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07:27:16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时间:2023-12-12 07:27:16     小编:ZS文王

在工作和学习中,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注重结构的完整和逻辑性,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的合理组织和连接。总结范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写作。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一

松鼠(布丰)。

1、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

2、感受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地对事物进行说明。

目标2。

讲解、交流讨论。

两课时。

一、阅读序幕。

松鼠是我们人类特别喜欢的小动物之一,可以说是自然界馈赠给我们的小宠物。但我们一般人对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是不多的。著名的法国作家布丰用他形象生动的笔墨满足了我们了解松鼠的愿望。

二、阅读主场。

(一)在浏览课文的前提下,小组内交流对本文说明顺序的看法,然后在班上发言。

(二)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捕捉关键信息,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特点从几方面说明。

乖巧1、用尾巴当帆和舵2、十分警觉,跑跳轻快,爪子锐利,叫声响亮。

1、窝干净暖和、宽广坚实2、窝口朝上,端端正正,有一个圆形的盖。

全文的说明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分说部分的顺序:

(三)引导学生理解生动形象的说明。

(教师举例并作示范分析)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形象。比如说: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加点的形容词写形貌漂亮,形象生动。)。

再比如说:

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加点的动词写生活习性——驯良,写得生动活泼。)。

你还最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略作分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如有价值,再由小组推荐在班上交流。

(四)播放一组有关小松鼠生活、活动的幻灯,使学生加深对松鼠特点的了解。

(五)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交流关于松鼠的其他知识(课前准备)。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抄写在积累本上)。

驯良乖巧玲珑矫健蛰伏苔藓褐色。

(四)布置作业:

利用课文知识,向家长介绍小松鼠的特点。联系所学课文,以“写在学习《松鼠》之后”为题,谈谈你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感受。

周智。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二

1学会8个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少年那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充满无限希望的'精神风貌。

4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为少年的自豪感。

指导学生理解“红通通”、“万仞高山”、“翱翔”、“乳虎、“刀刃”,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

感悟少年的精神风貌。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齐唱。

2谈话“作为一名少年,当你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词。

2同位合作学习生字、生词。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三、学生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自豪地告诉大家,你有哪些不懂的,大胆地说出,虚心求教。

4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

一、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

3分组合作学习,思考:

我们少年与这些事物有什么联系?作者这样写为了突出少年的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5比较句子:

少年--像刚磨好的刀刃,发出闪闪的亮光。

少年像刚磨好的发出闪闪的亮光的刀刃。

少年像刀刃。

二、练习朗读。

1领读,请一名学生读每节的第一行,其他学生齐读后两行。

2分男女生读课文。

3分小组比赛朗读。

4读诵后评议。

5表演朗诵。

6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自豪地读课文。

三、拓展训练。

1仿写诗句。

2阅读作者后五节诗,进一步体会作为少年的自豪感。

3学唱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觉诗歌音韵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利用听读、拼音等多种途径,认识生字10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3.初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说云、初步感受云。

师:愿意把你们见到的云画下来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画。

(二)画云,进一步感受云1.师生作画(师版画)。2.(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品。3.能把你的画讲给大家听吗?4.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

(三)读云,有感情地赞美云。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朵非常可爱的云(出示课文插图),她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小朋友你们知道她的愿望是什么吗?对了,她呀,想到地上来玩,想听山泉唱歌,想看海上的白帆。小朋友,你们能替她想个办法吗?(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2.这朵聪明的云研究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学,也可根据上下文猜测)。

4.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指读)。5.学生小声地跟着录音读(指读)。

6.哪位小朋友会像录音机里的阿姨那样读呢?指名读,全班评议。7.男、女生朗读比赛。8.全班齐读。

(四)演云,深入感悟云。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朵云是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的吗?生:云请风儿帮忙,变成千万雨点。

师: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呢?那些地方有哪些变化?

