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领导者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协作。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参考方案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挑战。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一
本课程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地研究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的客观规律的一门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课程。它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以及大学生在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方面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特色,教育大学生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讲授内容: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课程通过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马列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学生明确改革是在新形式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客观实际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培养“四有”人才的目的。
3、大学英语。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在实践中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所需的信息,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语音、语法、笔译。着重矫正语音、语调,扩大词汇量,加深基本语法,借助词典翻译一般短文,加强阅读和笔译技能的训练。
4、计算机文化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2000、office软件、数据库以及internet网络基础,其中office主要介绍word2000、excel2000、powerpoint2000的使用。
5、高等数学。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工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和微分、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的微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级数等。
6、普通物理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初步获得物理实验能力,为运用物理知识和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质点力学,刚体转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气体分子运动论,热力学基础,真空中静电场,直流电路,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光学,原子物理学基础。
7、体育。
目的要求:进行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从事本专业或其他行业所需要的良好身体素质。
8、形势教育。
本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分析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揭示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二
从专业特性谈起: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是针对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增多而新增的专业。不属于传统专业。因为移动通信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比如移动手机软件开发人才、移动设备维护人才、移动通信的相关企业需要的人才等。所以,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广阔。但是有利必然有弊,弊端是,迅猛发展的移动产业,使得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快。一些主流技术在3,4年后,可能就会很少使用,甚至被淘汰。这对学校的教学内容发起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专业创建时间短,造成该专业软硬件教学环境还不十分完善。实验室、实训室、教学基地等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其次,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高职如果不实时与企业保持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就容易被知识甩在后边。出现教学与岗位技能脱节的情况。再次新兴专业的教学资源匮乏。教材、教辅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不足,更加不能适合于每个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侧重方向。
2.1侧重实践教学锻炼学生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鉴于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完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按照移动通信主要岗位群能力培养要求,完成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
2.2深入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
2.3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但理论知识丰富,更需要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尤其是擅于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来解决工程实践的教师,所以师资队伍的培养应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具体采取用了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授和专家做导师,从青年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及学科方向、科研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青年教师不仅能从导师那里学到教学经验,而且导师的思维方式、人格魅力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举办课件制作大赛,提高教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到省内外高校盯课、学术交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4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教学研产一体平台。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软件开发起到重要作用。依托成熟的互联网软件技术,可以开发网络平台。重教学方面,可以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可以为师生交流、教师研讨创建便利条件。从学习方面,学生可以下载学习资料。可以跨越时间与距离,向教师提问。更加可以拓展为教学选课,自我知识题库考核的多样化学习的平台。从研究和生产研发角度。让企业与教学通过平台搭建桥梁。将项目、任务、科研目标通过平台,让学生和企业人员、教师共享。共同开发,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三
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建类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走正确的人才成长道路;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勤奋、严谨、博学、创新"的良好学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民族文化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遵纪守法,举止文明。
3、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程管理知识,了解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文学、美学修养。
4、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美学、设计、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设计技术、技能。
法、计算分析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
6、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写作基础。
7、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慣,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体健康,能胜任未来的工作。
四、主干课程
核心课程:房屋建筑学、力学基础、材料、建筑技术等工程学科。
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力学、建筑基础、建筑结构cad、混凝土基本原理、地基基础、建筑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造价、房屋建筑、高层建筑结构。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验、教学综合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答辩等。
六、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2、开拓社会实训实践的调研,建立产学研、实训实习基地;
3、具体环节参见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表;
4、具体单项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依据实践性基地教学建设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发展详细制定。
七、修业年限:三年
