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提升个人竞争力。心得体会的结尾要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具有一定的触动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1、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2、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3、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4、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5、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6、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7、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8、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9、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10、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1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1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3、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14、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1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6、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1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8、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19、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2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21、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22、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3、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经典语录)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25、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26、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27、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28、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29、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0、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4.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7.禁大言以务实。
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1.智慧愈苦而愈明。
1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13.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5.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6.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7.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8.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9.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0.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1.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2.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3.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4.无好小利。
25.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6.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27.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28.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29.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30.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1.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32.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3.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4.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35.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6.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37.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38.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39.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40.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41.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2.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3.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45.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46.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47.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48.好谈己长只是浅。
49.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50.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51.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5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3.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54.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5.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6.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8.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9.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60.特患业之不精耳。
61.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62.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63.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64.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65.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66.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67.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6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69.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70.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71.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72.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73.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74.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75.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76.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77.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78.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79.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80.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81.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82.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83.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84.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85.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86.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88.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89.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90.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9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92.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93.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94.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95.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96.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97.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98.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99.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100.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以下是“曾国潘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人不遭妒是庸才。
2、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5、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6、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7、凡富贵功名,半由人事,半由天命;唯读书做人,全凭自己做主。
8、山不为大将独生奇木,天不为贤君更立异人。
9、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0、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1、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12、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13、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14、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
15、一处弛则百处懒,一处迟则百处懈。
16、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17、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18、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1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0、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1、审机审势,犹在其后,第一先贵审力。审力者,知己知彼之切实工夫。
22、世间事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23、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24、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
2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6、有油水的地方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
27、最简单的治懒法,强迫早起,简单有效。
28、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9、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0、人世茫茫,不可不变;惟变而生,应变而起。人心莫测,立志求变;求雄察变,变而通脱。世道艰难,随机应变;以变应变,沉着求变。谨慎求变,变中有本;变中有新,变则轻松。变有变法,变死为活;变弊为利,变则大成。
31、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宜,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32、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33、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3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5、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暖,即时为小人。
36、弟向来倔犟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1、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2、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3、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4、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6、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7、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8、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9、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0、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1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2、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3、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1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5、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16、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7、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1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9、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20、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21、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3、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4、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5、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27、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28、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9、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30、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33、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3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35、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3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3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39、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40、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1、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4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43、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4、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45、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46、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47、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48、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49、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50、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52、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5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54、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55、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56、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57、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9、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60、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3、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64、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67、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68、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相关阅读:曾国藩的政治成就。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
受两次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1.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2.禁大言以务实。
3.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5.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6.智慧愈苦而愈明。
7.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8.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9.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10.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1.心至苦,事至盛也。