生:落到江河大海,随着浪花翻卷,落到田野高原,染绿大地群山(多媒体演示此情景)。

1.你们喜欢这朵云吗?为什么?(学生答)。

2.你们这么喜欢这朵云,能不能带着高兴、喜欢的心情来表演一下这朵云呢?(1)小组排练。

(2)指名上台表演读、全班评议。(3)全班齐读、齐演。

(五)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现在又到了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时间了,你们想怎么学呢?(各组派代表说)。

2.各小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3.反馈学习效果,你刚才学会了什么字?怎么学会的?

4.归纳识字法,识字有哪些办法呢?(学生:读拼音、问同学、听读、看图识字……)。

5.(出示字卡)谁有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学生热烈发言)。

(六)进行识字游戏1.现在我们来做识字游戏。

(1)开火车识字(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好)。(2)小组自主游戏(翻牌、摆字卡,找朋友等)。

2.认识了这些生字,你们现在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棒(齐读课文)。

(七)指导书写:云、听、雨、点、万、田。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四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1.口算下列各题。

128+9234+48800+750396÷12850÷457÷2。

2.只列式不计算。

(二)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么小就充满爱心,要为祖国献爱心,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

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到经理处面谈。

多又惠超市。

20xx年4月20日。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月平均工资有1000元。

3.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员工的工资全都低于1000元。

师: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没有错?

生:因为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1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三)、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的定义。

(1)引入中位数。

师: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并汇报。)。

生1:我认为是750元,因为它在中间更能表示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生2:我认为是750元,因为它不高也不低,能代表一般水平。

……。

(2)导出中位数的特点。

生:中间位置。

(板书:中间)。

师:再观察,这9个数据是怎么排列的?

生1:从大到小。老师用手势指示方向。

生2:从小到大。

(板书: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师: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3)总结中位数的定义。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中位数的定义。

全班齐读定义。

2.中位数的即时练习。

完成课本p88试一试。

求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数的个数是奇数情况。

10151825323448(中位数:25)。

(2).数的个数是偶数的情况。(在原题基础上加50)。

1015182532344850。

指出: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3.众数的定义。

师:过了一段时间,超市又聘请了两位新员工,请大家看看新的工资统计表。

特点?

生:发现有3个员工的工资是一样的,都是600元。

师:说明600出现的次数最多。

(板书:出现次数最多)。

师:具有这样特点的数我们就叫众数。(板书:众数。)。

师: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众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众数的定义。

全班齐读定义。

4.探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

小组交流。

(2)可以用众数600元表示工作人员月工资水平吗?为什么?

5.反馈交流情况。

师: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众数没有影响。中位数650元,众数600元,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6.点名课题。

通过我们共同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结识了两位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板书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四)、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在10、16、48、20、17、50、40中,中位数是()。

(2)在52、60、48、60、41、72中()是众数,()是中位数。

(3)在1,2,3,4,4,3,2,1中,众数是()。

指出:中位数是唯一的数,而众数不是唯一的。

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提出: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是相同的数。

【提高练习】。

1.某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每个成员1分钟时间跳的次数如下:

234,133,128,92,113,116,182,125,92.。

(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哪一个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

商店统计了某月的销售情况(见下表)。

(五)、联系生活突出现实意义。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五

虽然成数与折扣解题策略都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来解决,但在教学中发现:成数错误率比折扣要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在以往的百分数中对于“发展变化”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却又不爱主动画图分析题意,在还未真正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盲目做题导致错误。于是这节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将成数的`问题转化成百分数,同时要重点理解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要求的是什么?能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题目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列式解答。新学期以来,前几节课都很轻松完成,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比较轻松,作业准备率也极高。直到这节课,问题呈现:尤其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太多比较量时仍然有一些同学不能准确找到单位“1”,不理解题目间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纠其根本,还是以前学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单位“1”,另一个数比单位“1”多(或)减少百分之几,求多或少的部分是多少?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几,求这个数的这类问题没有真正掌握,于是这单元的学习中,尤其是在“成数”的学习时,露出弊端。

二、不足之处。

在习题讲解时,虽然我提醒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借助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同时确定要求的是什么?在课堂上也总是这样示范与引导,但真正遇到较复杂的或是他们不太确定的问题时,多数同学还是选择盲目猜测,凭感觉去解题。学习习惯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也不佳。对于学困生关注不够,习题层次不够清晰。

三、改进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勇敢地尝试,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起劲,学得主动。但在成数、折扣应用题的教学上,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

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具准备:

测力计、木块、玻璃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使讲桌移动吗?

