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进行总结,避免过分冗长和啰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择的旅游景点,希望大家能在旅途中留下美好回忆。
对文天祥评价篇一
当秋风扫落叶的萧瑟之际,你的生命将迎来如绽放菊花般的灿烂。你从不以此为悲,因为你始终坚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站在刑场上的你,我该用什么词描述:你目光如炬,却隐隐透着一丝丝悲凉;你身影坚定,却使人感到难耐的孤寂与落寞,长须飘飘,你此时在想什么。
回首往事,你也曾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华。你时常梦回故乡,你与蝴蝶嬉戏在田间地头,与蜻蜓流连于荷塘月色。你品茶吟着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观视着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的内心没有波澜,亦无一丝涟漪,而如今,文天祥,你一生中那个能写出浓浓春意和绵绵爱意诗句的年华早已被尘埃覆盖了吧。
重重的叹息声掩盖了你身后那一瓣菊花落下的声响。长须飘飘,若不是当年大宋朝的沦陷,你怎会改变自己的一生。回忆总是苦涩的,你抬眼望望阴暗的天空,两行浊泪悄悄滑落。
当你写下“近来又报秋风劲,颇感忧时鬓欲斑”的句子时,你已经做好准备。在奸臣当道的朝廷中你奋力反抗。你立下“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的雄心壮志,期盼着“何月洗兵马,车书四海同”。但你的斗争是徒劳的,你立誓与大宋同存亡。在威逼利诱之下,你始终不肯低头。你坚定的眼神从未变过,你的大义凛然足以让山河为你变色,世人为之震撼。
长须飘飘的你以及这些时,你是否看到身后的菊花在寒风中挣扎,拼搏,纵使无力回天,也绝不倒下。
你昂首挺胸,生命将进入倒数读秒。你毫不畏惧,你始终相信,“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生命的终结点,你向着大宋江山跪下了,你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走了,走的轰轰烈烈,走的洒洒脱脱。仰望星空,你是否是其中的一颗,千秋万代照耀着后人。你虽然没有留下太多,但留下的不无精彩;你虽然遭遇了国破家亡的不幸,但你的诗句无不得到升华,充盈着英雄气概。你生性的坚定和你所在的时代铸就了你不平凡的一生。留下的是坚定,是浩然正气,更是那一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对文天祥评价篇二
一、人物生平: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闻名于世。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几十年间,它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百般劝降,他义正辞严,最终慷慨殉国。
(一)奉诏勤王:
金兵率领20万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败如山倒。谢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自筹资金,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二)九死一生:
本次救援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后来文天祥不幸被俘获。他自杀未遂,被押往燕京。
(三)誓死不降:
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曾使用高官利诱,骨肉亲情感化,严刑拷打对他进行劝降、诱降、逼降,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四)从容就义:
忽必烈没有办法使他屈服,决定判他死刑。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1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2海丰县方饭亭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三、文天祥片段(信念,气节,傲骨)。
1、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他感动世人不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恋,还因为他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识时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一个忠臣孤子的泣血残红,谱写成一首人间绝响的正气歌。
2、国家危亡时,他毅然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他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是人民的楷模。他的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写照.
3、英雄末路,他用生命诠释忠诚。衣袂飘飞,落叶无语,他用坦然的选择面对刀光剑影,他用雍容的态度拒绝高官厚禄,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一个民族的尊严,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当他视死如归完成了尘世的使命,当他毅然决然用丹心书写汗青,零丁洋里那无悔的千年一叹,震彻千古。这个民族从此变得更有骨气。
4、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只为精忠报国,兴复南宋的远大志向;拒绝皈依,抵挡利诱,只源于心中矢志不渝,忠于民族的鉴定信念。他的坚守,沉淀为精神的沃土,滋养着无数的爱国赤子!
5、为雪九庙之耻,他鞠躬尽瘁,九死不悔;为复高祖之业,他毁家纾难,殒身不恤;为求救国之策,他高风亮节,义薄云天。这样的他,注定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对文天祥评价篇三
文天祥十九岁时获庐陵乡校考第一名,翌年(宝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开庆初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咸淳六年(1270年)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罢斥。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
七月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指挥抗元,后入清流境过**崠作《吊惠利夫人》诗:
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强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冬十月,文天祥转移到汀州,莲城等地,派使参赞吴浚取雩都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汀关,文天祥欲据莲城拒敌,汀州守将黄去疾闻帝驾下海,拥郡兵有异心,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转到龙岩。二月,文天祥率军攻复梅州,四月斩杀跋扈大将二人后.至夏,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此时各地豪杰响应抗元,号令通于江淮.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转战至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残部,奉老母再入莲城,请命益兵再举,后转战至循州。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国公。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
对文天祥评价篇四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兵败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迫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灭亡了。元将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说:“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尽到了。丞相如能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岂不非你莫属吗?”文天祥说;“国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背叛祖国吗?”
此恨凭谁雪。
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路过文天祥的家乡时,怕有乡亲劫船,便把他颈项和双足捆锁在船里。文天祥绝食反抗八天,因听说船将在建康停留,又唤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复饮食。在建康,被严密隔离囚禁的文天祥写下了“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的词句。
10月初,辗转万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带到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安置在高贵的房间里,摆有佳肴美酒。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接着,南宋亡国之君,9岁的赵隰又来了,文天祥连声说“圣驾请回”后,便闭口不语了。
再往后,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了,劈面喝问文天祥:“见了宰相为何不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凭什么要跪?”阿合马见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色厉内荏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一个月后,文天祥被带到枢密院,见元丞相孛罗。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员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罗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尽管一群走卒拳脚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后还是拼死坐在地下,始终没有屈服,通事(翻译)传话:“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快处置罢!”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隰)。先后另立二王,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孛罗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关押起来!”,文天祥凛然答说:“我为国死都不怕,还怕关押!”
对文天祥评价篇五
这不,全校的部分同学带来了风筝,校园内的操场上成了风筝的世界。
她刚来时总是不声不响的,我们下课的时候到操场上去玩,她就一个人坐在位子上,有时也会走出教室,远远地看着我们玩!“那你怎么还要玩呢。这就是我的同学董宇轩,一个喜欢画画的女孩。学会坚定自己的脚步,就永远都会是第一名!