八、建筑设计技术专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见表1
九、建筑设计技术专科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表: 见表2
十、建筑设计技术专科专业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表:见表3 十一、必要的说明
1、学期的具体教学安排按校历日期适当调整;
2、单门课程教学实施学时按执行校历安排,总学分控制不变。
3、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实训方式及地点依据课程进度进行实施。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二)专业代码:560102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
三、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备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及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建筑室内外装饰工程设计能力的技术技能性人才。
(二)就业面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建筑公司、室内外装饰企业从事室内外设计、装饰咨询、施工以及监理等工作。
(三)就业职业岗位(群)
主要工作岗位:装饰设计员;装饰施工员;装饰监理员;资料员等。
(四)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1)
表1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1
(五)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具有较好装饰艺术审美能力;
(2)具有较强的建筑装饰施工图识图与制图能力;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能力;
(4)具有中小型建筑装饰方案设计能力;
(5)具有一定的谈单能力;
(6)具有建筑装饰材料采购、验收和管理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建筑装饰施工协调与管理能力;
(8)具有中小型建筑装饰工程预、决算能力。
2.能力要求
(1)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独立学习能力;
(3)解决问题能力;
(4)获取新知识能力;
(5)决策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2)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3)人际交流能力;
(4)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5)劳动组织能力;
(6)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四、毕业资格要求
1.学分要求
2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满115学分;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装饰设计员、装饰施工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
五、专业核心课程及主要项目描述
(一)核心课程描述
1.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和识读建筑装饰施工图的能力,以及解决空间几何关系及其制图的理论和技术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建筑装饰构造
学习民用建筑的平面设计,建筑的剖面设计,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民用建筑构造概论,墙和基础构造,楼地层构造,楼梯构造,屋顶构造,门窗和遮阳构造,单层厂房设计概述,单层厂房构造与设计系列知识。
3.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装饰工程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或各工种的施工操作工序和方法,掌握中、小型施工机具的操作方法及维护、保养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装饰各项工程施工工艺的额一般规律和基本操作方法,较熟练的掌握装饰施工工艺的操作规律和施工验收规范。
4.建筑装饰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建筑装饰设计技术的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和基本技巧;掌握建筑装饰和环境环境和谐的处理手法;掌握装饰设计人体工程学,并能综合运用色彩、照明、材料、家具、绿化陈设等设计要素。
5.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
本课程侧重于住宅环境、公共设施内部环境的效果图绘制技法,做到设计合理、比例适当、透视准确、色彩明快、手法简练、直观效果好、情调气氛适宜、充分体现设计方设计方案的功能效果。
(二)主要项目描述
1.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实训
学生通过识读一整套建筑装饰施工图,能认识各种建筑装饰图件,会绘制建筑装饰工程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并能进行图纸会审,将所识读的图纸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2.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
3
进行建筑装饰的设计与表现,学生能在计算机上进行建筑装饰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材料材质选配和室内外设计效果图的生成。
3.建筑装饰施工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具有对常用建筑材料与建筑装饰材料的规格、种类、基本性质和技术标准进行辨认和检测,具有装饰工程施工的技能,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要求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进行装饰工程施工,并能编制工程施工说明书、编绘施工图、组织和管理施工。
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进行的重要的社会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专业教学进程安排
1.专业教学计划表
表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
4
5
注: 每学期考试课程不多于4门;“3w”表示该课程集中安排3周。
6
2.教学进程
表3 教学进程表
说明:1.素描与色彩实训;2.制图与识图实训;3.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综合实训;4. 装饰工程概预算实训;5.建筑装饰施工实训; 6.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7.毕业考察。
7
3.学时与学分分配
表4 教学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4.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
表5 理论和实践学时分配比例表
七、说明
8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四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关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必需的机械制图、机械传动机构知识,数控机床的基础知识,机械工量具及电测试工量具正确使用的基础知识,驱动器、可控电机、传感器及触摸屏的基础知识,可控系统界面操作方法的相关理论知识,机、电、液、气智能化控制设备诊断及维修的相关理论知识,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及现场维修相关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计算机在本专业中应用知识,生产,技术管理及营销技巧的基本知识。
2、能力机构
具备机械工量具测试及电工量具测试能力,机械传动机构装调能力,数控机床机构装调及维修能力,具备机、电、液、气智能化控制设备诊断及维修能力,具备数控车或数控铣或加工中心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数控系统装调及维修的能力,具备生产,技术管理及营销技巧的能力。具备阅读本专业一般英文资料的能力。
3、素质结构
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知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具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邪助精神;具有良好的开拓和创新能力。
校外实习安排:(专业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主要内容及要求:在数控、包装机械及印刷机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从事工种与专业基本对口,达到熟悉工作岗位,培养专业技能的目的。
一、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051400)
二、入学要求及学制
1、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2、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及模具产品加工相关企业,培养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设备操作与编程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范围和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各类企业数控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保养岗位,也可从事生产现场工艺实施、数控软件使用、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职业资格证书:中级数控车工 中级加工中心操作工
五、人才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根据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按照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并能熟练使用各种绘图软件。
2、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3、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基本解决本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cad/cam等软件、实施工艺、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的基本能力.
