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到回读后感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04:43:03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1 04:43:03     小编:紫衣梦

在读后感中,可以表达对作者观点的认同或者否定,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写读后感时可以加入一些个人的感受和思考,但应注意避免主观随意和不合理的评价。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阅读。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一

这些天,我终于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有了深深的感受。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代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又接受招安的故事。书中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塑造了李逵、武松、鲁智深等108位英雄人物形象。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字就是——忠、义。

忠,就是对人民和国家很忠心。宋江不仅对梁山事业很忠心,对国家也是忠心耿耿。他大破辽兵,为国出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记得鲁智深看到金氏父女受到欺负时,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说有些鲁莽,但这种为素不相识的人打抱不平的义气实在让人佩服。

《水浒传》里的108位好汉虽然是虚构的,但他们的忠心和正义将永远使我念念不忘。我爱《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也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但我更爱他们身上的忠义精神。以后,我也要像故事中的108位好汉一样,做到忠和义。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二

中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西游记》,这四本书堪称世界文坛上耀眼的明星。就在这次暑假,我阅读了《水浒传》这本名著,他让我了解了108位好汉之间的友情,以及他们的实力。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鲁智深。

其实没有读过《水浒传》,也肯定听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故事。然而,他的故事远不如此。他先是三圈打死了镇关西,然后逃亡到其他的地方,进入了一所寺庙,当上了和尚,可是他屡次喝酒,吃肉,违反和尚的本分。他还在一所打铁的地方打了。一个62斤的禅杖,打铁的人还需两个人一起抬,可是鲁智深一个人就拿起。

后来鲁智深又行了八九日,终于抵达东京城。他来到大相国寺,求见住持智清长老,拿出了智真长老的书信。智清长老在信中知道了鲁智深的过往,担心鲁智深会在寺中搅乱清规,便将他打发到酸枣门外岳庙附近的菜园子做“菜头”。鲁智深成为最低一级的职事僧。

酸枣门外有一群泼皮,常到菜园偷盗菜蔬。他们想给鲁智深一个下马威,结果反被收拾了一顿。但鲁智深对他们只是稍加教训,便放他们离去。

众泼皮次日凑钱买来酒肉,向鲁智深赔礼。鲁智深便与他们一同开怀畅饮,却被门外绿杨树上传来的鸦叫声搅了兴致。他被吵得心烦,便趁着酒兴,将那株绿杨树连根拔起,吓得众泼皮皆拜倒磕头,尊称其是“真罗汉”。

他追求内心的自由,虽然当了和尚,仍喝酒吃肉,最后圆寂。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三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之所以称之为英雄故事,是因为里面的人物太英雄啦。英雄们的豪情壮志,英雄们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颇深。

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做下啦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好汉们的壮举轰动啦江湖,晁盖一伙做下的这桩弥天大案被美其名曰为“劫富济贫”。他们确实劫富啦,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劫富,他们这种正义行为如果换做现代,肯定会不用经过法庭宣判就被直接赐予枪毙,而且是机关枪扫射,可见他们劫的富是多么的富。至于济贫嘛,就不得而知啦,因为小说里并没出现。我们可以想象: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各种不为人知却又被人了解的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但是我们如果这样想是绝对的错误,我们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思想,我们是要被否定的,至少会被我们的教科书否定。

我们的理解应该更“官”方一些,应该说是更“校”方一些:英雄们得到钱财后商讨着进行一次“大型的捐助活动”,最后定在某某大酒楼,“活动”目的捐助全天下穷苦百姓(前提是全天下一大部分百姓在结束前到达此楼),凡是想要得到捐助的人凭“票”入场。在当天百姓们个个排队入场,大家手中的礼物、红包更是拿了不少不少,因为大家觉得不应该白白的拿英雄们的恩惠,随份子是应该的嘛,因为他们以后还要带领我们起义,他们就是领导我们的人啊!他们就是领导啊!当天英雄与百姓同乐,百姓与英雄同醉,甚至有不胜酒力者成了桌子底下的烂泥,总之,就是大家都很开心、很欢乐。