飘扬的国旗就像母亲微笑着张开双臂。而现在,我更是呆呆的品味着这种痛苦却是如此熟悉的感觉。我是不是应该找正杰去问个清楚?所以,在人类未来科学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懂得了专修净土思和谐,明白每天都要专做专修净土思和谐科学运动的重要性,从而每天能够科学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每一个人都做到了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爱丽舍宫始建于18世纪初,1718年落成。小时候,妈妈一手牵着我,一手指着中国地图:“孩子,你知道吗?这样的表达方式很有吸引力。可是此时却有一位姐姐停下,很热情地帮助我。有一次,老师要去别的班听公开课,临走时留了不少作业!
姥姥家门口有一棵高大的皂角树,听老爷说这棵树比老爷的岁数还大呢。(学乐中国特聘教师:王运连老师)2009-4-1615:53:00幸福的船已失去了舵手,你说,它该驶向何方。我们交的押金也白费了!倩倩的妈妈哀哀地哭泣着,浮肿的脸上全是泪痕。
“看见了原来的小柳树,现在已经变成粗壮、挺拔的大柳树了。什么能把塑料盒子装满呢。哎,经过几番激烈的_溜球大比拼_,我们女生代表队失分过多,快要破釜沉舟了,下一轮就要开始了,比的是抛砖引玉,这可是我的看家本领呀?自己似乎喜怒无常,难以捉摸。我坐到妈妈的腿上,心里好舒服。
那个女孩是我,可是怎么会这样就亡故了呢?裁判员一声令下,六年级的同学开始跳了,只见其他班的同学先是小跑一阵,到了栏杆中央,缓下脚步,左脚踏地,顺势右腿提高,同时一个翻腾,稳稳地跳过栏杆,轮丁佳浩了,我拼命喊着:“丁佳浩加油,丁佳浩努力。于是,王老师过来了解情况。把它倒在银杏树旁,让快灭绝的银杏树重新回到侏罗纪时代,让它们的数量迅速增多?这样的小事经常发生,慢慢的小猫和小狗的矛盾越来越深。
“青春是干净的纯白,像一片绿,我记忆的门打开,把所有发生的事记下来”。少年一路杀来,却不曾见过这般有魄力的对手,急忙刹住马儿。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套练功服,说是让我们练功时穿上练功服更像样子!
这位老师是来挑选足球运动员好苗子的。我经常看着她在风中奔跑,阳光透过白色的衬衫射过来,很飞扬很明媚的样子。
从现在起,我要清醒过来,要像贾岛写诗那样认真,仔细推敲,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改掉懒惰的毛病!这块顽石取名为“点头石”,元朝有一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很著名的诗:生公聚白石,尘佛天花坠。我专心聆听,并没料到不久之后,我的父亲急症住院,母亲在医院里日夜相陪,我每天忙完了必须回到空荡荡的家里去。瀑布,你虽然没有贵州黄果树瀑布那样壮观,没有珍珠滩瀑布那样迷人,没有大跃水瀑布那样壮丽,但你却有自己独特的美,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妈妈:睡觉能手,37岁,公务员。
它们就那么自自然然的幻化着生命的姿态,展示着生命本身无与伦比的自由与美丽。我们平等的沟通、交流,友好的来往?杜鹃鸟啼盈深甫你的诗,_雄伟,凝重深远,你的诗,意境开阔,胸襟非凡,你的诗沉郁浑厚,历经安史之乱,你俯瞰一切,心中激起浩然之气,让历史记住你的名姓—杜甫。水,是我们最需要的物质之一。正在这时,一位服务员刚好路过这里,看见有个小孩在水池里不停地喊:“救命!
对文天祥评价篇六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男,汉族,1236年6月6日生,属相猴,星座双子座,江西省吉安市人,状元学历,曾任南宋朝代的总理,讨伐元朝义勇军总司令,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伟大诗人。名垂千古的诗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容貌。
文天祥的身高1.80米,身材健壮丰满,体态挺拨伟岸。他的脸色就像和田玉中的极品羊脂玉那样的白皙而且透带有粉粉的雾感;他的眼眉就像被巧手仙姑绣出来的柳叶似的,清秀典雅;他的眼角上翘并且狭长,极具美感;他的眼神坚毅而隽永,让人望而凛然不可侵犯;他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宏亮无杂感,站立时端庄大度,气宇轩昂。难怪南宋朝的皇帝宋理宗见他第一面时,就赞不绝口:“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社会关系。
文天祥出身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封建地主家庭,他的父亲叫文仪,是一个读书人,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官。但是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
文天祥有三个弟弟,后来都与他并肩作战,共同抗击元朝的侵略者。文天祥的启蒙老师是当时全国闻名的大学问家欧阳守道先生,他的德行与学问齐名,他对文天祥的爱国主义人生观起了很大的影响。
在文天祥考中状元后,也曾按照当时的惯例,投靠成为大奸臣贾似道的门生。贾似道非常器重文天祥,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他,并有意提拨他。但道不同,不相为谋,文天祥以辞官归隐的办法,结束了他与贾似道之间的恩怨。
文天祥的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他一生勤劳,相夫教子,但不幸在文天祥抗元过程中感染瘟疫而死。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北京市的元朝皇宫里做了奴隶,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
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在文天祥被俘后,在世的就只剩下这两个年龄都是14岁的小女儿,其它子女相继都为国捐躯了。所以文天祥家族可以说是满门忠烈,他们为南宋王朝保民卫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文天祥在为官之初还没有达到“国之为尊,身不足惜”的高尚境界。而且恰恰相反,他是一个个人利益至上的享乐主义者。讲究住豪宅,吃盛宴,穿名牌,乘好车。
由于文天祥中状元时才21岁,所以年纪轻轻就有了很好的经济条件。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他都是夜夜笙歌,美女环绕地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然而在1274年7月,文天祥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被一纸《哀痛诏》打破了。这个诏书是由宋理宗皇帝的妻子谢道清太后颁发的。内容是述说儿皇帝年幼,自己又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皇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但当时的南宋官员国难面前都当了缩头乌龟,响应号召的寥寥无几。然而文天祥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散尽家财,遣散歌女,用筹得资金迅速组织了一支有三万人的部队与元军展开了正面交锋。
1275年8月,文天祥部队到达浙江省杭州市,保卫这座南宋王朝的首都城市。但他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抵制,甚至有人诬告文天祥义勇军在江西省乐安县、宜黄县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文天祥由此声望大增。
1276年正月,元军分三路兵马围困杭州,危急之下,文天祥挺身而出,亲自出使元营,以探虚实。但他没有料到对方使出流氓手段,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竟被元朝大将伯颜无理拘留。伯颜把被捕后的文天祥押往元朝首都北京市。押送船到江苏省镇江市时,文天祥被当地一位爱国老百姓救出。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元军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走动,文天祥终于重获自由。
