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的评价,更是对自己思考能力和情感的一种发泄方式。写读后感时应注重对书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述和评价。为了方便大家写读后感,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倡导,我特别喜欢这四句话,四年前学校装修会议室的时候我就把其中的前两句以大标语的形式写在了学校会议的后墙上,无论是教师大会,还是家长大会,每次进入会议室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顾明远老先生的这句话,我希望我们所有老师我们所有家长都能牢记顾明远先生的勉励,如果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了这样四点,我想那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教育,是幸福快乐教育。顾老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本月我们小组统一阅读的书目是雷玲主编的《打开教育之门》――顾明远教育观启示录。这本书选取顾明远先生在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教书育人、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在不同场合的教育箴言、教育思想和经典的教育理论,为了更直接的感受顾老的教育思想,我同时还阅读了顾明远的原著作《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在此基础上再来分享《打开教育之门》这本书中137位一线中小学名师、校长的教育反思和读书心得,和他们一同与顾明远先生进行心灵对话、思想碰撞,更能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顾老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里的爱是尊重、是理解、更是信任。他曾经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最不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老师,孩子们回答说:最不喜欢的是说话损人的老师”。所谓损人,就是不尊重人。所以做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这是爱的核心,人都有多种需要,我们不能仅仅只注意孩子们的生理需要,要吃要喝,安全需要,怕受到伤害,更应该注意孩子们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我们的爱不应该只是权威的体现,更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平等、自由、选择和尊重。这让我想到了学校最近师生家长讨论热烈的科学惩戒办法。参加了几个班级的学生讨论会,孩子们在讨论中对选择惩戒的办法争论的'热火朝天,正如杨局长说的那样给孩子们选择权,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这样建立在尊重平等基础上的要求学生才会认同服气。当我们的教育触及孩子心灵的时候,我们收获的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如何爱孩子这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话题,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师生间有了爱才会有信任,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在这里顾老也提到了学生如果严重违纪,老师用心努力也不见成效,适当的惩戒是需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到民主、灵活、不过激,身为教师一定要心中有爱,这是做好教育的核心,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用教育的智慧成就孩子的人生是我们做为教师时时刻刻需要研修的一门课程。当然这里的爱还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又何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所以做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有职业荣誉感。
二、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顾明远老先生多次论述,我们也常常挂在嘴边,可真正要落到实处还真的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现实中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变成了完成父母,老师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我们做为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或者说是我们做为一名合格教师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终身学习,不段修炼。学记中说:能喻则为师,一个老师如果能把一个复杂的事情通过生动有趣的比喻让学生认识,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人行动的内驱力。兴趣是可能培养的,苏霍姆林斯基常常用阅读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他常给学生讲故事,讲到有趣的地方就不讲了,让学生自己读下去,慢慢的学生对学习阅读就产生了兴趣。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几位教师自己开展的小课题研究,如绘本故事微课堂,朗读每天秀一秀,自主识字我能行等等。只要老师用心研究,肯定会有成效。事实证明,最容易培养学生兴趣的是在实践中,如顾老讲到的案例,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老师带学生放风筝,老师带学生捉虫子等等,再如顾老师讲自己女儿小时候不愿意学习英语,一次顾明远先生带她起陪外国人游故宫,让孩子和外宾对了几句话,回家后孩子就自觉的学起了英语。可见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教育规律,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思考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置疑,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我们经常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书育人在细微处”道出了教师和学校培养学生的关键所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要关注细小的事,要关注细节,要特别注重从日常行为习惯等细微处开始培养学生,一点一滴积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学习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生活中要关注每个师生的情绪、身体、心理等等,在此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在管理上也要注重细节,以免出现“蝴蝶效应”,对学校和师生中出现的小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避免大的问题产生。实践证明,课堂上要关注细节,生活中更要关注细节,在小事中育人。
