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测量教案(热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09:46:06
时间的测量教案(热门21篇)
时间:2023-12-11 09:46:06     小编:雅蕊

教案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将知识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一

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学习目标: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通过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误差。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生举例说明)。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单位及换算。

1km=m。

1m=dm。

1m=cm。

1m=mm。

1m=um。

1m=nm。

3、实验探究:刻度尺的使用。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4、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和长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

5、特殊测量方法。

(1)如何测硬币直径。

(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时间单位还有、

1h=min1min=s。

2、秒表的使用。

(三)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三、随堂检测。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5、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6、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一、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还存在的疑惑:

二、课下作业。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二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会进行8以为的看图列式计算。

准备:

1、确定场地,绳子、圈、尺子等测量工具若干。

2、笔、纸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单。

过程:

1、目测物体的远近:游戏"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幼儿按教师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跷跷板等,听到停止信号,幼儿立定。

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远近。

3、幼儿在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启发幼儿相互验证远近。

4、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测量同一物体,发现测量工具与测得数据之间的关系。

5、看图列8以内的算式。

(1)看图列加法算式。

(2)看图列减法算式。

(3)教师提供其他操作单,供幼儿练习。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三

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2分=()秒。

180分=()时120秒=()分。

1时40分=()分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

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展示课件】。

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提出问题】。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

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1)长度单位的符号。

(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五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区别时间与时刻。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课件。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

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六

1、运用已有经验,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尝试记录结果。

2、通过记录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3、在自主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用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进行直线测量并简单记录结果。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用一种工具进行同等长度测量的前期经验。

2、物质准备:

教具:情景导入ppt图片、桌子、椅子、玩具柜、测量结果表。

学具:笔、纸条、书、牛奶盒等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ppt。

1、师:小朋友们从图上看到什么了?(老师在擦桌子、小朋友的椅子、老师在搬玩具柜等)。

2、集体讨论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以上物品。

二、出示各种测量工具,幼儿分组。

1、出示各种测量工具讨论如何进行测量。

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这些物品,想让大家用这些物品为我们的桌子椅子进行下测量。

2、师:怎样测量才能使结果是准确的呢?

每次测量时能不能与上一次结束处有空隙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上一次的结束处在哪里?

教师小结:每一次测量时候要将前一次测量的'结尾处当作下一次测量的起点,而且要在每一次测量的结尾处做好标记,整体测量完要及时记录。

3、幼儿自由分6组,(每两组测量同一样物品)选择本组测量工具并领取测量结果表。

三、幼儿操作,为物品进行测量并简单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提示幼儿进行结果的简单记录。

四、分享交流。

分享各小组的记录结果,集体验证(教师肯定所有符合要求的测量方式,不给予好坏评价)。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体会测量工具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张老师觉得你们都好厉害呀,突然我发现了个现象,每两个组测量的物品是一样的,可是因为他们测量工具长短不一样,我们来看看结果,哪个用的多哪个用的少呢?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帮助幼儿体会测量工具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五、教师总结。

师:今天我们有趣的测量就结束了,运用测量我们知道了桌子、椅子和玩具柜的长度、为我们棒棒的自己鼓鼓掌吧!这样的方式可以用在生活中任何你想知道的长度测量中,小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每天都测量一种物品哦!再见!

本次数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特别愿意自己动手操作去发现结果记录结果,但是在结果表上记录结果时教师观察到有些幼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记录,还有些幼儿在测量时用了很多工具,导致结果不准确。但是整体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还是学习到了自然测量的方式,理解了测量工具和使用数量的关系。教师下一步要重视幼儿填写结果表或者操作单的能力,多开展类似活动。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七

1、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八

通过自主学习,课外调查,估测,实际测量等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1知识与技能: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1提供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了解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搞清如何根据人体尺寸应购买哪种规格的衣服和鞋子,把知识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3通过上网查阅有关长度单位的资料,了解“米”的定义的历史变迁。

4上网查阅钟的发展史。

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2学会使用机械秒表测时间。

多媒体教室,厘米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米尺(30)。

机械秒表{30}、电子秒表。

观察讨论实验多媒体教学。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九

课标: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

重点: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学生在小学和初一已经学习过刻度尺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本节知识非常有帮助。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不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因此,本节重点是学习刻度尺使用,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

