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即使一个方案已经被证明有效,也应该不断优化和改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的把握和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一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近期各地区手足口病(ev71感染)盛行,为增强学校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各级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预防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预案。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二
领导小组组长:z。
副组长:zz等。
成员:z和各班班主任及生活老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度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三、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和午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四、应急处理措施。
2。班主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
4。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三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传染病疫情,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组织机构。
组长:胡朝刚。
副组长:陈明静。
成员:牟安明綦巧凤李会会张浩云中奎王远群岳志霞。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学校内出现手足口病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做好疫情预防、控制、扑灭工作。与卫生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班主任及时向学校报告,学校领导及时向镇中心学校、镇卫生院、教育局报告。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二、发现患儿或疑似病例马上隔离,所在班级采取活动场地限制,严格并进一步消毒。
三、各班加强消毒:注意保持室内干净通风,加强教具以及室外环境等清洁。
四、各班加强晨检,配合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严格把关。班主任加强对孩子的密切观察,及时排查。(学生请假必须了解请假原因,如为手足口病者于第一时间上报学校)。
五、如发现疑似病例,需马上到医院诊断,医生证明排除手足口病之后带医院证明方可入校。确诊为手足口病者,按规定,孩子必须离校隔离治疗,痊愈后方可返校。
六、为了孩子的健康,各班主任应加大对家长、学生的宣传力度,教育学生了解手足口病症状,发生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不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尽量减少邻居间串门游戏,以防止感染。
七、各相关责任人每天学生下午离校后进行消毒:各教室、各班卫生区由班主任负责;陈集小学负责各种消毒液的配备供给。
八、全体教师应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扎扎实实做好防控工作。对因领导组织不力,造成处置失误的;对晨检、消毒、通风、宣传等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对虚报,瞒报、漏报,信息报送不属实等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将视其情节予以严肃处理。
九、实施每日晨检制度。
1、认真落实每日晨检制度,各班主任、教师每天对到校上课的学生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一次规范的晨检。
2、实施零报告制度。
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实施零报告制度。
希望全体教师共同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密切观察,为孩子的健康创造条件。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四
追究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出了问题谁负责的原则,要对工作不力、对学生生命造成危害的教职工进行责任追究。
四、做好其它传染病的预防。
如做好对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同时教育好学生防溺水、防雷电、防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太平镇回龙寺小学。
xx年4月7日。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五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特点: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近期各地区手足口病(ev71感染)盛行,为增强学校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各级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预防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预案。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六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我校精心部署,科学安排,采取严密的措施,着重提高防控手足口病的能力和水平,全力营造健康、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人担负具体职责。
我校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健康教育课和班会等途径,大力宣传手足口病的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等,向学生及家长发放预防手足口病的一封信,让家长同时了解一定的防病知识。同时,学校倡导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饱睡眠’、勤通风、晒衣被,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1)每天各班组织学生认真清扫教室、宿舍、环境卫生,保持卫生清洁。
(2)每周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校园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
(3)每天由专人负责,重点加强对各功能室、厕所等公共场所的清扫。
(4)保持教室整洁并及时通风换气,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学习环境。
(1)加强日常预防监测,建立晨、午检制度,每天两次测量体温,重点检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检查时耐心细致,做到一看、二问、三测、四访、五记。
(2)对缺课学生,仔细问明原因后及时填好缺勤病因追踪统计表。
(3)坚持天天消毒,组织专人每天下午放学后对教室、活动室、宿舍、厕所用消毒粉进行喷雾消毒,每天早晨用84消毒液对门把手、玩具等进行擦拭消毒,每天午饭后用蒸车对学生餐具水杯消毒。
(4)坚持天天通风,冬天每天通风不少于四次,现在保持全天通风病及时做好通风记录。
(5)落实零报告制度,若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班级自查的同时,学校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对思想松懈、措施不力者,将予以通报批评;对出现病例未及时上报和未采取果断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其责任。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到位,未发现手足口病等病的疑似病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七
春天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学校人口密集,更是手足口病易传染区域,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我校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特制定此方案。
一、成立组织。
为确保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太平镇回龙寺小学手足口病预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组长:李颖。
副组长:胡有钦(安全专干、副校长)。
贾付刚(总务主任)。
成员:席荣阁(学前班班主任)。
苗国侠(一年级班主任)。
程文举(二年级班主任)。
张小波(三年级班主任)。
陈海灵(五年级班主任)。
组长全面负责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副组长具体负责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督导检查各年级、各班手足口病预防工作落实情况;成员落实各班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各项措施。
二、广泛宣传。
为引起广大师生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学校将采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让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了解有效的防控方法。
