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制定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协作,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案的完美需要我们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并做出相应的规划和措施。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的方案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方案制定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一
本来以为对于从小说中国话长大的我们而言,学习语文难度相对于数学、英语等更小。至少认识了字,大概能知道讲什么意思,可是面对大段大段之乎者也的古诗文,也会让我们抓狂。尤其是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古诗文背诵是一个大难题,可它又是必不可少的,怎样巧妙的找到快速背诵记忆古诗文的方法成为高三学生的重中之重。
古诗文的背诵不能毫无章法的死记硬背,这样不仅效果甚微,还会浪费高三学生大量的复习时间。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巧、对策,才能真正的起到背诵记忆的效果。
所谓关键词语,一方面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一方面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例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遇困难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具体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些方法有不同的特点、用途,但有一定的联系。首先,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的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本尝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肯定有很多高三学生面对难懂、难背的古诗文大发牢骚,认为其除了应付考试,对现在的生活、工作一点用都没有。可是这些古诗文都是优秀的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在某一程度上更是对我国历史的一种侧面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学、历史价值。
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还是不能忘本,多读、多背、多理解这些古诗文,还是很有必要的。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二
化长为短。即要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这样一来,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成功感就来了,比一次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多了。当然,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
读懂文意。很多做父母的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们背唐诗,但小孩子往往要经过大人的多次反复的强化才能记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诗的意义是浑然不知的`。从我自己背文言文的经验来看,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先深入把握文意。我之所以在上完一篇文章后能很快背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已经对文章中的每一字、词、句的用法、意义,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东西已经深深印入我的脑中,再背起来就能很快从大脑中放出来了。
限时抢记,多次巩固。人总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所以,明确背诵任务后,要限定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背出,不能拖拉,越拖就会越厌烦。一个段落要一次搞定,限时抢记,不妨试试三分钟抢记。当然,抢记的东西忘得快,过后要多次巩固,经常进行抢记训练,也是对记忆力的一种锻炼。
下面再结合自己背诵以及收集的经验,谈一谈文言文背诵的方法。
首字提示法。在检查学生背诵时,我常发现,学生背到一个地方时会突然卡脖,怎么想也想不出下一句。可是,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来,接着背下去。针对此,我提出了首字提示法,即: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果连续的短句较多,可以适当合并)写下来,用它们作背诵时的提醒之用。如《赤壁赋》的第一段,在背诵时把壬、七、苏、清、水、举、诵、等字写在一张纸上以便在背诵卡脖时提醒自己。这样多反复几次,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
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对所背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处于夹生状态。还有注释提示法,即只看书下的注释,用它们来提醒自己背诵。它和上面的方法的作用是一样的。当然,像《离骚》这样的,每一句书下都有注释的,不能用此方法。
翻译还原法。学文言文通常是先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文,落实字词的意义,这样才便于对文章的分析。而在背诵文言文时,可以倒过来,即看着译文,回忆还原原文。有了最开始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再加上熟读,这时再根据译文去还原原文,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背诵,还有利于对文章的字词句的翻译的深入掌握、巩固。
边读边译法。很多学生在背诵时只是一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想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强化记忆。这种方法虽有效果,但很不明显。我提倡边读边译,即读一句翻译一句,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如李密的《陈情表》的第一段,可以这样做:读一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译:以,因为;险衅,坎坷、罪过,即艰难祸患;夙,早时;遭,遭遇;闵,通悯;凶,不幸:我因为艰难祸患,很早就遭遇不幸。这样边读边译,译,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背诵。这种方法从背诵的速度上看比较慢,但一举两得;而且背下来后不易忘记。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三
一、化整为零法。
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二、抄读法。
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三、累进法。
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四、三抓法。
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析]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六、首字提示法。
在检查学生背诵时,我常发现,学生背到一个地方时会突然“卡脖”,怎么想也想不出下一句。可是,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来,接着背下去。针对此,我提出了“首字提示法”,即: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果连续的短句较多,可以适当合并)写下来,用它们作背诵时的提醒之用。如《赤壁赋》的第一段,在背诵时把“壬、七、苏、清、水、举、诵、……”等字写在一张纸上以便在背诵“卡脖”时提醒自己。这样多反复几次,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
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对所背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处于“夹生”状态。还有“注释提示法”,即只看书下的注释,用它们来提醒自己背诵。它和上面的方法的作用是一样的。当然,像《离骚》这样的,每一句书下都有注释的,不能用此方法。
七、翻译还原法。
学文言文通常是先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文,落实字词的意义,这样才便于对文章的分析。而在背诵文言文时,可以“倒过来”,即看着译文,回忆还原原文。有了最开始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再加上熟读,这时再根据译文去还原原文,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背诵,还有利于对文章的字词句的翻译的深入掌握、巩固。
八、边读边译法。
很多学生在背诵时只是一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想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强化记忆。这种方法虽有效果,但很不明显。我提倡边读边译,即读一句翻译一句,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如李密的《陈情表》的第一段,可以这样做:读一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译:以,因为;险衅,坎坷、罪过,即艰难祸患;夙,早时;遭,遭遇;闵,通“悯”;凶,不幸:“我因为艰难祸患,很早就遭遇不幸”。这样边读边译,译,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背诵。这种方法从背诵的速度上看比较慢,但“一举两得”;而且背下来后不易忘记。
