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领域,人们经常需要撰写报告来汇报工作、研究成果或企业经营情况等。在报告中要注重数据和实证材料的运用,利用图表和案例进行信息展示,使报告更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范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报告写作中的一些共性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报告的要点。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一
粉状物品机械在工业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工业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粉状物品包装机械行业虽然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要对国内外粉状物品包装机发展趋势和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我国粉状物品包装机发展道路,和发展的方向。市场经济在迅速的发展,粉状物品包装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在追求商品质量的同时,对商品精美包装也越来越看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开始起步,并且发展迅速,各式各样的包装机械涌现在了市场,食品、工业、医药等等行业。同时出现了很多粉状包装机械生产企业,带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单位,但我们必须重视我国和发达国家包装机械行业之间有20多年的差距1。包装机械是为商品进入市场提供保护、方便流通、促进销售及附加值而完成生产过程的技术装备。它是包装工业,同时也是机械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包装机械,就没有现代化的包装工业。
1.1、我国粉状物品包装机械发展现状
中国粉状物品包装机整体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粉状物品包装机械已成为机械工业中十大行业之一,为中国包装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些粉状包装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随着包装机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粉状物品自动包装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目前,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目前,我国的粉状包装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小而全”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同时存在着产能过剩,及企业重复生产那些成本低、工艺水平比较落后、易于制造的机械产品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包装机械市场的混乱阻碍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包装机械产品由于品种少、技术水平低、产品可靠性差等原因,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近年来,伴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种种举措,造成新一轮技术引进高潮。这给国产包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2、粉状物品包装机传动部分的结构
包装机为粉料包装机,粉料包装机顾名思义是包装粉料使用的,它包括的部件有出料斗,插板,给料门,卸料门,放料斗,卡带机构,传料螺旋杆等3,通过外部电机驱动螺旋杆输送物料由于粉状物品包装机的包装速度较高,而且要保证动作的相互协调和工作可靠稳定,用液压式或气动式控制机构尚有困难,因为液体和气体有可压缩性,而且油液的粘度大,高速换向运动时惯性冲击大、发热高,液压还会因温度升高而使粘度变化,影响动作的准确性,所以一般只用于活塞往复动作较慢的机械4。在这个基础上再配合当今电子科技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更能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总体传动可以分为齿轮传动,链传动,带(齿形带)传动等。
1.3、粉状物品包装机计量部分
粉状物料就是粒度非常小的颗粒状物料,由于粒度非常小,因而粉状物料具有流动性差,吸湿性强,颗粒之间亲合力大,易受温度、湿度、空气流影响,易飞扬等特点。正由于这些特点,增大了包装机对粉状物料的包装难度。并且由于不同的粉状物料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这些将直接影响包装工艺和机器结构。为保证在一定速度下准确计量,控制粉尘飞扬,防止粉料与供料通道壁粘附,必须解决好供料间题5。供料方式可分为三种供料方式:
(1)振动供料
电磁振动供料的原理是料槽受电磁铁激振力的作用产生交频微幅振动从而将粉状物料输送到称量斗中,供电的方法有交流激振和半波整流激振。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供电电压调节粉料进给速度和生产能力。
(2)螺旋供料
螺旋供料的速度比振动供料快得多,它靠螺杆旋转供送粉料,由于螺杆的每一螺距有一个理论容积,在每个装料循环中,只要精确控制螺杆的转数,就得到正确的计量,螺杆计量供送的理论容积应准确一致,因此螺杆螺旋必须经精确加工,计量螺旋杆通常作垂直安装使用螺旋外径与导管配合间隙应适当。
(3)柱塞式供料
如图所示,柱塞由连杆机构或气动液压缸推动作直线往复运动,柱塞3向前移动时,将容腔中充填的物料推向出料口7,经出料口卸入待装的容器内,柱塞向后退至原位后,物料再由料斗1流入容腔。容腔容积的大小可由调节螺杆6调节活门5得到。
1.4、粉状物料包装机袋封口部分
包装薄膜通过牵引辊和牵引输送辊被连续供送到衣领成型器,使之转换为与进料相称的袋状形式,将纵边密封,内装物件由进料管道进入袋中,由横封机构和转动导杆机构驱动的袋端切断滚刀口对准料筒上的色标加以热封、切断,最后逐个排至机外。
1.5、粉状包装机械发展趋势
(1)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这是包装机械最显著的发展趋势,美国包装机械的产量和品种居于世界首位,十分注重机械与计算机的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将自动化操作技术,检验技术应用于包装机械中。
(2)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是包装机械四大强国,他们十分注重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最大效益的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提高生产率前提是保证质量,他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的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3)适应产品变化具有柔性和灵活性。
由于机械行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具备良好的柔性和灵活性是包装机械必须含有的要求。设计能够包装单个产品,又能包装批量产品的包装机械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难题。
(4)向求精求专发展
世界各国包装及发展集机、电、光、声于一体的技术日趋得到重视,实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必须走精益路线,专业路线。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二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时发展尖端技术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从‘“九五”规划开始,已将其列为关键技术之一。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包括精密微加工、精密测量和精密控制的一门综合学科,而精密微致动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目前超精密加工中所使用的刀具大多采用基于压电陶瓷材料(pzt)的致动元件,其输出功率低,且必须采取有限措施防止冲击力和高驱动电压造成的击穿短路等问题。因此采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成为近年来研究微致动技术的热点。它的发展,势必促进微致动技术在微机电系统(mems)和超精密加工、半导体生产、光学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国外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理论及应用成果,日本用直径6mm的超磁致伸缩棒制备了精密机床工具伺服装置,其每平方毫米面积闪的驱动力为588n,是压电材料(pzt)的20倍,加工单晶硅晶面的平均粗糙度为1.9nm。美国etrema公司开发的大行程精密terfenol-d致动器应用在活塞非圆加工机床上,最大行程为640μm(最大动态行程350μm),位移精度达2%±1.1μm,最大输出力为2670n。另一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应用领域是微型马达,包括直线马达和旋转马达,etter教授研制的超磁致伸缩蠕动型直线马达,可产生1000n的驱动力,极限速率为20mm/s;h等利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开发的转动式步进马达扭矩输出达12.2n·m,精度达800微弧度。在流体控制领域,瑞典abb公司设计了一个用gmm棒作为驱动原件的燃料注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燃料的精密、瞬时控制,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小污染,它在飞机和汽车等内燃机中已得到应用。