1、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对教职工进行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知识培训。
2、向学生发放宣传单,为让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家喻户晓,除了让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外,还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预防方法。
3、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图板。
4、利用晨会、主题班队会宣传,每天早操之后,红领巾广播台要向全校学生宣传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方法;各班召开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的主题班队会,让手足口病防治人人皆知。
制定措施。
1、学校重点对一年级以及学前班的学生进行重点预防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实行每天晨检制度,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
2、幼儿园手足口病疑似病例一旦被卫生部门确诊,要立即停课隔离,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立即对教室、桌椅及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3、采取各项制度进行预防。
清扫制。坚决消灭教室和校园的卫生死角,切断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染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消毒制。值周教师每天对各班教室、寝室、厕所等人员活动密集场所进行一次消毒。
晨检制。每天早晨,各班班主任、辅导员对本班学生进行认真检查,看其手、口、足有无异常,并如如实登记。
报告制。各班班主任、辅导员要及时将每天的检查结果上报学校;学校再汇总,依情况及时上报。
督查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值班领导成员、教师,每天都要对各班的预防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八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员上报到保健老师处;
2.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教育局应急电话:(应老师)
疾病预防监控中心电话:
4.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九
副组长:舒玉春、潘红林。
成员:沈洁、龚建清、李秀娣、郭炎梅、石彩云。
潘斌、韦利平、童国正、各班班主任及生活老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员上报到保健老师处;
2.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教育局应急电话:64208520(应老师)。
疾病预防监控中心电话:6463462164626533。
4.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十
xxx2012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为了有效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确保各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明确各医疗机构的工作原则及任务,实现“有效遏制疫情发展态势,严防疫情大规模暴发,切实提高重症患儿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防控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我xxx疾控中心在卫生局和上级疾控部门指导下开展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我疾控中心成立了以潘盛林主任为组长,段红政、毛晓春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
员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会上,潘盛林主任要求要高度重视当前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密切监测我县疫情动态,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今年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制定了《xxx2012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xxx2012年手足口病监测方案》及《xxx手足口病突发疫情应急预案》,成立了两支包括消杀、流调、采样、检验的应急机动队伍,同时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及《江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2年版)》的培训学习活动,明确了手足口病防控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及机构职责,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我中心于2012年3月13、29、30日分别对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防疫医师、院长和单位全体职工开展《江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2年版)》业务培训,详细解读2012手足口病防控方案的总体目标、工作原则、防控及保障措施。
对全县20个乡镇发放手足口病宣传单共4000份,要求各乡镇卫生院深入乡村、托幼机构、小学、医院等场所,针对全人群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介绍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指导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症状。
对县城5个小学及32个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宣传,下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指导学校及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报告、日常消毒、留观报告等制度;此外,在xxx第二小学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设立传染病宣传展板,重点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管理的督导工作,每个季度对20个乡镇、5个学校及32个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常规督导,不定时开展手足口病检查,督促各有关单位重视手足口病防控,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确保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及发展。
我中心高度重视疫情监测与分析工作,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实施24小时网络直报浏览,对县医院报告的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采集样本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核实诊断,坚持疫情分析,研判疫情现状和发展趋势,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合理调整防控措施。
截止至11月30日全县共发病442人,本地报告346例,外地报告96例。共采集手足口病17次75例,其中63例接到监测反馈结果,结果为:10例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5例coxa16病毒阳性,1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7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截止到目前共收到手足口病预警信息29条,经核实,未发现聚集性疫情,无死亡病例,出现1例重症病例。
2012年12月13日。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十一
为加强手足口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疾病在园流行,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特制定。
(一)宣传工作要点:
通过晨间谈话、午间活动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广大的师幼开展有关手足口病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与任务。对于肠道传染多发季节,加强有关不饮生水、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从口入”的有关行为的强调至关重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宣传窗、家园栏、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对每个幼儿家长各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
(二)宣传主要内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1、做到“三清、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
“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
幼儿个人用品(茶杯、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
