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17:06:14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1 17:06:14     小编:BW笔侠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成长的点滴,留下宝贵的回忆。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和范文,借鉴经验,在不抄袭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你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我通过反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入领会《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我的心灵逐渐得到了净化,世间的浮躁与虚无逐渐得到了剔除,精神得到了升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之所在。我的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标准。在现在社会当中,有的人,道德下滑、道德沦丧,品行低劣。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光盘上看到,一个少年打骂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去死。他学习了传统文化,聆听了传统文化的讲坛后,他变了,懂得礼仪廉耻了,懂得不孝敬父母就是大逆不道。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孝”文化,也是弘扬中国礼仪之所在。也就是注重人的道德修养,道德素质提高了,行为规范了,就懂得孝敬父母,善待他人。所谓“百善孝为先”,“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子全家安”,人只要注重孝道了,全家安好,人人和谐相处,整体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稳定。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弘扬传统文化光盘上讲黑龙江的一少年,十五六岁,就学着研制炸弹,干一些违背人性、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这充分说明了没有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教育,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还有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胡斌,年仅22岁,把父母的钱拿来,成天泡在网吧达六年之久,把爸妈的钱拿来,七张钱,都是一百的,用来点燃抽烟。他听了传统文化的报告后,发誓要孝敬父母,善待父母的劳动成果。是传统文化纠正了他的心灵,感化了他,洁净了社会的一角。另有一妙龄女子,说实在活不下去了,最后学习了传统文化,就没有了轻生的念头,是传统文化改变了她的人生。

以上事例说明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指引我们走人生正道,理智从事,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我们人活着,一生要胸怀宽阔,要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不能只想个人得失,不择手段,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传统文化要我们注重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我们的所作所为要符合自然规律,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多做事,做善事,有利他人,有利社会。这样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意义。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一公益论坛光盘上所讲,隋代李春设计的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历史之悠久!地基达1.49米,很牢固,这足以体现出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可就在赵州桥的旁边却立着一块由美国人做的标榜奖牌。这不禁令人心寒,令中国人心寒。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自信心,还要去问老外,问美国人我们聪不聪明,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民族自信心吗?所以,我感到我们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样子,要相信我们的祖先,我们要自尊自信。

四、学习传统文化、是维持一个政党长治久安、取得伟大胜利的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就是因为他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它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民心、顺民意、得天下,这也符合客观规律,这也是它的伟大之所在。胡_席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我看到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光盘上所讲,地税局长张瑞听了传统文化讲座,学习了传统文化,他可以做到不贪污,一心为民,税取之于民,造福于民。这也符合胡书记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只有这样,一个政党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席的”依法治国“、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治理国家,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在里边。

五、抓教育、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传统文化是中华的圣贤文化,是拯救世界和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智慧之所在,现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的初期教育至关重要,传统文化就是让孩子从小接受为人之道。要齐抓共管,家庭父母,学校教育,社会关注形成整体教育体系。全方位渗透圣贤文化《弟子规》、《三字经》等,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只有从小给孩子打好做人的根基,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华民族接班人。

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被遗弃了一百多年了,现在面临着复兴的大好时机,我们要以学习传统文化为精神动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民族的振兴、使传统文化脉脉相传,就要使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开展人人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圣贤文化活动,社会就会和谐稳定,中华民族就一定会永远强盛。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随著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要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人们的愿望是填饱肚子;现在,人们更嚮往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大量的娱乐文化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如电影、歌曲、电视剧……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费。

当然,这些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求,文化时尚总是与大众传媒紧密的粘合在一起,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人们便製造了多种多样的时尚文化,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但由于文化时尚形式大于内容,文化含量有限,例如大量歌唱选秀节目的出现,导致了社会一些负面效应,如人们盲目地追星,发明星梦,以为想要成名,会唱歌就行等。

因为娱乐文化注重新颖,与当今社会联繫更为密切,也符合了年轻人的个性,导致年轻一代人在追求新鲜的时尚文化时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抛在了脑后。新元素的加入,传统文化便显得乏味,必然备受冷落,许多弘扬传统文化的影片一般围绕著一个主题或者形式没有创新,所以会显得有些呆板、枯燥。并且富有创意的时尚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人们的注意力便转向了时尚文化,导致中国的传统文化渐渐被冷落,渐渐被遗忘。

