中,40周岁以下青年108人,其中团干部10人、团员23人,青年医务人员成为本批医疗队的绝对主力。
中日医院肖飞:我想真正体验一回医者的纯粹。
报名参加中日医院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是我想真正体验一回医者的纯粹。竭尽全力帮助苦难中的人,是我的责任、使命所在,也是为了报答国家、社会、医院、老师们对我的培养。
据我所知,我们胸外科几乎所有同事均在第一时间报名要求上前线,之所以选择我,有运气的成分,也体现了医院对党员、对年轻医生的认可、信任和期盼。
刘德若主任、郭永庆主任、石彬主任、宋之乙主任等老一辈胸外科专家都结合抗击非典期间经历对我们做了勉励。梁朝阳主任和石玉慧护士长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和安全,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
我是一名胸外科医生,我的专业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科与呼吸中心在肺移植患者管理和术后危重症患者照护方面有长期、紧密合作。我相信,有了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协同作战,新冠肺炎救治团队能在武汉前线更好地发挥作用,更积极有效地照护患者,体现出国家医疗队的作风与水平。
——中日医院国家志愿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胸外科主治医师肖飞感言。
中日医院第五批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有医生15人,护士52人,队员来自全院31个科室和部门。与医院派出的前四批医疗队相比,第五批医疗队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字:年轻。医生平均年龄34岁,护士平均年龄33岁。这个年龄段的医护人员是医院照护住院患者的主要力量。
疫情感人事迹以疫情为话题篇十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只要一提到春节,人们就会兴奋不已,而且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烟花、春晚之类的喜庆景象。可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却是非常的不一样。
除夕夜里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爸爸在厨房做着美味的菜肴,没过多久爸爸就把一盘盘菜端上餐桌,香气扑面而来,我光闻香气就感觉会很好吃。我看见了我最爱吃的炸春卷,就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夹了一个素菜馅的春卷,放到嘴里咬了一口,脆脆的外皮加上酥酥的菜馅,简直是人间美味啊,可惜遗憾的是,今年的年夜饭,妈妈因为工作原因第一次没有和我们在一起。
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今年春节不能跟我们一起回老家了,我看她那么辛苦又那么努力,就问她:“过年您还要工作,要不是因为这可恶的病毒你也不用工作的,难道您不抱怨吗?”她坚定的回答我:“不会抱怨,因为我是护士,我要对这个岗位负责,更要对病人负责。”我听了非常感动,并竖起大拇指为我的母亲点赞。
今年的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人们手足无措。因为这场病毒让我们不能拜年、不能串门、不能聚会,节日气氛变得十分冷清。此刻全国人民都在为医务人员加油,希望他们能早日拯救那些已感染病毒的病人们。
这真是一次不一样的春节啊!
在20-年的春节来临之际,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了我们眼前,这是生命与病毒的对抗。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人群中的逆行者,他们向人们相反的地方坚定地走去,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我们在家也不例外。妈妈说少出门,一定要出门的话必须戴好口罩,回来一定洗手,消毒。要多喝水,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不让病毒轻易入侵。而且,我们小区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封住其它出入口,只留一个,尽职尽责的保安叔叔都会给每一个要进小区的人量体温,保洁阿姨也天天给电梯间消毒。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不给白衣天使们增加负担。
最美的逆行者,期待人间再也没有病痛与伤害,愿你们,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作为当代少先队员的我,要向最美逆行者学习,致敬!
每年春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上了美丽的窗花,各种各样的大“福”字和春联,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然而20-年的春节却完全不一样,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而至,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共同对抗疫情。白衣天使们,志愿者们。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他们作为生命的逆行者,开启了20-的新篇章。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也应该积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到今年过年,不串门,不聚餐,督促家人做好卫生防疫,不得已去公共场所必须规范戴好口罩,使用过的口罩按规定丢入“有害垃圾“桶。注重个人卫生,常通风,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应做出正确遮挡。在家开展学习,加强锻炼,保护野生动物。
20-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经不远了,我想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迎来我心中美好的20-!
1月20日开始,猝不及防的就被拉入了无法回头的生存游戏,敌人异常强大而凶猛,我们只能迎头而上。22日,荆州一医开设第一个感染性疾病科隔离病房;2月1日我科调整为一线医护留观休息区,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参与一线防疫,有的到了发热门诊,有的到了隔离病房,而我因为个人身体原因被留下参与后勤工作,既觉侥幸又觉遗憾,毕竟对于未知的危险每个人都会恐惧,但职业性质要求我们不能退缩,从没有哪一刻如现在般——“战士”两个字如此鲜明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炫耀夺目!
