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一
心灵之道。这章讲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无法激励人前进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运不发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零,因为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遥,后悔自己的擦肩而过,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遗憾。后悔无济于事,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就如同也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因为一分之差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沉积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也许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抱着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遗憾,勇者即表现为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勇气,体现出的是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我喜欢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话:“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不错,鲁迅曾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种脊梁背后的风骨之气,那种形于天的风然之骨。所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所谓:“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不求人;贫莫贫于无才能;贱莫贱于无骨气。”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为君子。我记得一位学者是这么说的:“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近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风骨也许是为中国人所骄傲的资本吧。
其实这章主要讲人生多有不顺,要如何去弥补不顺,自信心,勇敢的勇气,风骨的气节。也许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君子”这个词汇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成为人们学习赏识的对象。尽管时至今日,“君子”所代表的意义可能因人而异,但无疑,“君子”所表达的美德与高尚之情仍引领着人们展开道德修养的探索与实践。作为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感悟,我深深体会到了做一个君子的重要性以及这种行为所能带来的美好体验。
首先,做一个君子是传承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着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的骄傲和瑰宝。而君子精神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君子本义为君主之子,意味着他们具备高尚道德与修养。君子淡泊名利,忠诚正直,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纯净无欲的修养对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一个君子成为了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前人付出的敬意。
其次,做一个君子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愈发复杂而多样,而做一个君子能够给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君子举止文雅,言谈得体,不轻诺寡信,只言片语必可靠。这种令人信赖的品质让人们感到舒服和愉悦,而且有利于提升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影响力。在君子面前,人们会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愿意与君子合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作为一个君子,更容易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也是一种社会特权。
再次,做一个君子能够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尽管现代社会追求功利和眼前的利益,但君子们懂得生活是一种艺术,内心世界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君子心中有山川河流,能保持一颗宽厚仁爱的心。他们心怀感恩之情,懂得满足和知足。在忙碌的生活中,他们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内心和谐统一。这种心态能够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安宁感,让人远离浮躁和烦恼。在求知、立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做一个君子能够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拥有内心的坚守和自在。
最后,做一个君子是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贡献。当人们都秉持良好的道德和品质时,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和美好。君子以德行和道德准则为立身之本,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且乐于奉献,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尊重规则,守法守信,是社会的正能量。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君子的思想和行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做一个君子,也就是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做一个君子是我们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追求。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同时,做一个君子还能让我们在社交中树立良好形象,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君子能够赋予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让我们远离喧嚣和浮躁,寻求真正的内心和谐。最后,做一个君子是为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君子,用我们的所思所行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三
人世间,伪君子如同细菌一般随时随地都在潜伏着。他们表面上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却心怀鬼胎,居心叵测。作为一个伪君子,我深知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必需面面俱到。在这个伪装的舞台上,我学会了谦虚、善良以及善于观察,然而,这种生活让我内心的痛苦与空虚更加深重。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正在走上伪君子之路的人一些启示。
首先,伪君子需要学会谦虚。谦虚是一个伪君子掩盖自己真实面目的一个切入点。就像一位古代文人所说:“非圣贤之过,过则勿惮以告。”伪君子需要学会明辨是非,掌握好分寸,不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却要给人们留下一个崇拜的空间,这样来加深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分。我曾多次在面试中用过这个招数,我总是温和而自信地回答问题,从不激动或骄傲。这种谦虚就像是一种毒药,慢慢地侵蚀着别人的心,让他们产生盲目的崇拜之情。