被褥、床垫每周暴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及时翻动,并且个人专用;。
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途径。
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
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
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十二
导语:防控手足口病该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推荐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范文,欢迎阅读!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制定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染源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爆发与流行,大幅度降低发病率。
(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措施。
(二)依法防治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范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爆发和流行。
(三)分片管理的原则。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监督检测、分片到人,责任到人。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为切实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和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全镇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二)加强宣传力度。村委会利用广播喇叭每天早晚宣传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防控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将所包村7周岁以下的儿童的姓名及家长姓名摸清,同时发放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明白纸,在村内主要位置张贴。领导小组将组织专人进行检查,如发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全镇通报批评。
(三)村委会负责对室外公厕及垃圾堆定期投放白灰进行消杀。
(四)加强信息交流及上报。卫生院每天将全县及全镇疫情变化情况上报领导小组,村委会如发现本村儿童有手足口病的疑似症状,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对患病儿童劝其到手足口病定点治疗医院就诊治疗,并举家隔离,不得外出,安排亲属为其送生活必需品,同时,告知其他村民不要到患者家中串门。
(五)卫生院要做好技术指导,组织专业人员到办事处到村指导群众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
(六)教委与卫生院一起对全镇所有的幼儿园立即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马上整改,并落实入园儿童的晨午检制度和缺课追踪制度,发现确诊病例要立即停园,进行消毒消杀,并做好儿童的跟踪随访。
(七)时间要求:因手足口病具有传播速度快,随气温升高,发病率相对就高的特点。每年的4月初至8月底是该病的多发期,因此这段时间是这项工作防控的关键时期。因此,相关单位及村委会要密切关注,接要求做好这项工作。
为切实抓好清平联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有效防范在校园内的暴发流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立防控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全校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1、普及预防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疫情的防控工作机制和信息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在学校和幼儿园发生和蔓延。
成立清平联校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职责: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落实全镇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时收集各校区、幼儿园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全镇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形势,提出防控应采取的措施,确保校园稳定;及时总结和推广防控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督导、检查各校区、幼儿园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根据疫情对各校区、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做出及时调整。发生预警时,立即启动清平联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1、各小学幼儿园要建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各校区校长、园长负总责,具体负责落实本校的防控工作。
2、各小学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在清平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制定本校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将防控工作落实到每个教职工,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明确各自职责,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熟悉防控工作程序。
3、各小学幼儿园应要求家长和学生主动向学校报告有无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或出现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对出现上述症状的学生,应劝其及时就医,病愈后复课。对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学生,要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完成规定期限的医学隔离观察。对与出现上述症状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学生,应劝其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5天。学生隔离医学观察期结束后,如未出现手足口病有关症状,则可以到学校正常上课;如果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则应到医疗机构就诊或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4、各小学幼儿园应配合当地卫生部门或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对本校教职工手足口病防控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对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在防控疫情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其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发现等能力。
5、各小学幼儿园应把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作为学生健康教育课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争取学生积极配合学校落实防控措施。特别要教育学生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班主任。
6、各小学幼儿园每日要对在校学生和幼儿进行晨检,仔细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或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一旦发现上述症状的学生和幼儿,要立即按当地有关规定,要求其进行进一步诊治,其间不得返校参加正常教学等活动。
7、各小学幼儿园应指定专人每日负责学生和幼儿的因病缺勤登记和随访工作。一旦出现学生和幼儿因病缺勤,应及时了解缺勤原因,如与手足口病有关,应在第一时间向联校报告。
8、各小学幼儿园在手足口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要避免举办大型集会活动,尤其是室内大型聚集性活动。
9、各小学幼儿园要以班为单位,每天两次对班内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
10、各小学幼儿园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及时报告联校,联校立即向当地卫生院和教育局报告,并协助疾病防控机构做好疫情处置的各项工作。
11、各小学幼儿园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积极争取家长支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观察。一旦学生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