6、具备对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7、能判断数控机床的一般故障并完成数控机床的定期维护保养。
8、数控加工操作能力水平达到职业四级水平。
六、课程结构表
七、课程内容和要求
备注:
1、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应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大力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十、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
评价应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
2.评价方式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现场操作、笔试、口试、作品展示、综合作业等。
3.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可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课程中的学习任务以及每门课程结束时采用过程性考核;课程全部完成时,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企业、学校共同完成终结性考核。
一、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面向从事制造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计算机绘图及技术档案管理、加工质量检测与管理、数控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cad/cam软件的应用、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技能。
2、具有一定的手工绘图及计算机绘图能力,具有应用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和数控加工的基本能力。
3、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或数控铣床)的操作及手工编程,并能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计算编程节点。
4、了解数控加工设备工作原理,熟悉其基本结构,具有对数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及精度检验的工作能力。
5、具备较强的质量和效益意识;具有数控加工工艺实施、加工质量检测的基本能力。
6、能借助词典阅读一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
7、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8、获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证书。
9、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10、具有安全文明生产意识。
11、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1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二、学制:
3年
三、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本专业总课时为3031学时。附教学进程表。
(二)本专业主要课程设置为文化基础课程(597学时)、专业核心课程(630 学时),专业技能课程(490学时)、专业选修课程(314学时),顶岗实习(1000学时)。
五、就业面向 毕业生可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以及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六、主要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课程
本模块理论教学部分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本模块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为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德育
本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人生、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通过学习,在正确分析自身和外在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调整规划,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初步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有关法律知识,自觉遵法、守法;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的有关知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够运用创业知识,在条件成熟时,自主创业。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
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通过学习,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简单应用文;提高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与健康
1、机械制图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独立看懂图纸。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熟练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能徒手绘制较简单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以图表现物体三维特征的能力,培养简单零件测绘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态度。
2、autocad
本课程是通过学习二维图样的计算机绘制方法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的绘图方法,绘图技巧,培养绘图的逻辑性,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提高设计与开发能力。是后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课程的基础,起着桥梁和铺垫作用,需要在完成机械制图后进行。
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
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4、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掌握电子技能实训,安全操作规范。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5、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1、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机床操作和加工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学习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2、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是进行数控铣削加工实训的重要前提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铣床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工艺知识和计算技能,懂得普通铣床、夹具和量具的结构、性能、使用及维护保养方法;能合理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掌握工件定位、夹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制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工艺。
3、cad/cam软件应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二维图形绘制及编辑方法、实体造型的方法、刀具参数的设
置方法、各种材料切削用量的数据、刀具轨迹生成的方法、有关刀具切入切出的方法对加工质量影响的知识、轨迹编辑的方法、后置处理程序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利用cad/cam软件计算编程节点的方法。
4、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和简单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数控加工中设备和工艺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控加工基本知识、数控加工方法、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等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操作使用方法。
5、数控铣削加工与编程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和操作方法,具有制订数控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合理使用铣削刀具、正确编制数控程序、独立加工合格零件的技能,具有编制中等复杂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能对数控铣床和工、夹、量、刃具进行合理使用与维护,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习惯。
6、数控机床维护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用的数控机床的类型,能进行数控机床的验收、安装调试,能排除常见的数控机床故障,能进行数控机床的日常保养维护。
7、特种加工技术
(一)技能训练。根据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提出训练的任务,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践过程中进行实际训练,包括电工电子、数车数铣、金工实训等技能。
(二)毕业实习及顶岗实习。第5、6学期进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控专业知识应用到实习中,并在实习中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社会实践。在寒暑假或双休日进行,安排学生到专业相关的单位或公
本专业学生应同时达到以下标准方可毕业: 1、毕业前各科成绩必须及格或经补考及格。 2、操行合格。
3、获得以下专业技能证书的至少一项: (1)数控加工中心中级工资格证书; (2)数控车工中级工资格证书; (3)数控铣工中级工资格证书; (4)顶岗实习考核合格。 附:
课程教学进程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五
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1990年5月24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高:
181cm。
体重:
74kg。
户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学历:
专科。
专业名称:
毕业年份:
2012年。
工作年限:
一年以上。
职称:
其他。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通信技术。
职位名称:
销售;。
工作地区:
湛江市;。
待遇要求:
可面议;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普通话标准。
计算机能力:
良好;。
综合技能:
2.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icrosoftoffice)。
3.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
4.维修电工(中级)。
获奖:
1.在2011年8月-10月份中国联通河源分公司校园营销推广工作中,因态度积极、业务量突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称号。
2.于2011年9月份参加“中国联通河源分公司服务技能大赛”荣获“优秀奖”。
4.在参加“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大学生国旗班活动月”系列活动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2003年9月-2006年6月。
廉江市第四中学。
初中。
2006年9月-2009年6月。
廉江市第三中学。
高中。
2009年9月-2012年6月。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中国联通河源市分公司。
时间范围:
2010年9月-2011年11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担任职位:
营业岗。
工作描述:
3.掌握各种中国联通业务,主动向用户推荐;做到玩3g,沃做主,玩出沃精彩。参加现场活动,宣传和推广联通业务,挖掘潜在客户。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中国联通东莞市分公司。
时间范围:
2011年12月-2012年2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本文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
所属行业:
通讯、电信业。
担任职位:
营业岗。
工作描述:
3.掌握各种中国联通业务,主动向用户推荐;做到玩3g,沃做主,玩出沃精彩。参加现场活动,宣传和推广联通业务,挖掘潜在客户。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待人热情,爱好广泛,有足够的耐心,能吃苦耐劳,做事认真,负责,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对人热情真诚,团队意识强,善于接受新的知识。
当时河源联通实习岗位本身只招大三学生,公司领导不拒绝我是大二学生而且破例给我一个机会鼓励我。我能接受社会与领导对我的考验,胜任所承担的工作。本人积累一定通信公司的工作经验,熟悉联通bss、ess等营业操作系统其相关的流程,在工作期间因表现突出,得到了工作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这为我应聘增加了很大的信心,我相信能够胜任此工作,也能够取得优异的工作成绩。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我衷心期望成为您们的一员,给我万分之一的机会,您将得到百分百的满意!