然而,伪君子并非只有表面上的温文尔雅,我们要善于伪装成善良的、有爱心的人。这是维持伪君子形象的重要工作。我在工作中常常表现出乐于助人的一面,主动帮助同事完成任务,以此来争取别人的好感。我在社交场合假装关心别人的困难,给予他们一些安慰和鼓励。然而,这些善良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目的只是为了让别人对我产生好感和依赖感,进而为我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权力。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伪君子,观察力也是必需加强的。只有时刻保持关注,才能更好地控制别人的思想和行动。我经常观察别人的表情和言谈,从中推测他们的心情和意图,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我学会了带着微笑,虚情假意地称赞别人,让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好人,从而为我制造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我观察到一个同事表现得有些不自信,于是我立刻走上前安慰他,鼓励他相信自己。事后他对我充满了感激之情,这也为我争取到了一个解锁成长的机会。
然而,我深知伪君子的面具下所隐藏的内心痛苦和空虚。伪君子的生活虽然看似光鲜亮丽,却缺乏真实和幸福。每当我独处时,我会感到一种深深的虚无感,无法找到内心的归属感。因为伪君子始终生活在别人所构建的缀饰和幻象中,无法真实地享受起自己的人生。每一天,我都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不断地伪装,不断地努力,如同一只重负压力下的蜗牛,永远前进却毫无所得。
在伪君子的生活里,我渐渐体会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虚荣与自负只是给人们的外表添加了华丽的装饰,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和迷茫。在追逐名誉和利益的同时,我无法真正关注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珍贵。人生不仅是表面的光鲜和功成名就,更是内心的寻找与成长。一个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建立在真实和幸福的基础上。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伪君子的心得体会。通过不断的伪装和欺骗,我深刻地认识到伪君子的生活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囚禁。在它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深深的内心焦虑和空虚。因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真实地面对自己,勇敢地追求内心真正的幸福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虚荣与自负的困扰,享受到一个真正幸福的人生。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四
这两天一直在看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心灵篇!
看完三遍,我理解最深刻的就是: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我们不能老是去抱怨遗憾,老是去追究为什么会这样子? 化解遗憾最好最好的方式有两步: 1, 承认这个遗憾 2 用心地去尽可能弥补。 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至少我个人一直都存在这种现象,大学毕业到现在6年的时间,我付出了很多,所以自已老觉得现在的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很不甘心,不满足自己的现状。 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一直笼罩在自我困扰的小笼子中,搞得自己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做事没有激情,老想着一步登天,但现实又没有条件。。。 简直真的变成了一个忧郁小子。。。
虽然我现在没有成就,没有车,没有房,没有钱!但我不能再没有身心状态下去了。。否则就真的一直这样沉伦下去了。。
学会放开自己!看淡自己!看轻尘世间的物是人非,真是不一般的“境 界” 啊。
不管啥,我现在要做的是,从心底改变我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改变那种老是背着千斤重走路的状态,恢复四年前的那种勇无不胜的状态,心神状态!
承认遗憾并尽力去尽可能地弥补遗憾!
不禁想起一句名言: 如果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你也会失去星星! 不能让遗憾成为一辈子的阴影! 生命没有遗憾,只有经历!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五
君子,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中的概念,更是一种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行的体现。君子,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道德标准,是一种处事哲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有君子之风,依循君子的道路,修行道德,做个有品行的人。下面,我将从三个角度,依次论述“君子”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仪态端庄
仪态端庄是君子最基本的道德表现。依照礼仪和规范,行动得体,容貌端庄,显得庄重而得体。不管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在生活中,亦或是在职场当中,都要遵循这种行为准则,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被人尊敬和信任。
第三段:谦虚谨慎
不少人认为谦虚谨慎是敬业的表现,并且也是社会上最稀缺的品质之一。君子不但重视内在,更重视外在,对人的表达肯定要十分谨慎,讲话不过火、不妄言、不说含混话,也要避免大言不惭。同时,谦虚让人心地善良,不会招人讨厌,也不会让自己成为过剩渣滓,自省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第四段:有礼有节
有礼有节是君子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要表现在传统节日里,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贯穿始终。我们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地位,要懂得遵守一些社交礼仪,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更要尊敬他人的约定和信仰,用心去取悦人们。
第五段:成就自我
有了好的品德,我们人的生命中就必然会有成长,我们也能成就自我的标准。君子不仅需要在品德上有所突破,还需要在学习上不断地提高,及时了解社会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加深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不断探索自己的潜能,勇敢地面对挑战。
结语:
总之,君子是有规矩,有分寸,行事谨慎谦逊,言论得体得体宜人。无论你是谁,都应该在脚踏实地做事的同时,注重自己的精神修养和品德提高。让我们一起修行君子之路,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六
君子心得体会是对君子道德修养的总结和感悟。自古以来,君子一直被认为是道德高尚、品质优良的表征,他们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品德风范,影响和激励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将从真、善、美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君子心得体会。
段二:真——追求真实与诚实
君子心得体会中的真,指的是追求真实和诚实的品质。君子坚持真实地面对自己和他人,不伪装、不虚伪。君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坚守自己的真实和诚实。这种坚持不仅给人以可靠和安心的感觉,也带给他人正直和勇敢的力量。例如,一位工匠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产品的高质量与真实品质;一位领导在处理事务时,坚持敢于面对问题,真心解决问题。君子真实与诚实的品质,让人们愿意与其合作,建立起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段三:善——行善和品德的修养
君子心得体会中的善,是指君子行善和品德的修养。君子始终以善为本,心怀慈悲和爱心,积极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君子追求道德的实践,通过言行来践行自己的善良和正义。君子心得体会中的善,并不仅仅指行善,还包括了品德的修养。君子注重自身修养,勤奋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素质。例如,一位君子在面对不公平和欺压时,能够秉持公正和正义,勇于应对;一位君子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能够体现关心和关爱。君子的善和品德修养,是人格力量的展示,也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段四:美——追求美德和优雅的气质
