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如何安排好这段时间取决于个人的自制力和效率。如何拥有积极的心态,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动。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一
春节繁忙的脚步走得更快了,随着一连串红通通的灯笼,它即将到达。
春节是快乐的,是热闹的,也是静谧,和谐的。一大早,城市还没从沉睡中醒来,我走出家门,独自漫步在大街上,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春阳普照,万物都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催促着花草树木赶紧生长。在绿化带那里,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哦!原来是可亲可敬的保安叔叔。他正在挂笼呢!"身旁还有两个淘气的小孩,拿着几串小灯笼挥动着,阳光照在他们红通通的脸蛋上,显得万分可爱。我望了望树上,树上已挂满了几个红红的灯笼。我不禁暗暗赞叹:"多美啊!"小灯笼高高挂在树上,一阵阵暖人的春风袭来,把人们冬天冻僵的心融化了。小灯笼随着春风舞动,晃来晃去,有多俏皮就有多俏皮,小灯笼那鲜红的颜色,使我的心里仿佛点了一盏红灯,温暖的感觉如涓涓细流,直钻心间。
过了许久,保安叔叔已经挂了一大半了,调皮的春风把灯笼宝宝抱在地上,吓得灯笼宝宝又是翻滚又是蹦跳,叔叔见状,无奈地跑去抱起灯笼宝宝放在树上,灯笼宝宝才安心下来。两个淘气的小孩还没有累,清脆的笑声回荡在静谧的小区中。保安挂完了最后一个灯笼,放心地回家了。那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似乎玩累了,汗流浃背地回到家了。只剩下挂满红灯笼的树,天空还是那样蓝,树叶仍是那抹绿,花儿依是那样红……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多了那喜庆的灯笼,春风来的时候,它又跳起了舞。
这幅如诗如画一般画面,成为一幅宁静的画,深深地成为我记忆中一颗很亮的星星。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二
“今天是除夕,儿子快起床!”妈妈的叫声惊醒了我。我立刻起床,穿好衣服。闻见香喷喷的饺子味扑面而来,馋的我一走进厨房没忍住就用手捏了一个放到嘴里,那叫一个香啊,“去,臭小子快洗手去”。不知道是因为今天是除夕的原因,还是妈妈的手艺见长了,平时怎么没觉得妈妈包的饺子如此之香啊,吃着妈妈精心准备的早餐,我的心早就飞到外面去了,扔下碗筷就打开门找我的好伙伴去了。我们拿着钱直奔超市去买了炮,其中有摔炮、擦炮还有花炮。找了一块空旷的地方开始我们的放炮游戏,我们的放炮方法很多,比如:摆花阵、一字十二响、烟花六连炸……等。摆花阵:大家把花炮摆成一行,从这头一点其他都会点燃,一排排散开的烟花就像满天繁星还眨着眼睛。炮声在大家的尖叫声中结束了,大家玩的不亦悦乎,再看看一双双手都变成了黑爪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笑着跑过去直接涂了家辉一个大花脸,家辉追着我,我们到了小区的喷泉位置,用石头打湖面的冰,昨天的冰还结的厚实,今天好像变得脆弱了,大概冰块也被过年的氛围感染了,慢慢的`变薄了,我们嬉闹到五点,依依不舍的跑回各自的家。
回到家,妈妈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那叫一个丰盛,满桌子的美酒佳肴,加上我和我的小表弟调皮的给大伙拜个年,当然少不了我们的压岁钱咯。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满屋子的嬉笑声、家家户户的炮竹声,迎接了新的一年。除夕虽然是鼠年的最后一天,但是它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三
我的家乡在山西太原,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每年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采购年货了,吃的、穿的、用的。我们小孩则是早早的盼望着新年的到来。先是腊月二十三这天称为“小年”,人们都买糖瓜祭灶。就是大人们常说的“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为了让他说好话,于是便用糖瓜甜他的嘴。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到处洋溢着年的气氛了,家家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大家都围聚在一起包饺子、看晚会,等待着敲响新年的钟声。
初一一到,爸爸妈妈就带着我串门走亲戚,嘴里还说着过年好,这类祝贺新年的话。正月十五元宵节,大街小巷都很热闹,白天这里有许多传统的节目,比如;扭秧歌,跑旱船,舞龙,还有背棍,其中背棍是我最喜欢看的。
背棍的人背后竖着一根铁棍,举着一个或两个化好妆的小演员。随着背棍人的步伐悠扬的摇摆起来,沿街表演很是红火。
我爱我们家乡的春节!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四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一年之岁首。春节历史悠久,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贴春联是春节必干的。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把去年的对联撕下来,贴上新一年的春联。贴春联寓意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是吉祥的意思。当然,还要贴一个“福”字,“福”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而且,不少人家还把“福”贴倒了,寓意为“福到了”,与“福倒了”谐音,所以才有了把“福”倒着贴这种贴法。
放鞭炮——这可是那些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把鞭炮点燃后,便有噼里啪啦的响声,可有意思啦!瞧瞧那些小孩子们笑得多欢哪!说起放鞭炮,你知道它的来由来吗?相传很久以前,小镇每到达这一天,就会有一只妖怪——夕,出来作祟,人们都很怕它。终于,有一天一个老爷爷在夕出没之时,放起了鞭炮,将夕吓走了。这就是“除夕”。从那以后,放鞭炮便成了这一天的习俗。
当然,春节的压轴戏——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的主菜就是饺子。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相传为东汉的张仲景发明,原名为“娇耳”。到了春节,一家人围在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打算——真是温馨啊!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五
哦,过年了!快乐的新年,美丽的新年,期待的新年,终于到了!