指名学生说出方法并让学生上来演示。

2、刚才大家想的办法都使讲桌移动了,尽管方法各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都对讲桌施加了一个什么?(先让学生说,学生很快说出“力”后,板书:力)。

二、自主探究:

(一)、感受力的存在。

1、你看到力了吗?力是什么样子的?(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感受到力的存在。)。

2、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

(1)、(双手轻轻拿住一根粉笔),感受到力了吗?

(2)、(用力掰断粉笔),感受到力了吗?

3、学生用铅笔感受力的存在,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

4、打开书40页,看书上的四幅图,小组讨论,感受力的存在。(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活动:试着利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存在,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只要有成果,可以自由上来写。

7、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可以安排讨论)。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力无处不在。

9、提问:我站在这儿,有力存在吗?晚上睡觉时有力存在吗?(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巩固力无处不在。)。

(二)、力对物体的影响。

1、通过前面几个我们感受力的活动,你发现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2、力除了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对物体的其他方面还有影响吗?

3、(出示橡皮泥)拿这块橡皮泥,用力捏一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力改变物体的运动。

1、谈话:要使弹子(玻璃球)滚动起来,滚的快一点或停下来,应该怎样做?

2、学生活动。

3、集体交流。

4、提问: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

(四)、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1、扳手腕活动。

(1)、教师提问:边玩边思考:获胜主要靠什么?为什么扳手腕特别费劲呢?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4)、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就必须使用弹簧秤,下节课我们要详细的研究用弹簧秤测力的方法。

2、练习用弹簧称测量。(木块的重力和拉力)。

3、总结得出:力有大小;力有方向。

三、总结、评价。

1、你感觉你这节课表现怎么样?为什么?

2、、小游戏。

双方各伸出一只脚,顶在一起;都伸出一只手,也拉在一起,用力将对方拉向自己。(课外延伸)。

板书:

无处不在。

力(在哪里)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

有大小、方向。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重点难点。

1.了解这篇课文讲了碧螺春的哪些内容。

2.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体会表达的有序性,描写的细致准确。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概括的说出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二、走进清晨采茶图。

1、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读课文,谈体会。

2、体会茶园景色美。美在哪儿?理解“翠绿欲滴”并指导朗读。

3、体会采茶姑娘的快乐,有感情的朗读。(兴奋、愉悦的心情)。

4、指名朗读,让我们再次感受茶山的人美,景美师生齐读。

5、欣赏图片,视觉感受茶乡自然环境美,采茶姑娘的美和劳动场面的美。

三、

走进入夜炒茶图。

1、读课文,交流汇报感受深的词句。

2、(出示这句话)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从这几个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来做一做感受炒茶手技术精湛,学生演示动作。

3、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课件出示)感受炒茶手经验老道,突出“工艺茶”的意味。读出这种当之无愧的意味!(指名读)。

4、观看炒茶视频(课件出示视频)炒茶手就是这样在滚烫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这样来回翻拌啊!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表达对炒茶手的赞美、佩服之情。)带着这种感受,指导朗读。

四、走进月下品茶图。

品读课文,交流讨论:什么让你陶醉?