从此以后的近三年时间里,文天祥辗转于苏、浙、闽、粤一带,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元斗争。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不幸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他当场吞下二粒樟脑丸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元朝镇国大将军张弘范押往广东省江门市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南宋另一位抗元名将张世杰。文天祥当即回绝。他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导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也是著名文学家的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20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惨败,忠臣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南宋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从此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忽必烈请示如何处置文天祥。忽必烈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北京市,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忽必烈首先派投降元朝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忽必烈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元朝公安部的重刑犯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警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总理孛罗亲自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元军总司令部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感觉受到污辱,大怒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下跪。
孛罗伸着脖子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文天祥怒目圆睁地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咬牙切齿地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轻蔑地回答道:“我愿为正义而死,何惧关押!”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的痛苦生活。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朝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强忍悲痛,在狱中艰苦的条件下写出了不少诗篇。其中就包括《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
1282年3月,元朝皇帝忽必烈任命和礼霍孙为元朝总理。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忽必烈赞同。元世祖问他:“当代中国南北方,谁最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
于是,忽必烈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断然拒绝。
12月8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忽必烈仍然是长揖不跪。忽必烈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章易辙,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待元朝,那我可以封你一个省部级高官的职位。
文天祥仰天长笑,回答,我是大宋朝的丞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何能苟且偷生!忽必烈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大义凛然地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忽必烈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12月9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菜市口刑场。行刑官问:“文丞相,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行刑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南宋首都的方向长跪拜首,涕泪俱下地高声喊喝:“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衣服带子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杀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气万古流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对文天祥评价篇七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没有死,才又吃饭。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入睡,坐待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他。当时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王积翁说:“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于是派遣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王积翁想与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此事于是作罢。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文天祥就义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福建有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也有未署名的书信,说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丞相就没有忧虑了。当时大盗刚刚暗杀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马,于是命令撤除城苇,迁徙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元朝廷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有的说应该答应文天祥的要求,诏令可以。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他的衣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英名千古。
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宋朝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宋朝「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对文天祥评价篇八