除夕之夜,我们小孩是最快乐不过的了。晚餐上,有又甜又嫩的火锅鸡肉,有又香又辣的红烧猪肉,有又酸又辣的鲤鱼,还有我也参与制作的蛋饺,等等。这么多美味,配上甜甜的饮料,真让我大饱口福啊!
吃年夜饭,便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办得特别好。杂技的惊险使我的心惊险,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表演完后不住地为他们喝彩;笑话、小品的幽默有趣使我咯咯大笑,难得这么开心,一个接着一个的表演使我想喝水都舍不得错过一秒钟!
在欢乐的联欢晚会中,十二点钟快到了,我也开始工作了,拿着礼花和鞭炮来到阳台上。在阳台上,真像在看一个露天电影,礼花在一个接着一个地表演着,拉开了漆黑的帷幕。快看这里,一个美丽花苞伴随着响亮地奏乐冲了出来,最后绽放成一个美丽的大菊花,留下的碎丝随风飘荡,变成了一闪一闪的星星。一声脆响又把我吸引过去了,快看那儿,一个闪着五颜六色的花苞把天映得五颜六色,最后一声巨响,整个天空照得通红,留下的碎花像雪花一样落下来,美丽极了!其它的小礼花也在四周助威,这里一声噼里啪啦,哪里有啾啾的响个不停,像星星,像流星,还像飞碟。这边也不甘示弱,接连不断的炮声在提出挑战,接着,一排打着转儿的流星过后,几个花朵同时绽放,有红的花,犹如一把火;有紫的花,显得那么高雅;有银色的花,像灿烂的珍珠。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四面八方到处在响,在绽放花朵,我都不知道看哪儿了。不一会儿,整个城市浸在了乳汁一样的烟雾中。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六
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愫,是烙在每个人心头的浓郁乡愁,是岁末年初的亲情守望,是不变的传统,唯一在变的便是“年味儿”,今年的年味较之往年,也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年味儿”是清晨烘焙的咖啡味儿,是学习充电的开始。往常在家过年,总是睡到日晒三竿,若不是父母敲门叫起床或亲戚上门拜年互相寒暄的声音,大概此刻的我依然在与周公谈人生、讲理想。明天虽然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一年之计在于晨”,保持自我的学习充电,在清晨阳光照入窗内的时候,泡一杯提神醒脑的咖啡,开启一天的学习。“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修身之要在于律己,在节假日依然要坚持自律,强化自我约束,在放松之余,学习充电,劳逸结合,不亦乐哉!“年味儿”是正午飘香的米饭味儿,是大快朵颐的开始。团圆饭的餐桌总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舅舅赖以成名的“口水鸡”,有妈妈百吃不厌的“糖醋排骨”,当然也少不了从小吃到大,外婆独家的“土豆泥”。平日在外工作的我们,对吃的没什么讲究,单位食堂吃一吃,零食外卖凑一凑,看见别人一家人在吃饭,还是会想起家人一起吃饭时,那洋溢在各自脸上的笑容,唯有吃上自家人做的饭菜时,对家浓浓的眷念才能转变成满满的幸福感,回味无穷。
“年味儿”是夜晚团聚的亲情味儿,是畅所欲言的开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多少人的心声。以前总觉得这首歌略带矫情,但在自己经历后,才发现那是由于缺少离家在外的经历,难以感同身受,不明白那简简单单的歌词中,隐藏着多么浓烈的思念。如今,白驹过隙,时间带走了天真烂漫,曾经的你转眼间长大成人,随着心智的成熟,很多以前不想说、不敢说的,在这阖家欢乐的日子里和盘托出,打破了长久的隔阂,拉近了家人之间心的距离,增进了互相了解,让彼此靠得更近,亲情味儿也越发浓重。
很多人说,现在的过年,年味越来越淡。我觉的那是以前物资匮乏的时候,人们将一年的期盼放在了物质上,如今的年味儿依然浓重,因为我们将期待放在了精神上。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七