国内在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夏春林等(1999年)用超磁致材料制作了用于压力气动阀的驱动元件;浙江大学开发研制了活塞异型销孔的制造系统,成功的解决了异型销孔的制造难题;甘肃天星开发了商用化的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开发了井间声波发射换能器等稀土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研究所研制开发了超精密超磁致微动执行器。
然而,超磁致致动器工作时,驱动线圈的发热及超磁致伸缩棒的涡流与迟滞损耗均导致超磁致伸缩棒温度的升高。而温度的上升将导致超磁致伸缩棒的热变形,严重影响致动器的输出位移精度。因此,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中,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或抑制由温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毕业设计的旨在对某微进给刀架中执行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并对其,以尽量消除或抑制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更高的输出位移精度,进一步推广它在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提升我国机电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本毕业设计对给定的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并恒温水冷条件下进行热分析,通过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有限元分析与仿真,研究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与热变形。根据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提高其工作性能。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综述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物理特性、应用及超磁致致动器的优势,阐述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及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超磁致致动器的发热影响分析。列出所有导致超磁致伸缩棒发热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超磁致伸缩棒温度升高对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总结常用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控方法以及其适用场合。
第三章:超磁致致动器的热分析理论论以及软件仿真。介绍有限元热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步骤。在abaqus环境下建立当前微进给刀架中致动器的三维模型,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的驱动电流以及恒温水冷的温度下,对超磁致致动器几何模型施加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网格划分等步骤后,经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在该工况下超磁致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
第四章:超磁致致动器结构优化。根据前面所得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介绍针对该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方案以及为什么要采取该方案,确定最终的驱动器结构参数和所采用材料的热属性参数。对优化后的致动器施加相同的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优化后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得出对比,得出结论,以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概括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毕业设计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
(1)超磁致驱动装置的三维建模。分析微进给平台的图纸,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中建立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驱动装置的的三维模型。
(2)基于abaqus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下,建立好超磁致致动器的有限元模型后,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施加相应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设定的驱动电流以及25℃的恒温水冷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和热变形量,分析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
(3)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根据前面所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改善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场分布均匀度以减小热变形误差。初步设想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优化:
二、将超磁致伸缩棒与线圈间套筒的材料换成相变材料,利用其相变过程中吸收潜热,温度维持不变的特性,抑制线圈发热对超磁致伸缩棒的影响,总体采用相变加水冷组合温控的技术方案。
(4)对比对优化后的超磁致致动器在abaqus环境中施加相同的驱动电流及恒温水冷的条件,进行有限元热分析,得到优化后的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1)第1-3周:毕业实习,完成实习报告。
(2)第4-5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3)第6-8周:学习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完成超磁致致动器的三维建模与仿真。
(4)第9-10周:在abaqus环境下完成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条件下的热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的热分析结果。
(6)第13周:修改、完善并打印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毕业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7)第15周:制作答辩幻灯片,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三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液压破碎锤已经成为液压挖掘机的一个重要作业工具,它能在挖掘建筑物基础的作用中更有效地清理浮动的石块和岩石缝隙中的泥土。可以应用在比较恶劣的作业环境,应用场合广。也有人将液压破碎锤安装在挖掘装载机(又称两头忙)或轮式装载机上进行破碎作业。我国液压破碎锤市场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国产液压破碎锤企业迅速崛起,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液压破碎锤的优点:结构简单、故障少、维护方便、成本较低、冲击能量较大。因此用户可同时降低使用和维护两方面成本。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市场分析:
3.液压破碎锤,又叫做液压破碎器、液压碎石器、液压锤或液压镐等。而我国国家标准的术语称之为液压冲击破碎器(hydraulicimpactbreaker)。名称五花八门是由于国际上暂时还没对液压破碎锤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现在液压破碎锤市场十分兴旺,韩国、日本、德国、美国、芬兰、意大利等国的多种型号液压破碎器充斥我国市场,现在国内市场主要销售的品牌有韩国组装(水山、工兵、韩宇、东光、双牛、猛士等),日本组装(古河、甲南、东空等)。我国液压破碎锤市场目前尚处于快速成长期,国产品牌主要有惊天、力博士、迈科、长液等。目前国内外对液压破碎锤的技术研究主要是1、采用最优化设计理念,加大活塞和缸体行程,采用活塞和钎杆同样大的直径,使破碎锤与主机匹配效果最佳,合理利用最高的输出能量,增加冲击能量。节约能源,达到工作效率最高。使用高质量材质特殊精密工艺加工制造,降低其使用成本。2、尽最大力度让液压破碎锤结构简单、故障少、维护方便。延长使用寿命。并总结液压破碎锤常发生的故障与原因,进行改进与创新,降低成本。
3、选题研究的内容:
1、对液压破碎锤一个综合的了解。(产品种类、各种型号及参数、产品的应用场合、产品的使用等。)。