海丰五坡岭方饭亭是具有纪念历史事件和民族气节意义的一处建筑物。
方饭亭位于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海丰县城西的五坡岭山坡中。方饭亭坐西北向东南,占地960平方米。亭前台阶分五层34级。台阶顶月台中心建成八柱重檐攒尖顶八角亭,亭通高9米,平面直径9米;亭内置一庑顶石亭,高3.8米,内竖一方长2.7米、宽0.9米的大石碑。碑上方刻文天祥就义前所写《衣带铭》诗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石碑下方刻文天祥的半身像。此石刻像是明代正德年间惠州府太守甘公亮从庐陵描摹来的。
方饭亭前两侧的石柱上,刻有明代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撰题的对联:“热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在亭下两侧立有明清两代重修方饭亭的石刻碑记。该亭原为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海丰庠生吴了昌(以岁贡授广西迁江训导,后弃官回乡)为纪念文天祥的抗击元朝追兵、浴血奋战气概以及不屈不挠的气节,提请广东提学章扑庵恩准,由海丰县署在五坡岭建立表忠祠,又在表忠祠后建方饭亭,在表忠祠前建忠义坊。抗日战争时期,表忠祠及忠义坊被于1938年秋遭侵华日军飞机炸损。1955年海丰县政府拨款重修“方饭亭”,并加盖八角大亭予以保护。1963年颁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颁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政府再次修缮,并在此地扩大范围,建成文天祥公园。现在所存的方饭亭石刻文物是前代保留下来的,原表忠坊“一饭千秋”的石碑,移立在方饭亭前。
这座有“千秋功罪”意义的方饭亭也向人们揭示,古代的一代封建王朝灭亡了,一代封建王朝代替了,而成千上万给封建王朝衰亡更替而流血抛尸的士兵亡灵却成了五坡岭的`孤魂野鬼。我们崇敬的是文天祥民族气节,让后人为孤魂野鬼安息祈祷吧!
古代海丰的五坡岭乃是一片荒山地。现在的五坡岭已是海丰县城市区。作为一处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地,为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当地政府已将该地规划建设成文天祥纪念公园。
五坡岭,是文天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为南宋末朝廷的苟延残喘,转战南北、戎马倥偬的生涯,就是在五坡岭炊烟袅袅之际倏然画上句号的。对于文天祥来说,五坡岭是“落凤坡”,是铭刻忠魂之地;对于海陆丰人民来说,五坡岭是凭吊民族英雄气节的祭台。因此,五坡岭方饭亭被汕尾市政府批准为汕尾八景之一“五坡正气”旅游景点。
【历史陈述】。
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中旬,文天祥率部入海丰。在赤岸渡留下少量兵力布防,自率大部人马驻扎五坡岭,计议整理军务后,进入莲花山脉,结营固守。二十日午时,元军突然包围五坡岭,宋军正处饭熟就餐,文天祥及其帐下重要文武正在开饭,督帐已被包围,众将猝不及防应战。将军邹沨身中十多处伤,还英勇拼杀,最后力竭自刎;将军刘子俊苦战被擒,冒称文天祥,被元兵识破后被活活烹死;大部官兵惊骇逃散。文天祥吞服“冰片”以图自杀却死不了被元军俘虏,宋兵被杀戮者7000余人,五坡岭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宋军其余3000残兵,随后退入捷兰埔(今汕尾捷胜镇),与元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血染荒郊。
【方饭亭由来】。
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为赞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由邑生[吴子昌]提请广东提学[章朴庵]恩准,令海丰知县[杜表]、县丞[陈义]、教谕[林右]、训导[万秉和]等协力同心,于五坡岭上建立“表忠祠”。不久,惠州守备[陈祥]又建“忠义牌坊”于“表忠祠”之前(祠之南面),又建“方饭亭”于祠之后。惠州知府[甘公亮]从其家乡庐陵取得[文天祥]画像,勒像于石,并于画像石碑上题刻其〖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石亭两傍嵌刻“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的对联,传为明代状元[林大钦]所写。亭前月台还树一碑刻:“一饭千秋”四字。(见同治版《海丰县志》卷下·词瀚)。
明、清两朝曾多次重修此亭。后来,“表忠祠”和“方饭亭”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现存的方饭亭是解放后重修的,但[文天祥]的画像碑刻是原有的。
编者按:[方饭亭]现规划于海丰县彭湃中学校内。学校师生经常在方饭亭前举办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励后辈的爱国情操。每年都有海内外游客前往拜谒,是他们海丰之行的必经之地。
【方饭亭简介】。
方饭亭座落于海丰县城北郊的五坡岭上,五坡岭现属彭湃中学校址。方饭亭是一座煞有气派的八角双层重檐攒尖顶的古亭,坐西北面向东南。方饭亭台阶下几米处有一块宽1.5米、长0.5米的大石碑,碑上镌刻了“一饭千秋”4个金色大字,踏着分5层34级的台阶而上,就可到达月台。月台长20米,宽13米,通高9米,上有8根大柱子支撑亭顶。基座四周为红色围墙,高米许。
月台后侧还置有一座庑殿顶的小石亭,在大亭庇盖之下。小石亭建于先,大亭为后所建。小石亭内竖一块高2.7米、宽0.9米的石碑,上刻文天祥石像。此画像系明代惠州知府甘公亮从文天祥的家乡江西庐陵取来而勒于碑上的。碑像上面题刻文天祥的《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衣带铭》是1283年文天祥就义后,从他的衣带取得的,故名。小亭两旁的石柱刻有一副对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此联为明代潮州籍状元林大钦所书写的,笔力苍劲遒俊。《海丰文物志·亭台》上载有:“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为赞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由邑庠生吴子昌提请广东提学章朴庵恩准,令海丰知县杜表、县丞陈义、教谕林右、训导万秉和等协力同心,于五坡岭上建立表忠祠。不久,惠州守备陈祥又建忠义牌坊于表忠祠之前(祠的南面),又建方饭亭于祠之后。”后表忠祠与忠义牌坊为侵华日机炸毁,原址为彭湃中学建了大楼。相传表忠祠内有联曰:“一饭千秋人不死;五坡万古宋长存。”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和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小敬仰历史上的忠臣义士,二十岁中状元。德佑元年(1275年)任赣州知府,当时元兵大举进攻江南,他在江西募义军,北上抗击。
次年,元兵逼近南宋国都临安(浙江杭州),他以右丞柏枢密使的身份出使元营,慷慨陈词,坚强不屈。不料南宋政府又派人前去求降,文天祥被元兵扣留,被迫北上。经镇江时,他乘夜逃脱,历尽险阻到福建招募将士,辅助端宗再次起兵抗战。祥兴元年(1278年),在广东海丰五坡岭遭元兵袭击,兵败被俘。第二年,元兵押着他经海道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准备破灭南宋朝廷的最后根据地,受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元将张弘范逼迫文天祥给保卫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严正拒绝,并把途中写下的《过零丁(伶仃)洋》一诗给张弘范看,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一直被后人所传诵。崖山战败,宋朝灭亡。文天祥被押送到燕京。途中,他想以死报国,乘机逃脱,均不成。囚禁上,元统治者百姓百般折磨,软硬兼施,终不得逞。《正气歌》就是他在狱中写下的千古不朽的作品。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初),从容就义。历来到此瞻谒的人多,留待传世者也众。从诗中均可见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之深入人心。佳作俯拾皆是,脍炙人口,激励人心。文天祥在五岭留下的浩然正气,潜育着代代风流人物的成长。清代农民起义首领黄殿元等与近代的彭湃、丘东平、柯麟、陈尤其、黄鼎臣、钟敬文、郑重、李寅、王曼等,自幼均在这里受到教育和熏陶。明代和清代曾多次重修方饭亭。现存的方饭亭是解放后重修的,文天祥的像碑是原存的。现在,游方饭亭的游人更加纷众,其中不少国际友人漂洋过海而来,来感受文天祥的一腔正气。