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辉煌、香飘四溢,伴随着奶奶一句:“开饭了”,我看见餐桌上摆着琳琅满目的美食,有鸡有鸭有鱼有肉……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几杯美酒下肚,微醺的爷爷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自己童年时的年夜饭。
“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物资匮乏,我们的童年似乎都在饿肚子中度过,特别是遇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吃饱饭都是奢望。我家兄弟姐妹多,年夜饭里能吃上几块肉,吃一小碗米饭都可以高兴几天。”
“大过年的,别说那些过往的陈年旧事.”奶奶有些不满地瞥了他一眼。
但这并没有阻挡爷爷话茬,爷爷又对我说道:“到了你爸爸那一辈,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来了。我们已经分产到户了,而且取消了计划经济,大家温饱问题都基本解决了,那时候的年夜饭也开始丰富起来了。”
爸爸兴致也来了,站起来接起来说:“水饺、鸡鸭鱼是年夜饭的必备品了,但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很多的零食,也就是过年时买点瓜子橘子之类的,一年一套的新衣服也要你奶奶从家用中节俭出来的,吃完年夜饭,放鞭炮可好玩了,我们男孩子最爱捡鞭炮……”
真是稀奇,听了爷爷的介绍,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了,生在新时代,长在新时代。满柜的新衣服,吃不完的零食,满桌的珍馐佳肴,还有智能电视看春晚,十几万响的鞭炮、焰火遍地开花……啧啧,真是泡在蜜罐里,还撒一层白糖啊!
年夜饭菜肴的变化记录着我们老百姓生活的美好。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关于年夜饭的记忆将越来越丰富,我祝愿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人民的年夜饭越来越丰盛。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八
去年刚刚踏进腊月门,父亲就开始准备年货。虽然我一再给他说超市随时开门不用买那么多东西,够用就好,可是他偏偏不听,认为过年就得多准备年货。以前日子苦,供我们姐弟俩读书年年日子都紧紧巴巴,过年我们是不敢奢望有多少新衣服,有多少好吃的。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不发生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的事就很欣慰了。这些年我和弟弟都如愿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家里的日子也渐渐殷实起来,美食新衣已不再是只有春节才盼望的奢侈品。但是“年”在父母一辈的眼里还是至关重要——像小鸟一样飞翔的儿孙们会团聚在他们身边,平时宁静的小院如鸟巢一样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冰箱里渐渐满了,牛肉、羊肉、海鲜、排骨……上上下下满满当当;零食柜也满了,瓜子、花生、糖果、开心果等各种美食充盈其间,都快关不上门了。对联也买了,父亲有文化,那些大红春联都是他精挑细选的,富有浓浓的书香味;“默默无闻育出桃李满天下,拳拳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传道授业含辛茹苦,树人培才鞠躬尽瘁。”……父亲边欣赏边嘟囔:“等臭小子回来让他贴……”言语中充满骄傲和欣喜!