1、陶醉于茶的姿态美,指导朗读。

2、陶醉于茶的味道美。

3、我们大家再来醉一回,如何?配乐指导朗读。

五、拓展与延伸。

1、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碧螺春连外国人也称赞,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情不自禁地吟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出示课件),仿写句子,感受美。

2、了解更多的茶文化(中国十大名茶)。

六、作业。

自选作业:

1、写碧螺春的广告词。

2、介绍乐亭特产。

采茶。

美丽。

碧螺春。

炒茶。

工艺。

品茶。

陶醉。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八

1、通过整理活动,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

2、通过比较区分,进一步加深对“力”的认识。

3、明白“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4、初步学习单元知识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提出本节整理课的学习目标。

三、师生共同整理本单元知识。

(一)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的认识与比较。

2、回顾实验,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球反冲力的方向是。

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

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3、分析,各种力的方向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验摩擦力,比较手在桌上拖动与空气中摩擦力的大小。

(二)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与使用。

(三)“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汇总。

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讨论完成“‘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汇总表”

3、学生汇报交流(板书),出示实验图回顾实验结果是如何得出,回顾弹簧秤的读法。

(四)摩擦力的利害分析与实际应用。

1、辨析一、摩擦力对我们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2、让小车运动起来我们必须给他施加力,没有继续给他推力,它很快就停下来了,这说明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不动不需要力的作用。(演示)。

3、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还有哪些关系?(板书)。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对“运动和力”单元的整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有关“力”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学习,推荐《力的惊险故事》。

3、本节课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在课后大家能回顾我们整理单元知识的过程,自己整理吗。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琉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中感受称赞带来的快乐和动物们的真情。

2、品读重点词句,获得情感体验,并学会称赞别人。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上课!请坐!同学们坐得真端正!文具摆放很整齐!小眼睛真明亮!同学们,谁知道张老师刚才说的话表示什么意思呢?表扬,谁能换个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变。――赞扬,表扬,称赞。对!发自内心对别人的一种赞扬就叫称赞。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称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尔。赞上面有两个先,第一个先要卷起腿来给第二个让让地方。懂得礼让就会受到称赞。再读课题――称赞。

(二)整体感知。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称赞的小故事。请同学们一边听故事一边看词语。教师配乐范读课文,一边播放词语。

1、故事讲完了,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们是谁称赞了谁?对,他们是在互相称赞。

3、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了么?

领读齐读挑着读。

4、再给你们增加点难度,把生字挑出来,你会读么?有没有不会,需要帮助的?

齐读。

5、老师再考考你,这些形近字你能区分开么?怎么区分?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6、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三)理解感悟。

火车开得很顺利,就让我们乘坐这次特快列车再次走进这个故事吧!

同学门打开书翻到71页。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老师要求。

(1)标出自然段。

(2)小刺猬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小獾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4、小獾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在哪里?第二句在哪里?第三句在哪里?指名读。

5、那他们的对话是从何而起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1----2自然段。

6、是呀,就让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只忙碌的小獾吧!

你们瞧!这只小獾天还没亮就起床了,他正在学做木工呢!他做了一个又一个,你们来看看他做的小板凳吧!(出示板凳图片)请你评价一下。

7、粗糙――因为板凳所以很粗糙。请用这句话说一下。

拓展:生活中,还有什么很粗糙?粗糙的反义词是什么?

8、对呀,这么粗糙的小板凳,可是小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来的呀!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老师用一个词表达小獾的心情――泄气。是呢,这时小獾都有点儿泄气了。

――小刺猬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小刺猬在鼓励小獾。

小刺猬不但发现小獾的优点,还说:齐读: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对,大家看看什么叫一个比一个好?出示图片,说说板凳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好?

10、对,板凳一个比一个好!树长得一棵比一棵壮。还有什么一个比一个怎么样?拓展。

11、谁想来当一当这只小獾呢?

小獾,你已经做了三个粗糙的小板凳了,有点儿泄气了。这时小刺猬们说:齐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你心里怎么想的?――开心。

小刺猬们:请你把一个比一个好加重语气的话,小獾会更高兴了!大家再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听到这次称赞,你感觉比上次的称赞有没有不一样?――更高兴了!再读。

小刺猬们:你们看,后面是一个感叹号,对呀!感叹号说明你多热情,多真诚啊!所以请你再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请问小獾:你的心情又变化了没有?-----更加开心了。

小刺猬们:如果再加上你的表情和竖起的大拇指,你看看小獾会怎么样。请你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高兴极了,说:真的么?

12、好,我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把你刚才称赞小獾的样子和表情向小獾做一做。大家学着他们的样子齐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真的么?小獾高兴极了!