2、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分析液压破碎锤经常发生的故障与维护。
3、液压破碎锤的保养与检查。
4、液压破碎锤的改进与提高使用性能的创新设计。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和现场产品的考察,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研究方法:运用文献阅读法与比较法、网络信息收集与阅读、对实习公司的液压破碎锤产品的零件进行分析法、在液压破碎锤产品的应用场合进行维护及收集信息等方法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液压破碎锤的故障维护与改进和提高使用性能的创新设计。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01月05日——02月20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02月20日——02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03月01日——04月01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04月02日——05月01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05月02日——06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丁问司;新型冲击式液压碎石器的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9年06期。
【4】许同乐;影响液压锤性能因素的仿真研究[j];润滑与密封;20xx年05期。
【6】唐伟;无阀液压凿岩机动态过程的仿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xx年。
【8】黄园月;液压凿岩机冲击效率分析[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1995年02期。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四
课题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院(系)部:专业名称:mk2110数控磨床动力学模拟与床身结构优化设计(楷体三号加粗)王亮学号:1赵丽讲师李艳讲师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
20xx年00月00日。
说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xx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五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时发展尖端技术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从‘“九五”规划开始,已将其列为关键技术之一。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包括精密微加工、精密测量和精密控制的一门综合学科,而精密微致动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目前超精密加工中所使用的刀具大多采用基于压电陶瓷材料(pzt)的致动元件,其输出功率低,且必须采取有限措施防止冲击力和高驱动电压造成的击穿短路等问题。因此采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成为近年来研究微致动技术的热点。它的发展,势必促进微致动技术在微机电系统(mems)和超精密加工、半导体生产、光学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国外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理论及应用成果,日本用直径6mm的超磁致伸缩棒制备了精密机床工具伺服装置,其每平方毫米面积闪的驱动力为588n,是压电材料(pzt)的20倍,加工单晶硅晶面的平均粗糙度为1.9nm。美国etrema公司开发的大行程精密terfenol-d致动器应用在活塞非圆加工机床上,最大行程为640μm(最大动态行程350μm),位移精度达2%±1.1μm,最大输出力为2670n。另一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应用领域是微型马达,包括直线马达和旋转马达,etter教授研制的超磁致伸缩蠕动型直线马达,可产生1000n的驱动力,极限速率为20mm/s;h等利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开发的转动式步进马达扭矩输出达12.2n·m,精度达800微弧度。在流体控制领域,瑞典abb公司设计了一个用gmm棒作为驱动原件的燃料注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燃料的精密、瞬时控制,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小污染,它在飞机和汽车等内燃机中已得到应用。
国内在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夏春林等用超磁致材料制作了用于压力气动阀的驱动元件;浙江大学开发研制了活塞异型销孔的制造系统,成功的解决了异型销孔的制造难题;甘肃天星开发了商用化的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开发了井间声波发射换能器等稀土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研究所研制开发了超精密超磁致微动执行器。
然而,超磁致致动器工作时,驱动线圈的发热及超磁致伸缩棒的涡流与迟滞损耗均导致超磁致伸缩棒温度的升高。而温度的上升将导致超磁致伸缩棒的热变形,严重影响致动器的输出位移精度。因此,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中,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或抑制由温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毕业设计的旨在对某微进给刀架中执行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并对其,以尽量消除或抑制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更高的输出位移精度,进一步推广它在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提升我国机电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贾振元,王福吉,郭东明.功能材料驱动的微执行器及其关键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xx,39(11):61~67。
[3]o:academicpress,20xx。
[4]郭东明,杨兴,贾振元等.超磁致伸执行器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钢.中国机械工程.20xx,12(6):724~727。
[5]杨大智.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钢.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本毕业设计对给定的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并恒温水冷条件下进行热分析,通过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有限元分析与仿真,研究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与热变形。根据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提高其工作性能。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综述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物理特性、应用及超磁致致动器的优势,阐述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及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超磁致致动器的发热影响分析。列出所有导致超磁致伸缩棒发热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超磁致伸缩棒温度升高对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总结常用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控方法以及其适用场合。
第三章:超磁致致动器的热分析理论论以及软件仿真。介绍有限元热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步骤。在abaqus环境下建立当前微进给刀架中致动器的三维模型,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的驱动电流以及恒温水冷的温度下,对超磁致致动器几何模型施加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网格划分等步骤后,经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在该工况下超磁致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