母亲扎着围裙忙得像个陀螺,把每个房间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蒸各式各样的花糕,那些洋溢着枣香的年糕蕴含着来年的吉祥如意;蔬菜水果更不用说了,大篮小篮往家运,好像买多少都不够过年用似的……嘴里念叨着:“过个年真累,把腰都累折了,腿都跑断了……”但是她老人家依然快乐地忙碌着,眼角眉梢的皱纹里都藏着笑。
腊月二十六本来是弟弟一家到家的日子,电视新闻上播报因突发新冠病毒全国告急的消息瞬间铺天盖地般袭来。为了人民的安危,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党中央急令封城,封村,禁止走村串户,禁止聚集拜年……举国上下响应党中央号召,居家隔离,控制疫情。大部分在外工作的游子不能回家过年,弟弟一家也不例外。弟弟的一通电话让忙碌的父母静下来,看着一堆年货发呆,好像瞬间丢了魂。直到我那懂事的儿子留在老家陪姥爷姥娘过春节,他们脸上才泛起久违的喜悦。
那是不平凡的一个春节啊!是所有人心中抹不去的印记。疫情挡不住时间老人前进的步伐,今年的春节又翩翩而来。新冠病毒仿佛一个怪兽,再一次在北国掀起波澜。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健康,今年应该也是一个安静的年。弟弟的回家梦,父母的团圆梦又要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父母很乐观:“不就是过年吗?只要你们平平安安,在哪里过都一样,咱听国家的话……”听到这些话我心里释然。
周末给父母买了一部新手机,超大内存,高清视频,极速上网。透过屏幕父母年里年外都能随时看看他们的孩子,天天和孩子们团圆!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九
(一)天高自古悬日月,地厚至今载山河。
小时候,每当进了腊月门,奶奶总要告诫我们说,“进了腊月门儿,说话要小心!”没文化的奶奶说不出为什么,我的理解是一场盛大的神秘仪式即将来临,有必要提醒一向爱信口开河的孩子们谨言慎行,不要冒犯、冲撞了冥冥之中的神灵吧。生长在北方农村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信奉“老天爷”。“老天爷”是玉皇大帝的俗称,民间信仰的最高神,掌管着各路神仙。如果说这是一种信仰,“老天爷”就是他们最坚定、朴素的信仰,我不认为这是迷信!人,心有敬畏才能不胡乱作为!“老天爷”掌管着天时,风调雨顺,农民们地里的收成才能满满当当,顺利归仓。供奉“老天爷”的地方,一般是在北屋正房的门口左上边,一个近似佛龛的牌位,上面有门楣,左右有雕刻的诗文,写着歌颂天地的文字,诸如“天高自古悬日月,地厚至今载山河”,里面还有一个盛满了香灰的小香炉。奶奶曾无数次说过“爹疼你,娘疼你,不如老天爷疼你。”爹疼你娘疼你就是有数的那点东西,老天爷疼你可就不得了了,怎样做个老天爷疼你的孩子呢,很简单,心善心诚心实!
小时候过年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大集上请一张“老天爷”的画像,正月初一供奉在堂屋八仙桌上,摆上供品,鸡鸭鱼肉,干果水果,点上香火。正月十五烧画像,放鞭炮包饺子送走,“灶王爷住一年,老天爷住半月。”这种感恩,祈福贯穿在过年的每一个环节里!
(二)神住在干净之地。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年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扫家里的卫生,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环节。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出来,放在院子里,扫去墙上积了一年的尘垢,把角角落落里大大小小的蜘蛛网一一清除,贴上新买来的墙纸、年画,洗洗刷刷,擦拭清洗器具,洒扫庭院,把一切晦气、病厄、霉运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新年、接好运。“尘”与“陈”谐音,除陈布新,迎新纳福,这种心理期盼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密码。神住在干净之地,这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秘密。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十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盛大的节日,它以深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魅力延绵千年,也以温暖人心的家常味道和风俗习惯创造出人间最美的烟火气。汽车、火车、高铁、飞机……在每一个岁末年初,载着无数的人间乡愁,驶往那盼了一路的年味。而路上的我们,都是家乡人间至味的忠实拥护者。
春节是对一顿饭的热情期待。
我在太湖南岸的一个小镇上长大。江南小镇的春节,离不开热闹的鞭炮声和漫天璀璨的烟花,空气中夹杂着的腊肉味儿招得不远处的猫咪瞪大圆溜溜的眼睛,还有小孩子稚嫩的打闹声……这里的春节显得热闹非常。
而最吸引小朋友的,不外乎那一桌香气扑鼻的年夜饭了。因为除夕夜的年夜饭是异常吸引人的.。桌上会有期待已久的红烧肘子,鸡鸭鱼肉也被一股脑儿端上了桌,还有很多的坚果、水果,都成了小孩子争先恐后的最爱。大人们也会围坐在一起,一杯茶、一盘瓜子,可能是久违的老朋友之间的碰面,聊聊工作唠唠家常;可能是晚辈对长辈的拜年问候,说说一年的心里话。这短暂却又充满人情味儿的大年,成了大家一年里最重要的期待。一张普通的饭桌和一顿丰盛的饭菜,原来也承载着这么多人间乐趣。