化“长”为“短”。
即要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这样一来,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成功感”就来了,比一次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多了。当然,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
读懂文意。
很多做父母的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们背“唐诗”,但小孩子往往要经过大人的多次反复的强化才能记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诗的意义是浑然不知的。从我自己背文言文的经验来看,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先深入把握文意。我之所以在上完一篇文章后能很快背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已经对文章中的每一字、词、句的用法、意义,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东西已经深深印入我的脑中,再背起来就能很快从大脑中“放”出来了。
限时抢记,多次巩固。
人总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所以,明确背诵任务后,要限定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背出,不能拖拉,越拖就会越厌烦。一个段落要一次“搞定”,限时抢记,不妨试试“三分钟抢记”。当然,抢记的东西忘得快,过后要多次巩固,经常进行抢记训练,也是对记忆力的一种锻炼。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四
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析]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在检查学生背诵时,我常发现,学生背到一个地方时会突然“卡脖”,怎么想也想不出下一句。可是,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来,接着背下去。针对此,我提出了“首字提示法”,即: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果连续的短句较多,可以适当合并)写下来,用它们作背诵时的提醒之用。如《赤壁赋》的第一段,在背诵时把“壬、七、苏、清、水、举、诵、……”等字写在一张纸上以便在背诵“卡脖”时提醒自己。这样多反复几次,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
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对所背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处于“夹生”状态。还有“注释提示法”,即只看书下的注释,用它们来提醒自己背诵。它和上面的方法的作用是一样的。当然,像《离骚》这样的,每一句书下都有注释的,不能用此方法。
学文言文通常是先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文,落实字词的意义,这样才便于对文章的分析。而在背诵文言文时,可以“倒过来”,即看着译文,回忆还原原文。有了最开始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再加上熟读,这时再根据译文去还原原文,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背诵,还有利于对文章的字词句的翻译的深入掌握、巩固。
很多学生在背诵时只是一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想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强化记忆。这种方法虽有效果,但很不明显。我提倡边读边译,即读一句翻译一句,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如李密的《陈情表》的第一段,可以这样做:读一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译:以,因为;险衅,坎坷、罪过,即艰难祸患;夙,早时;遭,遭遇;闵,通“悯”;凶,不幸:“我因为艰难祸患,很早就遭遇不幸”。这样边读边译,译,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背诵。这种方法从背诵的速度上看比较慢,但“一举两得”;而且背下来后不易忘记。
即要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这样一来,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成功感”就来了,比一次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多了。当然,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
很多做父母的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们背“唐诗”,但小孩子往往要经过大人的多次反复的强化才能记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诗的意义是浑然不知的。从我自己背文言文的经验来看,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先深入把握文意。我之所以在上完一篇文章后能很快背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已经对文章中的每一字、词、句的用法、意义,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东西已经深深印入我的脑中,再背起来就能很快从大脑中“放”出来了。
人总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所以,明确背诵任务后,要限定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背出,不能拖拉,越拖就会越厌烦。一个段落要一次“搞定”,限时抢记,不妨试试“三分钟抢记”。当然,抢记的东西忘得快,过后要多次巩固,经常进行抢记训练,也是对记忆力的一种锻炼。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五
化“长”为“短”。即要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这样一来,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成功感”就来了,比一次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多了。当然,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
读懂文意。很多做父母的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们背“唐诗”,但小孩子往往要经过大人的多次反复的'强化才能记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诗的意义是浑然不知的。从我自己背文言文的经验来看,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先深入把握文意。我之所以在上完一篇文章后能很快背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已经对文章中的每一字、词、句的用法、意义,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东西已经深深印入我的脑中,再背起来就能很快从大脑中“放”出来了。
限时抢记,多次巩固。人总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所以,明确背诵任务后,要限定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背出,不能拖拉,越拖就会越厌烦。一个段落要一次“搞定”,限时抢记,不妨试试“三分钟抢记”。当然,抢记的东西忘得快,过后要多次巩固,经常进行抢记训练,也是对记忆力的一种锻炼。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六
随着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语文教学中也开始了语文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接触语文知识的机会,学生可以更亲身体会到语文所带来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给大家的关于高中语文活动方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全方位地营造氛围、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校教务处、年级具体指导下,经过高二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协商讨论,特制定九月份高二语文活动课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9月1日,我国将迎来第23个教师节。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道德观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举办此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和形式
“园丁颂”主题诗歌朗诵比赛
三、活动地点和时间
1、时间:9月7日(周五)下午第三、四节课
2、地点:淮州礼堂
四、人员安排
1、高二全体学生
2、组织:高二语文教师
3、评委:刘家勇、沈启凯、汪伟国、朱彦平、胡卫星、蒋飞、韩维佳
4、颁奖领导:高从平校长
五、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1、每位语文老师在各自班级广泛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利用早读课或者其他时间在班级进行内部选拔,每班于9月5日(周三)前上报一名学生参加周五决赛。