再看鸳鸯楼上那场血案,武松连杀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揣入怀里带走;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和几件钗环,全部带走,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这些沾满了胭脂味的钗环,照拿不误。

但是换做现在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纵使穷家荡产,身上有过案子,我们这个公平的社会也会让他们得到公平的保障,因为他们可以去做人民教师。

但是他们也有一点点小小的过错需要改进,因为他们制造了硝烟战火,同时制造了污染,但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这点污染是虚无的,即使真有,在我们现代社会也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很大,也大可不必在意,别人吸毒花钱,我们吸毒免费呢。

他们敢于反抗黑暗,他们正义!他们让百姓不受当朝政府的迫害!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即使只存在小说里!他们的精神使我感受到啦我国伟大的教育事业异常强大的影响力波及了不同的时空。

最后,英雄们的豪情壮志,英雄们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颇深。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四

一本书能够成为经典名著,一定是包含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透彻的人生道理。青少年们正处在一个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些经历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学名著正好充当了导师和朋友的角色。而《水浒传》就是像这样,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文学之一,它所描绘的水浒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是难以为其它形式所取代的。《水浒传》这本书以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鲜明生动的人物形、炉火纯青的语言描绘了北宋年间一幕幕鲜活的社会历史画卷。在奸臣当道、贪官横行的北宋,一百零八位好汉先后聚义与水泊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屡败官军,闹得轰轰烈烈。几百年来,《水浒传》中的故事在中国可以算是脍炙人口了。梁山英雄们一心为民的可贵形象和曲折传奇的经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水浒传》中有《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大闹五台山》和《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等传奇故事共三十六章,章章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富有无限活力,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意啊!跟其它的故事书、小说书就是不能比!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景阳冈武松打虎》。这片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天,一位姓武名松的大汉来到离清河县不愿阳谷县。当中午的时候,武松走进一家名叫“三碗不过岗”的酒店,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向店家要了一盆牛肉和三碗酒,有滋有味地品尝起来。过了一会儿,武松喝完了酒,向店家药,店家不肯,武松一气之下,抢过店家手中的酒,大口大口喝了起来。吃饱喝足后,武松付了酒钱,提了哨棒要走,店家连忙说:“小心,这岗上有一只猛虎,只在晚上伤人,已有二、三十个大汉被吃,现在已经是未初时分,不如你明早再同其它人结伴过岗吧。”武松不听,继续向前走。大约走了四、五里的路,已是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落山,武松乘着酒劲,只管往景阳岗上头走来。又走了一会儿,武松酒力发作,躺在一块光溜溜的大青石上。突然,林里刮起一阵狂风来,风过后,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从树林里跳了出来。武松赶紧站起来,准备“迎战”,就这样,一场“人虎大战”就开始了。武松终于将猛虎打死,为民除了害,并得到了官府的赏赐——做了谷阳县的都头,深受县里老百姓的喜爱。

浒传》,就能打开古典文学的宝库,让广大青少年读者朋友们更好地领略到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和很不一般的超凡能力。

读完《水浒传》这一本闻扬四海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后,我仿佛回到了古代,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儿,我向全中国13亿人提一个建议:多读一些像《水浒传》一样的中国文学名著,多了解一些历史,多了一些知识。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五

他们是一群好汉,替天行道,为兄弟两肋插刀;他们是有勇有谋的战士,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他们就是梁山泊好汉。我利用暑假时间,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感受了水泊英雄的传奇故事。