13、知道么?孩子们,小獾在小刺猬的鼓励下,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自从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干的更带劲了!

这时,太阳升起来了,小獾还在认真地做板凳。中午,烈日炎炎,小环还在认真的做板凳。下午,刮风了,小獾还在认真地做板凳。

齐读6―7自然段。

老师想问?为什么小刺猬会说不好意思呢?

因为小刺猬觉得无功不受禄。所以,请你再读: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没干什么呀!

15、那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自由读8,9,10自然段。

可不是么?小刺猬可是一直不停的找果树,摘果子。他走过草地,爬过山坡,手上都磨出了血泡,午饭都忘记了吃!傍晚到了,他满载而归,但同时,他也太疲倦了!

是呀,让小刺猬感受到,苹果的香味,请小獾们再读---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小刺猬,这两次称赞,你感觉有没有不同?如果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小刺猬会更开心的!再读--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选一只小獾来称赞小刺猬,请同学们学着他们的样子读--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17、请同学们学着他们的样子,感受一下称赞带来的快乐吧!――――拥抱,开心,激动。

19、那就把称赞的魔力送入课文中,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小刺猬和小獾被称赞后开心的心情。

(四)情感升华。

1、让我们拿起称赞这根魔术棒,在生活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进步,把自信,快乐送给身边的每个人吧!

2、听到了同学们的称赞,看,在我们中间盛开了这么美丽的称赞之花!多美丽的称赞之花呀!花儿在小刺猬和小獾中间开放,也一定会在我们中间处处开放。同学们: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会让别人更有信心,自己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及时称赞,这样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五)写字。

1、观察“采”“背”

2、说说结构怎么把握。

3、找一找主笔画。

4、背字下面的月第一笔变成竖。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达到了88%,原因大多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两节课,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探究课中的应用学生普遍反映:在猜想阶段,电压的作用和电阻的性质的动画对他们正确的猜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电阻一定时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电脑动态画图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一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体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认识电阻的概念和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是电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是初中电学学习的核心之一。教学重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电源,小灯泡一只,演示电流表一只,开关一个,金属丝若干,导线若干,废白炽灯的灯丝,酒精灯一个。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对材料和工具的认识,从体验材料带来的乐趣萌发丰富联想的同时,初步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2、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工艺制作手法,并通过集体创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

3、让学生通过游戏发现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剪刀、胶水、大小纸盒、范作。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课件:播放古今中外优秀建筑的图片。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2)揭示课题。课件演示,观看材料、工具,并思考其用途。

(3)提出本课目标:做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以纸盒子为主要材料来设计一幢房子。

2、展开交流。

(1)观察分析。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和纸盒。利用现有的这些东西通过观察、联想,构思出一幢房子的大致造型。

(2)交流表达:把构思和大家交流一下,相互说一说。

(3)观看建筑师设计、建造过程的录像(或课件)。

3、学习方法。

(1)交流制作的方法:接、剪、粘、插、折、弯、包、叠等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与学生合作把纸盒加工成一幢房子的模型。

(3)欣赏教材中学生的建筑作品,借鉴方法,发表看法。

(4)设计房子的广告或房产说明书。可以用绘画、文字或口头表述的方式。

4、表现创意。

(1)设计一个独立的建筑物。

(2)造型别致、有创意,但不一定表现得很复杂。

5、评价。

(1)作品是否合理、巧妙地利用了材料的特性和组合关系。

(2)作品是否有新意和创意,与众不同。

(3)建筑作品的色彩及造型(门、窗、阳台、屋顶)等表现是否统一。

6、课外拓展。

(1)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建筑及其历史。

(2)收集现代化小区房产的广告及宣传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三

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

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

三、识字、写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想办法记生字。

4.个别指导书写。

四、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勾出3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

指名说,顺序可乱。

3.喜欢这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画风》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理解。

学生回答。

师粘贴:---------旗子。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风车。

师小结:哇!同学们好棒啊,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而这些词语能让“风”生动地展现出来,以后学习写作的时候能够帮助你的!