然而,面对商业娱乐文化的强势来袭,人们也并非全然接爱,为了挽救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国政府也对一些娱乐文化进行调整或限制,如面对大量的歌唱节目也相应地实行“限唱令”,鼓励一些弘扬汉化的节目播出,如《百家讲坛》、《艺术人生》、连续剧《渴望》、《人间》等,让人们在娱乐中瞭解中华文化,这是商业娱乐文化对社会的正面回馈。

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维繫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一条精神纽带,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集中了几千年来人民的思想智慧,是领导我们抵抗外来侵略的强大精神力量。如果没有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很快就会被外来的思想侵噬。所以,弘扬中华文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证。

娱乐文化的发展应以传统文化为源泉和动力,把中华文化融入娱乐文化,不要让娱乐文化仅仅局限于娱乐节目。如“汉字听写大会”,利用商业的手段,让中华文化以崭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创新中华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以让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所以,应该让娱乐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让娱乐文化更有价值的发展,让中华文化深深的烙印在人们心中,让中国更富有生机活力的蓬勃发展。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文化是一条长河,是每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液,无形中影响著每一个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娱乐文化的调剂,我们的精神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所以,让娱乐文化与传统文化齐飞吧!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什么是文化?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中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柬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不很流行。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粱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0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粱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庞朴主张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去把握文化概念的内涵,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从以上关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或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在世界历史上,各民族、各国家分别在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提供的舞台上,演出了性质不同、情节有别、风格各异的文化正剧。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在结构上体现了“一”与“多”的统一,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是“一”,吸收各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多”;历代统治阶级“独尊儒术”是“一”,兼取儒、道、法、墨各家治术和容忍儒、道、佛三教并存是“多”。它们既构成中国文化整体,又各自独立存在,既包含成体系的理论形态,也包含以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民族感情、民族心理。以及由历史积淀而成的行为模式、思雏方式和0理特征。这种结构特色,使中国文化既具有大传统;又具有小传统,大小传统互相激荡,互相冲击,形成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之流。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通过我院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哈韩、哈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历史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

有段时间,我学习了关于《孝经》的知识,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生命,然后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我们洗脸,等教我们学会了所有东西时候,我们首先回报给他们的是顽皮和顶嘴,我们忘记了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那些日子,我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把毕生的心血一点一点的传输给我们。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观看陈大慧老师讲的《中国传统文化圣贤训练》后,感受很深,同时也深感自己传统文化学问的匮乏,所以也盼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观看,重新接受圣贤训练,重新熟悉人类的珍宝——中华传统文化,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关心今日的人们,认清晰、想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把已经混乱和颠倒的,善恶、是非、美丑、智愚的标准,通通订正过来。

在影片中陈老师讲到《三字经》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会背的人许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很少。意思是凡是人他自然的那个人性,那个天性,那个人性是本善的,原来就是善的。善是什么呢?纯洁纯善,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与生俱来就这样。就像刚诞生的婴儿,就像一杯清水,无色,无颜色,无味,无味道,无嗅,也无这个气息,没有气味。透亮的,这就像人性一样。人之初,性本善,自然的人性。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样的我们,现在却面临着重重“污染”,翻开报纸,打开网页,每天充斥着我们视野的是:一件件罪恶的大事,一段段见不得光的丑闻,扭曲的价值观,罪恶的金钱观,老无所依,少无所养。为什么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现在人们,精神文化却如此的可怕。陈老师讲到“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假如你不训练他、不让他保持他这个纯善的人性的话,他那个刚诞生的时候、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本善的人性啊就转变了,特殊是传统文化匮乏的今日,人们脱离了圣贤训练,抛弃了世界观、价值观,放纵了自己,丢失了本性。受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四周的伴侣,四周人的错误的`价值观、不道德的价值观的影响,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已经成了许多人的通病,也是社会噬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现在的人们更应当接受圣贤训练,转变自己的错误价值观与自私自利,多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接受真善美的训练。并且要抛弃一切杂念,真正的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这一过程并不难,只要我们擅长学习,接受正确圣贤训练,抛弃太多的物欲和金钱观,一旦这训练恢复,实现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肯定不难。现在的人欲望太重,每一个人都欲望酷热,完全糊涂了,欲望把我们的心给包裹住了,像厨房里的灯泡一样,被油烟熏黑了,到最终到厨房开灯跟没开灯一样了。所以我们要擦灯泡,先擦自己的灯泡,和谐自己的身心,擦一点亮一点,最终身心就光明白,一切罪恶、不和谐全都消逝了。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在元朝,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在唐宋,她又曾是世界上国力最强盛的国家。这样的大国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世界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外国文化和其他先进的文化的泛滥,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冷漠,甚至将被国人遗忘。

