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08:11:25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2 08:11:25     小编:翰墨

报告是一种分享知识和交流经验的重要方式。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和案例,借鉴其结构和写作风格。通过查阅相关领域的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一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大调研”要求,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人才情况进行了调研走访,并围绕我县实际对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等进行了讨论,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构建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体系。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引进人才、考试招聘党政人才和培育新兴业态吸纳人才等方式,吸引大量人才到我县创业就业,其中云服务产业已累计实现就业xx余人,云服务产业产值近x亿元。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各类人才xx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x.x%。其中:党政人才xx人,占人才总数的xx%;企业经营管理人才xx人,占x.x%;各类专业技术人才xx人,占xx%;农村实用型人才xx人,占xx%;在这些人才当中,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xx人,占人才总数的xx%;大专学历的xx人,占xx%;本科学历的xx人,占xx%;研究生以上学历的xx人,占x.x%。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队伍总量小,人才能力单一。

比对我县常住人口的基数而言,人才数量明显偏少,且多数集中在行政、医疗、教育方面,已超过人才总数的半数,企业、工厂、农牧、种植方面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制约了我县产业经济发展。

二是人才队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后续人才不足。

从学历上看,我县现有人才队伍中,第一学历大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了五成以上,拥有职业资格准入证书的人才更少,以至于我县农、林、医、教、工等领域科研和创新能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影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是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

具不完全统计2017年迁入xx人,迁出xx人;2018年迁入xx人,迁出xx人;2019年迁入xx人,迁出xx人;2020年迁入xx人,迁出xx人;2021年迁入xx人,迁出xx人。我县户籍本科生源年均达xx人,每年选择回乡工作的不超过xx%,大量高学历人才以流出为主,特别是考入“xx、xx”重点院校的精英人才基本全部流出;大中专毕业生专技人员短缺,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三、意见建议。

(一)优化发展环境,夯实留人基础。

人才流入既依赖于产业的集聚,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的集聚,产业的集聚能力为人才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与高薪岗位,能够持续吸引人才流入,人才的持续涌入也促进了工商业的迅猛发展,相互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要牢固树立“项目富县产业富民”发展理念,想法设法推出产业扶持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和落地项目服务工作,为人才收入提升提供长远保障。同时,持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增强企业人才发展信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栓心留人的环境,“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二)注重人才引进,满足发展需要。

制定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人才工作不同时期的培养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计划性、专业性、实施性。一是引党政人才。在加大年轻干部补充和使用方面,放宽新招录公务员的名额比例,增加年轻干部数量。同时,放宽事业单位干部调任“门槛”,解决其公务员身份,将其充实到乡镇一线,激发创业干事热情,充分发挥力量。二是引技能型人才。立足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缺少人才的实际,采取“公开招考”和面向高等院校直招等方式引进人才。三是引企业人才。政府要搭平台,为企业和各类人才创造沟通对接桥梁,实现本地大学生人才回流,吸引外地大学生人才集聚,实现企业得发展、人才得机遇。

(三)强化服务保障,增强人才返乡引力。

从营商环境、企业发展、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精准出台优惠政策,制造吸纳人才回流的洼地效应。城市实力的提升,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所以,针对这一短板,可以通过补偿机制,给予人才补助,或者通过对人才的集中安置,提升安置地的生活条件来增强对人才的“引力”,留住人才。一是待遇留人。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留住人才,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选派项目“勤务员”到企业任职,实行“双薪”+奖金(事业单位工资和企业补贴+年终奖金)形式兑现薪酬待遇,并在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二是温度留人。建立“上管老、下管小”的人才保障体系,农村和外地从业人员及其家属可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就业、教育、卫生、养老、文体等服务和权利,在租房补贴和购房补贴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给予相对优惠的子女入学政策,提升对人才的“引力”。三是事业留人。对高学历、优秀的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名校优生”,要更多考虑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让人才能够看到希望。

(四)抓好能力提升,培育本土人才。

围绕农、林、医、教、工领域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县内提供经费人员场地等支持,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鼓励他们参加进修、实习、短训、函授等专业理论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时聘请科研院所农业专家、国内外医疗卫生专家对全县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工作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对于云服务等新兴业态,要通过面对面培训、线上培训、集中培训、实操培训等方式,培育电商人才,提升群众自主网络创业的能力,激发其内生动力。

(五)加强城市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利用网站、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及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和初高中毕业班教师等校友圈,持续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提升政策覆盖面和知晓度,让“工作不必去远方,我县就是好地方”成为我县人才工作中的一张名片。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二

本次调研共计走访企业8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次,参加座谈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60余份,通过访、听、查、问等方式(走访创业户、走访相关农户、走访领导、走访项目实施点,听创业户汇报、听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听调研组干部意见,查看创业规模、查看相关部门实施项目情况、查看领导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和收集广大创业者的意见建议。

外出农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占55.88%;女101874人,占44.12%)。文化程度:小学53313人,初中95941人,高中(职高)26473人,大专及以上20789人。年龄结构:31岁以下66016人,31岁至40岁53041人,41岁至50岁45748人,51岁以上20298人。从事工种: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区分布:广东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内县外19411人、县内9266人。截止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在县内创业(其中微型企业464家,大约占9%),累计从业人员达46463人(企业10790人,个体35673人)。创业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经果林、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电器等)。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色产业(**乡种植食药材玉竹、**镇豪猪养殖、林下养鸡等)数量规模不断加大。

2、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以上。

3、青年、妇女创业比重大年龄偏轻。50岁以下人员占了70%以上。20xx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微型企业464户,注册资金4640万,带动就业2320人。

4、农民工创业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镇**坝建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5、企业联动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镇丰利木材加工厂与木炭加工厂合作,实现废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资平台,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实现会员资源共享,组织会员外出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在调研中了解,农村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在调研中了解,我县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城镇周边是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大量就近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离乡,改变了以往乡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现象,使老人有人照顾,小孩子有人看管,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雨露。一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二是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配套产业发展。许多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回乡创业者,是一半在外地创业,一半在家乡投资,他们在家乡投资的工商企业,具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企业的发展水平;他们投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既适合当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设施和产业的质量和品位。三是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

3、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我县农民工在沿海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一是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工商服务业发展重要力量;二是成为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四是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

1、没有把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县乡两级政府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并为之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讲话、邀请上,缺少具体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县政府让引进的大企业进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园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的吸收了城镇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更多的是解决农村不能外出的40、50农民的就业。同样是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在城市能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得不到这些政策。这又形成与城市创业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实滞后。据调查,返乡创业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镇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有些是难以操作落实到位。

1、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不力、服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创业就业底数不清,对中央、省、市、县出台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一些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政策落实缓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部分返还缓慢、部分养羊补贴、发展大鲵养殖饲养池补助未落实到位;对已成功申报如著名商标等的企业奖励政策未兑现。

2、各项审批办证程序复杂。虽已有一些部门进行了改革,例如商事制度改革,但还有很多部门未简化办事程序。我县目前还未完全实现一站式服务,创业人员办事要多头跑、来回跑,耽误过多时间。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因办理手续程序复杂而半途而废。例如办理返乡农民工证需要4个单位盖章,程序繁琐,让办事人员多次跑,来回跑。

3、有些执法单位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执法态度较差。

4、办事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适合群众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公共管理服务环境,还是采取管、卡、压的做法。办事难仍然是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更是如此。有些人说返乡前受到热情对待,办厂时也有人服务,但是企业一旦落地,再想找政府部门办事,解决问题就十分困难。根据对返乡创业者反应,认为审批企业或立项难政府部门乱收费、企业负担重,开办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手续复杂,程序繁多,辗转多个部门,差不多是环环收费。一些部门甚至去企业吃、拿、要。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一些政府部门的违规行为无疑加重了创业者的经济负担。

调查表明,近八成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业时主要靠自有资金,把打工中积累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资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间借贷,到银行贷款的不多。部分企业产品有市场,因融资难,无力扩大规模。90%的返乡创业者反映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造成返乡创业融资难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资金返流城市,供给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供给渠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家。二是贷款利息高。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月息为9.1厘,加上贷款申请过程发生的交际费用,月息实际超过1分,年利息超过12%。三是缺乏信用贷款,只有抵押贷款。初创企业抵押物缺乏。同时,小企业的设备不能抵押,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对抵押资产的.评估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贷;农业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贷款更加困难。四是信贷担保体系发育迟缓,担保机制难以适应。一方面是县的富民担保公司、就业局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挥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视对中小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五是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比如农行、农发行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创业,支持基本没有。

县内缺乏科学合理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布局,没有明确主导的发展目标,各自为阵。一是没有依据市场需求和突出我县产业特色,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二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搞重复建设,以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是产业搞起来之日就是败下去之时,这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难。由于城镇建设造成土地紧张,返乡农民创业用地审批困难,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特别体现在一城三区范围内。二是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多。返乡创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事种养殖业,需要大量土地进行规模种植,但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相关参考办法,大多数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转价格不确定而造成合同难以签订情况。三是水、电、路等设施不通畅。发展种养业的一般都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很丰富,但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电力和通讯设施差、交通设施跟不上的问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降低了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创业者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二是创业培训覆盖不广,缺乏针对性。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