12、各小学幼儿园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教室、宿舍、图书室、食堂等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及日常环境消毒工作。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防范手足口病和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与流行。
13、联校各科室按照“一岗双责”分工,继续负责所包校区(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14、联校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各校区和幼儿园的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并及时通报。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十三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为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染,以及接触疱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为增强全园教职工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不轻病,不恐病,提高全园教职工防病能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手足口病,保障幼儿及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我园特意制定了“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方案”。
二、工作目标
1、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做到不轻病,不恐病。提高防病能力,
2、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仔细观察幼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
3、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隔离,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杜绝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曹秀梅
副组长:曹智力、刘艳、郑娜娜、张亚华、王珊珊
组员:高小如、王瑛、武文艳、高苏云、刘喜艳、张锦瑜、
四、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园务措施
1、加强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增强全园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2、组织一次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与其它幼儿园交流预防手足口病的成功经验,尽量争取聘请医院儿科医生入园给全园教职工及家长做讲座及指导。
3、幼儿园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幼儿园网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向幼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4、保持幼儿园空气质量清新,休息室、教室、洗手间、办公室、医务室、活动室、等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个小时。
5、幼儿园给全园幼儿及教职工提供洗手液,提供消毒液及消毒柜,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紫外线消毒,对幼儿的日用品及幼儿园的各种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消毒。
6、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二)保健医生
1、保健医生和带班老师认真做好幼儿入园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并做好幼儿入园情况登记工作。
2、发现幼儿发烧或可疑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医院确诊,避免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医生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在园幼儿有发烧等情况后进行紧急隔离,由保健医生通知家长病儿的病情并送往医院诊治,或拨打“120”救护电话,确诊病情后进行相关处理。
4、家长及教师一定要报告本园医务室,不得隐瞒病情。保健医生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疫情责任被告人(园长或授权人),并由疫情责任报告人以电话及书面信息等形式,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保健医生和带班老师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当地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医生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继续入园学习。
6、保健医生加强对幼儿园其他教职工(特别是保教人员)的防病指导工作、消毒隔离指导工作,加强幼儿园各种物品的消毒及对幼儿的检疫、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保教人员
1、各班带班老师认真做好本班幼儿的出勤、缺勤情况登记及记录,有不明原因而缺勤的幼儿,带班老师应及时电话联系、qq联系或家访,了解缺勤原因及病情,对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儿,应及时上报保健医生。
2、加强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卫生的教育,监督幼儿的个人卫生情况,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提醒幼儿不要养成吃手的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3、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保教人员仔细观察幼儿的在园情况,一旦发现幼儿有发烧、口腔疼痛、皮疹或可疑症状,立即通知保健医生。
5、家长接送幼儿,需在幼儿园指定接待区接送,不得进入幼儿的活动区域,晚上接走后不得在幼儿园滞留,迅速离园。
(四)保育人员
1、茶杯每天用热开水消毒一次,门把手及幼儿所能触及到的地方每周消毒一次(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本班玩具也要每周消毒一次。
2、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五)门卫
外来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幼儿园,有特殊情况者,必须在传达室进行详细登记后进入,但不得进入幼儿的活动区域。本项工作由传达室人员负责。
(六)家长配合
1、教育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定期给幼儿餐具和衣物进行清洗,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妥善处理污物。
3、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增强体育锻炼,注意均衡营养膳食,做到多喝温开水,多吃蔬菜,多吃瓜果,粗细粮搭配,增强幼儿的抗病能力。
5、幼儿有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书面向带班老师请假,并及时到当地儿童医院确诊,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医生。
为了科学、规范、有序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今年疫情流行特点,特制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及工作原则
工作目标:早期发现、报告临床诊断病例和重症病例,严防疫情大规模爆发流行,尽可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工作原则:高度重视,沉着应对,周密部署,有效防控。
二、组织领导
办事处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在办事处卫生院设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日常开展,任办公室主任。卫生院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
三、疫情处置
(一)病例的早期发现
1、卫生院组织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对手足口病进行巡诊。
2、辖区内学校和托幼机构按照《**省手足口病学校托幼机构晨检方案》开展晨检。
3、办公室设置疫情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疫情监督。并设立咨询电话(),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二)疫情报告
1、卫生院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方案(2015年)》规定的时限、流程、方法和病例定义诊断和报告疫情。
2、聚集性病例报告标准:学校或托幼机构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3、暴发疫情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学校或托幼机构、行政村等集体单位,发生2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4、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报告标准:重症患儿必须经市级医院2名以上医师确诊,死亡病例需经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确认。