书中的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究其原因,有的是一时的义气相助而犯法,因为金翠莲打抱不平,打死了郑屠从而亡命江湖;有的被小人陷害:为林冲的妻子而设计陷害林冲,让林冲带刀进了白虎堂,从此雪夜上梁山……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终凑得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东征西战,后被招安,战辽国,捉王虎,败王庆,最后在征方腊时悲情结束,一百零八将只剩三十三人。这样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这本书中,宋江的待人谦和、仗义疏财、大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仗义疏财,使得他无人不晓,无人不敬,对他人的帮助使得自己在危难时刻一次次被帮助。这告诉我们乐于助人是重要的,对别人伸出热情的手,别人也会用热情的心来回报。擒得敌军将领时,总是亲自解开绳索,敌将也总会心怀感激而归顺,使得宋江帐中添得许多虎将。更可贵的是,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尽管朝廷奸臣当道,宋江等人迟迟不能升迁,帐中大将也滋生叛逆朝廷之心,可宋江仍然忠心不改,为自己的国家出心出力。我对宋江充满了敬意。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李逵。他的路见不平一声吼,他的武艺高强,他的莽撞急躁,被施耐庵描绘的栩栩如生,也在我的心中如过电影般浮现出一个对宋江忠心耿耿的黑旋风。我喜欢李逵的勇敢、仗义、耿直:他曾为母报仇,怒杀四虎,还为宋江攻城拔寨。可我却不喜欢他的莽撞。他过于急躁,不问清楚是非就胡乱杀人,有时,只图一时之快,一人杀入城中,使得弟兄们为他牵肠挂肚。可见,胡乱的莽撞不能成大事,遇事需要三思而后行,否则会引来灾祸。

一本《水浒传》,让我沉浸在英雄好汉的世界中。他们同生共死,所向披靡。闭上眼睛,仔细回忆水泊好汉的故事,想起连环马,曾头市、征方腊几场战,好汉们也曾输过。可是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投降,想尽破敌方法,最终大破连环马,活捉曾头市和方腊,取得最终的成功。这也给我们启示:当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仔细分析,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一伙好汉,占山为寇,不忘忠义,在大聚义时走向巅峰,在招安后逐渐没落,走向低谷。人生也是这样,不可能永远辉煌。我们要学会在苦难中微笑,笑对人生,像水浒梁山英雄们一样伟岸、坚强。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六

大家好,我读完了一本书,名叫《水浒传》,我想把它推荐给大家,因为它令我着了迷,我相信只要你们一看,你们就会爱不释手。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白话写成的长篇回体小说,也是经典之作。还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勇猛利落的武松,隐忍而后爆发的林冲,足智多谋的吴用,这些人在作者的妙笔之下焕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

其中,我最喜欢林冲,他原来可是东京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受人尊敬,要不是阴险的高俅陷害入狱,也还安于隐忍态度,可他一忍再忍,终于走上反抗道路。林冲身上还有济贫扶弱、讲义气的侠义风范。

我为林冲感到可惜,他竟然生长在这样一个腐败社会,不过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我读完这本书,觉得他的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虽然有夸张成份,但又不失真实,含有个人感情,具有极强艺术感染力,所以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七

《水浒传》是一本小说体裁的书籍,为施耐庵所写。它原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水浒传》具体描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因起义时声势极盛,就在民间产生了许多的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修饰。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因流传广泛,被定为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并驾齐驱。

《水浒》这一本书,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执,有的义气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聪明伶俐、足智多谋,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个个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英雄、真好汉。

如果说《水浒》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有一种精神最可贵——讲义气。在水浒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换句话说,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双枪将董平......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在平日里,我们对朋友也要重情重义。这样,友情才能长久。

其实,《水浒传》就是义气传、友情传。愿水浒传和它的精神能够长存于世,永不衰败!