调研发现很多农民工,他们靠流转土地,大规模搞种养殖业和其他加工业,他们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有些一个小微企业同时从事好几样产业发展,其创业很艰辛,意义非常之大,但是少有人去关注过他们,更多的却是一些服务部门打着服务的旗号去收这要那。党委政府缺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励。

一是把返乡创业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二是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重点研究协调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组建专门返乡农民工创业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指导农民工创业就业,对返乡农民工选择的行业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信息延伸。在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结合六五普法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五是继续运用好523农民工节这张品牌,扩大影响力,积极宣传和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

一是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真正的一站式服务,全部审批部门入驻政务大厅,并对各项审批事项和手续办理流程进行公示,切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大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三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就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方便。四是加强问责和公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办事效率慢、服务态度差、乱收费等现象要严肃处理。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特别加大对发展中企业的资金扶持。二是设立创业基金,由县级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经贸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民企配合工作,鼓励创业成功人自愿加入创业基金。三是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支持信用联社采用的信用证制度、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加强县富民担保公司支农贷款担保力度,金融机构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四是落实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三个十五万政策,养殖补贴、小额贴息等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鼓励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落实好黔微贷微型企业贷款项目,柜员信贷通贷款项目,由政府出资给我县微型企业提供1-2年会计记账服务,建立企业信用,诚信贷款。五是发挥青年创业协会与两家银行签订的保证金贷款协议的作用,帮助一定数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六是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一是认真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注册资金认缴制,实行先照后证改革,简化经营住所登记条件,着力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工作。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快速增长。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强化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合理规划。鼓励成立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通过打破行业区域界限、优先安排用地用电用水、奖补贴息、税收优惠、优质服务等措施,因地制宜引进、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是继续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建议在工业园区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集中建立简易厂房,可通过廉价租赁或限期免费使用等方式提供给初期创业者,以此解决土地征用和环境评估等问题。二是鼓励多种产业共同发展。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例如结合大数据黔北呼叫中心落地我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充分利用好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或观光农业;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人才、信息、技术、就业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结合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家政、维修、护理等社区服务业。三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和措施,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议制定适合我县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四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尽量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道路、用水、用电等问题。

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运用syb、雨露计划、阳光工程、职工素质提升等培训平台,建立职业中学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组织返乡创业农民工到先进地区的成功企业参观学习、委托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

一是政治关心。对返乡创业就业中的优秀者,在安排两代表一委员给予倾斜。二是精神鼓励。每年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在荣誉上给予更多机会。如劳模评选、巾帼创业之星、最美创业女性等等,召开创业典型宣讲会。三是经济激励。对返乡农民工创办并安置农村劳动力达20人以上的企业,由县级财政一次性给予1000050000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奖励,对优秀劳动者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先进个人一次性给予500010000元的奖励。四是协作发展。充分发挥创业协会、促经会等平台作用,鼓励成立合法化的社会团体,促进返乡创业人员与协会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三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于6—7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截止2009年5月30日止我县返乡农民工人数达3369人,占全县输出总数的1/8,返乡的原因:有1317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停产、倒闭而返乡;有982人因企业裁员、收入水平下降而返乡;有503人因回家过春节或探亲而返乡;另有567人因用工合同到期或回家创业等原因而返乡。返乡农民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571人,其中,高中、中专712人,大专以上186人。年龄结构大多数都在26—50岁之间,原就业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和省内。每月劳务收入一般为1200—1500元左右。返乡的农民工中,已实现就业创业的有2537人,其中:返乡自主创业405人,推荐就业302人,培训就业294人,自行就业549人,继续外出务工987人,还有837人存在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龙勾、上堡、横水、思顺等乡镇。根据就业创业意愿调查统计,龙勾、上堡等乡镇30%返乡农民工,有意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发展种植养殖业。返乡农民工的特点:从务工地点来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返乡的多,省内地区返乡的少;从技能水平来看,普工返乡的多,技工返乡的少;从文化结构来看,初中及以下的返乡的多,高中及以上的返乡的少;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大的返乡的多,年龄小的返乡的少;从输出形式来看,自发外出的返乡的多,组织输出的返乡的少。

为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五项工程推动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1)培训提升工程:一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52人;二是实施青年见习计划,提升实操能力;三是及时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培训券发放范围,投入资金19.96万元。(2)创业扶持工程:一是政策扶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崇义实际相继出台三个文件,2008年12月24日由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崇府办字[2008]167号)文件,2009年3月10日县政府《关于印发扶持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企业下岗职工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崇府发[2009]11号)文件,2009年4月14日《崇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崇府字[2009]27号)文件。二是资金支持,为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为合伙办企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20万元以内的贴息贷款;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含再就业基地),可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三是创业支持,成立创业服务中心;税费优惠,按规定享受全面税收和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四是场地支持,继续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继续延伸免租廉租店面一条街;与中小企业局联合在古亭设立中小企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把城北大市场建设成赣州西部最大的廉租大市场。(3)载体建设工程:一是稳定三支队伍,人力资源市场队伍,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队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二是实施信息延伸,在32个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三是加强两大平台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4)资金保障工程:一是2009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返乡农民工和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就业再就业培训(包括创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二是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00万元;三是设立100万元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扶持基金,主要用于引导激励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补助和贴息。(5)就业优质服务工程:一是倡导“以人为本、人本服务”的服务理念;二是实施一对一帮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为其提供政策帮扶、技术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等;三是实施三送活动,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四是实施岗位对接。

半年多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工作,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上级扶持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3月份,在县城、过埠镇、扬眉镇召开返乡农民工专场就业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现场报名263人;截止3月份,开办各类培训等培训班10期,培训552人;3月份第二周开展政策宣传周活动,为965人提供了政策咨询,为324人提供就业服务,共发放宣传单16856张;到6月底小额贷款贴息81万元。通过与县内11家企业实施岗位对接,签订青年见习计划,帮助412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如:红杉木业、华森公司等企业县内招收返乡农民工工人,并保证人平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县农村信用社重点扶持了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截止6月底,已发放由县就业局担保的贷款69笔,金额228万元,返乡农民工自行担保贴息贷款559笔,金额1039万元,减轻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负担。如:关田镇关田村钟声在外闯荡二十几年,办过服装厂、林场、挖过钨砂。去年年底,他回到家乡无事可做,恰逢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大力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于是他决定创办福江长飞生态茶场,租田300多亩种植茶叶;过埠镇朱小敏夫妇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务工多年,公司效益不好,工厂倒闭,朱小敏夫妇也因此失业。今年年初,朱小敏夫妇俩决定回到家乡,自已创业。他们租用过埠街的店面,向信用社申请小额农贷2万元,自资6万余元,在过埠开了福乐家超市。税务部门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兑现税收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受理了5户经就业局核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税收优惠个体户。

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既有返乡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引导服务方面的问题。从自身方面:一是就业缺乏一技之长。统计数据显示,崇义经培训输出的农民工仅占10%,主要是崇义职专的学生和少数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其余90%的农民工靠自发外出谋求职业,对技能培训不看重,也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由于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低,很多技能型岗位就业无望,一旦失业,很难实现再就业。二是创业条件不充分。许多农民工有创业意愿和热情,但受资金、项目、自身能力及管理经验的限制,创业条件不成熟;如:创业返乡农民工普遍反映,尽管小额贷款很多,但创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因农民已在外打工多年,回乡后,贷款担保资产很少,致使贷款难。也有部分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但受思想观念影响,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创业勇气,瞻前顾后,空有想法不见行动,如:返乡农民工黄××在东莞合伙办企业,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企业关停,去年返乡后本想在县城办一家竹工艺厂,自已能够利用的资金有100多万元,但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勇气,怕亏本。从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方面:一是培训职能分散。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部门,包括人事劳动、农业、教育等多家单位。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协调组织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宣传面不广,知晓率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了解中,很多农民工不了解培训地点和时间,没有参加培训。二是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不够健全。虽然各乡镇已经按要求建设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但人员变动频繁,作用不够明显。三是创业引导不到位。尽管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中心,但其职能侧重于创业辅导培训、备案登记等方面,在解决创业资金项目、跟踪服务上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致使农民工创业基本处于自主自发状态。四是有些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够强。据反映,有些培训机构对技能培训没有严格要求,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认为是一种形式,没有达到返乡农民工培训的效果。

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应按照“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双管齐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一)拓展劳动力市场。重点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架设劳动力市场供求之间的桥梁。应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农村,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状况专项调查,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要充分发挥劳务输出部门职能优势,加强与本地用工单位、外地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多途径掌握各地用工情况,及时发布信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宣传返乡农民工的有关政策,使农民工更好地创业就业。

(二)扎实开展技能培训。针对劳动力素质偏低和技能水平整体不高的状况,建议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抓培训”的思路开展培训工作。就当前而言,应结合返乡农民工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辅导,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创业能力。从长远讲,应整合农业、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和项目,以崇义职业中专为重点的技能培训基地,围绕钨产业、竹木加工业、种养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推动更多的“技术型”农民工在崇义创业再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政策扶持。今年初,省、市、县各级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抓好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积极性。放宽信贷审批政策,为条件成熟、可行性高的项目提供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难题。同时,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同等对待,在用地上给予优先、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工商、卫生等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创业农民工办理证照开设“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全力促成项目早日建成投运。