对文天祥评价篇九
上完《文天祥》这节课后,不仅我自己,通过学生迷茫的眼神我彻底感到这是一堂不成功的课。在第一个问题“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时学生一致回答:”这些不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和课本要去正好相反;细细想来确实如此,课本中所举事例离学生的实际太远了,不符合现实生活。在第一节课我发现这点后,第二节课我将这个案例删除;直接提问得出答案,然后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效果要好的多。
在简述“如何维护国家尊严”的两个问题时。第一节课学生回答后,我举“文天祥”的具体事例,但因时间关系,没有具体阐述。课后我想对于处在和平时期的学生,这个问题离他们太远,而只是简单的例举“文天祥”还是不能够使之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同时我感到学生还是比较爱听这个问题的。基于这些原因,在第二节课,我将课本中的案例只做简单的处理,透彻的讲解文天祥及有关”国穷节乃现、一一垂丹心”的这种精神,正是课本中”国家遇到困难,每一个都应挺身而出,为之报效“的具体表现。同时我将其扩展: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却是唯一的能够将其文明延绵不绝,今天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其原因就是“文天祥”的这种爱国精神、为国家而献身的精神。”所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才能实现我国富强和昌盛”。这样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觉得这也可能是我改动教学程序的最大收获。
对文天祥评价篇十
谈烟枫叶路,细雨蒙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2、《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3、《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真州驿》。
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
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
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
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
5、《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6、《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7、《金陵驿二首·其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和中斋韵(过吉作)》。
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
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9、《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酹江月·乾坤能大》。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
横槊题,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对文天祥评价篇十一
1.理解并背诵《正气歌》(序除外)。
2.分析“正气”的含义并体会诗中蕴涵的爱国精神。
3.掌握五言诗的有关常识。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2.内容提示。
作者文天祥用五言诗的形式历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不朽事迹,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显示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本文题目为“正气歌”,在诗里,作者将似乎很抽象的“正气”具体化,说它“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而这天地正气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就表现为志士仁人的凛然气节。诗的前半篇,可以说是民族气节的赞歌。接下去,由礼赞前代英烈而转入自叙,叙述他从容赴难,临危不惧,斗争到底,视死如归。诗的后半篇,可以说是他坚持民族气节的战歌。
三、作者生平。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于此两年前,北方蒙古贵族军队一举灭掉了金国;于此一年前,又兵分三路南侵,在四川、襄汉、蕲黄、江淮之间漫长的战线上,向南宋发动了全面攻势。文天祥一出生,就面临着南宋政府极度腐败、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严酷现实。
文天祥不平凡的一生,以恭帝德佑元年(1275)为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天祥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其父文仪,字士表,号革斋,以读书勤敏、学识渊博闻名乡里。他“嗜书如饴,……有未见书,辄质衣以市”。(《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见《文山先生全集》。下文凡引自此集者只注篇名。)对其子管教甚严:“夜呼近灯,诵日课,诵竟,旁摘曲诘,使不早怡,以习于弗懈。小失睡,即示颜色,虽盛寒暑,不纵检束”。(同前)天祥不但学习刻苦,成绩卓异,而且常为书中志士仁人的崇高精神所感动,立志要为国家民族做一番事业。他后来回忆说:“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胡铨像,皆饰忠节,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宋史》本传)二十岁入县城白鹭洲书院,就学于欧阳守道之门。守道号巽斋,“少孤贫,自力于学,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宋史·欧阳守道传》)文天祥在品格操守方面,又受到巽斋的深刻影响。
理宗宝佑三年(1255)秋,天祥与弟璧同举郡贡士。翌年五月应礼部试,对策集英殿,文思泉涌,挥笔立就万言,被理宗亲擢为进士第一名。主考官王应麟奏道:“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宋史》本传)这篇《御试策》,切陈时弊,毫无避忌,上自皇帝,下至暴吏贪官,无不在指斥之列:“今之民生困矣!自琼林大盈,积于私贮而民困;自建章通天,频于营缮而民困;自献助迭见于豪家巨室而民困;自和籴不间于闾阎下户而民困;自所至贪官暴吏视吾民如家鸡圈豕惟所咀啖而民困。呜呼!东南民力竭矣!”并进一步指出:“天久而不坠以运,地久而不隤以转,水久而不腐也以流,日月星辰而常新也以行。”要求理宗彻底改变因在位日久而政理浸怠的现状,“法天不息”,励精图治。
天祥及第的第四日,其父病逝于临安客邸,他与弟扶柩还乡,守丧三年。