二、表演朗读见其义。

(1)这篇课文的内容相当有趣,而形式也很有趣的,2-8自然段都运用了人物的“对话”,你看,“明日之星”电影公司希望找到出色的导演和演员,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同学们想参加么?好,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轮表演的内容是什么?(出示内容)。

如果你是导演,你能从神态、动作、对话的语气语调教教演员该如何演,请你先仔细思考一下。看来,做个导演可真是不容易啊!

同学们,刚刚导演们给我们分析了如何表演角色,现在请刚刚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表演一下,

(两轮,挑战轮换)。

(2)看来同学们越来越有当导演当演员的感觉了,好!我们马上进入第二轮的表演,这一次就由你们四人小组先做导演的工作,讨论如何演,再成为演员练习,等一下展示给大家看。(学生讨论,再上台展示,老师加以评点)。

三、拓展积累,完成“你如何画风?”

哇!同学们好厉害啊,我觉得全班同学都要为自己鼓鼓掌!你们表演得那样出色,相信你一定也能画风,你会怎样画风呢?请同学思考一下,等一下我要开火车询问哦,加油!

(学生开火车,积累词语)。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4到9小节,领会他们的创意,并学着他们的样子写写自己的创意.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一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4分)。

1、开火车读生字,句子.

(1)昨天我们开始学习了15课,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让我们一起先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2)读得真棒,那你们能不能读这个。先请同桌二人先读一读,指名读二人,齐读.

二.理解课文,感情朗读.(16分)。

1、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后来究竟谁能画风呀!(生答)请你们到课文的4到8小节中找一找他们是怎么来画风的?请你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老师出示.谁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4.反馈.

三.读文感悟,相互交流赵小艺。

让我们先来学一学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

(一)出示:赵小艺——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体会飘,板书.

2.赵小艺画出风来了,那你能用朗读把风表现出来吗?

赵小艺除了用飘着的旗子来画风,他还怎么来画风了.

(二)出示:赵小艺―――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请你读一读句子,说说他还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了?圈出来。

2.又是一阵风,你能用朗读把这阵风表现出来吗?可以边读边做做。

四.学习陈丹和宋涛怎么画风的.

你知道别的二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1.出示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1)说说陈丹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有风?板书.

(2)谁能试着读一读,把你体会到的风带给大家,你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2.出示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1)说说宋涛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了有风?板书。

(2)教师在这里发现了二个优美的短语,你能不能照着样子写几个。

(3)宋涛带给大家的是斜斜的雨丝,你能不能用读来让大家感受一下那阵清凉的风?

指名读,齐读整一段。

3.齐读4-8小节.

4.三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好办法画出了风,你想不想夸夸他们?

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10分)。

1.读了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你是不是也已经有了自己画风的好办法.你想怎么画?

2.出示课件,请同桌间先说一说,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来画风。学生说画风二人..

3.老师相信下面还有更多画风的好办法,那就请你赶紧写下来吧,学生写画风,老师巡视.

4.学生展示作品.老师表扬好的同学.

六.学习第九节.(5分)。

1.小朋友们不仅有了画风的好办法而且能把自己的好办法写出来,真是了不起。风娃娃听说我们正在这里说他,画它,他也赶来凑热闹了,他这一吹,画中的景物――接读.

2.请你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好像说明没有动,只是感觉在动.困为他们画得太像了。

(2)显得更美了.说明画本来就美,很像.现在风有了,画中的景物就像真的有风在吹动他们,就更加好看,美丽了.

(3)风来了,画更美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夸夸文中的小朋友,也夸夸我们。齐读.

七.书写(5分)。

1.引:赵小艺他们很聪明画出了风,我们小朋友比他们更聪明,不仅读懂了他们画的风,而且啊还会自己动脑筋来写画风呢.