发展方向:
其他要求:
联系方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六
1、主要就业岗位:机电制造企业的现场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机械、电气、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质量检查。先进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
2、次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企业、检测中心的现场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安装、运行调试、维护与检修。
3、其他就业岗位:机电制造企业的车间管理及后勤技术服务人员。主要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及售后技术服务工作。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七
开发海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使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省沿海地区的养殖业与企事业单位对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较大,培养有关海洋环境技术人才的学校数量偏少,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开展以海洋为特色的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为解决海洋环境中资源开发和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专业学生是浙江海洋学院适应市场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
国家战略需求:随着陆地资源日渐枯,海洋资源己成为国际社会竞相争夺的焦点。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蓝图。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溢油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亟须相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浙江省“两区”建设需求: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两区”建设提出要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同时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然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中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油类污染以及有机物污染物等问题极其突出,已经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增长中亟须解决的难题。
市场需求我国海洋环境领域人才严重匮乏。据估计,至20xx年,我国海洋环境类人才需求将达8万人以上。随着国家及我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广阔。
培养环境优势:我校位于“千岛之城”舟山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舟山是我国群岛型地级市,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优势明显,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的天然实验室。
战略机遇优势:随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规划的发布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这成为浙江和舟山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海洋环境人才培养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
学科建设优势:我校目前拥有海洋科学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科学省重点学科和环境科学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完备。“十二五”以来,学科围绕我国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核心问题,创建和培养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学科优势明显。
(一)培养计划设置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综合培养”的教育思想,秉承“德育为先、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2],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宗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建构特色化、自主化、个性化、实践性、研宄性的专业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健全的人格、宽厚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海洋环境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为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海洋人才,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海洋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设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全员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设置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教学与育人要有机结合。方案不仅要体现学科性、专业性,也要体现职业性、素养性[3];培养方案的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衔接。
2.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重视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协调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遵循基础性与个性化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加强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加强学分设置的弹性,提高课程修读的选择性,充分实现学生能通过选择、组合不同课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4]。给人才以激励,给“怪才”以平台,给“歪才”以空间,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
4.遵循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的原则培养计划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处理好基础与%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系统与局部、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引进优质视频课,拓展教学时空,推进网络助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遵循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促进的原则。
培养计划要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整合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和各类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内外相结合、多元化的实践环境和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渠道。
(四)课稈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注重开设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以适应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根据学校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引进海洋环境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环境科学(双语)课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水分析化学、化学海洋学、海域使用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等具有海洋环境科学特色的课程,引进〇.5学分制的前沿课程如:海洋生物处理技术、海洋环境新材料、海域生态价值补偿评估(双语)、海水利用新技术、海洋溢油污染控制与修复、海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海洋环境微体生物指示(双语)等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占总学分30%以上。有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综合实验(1)(2)(3)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科考船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毕业论文,通过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开放式教育的教学平台,培养“零适应”能力的复合创新性人才。
(五)培养计划的特色与创新。
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两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利于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补,有利于培养复合创新性人才。
2.课程设置灵活多样。
增加双语教学、全外文教学课程,设置小学分课程,增加自主选课和自丰实践的课程,创导创新性实验的研宄。
从大一开始选派具有高级职称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4.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如学业学习(课堂、实验、视频、网络、作业等)学习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实践、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通过交流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将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制订以海洋环境保护和防治为特色的海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服务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八
1999年湖南怀化学院建立了教育系,从20xx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20xx年教育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经过14年的探索,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省内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找准切入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师基本功和教师特长。
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主体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学研究,多次重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近年来先后多次讨论、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改进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现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能力课程模块体系,由最初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块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模块改革为“大学公共能力课程、学前专业能力课程、儿童教育发展能力课程”的集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模块体系,在本课程体系中,力求优化智能结构,做到文、理、艺渗透,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专业特色。强调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确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前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21世纪,能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强,有特长而又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专门人才。
在方案实践中,我们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教育的一味的系统化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实施教育素质和文化素质并重;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并重;在课程结构上文、理、艺、英并重普修;实现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军训、社会调查等)、科技素质教育活动(如开设专门的手工艺制作课程)。