君子心得体会中的美,是指追求美德和优雅的气质。君子追求道德和心灵的美,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品味来展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己的榜样和影响力,传递美和正能量。君子通过追求美德和优雅的气质,将美学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一位君子在与人相处时,注重礼貌和热情,展现自己的修养和品位;一位君子在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时,注重整洁、美观的布置,营造出宜人的氛围。君子心得体会中的美,体现了君子对高尚与美好的追求,也成为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因素。
段五:总结
君子心得体会,通过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实践,展现了君子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君子心得体会的形成,既受到个人性格和经历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塑造。君子心得体会的价值在于激励人们改变自身的行为和心态,塑造出更加高尚、善良和美好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君子心得体会,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品质素养,影响和推动自己及周围人的成长和发展。让我们一起追寻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七
论语读后感《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八
自古以来,君子之道一直是许多人所追求的境界。君子不仅要有道德上的修养,更要有内心的志向和追求,具备高尚的品德,成就优秀的人生。本文将从君子心得的角度切入,探讨如何实现君子之道,并分享我的一些体会与感悟。
第二段:君子的特征
君子作为个体,内心具备许多特质:刚正不阿、心胸宽广、维护公正、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等。君子深谙孟子的“无为而治”,任何事情都不强求,随缘而行,以宽广开阔的心态待人接物。同时,君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修养和品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自己时刻保持谦虚,不断前进。
第三段:努力实践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不光只是口头上的宣誓,而是要努力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对他人有所关爱和尊重,处事常与善良为伴。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透过自我洗礼,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人受环境影响,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选择来反作用于环境。君子如此,从心出发,用行动设计和创造自己的生命,产生积极的影响,用自己的善良让周遭的生活的轨迹变得美好起来。
第四段:学习和实践的平衡
实践君子之道离不开学习和思考。我们需要不断汲取知识,了解大众文化,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升华。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不能只在理论层面上空想,而不实际行动。必须保持沉稳的态度,不动声色地解决问题,并更好地践行君子之道。
第五段:结论
君子心得基于君子之道的体系和理论,它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维护,力求取得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心得体会。君子之道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我们能够改善自己的品质、改善社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完善和美好。最终,君子之道不仅能够引领个人获得幸福,更能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更高层次的拓展。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九
君子,一个古老而高贵的称号,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近君子,是指追求君子道德的修炼者,那些拥有仁义礼智信德等崇高品质的人。以君子为目标,我们可以通过细心观察、理性思考、实际行动等方式逐渐接近君子,而以下是我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正确认识君子
君子是崇高的道德标准。君子并不是仅仅通过出身或者社会地位来评判的,而是他内在品质的体现。君子的品质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德。仁是指胸怀天下,善待他人,对人有爱心和关怀;义是指分清是非,公正正义,不偏袒;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讲究分寸,端正态度;智则是指明智聪慧,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信是指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德则是指追求卓越,持之以恒,为人正直。正确认识君子,是我们接近君子之路的第一步。
第二段:观察君子行为
观察君子行为是接近君子的重要方式之一。当我们走进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留意那些身上散发出温暖与善良气息的人。他们可能帮助老人过马路,给孩子指路,或者与陌生人友好交往。他们总是察言观色,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价值。除了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君子的言行录和思想理论来了解他们。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及历史名人所留下的文字记录,是我们感受君子风范的重要媒介。
第三段:思考君子品质
思考君子品质是接近君子的关键之一。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我们应当对君子品质进行深入思考,并且从中吸取力量。首先,仁爱和善良是君子的核心。我们应当从君子的善良中找到共鸣,思考自己在待人处事中是否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其次,对正义、公平与公正的思考,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公益的责任,对法律与道德的遵循。此外,智慧与理性的思考,使我们在决策时更加明智,更加注重长远利益。通过思考君子品质,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与君子之间的差距。
第四段:联结君子行动
思考君子品质只是接近君子的第一步,将思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才是接近君子的关键。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去实践君子的品质。我们可以尊重父母、敬师重道;对身边的人都表达出一份宽容和爱心;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诚实和耐心。此外,我们还可以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多做一些公益事业。只有用行动来落实君子品质,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君子。
第五段:共享君子历程
在接近君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向他人学习。我们可以邀请身边的同学朋友一起来探讨君子品质,分享各自的心得与体会。在与他人交流中,我们会更加深入地发现君子品质的价值与内涵。同时,我们也可以参加一些与君子学习有关的讨论会,听取君子的历程与体会,从中受益并提升自己。共享君子历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君子思想,也能让我们的接近君子之旅更加丰富和多元。
结语:
近君子是一条崎岖而漫长的道路,但只要我们秉持着善意与真心,不断努力,相信我们都有望接近君子。正确认识君子、观察君子行为、思考君子品质、联结君子行动和共享君子历程,构成了我接近君子之路的五个关键步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我们才能渐渐接近君子,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让我们持续努力,迈向君子之路吧!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十