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媒体】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教学过程】复备。

【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长度的测量。

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由于学生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应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想法:用一张纸条、一砟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比较起来很不方便,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也就是测量单位。

学生阅读教材,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它们的一些常用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小活动:让学生了解身上的尺,认识几个单位。

1m、1dm、1cm、1mm有多长。

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很高,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则要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思考下面的问题:

a、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b、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c、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了?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刻度尺,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观察结果,然后各小组间互相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在测量之前一般都要对测量仪器仔细观察。

师:现在请各组同学分别用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各小组的同学测量完以后,组内相互讨论、交流测量的过程、结果,然后每个小组将结果写在黑板的表格上。

长度a/cm、宽度b/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为了使测量的结果准确,每个小组是怎样做的?请各个小组发表意见:

各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为了测量更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交流讨论体会到:在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误差。

对于测量来说,误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

在生活中,除了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外,人们还经常需要估测长度。你有哪些估测长度的方法?怎样可以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学生交流:可以用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或将身边的某物体作为“尺”去测量,如了解自己一砟的长度,走一步的长度等。为了提高估测的准确性,要经常用标准刻度尺测一测自己制作的“人体尺”等,看它的长度改变了没有。

利用你的“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长和宽?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估测水平,找出差距大的原因。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仅凭自身能测出真实物体的长度,体现了学以致用,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

1、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

2、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创编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感受乐曲的节奏,引导同学去探索、发现它的相同与不同。

2课时。

1、扮演《时间像小马车》。

2、欣赏《在钟表店里》。

3、编创与活动。

一、聆听《在钟表店里》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同学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示了什么?

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示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在相同乐段处也可用双手伸开表示钟表里分针、秒针机械转动的动作来表示,当听到不同钟表发出的报时声时,可以配以相应的动作。

4、还可以想象钟表店里的工人们辛勤工作的情景,进行扮演。

二、扮演《时间像小马车》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同学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同学分成小组听录音,创编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1)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2)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3)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4)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合适?等等。

4、分组汇报,一组同学扮演,一组同学唱歌,一组同学打击乐伴奏,一起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示。

5、编创动作建议。

第1~4小节:双手做勒马状,双腿交替屈膝,双脚原地一拍一下提足跟。

第5~6小节:右手握拳伸出二、三指做甩鞭动作;

第7~8小节:手举至头,上腕部绕三圈。腿与脚的动作不变。

第9~11小节:做一次甩鞭动作;

第11~12小节再做一次甩鞭动作。

第13小节:左脚踮起,足跟点地两次,

第14小节右脚踮起,足跟点地两次,双手一直做勒马状。

第15~16小节:双腿交替屈膝,双脚轮换一拍一下提足跟。一手做勒马状,一手叉腰。

三、编创与活动:传消息。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培养内心听觉的练习。

2、评定:根据每小组节奏准确率的高低确定优胜组。在自身的课本上画五角星。

1、扮演《这是什么》。

2、欣赏《调皮的小闹钟》。

3、编创与活动。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老师今天让大家猜个谜语,看你行不行,“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猜一件物品。假如你猜不出,请听一首歌,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请你用笔把它画出来。

2、放歌曲《这是什么》并重复多次,同学用笔画,大多数同学画出闹钟,有的同学画出表,教师加以引导,那种合适,并将画的好的进行展示。

二、学唱歌曲,感受表示音乐形象。

1、师出示各种小闹钟,请同学说说闹钟的功能(它能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是我们小朋友的好伙伴。)。

2、听听闹钟走的声音(嘀哒嘀哒),提示同学要用轻松而弹性的声音来读唱,并用合适的动作来进行配合。

4、学唱歌曲难点解决:50505—和20205—这两句不同音高准确演唱通过比较、重复的方法来来学会。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师:用什么打击乐器来伴奏呢?怎样敲最合适?(双响筒,木鱼,碰铃,三角铁等)。