四、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道出了学生的成长规律,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让我们回忆自己学生时代最难忘的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多数都会回答是和老师或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我对自己小学记忆最深的就是和老师和小伙伴疯了似的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踢足球的样子,跑得小脸红朴朴的,现在如果问我们的学生一学期最难忘的是什么,多数回答的也是与老师与小伙伴一同玩耍的情景,如打雪仗、六一儿童节、游戏等内容。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班级,年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这说明活动才是孩子们的最爱。“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是顾明远先生活动育人的最通俗的表达。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孔子早就提出过“寓教于乐”的观点。学记中也提到了“藏、修,息、游”,藏、修指课堂上的内容,息游指的是课外活动,学记是我们古代的教育圣典,从古代其实就倡导孩子们要有活动,要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而到了今天我们确因为各种原因减少了学生活动的机会,这是最大的教育问题。活动教育不仅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律,而且也切中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命脉。我们现在很多孩子不会玩,我们教育没有给孩子更多玩的机会和环境,把时间还给孩子,为孩子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只有经历过程才能形成能力,在活动育人方面雷夫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雷夫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务,协用能力,谦让能力,实践证明活动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克服困难的能力,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和小伙伴交往的能力等等,说教永远不如学生自主的发自内心领悟奏效。因此顾老强调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成长遵循了教育的规律,值得我们每个教育人反思。
因为能够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教育,所以顾明远先生才会有这样的教育理念,这次去北京参加校长论坛我终于见到了精神矍铄的八十多岁顾老,在激动中聆听了他的讲座,在讲座中他谈到了教师的三重境界和五个修炼,他讲到我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是让人人都优秀,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成长,这就是最后的成功,看到学生成长了教师才会有成就感,教师才会幸福。我想如果我们做到了顾明远先生说的这样四点,教育一定会呈现别样的精彩!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二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张广利校长结合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现。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好久好久以前学校发的一本书,当时顺手放在了办公桌里,一直没有再翻出来。
这学期无意间翻出来,就顺便看了看,结果就被里面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拨出问题看实质的质朴的语言吸引了。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张广利校长结合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现。
其“社会即学校,家庭即学校,父母即教师”的观点,是我伴随着教育工作年限的增长,感触越来越深的。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培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及对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打下烙印。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使我更加清晰的知道:让孩子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比学习书本的知识更重要。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教育孩子从小该崇尚什么,反对什么,珍惜什么,爱护什么……是值得我们做父母和老师应该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是汪中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我想,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们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多么伟大,关键是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当下,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和学习中成长,从小事做起,从脚踏实地地做事中体验成功,从平凡的经历中发现伟大,成就孩子真实而丰硕的人生。
一篇一篇细细品读下,再与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所做的一切相对比,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
或许,我们早就知道,或许,我们才发现,但这需要我们改变。
“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应该改变自己”。
这是一句非常简单好记的话,但做起来却相当困难。
就像教我们家的小姑娘识字,发现就是简单的“东南西北”这四个字,她在学习时却东张西望,一遍一遍记不住,在那里胡猜。
大怒,训斥一顿之后,孩子一边哭,一边吓得往大人怀里钻,还得一边继续胡猜。
或许,冷静之后想一想,让孩子休息一下,等她能精力集中时再来认,效果一定比边哭边学习的效果要好。
但当时盛怒之下,知道是错的,却还在和孩子,也和自己较着那个劲。
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做个智慧的父母和老师,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
为此,我们都要努力呀!
假期看过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妈妈这样教育孩子》,讲述的是一位美国妈妈教育孩子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中讲述的妈妈,就好像是我们眼中的后妈,对孩子有点“漠不关心”。
这位妈妈的底线:只要没有生命的危险就行。
当孩子掉进小水池时,妈妈看见就像没看见似的,当孩子从水池中爬出来带着湿漉漉的衣服又和其他孩子打闹,美国妈妈还是没有去关注孩子,甚至没有让孩子去换衣服。
问其原因:你越是阻拦,孩子越是好奇,大人的阻拦可能导致孩子偷偷地去玩,那时候孩子可能发生危险,当他尝试掉进水池的感觉并不好玩时,他才会下次注意并保护自己,当他感觉到湿的衣服不舒服时,他才会有意避免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美国妈妈重视孩子自己体验生活,在亲身经历中学会自理,学会自立,学会创新,学会生存。