第四章:超磁致致动器结构优化。根据前面所得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介绍针对该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方案以及为什么要采取该方案,确定最终的驱动器结构参数和所采用材料的热属性参数。对优化后的致动器施加相同的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优化后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得出对比,得出结论,以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概括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毕业设计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
(1)超磁致驱动装置的三维建模。分析微进给平台的图纸,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中建立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驱动装置的的三维模型。
(2)基于abaqus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下,建立好超磁致致动器的有限元模型后,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施加相应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设定的驱动电流以及25℃的恒温水冷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和热变形量,分析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
(3)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根据前面所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改善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场分布均匀度以减小热变形误差。初步设想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优化:一,对超磁致致动器的线圈发热进行分析,得出线圈发热模型,根据模型对线圈进行结构优化改善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二,将超磁致伸缩棒与线圈间套筒的材料换成相变材料,利用其相变过程中吸收潜热,温度维持不变的特性,抑制线圈发热对超磁致伸缩棒的影响,总体采用相变加水冷组合温控的技术方案。
(4)对比对优化后的超磁致致动器在abaqus环境中施加相同的驱动电流及恒温水冷的条件,进行有限元热分析,得到优化后的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3、进度安排。
(1)第1-3周:毕业实习,完成实习报告。
(2)第4-5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3)第6-8周:学习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完成超磁致致动器的三维建模与仿真。
(4)第9-10周:在abaqus环境下完成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条件下的热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的热分析结果。
(6)第13周:修改、完善并打印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毕业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7)第15周:制作答辩幻灯片,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六
反应釜的旋转轴密封装置是反应釜乃至整个工艺流程发生故障最频繁的关键部位之一,一旦整体式密封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整体式机械密封装置拆卸十分麻烦,维修周期长,因此密封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剖分式机械密封件,以求在不拆卸轴承、减速机、电机等部件的情况下完成机械密封件的更换。剖分式机械密封即将密封装置主要的密封件,包括密封端盖、密封副、传动套、橡胶圈等,都设计成剖分式的结构,密封件剖分面通过螺钉链接或插接式连接。这种结构形式的密封装置无须拆卸反应釜的其他装置即可直接进行安装、拆卸等工作,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安装、维修成本。下面简单介绍国内外研究状况:
2.1国外现状:
1、1991年日本nagaiyataro等发明了“带有剖分环的机械密封”,其密封环被一个带预制沟槽的支撑环覆盖住,用“o”环镶嵌在预制的`槽中。
2、1997年bessette等发明的“完全剖分集装式机械密封”,由两个部分组成,每部分依据集装式设计标准设计。装配采用定位螺丝把密封装配固定在转轴上,用套筒和槽来固定静组件于密封腔上。结构非常简单、操作方便、安装时无需测量或推测工作。
3、尽管如此,剖分式机械密封并未获得真正的应用。直到20xx年才由德国burgmann公司生产出产品并应用于水处理、制浆和发电等工业装置中。
2.2国内现状:
1、马卫东开展剖分式机械密封研究较早,20xx年发明了一种用于大型反应釜和大型泵的分体式机械密封,其动环通过推环、传动环固定成一体,动环、推环、传动环均由对称两部分组成、且分别由具有斜面的两个半夹紧环固定;静环、静环座、压紧螺母固定为一体,静环、静环座上的具有斜面的两个半夹紧环夹紧。
2、20xx年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对剖分式机械密封进行试验和工程应用研究后,参照德国博格曼公司研究和生产部分剖分式机械密封产品。共设计制造了20多套单端面、小弹簧结构剖分式机械密供石化行业使用(图2),但是试验证明,该完全剖分式机械密封装置在釜内压力为0.05mpa、常温的工况下运转良好,在将釜内压力升高至0.1mpa时,有大量气泡逸出,但是将釜内压力升高至0.15mpa时,有大量的气泡逸出。故该剖分式机械密封适合于工作参数低的工况下使用,不适用于压力大于的0.1mpa反应釜轴封。
3、方案拟定。
一般地,机械密封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a.由静止环(静环)及旋转环(动环)组成的端面,二者通常为研磨面,被称为摩擦副;b.辅助密封圈,也是机械密封装置中较为关键的密封件;c.使旋转环同轴一起作旋转运动的传动机构。
方案一:具有扣形结构的剖分式机械密封圈。
扣式密封圈:接口处采用扣式结构。如图3所示,密封圈接口的两端相问地分布有扣和相同形状的密封腔,接口两端分布相反。另外,密封腔底部设有一层粘胶,以保证扣形结构和密封腔的紧密接合,并能有效防止扣形结构脱离密封腔,保证了密封圈工作的可靠性。图4分别为扣式密封圈接口示意图。
优点:保证了密封的紧密性与可靠性。采用一端剖分式,结构简单,安装、维修与更换方便。无须拆卸反应釜轴上的其他装置即可直接进行安装、维修等工作,减少维修时间,节约维修成本,有效地解决了某些釜用密封件不易拆卸的困难。
缺点;制作工艺稍复杂。
方案二:嵌入方式。
优点:直接进行安装、维修等工作,减少维修时间。
缺点:制造较复杂,且在实际工作中,图中的设计使得强度降低,在使用过程中。
极易出现问题。
方案三:搭接式弹性密封。
密封机理:该环依靠自身弹力的作用,上搭接头有突出部分与相对应的搭接头的凹槽相契合,使其外圆与安装孔内表面紧密贴合而达到预紧式密封。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七
在数控机床移动式加工中移动部件和静止导轨之间存在着摩擦,这种摩擦的存在增加了驱动部件的功率损耗,降低了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增加了运动噪声和发热,甚至可能使精密部件变形,限制了机床控制精度的提高。由于摩擦与运动速度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特别是在低速微进给情况下,这种非线性关系难以把握,可能产生所谓的尺蠖运动方式或混沌不清的极限环现象,严重破坏了对微进给、高精度、高响应能力的进给性能要求。为此,把消除或减少摩擦的不良影响,作为提高机床技术水平的努力方向之一。该课题提出的将磁悬浮技术应用到数控机床加工中,即可以做到消除移动部件与静止导轨之间存在的摩擦及其不良影响。对提高我国机床工业水平及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且社会应用前景广阔。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机床正向高速度、高精度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但在高速切削和高速磨削加工场合,受摩擦磨损的影响,传统的滚动轴承的寿命一般比较短,而磁悬浮轴承可以克服这方面的不足,磁悬浮轴承具有的高速、高精度、长寿命等突出优点,将逐渐带领机电行业走向一个没有摩擦、没有损耗、没有限速的崭新境界。超高速切削是一种用比普通切削速度高得多的速度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先进制造技术,它以高加工速度、高加工精度为主要特征,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磁悬浮轴承由于具有转速高、无磨损、无润滑、可靠性好和动态特性可调等突出优点,而被应用于超高速主轴系统中。要实现高速切削,必须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速切削主轴系统,而选择合理的轴承型式对实现其高转速至关重要。其中,磁悬浮轴承是高速切削主轴最理想的支承型式之一。磁悬浮轴承可以满足超高速切削技术对超高速主轴提出的性能要求。但它与普通滑动或滚动轴承的本质区别在于,系统开环不稳定,需要实施主动控制,而这恰恰使得磁悬浮轴承具有动特性可控的优点磁悬浮轴承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磁一体化产品,对其精确的分析研究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如果用实验验证则会碰到诸如经费大、周期长等困难,在目前国内情况下不能采取国外以试验为主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是一种获得磁悬浮系统有关特征简便而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磁悬浮轴承的应用与发展可以说是传统支承技术的革命。由于具有无机械接触和可实现主动控制两个显著的优点,主动磁悬浮轴承技术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holmes和beams利用交流谐振电路实现了对钢球的悬浮。自1988年起,国际上每两年举行一届磁悬浮轴承国际会议,交流和研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990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提出了柔性转子的研究问题,tzer教授提出了数字控制问题;imann等人提出了无传感器磁悬浮轴承。近十年,瑞士、美国、日本等国家研制的电磁悬浮轴承性能指标已经很高,并且已成功应用于透平机械、离心机、真空泵、机床主轴等旋转机械中,电磁悬浮轴承技术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制造、医疗卫生及电子束平版印刷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20xx年在洛桑和托里诺召开的第10界国际磁轴承研讨会,磁轴承主要应用研究为磁轴承在高速发动机、核高温反应堆(htr-10gt)、人造心脏和回转仪等方面。国内在磁悬浮轴承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