7、分小组扮演歌曲,由同学之间展开评价,锻炼同学主动评价自身和他人的歌唱和扮演的能力。

三、聆听《调皮的小闹钟》,进一步体会音乐表示的闹钟形象。

2、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鼓励同学可以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示。同学交流回答:大多数同学说修好了,因为听到了闹钟的铃声,闹钟恢复了正常,个别同学就说没有修好,因为觉得是快修好了的时候,听到最后结束是的一声滑音,表示闹钟里面的弹簧跑了出来,又坏掉了,所以没有修好。

3、师:小朋友在曲子中听到了闹钟走动的声音,还听到了闹钟的铃声,听一听出现了几次?再次欣赏乐曲,请同学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4、同学交流,师归纳小结。

四、结合歌曲乐曲中表示的闹钟的音乐形象总结归纳,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要珍惜时间。

1、让同学说说你该怎样保护你的小闹钟,怎样珍惜时间的。

2、生回答交流,师总结归纳时间就象小马车,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

3、扮演歌曲《这是什么》和上节课学的《时间就象小马车》,唱着走出教室。

五、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这是一个高低、长短、强弱的综合性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

3、还可以鼓励同学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身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一

现如今,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独生子女较多,孩子们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有着家长的关怀呵护,不少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他们做事拖拉、懒散,没有时间观念,不会有效地利用时间,不会合理地安排时间。为此,我班开展了“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的主题班会。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学习有效地利用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学生搜集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小品。

2、班主任准备视频阅读材料以及名人名言。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出几个谜语吧!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呀?

1、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最长又最短,最伟大而又最渺小,最珍贵而又最易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

2、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脚,却能跑,只见匆忙过,不见奔回头。

同学们,你们可能猜不出,这些谜语说的都是时间。

二、通过活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1、讨论1秒钟可以做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

师:好。同学们谈了自己可以做的事,也谈了自己的困惑。确实,1秒钟的时间很短,似乎做不了什么事。可是,就是这短短的1秒钟,人们也可以利用它创造出奇迹。

2、阅读1秒钟可以创造的奇迹

(1)电脑1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

(2)跳水运动员1秒钟可以完成空中动作。

(3)光1秒钟可以传播30万千米,大约绕地球8圈。

(4)发电厂1秒钟的.发电量可供一户家庭用3个月。

师:看到这些数字,你是不是又重新认识了这短短的1秒呢?要是能抓紧1秒钟,也能做许多事情。

3、通过活动体会1分钟的重要性

师: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有时你会觉得时间很漫长,有时你又会觉得时间很短暂,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

活动:同样是1分钟的时间,全班5个组,各完成不同的事情:

(1)做口算;

(2)下棋;

(3)玩扑克;

(4)跳绳;

(5)踢毽子。

你做了些什么?对1分钟有怎样的感觉?(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通过身边浪费时间的现象,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时钟走动的画面和声音)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它就在你不经意间流逝了!

活动:小品ab剧《时间在我们身边》。主要内容:表演班中同学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

(1)早读时间:a、抓紧时间预习;b、和同学说话。

(2)上课:a、专心听讲,不做其他事情;b、上课玩东西,想其他事情。

(3)课间:a、准备学习用具,做好课前准备;b、先玩,上课铃声响后才想起要去厕所。)

师:小品中发生的事情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来听听同学观后感吧!

(学生谈感受)

四、学习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激励自己珍惜时间:

师:只有做了时间的主人,才能做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在一分一秒中认真学习,认真研究的。

活动:讲述鲁迅的故事: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知名的文豪。鲁迅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他非常珍惜时间。鲁迅12岁在绍兴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很小,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绘画。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浪费时间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谢绝。

五、学会合理安排利用、时间:

1、珍惜时间小测试

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小测试:

任务:假如有客人来你家做客,你一定会热情地招待他们,我们都需要做些什么呢?