但是中国妈妈首先会连哄带吓的制止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当孩子掉进水池,中国妈妈们会快步急走把孩子扶起来,甚至还会埋怨水池,给孩子换上干净衣服那是每个中国妈妈们必须要做的事。
故事二说的是一位美国机械工程师竟然不会计口算10.3-5.8等于几,问其怎样成为工程师的,虽说数学和其他学科平常考试都不及格,但是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还有他的爬树和手工是很棒的,他的爸爸对的要求底线就是:保证一门功课是优秀的就行。
想想我们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底线:各门功课必须是优。
要求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最后顾及不了就成了一个平庸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家庭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出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家长朋友们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育人环境,让孩子自由、快乐的健康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三
在生活中,我们是大人,孩子是小孩,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就是:你不可以,不行,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大部分的家长都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因为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有些举动在我们眼里是错误的,是荒唐的。那么,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眼里的世界,孩子的想法。
我的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小班,自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花式哭闹。第一天:哭。第二天:哭。第三天:继续哭。于是我就忍不住了,我说:念幼儿园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别的小朋友也都念幼儿园啊,难道你哭了就可以不用去了吗。当时凶完以后,我女儿很安静,不哭不闹也不说话。我突然醒悟过来:她才四岁,她懂什么叫必须念书?她不懂。
之后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每次都会蹲下来跟女儿说话。会循循善诱的问她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包括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乖乖睡觉。做了什么游戏?学了什么儿歌,我会跟着她的思路走。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是我们大人自己去把她复杂化了。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非常的宠爱,孩子想干嘛,爷爷奶奶就挺她的。常常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水里怕摔了。甚至很多爷爷奶奶来接孩子之后,是抱着回家的,或者说是背着回家的。当然,这个我们无法制止,只是想说,这样的溺爱真的好吗。我们虽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一切事物,但是一味的顺着他的意思这就是溺爱。
家长是孩子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只有家长跟我们老师一起配合好了,才能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谨以此篇文章感念写下这本书的刘老师,是你教会了我很多。谢谢。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四
近日有幸拜读了顾明远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深有感触。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读后感触颇深。今天,我想重点谈谈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读过顾老先生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进行了自我反思:在我所从事的这份教育事业中,我究竟投入了多少真爱?我是真的爱我的学生吗?我所做的教学活动是否真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呢?沉思后,我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我的一个学生――小明(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隐去他的真名)是一个来自香港的小男孩,他父母的情况较一般家庭比较特殊,他妈妈是大陆人,他爸爸是香港人,而且常年在港工作很忙,他妈妈为了让他能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说好普通话和简化汉字就带着孩子来了北京,而且小明的父母都属于年龄较大才有的这个孩子,所以用他妈妈的话来说,那真是从小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百依百顺。因此这也养成了他极强的个性,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提醒或劝告,这一点也正是他妈妈与我交流时最担心的。开学不久,有一次上英语课小明因为玩文具、表现不佳,英语周老师提醒了他几句,他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冲周老师大喊:“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如何教育,成了一个摆在老师和父母面前的难题,我给他的妈妈打电话沟通孩子的情况,他妈妈也对此非常忧虑,后悔不该从小太惯着他,以致孩子现在个性这么强,并表示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有一次周日晚返校,小明的妈妈走了以后,我发现他情绪不佳,嘴里老在嘟嘟囔囔,就关切地询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告诉我由于他嘴部干裂,妈妈答应给他买香梨带来学校,吃香梨可以去火还可以补充营养,他最爱吃香梨,可是这周来学校时因为匆忙妈妈忘了给他买了,所以他才不高兴。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安慰他:“江老师帮你买,明天一早就给你拿过来,放心!”他听完很开心,告诉我:“买四个就够了,我一天吃一个,正好星期五就回家了!”多可爱呀,到底还是个孩子!晚上八点下了晚自习,我就赶快往学校附近的水果店跑,生怕去晚了关门了没有香梨了,那就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了。真幸运,总算赶在水果店关门前买到了!考虑到他的嘴部干裂,我又给他多买了几个。买完香梨后,我给小明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已经给孩子买好香梨了。她听后非常感动,告诉我孩子因为老舔嘴唇,嘴巴周围一圈的皮肤已经红肿干裂,周末带他去医院,医生给开了抹的药膏并叮嘱多吃水果,孩子爱吃香梨,她就答应孩子给他买香梨带到学校吃,结果周末一忙就给忘了!我告诉她这周我会每天给孩子洗好香梨让他吃,请她放心!