(四)搭建创业平台。据统计,崇义目前有四百多名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县政府应在收集统计农民工拟创业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同业聚集,优势互补”的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农民工创业基地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创业示范园、创业示范街,为农民工提供低租金、零费率、一站式服务的创业环境,从而形成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发展机制,促进全县农民增收致富。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四

xx县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不仅实现了创业者自身价值,而且对保障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达到**余万人外出务工,金融危机以来,全县返乡农民工总量已近**人,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左右。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为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创业,相继出台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条》、《**县乡(镇)返乡创业园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规定返乡农民工投资兴办各类企业均享受外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在减免有关规费、提供用工保障、提供优质服务、给予税收奖励、实行基础设施奖励、优先供应土地、提供贷款贴息和信贷担保、争取注入扶持资金、免费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工业园区设立建设规模*亩的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工业园区近家企业中有**余家为返乡农民工投资开办,占入园企业近一半。全县培训返乡农民创业人员达**余人,享受返乡创业贷款贴息人数达近**人,贷款总额约*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返乡农民工在本县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达*余人。

(一)服务方式手段陈旧,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中央、省、市、县出台了许多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获知创业信息。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仅凭个人的感觉盲目投资,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往往是项目投资之日就是失败之时。有的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服务成了一纸空文。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在办理各种登记注册管理手续中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增加了创业成本。返乡农民创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治安环境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严重影响创业者的积极性。

(二)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有的返乡创业者反映,企业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希望能够加强谈判技巧、市场预测、海关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也反映,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

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激发和保护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更好地发挥返乡农民工创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氛围。抓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要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境。要结合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加速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在土地供给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认真解决好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将返乡农民农民工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象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确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探索、改革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县级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工信、民企、工商联配合工作,一旦返乡农民工创业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鼓励创业成功人士补足与银行等同利息纳入创业基金,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金融机构要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要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直接投资,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益。一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要充分发挥乡镇人保所和企业(管)办的作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可设立服务站,做到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保障。乡镇人保所要和企业办开展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掌握,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二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提供方便。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介绍发布创业信息。可以利用中介组织网络大、信息来源广、反应迅速的优势,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

(五)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益。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切忌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分配。要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创造型人才和技术人力资源。要改革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题解惑。或对返乡创业农民以委托普通高校、行政学院、经管学院、党校等院校进行定向培训和到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改革培训考核的机制,要以培训人员的创业成功率为主要考核目标,防止培训走过程,增强创业培训的有效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六)发挥工商联职能,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是工商联工作的对象。在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方面,工商联要真正当好政府“助手”,就必须针对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要推动和配合政府部门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建立各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参与产业转移、新技术应用、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项目的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打开视野、创造条件;要加强典型带动作用,广泛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的发展历程、奋斗事迹、经营战略、重要贡献,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借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文化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经济大局的关系、经营状况与社会就业的关系、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诚实守信与市场秩序的关系、创造财富与回报社会的关系,通过同心工程、“感恩行动”、光彩事业等活动,增强他们对责任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切实为吸纳更多社会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多作贡献。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五

本次调研共计走访企业8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次,参加座谈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60余份,通过访、听、查、问等方式(走访创业户、走访相关农户、走访领导、走访项目实施点,听创业户汇报、听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听调研组干部意见,查看创业规模、查看相关部门实施项目情况、查看领导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和收集广大创业者的意见建议。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外出农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占%;女101874人,占%)。文化程度:小学53313人,初中95941人,高中(职高)26473人,大专及以上20789人。年龄结构:31岁以下66016人,31岁至40岁53041人,41岁至50岁45748人,51岁以上20298人。从事工种: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区分布:广东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内县外19411人、县内9266人。截止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在县内创业(其中微型企业464家,大约占9%),累计从业人员达46463人(企业10790人,个体35673人)。创业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经果林、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电器等)。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色产业(**乡种植食药材玉竹、**镇豪猪养殖、林下养鸡等)数量规模不断加大。

2、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以上。

3、青年、妇女创业比重大年龄偏轻。50岁以下人员占了70%以上。2012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微型企业464户,注册资金4640万,带动就业2320人。

4、农民工创业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镇**坝建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5、企业联动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镇丰利木材加工厂与木炭加工厂合作,实现废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资平台,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实现会员资源共享,组织会员外出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在调研中了解,农村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了阳光雨露。一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二是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配套产业发展。许多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回乡创业者,是一半在外地创业,一半在家乡投资,他们在家乡投资的工商企业,具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企业的发展水平;他们投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既适合当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设施和产业的质量和品位。三是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

3、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我县农民工在沿海。

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一是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工商服务业发展重要力量;二是成为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四是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

(一)党政领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

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讲话、邀请上,缺少具体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县政府让引进的大企业进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园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的吸收了城镇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更多的是解决农村不能外出的40、50农民的就业。同样是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在城市能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得不到这些政策。这又形成与城市创业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实滞后。据调查,返乡创业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镇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有些是难以操作落实到位。

(二)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指导不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1、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不力、服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创业就业底数不清,对中央、省、市、县出台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一些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政策落实缓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部分返还缓慢、部分养羊补贴、发展大鲵养殖饲养池补助未落实到位;对已成功申报如著名商标等的企业奖励政策未兑现。

乡农民工证需要4个单位盖章,程序繁琐,让办事人员多次跑,来回跑。

3、有些执法单位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执法态度较差。

4、办事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适合群众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公共管理服务环境,还是采取管、卡、压的做法。办事难仍然是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更是如此。有些人说返乡前受到热情对待,办厂时也有人服务,但是企业一旦落地,再想找政府部门办事,解决问题就十分困难。根据对返乡创业者反应,认为审批企业或立项难政府部门乱收费、企业负担重,开办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手续复杂,程序繁多,辗转多个部门,差不多是环环收费。一些部门甚至去企业吃、拿、要。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一些政府部门的违规行为无疑加重了创业者的经济负担。

(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调查表明,近八成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业时主要靠自有资金,把打工中积累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资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间借贷,到银行贷款的不多。部分企业产品有市场,因融资难,无力扩大规模。90%的返乡创业者反映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乏信用贷款,只有抵押贷款。初创企业抵押物缺乏。同时,小企业的设备不能抵押,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对抵押资产的评估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贷;农业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贷款更加困难。四是信贷担保体系发育迟缓,担保机制难以适应。一方面是县的富民担保公司、就业局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挥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视对中小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五是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比如农行、农发行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创业,支持基本没有。

业链条短,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是产业搞起来之日就是败下去之时,这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发展。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难。由于城镇建设造成土地紧张,返乡农民创业用地审批困难,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特别体现在一城三区范围内。二是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多。返乡创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事种养殖业,需要大量土地进行规模种植,但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相关参考办法,大多数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转价格不确定而造成合同难以签订情况。三是水、电、路等设施不通畅。发展种养业的一般都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很丰富,但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电力和通讯设施差、交通设施跟不上的问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降低了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六)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一是创业者缺。

乏相关的创业知识。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二是创业培训覆盖不广,缺乏针对性。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

一些服务部门打着服务的旗号去收这要那。党委政府缺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励。

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五是继续运用好523农民工节这张品牌,扩大影响力,积极宣传和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

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就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方便。四是加强问责和公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办事效率慢、服务态度差、乱收费等现象要严肃处理。

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四是落实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三个十五万政策,养殖补贴、小额贴息等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鼓励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落实好黔微贷微型企业贷款项目,柜员信贷通贷款项目,由政府出资给我县微型企业提供1-2年会计记账服务,建立企业信用,诚信贷款。五是发挥青年创业协会与两家银行签订的保证金贷款协议的作用,帮助一定数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六是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一是认真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注册资金认缴制,实行先照后证改革,简化经营住所登记条件,着力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工作。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快速增长。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强化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合理规划。鼓励成立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通过打破行业区域界限、优先安排用地用电用水、奖补贴息、税收优惠、优质服务等措施,因地制宜引进、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展电子商务产业;充分利用好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或观光农业;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人才、信息、技术、就业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结合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家政、维修、护理等社区服务业。三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和措施,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议制定适合我县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四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尽量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道路、用水、用电等问题。

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组织返乡创业农民工到先进地区的成功企业参观学习、委托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

创业人员与协会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六

xx专业合作社,20xx年开始投入资金,种植猕猴桃,截止目前已投资xx余万元,流转土地xx亩。为让农民真正参与,该合作社实行入股共营方式,提出‘三不入’,即:无土地的上班族不能入,无劳动力的有钱人不能入,只想分红不想参与劳动的‘懒人’不能入。其目的是让实实在在有土地有劳动力的农民入股,让他们成为合作社社员共同致富。在管理上实行责任承包制,对入股农户划责任片区管理果园,用类似“计工分”的模式计算劳动报酬,年终按股进行分红,让老百姓成了产业的主人,既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又有利于经营管理。

(二)以短补长,有效化解资金周转难题

xx镇,万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起回乡创业的起源时说:自己xx岁外出闯荡,经过多年打拼挣到些钱,20xx年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回到家乡创办花椒种植合作社,一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二是希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从20xx年开始至今合作社共流转土地xx亩,投入xx余万元,用地覆盖三个村。因面积较大,花椒成株产量期x-x年,每年仍需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松土施肥,资金出现周转困难。为解决前期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合作社在花椒中间套种生长期短的中药材,每年的药材收入解决了劳动力工资,用“以短补长”的方式有效化解了资金周转难题。

