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写下对书籍的个人感悟和思考的文字。写读后感时要注意逻辑和条理清晰,避免碎片化和毫无重点。随想录中总结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一
1、在黄山看日出真有诗意,在太阳升起的那一瞬间,简直就是美妙绝伦!难怪人们都喜欢在那儿看日出。
2、那日,我随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去光明顶观看日出。黄山座落在安徽省,被奇松、怪石、云海和险峻的高山包围着,可以说是人间天堂。
3、渐渐地,那东方的云雾有些微红,这红色越积越浓,深红、大红、浅红、微红……一应俱全,把云朵都染红了。瞧!
那天边的彩霞多而密,紫的、粉红的、红的、黄的……特别漂亮。突然,在彩霞中划出了一道鲜红,那鲜红里又闪出金光,好像给天空披上了一层金红色的薄纱。这时的太阳,像背负了五岳一样,一点一点,一纵一纵的上升。终于从云朵里露出了小半个脸,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愿见人。接着,太阳像攒足了劲似的拼命往上窜,好不容易把半个身子露了出来,向人们问候。
4、红日冉冉上升,霞光像缕缕金光浮游中天。没过一会儿,娇艳的朝阳已经从东边群山背后跳了出来,万缕红霞四溢,与山谷中缓缓升起的云雾融成一体,变幻出五光十色的光环。我惊讶的瞪大了双眼,不敢眨动一下,生怕惊吓着了太阳。慢慢地,太阳已经完全升上了山头,被赤朱丹彤的朝霞掩映着,太阳光从云缝里照下来,仿佛是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给万物照上了一层灿烂的'霞辉。我兴奋地高喊:“升起来啦,太阳升起来啦!”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二
《日出》以3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天津为背景,以^v^交际花^v^陈白露的华丽客厅和翠喜所在的三等青楼“宝和下处”为具体地点,展示了“有余”和“不足”两个社会阶层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实现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揭露。全剧共四幕,其时间分别为:黎明,黄昏,午夜,凌晨。作品主要描写了三类人物:一是受五四新文化影响而在社会上发生不同变化的青年学生,如堕落为交际花的陈白露、仍然向往光明的方达生;二是^v^有余者^v^的代表和附庸,如银行家潘月亭、大丰银行襄理李石清、富孀顾八奶奶、面首胡四、打手黑三、洋奴张乔治、大旅馆茶房王福升以及没出场的恶霸金八等;三是社会底层的“不足者”,如青楼翠喜、被银行抛弃的小职员黄省三、不幸落入黑会之手的小东西等。
李石清是一个极端自私而又阴险狡猾的人,而黄省三则是一个非常神经质而又胆小怕事的人。通过李黄之间的冲突,可以清楚地看到李石清从“不足者”变为“有余者”的动因。黄省三现在的处境,就是李石清的过去,也有可能是李石清的另外一种前途,如果他不是像现在这样丧心病狂地不择手段往上爬,他完全有可能落入或重新落入黄省三的境地。反过来说,如果黄省三也像李石清一样有心计有手腕还有胆量,他也可能成为李石清第二。而李石清如果拥有了潘月亭的钱财和权势,他就会比潘月亭更加贪婪和荒淫。现在的李石清就如同“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在对待媳妇时就比当年的婆婆更加残忍。李石清非常看重自己现在的^v^襄理^v^位置,他深知自己往上爬的艰辛和屈辱,他看见了现在的黄省三就像看见了过去的自己,他从心底里瞧不起像黄省三这样的怯懦者和失败者。
看完《日出》,发现曹禺老先生的笔挺有意思,不论角色大小,戏份多少,一律是精工细雕、潜心刻画,很有点人人平等的民主意识;曹禺老先生的这枝笔没有“角色歧视”,绝对不会因为是主角就浓墨重彩,是配角就轻描淡写,有时候甚至对一些小人物也会不惜工本地大加渲染,让人读来如见其人,传神之至。如果说十个人读完《日出》,领会出十个潘月亭、十个陈白露,那,也绝对只有一个王福升,一个黄省三。王福升是个小人物,不是仔仔细细一字不漏地看完《日出》,是很容易忽略这个小角色的。然而,我相信曹禺在写《日出》的时候,一定是在这个小人物身上下了不少工夫。
不过他也很现实,为了能养家糊口,他一向是八面玲珑、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旅馆里的每一个有钱人,极尽奉承献媚之本领。王福升这种矛盾的性格在一次接听电话时表现得淋漓尽致……电话是金八,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地痞打来的,然而王一开始并不知道,于是好戏便开场了……“喂,你哪儿?你哪儿?你管儿?我问你哪儿,我问你要哪儿,你管我哪儿?”然而当王得知对方的庐山真面目后,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你姓金?啊,哪,您老人家是金八爷!我不知道是您老人家。”这时,金八当然不会饶过这个不知好歹的小茶房。不过一向逆来顺受惯的王福升仿佛很光荣地听着对面传来的阵阵漫骂,还不时地答应着“是……是……您骂得对!您骂得对!”这时,一个小茶房两面派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了。
黄省三的最后一次亮相比他的出场更具戏剧性……“他幽然地进来,如同吹来了一阵阴风。他叫人想起鬼,想起从坟墓里夜半爬出来的僵尸。”“他的神色阴惨,没有表情,不会笑,仿佛也不大会哭……”……黄省三疯了。黄省三的悲剧结局又让我想起阿q。然而,除了怯懦,黄的身上没有阿q的一切缺点。