君子之所以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君子的精神似乎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言论层出不穷。因此,探究君子的心得体会,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二、认识君子
在古代,君子是指有德行和品德的人,他们不仅在内心追求自我完善和精神升华,同时在行为和语言上也能够表现出高尚的道德风范。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对人和事都有着严谨的解释和观点。在现代社会,君子的概念已经稍有不同,但核心思想依然是推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三、君子的行为
君子的行为一般遵循着一些共同的规则和价值观。在语言方面,君子讲究婉约而不失尊严,自称尽量避免恶语相向。在事情处理方面,他们不贪图功名利禄,而是服从本心、执着于自己追求的事业和价值观,并收获了纯粹的满足感和自我提高。君子还注重礼仪和其他方面的谦逊,这些行为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为得体和得宠。
四、君子的性格
君子的性格是温和而悦人的。他们不像施虐者那样具有攻击性和好战性,也不像某些情绪波动大的人那样容易冲动。相反,君子性格平静而沉着,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也能保持冷静和镇定。此外,君子是有思想深度的人,不约而同地善于思考和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判断力。
五、结论
君子的心得体会可以对每个人都有一定启发。继承和发扬君子精神,促进自身的道德完善,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君子身上学习,以其作为榜样,为自身和社会树立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君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我们如何来分辨君子和小人?于丹教授又是如何解释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界定?请收看《于丹t;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画外音: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t;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画外音: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哦,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于丹: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
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
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
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
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
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话外音:
于丹: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后来在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
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
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
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
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我难道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画外音:
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呢?于丹教授认为光做一个善良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君子还要有第二个标准,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
于丹: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顾及眼前的生活。
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
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
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路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
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
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以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画外音:
于丹: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群而不争,矜而不党。
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
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疏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顾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屑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
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
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知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自己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
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觉得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画外音:
于丹: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要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讲,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得天花乱坠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
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
大家知道,在西方,在《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一个真君子宁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是君子之耻。
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地,中规矩地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
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本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
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融注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日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忠于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
由此可见,君子这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在当下,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画外结束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08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