2.接下来老师想请聪明的你们来写写字,看谁还很能干。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并想一想,今天写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同时也想一想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

(1)交流注意的地方:丝,斜,艺,涛,

(2)老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3)学生作品展示.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五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都是按给定的器材,老师讲解规定的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实施操作得出一些验证性结论。实验方法、实验思路千篇一律。这样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基于上述现状,我设想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探索一种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法,即在教师给定一个实验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过程,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学生主动发现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实现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教学案例主题。

我对这种探究教学法作了初步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种教学法以《电阻的测量》为例,向大家展示这种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教学案例事件。

在学生掌握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基础上,我提出实验问题:现有如下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阻箱、变阻器、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请你在上述主要实验器材(还可自选其他器材)基础上,设计一个物理实验,测出一被测电阻的阻值,并画出你的实验电路,下节到实验室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的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课下拿给我看的方案有十几种,对于较好,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集中,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案例问题解决。

一、情景,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示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然后复习《伏安法测电阻》,自然引入这节课的实验目的。

二延展情景,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这节课由同学们自己当一回老师,把你课下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拿到前面,利用多媒体展示台,给大家进行讲解。”

比较典型的方案有如下几种:

1、学生一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等效法的思想,方法比较简单,未知电阻可由电阻箱直接读出。老师的肯定鼓励了学生,学生积极性很高。

2、学生二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半偏法,我指出它的局限性,我们实验桌上最大输出电压只有16伏,而这种方法要求r2rx,所以电路中电流很小,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即使实验条件允许,测量结果也是rx与电流表串联的电阻,rx较小,所以误差较大。不宜采用。但思路不错。

3、学生三设计电路。

该生讲解他的电路之前,先指出了第一种方法的缺点:在实验室条件下,不能测大电阻,适合测小电阻。而他的电路适合测大电阻。教师肯定,给予表扬。

4、学生四设计电路。

5、学生五设计电路。

未知电阻,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不论是否考虑电源内阻都不影响结果”。

6、学生六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是否考虑内阻都不影响测得电阻,这个方案是老师没想到的,方法简单直观,很好。(学生反应热烈,鼓掌)。

7、学生七设计电路。

教师评价:类似第二种方法,但它的优点是选择了一块电压表,克服了用电流表示数太小的问题,并且也不用计算,方法简单。

图1、图3、图4、图5、图6、图7的设计者把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三、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四、实验完成后,分组进行实验误差分析、总结。(略)。

五、教师总结(略)。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分析。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二、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为其他内容的学习作铺垫,所以应是本节的另外一个核心内容。

难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学中用实际操作突破难点。

三、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尺子、橡皮筋、弹簧测力计。

四、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过程。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七

《电阻》这一节知识内容不算太难,学生对电阻定律的认识关键在于实验,实验用到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我上完课后,认真反思,记录下下列问题。

1、在课题的引入上,“为什么用铜铝做导线”,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很简单的,如果能进一步追问“铜做的导线是不是一定比铝做的导线电阻小?”这样在引入上可能更顺畅一些,与本节课的知识关联性更强一些。

2、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同学操作、动手能力还非常的薄弱,这方面主要还是因为条件限制和以前的不重视。实验室在此之前几乎没什么器材,现在多了一些,但能做的实验非常有限,所以今后应多做实验,并且希望能把以前本应该做而没有做的补上。

3、这节课的重点是电阻概念及其三个决定因素,在这方面的练习还不够。

4、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应多展示一些电路板上电阻实物和图片,以及介绍人体电阻等等。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八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物理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从探究活动中深刻地体会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结合转换法的来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探究活动中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从学生的`检测和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就学生的学习这一块的目标基本达到,应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原本计划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能完整的进行完本节所有课程内容,打算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为教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后来,我就想着,我们要转变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师“解放”出来,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是大胆的采用小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小组间竞争、教师的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法来,希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从学生课堂活动情况以及结果来看,我的尝试还是很成功的: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达到了88%,原因大多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这样的课堂总是美中不足,有个别同学没有积极性,不敢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什么也没学到;而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也就留给我们老师要去思考、去想办法如何协调组内成员间的工作任务分配?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十九

一、按照要求读课文:

1、初读课文,标注小节,生字词注音。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三读课文,在笔记本上写下疑难问题。

二、完成预习书面作业:

1、抄写词语2遍。

纳凉半明半昧摇摇欲坠萤火虫霎眼。

2、作者看到繁星时,有怎样的感受呢?摘录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出作者对繁星的那种特殊的感情。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营造的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最震撼人心的:一件是天上的星空,还有一件就是我们心里高尚的道德标准。为什么星空能震撼人心,当我们仰望星空,望见那漫天繁星时,又会有何感受呢,让我们走进巴金的星空。(板书)。

二、整体感知。

1、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者对繁星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能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吗?