可是他的结局却比阿q更悲惨……阿q是活得糊涂,死得更糊涂;黄省三却是活得认真,死得也清醒。他是在把一切能让他苟且度日的法子都想清楚了之后再下最后的决心的。他寻死前一定也反复地挣扎过……可是严酷的社会现状由不得他活……尽管他曾是多么的老实本分,兢兢业业。《日出》是出悲剧。剧里的人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大多也快死,或者快疯了:陈白露自杀了;小东西自杀了;黄省三疯了,李石清、潘月亭也快了。这些固然能让人掩卷遐思上半晌,可是我仍然觉得那些小人物的命运更能触人心弦,更能揭示出在当时那个社会中人们互相倾扎、谋取生存空间的残酷事实,使人觉醒,催人奋进……或许这就是曹禺老先生写《日出》的用意所在吧。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三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陈白露的人生悲剧,就诠释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陈白露本名陈竹筠,出身书香门第,受过教育,纯洁、聪明、美丽。她和方达生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小儿女情怀,这段情谊在她心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女校毕业之后,受当时风行社会的女性解放风潮的影响,她决然走出封建家庭,闯入社会。
尽管她在社交上风流一时,但那时的竹筠还是对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她邂逅了一位诗人,“永远是那么乐观”,她真的好爱好爱那个诗人,即使在身为“白露”之后,她仍把诗人的“日出”诗铭记于心。竹筠的确和丈夫度过了一段快乐、幸福的婚后生活。但是,她青春的爱情梦做得太美了,认识不到再绚烂的光彩最终也要归于平淡。随着天长日久的平淡生活,她和诗人丈夫在思想、精神乃至婚姻观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这样一段美好情缘以分道扬镳收场。
爱情憧憬幻灭了,婚姻破灭了,竹筠的心也碎了,自此,青春美好的竹筠时代也终结了。
在那样一个人欲横流的都市洋场,女人的美丽是一种错误,而聪明能干更是为男人所不容,所以,竹筠面对的便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归。而在两条路中,竹筠选择了堕落,从此化身为白露。她终日^v^于银行家、实业家之间,醉生梦死、放荡堕落、调笑无忌。她是享有盛名的交际花,即使是潘月亭这样的势派大佬也围着她团团转。堕落就堕落吧,如果她已完全沉沦或许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可是偏偏她又人性未泯,一丝希望尚存于心。于是,堕落的现实生活与人性尚存的精神尖锐对立,使她的内心痛苦万分,这才真正是她最大的不幸与悲哀。
她有理想,崇尚自由,但在那个社会她只能屈服。她对^v^这个职业本身并不羞耻,让她羞耻的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出卖灵魂的做法。她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一切以钱为中心”,她追求独立自主,反对封建的束缚,但她不能抑制对丰裕的物质生活的热切渴望。
陈白露在方达生面前,暂时丢开了矜持与戒备,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心中是又甜又苦,“甜”是因为她的“竹筠”时代是那么美,“苦”是因为它只是她一闪而逝,不可接近的梦,她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当方达生继而要求她和他一起回去时,她断然拒绝了。
这样的一个女人,骄傲,自尊,聪慧的女子,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吧!一个用生命去拥抱太阳的女人是绚丽的!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四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传说黄帝在开创中华文明后,到这里采药炼丹,得道成仙,因此称为黄山。黄山美景很多,下面给朋友们介绍一下著名的黄山“四绝”吧。
奇松。
“四绝”之首是奇松。黄山的奇松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它是从坚硬的花岗岩里长出来的。它们有的长在峰顶,有的长在悬崖峭壁上,还有的长在深壑幽谷里,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其次,黄山的奇松还有那千姿百态的天然造型。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等。
怪石。
怪石,黄山又一“绝”。黄山的岩石奇形怪状,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最著名的是“飞来石”、“仙人下棋”、“猴子观海”