2、语文老师抽签决定选手上场比赛的顺序,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老师在比赛前对学生朗诵进行分别指导,保证此次活动学生的参赛水平。
3、选手比赛完后立即宣布得分,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名。拟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4、每班选出30名学生整队前往淮州礼堂,由各班语文老师负责(所教两班学生合为一组进场),保证进场秩序和会场纪律。
5、其他学生由年级统一安排,在报告厅和教室收看“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专题报告。
篇四:高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184字)
一、活动主题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历史,有一座城市的文化,有一座城市的精神。请以“文化寻根”为主题,走进我们这座城市的角落,寻找和体悟我们这座城市的灵魂。
二、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建立“大语文”的观念,关注社会与人生,了解城市文化,感知城市精神。力图让同学们探民族之脉,寻生命之根。(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体悟城市文化的元素与人文内涵。三维目标并重,阅读写作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活动要求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课堂在教室,也在校外、在社会。同学们应充分认识到此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丰富阅历,陶冶情操。
此次活动应做到全员参与,体现集体智慧。
1、具体要求:
每个活动小组必须有1—2次实地寻访、调研,拍摄一组资料照片和活动照片;
每个活动小组必须撰写一篇有质量、有体悟、有文化含量和人文情怀的千字文;
每个活动小组必须制作一个活动介绍的演示文稿;
2、注意事项
要团结协作,人人参与;要形成方案,讲求实效;要明确责任,确保安全。
3、分主题建议:(仅供参考)
走进校史与校园文化;走进平民与弄堂文化;
走近建筑与海派文化;(下学期语文书上的《上海建筑与海派文化》可资借鉴;)
四、活动安排
1、动员筹备:时间安排: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第xx周)。
由各班语文任课老师宣讲《活动方案》,让同学们明确活动的主题、目的、要求。还可以介绍一些往届学长的成功案例,让同学们多有体会,少走弯路,上手快些,收效大些。
各班在语文老师的指导协调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6—7个活动小组,每组原则上6—7人。
分组活动:选定组长,做好分工,研讨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地点、时间节点,形成活动方案并上交语文老师。(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分主题、小组人员分工、活动地点、可行性研究等)
2、实地寻访:时间安排: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
各活动小组按照活动方案,全员前往实地开展活动。
3、完成作业:时间安排:寒假期间。
各活动小组按照人员分工,在充分交流和研讨的基础上,分别整理完成三个作业(均为电子稿),下学期开学后交语文老师。
三个作业是:一组资料照片和活动照片;
一篇情理并重、有文化底蕴的文章(千字以上);
一个活动介绍的演示文稿(ppt)。
4、交流总结:时间安排:下学期第二周。
各班利用一节课时间,由各活动小组借助演示文稿进行班内交流,并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上报年级和学校,同时由语文老师进行作业点评和活动总结。
此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各班评出的优秀活动小组进行表彰;优秀作业也将在学校公告栏中展示,并存入学校有关活动档案;优秀文章将视情况向上级推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此应广泛开展大阅读活动,营造读书的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校园,为师生提供读书的环境,对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活动主题
享受读书之乐,开启智慧之源,塑造灿烂人生。在此主题的引领下,近阶段想着重突出“诵读经典文化,体验阅读魅力,快乐健康成长”这一主题,让学生走进经典文化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体验文质兼美的文章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
二、阅读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时文阅读、科普阅读、外文阅读,文艺作品阅读等等。
2、形式:书面阅读、音像阅读、网络阅读。
三、大阅读的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大环境的建设。每周开设不少于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或教室自由阅读。
2、开展“三个一”读书笔记活动,即学生每大周一项,或摘抄一首古诗、一段美文或翻译一篇古文或写一篇周记。教师应该及时收缴检查学生的笔记。
文言文的翻译要求笔译,古文从《学案》中选择,采用直译的方法,把翻译的过程当做练字的过程。
所摘抄的优美文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
4.背诵经典美文。每学年背诵二十篇左右的经典美文。任课教师自由选择背诵材料,学生先将这些文章抄在读书笔记上,然后背诵。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教师必须做精心的准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背,怎样背,怎样用。所选文章以不超过20xx字为宜。利用早读时间背诵,基本上是两周背诵一篇。
高一必背文章:
高二必背文章:
5.假期集中搞名著阅读。充分利用暑假寒假,搞好经典名著的阅读。阅读内容、阅读形式、阅读的呈现形式等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安排。在安排时应该充分学习“三级分层达标”课题对名著阅读的要求。
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红楼梦》
选读书目:
(一)课程标准规定阅读的名著: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二)当代名家名作
名家的作品未必全是名作,比如余秋雨是名家,出书众多,但是得到众多读者和专家认可的文化散文仍然是《文化苦旅》;比如周国平,他最好的学者散文集还是《守望的距离》。下面列出部分名家名作: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史铁生《我与地坛》;
张中行《负暄琐话》;
宗白华《美学散步》;
朱自清《经典常谈》;
梁实秋《雅舍小品》;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
顾城《顾城的诗》;
舒婷《舒婷的诗》;
食指《食指的诗》;
韩少功《马桥词典》;
贾平凹《贾平凹散文选》;
周作人《雨天的'书》;
林雨堂《生活的艺术》;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傅雷《傅雷家书》;
余光中《余光中散文》;
林清玄《林清玄散文》;
曹文轩《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
汪曾祺《汪曾祺散文》;
巴金《随想录》;
张爱玲《张爱玲散文全编》;
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
董桥《旧时月色》;
余华《活着》;
苏童《苏童文集》;
阿来《尘埃落定》;
周涛《周涛散文选》。
(三)外国文学作品
小说《傲慢与偏见》(英奥斯丁);
小说《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小说《呼啸山庄》(英勃朗特);
史诗《神曲》(意但丁);
小说《死魂灵》(俄果戈里);
小说《红与黑》(法斯丹达尔)
(四)报刊
1.一般同学可以订阅的:
《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海燕-都市美文》《杂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思维与智慧》《文学自由谈》《美文》《咬文嚼字》《演讲与口才》《名作欣赏》《读书文摘》《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文学报》《杂文报》《语文报》《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读者》《辽宁青年》《东方》《诗刊》《诗林》《散文诗》《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等等。这些报刊的品牌是相对于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难度而言的。
2.阅读兴趣浓厚者,可以订阅的:
《书屋》《万象》《随笔》《读书》《天涯》《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学术价值与人文含量相对高一些的杂志。(五)如果想使自己的思想比同龄人深邃些,还可以阅读:
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
流沙河《庄子现代版》(上海古籍)
周绍良《百喻经今译》(中华书局)
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三联)
培根《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湖南文艺)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
房龙《宽容》(三联)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译林、人民文学)
以上不是要求全部阅读,可以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与爱好,选择性地阅读。