1983年上海微电机研究所采用径向被动、轴向主动的混合型磁悬浮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全悬浮磁力轴承样机;198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陈易新等提出了磁力轴承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主动磁力轴承机床主轴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这是首次对主动磁力轴承全悬浮机床主轴从结构到控制进行的系统研究;1998年,上海大学开发了磁力轴承控制器(600w)用于150m制氧透平膨胀机的控制;20xx年清华大学与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内圆磨床磁力轴承电主轴的工厂应用实验。目前,国内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等都在开展磁悬浮轴承方面的研究。20xx年清华大学朱润生等对主动磁悬浮轴承主轴进行磨削试验,当转速60000r/min、法向磨削力100n左右时,精度达到小于8m的水平,精磨磨削效率基本达到工业应用水平。20xx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磁悬浮应用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磁悬浮干燥机的性能指标已通过江苏省技术鉴定,向工业应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xx年“济南磁悬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磁悬浮轴承主轴设备,在济南第四机床厂做磨削试验,成功磨制出一个内圆孔工件,这是我国第一个用磁悬浮轴承主轴加工的工件。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几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磁悬浮轴承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从总体上看,磁悬浮轴承技术正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理论分析更注重系统的转子动力学分析,更多地运用非线性理论对主动
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平衡点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更注重建立系统的非线性耦合模型以求得更好的性能。
(2)注重系统的整体优化设计,不断提高其可靠性和经济性,以期获得磁悬浮轴承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3)控制器的实现越来越多的采用数字控制。为达到更高的性能要求,控制器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数字控制器的灵活性,各种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算法均在磁悬浮轴承上得到尝试。
(4)发展了多种新型磁悬浮轴承如:无传感器磁悬浮轴承、无轴承电机超导磁悬浮轴承、高温磁悬浮轴承。此外,磁悬浮机床主轴在各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高洁净钢材z钢和ep钢的引入;陶瓷滚动体,重量比钢球轻40%;润滑技术的开发,对于高速切削液的主轴,油液和油雾润滑能有效防止切削液进入主轴;保持架的开发,聚合物保持架具有重量,自润滑及低摩擦系数的特点从应用的角度看,磁悬浮轴承的潜力尚未得到的发掘,而它本身也未达到替代其它轴承的水平,设计理论,控制方法等都有待研究和解决。
3.1 研究目标
控制器是主动控制磁悬浮轴承研究的核心,因此正确选择控制方案和控制器参数,是磁悬浮轴承能够正常工作和发挥其优良性能的前提。该课题主要研究单自由度磁悬浮系统,其结构简单,性能评判相对容易、研究周期短,并且可以扩展到多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研究。针对磁悬浮主轴系统的非线性以及在控制方面的特点,该课题探索出提高系统总体性能和动态稳定性的有效控制策略。
3.2 主要研究内容
(1)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八
在数控机床移动式加工中移动部件和静止导轨之间存在着摩擦,这种摩擦的存在增加了驱动部件的功率损耗,降低了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增加了运动噪声和发热,甚至可能使精密部件变形,限制了机床控制精度的提高。由于摩擦与运动速度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特别是在低速微进给情况下,这种非线性关系难以把握,可能产生所谓的尺蠖运动方式或混沌不清的极限环现象,严重破坏了对微进给、高精度、高响应能力的进给性能要求。为此,把消除或减少摩擦的不良影响,作为提高机床技术水平的努力方向之一。该课题提出的将磁悬浮技术应用到数控机床加工中,即可以做到消除移动部件与静止导轨之间存在的摩擦及其不良影响。对提高我国机床工业水平及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且社会应用前景广阔。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机床正向高速度、高精度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但在高速切削和高速磨削加工场合,受摩擦磨损的影响,传统的滚动轴承的寿命一般比较短,而磁悬浮轴承可以克服这方面的不足,磁悬浮轴承具有的高速、高精度、长寿命等突出优点,将逐渐带领机电行业走向一个没有摩擦、没有损耗、没有限速的崭新境界。超高速切削是一种用比普通切削速度高得多的速度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先进制造技术,它以高加工速度、高加工精度为主要特征,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磁悬浮轴承由于具有转速高、无磨损、无润滑、可靠性好和动态特性可调等突出优点,而被应用于超高速主轴系统中。
要实现高速切削,必须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速切削主轴系统,而选择合理的轴承型式对实现其高转速至关重要。其中,磁悬浮轴承是高速切削主轴最理想的支承型式之一。磁悬浮轴承可以满足超高速切削技术对超高速主轴提出的性能要求。但它与普通滑动或滚动轴承的本质区别在于,系统开环不稳定,需要实施主动控制,而这恰恰使得磁悬浮轴承具有动特性可控的优点磁悬浮轴承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磁一体化产品,对其精确的分析研究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如果用实验验证则会碰到诸如经费大、周期长等困难,在目前国内情况下不能采取国外以试验为主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是一种获得磁悬浮系统有关特征简便而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磁悬浮轴承的应用与发展可以说是传统支承技术的革命。由于具有无机械接触和可实现主动控制两个显著的优点,主动磁悬浮轴承技术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holmes和beams利用交流谐振电路实现了对钢球的'悬浮。
自1988年起,国际上每两年举行一届磁悬浮轴承国际会议,交流和研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990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提出了柔性转子的研究问题,tzer教授提出了数字控制问题;imann等人提出了无传感器磁悬浮轴承。
近十年,瑞士、美国、日本等国家研制的电磁悬浮轴承性能指标已经很高,并且已成功应用于透平机械、离心机、真空泵、机床主轴等旋转机械中,电磁悬浮轴承技术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制造、医疗卫生及电子束平版印刷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20xx年在洛桑和托里诺召开的第10界国际磁轴承研讨会,磁轴承主要应用研究为磁轴承在高速发动机、核高温反应堆(htr-10gt)、人造心脏和回转仪等方面。国内在磁悬浮轴承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