宝佑六年(1258),蒙古大汗蒙哥率军侵入四川,忽必烈领兵直逼鄂州,南宋局势更加恶化。理宗开庆元年(1259)九月,天祥入京任职,授承事郎、兼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这时,南宋权奸贾似道以枢密使为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慑于敌军威势,不组织抵抗,只一味告急。一时间京师汹汹,朝廷震恐。内侍董宋臣竟主张迁都逃跑。朝廷的失败主义情绪和南宋军民的浴血抵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天祥刚进京,就上书,乞斩董宋臣,以使“将士感泣而思奋”,并提出了连结州县、联合抗敌等应急措施,朝廷却不予理睬。血气方刚的文天祥不满于朝廷的昏暗,便弃官回乡。同年冬,贾似道投降卖国,暗与忽心烈媾和,称臣纳币。不久,蒙哥在四川被英勇的南宋军民打死,忽必烈急于夺取大汗位置,撤兵而去。贾似道竟乘机谎报“诸路大捷”,理宗不察,诏令“论功行赏”。景定元年(1260)四月,忽必烈即大汗位,是为元世祖。七月,派使节南下,要求南宋政府履行和约。贾似道深惧议和事发,只得将来使拘禁起来。这一情况,又成为蒙军大举南侵的借口。
从景定元年到度宗咸淳十年(1274)这十五年间,文天祥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刑部郎官、礼部郎官、尚左郎官、实录院检讨官、玉牒所检讨官、秘书监等朝中官职,并先后出知瑞州、宁国府、赣州,领江西、湖南提刑。他任地方官,能关心民间疾苦。如知瑞州时,曾“积缗钱万,创便民库”;知宁国府时,又曾奏免了本地部分税务,“百姓欢舞”。他在任朝官期间,继续与误国害民的权奸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如景定四年,曾上书弹劾被朝野称为“董阎罗”的董宋臣。咸淳六年,贾似道以“致仕”(退休)要挟度宗,度宗苦苦挽留。文天祥此时任制诰、兼学士院权直,受命替皇帝草拟挽留贾似道的制诰。他在文稿里一反惯例,不但没有夸赞功绩,而且“裁之以公义”。贾似道恼羞成怒,指使台官诬告,罢了天祥的官。天祥再次愤然回到故乡。
从恭帝德佑元年奉诏起兵到元世祖至元十九年英勇就义,是文天祥生平的第二阶段。在这八年里,文天祥直接参与并亲自领导了南宋军民可歌可泣的抗元斗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一面战旗。
德佑元年春,元丞相伯颜军水陆并进,大举南侵。贾似道所统诸路军一败涂地,南宋沿江诸州相继失陷,元军直逼临安,南宋政府急令各地发兵“勤王”。文天祥时在江西,决心与国家民族共存亡。在“无兵无将,无官无吏,无钱无米”的条件下,立即发文告,募义兵,捐出全部家产作军费。由于他保国抗敌的行动符合民族利益,所以很快建立了万余人的抗元武装。他亲自领军前进,四月下吉州,七月过衢州,八月入临安。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这支军队以严明的纪律,粉碎了投降派的诽谤,赢得了沿途广大人民的信任,很快扩充到三万余人。入临安后,朝廷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治江苏吴县)事。十月,除端明殿学士。然而,此刻的南宋朝廷,已经完全笼罩在失败主义的冷雾之中,襄阳守将吕文焕降元,并为元军作向导。朝廷竟决定追封吕文焕的亡兄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并擢升其子吕师孟为兵部尚书,企图通过他与吕文焕的关系,向元人乞降。对此,文天祥坚决反对,上疏说:“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义少。乞斩吕师孟衅鼓,以作将士之气”。在南宋政府投降主义路线统治下,常州、平江、独松关相继陷落,元军迅速逼近临安。在此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文天祥正确指出:元军入侵过速,后方空虚,而我两淮等许多地区尚保存着相当的武装力量。政府应振作精神,在临安与敌决一死战,同时调集敌后兵力,使敌首尾不能相顾。一战获捷,便会大挫敌军锐气,给全国军民以鼓舞,以促成战争形势的好转。但是,早已决计投降的南宋政府却诬之为轻举妄动,弃置不理。
德佑二年正月十八日,元军占领了离临安仅三十里的皋亭山,通知南宋政府派人谈判,企图逼迫南宋政府不战而降。正当此际,奉命出使元营的右丞相陈宜中竟连夜潜逃,不如去向。翌日晨,朝廷召文天祥,授枢密使,中午,又授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二十日,令天祥入元营谈判。友人及部将知天祥必不肯降,料此行凶多吉少,苦劝他不要去。天祥认为:一则“百万生灵,立有鱼肉之忧,……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二则,“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三则,“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后序》)因此,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入元营后,文天祥严正指出,若要谈判,元军必须立即无条件退兵到平江、嘉兴一线。在与伯颜辩难时,自称“大宋状元宰相”,词旨慷慨,大义凛然,使敌“大酋为之辞屈而不敢怒,诸酋相顾动色,称为丈夫”。(《指南录·纪事诗序》)伯颜等痛感文天祥是他们迫使南宋政府投降的最大障碍,便强行扣留。第二天,南宋政府竟派左丞相吴坚等五人,号称“祈请使”,奉表献土于元营。二月五日,端宗率百官拜表祥曦殿,南宋政府正式降元。
二月九日,文天祥被迫登舟,与贾余庆、刘岊等“祈请使”一同被押解北上。途中,文天祥不断痛骂伯颜失信、贾余庆等卖国,求速死而不可得。随天祥同行的,除帐前将官十人外,还有抗元志士杜浒,文天祥多次与他们研究脱险计划。二十九日夜间,文天祥一行十二人,在人民冒死相助下,终于由镇江逃出,流离转徙,终于找到了南宋流亡政府。这年三月,元军押解宋恭帝赵显和皇太后全氏等北行。五月,端宗(赵昰)于福安即位,改元景炎。天祥投奔福安,授通议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从景炎元年七月到景炎三年十二月战败被俘,发动并领导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最后的殊死的战斗。景炎元年七月,他赴南剑聚兵以图收复江西。由于元军暴行激起人民广泛反抗,所以义旗一举,各地人民纷纷送子弟投军,许多爱国志士也踊跃前来求入幕府。他便率领这支新军入汀州、过漳州、经梅州,进赣州境,几经转战,军心益奋,景炎二年六月三日,激战于雩都而大捷,重挫元军。他后来回忆说:“大捷于雩都,进攻兴国县,县反正,于是驻屯。遣大兵攻赣州,又以偏师出吉州,赣诸县皆复,虏号令惟行于城中。吉水、永丰、万安、永新、龙泉以次皆复,临、洪、袁、瑞,莫不响应,诣军门请约束者相继。兴国、黄州新复,皆来请命。……幸而一捷,国事垂成之候也”。(《集杜诗·赣州序》)雩都大捷后,义军军威大震,“号令通于江淮,”(《纪年录》)抗元战火有燎原之势。元统治者大惊,急调重兵围攻。文天祥部下虽无比骁勇顽强,但因力量对比悬殊过甚,攻打赣州、吉州二城时接连失利,终于被迫退至空坑,损失惨重。天祥的夫人及一子二女亦被元军掳去。空坑失败后,文天祥并未灰心,仍激励并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抗元斗争。景炎三年四月,端宗卒,帝昺即位,改元祥兴。八月,授天祥少保、信国公,率军屯潮州潮阳。十二月十五日移屯海丰,二十日,中途被元军骑兵追及,战败被俘。
被俘后,由元军元帅、汉奸张弘范亲自押解北行。从潮州下洋,经九个月水陆行程,于祥兴二年十月一日抵达燕京。一路上,文天祥坚持斗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就在文天祥被俘后不久,祥兴二年二月六日,崖山大战,血染海水,南宋流亡政府最终覆亡了。