培养方案中,实践(验)活动课程总学时635课时,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6∶4。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即具有实现代幼儿教师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综合加特长的骨干教师,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职业特质。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学前教育教学和学前教育研究两个专业方向,突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涵盖三个阶段的教育实习(共计18周)、军事训练(1周)、社会实践(8周)、劳动实践(2周)、专业实践等五个部分,总学时比例占总课程的11%。同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有计划、有指导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教学中以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1.学前教师职业基本功训练:全面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在大学四年中,通过有层次、逐步实施的教师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是我院实训工作的特色。结果显示到20xx年4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三笔字、简笔画合格率为100%,考核获得二甲以上等级水平普通话的学生有77%,课件设计合格率达到90%,微课片段教学考核合格率85%以上。
2.校园文化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并参与了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舞蹈团、合唱团、结谊社、野草文学社、网络协会、航模协会、教心社、口语艺术社、致远书画协会等等;积极开展说课、课件制作、教育小论文、简笔画大赛、讲故事、手工制作、舞蹈创编大赛等各种活动,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充实了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在学前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中开设了一定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和研究性学习。我院向各教研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的通知,各教研室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内容”研讨与教学工作。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游戏论》的教学走出课堂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关于儿童游戏类型的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专业课程《幼儿园工作管理》的教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幼儿园总务工作调研”的研究性学习,专业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等等,反映了我系在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注重以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特点。
4.多层次的专业见习、实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实习是我们教科院教育实践活动的亮点与特色,学前教育实习分为教育见习(1周)、模拟教育实习(4周)、教育实习(12周)3个环节,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地分阶段地进行,这种教育实习体制既让学生真实而充分地体验了未来职业的甘苦,牢固了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更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前教育素养。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实学生的社会实践,其中模拟实习4周、专业实习12周、学年论文1周、课程设计1周、毕业论文8周、军事训练(1周)、劳动实践2周,共18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0.91%。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三笔字、教师口语、手工艺制作、音乐、美术、舞蹈、学前课程教学与研究等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课程。制订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师素质训练纲要》,督促学生进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实施了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文化艺术节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毕业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大型实践性活动。以赛促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性地在开展模拟教育实习的教育实践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准备,利用微格教室的先进仪器设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在幼儿园探索性地进行1~2个学时的语文或数学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教学各环节。在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中,实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从校内准备—基地见习—全面实习—总结交流等各环节,均安排教师全面指导,保证了实习效果。在广泛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培养。
1.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建立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规范。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新建、修改和修订涉及教学管理的文件的有23余项,涉及学生管理的文件有十多项;上级管理文献汇编、系部教学管理文件汇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任务书、考务、学籍管理、教学检查等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
2.构建新型人才质量观。培养未来教师的质量是建立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学前教师的基础上的。我们构建的未来教师质量观可以概括为: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学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掌握说、写、择、察、调、问、评、做、弹、唱、跳、画十二项现代教师基本功。
3.将学前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研究与教师素质、技能训练“一体化”。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强化理论教学的实践实训功能;以大学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把课堂放在学前一线,强化课堂教育的适应性功能;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使其延展到每个学年,强化教育见、实习的岗位训练功能;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性功能。从而在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形成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不断改善省内外已经建立的6个教育实习基地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就近建立专业教学实践点,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和实践点功能。加深与现有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在满足数量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机制。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与地方学校的教学教研互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为引领地方小学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4.通过改革与建设,最终使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转化为教师教学特长,具有实施现代基础教育教学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教师职业特质。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九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移动互联网软件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尽快培养和信息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移动互联网相关岗位的人才,已经成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通过到多个移动互联就业单位调研,一起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经理、技术部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等确定了移动互联应用方向可以从事的主要的就业方向和能力素质要求。
2.1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方向。
主要工作任务是能完成移动开发/嵌入式平台的选型、移动应用程序ui设计、开发、程序测试部署和工程文档书写。要求熟悉掌握相关移动开发语言和及工具、掌握移动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流程、掌握故障诊断、分析、隔离、排除的一般方法、流程;有良好的文档书写能力,有较强的英文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2移动web开发方向。
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完成数据库的设计;使用相应的开发环境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能进行web界面交互设计;web系统的测试、部署;熟练工程文档的撰写;要求熟练掌握web开发语言以及开发环境的使用;熟练掌握相关数据库技术;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开发框架及第三方开发工具;熟练进行web交互界面设计;有较清晰的程序业务逻辑分析思路,能合理的编写程序流程;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2]。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方向主要面向电子信息和商业服务等企事业单位的web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岗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软硬件开发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能从事移动及嵌入式设备的软件设计开发、移动网站的搭建、移动web应用、移动智能设备的运营与维护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结合cdio理念以培养具备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的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cdio理念为基础,构建面向就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项目为载体,在“做”项目过程中开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单项、综合和专业应用技能,通过校内工作室),校外(公司)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方式实施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3],从专业知识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构建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按照“核心+岗位”课程体系设置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平台,实施四阶段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面向就业岗位、培养it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基本技能+技术技能”,有“课程—技能—证书”相互依存的技能体系。
课程以android移动开发为主要技术路线,这方向的课程主要包括:java程序设计规范、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web程序设计,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移动嵌入式应用开发、移动跨平台开发实践、移动应用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以java为主要技术路线,从移动开发基础,到服务器端编程,然后进入移动开发实战、还涉及跨平台开发技术、此外还开设移动终端操纵硬件的移动嵌入式应用开发,为学生今后从事物联网应用领域打下基础。
此外还开设专业所需要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维护、软件ui设计,web交互式设计开发等课程,学生将来毕业也可从事移动或web的前端设计,技术支持与维护等工作。
学生在大学三年,需要完成一定的项目设计开发,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并考取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才可以毕业,项目与考证要求如下:
(1)web应用开发(初级、简单);考核时间:第3学期;支撑课程:web应用程序设计。
(2)移动应用开发(中级、综合);考核时间:第4学期;支撑课程: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3)移动互联网开发(高级、产品);考核时间:第6学期;支撑课程:移动应用开发实战毕业设计。