1983年上海微电机研究所采用径向被动、轴向主动的混合型磁悬浮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全悬浮磁力轴承样机;198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陈易新等提出了磁力轴承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主动磁力轴承机床主轴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这是首次对主动磁力轴承全悬浮机床主轴从结构到控制进行的系统研究;1998年,上海大学开发了磁力轴承控制器(600w)用于150m制氧透平膨胀机的控制;20xx年清华大学与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内圆磨床磁力轴承电主轴的工厂应用实验。
目前,国内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等都在开展磁悬浮轴承方面的研究。20xx年清华大学朱润生等对主动磁悬浮轴承主轴进行磨削试验,当转速60000r/min、法向磨削力100n左右时,精度达到小于8m的水平,精磨磨削效率基本达到工业应用水平。
20xx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磁悬浮应用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磁悬浮干燥机的性能指标已通过江苏省技术鉴定,向工业应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xx年“济南磁悬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磁悬浮轴承主轴设备,在济南第四机床厂做磨削试验,成功磨制出一个内圆孔工件,这是我国第一个用磁悬浮轴承主轴加工的工件。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几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磁悬浮轴承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从总体上看,磁悬浮轴承技术正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理论分析更注重系统的转子动力学分析,更多地运用非线性理论对主动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平衡点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更注重建立系统的非线性耦合模型以求得更好的性能。
(2)注重系统的整体优化设计,不断提高其可靠性和经济性,以期获得磁悬浮轴承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3)控制器的实现越来越多的采用数字控制。为达到更高的性能要求,控制器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数字控制器的灵活性,各种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算法均在磁悬浮轴承上得到尝试。
(4)发展了多种新型磁悬浮轴承如:无传感器磁悬浮轴承、无轴承电机超导磁悬浮轴承、高温磁悬浮轴承。此外,磁悬浮机床主轴在各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高洁净钢材z钢和ep钢的引入;陶瓷滚动体,重量比钢球轻40%;润滑技术的开发,对于高速切削液的主轴,油液和油雾润滑能有效防止切削液进入主轴;保持架的开发,聚合物保持架具有重量,自润滑及低摩擦系数的特点从应用的角度看,磁悬浮轴承的潜力尚未得到的发掘,而它本身也未达到替代其它轴承的水平,设计理论,控制方法等都有待研究和解决。
3.1研究目标
控制器是主动控制磁悬浮轴承研究的核心,因此正确选择控制方案和控制器参数,是磁悬浮轴承能够正常工作和发挥其优良性能的前提。该课题主要研究单自由度磁悬浮系统,其结构简单,性能评判相对容易、研究周期短,并且可以扩展到多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研究。针对磁悬浮主轴系统的非线性以及在控制方面的特点,该课题探索出提高系统总体性能和动态稳定性的有效控制策略。
3.2主要研究内容
(1)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九
2、国内外现状。
反应釜的旋转轴密封装置是反应釜乃至整个工艺流程发生故障最频繁的关键部位之一,一旦整体式密封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整体式机械密封装置拆卸十分麻烦,维修周期长,因此密封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剖分式机械密封件,以求在不拆卸轴承、减速机、电机等部件的情况下完成机械密封件的更换。剖分式机械密封即将密封装置主要的密封件,包括密封端盖、密封副、传动套、橡胶圈等,都设计成剖分式的结构,密封件剖分面通过螺钉链接或插接式连接。这种结构形式的密封装置无须拆卸反应釜的其他装置即可直接进行安装、拆卸等工作,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安装、维修成本。下面简单介绍国内外研究状况:
2.1国外现状:
1、1991年日本nagaiyataro等发明了“带有剖分环的机械密封”,其密封环被一个带预制沟槽的支撑环覆盖住,用“o”环镶嵌在预制的槽中。
2、bessette等发明的“完全剖分集装式机械密封”,由两个部分组成,每部分依据集装式设计标准设计。装配采用定位螺丝把密封装配固定在转轴上,用套筒和槽来固定静组件于密封腔上。结构非常简单、操作方便、安装时无需测量或推测工作。
3、尽管如此,剖分式机械密封并未获得真正的应用。直到才由德国burgmann公司生产出产品并应用于水处理、制浆和发电等工业装置中。
2.2国内现状:
1、马卫东开展剖分式机械密封研究较早,年发明了一种用于大型反应釜和大型泵的分体式机械密封,其动环通过推环、传动环固定成一体,动环、推环、传动环均由对称两部分组成、且分别由具有斜面的两个半夹紧环固定;静环、静环座、压紧螺母固定为一体,静环、静环座上的具有斜面的两个半夹紧环夹紧。
2、20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对剖分式机械密封进行试验和工程应用研究后,参照德国博格曼公司研究和生产部分剖分式机械密封产品。共设计制造了20多套单端面、小弹簧结构剖分式机械密供石化行业使用(图2),但是试验证明,该完全剖分式机械密封装置在釜内压力为0.05mpa、常温的工况下运转良好,在将釜内压力升高至0.1mpa时,有大量气泡逸出,但是将釜内压力升高至0.15mpa时,有大量的气泡逸出。故该剖分式机械密封适合于工作参数低的工况下使用,不适用于压力大于的0.1mpa反应釜轴封。
3、方案拟定。
一般地,机械密封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a.由静止环(静环)及旋转环(动环)组成的端面,二者通常为研磨面,被称为摩擦副;b.辅助密封圈,也是机械密封装置中较为关键的密封件;c.使旋转环同轴一起作旋转运动的传动机构。
方案一:具有扣形结构的剖分式机械密封圈。
扣式密封圈:接口处采用扣式结构。如图3所示,密封圈接口的两端相问地分布有扣和相同形状的密封腔,接口两端分布相反。另外,密封腔底部设有一层粘胶,以保证扣形结构和密封腔的紧密接合,并能有效防止扣形结构脱离密封腔,保证了密封圈工作的可靠性。图4分别为扣式密封圈接口示意图。
优点:保证了密封的紧密性与可靠性。采用一端剖分式,结构简单,安装、维修与更换方便。无须拆卸反应釜轴上的其他装置即可直接进行安装、维修等工作,减少维修时间,节约维修成本,有效地解决了某些釜用密封件不易拆卸的困难。
缺点;制作工艺稍复杂。
方案二:嵌入方式。
优点:直接进行安装、维修等工作,减少维修时间。
缺点:制造较复杂,且在实际工作中,图中的设计使得强度降低,在使用过程中。
极易出现问题。
方案三:搭接式弹性密封。
密封机理:该环依靠自身弹力的作用,上搭接头有突出部分与相对应的搭接头的凹槽相契合,使其外圆与安装孔内表面紧密贴合而达到预紧式密封。
1.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
2.解读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3.开题报告的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全文。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十
1、理论意义:(1)学习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模具整体设计、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2)综合运用热锻模课程和其它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模具设计问题,并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4)可以掌握锻造工艺,熟悉各种锻造各种锻造设备,熟悉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了解deform软件的应用,并具有机械设计及制造等综合知识.
2、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高锻件的性能指标;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使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锻造是一种借助工具或模具在冲击作用下加工金属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方法.锻件的最大优势是韧性高、纤维组织合理,件与件之间性能变化小;锻件内部质量与加工历史有关,不会被任何一种金属加工工艺超过.
锻件的优势是由于金属材料通过塑性变形后,消除了内部缺陷,如锻(焊)合空洞,压实疏松,打碎碳化物,非金属夹杂并使之沿变形方向分布,改善或消除成分偏析等,得到了均匀、细小的低倍和高倍组织.而铸造工艺得到的锻件,尽管能获得较准确的尺寸和比锻件更为复杂的形状,但难以消除疏松、空洞、成分偏析、非金属夹杂等缺陷;机械加工方法获得的零件,尺寸精度较高,表面光滑,但金属内部流线往往被切断,容易造成应力腐蚀,承载拉压交变应力的能力较差.