一、活动宗旨
为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特举办此次创新作文大赛。
二、参赛对象
高一至高二年级学生(每班4人)共计:40人(高三不参加)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xx年12月4日(星期天)晚自习18:40——20:40
地点:多媒体教室
四、活动流程
(1)宣传阶段
各班语文教师认真传达本次作文大赛的宗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本次创新作文大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报名阶段
各班自愿报名,各班教师认真登记学生的个人信息,在12月2号(星期五)将参赛学生名单上报语文组,以便安排场地等。
(3)准备阶段
教研组长认真登记各班的参赛名单,选好作文题目,做好ppt,安排场地等一系列的工作。
(4)比赛阶段
各班参赛学生认真作做好准备,在比赛当天赶到比赛地点,当场完成作文,并将作文誊写在作文纸上。
(5)评阅阶段
各年级教师分别评阅自己所在年级的作文,各教师在评阅时可互相商量、讨论。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
五、奖项设置
高一:
一等奖(3名),奖品+证书
二等奖(6名),奖品+证书
三等奖(9名),奖品+证书
其他为优胜奖
高二:
一等奖(3名),奖品+证书
二等奖(5名),奖品+证书
三等奖(5名),奖品+证书
其他为优胜奖
六、活动预算
奖品设置:
一等奖(6名),作文书(价值15元)+证书(1元)
二等奖(11名),作文书(价值15元)+证书(1元)
三等奖(15名),作文书(价值15元)+证书(1元)
优胜奖(8名),作文书(15元)+证书(1元)
小计:
作文书(40本),计600元
证书(40张),计40元
合计:600元+40元=640元
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小鸟告别母巢,学习告别母校——这告别意味着成熟;飞机告别地面,飞船告别地球——这告别意味着腾飞。成功是对失败的告别,创新是对陈腐的告别,现实是对历史的告别……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作文
1、路漫漫,请坚强
2、我最爱这里的风景
作文要求:
1、材料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注意作文的创新性
3、注意字迹工整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七
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作品。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这些著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采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里的民歌,多是五言诗的形式,最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从民歌发展而成的。
(3)、东汉时期,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但是开始的时候,诗的产量较少。到了建安年间,有些诗人,尤其是曹植,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来抒写个人的思想感情,写了很多很好的五言诗。五言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晋末年的诗人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南北朝的民歌,也是因官府采录配乐而,保存下来的。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其中《木兰诗》是我国文学的杰作。
3、唐代和宋代是我国文学的发达时期。
(1)、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等。李白的诗,嘲弄庸俗世态,反抗权贵,充满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歌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歌颂自由生活,对于社会现象的不合理和自己才能的不得施展,表示强烈的愤慨。杜甫生活饱经忧患,比较接近人民,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揭露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他的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发扬了诗经、楚辞、乐府的优良传统,给后来的诗人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意在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还有像《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一些久为传诵的诗。
(2)、到宋代,盛行配乐歌唱的词,词发展到极盛时期。柳永和苏拭的词,对于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是两个爱国诗人。这两位诗人的词,在我国文学评价很高。
(3)、唐代和宋代的散文也很发达。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主张废弃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写作切合实用的质朴的古文。他们的文章,平正通达,虽然号称“古文”,实际上是新体散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拭等继续提倡这种古文。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就成为我国长期流行的文体。
(4)、唐代和宋代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小说也发展起来了。唐代最有名的小说是“传奇”。《柳毅传》就是唐代传奇中的佳作之一。这些小说;大都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并且有离奇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到了宋代,小说有了新的发展。由于都市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这个时期出现了“平话”。
4、元、明、清三代,我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在戏剧和小说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1)、元代的杂剧形式很新颖。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前两篇写出政治的黑暗以及妇女的厄运,后一篇写出青年男女坚决反抗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精神。
(2)、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篇幅加长,情节增多,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更为深广。的作品,如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3)、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在我国文学光辉曜目的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用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蒲松龄的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长篇章回小说《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儒林外史》描述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和一些读书人争夺功名的丑态。《红楼梦》通过贸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以及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变迁,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对于蔑视封建礼教力求发展个性的人物,表示很大的同情。《红楼梦》展现了巨大的生活画面,刻画了几十个性格极其鲜明、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达到了艺术高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巨著。
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学上出现了一些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的作品。像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比较深刻地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黄遵宪、梁启超等也写了好些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诗歌和散文。形式的多种多样,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语言精炼形象,这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性的表现。我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三、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八