“仙人晒靴”、“金鸡叫天门”。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也有的与奇松巧妙结合成景。有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也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
云海。
温泉。
黄山的温泉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治疗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确有一定的疗效。著名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它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但是只能洗浴,不能饮用,有人说它可以饮用,这是不科学的。
听了上面的介绍,你难道不想亲身体验一次黄山之旅吗?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五
黄山1月份日出的大致时间是7点出头。距北海最近看日出的高地就是北边的狮子峰,走路20分钟,都是上山的路。6点刚过,急急忙忙起来看外边是不是晴天,结果满天星斗,于是赶紧出发了。
远处的天边渐渐亮起来,很慢。看看表,还有20多分钟要等。发现峰顶北侧倒没什么人,于是小心翼翼地蹭过去,下到一块大岩石背后较低的一小块平台上,向北放眼望去,竟然就是有名的“猴子观海”了!连忙按下快门,算是意外收获。
这时人群一阵骚动,纷纷站起身来朝东方的天际眺望,日出时刻就要到了。我赶紧挤回原来的位置,顺着众人的指指点点看过去,东方的天已红成一片,却看到太陽的轮廓被前面的始信锋挡住了。看来我们这拨人观日出的位置没有选好,已经不可能抓住“一轮红日从云海中腾越而起“的那种壮观了。大家在老大的不情愿中又纷纷卡查卡查的拍起照来。日头终于在始信峰顶露出半张脸,已经由红转白,天色接近大亮。群峰的金色大部褪去,恢复到白天常见的样子。没有观赏到完整的日出,不过,日出给人的最本质的感觉还是深深体味到了:我们在静静地旁观着大自然在新旧两个世界间进行着的壮丽无比的转换。有人曾把日出的过程比喻为一种生命的”孕育“过程,想想很贴切。东方初白前那短暂的黑暗中的期待很像是我们在母体中的体验;旭日陡然”喷一出“的刹那正是生命降临的瞬间,而现在周围的世界已经清晰于我们的眼前——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几年前,也是冬天,也是春节,大年初二,我和一个朋友在泰山玉皇顶上看日出。那时苦寒,山顶的旅店竟然没有供暖,也没有水,因为高处的地下水已经结冰。早晨醒来,竟发现放在桌子上的半瓶矿泉水已经冻硬!裹一着旅店提一供的军大氅的我们仍然冻得哆嗦,回来看那时的留影,简直两个行将木的社会流浪人员,惨不忍睹。
还会来黄山的,下次选个暖和的日子。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六
清晨,我和妈妈在月光的照耀下登上了光明顶,日出还没有来,山顶上早已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挤到楼梯处,妈妈扶我站在平台上等了又等,等了好久,在云彩里发现了一丝光亮,那条光亮逐渐扩散,刚开始像一条五彩丝绸,然后颜色慢慢变红,突然我看见太阳了。那太阳只露出一点点边缘,渐渐的过了两分钟,它慢慢变成黄色逐渐升高,全部变成金黄色,最后变成一个红色的火球。黄山日出真漂亮。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七
有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万物之本,无私的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所需的一切。有人说,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踹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其恩典。我认为自然是人类的师父。既给予人类以温柔的照顾,又以严厉的手段促其前进。
“师父”二字,既包含了来自亲人无私的关爱,又包含了来自老师严格的教育。这两个性质合在一起才能更完整地形容自然对人类的意义。
自生命存在之初,自然就在无私的奉献它的资源,对于人类这个万物之灵它更是有求必应。粮食,水,新鲜的空气,数量庞大的动植物。自然把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呈现在饥饿的人类面前,使其生存下来,又给予人类充足的木材,矿石,能源使其能发展出空前的文明。正如卢克莱修所说的,“大地获得母亲这个称号是完全恰当的,因为一切东西都是从大地生产出来”。如此多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贡献,只有亲情这二字才能概述自然对人类的深厚感情。
自然在给予人类资源时,也不忘交给人类宝贵的知识和无穷的灵感。罗曼罗兰说“对我来说大自然一直是万书之本。”因为从文明出现以来,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有关于自然,从自然得来的火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曙光,从植物生长得来的耕作技术养活了亿万人类。模仿洞穴而建造的房屋为居无定所的人类提供了家。人类文明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自然,对于自然现象的总结是古代文明得以辉煌的原因,对自然现象探究和解释是现在文明存在的根本。自然对于人类的教导,“老师”二字受之无愧。