毛笔书法,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没有毛笔书法,也就没有“书圣”王羲之,也自然没有著名的《兰亭序》。然而现在中国还有多少人写毛笔书法呢?与我们相望的日本却规定每所学校都要开设毛笔书法课,每个人都要懂得写毛笔字。日本的毛笔书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人家都如此重视,我们呢?从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京剧、皮影戏、变脸…这些都逐渐淡去,现在的人们忙于追逐潮流,我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天天对着这些中国文化的瑰宝过活,传统文化成了远去的记忆。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被我们渐渐遗忘。现在许多西方的学者到中国寻找中华文化的根源,来学习中华文化,作为国人的我们,却把这些遗忘,这应该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希望有一天人们能够重视即将被遗忘中华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中华文化续写灿烂美好的未来。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七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

8月份,带着一颗要真诚修身的心,走进了传统文化推广协会,似乎要在这里寻求安慰似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失败的一塌糊涂,四十多年了,始终要找一个突破口,洗涤自己的心灵。从生活到工作,始终不是自己满意的状态,怎样改变现状,让自己可以活得轻松、活得幸福。万千世界中,万千种生活,哪一种适合哪类人,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定数。

埋头读《大学》、《中庸》、《孝经》、《论语》初步有了了解,儒家思想是何等的让人敬佩,每一句话,反求诸己时的泪目,切肤之痛的反观生活点滴,感叹、再感叹!完美人格的雏形孔子早已定论,现在的我们只是摒弃被污浊的心灵,以修身为本的理念重活一次,直至终老,不留遗憾。

信仰——真正了解了其内涵,标杆——真正了解了其风向。内心笃定外表祥和,也许是修身最高境界,精致、干练衣着得体、妆容干净,活出女人不一样的生活。多读书,气自华,修炼成淡淡的女人,用优美的诗词赞美身边一切美好。做好妈妈、好妻子是我努力的方向,女性要柔美,要肯就下,似水一样缓流,遇刚则绕。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事必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悔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八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7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弟子规》等课程。教授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早早培养起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相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

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九

通过我院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哈韩、哈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历史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

有段时间,我学习了关于《孝经》的知识,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生命,然后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我们洗脸,等教我们学会了所有东西时候,我们首先回报给他们的是顽皮和顶嘴,我们忘记了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那些日子,我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把毕生的心血一点一点的传输给我们。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

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十

我要从我做起、从我的家庭做起、从我的学校做起。让《弟子规》走进我的家庭;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人;我相信我的孩子,我的学生,甚至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参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的行列。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从认识上加深了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开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开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一

最近,我学习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学校校长李成泉专家的《传统文化进校内之学校方略》的讲座视频,我很受鼓舞,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当今同学中,有不少人在家受亲人宠爱,俨然是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

因而他们身上毛病许多,缺少合作、奉献精神,缺少“谦让”、“友善”等品质,为人很自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老师应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训练同学,促其成长,使他们成为国家将来的接班人、建设者。这是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需要,也是广阔同学个人成长进展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中国现代的训练理应具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风格和颜色。孔子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训练局,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一些思想对我们今日的训练改革仍具有启发、指导意义。