(三)疫情控制
发现手足口病疫情后,卫生院应会同办直各相关部门做好社会动员、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社区疫情巡查、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和检测、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等防控工作,重点落实以下措施:
1、散发病例调查处理 村卫生室医师负责手足口病病例巡诊,办事处卫生院负责流调、消毒、随诊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隔离治疗,学生病例痊愈1周后方可返校。
2、聚集性病例调查处理 接到聚集性病例报告后,将疫情信息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配合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和疫点处理,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发生聚集性病例的学校或托幼机构根据建议,采取停课或关园等防控措施。
3、暴发疫情调查处理 接到辖区内暴发疫情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办公室启动日报和零报制度,填写《**省手足口病疫情日报表》,进行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落实疫点卫生处置措施,强化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暴发疫情结案标准:(1)所以临床病例均治愈出院;(2)最后1例病例治愈后连续7天无新发病例;(3)所有疫点均已完成终末消毒。
4、重症病例调查处理 出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时,按照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转往指定医院隔离治疗。
5、流行病调查处理 出现手足口病流行时,按照上级政府启动相应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开展工作。
三、医疗救治
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治按《**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方案(2015年)》要求执行。
四、卫生监督
加强教室、宿舍的空气消毒及开窗通风。切实加强学校的食品及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饮食安全。
五、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
文化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防治政策。卫生院要利用宣传栏、健康处方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宣传。辖区内各村(居)委会、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要将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一个家庭,送到每个患儿家长手上,做到家喻户晓。手足口病防控办公室公布疫情举报电话(),手足口病咨询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接受群众咨询和举报疫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讲清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的道理,将疫病防控措施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六、加强检查督办,严肃工作纪律
办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落实乡村干部包保责任制和乡村医生巡诊制,加强工作措施,确保防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防治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隐瞒、漏报重要情况,以及对本辖区防治工作的重要问题处置不及时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对因防治工作不力或对重大问题处置不及时造成死亡病例或发生重大社会问题的,除给予直接责任人纪律处分外,有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015年3月20日
马格闹小学防控手足口病工作方案
为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爆发,做好防控工作,根据《学校了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教育局关于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以控制突发聚集性疫情为中心,加强领导,建立学校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长效机制,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主,预防为主。
(二)班主任、科任教师相互配合,群防群控。
(三)集中检查与平时跟踪监督管理相结合。
三、工作目标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尽最大可能防止或减少手足口病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维护校园稳定。
四、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指定专人或兼职负责本单位手足口病疫情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2、组织开展全体师生及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3、班主任每天晨检,对有疑似患者,立即要家长带学生上医院治,每天跟踪了解情况。
4、确诊为手足口病者,一定要治愈后凭医生能返校证明,方可上学。
五、工作措施
1、成立马格闹小学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迁
副组长:孙竹兰
成员:全体教师
2、建立健全学校手足口病防控相关制度
(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席、跟踪调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六、工作要求
1、每天晨检,班主任对到校学生每天早晨个个检询问,发现学生有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报学校,并通知家长将学生带医院检查、治疗,还要对生病学生每天跟踪调查。
2、学校专人负责登记上报。
3、对不检查,不上报隔离措施不力的当事人,造成商情大范围,传播的要查处。
4、对教室、厕所厨房专人消毒。
兴义市七舍镇马格闹小学
2015年3月20日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一)
一、目的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控制和有效消除高致病手足口病疫情对人的危害,大幅度降低发病率,保障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组织领导
赵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镇长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包保镇村干部为成员的赵庄镇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赵庄镇中心卫生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同志负责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同时建立村级、组级手足口病防治信息络,各村村委会主任任村级信息络组长,各组的组长任本组组级信息络的组长,负责本村本组的手足口病防治的全面工作。 各村成立相应的组织,成立包括包组干部、村医、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6包保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制。
三、疫情控制
(一)自**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赵庄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或可疑病例进行报告。
(二)村卫生室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卫生院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县人民医院,同时填出转诊单,并注明包保责任人,并写清症状和体征,并注明为可疑病例。
(三)全镇局部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四、培训工作
镇中心卫生院和镇防保所要加强对辖区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水平、操作流程和报告意识。
五、应急处置
镇政府、镇中心卫生院做好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的准备,做到“物资、人员、技术、经费”四落实,一旦发生暴发疫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处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5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对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和/或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等相关症状的,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镇各中小学、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定期开卫生防病健康教育课,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的预防控制措施