(4)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工程师;考核时间:1-6学期。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初级);考核时间:2-6学期。
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考核时间:3-6学期。
本文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根据企业对移动互联网相关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对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此外,还需要实训环境的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地课堂教学,才能培养更多的移动应用开发人才。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十
20xx年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契机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作为首批加入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定位,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专业评估指标,经过一个人才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5年开始的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自愿申请,评估严格的情况下,截止到20xx年7月有78所高校通过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的17所“985”高校、14所“211”高校、46所地方高校和1所军队院校。与传统的“985”、“211”高校参与专业认证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学院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必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指定的专业培养指标的最低要求控制下,体现一般性的指导意见。如何贯彻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体系中的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7个观测点,都亟待进行系统性创新。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高校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具有60年办学经历,为黑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为顺利通过教育部卓越计划验收和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申请,黑龙江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紧紧抓住如何构建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关键问题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工科背景,秉承土木工程专业历史积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即利用“大土木”的专业教育平台,以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现实需求为目标导向,形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按此专业建设理念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由于更加注重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化,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更加注重吃苦耐劳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人才培养效果,毕业生具有“上手快、能力强、能吃苦、留得住”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界定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了以下问题:(1)以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建筑行业企业认知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从业范围;(2)根据应用型本科类型学校社会需求的不同,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区别;(3)根据毕业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了课程体系;(4)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5)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6)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体系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一)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专业评估标准和中国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要求,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的关联矩阵、实现路径,包括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评估标准中指标体系观察点的要求。借鉴目前已申请评估通过的78所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专业规范》的框架下,构建了20xx版、20xx版满足持续改进评估指标要求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执业要求课程体系为导向,促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未来发展等的要求,引导专业“大土木”宽口径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适应了注册工程师执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得到教育界和工程界专家的认可,搭建了工程界与专业教育的平台,推进了专业教育校企深度的合作,保障了专业教育改革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生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执业要求。
(三)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平台”的教学要素集成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开设《公路养护技术》等本专业领域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反映办学特色;编写《土木工程施工》等系列新教材,实现原创案例百分之百,以助于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为主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升华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工程导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为递进式的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在总体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几次教学计划的修订,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形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一个宽专相兼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企业缺乏专门化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将“宽口径”的大前提与专门化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类别涵盖了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大类,依托个性化的课程选修制度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较好的体现了“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
(二)两个扎实的基础课程平台。
构建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两个平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管理,选择了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设置了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平台以力学和土木工程学为主体,力学包括了三大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土木工程学以结构、施工、经济类课程为主体,要求专业知识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各个领域,承接工科通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
20xx年起,土木工程专业招收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每个课程群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了本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保证该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设置了适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需要。20xx版教学计划又进行了改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主选方向以外,必须选修其他1~2个方向的2~3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保证宽口径培养。并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比例,以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四)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了基本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为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性质确立了“四个内外结合”,即学校内外、专业内外、课堂内外、学期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了必要的实习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专业内外结合是为了拓展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协调能力,如跨专业组合结构设计竞赛小组,与建筑学专业同学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覆盖的课程面最广,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自主实验、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学期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各类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学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应用性、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经过一个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成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最低标准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的结构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完善了课程体系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构成和创新训练的构思等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所有教育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点”带“面”,进行了系列教材建设,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规划教材,在3届道桥卓越班教学中使用,各方面反映良好。
(四)根据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架构的安排,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在省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中积极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良好。
(五)改革的成效是通过将新的课程体系与20xx年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得出自评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国际性。
(六)20xx年以来,按此培养方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得全国徐芝伦力学优秀学生奖1项;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东北四省结构设计竞赛赛区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黑龙江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项等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本科生积极参加重大科技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东北寒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评估中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8).