(三)注重传承,打造三李文化山水

创业者xx谈到回乡创业的原由时说:xx的山水很独特,历史文化渊源厚重。清朝康、雍年间,李蕃、李钟壁、李钟峨父子三人为官清廉,文墨“堪与‘三苏’媲美”。20xx年《廉政瞭望》在“古代xx清官地图”一文中,李蕃入选古代清官。

(四)特色种养,高端农业落户我市

20xx年x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正式进入高端食用油行列。符海筠抓住机遇在xx县大河镇创办了巴山缘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xx亩种起了油牡丹。今年油牡丹可产油xx吨,预计五年左右,油牡丹产量达到顶峰,每亩能产牡丹籽xx斤,牡丹籽出油率x.x每斤,牡丹籽油市价xx元每斤,照此测算公司可实现年收入x.x亿元。

梅花鹿全身是宝,其药用价值也极高。南江县大河镇xx岁的xx回到家乡,流转土地xx余亩,流转山林xx亩搞起了梅花鹿专业养殖合作社。目前王南已投资xx万元,计划总投资xx万元,发展以梅花鹿养殖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链。现养殖梅花鹿xx多只,经过繁衍,计划饱和养殖xx余只,可实现年毛收入xx万元,净利润xx万元。目前已带动固定就业xx人,精准帮扶x户贫困户,人均年工资x.x万余元。

(五)新理念经营,九零后实现人生价值

南江县xx年出生女青年丁小慧放弃了外面的高薪酬,回乡创办了“玖零后绽放”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模式种植食用玫瑰、观赏玫瑰。她用“共生”理念经营,即:企业与农户共生,产业与政策共生,多种产业融合共生,消费与消费理念共生。在调研时丁小慧说:“打造君子之乡的后花园,打造x万人的奢侈品,保留巴南河畔农民的自留地是我的奋斗目标”。土地是老百姓的命脉,我不采取流转土地的方式,而是通过宣传指导让大家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既减少了公司的成本,又解除了老百姓没了土地的顾虑。企业仅流转土地xx亩,却带动农户种植xx余亩。在玫瑰花收购中,公司以每斤x-x元的价格回收村民种植的玫瑰,对贫困户特价回收,保证群众的销路问题。老百姓不仅种植的玫瑰能卖钱,花开时节还带来农家经济效益。同时,以绿色、生态、营养打造的“玫瑰鸡、玫瑰鸭、玫瑰蛋”等产品,成了乡村游客的抢手货,群众家中土特产也有了好市场。预计可带动村民户均实现收入xx元。20xx年度被评为xx市十佳返乡创业明星。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七

受我县经济发展格局、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及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我镇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工近年来开始进入返乡就业创业新高潮。对此,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搞好返乡农民工定期监测,及时有效建立返乡农民信息网络,依托培训学校,安臵了部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培训再就业,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回归创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行动快、力度大、政策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基本情况。

新龙场镇现有8个行政村,总人口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8000余人,自去年6月份以来,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3010人,截止3月10日,其中1528人已外出务工就业,237人在家创业,待业员1200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返乡农民工呈文化水平低、创业意志不坚定、年龄偏低,缺乏经验等。

1、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了全镇返乡农民工问题,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改善民生,搞好就业服务,鼓励自主创业,全力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的共识,统计全镇劳动力水平,镇政府下发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龙府发),成立了农工工作领导小组长,镇长何忠书任组长,其他10位班子成员为副组长,15个镇属部门组成工作班子,并安排了专用工作经费1万元。

2、定期监测,建立工作信息台帐。

镇政府所有驻村(居委会)干部和村两委、居委会工作人员深入村组、社区,通过上门走访,召开能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返乡农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信息台帐。定每月20日为返乡农民工监测其次汇总日,由各村主任定期上报当月信息到党政办。

3、热情服务,培养挖掘创业典型。

成立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每天热情接待前来咨询的返乡农民工,宣传优惠政策,联系培训机构,协助信贷服务,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回归创业,增养挖掘了大量创业典型:龙场居委会的姜园、施明会夫妇常年在在福建打工,20xx年返乡,投入10万元创办了免烧砖厂,现有厂房两栋,工人十余人,同时解决了本乡镇十余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服务方式手段陈旧,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中央、省、州、县出台了许多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获知创业信息。根据调查反馈,80%返乡农民工从未有意识去了解和获取相关的创业信息,根本不了解登记注册管理手续。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仅凭个人的感觉盲目投资,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往往是项目投资之日就是失败之时。有的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服务成了一纸空文。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在办理各种登记注册管理手续中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增加了创业成本。返乡农民创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治安环境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二)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有的返乡创业者反映,企业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希望能够加强谈判技巧、市场预测、海关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也反映,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

(四)返乡创业者鱼龙混杂,存在一定隐患。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情绪稳定,对未来前景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农民工存在悲观情绪,对今后生活尚无规划打算,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

1、部分返乡农民无所适从。他们由于长期在异地务工,有较稳定的岗位和收入。现失去工作,收入减少,回家后普遍存在有无所适从的感觉,除少数回家后从事农耕外,另有一部分暂时计划打临时工,其余大部分仍准备等待机会继续外出务工挣钱。

2、新的矛盾纠纷产生。主要表现在农村土地承包、使用、经营权纠纷可能激化矛盾。以往农民工在外打工收入较好,对于家中土地不会过于计较,但返乡后的农民工需要生活,对土地争夺加剧,为土地等生产资料而发生的纠纷增多。

3、情绪低落,不利于社会和谐。从新龙场镇的.情况看,到外省务工都多为年轻人,在城市里居住了较长时间,习惯城市的生活方式、节奏,与变化不大的农村相比,内心出现落差,返乡一段时间过后,由于远离了的城市生活,可能会出现情绪抵触。在新一代的农民眼里,曾经根深蒂固的“故乡”概念,已经渐渐淡化。农民工留在城市继续生活的愿望无法实现,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

4、各种违法犯罪诱因大量增加,邻里纠纷可能会激化升级。一些外出的年轻农民工在外打工期间,可能会养成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而返乡后,这些不良习惯被带回家乡,容易滋生聚众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甚至引发新的刑事案件。虎场的外出农民工杨某,春节期间返乡,因为偷盗,被公安机关拘留15日。

5、治安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新龙场镇派出所由于条件、信息等客观因素限制,对外出务工人员难以及时掌握各类信息,对有违法犯罪意图的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因此对于农民工返乡后的治安管理力度难免遭到削弱,管理难度加大。

四、下段工作。

(一)继续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境。要结合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加速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在土地供给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认真解决好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将返乡农民农民工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象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确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探索、改革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县级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工信、民企、工商联(总商会)配合工作,一旦返乡农民工创业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鼓励创业成功人士补足与银行等同利息纳入创业基金,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金融机构要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要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直接投资,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三)继续在生活上多予关心,对特殊困难家庭要采取临时困难救助形式予以帮助,联村干部要加强与返乡农民工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意愿和要求。

(四)继续在政策上多予宣传,进一步加大对有关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及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生产技术,致富门道,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继续在技能上多予培训,认真组织返乡农民工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务。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八

xx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新冠疫情发生以来xx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近期xx调查队对xx区返乡农民工开展了典型调查。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以本地务工就业为主,从业收入同比下降。

从调查对象的年龄看:20-29岁的2人,占比10.5%;30-39岁的6人,占比31.6%;40-49岁的8人,占比42.1%;50岁及以上的3人,占比15.8%。从调查对象的性别看:男性11人,占比57.9%;女性8人,占比42.1%。从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人,占比5.3%;初中文化程度10人,占比52.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5人,占比26.3%;大学大专及以上3人,占比15.8%。

人数的23.1%,比返乡前高7.7%;从事交通运输业1人,占返乡人数的7.7%,返乡前后基本稳定;返乡后新增仓储邮政业从业1人,占返乡人数的7.7%;从事餐饮业1人,占返乡人数的7.7%,比返乡前低15.4个百分点;从事农林牧渔业4人,占返乡人数的30.8%,比返乡前高23.1%;从事其他就业2人,占返乡人数的15.4%,比返乡前高7.7%(详见图1)。

图1.返乡前后农民工从事行业变化图2.返乡后农民工收入同比减少。调查显示:返乡后收入比上年同期略有减少1人,占返乡人数的9.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有2人,占返乡人数的18.2%;比上年同期减少一半以上有7人,占返乡人数的45.5%;与上年同期持平的2人,占返乡人数的18.2%;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的1人,占返乡人数的9.1%。

3.疫情影响是农民工返乡的主因。据调查,因疫情影响在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返乡的农民工占53.4%,受疫情影响企业关停或裁员而返乡的农民工占23.1%,可见疫情影响是导致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因素(详见图2)。

图2.农民工返乡原因占比图4.创业项目以二三产业为主。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创业项目集中在二三产业。本次调查中有5位返乡农民工选择了创业,占返乡人数的38.5%,其中选择规模种植或养殖业创业的1人;选择装修创业的1人,制造业创业的1人;选择餐馆、商店、麻将馆等生活服务类创业的2人。