现在我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有不同见解的时候我们互相讨论,意见相同的时候我们加深理解,在书的海洋里畅游。我觉得这比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孤军奋战的好得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点时间陪孩子多读一点书吗?这样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之处,百利无一害。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八

天下(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说鬼到说不来处,可以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时,真是大段着力不得。所以《水浒》一书,断不肯以一字犯着鬼怪,而写虎则不惟一篇而已,至于再,至于三。盖亦易能之事薄之不为,而难能之事便乐此不疲也。

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其搏人,写虎搏人又能写其三搏不中。此皆是异样过人笔力。

吾尝论世人才不才之相去,真非十里、二十里之可计。即如写虎要写活虎,写活虎要写正搏人时,此即聚千人,运千心,伸千手,执千笔,而无一字是虎,则亦终无一字是虎也。独今耐庵乃以一人,一心,一手,一笔,而盈尺之幅,费墨无多,不惟写一虎,兼又写一人,不惟双写一虎一人,且又夹写许多风沙树石,而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风沙树石是真正虎林。此虽令我读之,尚犹目眩心乱,安望令我作之耶!

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乃其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待转身回来一段: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青石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来,且挣扎下冈子去一段;下冈子走不到半路,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叫声“阿呀,今番罢了”一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遂与后来沂岭杀虎一篇,更无一笔相犯也。

但是我却和金圣叹有不同的看法。

金圣叹的这篇颂扬文字,把施耐庵吹得太响、捧得太高了,不但言过其实,而且逻辑混乱。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容易说的就是鬼,最难说的就是虎。因为鬼谁也没见过,可以信口开河,而老虎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其突出的性格形状,不能瞎说。所以《水浒传》中从来不写鬼,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写打虎(武松打虎、李逵杀虎、解珍解宝捕虎)。而且三次打虎,各有特色,都不雷同。

其实,这是偷换了大前提的诡辩术。你想啊,鬼虽然谁也没见过,难道老虎就是人人都看见过的么?宋元时代,老百姓还没有动物园可进,除了猎人和偶然遇见老虎伤人的旁观者、幸存者,谁又能看见活老虎吃活人呢?那时候,就是做成标本的死老虎,也不是人人都能够看见的。尽管施耐庵先生曾经在杭州当官,后来终生定居苏北,我估计他很可能连标本也没看见过,更不用说是活老虎吃活人了。

我小时候听老师说:施耐庵写武松打虎,是先请一个画家画一只老虎,挂在墙上,天天琢磨老虎吃人的神态,所以写得这样生动。这话我就不相信。画家如果没有看见过老虎吃人,能画得活龙活现么?就算他看见过老虎吃人,也画出来了,但那既不是动画,更不是电影,施耐庵看见的,依旧是静态的死老虎。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九

这一回是《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上一回说到,在野猪林,薛霸举起水火棍要劈林冲的脑袋,林冲性命如何,便没有了下文。可章回上明明写着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却不见鲁智深在野猪林的身影。这种承接转合的手法,深山藏古刹的意境,为人们做文章提供了参照,此处不写胜有写。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在这一章回呈现。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的性命,并护送林冲前往仓州。

鲁智深护送林冲,快到仓州,见再无危险,便分手了。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勇敢、机智、仗义、无私,其英雄气概可见一斑。

林冲及二个公人到了仓州,遇到柴进。柴进是大周柴世宗的嫡派子孙,因大周让位于北宋有功而得到朝庭的荫蔽。

柴进,世家子弟,他有个嗜好,凡到仓州,路过他家的犯人,凡是进了他的家,他都资助。为什么会这样?张扬,是个性也符合家世,是否也暗唅对宋的不满?更有一层,社会不公,犯人之中往往是藏龙卧虎的,这是他交接天下豪杰的一个途径。

有这等好事,也是柴进名声在外,林冲便到了柴进家,柴进是喜出望外,在他的导演之下,林冲同柴进家的师傅,洪教头有了一场比武,这场比武堪称经典。结果是林冲胜了。

败了的洪教头离开了柴家。

如果是林冲败了怎么办呢?

柴进同史进都是玩家,有一比,二个人的结果一样,都败了家。

看看柴进是如何资助到他家的犯人的。一开始,柴家下人将林冲当一般犯人,所资助的是一盘肉,一盘饼,一壶酒,一斗米,十贯銭。当林冲赢了洪教师,不但得了彩头,计二十五俩银子,还在柴家住了几天,临别时,又得了柴进送的二十五俩银子。二个公人也得了柴进的银子,合计十五俩。另外,柴进还修书二封,为林冲提供便利。同是犯人,所得资助有别。

资助犯人,比武,洪教头出走等,是否看出了柴进是在玩,只是他玩得更夸张些罢了!当然,柴进仗义、豪爽自不必说了。

鲁智深的仗义比柴进的仗义是否又多了些纯粹呢?