孔子曾言“有教无类”,并将此言落在实处。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贵族垄断学校训练的特权,使一般大众有了学习的机会。今日,我国训练均衡进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为目前训练上还存在着不公正现象,如城乡差异,东西差异,沿海与内地的差异等。

孔子说:“仁者爱人”。老师应用“仁”去喜爱同学,感化同学,激励同学,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暖和,从而受到好的启示。关爱同学是师德的要求。

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今日的老师要熟悉到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社会生活亲密相关,要明白:只有充满着儒雅文化气息的校内才能造就温文尔雅的`一代君子。老师要从孔子思想等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训练同学,使其成为我国现代的“四有”新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孔子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言论,启示我们:老师要告知同学学习方法,要把学习与思索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言行全都。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这已成为现代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老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依据同学的差异,实行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取得好的效果。

孔子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们今日的师生仍旧具有启发、训练意义。老师要讨论教法,要让同学在欢乐中学习学问,把握技能。老师要在自己的努力教学中体会到成就感、幸福感,从而更加喜爱训练事业。

总之,学校,老师要注意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训练同学,使他们成长为国家将来的有用之才。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二

参加xx年肇庆市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师培训,收获颇丰。这次学习从深层次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认知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的今天,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三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假设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那么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那么,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四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体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巩固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同时,发动家长,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抗非典时;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四川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是未来的主人,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才能创造新生活。传统文化是财富,他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系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所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中用,这就是我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我县举办的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中,我们有幸听到云南大学“名嘴”金子强教授的题为《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

金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卓越的传统——兼容并包说起,讲述了中国北方齐鲁文化、南方荆楚文化和西部秦文化的主要内涵,概述了儒、道、墨、法、医等诸子各家和佛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他们对于今天的启示,以及传统文化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金教授提出,要成为优秀的人,应具备“善良、勇气、智慧、美丽”四个基本原则。

讲座中,金教授古今贯通、广征博引、幽默风趣,为到场师生奉上了一顿充实的精神大餐,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育,是老祖宗告诉我们后人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导我们子孙后代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含慨了三大内容,儒、释、道。

儒家的教育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道家的教育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释家的教育就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我们称之为佛教。

儒家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为教育基础,是以自制为核心。道家教育以《道德经》、《太上感应篇》为教育基础,是以自省、因果教育为核心。佛家是以《修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为修学基础,以戒、定、慧为修学核心。

何为人生:人生就是人们的生活。何为宇宙:宇宙就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包含五大内容: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

什么是伦理:就是人类关系的自然法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性、姓、信的关系。我们中国人把随顺自然落实在人事上,就是伦理五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还包括: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矿物的关系)。

以前,我只是读弟子规,读论语,觉得很好,针对自己只要严格要求,孝敬父母、公婆。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觉的做的就很好了。通过这次县教育局举办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欧美、韩、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80后、90后、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我们生长在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现在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学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八德中“孝”的学习,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孝道的传承是家庭和谐的关键,是社会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因为,如果儿女不孝顺父母,家庭就不可能和谐,社会的“细胞”家庭出了问题,社会这个大家庭怎么可能和谐。自古以来中国老祖宗就认为“百善孝为先”。乌鸦尚且会“反哺”,羊羔也会“跪乳”,动物都知道报答和感恩父母。更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所以,人如果丢失了“孝道”,就会忘本,会忘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父母给予的,没有父母的养育,今天的所有都是不可能有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邯郸学院听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邯郸"的讲座之孝道后,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的根,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没有这个根,学什么都不会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禽兽不如了,所学所做只能是欺世盗名而已。人之根本在孝,本就是本性,也即是人性。这个根、这个本是情感最原始的生发地,一旦触动,便如闪电一般照亮那个地方,最能"摇其心、动其志、利其行".也就是说最能帮助人回归本性,回归人性,恢复本善。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江x民提出的以德治国方针,胡爷爷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实则都包涵了中华传统的孝道。

孝关乎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它让人的内心充满温暖,并把人提升到一个庄严和神圣的境界。"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准则。