2、发现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或可疑病例时,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应立即送定远县人民医院(定点医院)检查治疗,不得截留治疗,不得直接转往县外医疗机构。同时做好转诊车辆的消毒工作。
3、诊疗、护送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县卫生局和定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七、公共宣传和健康教育
全镇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手足口病包保责任制的通知要求》,要大力开展人手足口病科普知识和应急处置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康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措施,并组织居民(村民)开展个人防护自救和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全镇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人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镇人民政府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二)
最近,我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疫情,该疫情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切实做好我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常规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对象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该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临床表现主要是手、足、臀、口腔粘膜等部位斑疹和发热为特征,一般愈后良好。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中心校决定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夏明月任组长,瓮运华任副组长,各小学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中心校,电话13839717616),由瓮运华任办公室主任。
各村小要高度重视,分别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校长任组长,教师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并制定好防控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工作目标
生,全面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有效控制疫情。
四、工作措施
(一)卫生防病措施
学校要对学龄前儿童和学生进行手足口病和其他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宣传,教育儿童和学生及时主动报告发热等不适症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
(二)医疗防治措施
1、明确诊断标准及临床诊断。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临床诊断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
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及疑难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子、餐钦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三)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培训
1、提高学生防病知识水平。
各小学要以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学生家长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进行消毒,要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早就诊,并积极配合治疗。
五、加强督促检查
中心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校饮食、饮水与环境卫生、晨检制度、健康教育等卫生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因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而造成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扩散蔓延的,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肃处理。
六、各校责任区划分
学校名称
责任人
备注
七、工作要求
1、要求各小学充分认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抓好落实。
2、各小学要保证防治疾病所需的一定经费,及一定的物质保障。
包信中心校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三)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针对当前手足口病高发的情况,我校高度重视,制订了鲁庄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幼儿园负责人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建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由专人负责手足口病的监控报告工作。
二、加强宣传:
(一)宣传工作要点:
于肠道传染多发季节,加强有关不饮生水、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从口入”的有关行为的强调至关重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宣传栏、家长会、告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每个幼儿家长各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
(二)、宣传主要内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三、做好环境整治、消毒工作:
1、做到“三清、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 “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教玩具每天消毒,在含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或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幼儿个人用品(茶杯、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被褥、床垫每周暴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及时翻动,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途径。
四、加强幼儿晨检、午检及幼儿缺勤的追踪调查工作
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
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
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十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教师每天检查幼儿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决不并班。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十五
为了有效地应对校内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校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以预防与控制疾病为中心,加强领导与组织,建立传染性疾病防控机制,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在我校发生和蔓延。
成立学校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检查、督促全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时准确地把握学校疾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校传染病防治与救护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门,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认真做好日检工作。
每天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学生的'体温,检查手、口腔等部位。
2、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学校定期对教室、厕所、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在学生家长的协助下,督促学生按时洗刷、勤洗手、勤剪指甲,并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建议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莲等。
5、教室要做到通风换气,厕所要定期消毒冲刷。