林冲到了仓州,监狱的管营及差拨得了柴进的银两和信函,使林冲减少了许多麻烦。加上柴进对林冲的不断接济和林冲为人好,林冲在监狱里是暂时相安无事。

这里要看看宋代的司法人员是如何受贿的。

董超,薛霸押送林冲的收入。得林冲的岳父所送银两,数量不详,得鲁智深三两银,得柴进十五俩银子。高太尉要送他们的二十两金子是得不了的,因没有杀了林冲,如何交差,还是个麻烦。这二人,这一趟,实得银两在三十两左右。

监狱的管营和差拨是如何诈取钱财的呢?宋时,新入监的犯人都要打一百棍,他们借用这一规定,敲诈犯人,给了银子从轻,不给就往死里打。林冲先给差拨五两,给管营的十两银子,被差拨扣去了五两。后来,林冲又给差拨三两银子。

从林冲这里,差拨得了十三两银子,管营得了五两。

差拨的手法比管营的行为更龌龊。

野猪林、柴进家、监狱这三个场景,构成了这一章回故事的主要内容,主角是林冲,内容丰富。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十

《水浒传》是一本十分经典的书籍,里面出现了许多风云人物,仗义疏财的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江。本事过人的武松、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青面兽杨志、赤发鬼刘唐、花和尚鲁智深、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等人。

这本书大致讲了众好汉为了替天行道,他们高举义旗,杀富济穷,反,灭恶霸,捉贼寇。他们从好汉变成了英雄。在征讨方腊时,虽然有许多人牺牲了,不过他们的英雄气概还保留在世上。

这本书写得很精彩,精彩在人物的性格、武功和遭遇。这本书有无穷的魅力,我很喜欢《水浒传》。

此外,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忠义,忠,即对上级无二心;义,即对朋友无二新,讲义气。所以我在我的朋友受人欺负时,经常想到忠义二字,于是就拔刀相助。

我相信这本书中的道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理上有极大的帮助。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十一

当我将《水浒传》全看完时:

却并不是百感交集的情绪,而是迷迷茫茫地了无头绪。

也许是对最后结局的恍惚,仿佛这不是原本应该有的。

我再看看那些醒目的字眼,悲壮的场面又再脑海上演。

恍然才知道这原就是结局,心不知怎么地随泪水伤心——题记。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陆续上了梁山泊并且不断壮大,渐渐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灭田虎、除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但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最后只得剩下寥寥无几。

《水浒传》描绘的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大义凛然的及时雨宋江、耐不住性子的急先锋索超、性烈如火的黑旋风李逵、贪图女色的矮脚虎王英、深明仗义的小旋风柴进、热情豪爽的花和尚鲁智深……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虽性格各异,却也为乱世之中的“知己”。志同道合的他们终究汇聚于梁山泊上开始了他们的对抗当时腐败黑暗的朝廷的起义。屡战屡败的朝廷被迫向梁山好汉们抛出“橄榄枝”———招安。其实这正是梁上好汉们的众望所归。尤其是宋江,这更是他最为希望看到的结果,毕竟为官比为贼要好名声啊!然而!这却让他们走向了“不归路”。他们帮朝廷扫除了障碍,让王朝得以巩固,得到的回报却是战死沙场、颠沛流离、惨遭谋害。原本在梁山春风得意的好汉们如今的晚景凄凉。不由得让人心中唏嘘不已———身处乱世的他们,原本可成为乱世中的英雄,可惜最后一步走错了。其实是“造化弄人”啊!他们原本为落草为寇,身为“义盗”的他们最令当时朝廷“黑暗的昏庸者”所恐惧。当他们的实力渐渐减弱、分散时,在原本是“敌营”的朝廷中里必然有诸多“仇家”虎视眈眈,这般情况下怎能有好的结果呢?这便是他们的可悲之处———“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全书最令我感伤之处在于“宋江与李逵饮毒酒一事”。当中兄弟们纷纷离世,自己与李逵即将不久于人世时,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昔日的美好时光时,宋江似乎也才知道自己恐怕做错路,投错主了。当如此悲壮的场面在上演时,我想恐怕愤慨之意最深的并非是我,而是此书的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毕竟宋江这等英雄们落得如此下场,真叫人抱打不平啊!其实这样的悲剧也可反衬出当时朝廷的黑暗,世道的混乱。我想当作者写完这本书时,恐怕会感慨万千。即为宋江等人之死惋惜,也为如此乱世唏嘘。作者此番也必会想到当世,何谓乱世又何谓安世?自己身处的朝代可否为清明之朝?当世可否为太平之世?自己的晚景是否也会凄凉?种种疑问油然而生。