今天,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是行孝的三个含义。

在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这个在孝行里面排在最后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我们时代的不幸,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孝经》也好,《论语》也好,《弟子规》也好,就是要把祖先那里的"孝"转化为现代"孝"的智慧,与时俱进,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把孝化的习俗作为时尚,上升为信仰。孝心不能等,从现在开始;孝心不用说,从做开始。以孝为本,以孝为荣,以孝为乐。跟风就跟行孝风,追星就追贤孝星,成就我们的孝道人生。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七

本学期的选修课就这样匆匆的告于段落了,我感慨颇深。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

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家和万事兴]蔡礼旭老师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百善孝为先]张晓东老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又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故天经地义乃为孝。

并且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李越老师李越老师,声音灵动如水,思想深刻有理,她告诉“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真正的是关乎行礼之人的内心是否恭谦,鞠躬之礼就是要告诉自己应该常处下,用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有礼之人,礼可以成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无礼的人,则是阻力。“礼者,敬而已矣”,有礼之人,为人真诚,可以得到长辈的帮助和提携,因为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不友善,他也不会对你好,“而凡人之所以为人也,礼仪也”。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行住坐卧处着手,吃、穿、思想、行为都要健康,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做中国的形象大使。

虽然离在南京上课的日子已经有几天了,但当时的欣喜、感动、礼敬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儒学社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圣贤文化的温暖,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后来有一次在网上碰到老师,跟老师说了一些目前的情况,听了老师的开导,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穷酸,也许这正是自己学习不扎实才有的后遗症吧,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原己只是一个会选择退却的人,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幸好身边还有老师和那么多同学,可以时刻帮我自省,带我前进,记得老师说过,不管身处什么环境,只要内心安定,再大的阻碍都可以克服,再难的境地都可以游刃有余。

所以非常感谢老师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这次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山西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八

最近看了《弘扬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光盘,看后感想无数。在此之前我看过陈大惠教师和蔡礼旭教师所讲的,学习《弟子规》怎样做人的一系列书籍和光盘。关于传统文化我也不是很懂,但看了这张光盘后知道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珍贵的精神财宝,是无价之宝。但不幸得很被我们抛弃了。今日我们又重新捡起学习传统文化,是十分须要的。

在当今的社会里,人心浮躁、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与《弟子规》的要求相去甚远,说白了就是不会做人。在论坛上讲演的教师们,他们所讲的内容十分感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后,在他们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学习前和学习之后判若两人。其中有位来自x叫张华的教师,她讲的特殊感人。她本人是位癌症患者,她曾毕业于一所名牌高校,毕业后顺当地进入一所证劵公司。收入颇丰,很快就有了房子、车子、票子、以及当今社会上让人艳羡的一切。于是,她舍命的消费享受,不懂得惜福,接下来果报也就跟着来了。先是事业上不顺当,婚姻上也亮起红灯,身体上也出了问题,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于是她开头埋怨上天对她不公正,甚至想到自杀。学习了传统文化后,她明了了发生这一系列的'不幸的缘由所在。古人云: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当你的德行不够时,(没有德行)你去享受大的福报,那么灾殃也就跟着而来。张华教师讲,她从小就不听父母的话,和长辈顶嘴,长大后也不懂得孝顺父母,和《弟子规》所讲的怎样做人彻低相悖。

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因为她的心念改变了,身体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她再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奇怪地发觉肿瘤缩小了,可以做手术了。后来通过医生们的努力,手术很胜利,她也最终恢复了健康。张华教师用她的亲身经受,活生生的事实告知人们,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根据自然逻辑,去生活、去做人、去孝敬父母、去爱你身边的人,那你的一生一定安全欢乐。古人云: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古人的话我们一定要铭记在心呀!

我皈依佛教多年了,但我看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光盘后,感到很惨羞愧。与那些在论坛上讲演的教师相比,我做的太不够差距太大了。我明了了为什么学佛多年,而长进缓慢呐,本来是没有学好怎样做人。《弟子规》讲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见跻,我一定努力向他们去学习,先学做人。做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让身边更多人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老祖宗的教诲深化到每个人的心中,让更多的人成为传统文化的受益者。我们的社会一定会越发和睦、越发美妙,终于会成为人们憧憬的人间净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7843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