任务表如下:任务内容所需要的时间:

用水壶烧水。

5分钟

刷洗茶壶、茶杯。

1分钟

洗水果。

2分钟

准备客人爱吃的零食。

2分钟

师:谈一谈,你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学生交流自己完成任务的顺序

师:看来,小明同学安排得最合理。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就把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了,做了时间的小主人。

2、联系自身的不足,立下新目标。

(学生谈自己的新目标)

师:从古到今,许多名人警句都教育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我们要认真学一学。(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写有名人名言的小书签)

六、班主任小结。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二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三

3、激发上小学的愿望,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课件;作业纸若干;蜡笔若干;写有算式题的铅笔盒及衣服、串珠人手一份;写有时间的筛子。

复习整点、半点;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1、复习整点、半点。

谜语引出主题。

孩子们,王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小工具和你们一起游戏,想知道是什么吗?那你们就来猜一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这是什么?对了,是钟表。

看表认时间――十点、十点半、两点。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是一小时。

你们都认识它?那你们会看表吗?现在钟面上是几点?(十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对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10上就是十点整。那这又是几点?(十点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队,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10和11的中间就是十点半。在考考你们,几点?(两点)分针现在在几上(12)看它绕着表盘跑到哪儿?(12)它跑了……(一圈)时针从2走到几?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小时)对,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过去了。

2、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

体验一分钟并讨论

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现在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当小铃敲响时,说明一分钟开始了,我们一边看着秒针跑一圈一边想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当小铃再响的时候,说明一分钟过去了。你们再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预备,(叮)开始!――(叮)停。一分钟时间到,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一分钟你能做哪些事?小朋友说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王老师还知道一分钟打字员能打500个字、小学生能跳绳280下,一分钟小朋友可以完成三件任务,最厉害的是消防员叔叔,能在一分钟里连接上水管并爬上五楼扑灭大火,看一分钟多么重要,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分钟一分钟度过的。

3、一分钟任务游戏,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通过一分钟任务游戏知道抓紧时间认真做事的道理;

对了,王老师今天也带来的二个小任务,看你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完成。想不想试试?好,仔细听好:第一,把衣服叠整齐放在两边的桌子上;第二,根据铅笔盒上算式的得数,从小筐里拿出和的数相等数量的蜡笔放进铅笔盒里。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2分=()秒。

180分=()时120秒=()分。

1时40分=()分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二、探究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五

1、幼儿能够跟着老师或音乐哼唱。

2、激发幼儿上学的积极性。

3、能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稳定幼儿的情绪。

活动准备。

《上学歌》光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伴随歌曲做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

二、基本环节。

1、教师给幼儿读歌词。

2、根据歌词提问:

“歌曲里面有谁?要去干什么?”

“高兴么?为什么高兴?”

3、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4、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简单的.动作。

5、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教师要走近并带动他一起唱。

6、幼儿熟悉歌曲后,跟着光盘唱。

三、结束环节。

让小朋友集体边唱边做动作表演。

四、延伸环节。

提高:“小朋友我们上幼儿园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幼儿的入园情绪,但对于极个别的幼儿没有调动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认识上存在不足,孩子并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和环节进行,活动进行到一半,开始我行我素地到处乱跑,以致教学秩序非常乱。

小百科:

上学是人们为未成年人所定制的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一般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现代教育则为学龄前的儿童开设了幼儿园。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六

说到化石时,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长毛象化石。老师介绍一则小资料和琥珀、长毛象化石的来历,听后你与此文的说明的内容和方法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小资料:琥珀化石只是化石中的一种。其实,化石有许多形态,有石质化石、煤化石,还有奇异的冰冻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来历:远古时,一只小昆虫正在树枝上休息。它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树脂粘住了小昆虫,将它埋进树脂的坟墓中。经过沧桑变化,裹着小昆虫的树脂被埋入土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树脂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化石。

冰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长着长毛的猛犸。一天,一头猛犸在暴风雨中跌下山崖,被埋进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冻起来。当这头猛犸被科学家发掘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发皮肤都还完好如初呢。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学生复习说明文的特点。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重申强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采用小组争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学答的快而准:

(1)从写作意图上看,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得到较清晰的了解;记叙文则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总之,说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记叙文要以情感人。

(2)从文章主要内容上看,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表达方法看,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和议论。说明文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的叙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的,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像和夸张,叙述的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说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述。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七

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充满探究欲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时钟正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之一,他们已经有了认识时钟的经验,但对于如何记录时间并不是很清楚,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记录,此时开展一个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学习记录时间是比较适合的。对于记录时间,孩子们必须先学会认识时钟,而认识时钟包含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有认识整点、半点,有认识时针、分针、秒针,有让幼儿知道15分钟等于一刻钟的……只有在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学习记录。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他们到底应该掌握哪些,我们的教师有点迷茫;对于如何让孩子认识时钟、记录时间,教师也不是很清晰,所以,我们策划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明确大班幼儿认识时钟的目标,研讨记录时间的教学策略。

2.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样品;有关认识时钟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抛出问题。

2.大班的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充满探究欲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时钟正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之一,而认识时钟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主持人:那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认识时钟可以到哪个程度?