后勤工作也很繁杂,我每天安排休息区一线人员的三餐、监测他们的身体情况、进行房间的消毒杀菌。由于休息区是由病区紧急改造而成,有医生也有护士,上班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大家在战斗的同时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每每看到他们都是难掩倦容,但又未曾听到过一句怨言,有连续值班24小时只来得及吃一碗泡面的、有夜半时分仍在办公室讨论患者病情的……我想此刻唯有“拼搏”一词尚可诠释了吧!
疫情更加严峻,2月3日和我一起后勤的小伙伴也接到通知加入一线;2月6日我科由医护人员休息区改造为隔离病房,所有在住一线人员全部迁至酒店进行隔离,酒店离医院近一公里远,平时觉得轻轻松松就能走到的路程如今却觉遥不可及,整条街道只能听见我们行李箱滚过地面的声音,偶有一两声谈笑随着风声传来,大家相视一笑心照不宣,有过小抱怨也有过小委屈,但发泄一场就烟消云散,重整心情继续战斗。
2月9日由于疫情进展迅速,我接到通知将于次日进入隔离一病区参与防疫工作,说不害怕是假的,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工作流程都让紧张焦虑的情绪无法自抑,当天我便参与了“穿脱隔离衣操作强化”培训,以确保能够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2月10日我起得很早,提前半小时到达了病区,尽管这样还是差点没赶上晨会交班,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防护服、防护靴、护目镜、防护面罩一层层穿戴下来花了我将近快30分钟,因为还未适应以至于踏进病区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将要窒息,每一次呼吸都要耗费大量的气力,护目镜上很快便全是水雾,模糊不清,整个人仿佛处于一个纤维交织的蝉蛹中。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关闭了空调有点冷,我猝不及防地出了一身汗,;贴身的衣裳紧紧地贴着后背,粘腻腻的;床旁交班时我不敢走快,因为防护靴都是大码,我只能像个穿着大人鞋的孩子一样拖着前行,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就在呼吸困难、视线不佳等各种生理不适的情况下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2月15日我因咳嗽而从一线退了下来,虽然检查结果没有问题但仍需要医学隔离观察;2月29日我的隔离即将解除,疫情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控制,很遗憾没能和那些一起工作过的伙伴继续并肩作战,虽然彼此隔着厚厚的防护,只通过上面的名字辨认对方,但是我记得大家的眉眼和声音,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好像有十字星光般闪耀!
这是一场旷世持久的“战疫”,我们所有人都做好了准备,尽管恐惧,依然无畏。冬天已然过去,春在苏醒,金色洒满大地,病毒将无所遁形,加油吧!愿所有继续奋战在一线的同仁们都能够平安归来,仍守初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荆州一医医护战士轮番上阵,不畏风险,逆风而行,隔离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经外科副护士长王丽娜,2月21日,进入隔离三区负责护理工作。隔离三区分为三个楼层,有25名护士,都是从各个护理单元抽调出来的护理骨干,王丽娜团结带领这群兄弟姐妹们,用仁爱之心与患者一道共同抗击疫情。
因为病毒的传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发病。21日,父女两人,想住在一间病房里,可是根据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规范,患者一个阳性,一个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间病房,面对这种情况,护士长王丽娜反复给患者做工作,耐心对患者讲解分开收治的重要性,最终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开在两个单间病房里。
一天,患者刘大姐反馈病房电视不能正常观看,王丽娜在后勤人员的电话遥控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调好了电视。这一刻,听着患者小孩似的欢呼,看着患者欢笑的面庞,王丽娜也开心的笑了。在与刘大姐的交流过程中,王丽娜了解到刘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亲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离,母亲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在重重的打击下,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大姐心理负担太重了,在掌握了这一情况后,王丽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刘大姐,跟她聊上几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动态,树立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饮食不合习俗,后来,护士们为他点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还是“吃不饱”,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为他送来了爱心午餐,此时正是中午12点多钟,支助工友、隔离区外勤人员都是最忙的时候,还没吃午饭的王丽娜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决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递员,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来他们为丁先生准备的爱心午餐,送到隔离病区丁先生的手中,王丽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会给他送一次爱心餐,为此,专门预定了志愿者,使这份特殊的爱心能够每天按时到达丁先生的手中。
王丽娜说:“我们每天的工作虽然很繁琐、很劳累,但对患者来说,我们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希望。除了给患者最好的医疗护理,还要和他们一起互动,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增强抗疫心胜的信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56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