124.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f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12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y,f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12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12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12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2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130.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杜甫《兵车行》)。
131.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
132.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杜甫《兵车行》)。
13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134.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3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6.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37.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8.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40.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4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途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4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相关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一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二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三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四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五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六册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九
49.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0.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5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5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尔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53.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54.日月忽其不淹兮,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5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
56.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58.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59.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60.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6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6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6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陶渊明《归园田居》)。
6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6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6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6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7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2.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3.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4.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75.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6.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7.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78.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79.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0.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1.声声慢李清照。
8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83.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归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84.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85.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86.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7.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8.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89.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90.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9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9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
93.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9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9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96.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
9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8.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9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100.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10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10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相关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一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二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三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四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五册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六册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十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28.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30.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潜《归去来兮辞》)。
3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3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
3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
3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14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14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相关阅读: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十一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劝学(节选)》(荀子)。
3、《师说》(韩愈)。
4、《赤壁赋》(苏轼)。
5、《阿房宫赋》(杜牧)。
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8、《荷塘月色》(朱自清)第四、五、六段.
9、从《发现》(闻一多)、《北方》(艾青)、《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土》(阿赫马托娃)选择其中两首背诵.
10、背诵《五人墓碑记》(张溥)五、六段.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十二
26、从《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进酒》(李白)选择其中一首背诵.
27、《旅夜书怀》(杜甫)。
28、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左迁至蓝关虱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选其中两首诗背诵.
29、从李商隐的《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温庭筠《商州早行》中选择两首背诵.
30、背诵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背诵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九)。
背诵《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背诵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31、晏殊《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2、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横塘路》(凌凌不过横塘路)。
3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3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十三
一、专注背诵法。
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二、抓头字背诵法。
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词),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
一、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二、形象背诵法。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十四
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词),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
2接力式背诵法。
在背诵古诗时,用接力竞赛的形式,几个同学在一起,你说上句,我接下句,并不断轮换同学间的背句次序。这样,就会在兴味盎然的游戏中熟记全诗。
除选择适当的方法促进记忆之外,还要根据遗忘规律定时进行复习,加深巩固记忆。
高中语文背诵方案篇十五
(四)李白《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运用夸张的手法,渲染惊险的气氛,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的句子是:,。
3、用飞禽走兽难度,间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不易通过的句子是:
4、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的手法来写蜀地山高水险的句子是,。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
”为我们渲染了蜀道上的旅愁和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夸张、衬托出山势的高险,气氛的惊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五)《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2、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咏怀古迹》(其三)。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5、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6、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这是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之感。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六)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3、,。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5、《琵琶行》中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音乐间歇时诗人的感受的诗句是:。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7、《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闻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8、《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七)《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马嵬》(其二)。
写出《马嵬》一诗中昔乐今苦,昔安今危以表现李、杨爱情悲剧的两联:,。,。用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含蓄表明题旨的诗句是:,。
(八)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梁惠王自认为对国家:。他会这样认为,是因为他是这样做的:
;。其他国家的国君不如他用心结果却差不多的原句是:
2、面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是这样回答的:“,。,,。,。,?”梁惠王直接回答说“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4、《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描述了孟子“王道之成”的盛景。请用原文呈现。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在第四段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2、《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劝学》中借助描写“风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4、《劝学》中用蚯蚓的比喻,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语句是:,,,,。
5、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6、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7、强调君子并非有何特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8、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十)贾谊《过秦论》。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3、《过秦论》中用整散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4、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最终目的是:
5、贾谊用“,,,”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6、《阿房宫赋》中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话,请分别默写出《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灭亡和《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的一句原话。《六国论》:,,,。(或: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故曰弊在赂秦也。)。
《过秦论》:。
7、作者对陈涉起义军的武器介绍及其评价是:,。
陈涉的出身、地位、身份是:,,。
(十一)韩愈《师说》。
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
5、《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
6、《师说》的中心论点是:。
7、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说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8、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9、本文以士大夫之族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0、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
并指出原因:“,,。”
1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118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