但是“师父”师在前,父在后。自然对于人类是严厉多于此爱的。正如雨果所说“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在我们没有能力之前,自然对我们可谓有求必应。随着我们的能力逐渐变强,自然对我们的要求也越加严苛。全球变暖,极端天气,致命疾病,资源紧缺,能源危机。这些现象被大部分人称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但依我之见,这是对人类的提示。因为这一切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法――不断的发展。
现在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无限的时间里生存下来。自然不像母亲一样会永远给人类关怀和爱。他更像人类的师父,只会带你进门,以后怎样都看你自己。他所做的就是在你身后不断催促你一直往前走。作为自然的学徒,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掌握它授予的知识。并在无尽的时间里生存下来。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八
吃完早饭,我就和豆豆一起奔向黄山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光明顶。当我们赶到时,那儿早已人山人海。
过了一会儿,天边出现了一缕金光,顿时人声鼎沸,太阳开始“高升”啦!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豆豆告诉我:“你的头发像被染过似的,变成金色了。”“你的手也变成了红的”我笑着说。
太阳渐渐升高,逐渐露出了半个脸。
太阳发出的光颜色极多,有红色的,橙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蓝色的,紫色的……这些颜色,红色比火还要红,蓝色比天还要蓝。
正当大家希望能看到太阳升得更高时,忽然来了一片很大的云朵把太阳遮住了,还久久不肯散去,直到有一股风把它吹走。太阳好像在等我们,一直没有变化。
眼看太阳就要跳出地平线了,可大地妈妈好像舍不得它,不让它离开。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喊:“加油,太阳!加油,太阳!”太阳仿佛听到了我们的鼓舞,努力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升到蔚蓝的天空中。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九
暑假时,妈妈带我去登黄山,我们大半夜起来就为了看闻名遐迩的日出。
这时,天灰蒙蒙的,大地还在一片沉睡中,天气也凉飕飕的。过了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点儿颜色,变成了像海水一样的蓝。慢慢的,云彩也不躲了,它们点缀在天空,好像许多白色的棉花糖。
几分钟后,有人告诉我们,太阳来啦!我在人群中使劲踮着脚,往东望去,果然,在云雾缭绕中隐隐约约出现了一道红光。接着,太阳露出了小半脸,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渐渐地,太阳从浩浩荡荡的云海中冒了出来,它散发出的光是那么柔和,那么温暖,把黄山的奇石照得更加耀眼。过了一会儿,太阳终于全都露了出来,它不紧不慢地向上走,穿过大气层和云朵,到达了目的地。一会儿,天空从像海水一样的'蓝,变成了淡蓝色,白色的雾,也慢慢地消失了。太阳开始了它一天的工作,云朵姑娘们手拉手,在天上跳起了欢快的舞曲,形成了一个大型演唱会。
黄山被称为人间仙境,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而也相映成趣,真不愧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此时,我想说:“我爱黄山,更爱!”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十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岳,黄山归来不看山。”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攀登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观赏过高耸入云的华山,却从没有看过黄山这样的山。黄山真奇啊!那一处处怪石,或立或卧,玲珑奇异,有的像鸟兽,有的似彩缎,有的如仙女,有的赛花朵。千姿百态,黄山真高啊!那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耸入云霄。从山顶向下,云在脚下飘,人在雾中行,举目可望天际,低头不见山底。黄山真险啊!那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入削,山石横如断。
我看见过鸟尾似的卷云,欣赏过山峰似的积云,却从没过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真白,白的像一匹白纱缎。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风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他在流动。黄山的云真美啊!时而像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时而像蒙古鸟群立在天际,时而像马在草原上奔驰,时而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美丽的黄山,云绕着山,山衬着云。山下清泉叮咚,山间云海源动,山上异树奇花,山顶彩虹横贯,令人感觉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十一