答: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可以从认识整点、半点,逐渐过渡到认识15分、45分,知道一刻钟是15分钟,半小时有2个15分钟,一小时有4个15分钟。

二、如何记录时间。

主持人:在孩子们能够准确认识时间后,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们学会记录时间呢?

答:1.首先要认识符号“:”,知道这是记录时间的关键,“:”之前记录的是几点,“:”之后记录的是几分。

2.教师应该先进行示范,让幼儿了解。

主持人:你们觉得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让幼儿学习记录时间?

答:1.看时钟记录时间。

2.看时间画时钟。

3.看画记录时间。

三、具体课例研讨。

1.目标是否合适?

2.环节设计是否层层递进?

3.材料准备是否既简单又为完成目标服务?

数学活动《学习相邻数》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设计《小银行》。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八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秒表(或者手表)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我们不看手表能不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了?

2.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3.1分钟有多长。

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是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一瞬间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不看时钟,我们来估计一下1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种方法?

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怎样可以使我们的估计更加准确?

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么估计?

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1小时呢?

4.过去多长时间了。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们这节课的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时间有快慢吗?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十九

曾经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我们想着这一路上应该小心翼翼的,不会遗失掉什么,可是后来我们一路上一直都这样小心翼翼地行走,可是一不留神还是丢掉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

他们说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也有人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就总会有的,可是为什么总感觉时间留给我们的都是那么仓促的样子呢?我们总是想要去努力的留住一件事情,可是到最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选那些慌慌张张的表面现象本身就是人生的本质吧。

我们曾经尝试过在一段时间里去挽留一段关系,或者是留住一个人的背影,可是后来发现消失在山高海阔的地方,那些其实并不是你的远方,而是你许久从未真诚的梦想。那时候你一直都期盼着能够有一个人走进你的生活里,走进你的心中,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和颜色,可是后来这些都让你感到失望。

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你渐渐的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能让自己开心起来,其他人都无能为力,即便是别人努力的去做了,他们竭尽所能竭尽全力,在你看来仍然是费力不讨好的。

一个新诞生的词叫做油腻。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并不懂它的含义,可是渐渐地我们懂得更多的网络热词,我们就懂得其中很多东西都是讲究一个意境。

很多东西也都在没有揭开伤疤的时候就暴露无遗。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二十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

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3.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

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工具: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新课教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

供老师参考选择的实验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图3-1-1,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前后实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

用纸人和少先队队鼓演示。

用彩纸做成高约10cm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

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

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

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

可共选择的实验:

演示:如图3-1-3所示,

解释此实验: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可看书图3-4解释,也可做成课件)。

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

敲击一次音叉,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土电话”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空气中:(15°c)340m/s。

回声。

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

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

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

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探究活动。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有关声音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至今,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到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通过调查,了解其中的几个方面.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时间的测量教案篇二十一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齐读)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

从()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对此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

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

2、本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全班交流。学生发言。

3、教师引导:我也想了几个比喻,可能不如同学们写的好。我说一说,作为抛砖引玉好吗?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

(同步播放幻灯)

4、再次讨论,学生发言。

1、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她讲述光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最后,让我们齐读高士奇爷爷的诗《时间伯伯》。

2、课外作业:在课后阅读、搜集、了解一些有关岩石、地球的知识。

1、“砾岩”是什么东西?(播放岩石分类表)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2、什么是化石?(播放地质年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三叶虫是生活在距今约5.7亿年前的寒武纪的海洋生物。

3、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什么意思?(播放地质年表)

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地质学上的一种时间划分,是依据生物、气候的演化来划分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6582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