1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3.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4.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15.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1.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3.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4.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5.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6.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7.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9.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10.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1.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2.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13.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14.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1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6.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7.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8.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19.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20.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21.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22.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23.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24.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25.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26.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27.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28.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29.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30.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31.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32.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33.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34.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35.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6.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37.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38.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39.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40.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1.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2.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3.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5.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6.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7.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8.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9.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10.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1.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4.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6.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7.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8.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9.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0.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1.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2.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3.无好小利。
14.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15.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智慧愈苦而愈明。
1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1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8、无好小利。
1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1.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3.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4.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5.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6.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7.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8.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9.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0.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11.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12.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13.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14.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15.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16.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17.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18.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19.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20.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21.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2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23.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24.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25.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26.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27.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28.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29.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30.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31.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32.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33.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34.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35.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36.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37.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38.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39.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40.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
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7、禁大言以务实。
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一
1.行事常思退一步。
2.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3.办大事者,以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4.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5.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6.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7.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8.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9.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10.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现代社会,读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不仅能增进知识,还能提高人的素养和修养。通过不断地阅读书籍,人们可以不断地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一直坚持每天读书,通过这种方式,我收获了很多成长和收获。
第二段:读书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很多世界上的事情。我也从书中了解到了很多名人、历史事件,让我对世界变得更加清晰,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也有更加明确的规划。同时,读书改变了我的思考方式,教会了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读书也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我发现,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我才有了写作的材料和思路。同时,写作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段:读书需要具备的心态。
虽然读书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要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它。对我而言,读书首先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阅读,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或者炫耀自己。同时,读书需要有心灵的共鸣,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引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而不是麻木地翻阅。
阅读需要长期坚持,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把阅读时间安排到日程中去,找到一个有舒适的环境和心态去读书。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立刻放弃,需要耐心调整自己的心态,耐心去读,去理解书中内容。
第四段:我日常读书的方式和方法。
读书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我比较喜欢线性地读书,每本书按照章节顺序完整阅读。我会先草草翻阅,将作者和内容简单了解,并在读完后再通读一遍,做笔记,反复阅读重要的部分。
我也喜欢与他人交流阅读体验,这样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结交新朋友。同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也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作为对自己的一个复习。
第五段:总结。
阅读对于人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我通过阅读塑造了自己的思想,提升了修养,锤炼了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我鼓励大家都踏上阅读之旅。阅读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耐心。我相信正确认识和正确的方法,会使阅读体验更加深入、有趣和有意义!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三
读书是一种享受。每一本好书,都能启迪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悦读曾国潘家书,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陶冶。我有幸读到了曾国潘家书《千字文》和《百家姓》,这两本书,使我更加了解汉字的含义,让我更加了解祖先们的风貌和事业。下面,我将就这两本书给大家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千字文》读后感。
曾国潘家书《千字文》是一本典型的绝妙之作。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汉字之美,文化之源。这本书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汉字,串联起了汉字文化的进阶。在这本书中,汉字并不单纯是一种文字的工具,而是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现象和字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文化背景。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汉字优美的曲线和清晰的笔划,更是体验到了文化地演变和内涵的极大丰富性。
第三段:《百家姓》读后感。
《百家姓》是曾国潘家书里的另一本经典之作。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人物的姓氏和其起源。读这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姓氏这个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每个姓氏都体现着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血脉的延续。而这些家族和血脉中又蕴含着多彩的人文历史,在这样的背景下,姓氏的变迁和延续也更显珍贵和深远。读这本书,虽然并没有因此改变我的姓氏,但它让我对姓氏的认识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曾国潘家书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广度和深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文化传承和国粹的珍贵性。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有文化自信才能有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悦读曾国潘家书不仅仅是体验和品味书本中的汉字和文字,也是理解和挖掘中国文化,融入和感悟华夏精神。这本书也启示我,文化的力量和内涵是不可批判的,正是依托于精神的传承,才让文化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第五段:结语。
曾国潘家书《千字文》和《百家姓》,是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作者用自己的笔触重塑了中国文化的深入底蕴。阅读这本书,让我重温了汉字文化的源流,也扩大了我的文化视野。我会继续阅读,继续品味,深入挖掘书中所蕴含的极深内涵。悦读曾国潘家书,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艺术,让我从中体会到文化的力量和内在的美丽。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四
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阅读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到现在,我不断地阅读着各种类型的书籍,有小说、诗集、历史、哲学、心理学等等。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很多东西,也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阅读对于人的成长带来的启示。
从阅读中不断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阅读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和态度。我阅读了大量的名著、哲学著作,这些书籍教会了我许多智慧和哲学的见解。在阅读之后,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与世界的关系、自我的认知等等问题。阅读带给了我视野的开阔,让我有了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思考。
第三段:阅读对于人类文化的珍贵贡献。
另外,阅读也可以带给我们富有文化内涵的珍贵贡献。阅读经典名著、文学作品等,了解到了不同文化地区的思想、价值观、传统习惯等等。在我阅读《红楼梦》时,我被书中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这些也让我了解到清代文化的历史与特点。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书籍,可以让我们领悟到不同思考方式、归纳与想象的经验,开拓思想视野,提高个人素养。
第四段:阅读中的自我心灵疗愈。
除此之外,阅读也可以为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阅读《百年孤独》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书中所蕴含的爱、痛、思念所打动。在我的阅读中,我得到了一次自我心灵的疗愈,这让我看到了世间的人性美好与深刻,也让自己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第五段:总结。
总体来说,阅读是一种荟萃着人类文化智慧的、珍贵的精神生产。阅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内涵,也让我们在思想、思维、情感方面获得锻炼。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自我认识和真实的自我表达,同时也锤炼了自己的视野开阔、沟通表达和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希望阅读精神也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让阅读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五
曾国潘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一位优秀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家书《曾侯乙编》被誉为孩子们的“家庭启蒙读物”,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在阅读《曾侯乙编》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深感悦读的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第一段:品读曾国潘先生的思想精华。
曾国潘的思想以封建礼教为基础,强调中学育人,注重家庭教育。在《曾侯乙编》中,曾国潘详细讲述了孩子们成长中所需的素质和品质,如诚实守信、勤劳好学、自主自立、尊重父母、热爱祖国等等。这些品质和素质贯穿了整个家书,并通过一位先贤的智慧给出了具体指导和实践方法。我深深被这些思想所感动并深深理解曾先生的缜密思考和实践方法。
第二段:读悟书中的人文思想。
《曾侯乙编》中蕴藏的不仅仅是教育、思想、品质,它还反映了当时的人文思想和文化传统。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曾国潘奉行的家风和教育理念仍有着重要的意义。家训中所呈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明德齐家的人文思想,让我明白家庭文化的重要和人类文明的根基。
第三段:细品书中的故事情节。
《曾侯乙编》中不乏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能给人一种生动的感受,它们不仅可以教导我们一些事情,还能够启发我们的眼界。特别是在克制自己情感方面,进行勇敢反思、反省是相当有益的。当我们读到刻画曾文正和他弟弟的故事时,我们可以想到家庭的早期成长经历,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的家庭成员不仅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而且还能享受到愉悦的时光。
第四段:悦读的感受与体验。
阅读《曾侯乙编》是一种美好的体验,那种被文字包围的感觉让我们不断产生好奇心并着手深入阅读。无论是文字运用、故事情节还是语言的表达,这一切都引领我们进入以不同人物的角度观察思考的不可思议世界。当我们那样沉浸在书卷中时,我们就会收获到一种幸福的感觉,它让我们沉醉,感到心旷神怡。
第五段:书籍的实用价值与美感价值。