第二天一大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为小明清洗好他爱吃的香梨,并且用果盘摆好放到了他的桌上,看到桌上的香梨,小明欣喜万分,他高兴地跑过来,大声地对我说:“谢谢!谢谢江老师!”我从他那双满含谢意的大眼睛里分明看到了对我的爱和信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要想让孩子听从你的教导,那么你就要让他亲近你,让他深切地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这样他才能够信任你,才会愿意接受你对他的教导。小明很爱吃我给他买的香梨,一天能吃两个,每天我都坚持课间给他抹药,边给他抹药边与他谈心,我们俩聊学校和宿舍的趣事,聊他的开心与不开心。我微笑着问他为什么要冲英语老师大喊大叫,他说他就是不喜欢别人批评他,尤其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他更是不能忍受,他喜欢别人表扬他。在家里的时候妈妈批评他,他也不高兴,妈妈往往等他平静了再跟他讲道理,他还是听的。我暗想,看来这还是一个很要面子的孩子,要面子从某方面来说就是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再次跟他妈妈打电话沟通,他妈妈介绍了他在家的表现,证实他说的话确实如此,我们又详细商议了如何在校在家采取一致措施,帮助他改掉不能正确接受别人意见的不良习惯,学会友善待人,他妈妈表示非常愿意配合学校和老师采取措施。同时,我也跟各科老师们沟通小明的情况,商量对他采取批评、建议的方式和方法,老师们在他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了很好的共识。每天我给他洗香梨、抹药膏,我们俩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渐渐地他的嘴好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也不再那么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了,他变得越来越懂事、明事理了。
孩子的心就像一块透明的水晶宝石,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再透明的水晶也会蒙上灰尘,但老师的爱就像绵绵春雨,为蒙上灰尘的宝石洗涤污渍、浸润心田,让它焕发光彩,熠熠生辉!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曾经说:“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方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也不会有丰硕的教育成果。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一个小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更要学会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去洞察,去交流。当你带着这种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时候,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五
作为一线的教师,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通过阅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书,我认为,教师对孩子包办太多,导致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教师要成为守望者。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我们对孩子的一切是不是包办太多?对孩子的呵护是不是太全面?我认为适当的时机应该学会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在磨砺中成长。
但放手不等于放任。特别是户外活动时,可以事先周全考虑好环境、活动中的安全细节,准备充分,功课做足,教师和孩子就可以轻松愉快的一起活动了。有了教师的参与,孩子会玩的更有趣,更开心。
幼儿的体能得到发展,情商也得到培养。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不是放任孩子去玩、去闹,而要有具体的安全要求、游戏规则。在活动之前先提出要求,让幼儿知道怎样玩。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指导、要适宜,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教师才能出现。多数时候教师站在孩子的身后,做守望者,给孩子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玩完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幼儿总结评价活动,让幼儿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努力。教师把握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环节,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规则。只有这样。孩子的“玩”才是安全的、快乐的、有效的,孩子的发展才是健康的。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作为教师应该怎样爱孩子?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小了。例如在户外活动前,教师先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器械,掌握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等。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增强,学会自我保护,才能幸福成长。可能这期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此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和生命教育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作孩子成长路上聪明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评判、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六
作为一名90后,我们的儿时生活并不像现在的孩子般丰富,那时没有网络、游戏、乐园、电子读物,我们的欢乐大部分都来自“书”,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便是一切新鲜事物的来源。
成长至今,我依然感慨儿时阅读的习惯让我们这一代受益至今,近期读到《我用阅读教育孩子》这本书,一是因为同事推荐该本书写的很好,可以打破思维限制,去领略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二是反观自己的成长历程,回想与父母间交流的不足,希望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由于不同辈分在不同时代领略的风景、接触的人事物都不一样,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总是存在隔膜,各用各的观点试图说服对方,终是很难互相理解,而父母“一切都为你好”的说教更是让人瞬间燃起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书籍便是好的桥梁,所谓好的书籍,就是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比家长更有说服力,可以取代家长的唠叨和说教,孩子由此可以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