1、若发现学生出现类似病症或可疑现象,应在第一时间上报领导小组,由家长带学生到医院检查确诊。
2、同时上报校长、区防疫站。
3、若确诊学生不属于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方可入校。
4、若确诊学生发病为手足口病,学校要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对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愈后持医院出院证明方可返校。其所在的班级或寝室应立即进行处理。对病人接触的桌椅等及时予以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严格观察检查其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直至安全度过10天观察期。
5、对其他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稳定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对发病情况、报告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是否存在失职等问题,善后要写出汇报总结材料。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十六
手足口病是目前正处于各类传染病多发期,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幼儿园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本病的防控工作。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幼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进行晨午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幼儿园成立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组长:刘园长、
副组长:卫玲仙(副园长)、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全园教职员工的专题培训,向家长下发《紧急行动起来,预防手口足病》等宣传材料,并通过幼儿园宣传栏、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晨午间检查工作幼儿早晨和中午入园期间,做好孩子的晨午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可疑病症,立即劝其家长带领孩子到正规医院确诊。实行“一天两检”制度,必要时对个别幼儿再增加检查次数。每天晨午检领导和班主任值班,协助做好家长解释工作。
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幼儿园每天由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教室地面、窗框、茶杯架、门把、厕所等处漂白液拭擦消毒,可下水玩具用84消毒液浸泡,茶具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如图书等置于日光下暴晒,流行期间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和时间。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教室、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6、做好防范措施带领幼儿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教育幼儿平衡膳食营养,多提供蔬菜和瓜果,膳食做到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7、加强幼儿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利用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8、控制集体活动尽量减少和控制班级之间串班、联谊活动。对有患儿班级进行活动、场所限定,避免到附属用房等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9、启动应急预案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通知家长或由教师负责带到医院就诊。
10、严格进行患儿管理患病幼儿至少在家休息七天,病愈返园,在班主任检查确系正常后进入幼儿园。
11、实行日报告制度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实行日报告制度,“分层管理,及时落实”。教师每天了解缺席幼儿情况,发现病情及时与医院联系,上课教师发现可疑病情及时向领导或班主任汇报,由领导或班主任汇报学校安全员,汇总后向上级汇报。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十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以下是关于手足口病防控。
欢迎参考!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幼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进行晨午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幼儿园成立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组长:刘园长、
副组长:卫玲仙(副园长)、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全园教职员工的专题培训,向家长下发《紧急行动起来,预防手口足病》等宣传材料,并通过幼儿园宣传栏、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晨午间检查工作幼儿早晨和中午入园期间,做好孩子的晨午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可疑病症,立即劝其家长带领孩子到正规医院确诊。实行“一天两检”制度,必要时对个别幼儿再增加检查次数。每天晨午检领导和班主任值班,协助做好家长解释工作。
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幼儿园每天由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教室地面、窗框、茶杯架、门把、厕所等处漂白液拭擦消毒,可下水玩具用84消毒液浸泡,茶具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如图书等置于日光下暴晒,流行期间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和时间。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教室、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6、做好防范措施带领幼儿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教育幼儿平衡膳食营养,多提供蔬菜和瓜果,膳食做到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7、加强幼儿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利用图片、故事、多媒体。
课件。
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8、控制集体活动尽量减少和控制班级之间串班、联谊活动。对有患儿班级进行活动、场所限定,避免到附属用房等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9、启动。
应急预案。
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通知家长或由教师负责带到医院就诊。
10、严格进行患儿管理患病幼儿至少在家休息七天,病愈返园,在班主任检查确系正常后进入幼儿园。
11、实行日报告制度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实行日报告制度,“分层管理,及时落实”。教师每天了解缺席幼儿情况,发现病情及时与医院联系,上课教师发现可疑病情及时向领导或班主任汇报,由领导或班主任汇报学校安全员,汇总后向上级汇报。
为切实做好我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宁乡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督导工作。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组长:黄新和。
副组长:易湘华姜太群陈小利。
成员:公卫办人员村卫生室负责人各学校负责人。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制定专人或校医落实晨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镇卫生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疫情管理员及时浏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组织各村卫生室负责人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县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一)病例管理。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村医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陈小利医师每日浏览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将辖区内的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应村医,由其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
督导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开设发热疱疹门诊接诊发热、出疹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应加强洗手和双手消毒,在诊疗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医疗机构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医疗机构的消毒由专人进行。督导学校、托幼机构每天进行全面消毒。