文天祥虽然久系狱中,但被元统治者铁蹄蹂躏的广大人民仍然把他看作是自己抗元斗争的领袖。人们首先急于营救天祥出狱。中山府人薜宝柱曾聚数千人。“自称是真宗幼主,要来取文丞相”。“又有书于椟者曰:‘两卫军尽足办事,丞相可以无虑’。又曰:‘先焚城上苇子,城外举火为应’。”(邓光荐《文丞相传》)这些传闻,使元统治者草木皆兵,日夕不安。元统治者终于决定处死文天祥以绝后患。此时,元朝一些大臣纷纷上书说:“南方丞相,无如文天祥。”还说:“文天祥,宋状元宰相,忠于所事,若释不杀,因而礼待之,亦可为人臣好样子”。天祥闻说,不为所动,只求速死。在写给舅父的遗书中,天祥表示:“刀锯在前,亦含笑入地矣”。(《与方伯公书》)。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忽必烈召文天祥,“天祥入殿中,长揖不拜,左右强之拜跪,或以金挝其膝伤,公坚立不为动”。当忽必烈表示愿委以大任时,文天祥平静地答道:“愿与一死足矣!”第二日赴刑场,他自觉无愧于国,无愧于民,心中很坦然。临刑,从容问左右曰:“何为南方?”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说:“臣报国至此矣!”慷慨就义,时年仅四十七岁。燕京百姓,见者闻,无不下泪。曾参加过抗元斗争的王炎午在《望祭文丞相文》中说:“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这一高度赞誉,反映了宋末元初广大人民对于民族英雄文天祥深切的缅怀敬仰之情。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文天祥平生有《文山随笔》数十大册,常以自随,遭难后尽失之。元贞、大德间,其乡人搜访,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世称道体堂刻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后,又曾几度校勘编次。《四部丛刊》所收《文山先生全集》,鉴于旧刻“简帙庞杂,篇句脱误,岁久浸漶,几不可读”,遂重新编次为二十卷本:诗(德佑前作品)二卷,文十卷,《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集杜诗》、《纪年录》、《拾遗》各一卷,《附录》二卷。其中,诗六百零八首,词六首,集杜诗五绝二百首,集杜诗胡笳曲十八首,共八百三十二首。
2.诗歌。
文天祥的诗歌,和其生平相一致,也是以德佑元年直接参加并领导抗元斗争为转折点,表现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
德佑以前的诗歌,保存至今的有242首,打开这些诗卷,我们看到,在国家民族空前忧患中成长起来的诗人,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热情,他在知瑞州时所作的《题碧落堂》诗中说:“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这里的“秋风紧”,和《山中感兴三首》中的“北风急”,都指日益猖獗的民族侵略。他渴望早日击败入侵者,统一祖国,使人民不再流离,发出了“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题黄冈寺次吴履斋韵》)的呼声。即使在被迫退居文山期间,他也无时不在忧心国事。“昔为江上潮,今为山中云。江上潮有声,山中云无情。一年足自念,况复百年长!但存松柏心,天地真茫茫。”(《山中感兴三首》)“寓形落落大块间,嘘吸一气自往还。桑弧未了男子事,何能局促甘囚山!”《生日和谢爱山长句》“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夜坐》)这些诗,都表现了他渴望施展抱负、献身国家的热情。
个别诗篇,还直接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如在《贫女吟四首》中,他就曾代“为人拈绣针”,终日“汗如雨”的贫家姑娘抒发过“百巧不救贫”的悲愤。
也应当指出,文天祥在德佑以前的诗歌中,赠相士、丹士、道士之作很多。虽然如他在给老师欧阳巽斋的信中所解释的那样:“江湖之人登门者日不绝,彼诚求饱暖于吾徒之一言,吾徒诚悯其衣食之皇皇,则来者必誉”,但作为诗歌创作,这必竟是一个缺憾。
使文天祥的诗歌获得“诗史”盛誉的,还在于德佑以后的'作品。文天祥作诗是很勤敏的。在戎马倥偬之际,在千难万险之中,甚至在被拘被囚失去人身自由的时候,他都没有放下诗笔。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而作诗的目的,则一是“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二是使“后之良史尚庶几有考焉”。(《集杜诗自序》)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与他早期就把“忧国杜少陵,感兴陈子昂”奉为学习的楷模是一脉相承的。
德佑以后的诗作分别汇编在《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等诗卷里。《指南录》中的诗,主要反映的是赴元营谈判、被拘北行、镇江脱险和追寻南宋流亡政府的这段经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两句诗,说明他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的诗歌结集名为《指南录》。《指南后录》中的诗,主要反映的是战败被俘,被囚系于舟中北行,以及至燕京被囚这段经历。“《吟啸集》则当时书肆所刊行,与《指南录》颇相复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内容以反映燕狱生活为主。德佑以后的诗歌,以文天祥自己参加和领导抗元斗争的惊心动魄的艰难历程为主要线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南宋覆亡时期的一部“诗史”。
元军所到之处,任意掳掠残杀,甚而屡有“屠城”暴行。文天祥两次被迫北行途中,目睹种种惨象,痛心疾首,悲愤交集,写出了控诉侵略战争的大量诗篇。“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壮哉睢阳守,冤哉马邑屠!”(《指南录·常州》)“连年淮水上,死者乱如麻!”(《指南录·吊战场》)“楚州城门外,白场吹悲风。累累死人冢,死向锋镝中。”(《指南后录·淮安军》)“遗民死欲尽,莽然狐兔丛”。(《指南后录·彭城行》)“野火无一家,荒草青蔓蔓。”(《指南后录·发淮安》)“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飚风吹鬓华”。(《指南后录·南海》)“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指南后录·越王台》)这样触目惊心的诗句,凝聚着诗人的血泪,也凝聚着民族的苦难。
对侵略暴行的恨,正是由于诗人对祖国怀有深挚的爱。“昨夜三更梦,春风满故园”。(《指南录·沉颐家》)“故园水月应无恙,江上新松几许长?”(《指南后录·苍然亭》)“江山有恨销人骨,风雨无情断客魂。”(《指南后录·再和》)“独自登楼时拄颊,山川在眼泪浪浪”。(《指南后录·登楼》)“清泪难忘父母邦”。(《指南后录·泰和》)这些诗,字字句句都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在这些直接倾吐对祖国的无限深情的诗句里,我们看到了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文天祥还在许多诗篇中,反复表白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誓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决心:“自古皆有死,义不污腥膻”。(《指南录·高沙道中》)“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指南后录·元夕》)“俯仰经行处,死生谈笑间”。(《指南录·纪闲》)“但令守吾贞,死生浩无愧”。(《指南录·有感呈景山校书诸丈》)“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指南后录·言志》)“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指南录·题苏武忠节图》)“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指南后录·南安军》)“唯存葵藿心,不改铁石肠。断舌奋常山,抉齿厉睢阳”。(《指南后录·壬午》)“无书求出狱,有舌到临刑。宋故忠臣墓,真吾五字铭”。(《吟啸集·已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像这样正气浩然,掷地有声的诗句,说明文天祥将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过零丁洋》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词,更垂训千古,数百年来,鼓舞无数有志之士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牺牲,前仆后继。
与此相对照,他对于那班平日欺压百姓、耀武扬威,一遇危急存亡之秋,就屈膝投敌、卖国求荣的朝廷命臣们,则给予无情的谴责与鞭鞑:“正气扫地山河羞,身为大臣义当死。……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指南后录·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把抨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封建统治者:“至尊驰表献燕城,肉食那知以死争!”(《指南录·使北》)这说明,文天祥矢志抗敌以至一死殉国,不仅是为南宋君主尽忠,也符合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