有时,书籍里包含更多的科学、正确且全面的知识点,可以随时举证,更有说服力,能够和孩子阅读相同观点的书,可以帮助大家形成相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远比说教式教育要更为高效。
现代社会,一个家庭普遍仅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太多家长从孩子小时就对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放不下心,这个习惯甚至在孩子已经成年时仍无改变,总是没有限制的大包大揽,这样成长过来的的孩子一方面自己的能力很差,另一方面待人接物也让人很不适用,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都是脆弱的。孩子也并不总“吃这一套”,独立的想法促使他们产生更多抗拒心理,慢慢不再愿意和家长沟通。
如此没有节制的包揽,反倒不如在吸引他们好奇心、注意力的情况下、引导孩子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多参与、多实践,更多的为以后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打好基础。看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书中的基础,多鼓励、引导孩子实践和作为,可以不断验证读书的正确性,也能及时提出问题、培养思维意识,这样长大的孩子更加自信、独立、愿意尝试。
人生在世,我们的`父母也会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感到焦虑,而这份焦虑会自然而然地传给我们,会让我们成长中的幸福感、安全感大大降低,也不利于孩子在年少时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学会自我的情绪管理。
所以,不管父母已经处于何种阶段,都要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孩子在你的焦虑下战战兢兢地学习与生活。就如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先生曾说过:“任何当下让你焦虑不已的事,十年后回头来看时,都会觉得不值一提。”,作为一名女性,除了家庭之外,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朋友、自己喜爱的事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读书便是最好的方式,纸质读物、电子读物都是放松的好搭档,工作之余、生活间隙徜徉在这样的海洋中,幸福而满足。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这句话我很认同,因为最近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能觉悟到自己的不足对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言传不如身教,而父母与子女之间更是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断提升自己来营造一个更好的家庭氛围,如此一来,家教的实质就变成了家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一切就会变得更好。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七
在20xx年,作为明远实验学校联盟成员校之一,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年级组的安排下,我们拜读了顾先生的数部著作,例如《杂草集》、《野花集》、《绿叶集》、《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其中,在阅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感触颇深,书中集合了数篇顾明远老师关于教育的点滴思考,内容涵盖了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这些文章也从各个方面展示了顾老先生对于当下教育的观点和态度,语言平实,易于理解,让身在教育环节中的我深受启发,受益颇多。
作为一名在不断汲取营养成长的教师,在顾老的“教师成长”部分,有很多内容都我带来很多新的思考。例如,“书斋里不会产生教育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四个方面综合互动而成的结果,熟读再多的理论,无法应用到具体的案例中,无法和教育“合伙人”形成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都影响整个的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行顾老所说:“教育家只能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出来,教育家还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除此之外,顾老还提出:“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我自己的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将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当中来,“为学”和“做人”都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目标。所谓大处着眼,大概就是从养育“完整的人”的角度出发,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技能、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书育人”的部分,顾老也有很多观点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教育的含义。“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顾老先生所说,没有用爱滋润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很难真正传递给学生和家长,而用爱去为学生创造成长的环境,哪怕是路上有磕碰,也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认可。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既没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也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但也是秉承着一颗“为学生众生发展奠基”的简单心思,也收获了许多“教育合伙人”的认同和支持。
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让我们在顾老的思想引领下,用爱去教育学生,用兴趣创造学习的发生,关注细微之处的教育机会,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活动去创造成长的机会。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八
学会学习,学习爱做家长的不仅要学会提高自己的修养,自身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给孩子正确的爱,只有爱的对了,才能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
一本能改变你的家庭的书。第一次我如饥似渴的读完这本书,感觉这么多年来我心灵的指导师终于出现了,书中提到的许多家长所犯的错误我几乎全犯过,同样的问题王老师处理的结果令我茅塞顿开,于是我第二次读的时候认真的做了笔记,把书中的案例及解决方法都整理出来,然后照着实施,效果果然不错,和孩子的沟通愉快了,孩子学习劲头也变高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感谢王老师的书,希望各位家长都能拜读一下,你会受益匪浅的!