其实不然,当我看完此书时,些许茫然后,也概叹今朝的中国虽不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清明,但也可谓为太平之世,身处之中还算幸福。这不由得想到前阵子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整治斗争,想到了前不久被处死的文强。文强等人这般“重臣”也会因贪黑腐败而“落马”。可见当今我们的“朝廷”是不会有“烂根基”的,中国的共产党总体作风清明廉洁,不会有《水浒传》的悲剧再上演了。同时,作为未来中国的接班人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争取创建祖国的美好未来。

我只希望《水浒传》永远只是传说,而不是现实!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十二

水浒传是永恒的经典,它讲述了古代梁山和朝廷的不和。

在水浒传中有着么一句:侠肝包义胆,嫉恶如仇,敢上梁山替天行道。难容不平事,义薄云天,拳打宵小扫荡河山。

但是水浒传的结局很惨死的死,散的散。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年年都会上山纪念他们。

我们大家都要学习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个好人。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十三

《水浒传》这本书大家很了解吧!她可是四大经典之一。书里有108个好汉,有“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

《水浒传》是作者施耐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北宋农民起义的故事而写成的一部伟大巨作。小说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行动,概括了当时的人们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具反抗精神的李逵、性格刚列的武松、以及逆来顺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欢第十八回:怒杀西门庆。原来武松还有个哥哥,是武大。两兄弟终于相逢,本想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武大的妻子潘金莲与地财主西门庆通奸。二人趁武松出差之机,毒杀了武大。武松一怒之下,杀死了王婆、潘金莲、西门庆,为哥哥报仇,还去县里自首。

我想:武松为民除害,杀了老虎做了官;为兄弟报仇,杀了奸人沦为阶下囚,多么有英雄本色!而且他做错了事,敢作敢当,我应该向“行者”武松多多学习,做一个“英雄”。再想想我们,做错了事,还理直气壮。对得起我们的英灵吗?绿林好汉各个替天行道,忠仪双全。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改变自我,成为一个仗仪的“绿林好汉”。看见老奶奶上车了,没座位,站起来让一让......

我为《水浒传》里面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们那悲惨的命运所悲伤。以后要做个努力践行的人。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十四

读完《水浒传》一书,我回味无穷。书中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位位骁勇善战的英雄好汉,都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宋江,他有着替天行道的凌云壮志,为人仗义;吴用,他足智多谋,好点子总是层出不穷;鲁智深,他力大无穷,有着倒拔垂杨柳的惊人力量与胆识;武松,他武艺高强,赤手空拳便能打赢害人无数的白虎;花荣,他箭术高超,每次射箭百发百中。这些英雄好汉们,见义勇为,行侠仗义,与朝廷奸臣作斗争,凭着不屈不挠的毅力,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