(四)关班、关园措施。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可建议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停课关园(校)10天,并出具书面预防控制指导意见书。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或者流行时,在疫情发生地和高发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印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由专人发放至儿童家庭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针,培养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散居儿童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广泛宣传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二)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病房和医院产房的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组织对全院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并做好培训效果考核,提高专业人员早期识别能力和早期急救能力。
组织对全镇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逐一落实到位。并将督导情况上报镇卫生院领导。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了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和流行,制定本方案。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控制和有效消除高致病手足口病疫情对人的危害,大幅度降低发病率,保障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为切实加强做好全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手足口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其人员名单如下:
(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中心卫生院,靳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贾晓敏同志负责信息收集、上报,全镇辖区内人口手足口病的防控和入辖区内医疗机构就诊的发热、出疹病人的防控领导、部署、指挥、协调工作。同时建立村级、组级手足口病防治信息网络,各村(社区)主任任村级信息网络组长,各组的组长任本组组级信息网络的组长,负责本村(社区)本组的手足口病防治的全面工作。
(一)自20xx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平原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及德江县卫药食局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或可疑病例进行转诊。
(二)村卫生室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镇中心卫生院或上一级医院,镇中心卫生院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德江县人民医院,同时填出转诊单,并写清症状和体征,并注明为可疑病例。
(三)全镇局部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由德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镇中心卫生院防保组要加强对辖区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水平、操作流程和报告意识。
做好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的准备,做到“物资、人员、技术、经费”四落实,一旦发生暴发疫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处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一)个人预防措施。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对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或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等相关症状的,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各中小学、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定期开卫生防病健康教育课,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平原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的预防控制措施。
2、发现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或可疑病例时,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应立即送德江县人民医院(定点医院)检查治疗,不得截留治疗,不得直接转往县外医疗机构。同时做好转诊车辆的消毒工作。
3、诊疗、护送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在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对表现积极者给予表扬与奖励;如玩忽职守、不服从工作安排、不安本救治方案和应急预案操作而造成疫情流行的,则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全镇按照德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手足口病的通知要求》,要大力开展人手足口病科普知识和应急处置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康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措施,并组织居民(村民)开展个人防护自救和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全镇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人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的工作方案篇十八
为切实加强xxxx年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有效应急处置我校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全校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专项工作,分工协作,分头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yz。
副组长:xsbxdl。
成员:(lue)。
消毒员:(lue)。
1、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学校各班要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避免其他儿童接触,及时报告并进行积极治疗。建立每日零报告制度,幼儿有异常症状,班主任要及时报告教导处,教导处及时上报乡教办。
5、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6、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7、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8、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9、做好校内教室、环境、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保持通风,定时打扫消毒。厕所要随时清扫积水、尿垢、粪便,确保厕所清洁,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10、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1、认真做好晨检、午检工作。
在疫情期间,严格实行晨检、午检和零报告制度,并认真做好学生缺课情况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每天早上,班主任老师逐一对学生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孩子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校。下午到校后各班班主任再进行一次午检,发现疑似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上报。一旦被卫生部门确诊为手足口病疑似病例,要立即停课隔离,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立即对教室、桌凳及相关物品进行彻底消毒。我校要将对学生健康状况加强监测,对近期生病的学生进行确诊,掌握病因。做到“四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认真做好各班级消毒工作。
学校进行定期全面大扫除,并进行全校消毒。每天用稀释的消毒剂拖擦走廊、楼梯地面、楼梯扶手、厕所等。每天对教室进行喷撒消毒。
3、加强幼儿的卫生教育。
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要求学生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09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