学会沟通。
以前我也很羡慕那些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爸爸妈妈,也许是我个人的原因,总有做长辈的威严,所以对孩子总是要求很严格,尽量以一个严父的角色来对待儿子,搞得我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孩子看见我就犯怵,有什么事情也是直接跟他妈妈说。前一段时间经朋友介绍,我才认识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不承认,在教育孩子这个方面,我还真的做的很差劲。我现在也在按照王老师所说的这些告诉我们家长的招数里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去多表扬孩子,不再那么严肃地去和孩子交流,现在我们的父子关系也在慢慢改善,昨天晚饭的时候,儿子还竟然给我讲起了在学校里的趣事,说真的,我很感动。在找自己的缺点的同时我也在尝试慢慢改进,就想王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既然把孩子带到了人间,就有责任有义务把他教育好,给他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成为人人羡慕的父子兄弟。
从这本书我已经知道孩子学习教育方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
王老师真是一位懂得孩子心里的好老师,不知道未来我的孩子能否有幸也碰上这样的好老师,起码现在在幼儿园她的老师可不咋地,对孩子们凶神恶煞般,孩子老跟我要说不想去幼儿园了,觉得没意思,幼儿园没意思那意味着什么?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没有自由,多么受拘束。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未来在孩子学习教育方面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了。孩子没有所谓的好坏与优差之分,人为的划分,只会扼杀一个个有潜质的孩子,了解孩子,欣赏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与孩子沟通,就可以跨越隔代之间的鸿沟。就可以将“差”生在短时间内转变为优等生。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九
开学来,有幸拜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深有感触。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读后让我深有感触。今天,我想说说我对教育理念篇的一些感受:
翻开教育理念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行大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现在,我将从这四方面具体谈谈我的感受: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读过顾老先生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进行了自我反思:在我所从事的这份事业中,我究竟投入了多少真爱?我是真的爱学生吗?我所做的教学活动是否真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呢?沉思后,我发现,原来现在很多行为都违背了我的初衷。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顾老先生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确,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强的动力。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就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激励为主,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用到玻璃杯,华老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验用玻璃杯,面对过大的玻璃杯,华老师把它否定了,因为孩子手很小,拿着这样一个杯子,根本无法做好实验,一不注意,杯子也许会从手中脱出,容易发生危险。经过几番选择后,终于选择确定了一个既适合实验用又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玻璃瓶。
就是这一小小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了震撼。
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哪怕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瓶子,而这样的认真和谨慎,这样的细致和精心,也正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
顾老先生最后还说到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记得周恩来曾说过:“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生活就是一本书。生活中,有益的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热爱校园生活,焕发青春的活力,热爱生命,热爱自然。
去年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远足活动,师生共同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绿色,那是多么惬意!远足那天,我们来到了郊外,大家唱啊,跳啊,说啊,笑啊,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让我看到了孩子的童真,感受到了童趣。那天我也被他们的情绪感染了,与他们一起做游戏,似乎自己也年轻了许多。回来后,学生又结合远足的活动,以《我的绿色之旅》为主题,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这次郊游的难忘。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
《为孩子重塑教育》是张敦迎校长在青年教师成长型需要项目组会议上为老师们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改革先锋、知名教育创新家托尼·瓦格纳和著名风险投资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博士泰勒·丁特史密斯。
书中的推荐序中写道:做教育创新的,有两类最极端的人,一类是最虚妄的人,一类是最谦逊的人。而在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第三类人,他们既怀有对教育的敬畏之心、谦卑之心,能够把理念付诸于点滴实践和辛勤耕耘,又可以利用合适的舞台,有效发声、积极倡导、联合同盟,以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改变。他们谦逊而不迂腐,发声而不虚妄;既有一线的实践经验,又有哲学层面的思考;既有对现状的抨击,又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方法。而托尼·瓦格纳和泰勒·丁特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共同致力于促进教育创新与学校改革,是教育创新真正的引领者。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可敬又可爱的赵勇校长,他不就是第三类人吗?知晓当前社会的教育现状,对教育怀有谦卑、敬畏之心,带领着各校区把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付诸于点滴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推动教育的改变!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以往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体验都围绕着讲课、记笔记、以记忆为基础的测试和分数来展开。学校的各类俱乐部、体育运动,都是高强度学习间隙偶尔能让人喘口气的休息方式,这样以讲课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对真正的学习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况或者新问题,只有让学生对他们认为重要的话题或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让学生展开同学之间的互动、活动和项目,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而非短期记忆,才是帮助学生培养重要技能和动力的关键。而这些技能和动力,就是孩子们未来改变人生的法宝。