被称为美景奇观。为了目睹这一美景,昨天,我们一家来了黄山。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北海宾馆。一整天的劳累,使我一躺在床上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我听见有人喊:“快,去看日出了!”我马上爬起来,揉着睁也睁不开的眼睛,身不由己地跟在大人后面走。一阵山风吹来凉的使我我清醒了许多,看看天上还泛着星光,一路上树影婆娑,蛮神秘的。我来到清凉台,这是一个观日出的好地方,此时已经有不少人等候在这里看日出了。
过了一会儿,东方显出了鱼肚白,人群开始动起来。不一会儿,鱼肚白渐渐地变成了粉红色,东方的天际又出现了有着橙色的彩霞,是那么美,那么耀眼。不知是哪个小孩,用充满了阳光的童声说:“快了,快了!”
我看看四周,大人们也兴奋了起来,有照相机的准备按快门,等待着拍下那瑰丽的景象;没照相机的翘首以待,大家好像停止了呼吸。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太阳像一个小红球,突然从地平线,而是从云海间跳出来,开始是半个,到后来,就变成了大红球。大地妈妈好像不愿让太阳离开怀抱似的,太阳只能一点点地向上挪。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太阳终于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跃上了天际。啊,多么壮观,多么美丽!顷刻间,浩浩的云海被太阳的红光一照,色彩斑斓,远近的山峰在云海的.遮挡下,只露出小小的山尖,就像那大海中的小珊瑚礁……人们感慨万千,赞叹这人间美景!
我也被这壮观的场面激动了。啊,日出,表明新的一天开始,充满希望、光明!啊,太阳,你带来了温暖、光明!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十二
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我是李尚,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中外。景区上下“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最着名的就是我们首先看到的迎客松了,屹立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的青狮石旁,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
紧接着我们看到的是黄山怪石,黄山怪石不计其数、千姿百态。我们左方的“猴子观海”、“天狗食日”等更是石中怪杰。
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那如雪的白云,似滔滔大海,瞬息万变,高耸的山峰则成了时隐时现的小岛,在云海中呈现出动态的美。
最后就是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朱砂泉了,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邓小平同志曾为黄山温泉亲笔题写了“天下名泉”四个字。
黄山之美,是大自然的造化,身临其境,方知其绝。
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的旅程。
四年级:李尚(多佩玛)。
上一篇:你的微笑,让我记住了你。
下一篇:苹果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十三
世间万物,无奇不有。山、河、湖、海、日、月、星、云皆能千变万化。我见过很多奇特的事物,最奇幻的,非不可。
去年中秋节我去了黄山,那儿仿佛聚集了全世界最壮观的景色:莲花峰高耸入云,天都峰陡峭无比;光明顶像是仙台,狮子峰犹如雄狮;西海谷是万丈深渊,清凉台前群山皆小……这么多美好的景色都不重要,不在黄山看日出就等于没来黄山。
清晨时分,光明顶上已经聚满了人。虽然人多,但依然很安静。人群不停地动,像海浪。
我没位置站了,十分着急,连忙找了个不太好的地方先站了。山后渐渐亮了起来,一圈红光绕着山头,像是太阳的光。
渐渐的,周围出现了红霞,霞光十分明亮,比苹果还红。红光周围又亮起了黄色的`光和紫色的光。黄光浅浅的,看着很舒服。紫光在最中间,十分显眼,光彩夺目。
红光在内,紫光在中,黄光在外,排列整齐,组成了美丽的朝霞。
没过多久,紫光变成了红色,红光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天,是个名副其实的“王”。
突然,一道刺眼的白光从山间射了出来,那正是阳光!四周变得明亮了起来。果然,太阳圆圆的脸从山间探了出来,它那亮光,似乎是在对我笑。人群顿时沸腾了!人们的头上都出现了一个东西——手机!大家都在疯狂地拍着这个光亮的球。
我非常高兴,伸出手不停地挥动,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突然,人群又沸腾起来了!我放下手,看着刚才太阳出来的地方。原来太阳整张脸都露出来了!