春节是对团聚在一起的翘首以盼。
每一年的春节都如期而至,这是最重大的节日,是一年里的盛事。而春节,也是离不开一顿饭的春节。小时候的春节大家在走亲访友中尝遍各种家常,逐渐长大,于是春节成了餐馆里热闹的烟火气息。改变了地方,改变了一起吃饭的人,但不变的,永远是那份团聚在一起的味道。
至亲、好友,三三俩俩相约在某个时间、地点,围坐在一起。偶尔某位客人被路上的事情耽搁来得晚些,这家的主人也会翘首以盼。待桌上人来齐,也是差不多开席的时候了。这次饭桌上的佳肴似乎比以往来得更丰盛了些,主人也不用在厨房和客厅忙碌着两头招呼,聚在一起的至亲好友也更多了些,身边依旧围绕着小朋友们的打闹声……原来,这也是大年里的另一种乐趣。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年。
春节对于每一个国人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朋友眼里,它是漫天的烟火和飘香四溢的满桌美味;在大人们眼里,春节还是一年里对远道而来至亲好友的殷切期盼。而于我而言,经历了今年非常特殊的一年,才发现自己对家乡的人间至味更为拥护,也真正读懂余光中《乡愁》一诗。
方土异同,万家灯火。春节是一顿饭的春节,也是对家人团聚的期盼。虽然没来得及奔赴家乡的人间至味,但短暂的分别是为了今后更长久的相聚。而在上海求学并顺利留沪工作的这些年,给予了我这个外乡人充分的归属感。无论身处何方,心在一起便是团圆年!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十一
过春节的感觉是快乐的,而今年在我的家乡——浙江度过这个传统的节更能让我体会到这个春节的快乐,这要比在城市过节好玩多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一年过去了,换来了新的一年。在除夕夜当然少不了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全家人一齐精神抖擞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起守岁。“刘谦!是刘谦!”我大叫起来。这位魔术师深受大家喜爱,这次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他表演魔术算是圆了我一个梦,让20xx年的春节更有意义了。
“新年快乐!红包拿来。”这是我在春节里说的最多的话。白天里,爸爸带我去许多亲朋好友家登门拜访拿红包,这就是我新年里的“小任务”。对我来说,在新年时收红包是最快乐的事。
晚上回到家,看了会电视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仿佛被春节的喜庆渲染似的,心里痒痒的,还想再制造多点快乐出来。于是我让爸爸开车到街上玩耍、买烟花。我期待着,快乐向我“奔”来。
“哇!弟弟,你看!”我兴奋地说。弟弟兴冲冲地坐到我这儿来说:“什么东西啊?……哇,是大狮子!”爸爸停下了车,我们迫不及待地下车挤进人群看“大狮子”。那“大狮子”的表演惟妙惟肖,弟弟也跟着舞动起来。爸爸问弟弟:“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弟弟挠着脑袋说:“这是大狮子啊,好厉害的。”“这才不是大狮子呢,这叫做舞狮!”我笑着说。“噢,原来是舞狮啊。”他说着脸上露出惊叹和快乐。舞狮表演完了,全场都是震耳欲聋的掌声以及回响不断的欢呼声。
接下来,我们去到了卖烟花鞭炮的小店。
我们左挑右选了很多不同的烟花,其中还买了两大箱子的大型烟花,准备回家放。开车回去时我还在幻想着烟花绽放时的美丽。
到了家,我马上催爸爸说:“爸爸!爸爸!快放烟花吧!”爸爸笑眯眯地说:“来了,来了!”“烟花来啦!”弟弟大声叫喊,我期待的烟花绽放时刻终于来了。
一个个,一桶桶五彩缤纷的烟花就在眼前绽放,我真是大饱眼福。突然天空飘扬着像一片片雪花那样的东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下雪了!但这并不阻碍我们观赏烟花,而是雪夹着烟花看起来更美丽了,整个天空变得耀眼夺目。“大地开花”,“孔雀飞来”……这些烟花的名字和绽放之时的美丽我一直都记得。
这是一个快乐而印象深刻的春节。它如烟花般绚丽,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十二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承载着中国人最热烈情绪和最美好情感的文化载体。虽然全国各地有各自不同的过年习俗,但回家团圆,是中国人共同的仪式。
我的父母不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但我从小出生在深圳,生长在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深圳,作为一座包容性极强的现代化都市,每年都会迎来工作的人们。而一到过年,他们都会选择回家乡过年,所以,一到过年,整个城市突然就变得空空荡荡的,好似这年,给这座城短暂地放了个假。
虽然,留在深圳过年的人并不多,但过年的氛围却丝毫未减,依旧很浓郁。作为深圳的地标之一的深南大道此时会换上“新衣服”,迎接来往的每一辆车和每一位顾客,路灯也挂上了中国结。站在人行天桥上,望着这一片红红火火的装饰,只觉心潮澎湃。我想,或许正是因为这些鲜艳红火的装饰,让人们意识到年关将至。
一到过年,我总喜欢陪着父母做几件有年味的事儿。