所以,我很庆幸能够成为山大附中永锋实验学校的一员,在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先进的集团理念引领下,做好一线教师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乃至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做题、只会考试的工具。我们希望的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做知识的附庸品。我们培养的是思维敏捷、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而不是只会附和、不懂质疑的孩子,我们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认知技能和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磨练孩子的性格,并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为迎接未来做好准备。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容易成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校又是如何将科技化配套设施变为考试工具的陪衬?过时的教育体制,遏制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的原因,并告诉我们要以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技能为原则,才能实现重塑教育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具备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技能,更要在大学锻造孩子拥有决定性的人生优势。
未来理想的教育是学生要学会如何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不是等待老师被动灌输知识;要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不仅包括口头沟通,还包括正式的书面沟通和公开演讲;与他人建立有效协作,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用创造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标准答案;加强应对风险和压力的能力,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学会成为一名领导者和变革者,而不是一位盲听盲从的追随者;能够正确取舍,做出好决策;学会制定目标,并按照进度完成目标;具有毅力和决心,学会自我驱动;不拘泥于个人得失,放开胸怀,用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去影响整个世界。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一
《来吧孩子》,是著名作家池莉的一部纪实性的新作。作家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主要写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写了母女俩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路在中国教育的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的艰辛与努力,直到孩子考取了英国的优质高中和著名大学。
池莉是一位优秀的著名作家,她的著作等身,而她所有作品中最优秀的无疑是她的女儿,她的女儿也一定是她的最得意之作。从这方面讲,池莉也是一位成功的、伟大的母亲。
作家就是作家,她教育孩子的理念是独特与大胆的,她的做法当然也是不入中国教育的大流的。
池莉认为,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混账至极,为此,她创建了自己的育儿“三项基本原则”:让女儿尽情与小朋友相处和玩耍;服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喜欢最开放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从小为孩子讲故事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正因为把快乐放在第一位,池莉做了很多令家长们吃惊的事情。整个小学期间,她坚持让女儿9点半睡觉,不惜为她因此没有完成作业而给老师写假条并签名;高中阶段,女儿偷偷用榔头砸开学校琴房的门进去弹琴,结果被学校当小偷进行侦查,池莉却告诉女儿,“你什么都没有做错。”
她还写道:“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因为有如此优秀的母亲,所以她培养的女儿也是如此优秀与杰出。我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常常为如此优秀的孩子而叹服。她在六年级确定要报考外校,于是只用半年时间的冲刺,便达到了连母亲都还感到忐忑不安的目标;中考她顺利考取外校高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高中时,她自己与英国的优质高中校长联系,沟通,并获得报考名额,一举考上了英国的c.c高中。在办理出国签证手续的过程中,几乎是她一人完成各种事物,并攻克了许多难关。做这一切都是用全英文的,她还只是一个不满17岁的高中小女生啊。优秀,太优秀了。至于她后来考上英国名牌大学,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的美女也就顺理成章了。
读完此书,我下意识地,不知天高地厚地要与作家比较。我有作家的教育理念吗?我有她的耐心吗?我有她的那种对孩子持之以恒的殷切关注吗?我知道,还有能力,条件等都是不可比的。那么,我们就只有认真学习了,努力学着做点什么,总是可以的吧。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二
《水孩子》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汤姆的扫烟囱男孩,他从小就失去了爸爸妈妈,他的师父经常打他、骂他。在一次扫烟囱时,他被仙女变成了水孩子,从此他就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他身上有许多坏毛病,但他勇敢的生活下去,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经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最终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善良、可爱的水孩子。
我比汤姆可幸运多了,我有爸爸妈妈,没有多少坏习惯,又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汤姆有勇敢面对困难和坚持到底的好习惯,我却没有,所以我要向他学习者两点,才能成为更优秀的孩子呀!
让我们向汤姆这个勇敢、坚强的孩子学习吧!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三
读了《水孩子》这本书后,我觉得水孩子很勇敢。他从一个水孩子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走过了很多的地方,但是他毫不畏惧,他坚信自己讲战胜任何困难,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着他,一步一步勇敢向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也要像水孩子一样,不怕危险,勇敢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顾明远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给我非常深刻的感受。不管是在教育理念、教书育人、素质教育、教师发展方面,还是在童心与教育的方面,他都给年轻教师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在教育理念篇,他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不会让学习变成一种为了完成父母、老师的任务而做的被动的状态,才能让老师和父母有机会思考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
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篇中,他不仅用牛顿、李比希等科学家的例子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还从心理学层面剖析了人的行为,他认为人的行为总是有一种动机在驱动。而动机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分。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行为活动也有动机在驱动。学生因为父母、老师的奖励和惩罚而强迫性学习,这是外部动机。但这种动机是短暂的,奖励得到了,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或者没有达到目标没有得到奖励,在当代孩子在各种保护措施下抗压能力和遇挫能力都比较低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更没有了。所以外部动机是容易消失的。只有内部动机才是持久的。而兴趣,其实就是人的一种内驱力,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机。当然,外部动机也可以转化成内部动机,经过多次奖励和引导,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但这种奖励应该是精神的,物质奖励容易引起负面效应。