(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极度的热爱)。

好处: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3、用四字短语的形式概括这四幅画面:

夏夜星天——静夜星光——海夜星空——夜空星座。

三、体悟感受。

1、这三次观赏繁星的时间、地点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请画出文章中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原句试着进行归纳)。

【分析】从前——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的特点:幸福、温暖)。

三年前——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和我谈话一样。(光明、朋友、谈话:亲切、友好)。

如今——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霎眼、母亲的怀里:迷醉、满足、惬意)。

一夜——巨人还在跑呢(新奇、惊喜)。

2、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繁星呢?(背景介绍)。

对家乡的、母亲的思念,对光明的追求。

繁星——光明、友谊、自由、爱,作者对繁星的爱其实就是对自由与光明的爱(借物抒情:含蓄而美好)。

3、作者描绘了四幅图,比较这四幅图,找找它们的不同。

详略、感受不同、表达感受的方法不同、动静不同、修辞。

4、着重分析第三段:描写+感受、修辞(比喻: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

5、小结:比读的角度:

四、总结。

作者以自己在海上看星为立足点,回想起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几次看繁星的情景,巧妙的将过去和现在结合在一起,在繁星之上寄托了自己特有的情思。表达对繁星的爱,由此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光明、对母亲的、故土的依恋。

五、作业。

1、《伴你学》。

2、读完《繁星》,你是否很有收获,你一定有过看到某一景物而产生特别情感或是引起共鸣的经历,那就请用你的笔描绘让你迷醉的那个情景。300字左右,做在随笔本上。

板书繁星(自由、光明、爱)。

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总领)。

从前——家乡(母亲的怀抱——甜蜜、温馨、依恋)。

三年前——南京(光明、朋友、谈话——亲密、投缘)。

如今——海上(霎眼、说话、母亲的怀抱——舒心、幸福、安稳)。

一夜——船上(巨人、跑——惊喜、神奇)。

沪教版高山流水教学设计篇二十

1、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读通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在教学中,我使用多媒体作出一则谜语:“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弯腰,云儿给它让路。”绿色的草地上,四行谜面逐行跳出,美丽的画面配上老师的朗读,这时同学们的兴趣一定被激发。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再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环节。

二、读一读。

“读一读”是本课教学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发音错误。

4、指导疑问句、感叹句的读法,读出惊奇、高兴之意。

5、在学生对课文已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反复出示课文中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的卡片,使学生读的过程中既注意音节,又注意字形,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三、写一写。

课文朗读熟练以后,就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多媒体画面展示出“写一写”:

1、田字格出示要学会的字。

2、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一笔一画教其他学生,这样既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效果要比老师教得好。

3、教师适时指导、检查,强调“丹、乌、忽、转”等字。

四、说一说。

到此环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周围“风还有那些表现?”。我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利用风发电、磨面”等许多有益方面,以及“风沙暴”等诸多有害方面,让学生对风有了进一步了解。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高兴心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动力。画画是学生最爱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

1、播放音乐(轻快、和谐)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2、学生动手画风。可能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能是课前观察风的情况,可能是学生的一种创新。

三、说话,训练语言,了解课文。

1、为了照顾全体学生,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练习说,教师参与巡回指导。

2、小组推荐学生台前说,老师要对学生说话过程中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予以指导,及时合理予以表扬。

四、赛读,积累语言,培养合作精神。

1、先以合作小组进行分角色练读。

2、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用简单的简笔画板书出课文内容,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

五、总结,谈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8982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