[2]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9).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9).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十一
护理技术: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及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职业自豪感;获得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健康评估: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其他检查等。使学生获得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学习各临床课程和开展社区医疗保健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内科护理:介绍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防治原则等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进行评价;学习内科常见急救方法、临床操作、心肺监护、机械通气等临床技能。通过讲课、实习,使学生不但掌握内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会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贯穿到护理实践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整体护理。
外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及外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运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病人康复。正确运用外科护理操作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妇产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围生期母儿的护理、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以及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生育等以及妇产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根据妇女生理特点运用已学的妇产科知识和护理程序对孕产妇及妇产科病人、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具备开展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的能力。
儿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技能,能对儿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个体、家庭、社区小儿获得最大程序的身心健康。
急救护理与重症监护: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护理、急诊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的工作范围和任务、重症监护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以及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临床实习等。
1.实验实训:第1~4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2.教学见习:第4学期,临床医院教学见习2周。
3.临床实习:第5、6学期,综合医院进行为期40周的临床实习。
就业面向。
就业面向: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等工作。
其他。
毕业后可参加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社会人才需求。
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职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临床一线对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需求量排序分别是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中专和博士研究生,结合临床一线护理人才学历结构情况,可见未来护理专业技术领域对护理人员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尤其是中部地区对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其次是本科和中专。调查结果还表明高职护理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护理专业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临床护理岗位、少数在社会举办的卫生健康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护理岗位上。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预防、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妇女儿童的特殊健康服务,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迅速运用于医学领域,现代诊疗技术越来越现代化、综合化、自动化、智能化,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发展到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直接为病人独立解决健康问题,科技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1993年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一直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低于世界护理教育的普遍水平。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护士均为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培养。全国120万护士中有本科学历的不足1%。我省专科以上毕业生数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河南省20xx年对48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1家专科医院进行“十大指标”运行数据统计显示,全省三甲医院床位与临床一线护士比低于0.6。这种状况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不协调、不同步,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增设护理专业,调整护理教育结构,提高培养层次,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十分必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护士由单纯协助医生做治疗、按医嘱发药、打针等简单、重复性的技术操作和生活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使护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在医疗和恢复病人身心健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以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护理队伍,在中专教育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学历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接受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与行为科学知识,所以在素质上难以达到对病人进行整体化护理的要求。开设护理专科教育,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满足医学模式转变、整体化护理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迅速,随着人民群众医疗保健和医学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立志献身护理事业成为众多考生的迫切要求;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地市级以上医院急需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广大护理人员也渴望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具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求知热情。高等护理教育落后,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成为制约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的瓶颈。开展高等护理专科教育,满足医疗单位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同时也给护理人员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十二
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原有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需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方案中强调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
近年来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调研,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方向更改为erp方向,主要培养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面向武汉、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erp软件企业和生产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erp实施及erp应用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软件编码与应用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企业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能编写企业erp实施方案,对企业内部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并熟悉项目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并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方法(图1)。
本专业学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信息咨询服务、现代企业的信息管理行业等。下面按从事erp实施的工作流程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总体要求进行设计及取得的资格证书进行规定,具体如下:
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咨询顾问、管理软件顾问、erp实施顾问、erp售前顾问、erp系统运维工程师及erp售后顾问等岗位的工作。
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涉及到产品推广及演示、企业需求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软件售后技术服务及客户培训及服务。
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基本社交礼仪和处理日常办公事务能力;会计帐务处理基本能力;erp系统的现场实施工作和项目管理;编制项目实施文档、对项目进行管理与协调;常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能力;erp系统软硬件安装、部署及配置、调试能力;了解软件开发流程。
在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是信息管理专业(erp方向)毕业生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学生要具有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毕业生基本发展能力。
1)解决erp系统使用中客户碰到的问题,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2)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善于沟通,能在压力下工作;。
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推导出学生要求掌握的行动领域,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通过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如下所示: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掌握erp原理的相关概念;具备文档的编排能力,有企业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分析能力,能根据客户需求,编制实施方案;基础会计帐务处理能力、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的综合应用能力;使用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能使用会计知识和erp管理软件(供应链)的综合应用能力;能理解物料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物料流动过程。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信息管理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企业管理erp沙盘、组织设计与流程优化、erp财务管理及实训、erp原理与应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erp供应链管理及实训、erp生产制造管理及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及erp项目实施等课程。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结合数据库和计算机编程知识,对erp管理系统进行软件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的任务。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java基础、c#编程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高级编程及oracle数据库管理等课程。
为了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需开展一序列的工作,主要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围绕专业认知、企业文化理念、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养成、职业习惯培养展开的,旨在通过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配合专业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校内建立会计手工做账实训室、erp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校外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需要,也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补充,建立了几个形式多样、功能明确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能手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通过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学院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双师素质。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十三
摘要:围绕“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上海电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按照“需求导向、多元选择、突出应用、促进开放”的原则,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资源、教学的持续改进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探索。