兴趣的源头往往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之天性,他提倡父母和老师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在小学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提问。他认为只有会思考、敢提问的学生对学习才能产生兴趣。而这些建议不仅有深度而且在我们跟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非常有实用价值。
不同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好奇心程度也不同,这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一方面。但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苏霍姆林斯基常常用阅读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对未知世界的疑问。在实践中,最容易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课堂细节着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老师的课讲得好,生动有趣,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此外师生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和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也是激发孩子对课程兴趣的一种策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强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老师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五
今年寒假,我看完了好几本课外书,其中一本叫《好孩子与坏孩子》,这本书很好看,我从这本书里学来了很多。好孩子与坏孩子里面的好孩子他写作业的时候非常的仔细,而那坏孩子做作业不但粗心,而且看到一道题写不来的时候,他就把这道题给涂掉。 我看到一处最好笑的地方:有一天晚上那个坏孩子尿床了,三更半夜就醒来了,然后发现自己尿床了,他急忙想办法,然后想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点燃一支蜡烛,放在床上对着蜡烛晒一晒,过了不一会儿,好不容易快要晒干时一不小心把床烧了一个大洞。我长大了之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读好书,又要孝顺父母。可是绝对不能做个坏孩子,因为那坏孩子很粗心,我也很不喜欢。
今天,我读了《好孩子与坏孩子》这篇寓言,这篇寓言主要讲了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他因为母亲去世了,所以从小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连他父亲也这样认为。自从父亲娶了一个后妈,后妈不相信拿破仑是个坏孩子,给予了他信心,使他成为了著名成功学家。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的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的越来越坏。
我的朋友曾遇到过同样的事情。
在我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好朋友,她跟我同班,同姓,同性别,就是有一样不同,那就是家庭情况不一样,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加上爸爸只顾着工作,没时间理她,她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学校里,大家都嘲笑她没勇气。为什么呢?因为她一犯了错误,就哭;上课不积极举手发言;成绩也一般,更不主动跟同学交往。只有我和几位女同学愿意跟她玩。很容易看出,她的自尊心全被同学们毁了。我也替她难过,就不由自主地告诉了老师,老师向她了解了情况后,就像亲妈一样照顾她。
从此,她的精神面貌好了,每天都带着笑容回到学校。犯了错误,她也勇于改正,不再哭泣了;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成绩也名列前矛,因此,跟她交往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我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她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呢?为什么她会变化那么大?放学后,我怀着好奇心,走到老师跟前,把我的问题一一说出来。老师却笑着说:“其实,信心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需要它,只要你鼓励一个人,他就会信心十足。就是说,只要你信心十足,做什么事都会很顺利。”
从此,我做什么事都信心十足,结果真的很顺利。
在暑期里,老师让我们读了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好孩子》这本名著。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好孩子,坏孩子》这一章。
我在这里谈一谈读完这一章的感受。
平日里我们觉得好孩子就是每次考试都能拿总分100分的.同学就是好孩子,但是在这一章中主人公金铃却与我们的想法不同,所以在书中金铃的心里非常矛盾。好学生,坏学生......自己在同学眼里是坏学生吗?好学生又有什么了不起?好学生做了错事就该缩起头,让别人背黑锅?好学生如果这么自私,怯懦,算什么好?100分再多,三好学生奖状再多,假的!人格上只有"0"分!她金铃看不起她们!我要告诉大家:不论你是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要在人格上考到100分。如果你的人格只有“ 0”分,谁会看得起你,我也看不起你。
读完《好孩子、坏孩子》这一章后的又一感受是: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人格和成绩都是100分的好学生。
同学们,读完了上述读后感后,你是不是想让时间过得快一点,早点到9月6日,就可以考一个100分让妈妈看看。记住人格上也一定要考100,争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六
在最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学校领导的为我们每个教师推荐了一本教育书籍。当我看到书的名字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就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带着热情我开始了对于这本书籍的阅读之旅,一开始我从前面开始阅读,感觉文字很枯燥,但是我的学习热情很高,所以坚持读了几十页,始终是因为枯燥而没有坚持下来。
后来李老师跟我要书,想想没有读完,挺可惜的,于是我决定先看看后面的教书育人的篇目。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有种清新的感觉,也对于之前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冲击。突然发觉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教育视角是那么的狭隘,总是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成绩上面,盯在学生的一些小小的细枝末节错误上面。其实我们应该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孩子本身,关注孩子自身的提升,关注孩子的自身世界,平等尊重的对待每个孩子,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最为老师应该扬长避短,让每个孩子的优点都能够得到发挥。
教育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大事。就像这本书中谈到对于教育的重视一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这样自己才不会落伍,才会有长流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01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