这几年,我国火车不断提速,动车、高铁相继投入运营,这也代表着以后的发展方向,这要求我们必须保证火车导轨的安全可靠行,为保证高速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的舒适性,高速铁路的平顺性是很重要的指标,国外高速铁路采用断面尺寸公差和平直度要求很高的长定尺钢轨并焊接成超长无缝线路.接头作为连接导轨的关键部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性能良好的锻造设备是提高锻造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高精度、高寿命、高效率的锻模模需要高精度高自动化的锻造设备相匹配.为了满足大批量高速生产的需要,目前锻造设备也由单工位、单功能、低速压力机朝着多工位、多功能、高速和数控方向发展,加之机械手乃至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使锻造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各式各样的锻造自动线和高速自动压力机纷纷投入使用.
本课题以锻造工序的数目确定、预成形设计为重点,对比不同形状预制坯的成形过程,给出了合理的制坯工序布排和设计,实现了一火锻造.同时,开发了封闭飞边闭式锻造预锻工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最后,对锻造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在40mn热模锻压力机上进行了试验和试生产,模拟和试验结果证明锻造设计符合生产要求.该锻件形状复杂,材料分布非常不均匀,其锻造工序编排和模具设计难度更大.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应用三维绘图软件和deform软件对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通过软件规范初设数据并反复进行修改,直到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过度到现在的市场经济.锻压生产虽然生产效率高,节约原材料和机械加工工时;但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铸造、焊接、机械加工豆加入了竞争.锻造生产要跟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不断改进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锻件的性能指标;同时要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使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模具的技术水平明显有了提高,一些国产优质模具的性能已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起步晚,许多模具不得不依赖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锻压技术本身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对机械零件的性能要求更高.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机车的速度越来越高,负荷越来越大.出更换强度更高的材料外,研究和开发新的锻造技术.挖掘原有材料的潜力也是一条出路.
2.模具计算辅助设计、制造与分析(cad/cam/cae)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模具制造效率,提高模具质量,使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实现一体化.
3.模具的标准化、商品化、机械化及专业化自动生产.
4.工艺分析计算的现代化.它将与现代数学、计算机技术联姻,对加工零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和有限元分析,达到预测某一工艺方案对零件成形的可能性与成形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供设计人员修改和选择.
目前锻造业面临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1.装备水平低,其主要表现是设备老化、精确度低.
2.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生产厂点过多,力量分散.
3.机械制造厂家封闭式经营生产,是产品缺乏竞争力.
4.科学研究投入少,接受新技术新工艺迟缓,其结果导致搞科研也搞生产,生产厂家的问题无人去解决.
【1】姚泽坤主编.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6。
【2】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
【3】王先奎.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4】吴宗泽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4。
【5】郑家骧刘永田.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内蒙古科技出版社,20xx.8。
【6】锻压手册(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7】锻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1、研究内容:。
(2)模具整装配图和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3)编写设计毕业论文。
2、基本设计方案。
本零件是属于大型锻件,首先根据相关尺寸确定其锻造工步,通过计算/r以及h/d的相关数值,基本步骤设计如下:。
1、计算毛坯尺寸。
2、选择成型设备及其参数。
3、用deform模拟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分析缺陷并加以改进。
4、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5、模具的总体设计。
6、下料。
7、加热。
8、弯曲。
9、预锻。
10、终锻。
11、切边。
第5-6周毕业实习,撰写实习报告。
第9-10周写出开题报告,开题;进行总体设计。
第17周,整理设计资料,进行毕业答辩。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十一
班级:机制专101。
学号:xxx。
学生姓名:xx。
1、课题来源。
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它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近年来,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性很强。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把设计制作输送线上助力搬运机械手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2、研究的目的、意义。
2.1课题研究的目的。
现代汽车制造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尤其是主要工艺的焊接生产线,大多采用了气动机械手。车身在每个工序的移动;车身外壳被真空吸盘吸起和放下,在指定工位的夹紧和定位;点焊机焊头的快速接近、减速软着陆后的变压控制点焊,都采用了各种特殊功能的气动机械手高频率的点焊、力控的准确性及完成整个工序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堪称是最有代表性的气动机械手应用之一。现在的机械手大多采用液压传动,液压传动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且影响执行部分的运动平稳性及正确性。
(2)工作时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油温变化时,液体粘度变化,引起运动特性变化。
(3)因液压脉动和液体中混入空气,易产生噪声。
(4)为了减少泄漏,液压元件的制造工艺水平要求较高,故价格较高;且使用维护需要较高技术水平。
鉴于以上这些缺陷,本机械手拟采用气压传动,气动技术有以下优点:。
(1)介质提取和处理方便。气压传动工作压力较低,工作介质提取容易,而后排入大气,处理方便,一般不需设置回收管道和容器:介质清洁,管道不易堵塞,不存在介质变质及补充的问题.