《曾侯乙编》充溢了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这种价值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那种由书籍得到的美感却是让我们难以凝聚成词的,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变化的豁达心境、升华的智慧与穹廬。在我读完《曾侯乙编》之后,我发现自己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书中的思想以及贯穿其中的情感纠葛都飘散着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我很难言状,但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心灵体验。
总之,在读完《曾侯乙编》之后,我感到很多想法和体验都带给了我非常宝贵的启示。在这个超高速发展的世界中,这本书是备受推崇的一本文化经典。我衷心地希望,我们能够向曾国潘先生的教育理念学习,有所感悟,因而找到自己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成功而又有自我价值的人。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六
读书是一个人终身的事业,通过阅读可以扩展知识和见识,深入理解世界和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和价值,对此我深感庆幸。
第二段:如何选择好书。
读书的效果和阅读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读的书是乱七八糟的,其所得到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选择好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可以从加入社交媒体和书评网站入手,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书单。其次,还可以通过参加分享会和参观专业的书店来了解新的书籍。
第三段:阅读给予的受益。
阅读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一种主观的思维和情感过程。阅读不仅可以扩展一个人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还能够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阅读可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习和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帮助。
第四段:如何拓展阅读的层次。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我们需要拓展我们的阅读层次,不局限于某类书籍。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和名著作为阅读的目标,从中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和哲学思想。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网络资源来了解世界的最新动态和学者的研究成果。
第五段:阅读心得。
在阅读过程中,要仔细思考,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挖掘背后的思想和感情。每当读到一句格言或者警句时,不妨停下来反思一下。阅读心得的体现不止是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随时反思,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结语:
读书是人生的一项必修课,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深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希望每个人都能坚持去读书,去探索和向世界学习,从中寻找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1200字)。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七
读书,是人类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得知识和思想的喜悦,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段:读书的意义。
读书是一种积累知识和生活阅历的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更广泛更深刻的思想和认知。读书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更多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文化。读书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它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很多感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体味到作者的胸襟和情感,还学到了诸如语言表达、构思和叙事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我深入了解到了自己所关心的领域内的知识和前沿技术。而通过阅读有关哲学和历史的书籍,我也获取了对优秀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感性把握。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研究出了一些自己的读书方法。首先,我会先对所要读的内容进行简要了解,从而在深度阅读时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意义和主旨。其次,我会在阅读时对所遇到的难点部分进行拆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最后,我也会对所读内容进行自我总结和提炼,以此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段:读书的价值。
读书是一种与自我的对话过程,在其中我们可以不断探索自己,并从中获得新的启示。读书也是一种与他人对话的方式,在其中我们可以互相分享立场和观点,交流想法和感受。读书更是一种面对历史和传承文化的方式,在其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从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归属感。
读书心得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还可以让我们深刻地领悟所读内容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读书心得的记录,我们可以不断审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成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读书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深化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带领我们走向更深刻、更宽广和更具有深度的生命之旅。
本文论述了读书的意义、读书心得的收获和方法、读书的价值和读书心得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为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带来对于阅读的思考和体会。读书是无限制的提高自我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提升思维深度和品位境界,它是一种深化文化自觉和加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过程,希望大家可以在阅读中增长智慧和提高人生品质。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八
曾国潘野焚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一件壮举,故事中主人公曾国潘为保卫家乡,义无反顾地烧毁了家园,最终却在沉寂中迎来了胜利。
曾国潘野焚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当时日本侵略者垂涎中国东北的丰富资源,不断侵占并残害中国人民。曾国潘是长春市南关区的一位民族英雄,在日军侵略的严重威胁下,他宁死不屈,以自焚的方式燃烧了自己的家园。这种牺牲的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段:探究曾国潘野焚的背后,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情怀。
曾国潘野焚虽在战争中取得了一次胜利,但整个国家和民族却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从此丧失了大片领土和资源,血债累累,民不聊生。曾国潘野焚的背后蕴含的是对祖国的深爱和热忱,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发展的深深期望。正因为有这样的英雄故事,殊死战斗,才让那个黑暗的年代里,中国弥足珍贵的思想获得了传人,更多的人在从此关心祖国,在心中埋下了祖国的种子。
曾国潘野焚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该时刻保持对祖国,对民族的关注和关心,坚定信念,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不放弃任何机会,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担当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民族自信心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曾国潘野焚的历史事件,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这个事件的影响也超出了历史的范畴。此后的几十年间,这个名字不断地被人们回忆和传唱,成为了中国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无数的革命先烈从曾国潘身上看到了他们最忠诚的精神。曾国潘的神勇事迹虽已历经多年,但在我们心中那一份永恒的敬意将永远铭刻。
第五段:总结曾国潘野焚的精神价值和历史地位。
曾国潘野焚的历史地位,既是一位为故土捐躯的英雄、又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象征,更代表了一代先贤无私奉献、爱国守国的传统美德。这份永恒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人们铭记,也更需要我们传承下去,将其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也是我们必须时刻铭记的价值观。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爱国伟大精神,放眼未来,凝聚力量,中国就能贡献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力量,让国家更加繁荣发展,为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九
曾国潘野焚,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震撼人心的事件,也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抗英斗争中,一次团结一心的抗击外侮的具体表现。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肯定这一历史时刻,更深刻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和含义。
第一段:事件的背景和发生过程。