上海电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在专业建设中,需要制定和实施一套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基于成果导向的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教育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持续改进,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软件工程专业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修订,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以保证软件工程试点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服务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软件工程技术能力与人文综合素养协调发展的,能够在软件工程及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从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与运维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参考《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与终身学习”的12项指标,设计软件工程专业的具体毕业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了企业、认证、高校和考证四个调研组,进行了全面调研:邀请一些国内软件企业的专家们和专业教师一起对软件行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将美国普渡大学盖莱默分校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作为对标专业,引进国际认可的职业培养标准;分析软件设计师认证考核的内容,提炼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技术能力。通过分析、研究,结合专业职业证书和专业认证要求,完成了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二维矩阵表、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二维矩阵表。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平台组成。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平台由四大专业能力模块课程群组成: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模块中的核心课程有可视化建模与uml、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等课程;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模块中的核心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web系统开发和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等课程;软件质量与测试能力模块包括了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综合测试等核心课程;软件项目管理与运维能力模块中的核心课程有软件项目管理课程。
通过对课程的重组与改革,对应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群的形式组合课程。明确了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时的作用,明确了课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关系,明确了各门课程在能力模块、课程体系中作用,确定了课程对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使得课程体系能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三)推行多元开放的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专业能力要求,明确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实践教学课程标准。通过以“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的实践教学,并辅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课外实践,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课程的专业知识并得以实践技能的锻炼;通过综合实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软件企业的项目工作过程以及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条件,在实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并通过推行学分转化和认定等政策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潜能。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组建教学团队。组建一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激励教师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团队通过定期组织成员相互观摩教学过程以及参加团队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能力。通过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高校访问进修、利用寒暑假参加各种高水平的业务培训以及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软件职业资格考试等各种方式,提升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
通过实施“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促进教师关注学生,投入教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担任本专业的学业导师,每人需要指导20名左右学生,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更主动地去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选派教师到相关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参加实际项目的管理和开发,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从企业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学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实验中心“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数据库应用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利用试点专业建设经费新建完成了“虚拟云桌面实验室”、“创客创新实训平台”和以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创新实验平台”三个实验室,这些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可基本满足学生的实验教学要求。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合作实践教学活动。软件工程专业已与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兆民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斐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产学研共建基地协议。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平台。
(六)推动教学的持续改进。
构建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评教、课程持续改进的教学持续改进体系,利用各种手段实行教学质量监控,形成有效反馈和持续改进。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以及二级学院负责收集、整理质量监控中的相关信息,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整改意见。通过教学工作例会、教学工作简报等方式将整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各个责任单位以及相关责任人,责任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整改,并将整改信息提供给监控机构以便其核实及对教学质量进行再检查。
随着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推行多元开放的实践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多方面的改革,软件工程专业将不断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篇十四
英语专业是我校重点扶持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本专业秉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专业依托我校雄厚的法学、商学教育背景,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在充分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兼修法律和国际商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成为既有英语语言优势又有专业特长的适应社会经济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注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有一支团结敬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成绩斐然。硕士研究生考试通过率稳定在20%以上;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平均通过率85%,高出全国通过率29.7个百分点;专业八级考试曾以85.14%的一次通过率创得佳绩,高出全国43.11%的平均水平。另外,我系学生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21世纪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山东省科技英语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被授予“山东省外语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的光荣称号。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因既掌握英语又兼修法学、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宽厚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法律、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
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5.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7.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8.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从事本专业范围内各项工作的要求;
9.掌握日语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
10.鼓励学生获得至少一种专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能力证书:英语专业四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全国英语翻译证书、上海外语口译证书、托福、雅思等。
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导游资格证、法律英语证书、律师资格证等。
基本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修业年限3到6年。
总学时:2416学时。
总学分:165.5学分,其中,必修课128.5学分(通识必修课27.5学分,专业必修课52.5学分,实践必修课48.5学分);选修课34学分(通识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16学分,实践实训选修课10学分);素质拓展3学分。
五、授予学位。
按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核心课程。
1.基础英语20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精修课程,它旨在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专业技能,为学生高年级阶段进一步学习《高级英语》及相关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
2.高级英语8学分。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主干课,它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丰富学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3.英语泛读4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语篇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积累语言知识,加深英语语言文化的积淀。
4.英语听力16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本科专业一、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必修课。它旨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正规严格的听力技能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对各类视听语料的理解能力,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
5.英语口语8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
6.英语写作2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英语思维能力、篇章组织能力和表达艺术,有助于书面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生动性和说服力。
7.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对英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家和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主要文学流派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人文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8.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美国文学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名家名作,了解美国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异域文化特质和审美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研究、评价美国文学思潮流派、经典作家作品,提高综合的文学批评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9.英语翻译4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英汉互译基本理论和实用技巧,注重提升翻译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胜任英汉互译任务的专门人才。
10.英语语言学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把握语言与语境、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教学等各种关系,并提高对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
通识选修课见山东政法学院通识选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其他课程见附件: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90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