高,分别达到47.7%、42.1%、42.1%,政府部门可针对性的在这些方面对农民工就业创业进行激励、引导、支持、保护(详见图3)。

图3.农民工对政府帮扶政策关注度图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返乡农民工总体素质不高调查显示,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相关的技能,外出务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返乡后觉得农村劳动条件艰苦,多数不想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其他产业又缺乏技术,部分农民工“懒、等、靠”思想严重,影响农民工就业。

民工就业的政策速度,提高农民工待遇;还有农民工希望政府部门能为农民工提供离家近的工作岗位。部分农民工一心想得到政府的帮助,自身发展意愿和动力不足。

(三)政策宣传不够到位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从就业信息指导、资金扶持、税收减免、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支持,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因信息不对称、农民了解扶持政策的途径单一等因素的限制,一些优惠政策不能惠及更多的农民工群体。调查显示,超六成农民工反映对就业创业的帮扶或优惠政策了解不够,从而导致有就业和创业想法的农民工因不了解政策而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农民工就业创业抉择(详见图4)。

(一)创新农民工职业培训新模式进一步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从理论。

教学。

模拟训练和创业实践三个维度着手,使学员初步掌握创业的基本内容,再与创业实践指导相结合,真正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的目的。此外,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交流活动,努力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搭建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健全农民工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收集全国各地人才服务机构的招聘信息、创业项目信息等,及时在服务平台上发布共享,为返乡农民工免费提供“信息真实、内容完整”的就业创业信息服务;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一站式”窗口,简化农民工就业创业办证流程,使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够便捷的了解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等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三)多维度宣传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密织政策“宣传网”,通过电视、广播、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多层次、立体化宣传帮扶政策,让惠民政策人人尽知、家喻户晓。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九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xx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xx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xx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0%,每户贷款额为5000—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4天,每次每人支付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40—50斤,最高产量达60斤棵,最少xx年,当地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3.5元斤,苹果收购价为3元斤,苹果收购价为2.8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xx年我想在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xx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70人,占总人口的42.5%;40—60岁有xx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十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及发达地区的许多企业相继关闭停产,致使不少地方出现农民工返乡潮,我乡农民工也出现大量回流的趋势。截至目前,中塘乡农民工返乡1852人,市外就业农民受经济形势影响总人数为780人。

中塘乡外出农民工返乡分三种类型:

一是正常的季节性返乡。由于年关临近,每年都有大批务工人员陆续返乡。

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返乡。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企业受到冲击,国外订单减少,企业生产下降,用工需求减少,出现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东南沿海返乡的现象,这部分返乡人员所占比例比较高。

三是临时性返乡。外出农民工人员中因探亲访友、红白喜事、料理家庭事宜及其他原因临时返回的约占1%。

据调查,中塘乡劳动力总量为10795人,劳务转移人数为4725人,到长三角地区打工人数为851人,到珠三角地区打工人数为1720人,到京津唐地区打工人数为421人,其他地区为1733人。现回流人员多是从珠三角地区返乡。

目前返乡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返乡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异地务工,有较稳定的岗位和收入。现由于失去工作、收入减少,回家后普遍存在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返乡农民工中除少数回家后从事畜牧、烤烟、蚕桑外,另有一部分暂时计划务农或打临时工,其余大部分仍准备在年后等待机会继续外出务工挣钱。

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大量返乡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农民增收的压力增大,外出收入水平减少;农村土地调整压力加大,返乡劳力重新从事农业,增加了重新调整承包耕地的难度;本地就业岗位缺口加大,增加了再就业的压力。处在此种艰难的压力之下,或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一

随着我省农村信用社农民工银行卡业务的开通,其方便、快捷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好评,它为广大农民工朋友们带来了实惠。但是,这一业务在拓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宣传和培训工作不到位。

自从我省农村信用社开通农民工银行卡业务以来,许多信用社对该项业务的开通宣传存在不够积极主动的现象,或者存在宣传效果不佳的现象,如很多信用社仅仅是粘贴一下上级单位统一印制的宣传海报了事,再者就是宣传没有针对性,从而使得许多农民工朋友根本就不知道在农村信用社还有这么一项业务,也就使得他们无从知道去哪里办、怎么办这项业务。还有些信用社存在培训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如有的信用社网点柜台操作员工不知道如何办理该项业务。

(二)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范围单一和受到时令的限制。

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所开通的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范围仅仅限于存取款业务,其他的业务功能几乎没有,业务范围单一。况且,我省目前处于劳务输出大省的地位,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开通后,往往只有在碰到传统节假日,如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时候,才发生有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而在其他时节,各信用社网点的这方面收入都较低。

(三)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

农村信用社办理农民工卡取现业务一般是以柜面业务的方式办理的,提供不了24小时的atm自动柜员取款机的取款服务业务,这些难以满足农民工回乡急需取现的业务服务要求。

(一)加强员工培训。信用社上级单位应当制作统一的培训材料,加强对各个网点操作员的培训力度,让各操作员对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能更加重视。

(二)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我省各县级联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如可以利用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春节期间做好业务宣传工作。

(三)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设施建设。要加强对信用社atm机的投放工作,对较大的集镇,特别是外地务工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都比较集中的集镇,要设立atm机,以满足农民工的用卡需求。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二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达到xx余万人外出务工,xx金融危机以来,全县返乡农民工总量已近xx人,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xx%左右。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为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创业,相继出台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优惠政策xx条》、《xx县乡(镇)返乡创业园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规定返乡农民工投资兴办各类企业均享受外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在减免有关规费、提供用工保障、提供优质服务、给予税收奖励、实行基础设施奖励、优先供应土地、提供贷款贴息和信贷担保、争取注入扶持资金、免费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工业园区设立建设规模xxx亩的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工业园区近xx家企业中有xx余家为返乡农民工投资开办,占入园企业近一半。全县培训返乡农民创业人员达xx余人,享受返乡创业贷款贴息人数达近xx人,贷款总额约xxx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返乡农民工在本县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达xxx余人。

(一)服务方式手段陈旧,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中央、省、市、县出台了许多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获知创业信息。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仅凭个人的感觉盲目投资,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往往是项目投资之日就是失败之时。有的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服务成了一纸空文。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在办理各种登记注册管理手续中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增加了创业成本。返乡农民创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治安环境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严重影响创业者的积极性。

(二)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有的返乡创业者反映,企业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希望能够加强谈判技巧、市场预测、海关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也反映,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

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激发和保护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更好地发挥返乡农民工创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氛围。抓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要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境。要结合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加速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在土地供给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认真解决好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将返乡农民农民工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象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确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探索、改革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县级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工信、民企、工商联(总商会)配合工作,一旦返乡农民工创业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鼓励创业成功人士补足与银行等同利息纳入创业基金,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金融机构要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要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直接投资,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益。一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要充分发挥乡镇人保所和企业(管)办的作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可设立服务站,做到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保障。乡镇人保所要和企业办开展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掌握,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二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提供方便。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介绍发布创业信息。可以利用中介组织网络大、信息来源广、反应迅速的优势,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

(五)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益。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切忌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分配。要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创造型人才和技术人力资源。要改革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题解惑。或对返乡创业农民以委托普通高校、行政学院、经管学院、党校等院校进行定向培训和到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改革培训考核的机制,要以培训人员的创业成功率为主要考核目标,防止培训走过程,增强创业培训的有效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六)发挥工商联职能,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是工商联工作的对象。在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方面,工商联要真正当好政府“助手”,就必须针对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要推动和配合政府部门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建立各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参与产业转移、新技术应用、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项目的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打开视野、创造条件;要加强典型带动作用,广泛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的发展历程、奋斗事迹、经营战略、重要贡献,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借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文化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经济大局的关系、经营状况与社会就业的关系、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诚实守信与市场秩序的关系、创造财富与回报社会的关系,通过同心工程、“感恩行动”、光彩事业等活动,增强他们对责任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切实为吸纳更多社会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多作贡献。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三

20××年“两节”期间,农民工到因农民工工资未及时支付个访、集访共20余件次,涉及金额1201。1万元。20××年“两节”期间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诉率上升了15。9%,金额上升10。8%,人数上升51。7%。不包括农民工到区城乡建设委,区人社局劳动监察的大队投诉的农民工问题,堵高速路口等方式,在城区发生一次。城区堵交通干道的行为在北环路,三环路数次发生,同邦。国际城数次发生民工拉标语、敲盆子等方式上街游行。

其中工程项目有政府项目,也有私营工程,如示范街道及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房地产开发工程,工业园区厂房建设工程,巴渝民居改造工程,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就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要求各融资平台,国有公司,行业主管单位等要及时监督,按照“业主负责、属地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等方式保证工资按时发放。层层建立预警排查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层层落实专人,筹集应急资金,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工程款及民工工资支付投诉问题。

有房地产开发项目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也有融资市场的限制,支付压力逐渐加大,有个别劳务公司恶意欠薪,或者劳务公司因工程接近收尾,以追讨工资为名,雇请民工帮忙追讨保证金及工程尾款等行为。