第一件事就是去逛迎春花市。从花市的街头走到街尾,每个摊位的花卉种类各有不同,带给人的惊喜也不一样。最受欢迎的还是蝴蝶兰,专卖蝴蝶兰的店主总会挂个小腰包,站在店门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进店选购。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同时,为了喜庆吉祥的意头,人们也会买些桃花、玫瑰花和杜鹃花一并带回去。看着繁忙热闹的一幕,你就能感受到迎春花市对于深圳人过年的重要意义了。我想,如果过年没去逛迎春花市,年味怕是会少一些。
第二件事是去购买红灯笼、对联等物品。张灯结彩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所以,购买红灯笼、对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把大红灯笼挂在门口,对联贴在门上,等到第二年过年的时候才会换上新的,这寓意着辞旧迎新、团团圆圆。
第三件事就是大扫除。大扫除是迎接新年的重要环节,我们全家一起动手,用心打扫房屋、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同时我们还会把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扔掉,代表着除旧迎新。
一切都准备妥当后,过年的重头戏就该上演了——准备年夜饭。
对我来说,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正菜就是炸酥肉,这可是我母亲的绝活。先把里脊肉切成条,用五香粉、生抽、鸡蛋、孜然粉腌制,待它腌制好了就裹上一层厚厚的面糊,下油锅炸。看到肉片浮起就可以翻面,再看到酥肉的颜色变成暗黄色就可以捞出控油,这盘菜就算做好了。当然,也少不了我爱吃的蒸螃蟹、蒜蓉粉丝扇贝和清蒸多宝鱼。
吃完年夜饭,我家开始包饺子。爸爸负责擀饺子皮,妈妈负责包,我则坐在沙发上看春晚。一般春节的饺子有两种馅,一荤一素。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吃素馅饺子,待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吃肉馅饺子。
过完了年三十,就是正月初一了。这一天,深圳就没有那么多的习俗了,我们可以约上朋友出门踏青,在公园里和朋友们一起野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十三
在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那真是一个令人开心快乐的节日。
进入了十二月,在锦江这个地方就成了购年货的狂风模式,大街上人山人海,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一派过年的喜庆气像,我和妈妈也加入这个行列,来到超市,买纸皮核桃、桃子、北京烤鸭……我大包小包地拎回家。
那天,我和周灿灿正在玩吃鸡的游戏,妈妈说:"快来。"我说:"干什么?"妈妈说:"你快扫地。"我说:"好的。"哦拿起扫把,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等我扫好了地,我累得满头大汗,游戏也结束了,周灿灿开始发邀请函,我接受了,我们开始了,我说跳皮筋,结果,我被瞬间秒杀了。
妈妈开始贴福字了。我看见妈妈把福字贴倒了,我说:"为什么把福字贴倒呢?。"妈妈说:"你自己想。"我想了想,我和哥哥异口同声地说:“是不是,福到了?"我的妈妈说:"你们真聪明。"。
最让人激动地时刻来到了。妈妈做了一桌的好吃的,看着就流口水,我们开始吃年饭啦,大家有说有笑,可开心了。之后,我洗了澡,穿上了新衣服,不一会儿,开始给压岁钱了,妈妈把一个厚厚的红包给了我,说是压岁钱,我急忙拿住,连声说:“谢谢妈妈,祝妈妈健康长寿。”妈妈笑着说:“过了一个年,孩子长大了,懂事多了。”
这就是锦江的年,令人难忘的年。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十四
婆婆越老越爱俏,我每次给钱,她都接着,买衣服买鞋烫头,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时髦老太太。今年过年,婆婆提前一个月便约老姐妹逛街购物,见到漂亮衣服就挪不动脚,试穿一下若合身又舒服,便开心买下。婆婆年轻那会儿,一年能混得一身新衣服就不错了,结婚有了孩子,每年春节给孩子们置办上新衣新鞋后,余钱就已经不多了,婆婆舍不得买新衣服,旧衣服洗洗就算过年了。婆婆想起这些就心酸,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己想穿就穿,想吃就吃,得把过去对自己的“亏欠”补回来。
婆婆入冬刚买了一件羽绒服,最近又看中了一件长款外套,买来挂在衣柜里,留着春节穿。我每年年底都会给她一个大红包,让她购年货、买衣服。今年我送红包时,顺便拉着婆婆逛了趟商场,婆婆又相中了一件中长款外套,我立马就给她买了。
过了几天,婆婆见一位老姐妹穿了一件短款外套款式新颖,减龄又显气质,当天下午她就让我和她去商场买了一件。婆婆今年过年外套就买了三件,裤子鞋子,里里外外也配套购置齐全。
现在大家平时就穿得和过年一样,很多人过年穿新衣服的热情减淡,但婆婆却坚持今年过年里外一身新。前不久邻居王大妈突发疾病去世后,婆婆更想开了,她们这代人,苦日子熬过来的,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万事都为子女考虑,有钱也舍不得花。王大妈条件多好呀,自己有退休金,儿子开公司,但她生活还是依照老传统,一件棉袄穿了十年。婆婆可不想过王大妈的日子,到了老年,更应该心疼自己,过日子更要注重仪式感!