要说“忠义”二字,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忠义”是什么?“忠义”就是一心为国,死而后已。“忠义”就是除暴安良,为民效力。“忠义”就是不卑不亢,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样,“忠义”也是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毫不妥协;也是保全大局,牺牲自己的英勇表现;更是威武不能移的英雄气概!相比梁山好汉而言,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国家的卑鄙小人,不是显得非常可耻可恨吗。

其实,古往今来,向梁山好汉这样为国家效忠的人数不胜数。

爱国名将岳飞,他精忠报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最终遭奸臣陷害。爱国诗人陆游,临死前还想着祖国,写下了千古名诗《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也是忠义的表现。

真是千古风流人物啊,这些水浒英雄的丰功伟业,这些水浒英雄的不朽魅力,将永远被世人铭记于心!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十五

在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是——花和尚鲁智深,因为他爱打抱不平,还有惊人的力量。鲁智深原本是一个提辖管,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由于他看不惯镇关西欺负金老汉父女俩人,最后用拳头打死了镇关西,被迫出家当了和尚。

在五台山上,他由于不能遵守寺院的戒规,戒不掉酒肉,经常惹是生非,最后被逐出寺门。

大闹完五台山后,来到了大相国寺,智清长老委派鲁智深看管菜园。在看菜园的时候,由于乌鸦哇哇地叫,鲁智深不喜欢听乌鸦的叫声,影响了他们喝酒的情绪,他就把外衣脱掉,右手向下,把身子倒缴着,左手抱住上截,将那株绿杨树连根拔起。众人都目瞪口呆。

我还佩服的另一个人是:行者武松,武松在景阳冈打死了一只大老虎,为那里的人们除掉了一个祸害,那里的人都非常感谢武松。厉害吧!

这两位英雄我很佩服,你们呢?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十六

我爷爷经常在我看书的时候引用一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原因是小时候看水浒就有可能学梁山好汉造反,老了看,勾心斗角的三国会让人心累。当时我认为有一点道理,所以一开始有一点排斥,可到了后来,观点变了。

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逵这个两面人,我是为什么说他是两面人呢,听我分析一下

李逵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坐,跳起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头上一点,那女子大听一声,暮然倒地。(第三十八回)

那汉哪里肯应,轮着大斧,只顾砍人……当下去十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第四十回)

放着我们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杀去了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不好!(第四十一回)

从这三句话可见李逵是个粗鲁,暴躁,屠杀成性,野蛮残忍,具有反抗精神的人,一时间我对这个人十分厌恶,这么个血性之人是什么人教出来的,李逵这个人一定很没有良心,多半他父母也惨死在他手上,可我读到这里时,一下子对它的认识有不一样了“我特地来去娘,却倒了一个养娘的人……我饶了你这厮的性命。”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这又让我见到了他善良,有孝心的一面,可见施耐庵的手法高超。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十七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读完后,我被梁山好汉的正义凛然和他们情同手足的义气所深深感动。

这部书围绕“官x民反”这一线索,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们,聚义梁山泊,直至招安而失败的全过程,从这部经典的农民起义小说中,反应了作者施耐庵对朝廷黑暗和统治者昏庸的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水浒传》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好汉,比如一身正气,视死如归的鲁智深、李凌,他们豪爽粗狂却不失风度;待人诚恳、正气凛然的宋江和卢俊义;勇猛异常的关胜、董平等,几乎没人能与之匹敌;吴用和公孙胜的计谋与智识也令人惊叹,像这样性格的鲜明人物还有许多。

在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对花和尚鲁智深印象颇深。为什么他叫花和尚呢?因为他身上纹了许多纹身,他还特别喜好喝酒,但是这只是表面,实际上他是一位重情义、重义气、充满正义感的英雄。虽然性格豪爽粗犷,却富有智慧,而且胆大心细。在打死镇关西后,他不慌不忙不像别人杀了人就跑,而是指着镇关西骂“你诈死,别以为洒家不知,等会儿洒家再与你理会”,然后从容不迫地离开;放走金老汉时还拿条板凳坐了两个时辰,估摸人走远了他才走,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胆大心细;在史进去打抱不平被抓后,鲁智深暴跳如雷,拎起禅杖就要去杀知府,却被识破,又被抓了起来,面对审问时,他又充满正气地说:“我就是来救人的,既然被抓,无须多问,只杀便是!”