根据20××年“两节”期间信访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项目资金不到位。因银行银根一度紧缩,使得资金融资难,筹集资金不到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跟不上建设的进度,到了支付工程款的时间或结点,建设单位无资金来支付进度款、结点款。由此直接给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以及劳务班组造成巨大的支付压力,或以各种借口不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导致农民工工资支付矛盾纠纷增多。

(二)是合同履约难度大。按合同约定执行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依据。一方面,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企业,施工企业在选择专业承包企业或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在选择劳务班组的时候,由于这些企业的实力和信誉度参差不齐。实力雄厚和信誉度好的企业都能严格履行合同,也能顺利应对市场中的各种风险。遇到经济实力差和信誉度差的企业,他们会以各种形式和方法给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或劳务公司施加压力,逼迫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或劳务公司提前履约支付款项。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劳务分包合同、劳动用工合同签订不规范,甚至有的工程项目根本就未签订书面劳务合同,只有口头约定。导致争议、纠纷不断,给处理这方面的信访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工资监管力度差。目前,建设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程序主要是建设单位支付给施工总承包方、施工总承包支付给劳务分包、劳务分包支付给民工班组、民工班组支付给农民工。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劳务分包在划拨工程款时,未遵循优先保证农民工工资的原则。即使建设单位在已按合同给定支付工程款后,下属分包单位未直接支付给民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隐患仍然存在。从中反映出工程项目对农民工工资监管乏力。

(四)建设秩序不规范。部分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配备不齐,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未细化不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不力,导致工程款结算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中诱发争议和矛盾纠纷较多。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为了杜绝和减少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事件的发生,积极探索防止拖欠的方法及措施。从源头上防止拖欠。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和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对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或后续资金没有保障的经营性工程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坚决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不批准其开工建设。对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的工程,不予竣工验收备案。全区各类工程项目的主管部门,要尽快成立处理民工工资应急方案,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民工工资投诉问题。

(二)是落实工程建设信用评价体系。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认真落实建设领域“工程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利用“市场评价”、“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合同履约”、“市场行为”四个评价体系,重点是参建单位的“合同履约”情况。采取房屋建筑多层不得少于2次评价(即基础完成评价一次、主体封顶评价一次),高层不得少于3次评价(即基础完成评价一次、主体完成一半评价一次、主体封顶评价一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采取建设进度过半一次,结束一次,加强对我区在建工程项目的动态监管。对存在有农民工工资支付拖欠行为的工程项目,立即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工程项目,采取建管、质量、安全、造价管理科室、站、所联动,限制该工程活动的继续进行。

(三)是健全农民工用工体系。区人社局要积极探索农民工用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用工情况、用工合同签订的动态监督管理力度,随时掌握工程各阶段、各工种的农民工用工情况。切实有效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实行“月结月清”制度,农民工工资支付由建设单位和用工单位负责落实专人监管。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每月由用工单位以工资名册的形式向区人社局劳动监察的大队报送备案。

(四)是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首先相关部门要强化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管理,重点是在资格审查中,要确保建设单位择优录取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信誉度好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坚决打击挂靠、围标、窜标行为。其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加强对施工合同及履约情况的监管,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均表现在对合同的事后监督,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对合同备案后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早发现未按照合同进行履约的情况,避免造成承发包双方的扯皮事件,即时予以纠正,避免更大的损失,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对不按照合同执行的主体应视情况给与一定的处罚。再次,涉及施工现场的管理部门,要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管,重点是管理人员的到位情况、从业人员持资格证上岗情况、管理人员的变更情况、现场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五)是落实清欠工作责任制。清欠工作在今后几年的工作中任务非常艰巨,是关系我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区委、政府一定要把他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抓。必须进一步完善健全清欠机制,以目前已经建立的清欠机制为基础,以《刑法修正案》第四十一条规定支撑,以打击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为重点,以“业主负责、属地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联动”为原则,层层落实责任,落实专人,继续推进清欠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融资的力度,确保工程项目资金到位,切实维护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十四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区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既外来人口。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为维护农民工权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权益保障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农民工采取过激行为的维权事件不断发生,对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建立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笔者作为**镇总工会主席,从工会在农民工维权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对象是**地区的农民工,举行农民工座谈会2余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8份。

农民工这一充满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走出田间、走出乡村,进入工厂、进入城市,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着自己的新生活,创造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1、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根据本镇外口办最新统计指出,截至六月底,**镇总外来人口数量95535人,其中从业人数75055人,占总数的78.6%;年龄在18岁至49岁之间占总数的89.6%;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是84.1%,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是12.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所占比例是3.8%。可以看出,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比较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向往城市生活,有强烈的外出就业冲动,也较为容易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但是总体素质仍然偏低,多数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

2、以自发性外出为主。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调查统计显示,88%的农民工通过自发方式外出,有组织外出的仅占12%。自发性外出主要靠亲友介绍或帮带,就业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也与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有关。近年来,通过政府或中介机构组织和介绍外出就业的农民工逐步增多,但仍然不是主要渠道。

3、以务工为主。统计至今年6月底,本镇农民工务工人数占从业总人数的78.1%,在建筑业就业的占4.1%,经商的占17.5%,务农的占0.3%。

4、对工会组织概念模糊。调查显示,对于工会组织知道大概的占调查总数的87.4%,对于未建立工会的单位,在问到是否希望建立工会组织时,无所谓的态度占75.9%,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不了解,与自身发展无关等。

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增强,但法律知识欠缺。通过与农民工直接对话和问卷调查,自我评价为稍具有一点维权意识的占92.9%,维权意识很高的占3.5%,仍有3.5%的人认为维权意识很差;在权益受到伤害时,有83%的人想到维权。

用工单位从不拖欠工资的占97.7%,交纳保险的占75.6%,但没有交或不清楚情况的仍占24.4%;对于高温补贴给付,没有或者不清楚的占55.6%。我们感到,目前农民工维权意识在增强,但法律知识跟不上。虽然对劳动人身安全和防范措施普遍看重,在权益遭受侵害后,也知道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在具体维权法律程序和方法上却陷入茫然,甚至不得已而放弃。

现行立法中有关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劳动部及省、市有关部门制订和颁布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有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可操作性上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已不能满足妥善处理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需要。在农民工劳动关系、工资收入、社会保险、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难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国务院颁发的《法律援助条例》,对农民工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等追索医疗费和赔偿的法律事项,尚未列入《法律援助条例》受援范围。这使得有关部门在进行农民工维权时常因缺少法律依据,工作难度大。

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通过职业中介机构,由市场调节方式实现。相当多的职介机构规范性和诚信度较差。通过中介组织介绍就业的农民工比例很低,只占到调查总数的20.2%。第二种,通过组织输送实现。由于政府的服务职能尚未真正就位,由此实现就业的农民工比例更低。超过70%的农民工是通过第三种方式,即自谋职业。存在盲目性大,管理失控,劳动关系难以确认,情况复杂混乱等情况。

劳动保障部门主管职业中介,人事部门主管人才交流中介,两种中介并存于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市场被人为的划分。因而形成多头、多级审批和管理,不利于规范和有序管理。部分以欺骗求职者骗取钱财的中介机构,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对非法中介活动的打击,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治理力度不够。

由于农民工的特殊性,尽管仲裁机构与各级法院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仲裁和诉讼门槛,但对大多数农民工而言,维权时效与诉讼成本仍然较高,使其仍难以承受,农民工即便胜诉,支付的成本与收益之间也严重失衡。由于维权成本高,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拒绝赔偿等侵权事件发生后,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民事诉讼的比例很低。大量的非诉案件,农民工或无奈放弃,或用非正常方式去谋求解决。

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缺少统一的机构和协作机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社团组织等维权主体虽然有一些小范围的协作和配合,但总体来看,在协调配合上还不适应维权需要,维权资源还未有效整合,综合维权优势还未形成。在财力、人力上,维权经费和人员配备的缺口较大,使部门职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虽有一定增强,但由于其文化层次较低,处于弱势的农民工为了保住饭碗,对于用人单位拒签劳动合同,也听之任之。有些农民工为了保证择业自由,自己也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因此,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农民工自身证据缺乏,加之取证困难,导致其合法权益难以受到法律保护,不利于维权工作开展。多数农民工职业技能单一或无技能,仅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则难以为之,形成就业的结构性障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中级及其以上职业技能资格的农民工,就业率超过80%。相当部分农民工对参加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只注重眼前经济收入,不愿花“小钱”购买保障长远利益的综合社会保险。

一是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使用农民工的企业要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加大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监察力度,对违反国家规定,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查处。二是要解决最低工资制问题。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并与城市居民的最低工资标准结合起来,体现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原则。三是要探索适合农民工实际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研究制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确保他们因工伤亡后及时得到救治和补偿。四是要建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享公共管理服务的机制。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适度满足和保证农民工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应当如何做到自我防范和保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企业劳动保护措施。劳动保障部门在检查劳动合同时,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要督促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在合同中写明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岗位待遇。三是加强农民工职业病的监测和预防。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职业病的监督检查和治理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四是安全生产和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日常巡查,督促各类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现场作业条件,健全安全防范、劳动保护措施,对有毒有害生产岗位加强安全监控;对无视安全卫生条件和侵害农民工安全健康权益的单位及时责成整改、纠正。五是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要建立农民工集体宿舍,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条件。六是发挥安全生产监督员队伍的作用,把农民工吸纳到安监队伍中来,及时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七是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女职工权益,严格禁止使用童工。