曾国潘野焚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福建、广东地区,是中国人民对英国侵略者的集体抵抗行动。当时,英军在太平天国战争后,趁机占领中国南方的重要口岸和贸易城市。曾国潘作为福建沿海一带的重要抗英领袖,率领心腹力士数十人勇敢抵抗英军入侵。最后在南安一带,曾国潘和他的部下们将几百吨英国的鸦片被集中焚毁,震惊了全球。这场焚烧鸦片的事件,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成为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曾国潘野焚的历史意义,远不仅是焚毁了几百吨鸦片这么简单。它象征着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和保卫国家尊严的决心和信仰。曾国潘抨击英国借口贸易、强征赔款、荐派差使等迫害中国人,同时也抨击了清政府的软弱和无能,更反映出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在遭遇外敌侵略时需要有勇气和力量予以反抗,以求自保、自立、自强。
历史是一个不断往前推进的过程,曾国潘野焚不仅对如今中国人民的传统信仰和民族意识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也给当前的国际周边环境和我国日益增大的贸易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思考。保卫国家、秉持信仰,这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继承发扬优秀民族传统的时代使命。通过学习、了解和挖掘历史名人故事,可以更好地激发我们对于继承先烈热血革命事迹进行生动践行的能力和意识。
曾国潘野焚的精神价值,与我们的个人品德提高和个人修养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在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和危机——短视利益导致的社会道德滑坡和空虚、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不良等等问题。如何遏制这些负面因素的产生和扩大,激活民族精神和伟大爱国主义情感,一方面需要启迪新时代下个人内心的力量和能量,另一方面需要培养新时期下个人良好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当前快速更迭和变革的世界中,我们不能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和打工奔家,还需要保有一颗热爱和关怀祖国和民族的心,需要明白自身发展的同时民族强大也是我们个人的福祉。我们需要继承曾国潘野焚的精神丰碑,弘扬抵抗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会关注国家、关心民族、牢记时代使命和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和修养水平,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二十
曾国藩是中国历的传奇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晚清中兴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传后世的不多,但是极有分量,读之,让人受益无穷,从《曾国藩家书》可以略知一二。
名为“家书”,实则不然。作品用书信体的格式,文字浅显易懂,内容意味深长,仔细品读,觉得它像粮食,可以维持精神生命的延续;又像医院,可以疗救心灵的伤痕;也像超市,丰富的东西任由你的取舍......
第一,关于读书与修身养性。
曾国藩认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之人才不甘为下流之辈;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不尽,不敢以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对于看书的过程,要一本一本的看,一本书没有看完,一定不要看其他的书,东翻西阅,都是为外界所左右的缘故。此外,读书人还讲究养气,即心平气和,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坦坦荡荡。讲究保身,即节欲,节劳,节饮食。太多的欲望,只会给人带来烦恼,而过分的劳累,会让人身心疲惫、万念俱灰。第三谨言。读书人说话要时时刻刻小心留意,所谓“祸从口出”。
第二,关于功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读书人的功名,是一个经久的话题,几千年的仕途历史,可以说是对读书人“成者为王,败则为寇”终极评价,但是曾国藩对于这一评价标准,也有他自己的见解。从家书中他得知四弟、六弟未能考中,心里怅然,他认为科名无早迟,是前生注定的,丝毫不能勉强。读书人的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品德修养,讲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道,以期不辱没先人;二是读书取功名之道来成就一番事业,以延续自己的生命。而延续生命的事情,莫过于养活自己。
农民,手艺人,商人,劳力养活自己,读书人劳心养活自己,都是一样的。读书人的劳心,如果考中,则在朝中食俸禄,如果不中,或教授于乡,或为食客门吏,或入幕为宾,这一切都需要计算自己的本事才能食之无愧。退一步说,即使榜上有名,朝中为官,也须计算自己的才德,不至于将来尸位素餐。
然而这一切,究竟是得与不得,全看天意,而业精不精,则由自己做主,但是世间没有业精而衣食无着的人,就像农民的耕种,即使有荒年,也一定会有丰年,就像商人的商品被积压滞销,也一定会有畅销的时候。那么读书人,如果业精,终究会得功名,即使不得,也一定会有其他办法养活自己。在曾国藩看来,功名不是主要的,谋生才是关键。
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下,儿子曾纪泽不但在中国的诗文书画方面皆有造诣,对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语言学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有过许多学术专著,他还自学了多国文字,通晓英文,后来成为清朝的外交家。比曾纪泽小九岁的曾纪鸿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政治腐败,科场舞弊成风,曾国藩恰好封了侯爵,他怕儿子误入歧途,在开考前特地嘱咐儿子不可“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进身之始,务知自重”,发榜前,再次叮嘱儿子自重。曾纪鸿多次应试不中,后来自学成才,成为中国近代的数学家,有数学专著传世。两个儿子的身上,体现了曾国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与不得,全看天意,而业精不精,则由自己做主”此等见识,才是大远见。
第三,君子之忧。
第四,识盈虚之有数。
万物盛衰,自有定数。在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来往中,曾有一事:曾国藩给家里寄了一千两银子,交代了用六百两家用和还债,四百量用于馈赠亲友,曾家并不富裕,作为家里的长子,要支付家里的各种费用以及弟弟们读书的学费,曾国藩自己也是经常借钱度日,但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曾国藩为什么还要挤出钱来周济亲戚呢?其中原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认为是自己家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曾国藩是清朝历升官最快的人,创下了“十年七迁”的记录,这样的奇迹,固然跟他的政治才能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也跟他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分不开。曾国藩出生平民,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然而他熟谙官场的险象环生,如履薄冰的官场经历让他步步小心,为了自己的仕途经济,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甚至严格要求家人,生怕由于自己的官职在改变家人经济状况的同时,滋长了家人的不良习气,所以要在自己也困难的情况下资助亲戚,而且在还债一事上也格外小心,“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穷形尽相不好,得意忘形也不妙。
除了以上四点,《曾国藩家书》的看点还有很多,比如关于家和,关于交友,关于治军等等,读一部家书,阅曾国藩的千古风流,读一部家书,看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读一部家书,乃知心若从容,身何劳苦!
曾国潘的读书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曾国潘野焚是一件中国历史上让人永远难忘的事情。虽然这件事情发生在很久以前,但是它所体现的精神和历史价值至今仍然感动着很多人。曾国潘野焚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勇敢。通过对曾国潘野焚的研究和反思,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些美好品质的价值和重要性。
第一段,曾国潘野焚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国。曾国潘在鸦片战争中舍身炮火,以身殉国。他选择了将自己的家庭置于危险之境,而使自己得以守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种爱国精神是至高无上、无私的。它让人们明白,自己的国家是需要有人来为它付出的,对于我们来说,爱国就是责任,就是义务,就是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尊重和爱护。
第二段,曾国潘野焚告诉我们什么是忠诚。曾国潘在战争的时候,始终不离不弃,始终保持着忠诚的信仰和行动。他为了守卫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自己,这是对于忠诚一词的最好演绎。忠诚是一种相互关系,是一种责任与义务的交互作用。它需要我们有信仰,有坚持,同样也需要我们有汗水与血泪。曾国潘的忠诚告诉我们: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并且在实践中贯彻这种信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和压力,也必须一路坚持下去。
第三段,曾国潘野焚告诉我们什么是勇敢。曾国潘在鸦片战争中,选择了在自己的故乡野火中将自己献身,用自己的烈火点燃了整个祖国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勇敢的精神,让人非常感动和敬佩。勇敢是我们的人格力量,是决定我们做事能力和生活过程的关键。它需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可能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挑战,无惧生命的危险,继续前行。
第四段,曾国潘野焚告诉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解读。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是有鲜明特点的。对历史的反思和解读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历史价值。曾国潘野焚的事件让我们了解了我们民族的奋斗历程,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到我们的历史,从中吸取到生命和力量。
第五段,曾国潘野焚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生活在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需要继承曾国潘野焚事件中所体现的那种责任、担当和勇气,而且不能过于怀旧,我们不能仅仅固守着历史的遗物,而是要将其作为现代精神得到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未来,这种信仰与责任并不是仅属于曾国潘的,他的精神将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得到升华,并在今天的生活中得到更好地体现。
在总结中,我们应该牢记曾国潘野焚事件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这并不仅仅是历史的遗产,而是我们民族遗留在世界舞台上的伟大历程。曾国潘是一个英雄,不仅要将其烈士精神传承下来,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从中汲取力量,感悟其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将其实践在今后的生活中,从而促进远大的民族复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80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