这充满气概的言语让我为之倾倒。他的正义和舍己救人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水浒传到回读后感篇十八

一部水浒传,我们记住了武松鲁智深林冲这样光明磊落的汉子,也有一些为了蝇头小利出卖自己灵魂的小人物,董超薛霸就是这样的小角色。做人做到董超薛霸这样,其实很可怜,不按照高太尉的意图去办,死罪;按照高太尉的意图去办,就会得罪很多上的江湖好汉,也是死路一条。就这层关系来说,当个小小的公差确实有点为难。

不过董超薛霸二人却也有爱占小便宜的嫌疑。当陆虞侯当白花花的银子交给二人之后,因为贪图别人的钱财,竟然置别人的身家性命于不顾。想在半路上结果了所谓罪犯的性命。在林冲刺配沧州的路上,董超、薛霸的表演相当出彩。“百滚沸汤”洗脚、新草鞋打燎泡之阴狠毒辣自不必说,林冲大难临头苦苦哀求,董超却说:“说什么闲话?救你不得。”临死求救被斥为“闲话”,其冷血可知。野猪林中,若不是鲁智深及时赶到,林冲难逃一死。梁山上岂不少了一位光彩照人的角色。

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不知道董超薛霸二人之不知道自己所饰演的角色,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如果钱财来路不正,如何能吃得好睡的香。看看二人一路的折腾,便看出钱可不是好东西。

钱真的不是好东西,可是当时的上头更不是好东西。上自皇亲国戚,朝廷大员都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相互倾轧。高俅之流,为了一己之私,能陷害林冲一家,实在让人气愤。而董超薛霸既非大奸大恶之徒,也不是仗义疏财的侠客,当陆谦吩咐,又有钱帛相赠,自然喜不自胜。只是二人有所分工。解林冲去沧州的时候,两个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薛霸骂林冲行路太慢,董超则在一旁劝解。薛霸要打林冲,董超假意扶着林冲。两人实际上志趣相同,想法一致。

不过要做出两种态度来,恩威并施,使得犯人既敬畏又不致怨恨太深,才可玩弄犯人于掌股之间。两人共事多年,互有默契,这是两人的常用伎俩,也极为有效。林冲生性纯朴,怎晓得这些小人的伎俩。后来董薛因恶了高太尉,刺配到北京,“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从押解林冲一段,也很可看出这两人的能干来。董薛在官场上混迹已久,对人情世故也比较熟稔,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两面的态度,互相配合,应对揖让。陆虞候借高太尉之势,让董薛两人除死林冲。董超先说使不得,薛霸再劝,董超默许。他们的心气应该是一致的,否则不会只一句话就说服了。不过也要做出两面的态度来,这样可以说两头话,两处都留个余地。一方面不轻易应允,无形中抬高价码,另一方面又能退让妥协,办成事情。可以说是进退从容,左右逢源。押解卢俊义时,李固也是贿赂两人,想害死卢员外。同样的情形又重演了一遍,董超犹疑拒绝,薛霸劝解,于是都同意,坦然收了银子。

董超薛霸典型的小角色,但的的确确做了件大事,那就是前后押解的两名犯人,一为林冲,一为卢俊义,二人弓马娴熟,有勇有谋,本都是国之栋梁,如果细心录用,自是社稷之福。奈何被逼上梁山,实在让人痛惜。而董超薛霸无疑是二人走上梁山最好的见证人。当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想让别人早死,没有想到多行不义必自毙,鲁智深的禅杖虽然躲过,可是浪子燕青的暗器确实射上就拔不掉的。像行行色色的董超薛霸之流一定要警记,银子虽然是好东西,可是有时会要了自己的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5722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