阳光一下子刺眼起来了,大家都低下了自己的头。
朝霞都消失了,只有白光映照了大半边天。
人群都散去了,只有小部分人还在欣赏景色。
当我回到山脚时,天已大亮。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十四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飞红滴翠记黄山总写――分写(山上)――奇峰,怪石,古松,云烟,日出――温泉(山下)。
《飞红滴翠记黄山》,介绍黄山的成困、特色,赞颂了它雄奇瑰丽的风景,同时又点出了人在美化自然中的作用,人使黄山增添了“欢乐的生趣”,达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文章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全面地介绍黄山,不仅写了黄山现在的面貌,还写了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其中写天都峰的部分,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十五
9、作者一行人攀登黄山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
10、突出黄山的奇险,过去攀登黄山三都峰的困难,与现在攀登黄山的容易形成对比。
11、不多余,三个“直上”体现出作者勇往直前、征服自然的豪情。
12、深化主题。作者触景生情,由石彻的山路想到了筑路的黄山石工,把脚下的山路与对黄山石工的赞美、感激之情融为一体。
13、不能,因为“今”与“古”相对,作者通过写现在攀登黄山的容易来赞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我们伟大的人民。没有“今”就表达不出这层意思,再说过去攀登黄山是非常困难的,是不寻常的。
黄山日出读后感篇十六
欣赏习作,被人们称为美景奇观。为了目睹这一美景,昨晚我兴奋得手舞足蹈,今早四点多就起来了。
我来到宾馆前的观日台,此时已经有好多游人等着看日出。清晨的黄山顶上有点凉。我仰望星空,天空中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胧,如同笼罩着银色的轻纱。过了一会儿,一阵凉风吹来,前面的山峰忽隐忽现,变幻无穷,云海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是风墙林立,景象万千,光怪陆离。哦,流动着的是雾,晨雾朦朦胧胧地遮住了群山的真面目。
“太阳快要出来了!”不知谁大叫一声,大家马上不约而同地望着东方。只见天色已经亮起来,周围的雾也逐渐消散了,各个山峰的山腰都萦绕着烟雾。东方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大地也见光亮了起来。这时,在迷雾中的山峦,重见天日,像盖上了一幅红色锦缎——那是朝霞,这意味着太阳要出来了。
霞光,渐渐地变成赤红色,最后变成了血红色,在茫茫的云雾中钻了出来,发出清淡的微光。可惜我还没有看清是怎么回事,圆盘又躲进雾帐里去了。正在我焦急的一瞬间,圆盘又从云雾中出来了,这回亮了一点,可是不一会儿,圆盘又不见了,好像在和我们做迷藏。太阳渐渐地消失在云雾中,不见了踪影。
这时天已大亮,大地苏醒了。翠绿的树叶在晨风的吹拂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可爱的鸟儿在茂密的树丛中唱起了美妙的乐章;山上的游客在导游的领导下向下一个景点出发.....一切都醒了。
我爱这美丽而令人称赞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01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