婆婆打算好了,今年过年虽然大家不互相串门儿,但大年初一她也穿戴一新,“线上”拜年也要漂漂亮亮,她早上穿一身新衣服,中午再换一身,到了下午再换第三身,换一次精神一次,换一次年味浓一次。自己开心,外人看着她也喜庆。
女儿说,奶奶年龄大了,爱显摆了。婆婆解释道,你爸今年响应号召,工作地过年,不回家了,春节肯定和我视频拜年,他看到我打扮得精精神神,便能安心在外。
原来这才是婆婆新衣买三件,老太过“潮”年的主要原因呀。其实还有一层,婆婆未说,婆婆“闪亮”出镜,出一次镜换一身衣服,也是在她儿子面前变相宣传了我的孝顺。
好吧,我也捯饬起来,过个线上漂亮年。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十五
“依依,快收拾收拾,你伯伯在楼下等你呢!”妈妈扯着嗓子大叫,我呢?一听这声,就知道我的噩梦来了(批注:本人因从小身体欠佳,一直有晕车这个毛病)所以我用和蜗牛有一拼的速度向楼下走去。我一出楼洞,就远远的看见我的坐骑——汽车,我一咬牙,捏着鼻子冲了进去……漫长的十五分钟过去了,我也快忍不住了,值得安慰的是也终于到家了,我不等车停稳,就推开车门,对着那颗敬爱的大树爷爷好一通掏心挖肺……这个呢,就是我郁闷的事儿。
嘿嘿,说起让我高兴的事那可多了去了,我已到家就冲向了我朝思暮想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新年好”我用着含糖量至少四个加号的甜蜜声音向爷爷奶奶拜年(嘿嘿,一个原因嘛是因为我对爷爷奶奶的思念另一个嘛,呵呵,大家都知道啊!当然是压岁钱啦!)爷爷奶奶乐呵呵的给我压岁钱,呵呵,我自然是乐得不行了,这便是其中的一件事。
第二件事呢,就是放鞭炮了,俗话说:姑娘爱花小子爱炮。我虽不是男生吧!刚刚好,我还有个哥哥,爷爷奶奶不在家时,家里的几箱挂鞭就是我们开宰的对象啦!刚开始我们俩一人放了一挂,后来觉得太没劲了,便想了几招花样:我哥把挂鞭都拆零了,又找了几个没用的塑料瓶子把小鞭们都放了几个进去,点燃了一根短短的香放了进去,噼噼啪啪的几声那可怜的塑料瓶就分家了。我打算再拆一挂时突然发现有一节长长的燃芯我把芯拆出来放在窗台上,用打火机一点,哇~那芯边燃边飞,可好看了,嘿~我聪明吧!
压箱底的就属包饺子了,我刚捏的时候兴冲冲的,可没捏几个就放一边去了,一看那案板上留下了几个奇形怪状的饺子,歪的,斜的,躺着的就是没正着的,妈妈半慎半怒的说;’你包你就好好包,别抱一个不包一个的,你包就包好,别歪一个躺一个的……”也不等他说完,我就打个哈哈,曰:不露馅不就行了么?顺便做个鬼脸,嘿嘿。
嘿!春节的哪些是真难以忘怀!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十六
那时候,我记得每年的腊八过后,家乡的年味就渐渐地浓了起来。乡亲们便开始张罗着过年的事情,孩子们更是日日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大人们会早早地到集市上扯来花布,准备给孩子们缝制一身新衣服。因为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只有到了新年,孩子们才能拥有一人一身新衣服。并且,这身新衣服,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才能穿在身上,以图个吉利。
我的母亲是位裁剪能手,我们姐弟三人的新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她还会做出许多花样来,比如,她会设计出样式新颖的小兜,还能用其它花布,缝成各样美观的图案,来装饰新衣服。
我兴的事情就是试穿新衣服了,因为,母亲缝制的新衣服总是那样合体。我穿上新衣服后,望着镜中的自己,心里乐滋滋的,别提有多美啦!