对战友和亲人的缅怀和伤悼,构成文天祥后期诗歌的又一重要内容。当文天祥身陷囹圄之后,回想轰轰烈烈、南征北战的岁月,缅怀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志士和部将,心嘲澎湃,不能自已,便借杜诗成句以发之,写成《集杜诗》绝句二百首。此外,文天祥还创作了不少思念亲人的诗歌。为了抗击民族侵略,文天祥和他的一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家国伤冰泮,妻子叹陆沉。……人谁无骨肉,恨与海俱深!”(《吟啸集·感伤》)“岂料国破家亦亡!”(《指南后录·六歌》)“梦中儿女慰生离”。(《指南后录·早秋》)“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天长与地久,此恨极千古。来生业缘在,骨肉当如故”。(《指南后录·过淮河宿阚石有感》)“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指南后录·得儿女消息》)在燕京狱中时,他与妻子儿女咫尺相隔,生死不知。元统治者多次以骨肉相聚、富贵荣华引诱他投降,他始终没有动摇,表现了松贞霜洁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诗歌的代表作即是我们将要讲解的至元十八年夏作于燕京狱中的《正气歌》。
3.散文。
文天祥的散文也值得重视。他的散文可以说无体不备,但最有文学价值的则是以下三类:
第二类是为自己的诗集所写的序文,如《指南录自序》、《指南录后序》和《集杜诗自序》等等,而以《指南录后序》(我们中学已经学过)最著名。这篇《后序》,追叙其抗辞犯敌、被押北行、逃回福州、九死一生的历险经过,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而作者守义不屈的精神风貌,凛然如见,是南宋散文中的光辉篇章之一。
第三类为记游散文。这类文章共有十数篇之多,如《文山观大水记》、《赣州兴国县安湖书院记》等,都很有特色。
4.词。
文天祥的词,《全宋词》辑有《齐天乐》二首、《酹江月》三首、《满江红》二首和《沁园春》一首。《酹江月》中的“水天空阔”一首,一说为邓剡词,待考。词虽不多,却像他的诗那样寄壮志,抒豪情,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激情。如《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上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激昂慷慨,苍凉悲壮,为宋词奏出了最雄壮的尾声。
五、创作背景。
《正气歌》是文天祥诗歌的代表作,是至元十八年(1281年)夏作于燕京狱中的。这时候,他被囚于“污下而幽暗”的“土室”已有两年。历尽了各种折磨及利诱,但他始终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并坚定地选择了杀身殉国的道路。为了表达自己对故国的忠诚、对理想的追求,写下了这首浩气长存的诗篇。
对文天祥评价篇十二
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的那年,徐州牧刘备,受到袁术、吕布的夹攻,失败了,来投奔曹操。
刘备是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原来是西汉皇室的后代。他从小死了父亲,家境很贫苦,跟他母亲一起靠贩鞋织席过日子。后来,靠同族人的帮助,才拜老师读了一点书。可是他不大爱读书,却喜欢结交豪杰。有两个贩马的大商人经过涿郡,见了刘备,很器重他,就出钱帮助他招兵买马。
当时,有两个壮士到涿郡应募,一个名叫关羽,一个名叫张飞。刘备见关羽、张飞两人武艺高强,又跟他志同道合,就待他们特别亲切。日子一久,三个人的感情真比亲兄弟还密切。因此,民间传说他们三个人曾经结拜为把兄弟。
刘备投奔曹操以后,曹操和刘备一起去攻打吕布,消灭了吕布的割据势力。回到许都,曹操请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并且非常尊重刘备,进进出出,都要刘备陪他在一起。
刘备见曹操这样尊重他,心里反倒不安,因为他有自己的雄心大志,生怕遭到曹操的猜疑。
曹操表面上看重刘备,暗地里也在防备他。他派人去看看刘备在家里干什么,只见刘备在自己园子里种菜浇水,没有什么可疑,也就渐渐放心了。
这时候,朝廷里出了一件事。因为曹操的权大了,汉献帝嫌他太专横,要外戚董承设法除掉曹操。他写了一道密诏缝在衣带里,又把这条衣带送给董承。
董承接到衣带中的密诏,就秘密约了他的几个亲信,商量怎样除掉曹操。他们觉得自己力量不够,认为刘备是皇室的后代,一定会帮助他们,就秘密找刘备商量,叫刘备去一起干。刘备同意了。
没多久,曹操邀请刘备去喝酒。两个人一面喝酒,一面有说有笑,谈得很融洽。他们谈着谈着,很自然地谈到天下大事上来了。
曹操拿起酒杯,说:“您看现在那么多人在争夺天下,有几个算得上英雄呢?”
刘备谦虚地说:“我说不上来。”
曹操面露笑容,从容地对刘备说:“依我看,当代的天下英雄,只有将军和我曹操两个人。像袁绍这号人,算不上什么。”
刘备为了跟董承同谋的事,心里正在七上八下,听到曹操这句话,大吃一惊,身子打了一个寒战,连手里的筷子也掉了下来。
就在这节骨眼上,天边闪过一道电光,接着就豁喇喇响起一声响雷。刘备一面低下身子拾筷子,一面说:“这个响雷可厉害,把人吓成这个样子。”
就这样,他总算把惊慌的'神情掩饰过去,没让曹操看出破绽。
喝完酒出来,刘备再三捉摸曹操的话,觉得曹操把他看作唯一的敌手,将来不会轻易放过他。打这以后,他一面和董承他们联络,共同设法除掉曹操;一面找机会离开许都。
凑巧袁绍派他儿子到青州去接应袁术,要通过徐州。曹操认为刘备熟悉那一带的情况,就派他去截击袁术。
刘备巴不得趁早离开,一接到曹操命令,就飞快地和关羽、张飞带着人马走了。
曹操的谋士郭嘉等听到曹操放走刘备,赶快去找曹操,说:“刘备有野心,不能放他走呀!”
经郭嘉一提醒,曹操也有些懊悔了,马上派人去追,刘备已经走远了。
刘备打败了袁术,夺取了徐州,决定不回许都去了。徐州本来是刘备做过州牧的地方,附近的郡县都响应他,背叛了曹操。
曹操一听到刘备背叛他,气得要命。到了第二年春天,有人向曹操告发了董承和刘备在许都合谋反对曹操的事。曹操把董承和他的三个心腹都杀了,并且决心亲自发兵征讨刘备。
那时候,袁绍已经兼并了幽州(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拥有几十万人马,扬言要进攻许都。
曹操部下的将领劝阻他说:“现在跟您争天下的主要是袁绍。听说袁绍正想打过来,您却往东打刘备。万一袁绍从北面打过来,我们怎么办?”
曹操说:刘备是个有能耐的人。现在不趁早消灭,将来后患无穷。”
郭嘉也说:“刘备刚起来叛变,归附他的人不多,立刻打过去,一定能把他打败。袁绍的性子犹豫多疑,即使要来进攻,也没有那么快。”
曹操就决定把一部分精兵守住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防备袁绍进攻。他亲自带领大军进攻徐州。
对文天祥评价篇十三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对文天祥评价篇十四
九垠化为魅,亿丑俘为虏。
既不能变姓名卒于吴,又不能髠钳奴于鲁。
远引不如四皓翁,高蹈不如仲连父。
冥鸿堕矰缴,长鲸陷网罟。
鷃燕上下争谁何,蝼蚁等闲相尔汝。
狼藉山河岁云杪,飘零海角春重暮。
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
我生不辰逢百罹,求仁得仁尚何语。
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
妇女低头守巾帼,男儿嚼齿吞刀锯。
杀身慷慨犹易免,取义从容未轻许。
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
以身徇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素王不作春秋废,兽蹄鸟迹交中土。
闰位适在三七间,礼乐终当属真主。
李陵卫律罪通天,遗臭至今使人吐。
种瓜东门不可得,暴骨匈奴固其所。
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
已矣夫,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15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