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员工具有法律约束力。使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应针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工资偏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拖欠工资矛盾依然存在、劳动时间长、生产条件差等问题,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规模较小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签订区域、行业集体合同,规范用工行为。

农民工在劳动合同中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约定,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工会要督促单位并做好积极的引导。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基层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要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吸纳农民工加入工会,使农民工的正当要求有一个正常的反映渠道。对伤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用人单位要及时纠正,农民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工会应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就目前来说,最紧要的是推动调节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劳动法》的修改。同时也应制订与之相适应的、相配套的劳动法律法规,使劳动关系的调整等方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为农民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以适应维护这支庞大劳动群体群英和社会的稳定。

一是应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加强职业技能和法律政策培训。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使农民工基本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能;二是在法规政策方面,着重使农民工增加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利益诉求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能力。

综上所述,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收入低下和权益缺失的状况如果不能尽快地得到有效改变,他们中的多数人如果不能逐步转化为正规的产业工人和安居乐业的市民,中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和扭转,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将会延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又要看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农民工问题,是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必须从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解决,必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五

20xx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伴随着危机进一步蔓延,对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增加,务工收入下降,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严峻,给我市农民持续增收带来压力和困难,引起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关注。为了及时了解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情况,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决策依据,近日,市统计局采取全面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及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近几年来,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从快速增长期转入到稳定发展期,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6万人,占全市农村乡村从业人员比重38.7%。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凤台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3.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43.4%),潘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8.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27.5%),毛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9.8%),大通区、谢家集区、田家庵区、八公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及所占比重分别为:2.1万人、6.7%;1.9万人、6.0%;1.7万人、5.4%;0.4万人、1.3%。

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建筑业。

据调查,截止到20xx年12月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人数2.1万人,仅占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的6.7%,目前尽管从数量上来看还并未形成大批民工返乡潮,但综合多种因素分析,真正对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将在春节后,应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据对全市5732名非正常返乡人员的问卷调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2.1万非正常返乡人员中因为收入明显比金融危机发生前减少而返乡的占46.2%,所在的公司(单位)因订单减少而裁员或停产返乡的占37.1%,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继续外出打工不划算返乡的占7.6%,所在公司(单位)因经营困难而破产倒闭返乡的占4.5%,认为所处的打工环境明显不适应(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学不方便、当地人岐视民工、工资不能足额及时兑现、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政策不配套、在当地受老板欺负等)返乡的占1.4%,认为其它原因返乡的占3.2%。

从年龄构成来看,全市非正常返乡回流农民工20岁及以下的占11.7%,21岁至44岁的青壮年却高达61.7%,45岁至54岁的占21.0%,55岁及以上者占5.6%。

从劳动力文化素质来看,受教育低的劳动力返乡的比重大,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包括文盲)以下返乡人员占全部非正常返乡人员的52.4%,初中文化程度占3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0.6%。

在调查中从长三角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全部非正常返乡人员的30.0%,从珠三角非正常返乡占23.5%,从本省其它市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14.3%,京津地区非正常返乡回流的占8.3%。

据调查外出务工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非正常返乡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外出2-5年的劳动力返乡占到69.5%,20xx年当年外出当年返乡的占14.5%,外出6-10年的占12.3%,长年在外打工而非正常返乡回流的仅占3.7%。

据调查,在我市非正常返乡人员中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的返乡人员占到22.3%,从事玩具加工行业的占到11.5%,从事电子行业的占到2.8%,从事其他工业的占到3.8%;从事建筑业行业的返乡人员占到26.8%,从事批发零售行业的回流人员占到19.8%,从事餐饮业的占到3.6%,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占到1.3%,其他行业占到7.4%。

据对返乡人员调查中发现,有81%的人员返乡后不能马上就业,仅有19%的人员在返乡后马上能够就业。

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拉动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约450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44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54.1%。据对我市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调查了解,有95.8%人认为返乡回流后收入明显减少,其中:有48.3%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20xx元以上;有27.9%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在1500-20xx元;有9.9%的人认为每月收入减少1000-1500元;只有13.9%的认为每月收入减少1000元以下。

由于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市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春节后继续外出务工的意愿大大降低。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市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形势愈发严峻,我市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非正常返乡回流人员中有71%的人员春节过后不准备外出务工,仅有29%的人员在春节过后继续外出务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对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部打工形势不看好,对将来感到迷茫。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宣传,坚定各级政府与广大农民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信心,困境之中困难之时,信心比黄金更加珍贵。同时进一步贯彻中央20xx年一号文件《关于20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的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切实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中央在20xx年底追加的1000亿拉动内需的资金,我市积极争取了2.9亿元,主要用于煤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投资项目的带动功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就地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工欲其善必先利其器”,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农民工实用性、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帮助提高农民工业务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调查全市非正常返乡回流农民工对政府的建议和希望中,首先选择有关部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的高达64.8%,由此可见农民工对本身职业技能提高是多么急迫与渴望。

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目前实行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的力度弱,解决困难问题有些力不从心等,建议市政府对现有相关部门力量整合,建立起调度有力协调有序的长效运转专门机构,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我们仅以农民工外出组织化程度为例,据了解当前我市农民工以老乡亲戚介绍方式结伴自发外出务工占绝大多数,而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或市场中介形式组织外出务工的尚微不足道,我市广大农民工对外地务工需求准确信息和行情迫切渴求,并希望有关部门搞好信息服务,以便减少外出盲目性及辛苦求职的旅途奔波,减少开支。

外省、市有许多扶持和帮助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先进经验,我市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支持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如:我市可否将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城镇创业就业人员纳入小额贷款扶持范围。是否对诚实守信企业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入等。

注:1、由于目前国家关于农村外出劳动力及非正常返乡回流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为此我们结合农村经济工作特点及本地实际,确定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必须同时符合两条标准统一调查口径:一是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在空间上必须达到跨出乡镇及以上地域;不包括在本乡(镇)内由第一产业就地转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为此方面难以界定统计数据难搞准确),二是外出打工20xx年全年累计时间必须达到3个月及以上,全年累计低于3个月,视为临时工,属未成功转移不在统计之列。

2、对于受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回流的统计标准我们规定是:20xx年10月至12月份因金融危机冲击引起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非正常返乡回流,主要是考虑到了金融危机蔓延负作用于20xx年10月份方才显现明显,也考虑到新年返乡团聚,全国各地于20xx年元月中旬步入春运高峰的民俗传统等,不包括外出农村劳动力正常返乡过年,因家中私事或生病返回等。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十六

现时社会普遍认为,我国农民工正在经历代际转换,于是就有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说法。

“新生代”农民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与其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眷恋、依赖程度大大下降,在城市打工若干年后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生活预期很低,反之,对城市的认同,对城市生活的预期很高。

二是虽然文化程度依然较低,但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已超过60%,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超过10%,且约有30%以上的人接受过就业培训。尽管他们在城市从事的职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但就业结构有所改变,更多的人进入工厂和第三产业,在相对好的环境中工作。

三是更重尊严、健康与发展。尽管挣多的工资仍是他们到城市务工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他们在挑选工作时,往往追求人格平等。对那些具有浓厚排外色彩的企业与城市,即使工资较高,待遇较好,不少农民工也会选择跳槽或离开。这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鲜明特色,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四是融入城市生活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强烈。“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更多的是为自己寻找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分享现代城市文明成果。

五是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更强烈,表现出比其父辈明显得多的文化气息。超过30的农民工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有高达56%的人希望当地有关机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低层次的活,希望能够在工作之余,享受丰富多彩、贴近实际、健康进步的精神食粮。

六是竞争意识、平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他们不堪忍受被城市排挤、被城市人轻视,在自身人格和切身利益长期被忽略甚至损害的情况下,他们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七是面临“技术困境”。“新生代”农民工尽管文化程度较父辈高,但随着城市对高技术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强,他们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难以摆脱低层次的打工状态,于是就有了职业期望值较高与素质较低的矛盾。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亟须改进乃至创新,立足点和落脚点,就是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实际。

把农民工问题放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加以考量。

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农民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贯穿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始终。

从过去近30年的工业化、城市化历程来看,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为工业发展、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在务工中逐渐接受了城市文明,使之能更容易、更自然地融合到城市之中。这种通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推进城市化的进程,是目前切实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方式与途径。

从今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趋势来看,农民工的非农化和产业工人化及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及其升级的基本条件。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劳动力在很长时间里丰裕的条件下,现实的道路可能只能是制造业立国。而中国要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升级为制造业强国,则取决于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提高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中国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成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一个关键问题。要提高农民工素质,当然要切实搞好农民工培训教育。但如果不能让农民工安居乐业,农民工的培训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因为一个流动状态的农民工接受任何技术技能培训都将是临时的不确定的,这种状态不仅会使农民工接受技术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而且将使技术技能培训很难取得真正成效。因此,搞好培训、提高素质与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民工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所以,我们必须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局出发,调整现在的法律和政策,才能不断推进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

“新生代”农民工凸显出来的问题,相当程度是制度造成的。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调整现有法律和政策,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