也就是腊月二十左右,村里的乡亲们便开始蒸白馍啦!平时,大家是不全吃白面馍的,只有到了新年,才全部换成白面馍。白面馍要蒸许多,还要蒸一些大馍,走亲戚时带上。另外,还要包一些肉包和素包等。
蒸白馍是很辛苦的事情,我记得,我们家蒸白馍时,还要请上几位大娘、婶子来帮忙,总是忙碌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房间里飘散着诱人的香气,那些雪白的大馍和小馍,滚落在用高粱杆编织成的“箔”上……我吃着热腾腾的新馍,感到过年真好!
接着是“炸油菜”,也就是炸丸子、炸豆腐、炸鱼块等等,村子里到处飘散着浓浓的香味……那些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油菜”,金黄灿烂,让人看了垂涎三尺。这些“油菜”,就是过新年的美味佳肴啦!吃的.时候,再配上一些白菜、芹菜、萝卜、粉条等,在锅里慢慢地炖,出锅后,盛了一大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等家里来了客人,又把这些“油菜”制作成一盘盘不同的菜肴,来招待客人。
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就开始煮肉啦!平时,乡亲们是很少吃肉的,也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好好地解解馋。
我记得,父亲从集市上割了一大块猪肉,并把猪肉剁成许多的小块,放进大锅内,慢慢地煮,直到把肉煮得又烂又软……阵阵肉香逸散出来,直扑人的鼻腔……母亲会把那些带着肉的骨头,分给我们吃。真香呀!我总感觉,如今的猪肉没有那时的好吃。
蒸馍、炸油菜、煮肉,这些完成后,还要炒花生、煮荸荠、熬红薯糖等。所以说,过年,大人们是最辛苦的,而最幸福的是孩子们。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中午,还要煮汤圆和饺子。下午,就要包饺子啦!这些饺子,是用来大年初一早晨煮着吃的。
以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篇十七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历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人们赶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丝烟尘,家家户户便开始赶制过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乡地处闽中,山区盛产稻米,乡亲们每日三餐以米制品丰富胃肠,却也有滋有味。
我们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过年夜饭,一家人还要围炉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种会留着慢慢烧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这个童谣。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捣烂,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来韧性十足。然后双手并用搓粿丸,动作像打太极拳,小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学得不亦乐乎。
如果在打米粿时,加入葱花以及被香油爆炒过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绿粿。掺红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团塞入锡模,拓出来的形状如铃铛,再叠成宝塔样子,名曰“蛮头粿”。
山里起雾了,接着又下了霜,当太阳从阴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时,年近了。这时,母亲会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浆压成团,然后在筛子里搓揉,那一颗颗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筛眼,晒满了院场。
村里过年有互赠米粉的习俗,《清嘉录》谓之“送年盘”。苏轼在《馈岁》里写过: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给邻里乡亲贺新年,这个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复杂,米浆挤压成粉团,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团压出粿条来,需要入锅反反复复煮。
民间“庆贺多尚彩联,宾宴不离红蛋”,那酒糟染红的鸡蛋,是年节饮食的标配。年夜饭五花八门,米粉上桌如玉缕金丝,在盘中交织缠绵。长长的细条,搭上葱叶和佐料,色彩明快,给喜庆的家宴增添了无限温暖。
母亲在年夜饭后生火热油,我们兄弟姐妹围在灶台前,跟着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状,一段段掰下来放到油锅里,铜钱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铜色,寓意大富大贵。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锅后瓮藏,防止霉变。
村人待客如同小说里的梁山好汉,崇尚大块吃肉与大碗喝酒。家家户户自酿红酒数缸,然后在过年时每人三碗,敬遍所有宾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红耳赤。那红酒绵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许多人饮后拍手叫绝。倘若有朋自远方来,性情豪爽的乡亲,就会忙不迭地开坛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随即冲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潋滟,火红的琼浆如江波映日,涤荡胸腔。酒未入肠,人便陶醉。
生活的习惯形成了节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个个节日的内涵。时光在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传统的年味在老百姓们欢乐的笑声中继续拔节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79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