农民工权益问题是社会结构和制度上的缺陷造成的。这种制度性的因素不是一个或若干制度,而是一整套制度的设计和安排,诸如劳动就业制度、城市用工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人口迁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事制度、财政制度、组织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等造成的,这些制度从总体上使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受到整体排斥,致使农民工权益缺乏制度性的长效保护机制的维护。十多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权,多是非稳定、非持续的政策、措施或检查。因此,有必要建立制度性的维护机制,使农民工权益保护规范化、法制化和长效化。概括地说,一要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良好氛围。二要通过多种途径,使法律成为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最有效手段。而不是仅仅靠政策性措施和临时性突击检查来维护农民工权益。三要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准入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促使劳动力的充分流动,构建城乡一体、竞争有序、高效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四要积极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失业、退休养老以及社会救助问题。五要构筑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府、工会、社区、用人单位、血缘和地缘等六个层次的力量要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城市农民工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六要增强农民工群体的维权意识和组织能力,特别要把农民工从地缘和血缘组织转移到正式的工会组织中来,使其信息传达和利益诉求渠道合法化、制度化,从根本上依法有序地维护农民工权益。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农民工农民工既需要工会在其经济、劳动权益上的维护,更需要在文化上的引领教育。这样更符合其长远利益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内在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想方设法丰富农民工的文化体验,使他们在体验城市文化之中,在与城市文化互动之中加速其农民工角色与身份的转换。要围绕提高农民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在开展这些教育活动的时候,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规范。行为规范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自觉遵守各种规范是素质高低的外在体现。二是道德。道德或道德取向的背后是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等,是素质高低的核心所在。应对农民工加强荣辱观教育引导,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三是参与。让农民工成为职工代表,组织农民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让农民工感到,工人阶级对国家、企业事务的参与,不是个人的参与,而是组织的参与。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各种各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组织农民工参与,让农民工在参与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在参与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知耻的道德风气和道德价值取向,达到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农民工的目的。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不仅制约他们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权益享有和实现能力,而且也制约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政府、工会、企业、社会各方都有责任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搞好企业培训和工会集中培训。中国工会上百万个基层工会,应协助、监督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在职教育培训。当前在职教育培训,要突出农民工群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其文化、技能水平,使之适应企业发展和城市发展需要。农民工达到一定数量的地区,工会应设立农民工学校。办学模式应根据各地情况采取多样化形式。要做到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素质。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应不断地向非公企业延伸,最大限度拓宽活动的覆盖面,把尽可能多的农民工涵盖进去。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深知自己融入城市的“资本”——文化、技能不足,因此,最希望掌握的知识是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计算机和经营管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找到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将来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创争”活动应把农民工这样的愿望与企业愿景相结合,引导他们把学习、提高的愿望持续发展,以关心、鼓励的态度动员、组织他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不断学习。“创争”活动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不能满足树立、表彰了少数先进典型,而是要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民工素质,以文化教育农民工,使之融入城市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创争”活动的文化价值。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七

学号:详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系。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走访龙泉周边与网上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了农民工在城市中如何生存。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我们从网上收集资料数据,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近两亿的农民工,且这些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为了增加收入而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选择的职业大多数是建筑行业与进入中小型工厂。

最近十几年,我国虽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据我们对农民工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培训滞后、子女就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广大农民工实质上已成为城市社会中最辛劳、地位最低的弱势群体。

我们走访了学校周边现存的建筑工地,发现一个现象:建筑工地周边往往伴生许多路边的小摊,为农民工提供方便的饮食。如: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去往川师成龙校区的途中,之前建筑仍在施工期时,中午或晚上往往可以看见许多农民工在路边的小摊上吃饭。只有一个简单的小凳子,简单的饭菜,而他们往往带着特有的建筑工地安全帽,身上是泥水与灰尘。同样的情况,在去往炜岸城的路上也可以看见路边的小摊位。

在饮食方面:大多数农民工早上都是随便吃下,然后早早去上班。至于中午,则是外面的小摊位草草解决,有的会是早上做好的饭菜带到工作地方中午吃,但那时吃的都是冷饭冷菜。

在住宿方面: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出租房里,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不到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在娱乐方面: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农民工收入多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

资可以说的上没有涨,还呈现下降趋势。

据了解,农民工收入一般情况下在800到3000之间,没有半点技术的农民工女性大约800到1500左右,男性稍高些1200到2500左右,而有点专业特长的农民工就稍高点,多的能达到三千多。

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其一,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其二,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从经济上获得比在农业领域多的好处。他们的期待只是用自己的辛苦换得稳定的生活,他们期望能按月发工资,待遇能稍高一些。这些在城市职工看来理所当然的要求,在具有很强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农民工那里,变得十分困难。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内用工不规范、工资待遇低、随意克扣工资的情况司空见惯。许多企业工作时间长,没有休息日,工人加班领不到加班费,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有40%多的农民工不能按时领到工资。除拖欠工资报酬外,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

每年总有无数的报道,都是称哪里拖欠了农民工工资,而对于农民工来说,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孩子的读书费用、家里的来人赡养费用等都是一大笔支出,拖欠工资更造成了他们的负担。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特殊性,其应享有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甚至处于缺损状态。

(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xx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三、针对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工入城的管理。

个人觉得政府应倡导发展科技农业,毕竟外出打工也不是那么好。

县农民创业调研报告篇十八

当大四学生刘莉苹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上课的时候,距离株洲700公里以外,她的父亲,正在深圳某家具厂做工;她的母亲,正在邵阳老家一家工厂包装着产品。“我父母都是农民工。”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刘莉苹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xx年9月,当学校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调研时,刘莉苹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关“农民工”的课题。“从小,我就知道父母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但当我做完调研之后才明白,我以前对他们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近日,刘莉苹参与采写的社会调研报告——《农民工市民化背景下城市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以株洲为例》,在我省“深化农村改革”专项征文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这项征文由省经济学学会、省委“为改革攻坚献策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农村改革专家组联合开展。该报告的核心内容,还被国家级期刊《中国就业》采纳,在xx年第1期发表。

这份报告,是袁辉、刘莉苹、朱媛、晏卫红、黄飞虎5名湖工大学生,在商学院王欢芳博士的指导下完成的。

调研者何人?

大多是农民工子女,想了解父辈们的生活。

“调研组5个同学中,有4位来自农村,包括父母、邻居甚至曾经的同学,很多都是农民工。”袁辉介绍,唯一不同的是晏卫红,她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但从小在市场中长大,她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

“从我出生直到现在,父亲就一直在广东沿海那边打工,只有过年时才回来半个多月。”刘莉苹说,由于在家的时间太短,她打小对父亲就印象不深,直到六岁的时候,才开始认识父亲,“对我来说父亲只是一个符号。”

父亲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小时候,刘莉苹对父亲也曾有一些怨恨,直到在调研中,她得到一个数据,在有适龄子女的农民工中,55%的子女都是在老家读书,“不是他们不想(把孩子带在身边),是制约的因素太多了。”

队员朱媛的父亲也是一位农民工。“平时会询问父亲在外面打工的情况,但父亲都说得比较含糊。”朱媛说,父亲养活一大家人,很不容易,她想通过调研,了解父辈们的故事。

调研如何开展?

调查了13个月,访问了70多家单位。

确定课题后,从xx年9月开始,课题组5位成员开始了对株洲市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实地走访调研,一直到xx年9月结束,每周至少走访一次,光调查就花了13个月,共收集了200多份资料。

“调查对象包括城市四区的建筑工、超市员工、保安门卫、清洁工、服务员等,一共涉及了20多个行业,70多家单位。”袁辉介绍,调查一般是在下午或者晚上,等对方下班后才开始,由于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有限,每份问卷都进行了详细的访谈。

“第一感觉是震撼。”袁辉介绍,调查中队员们发现,大部分农民住的地方都很简陋,工作强度很高,“有的一个小板房宿舍,住了十几个人,连洗热水澡的地方都没有,有的一天要上十三四个小时班。”

调研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阻碍。“遇到过很多白眼,有一次,我们到某酒店调研服务员的工资收入,还被保安赶了出来。”队员黄飞虎介绍,但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群体,队员都坚持了下来。

“几乎每次出去调研,队员们都有不同的收获。”刘莉苹介绍,虽然条件艰苦,但很多受访者身上都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有一股积极的正能量。”

调研有何收获?

改变了对农民工的看法,与父亲共同语言更多了。

“坦承地说,之前对农民工,确实会带有一些歧视。”队员晏卫红说,通过调研,加深了对这一群体的了解,更多地变成了理解与尊重,“以前看到他们,会敬而远之,现在,更多地是想跟他们交流,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之所以学公共管理专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父亲。”刘莉苹介绍,在底层工作的父亲一直认为,管理岗位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执意替女儿选择了这个专业。“以前从来没有主动跟父亲交流他在外面工作的情况,但搞完调研之后,跟父亲的共同语言更多,也更加了解父亲的不容易。”刘莉苹说,父亲现在最担心的,是以后的养老问题,因此,刘莉苹毕业论文的题目,也选了一个相关的课题,现在正在实施。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群体。”袁辉介绍,调研报告出炉后,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好几个部门都向我们要这份报告,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90863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