(2)阻力损失和泄漏较小,在压缩空气的输送过程中,阻力损失较小(一般仅为油路的千分之一),空气便于集中供应和远距离输送。外泄漏不会像液压传动那样,造成压力明显降低和严重污染。
(3)动作迅速,反应灵敏。气动系统一般只需要0.02s-0.3s即可建立起所需的压力和速度。气动系统也能实现过载保护,便于自动控制。
(4)能源可储存。压缩空气可存贮在储气罐中,因此,发生突然断电等情况时,机器及其工艺流程不致突然中断。
(5)工作环境适应性好。在易燃、易爆、多尘埃、强磁、强辐射、振动等恶劣环境中,气压传动与控制系统比机械、电器及液压系统优越,而且不会因温度变化影响传动及控制性能。
(6)成本低廉。由于气动系统工作压力较低,因此降低了气动元、辅件的材质和加工精度要求,制造容易,成本较低。
而且对于不太复杂的机械手,用气动元件组成的控制系统己被接受,但由于气动机器人这一体系己经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过去介绍得不够,因此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里,对气动机械手、气动机器人的实用性和前景存在不少疑虑。
2.2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机械工业中,应用机械手的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一、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应用机械手有利于实现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二、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他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的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的完成作业,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在一些简单、重复,特别是较笨重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三、可以减轻人力,并便于有节奏的生产应用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连续的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在自动化机床的综合加工自动线上,目前几乎都没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的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的进行工作生产。综上所述,有效的应用机械手,是发展机械工业的必然趋势。
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国内的研究现状。
工业机械手最早应用在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工业机械手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替代人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温和高温等恶劣环境中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目前主要应用与制造业中,特别是电器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通用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等工业。工业机械手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搬运小车与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随着生产的发展,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机械手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我国的工业机械手发展主要是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在应用专业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研制出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式机械手等。可以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用不用的典型机构,组装成各种用途的机械手,即便于设计制造,又便于跟换工件,扩大了应用范围。目前国内机械手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锻造。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造、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业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等。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3.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如发生少许偏差时候,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3.3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高端工业机械手均具有高精化,高速化,多轴化,轻量化等的发展趋势。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微米及亚微米级要求,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m/s,良新产品可以达到6轴,负载2kg的产品系统总重已突破100kg。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互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同时,随着机械手的小型化和微型化,其应用领域将会突破传统的机械领域,从而向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发展。
4.发展前景及方向。
4.1重复高精度。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十二
实习地点:
老实验楼三楼301机床拆装实验室。
实习目的:
使我们机设专业的学生了解齿轮泵减速器汽油发动机钻铣床的内部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独立作图、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拆装一个不是很复杂的机械使我们树立一种机械构造是一种很严谨、很巧妙的设备,增强我们对机械的感性认识。
操作要求:
1、按主次进行拆装,先外部后里部,先主后次,
2、,合理分工,拆下的零件按顺序放置,
3、安装时不能遗忘零件,零件不能装反等。
实习收获:
1、详细了解了汽油发动机和钻铣床的工作结构和原理,
2、弄清了汽油发动机和钻铣床里的传动结构和原理,
3、与指导老师讨论了一个自己发现的问题并最终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4、独立进行了钻铣床主轴和工作台工作原理图的绘制,
5、提高了独立绘图的能力,
这一周是我们拆装辅机的实习课,从一开始,我就很认真的去对待,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平时都是对着抱着课本,念着理论,说到实践,真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很珍惜,自始至终,我都坚持去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解,凡事都参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虚心向我们的老师请教!
我们的指导老师是几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在他们耐心和热情的指导之下,我了解了齿轮泵减速器汽油发动机钻铣床等等这些从前只在理论书上看到的设备。在每个设备的动手之前,老师都是首先为我们详细的阐述机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和功能意义。
在拆装机器的过程中,我都积极的动手,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机器,是有很多零件组成的,很多时候,拆装并不是一个人动手去完成,而需要群体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又要需要每一个人在做的过程中很好的去配合,正所谓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整体相结合!在拆装所有机器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汽油发动机,它实在花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很精力,我从中学到的东西最多,虽然我们装完它之后不能运转,但我们并不屈服于困难,最后解决掉了问题,终于成功了,当时心理真是难以形容的高兴!原来,工作可以带给人以快乐,特别是不怕困难挫折去解决一些高难度的工作,那样才会更有成就感!
拆装实习前我们都事先料想会有一大部分同学因为怕脏怕冷而“袖手旁观”,谁知,当我们一件一件拆下外部零件逐渐露出内部零件时,我们都被其内部巧妙而精致的机构吸引,于是精巧机构对我们吸引的热度的抵抗了天气的寒冷,我们都变得活跃起来了,生怕插不上手。就这样,一个完整的机床被我们几个人庖丁解牛似的“五马分尸”了,刚开始,面对拆下的一堆零件,我们傻眼了,这东西拆下来容易,想还原可就难多了。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内涵――再详细的纸上谈兵也不能保证实践时的得心应手。
于是,我们从机械的工作原理入手,从传动结构开始分析,慢慢理清了各零件的`位置,找到了安装的方法后,安装起来就很顺手了。由此可以看出,零件的功能和其机构都是相统一的:
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反过来,零件的功能给定,其机构也大致定下来了。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又得出:
机器的功能和其内部零件的功能也是相统一的,也就是说某个零件有什么样的机构,它就能完成某项功能,从而它就只能安装在机器中能完成此项功能的位置,举例说明,比如,齿轮能改变运动方向,那么齿轮就能安装在机器中需要改变运动方向的地方,以此类推。
后来,在我们即将顺利完成安装时,我发现有一个螺丝“独自”露在外边,不知道把它安装在哪,并且我们再三检查没有发现装配错误,在我们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给我们进行了讲解,帮我们进行了安装,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我想,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不能在课堂上学到的进步。
机床拆装实习感想。
一周的拆装实习很快过去了,留给我的印象不仅是严冬下冰凉的金属零件,更多的是机床精巧的内部结构――齿轮相互咬合、轴与套严谨配合、运动的完美传递、零件表面工艺的精细每一项都使我惊奇。我想,一个小小的机床内部结构就是如此复杂和精巧,那么大型车床、数控车床的结构岂不是叹为观止,所以,机械制造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现在远不能企及的。通过这次拆装实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对待,都必须付出汗水和努力。当然这次实习也达到了我预先的目的,让我对发动机及变速器等汽车大型组件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以前只有在课本上的感观性的认识,这次则是实践中的深入性的认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收益良多,无论是技能方面还是思想方面。在此,我感谢我们的老师辛勤的教导,也感谢自己的不懈去努力,我今后会好好的去发扬。
建议和意见。
1实验室可以为我们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供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实验机械。
2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特长,在尽量少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机械的拆卸和装配。
3希望学校把实习的课时安排得更加长一些,让同学们能够进行更多的并且充分的完成机械拆装。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十三
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行的运输设备,在冶金、采矿、动力、建材等重工业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中主要用来运送大量散状货物,如矿石、煤、砂等粉、块状物和包装好的成件物品。由于带式输送机有长距离、运量大、连续运输等特点,其已经成为煤矿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输送设备。带式输送机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化控制,特别是对高产高效矿井。
由于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应用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所以选择带式输送机这种通用机械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此能培养我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现在对货物石灰比较常用,所以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还是很有必要的。
1、国外对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研究。
国外对带式输送机得研究包括多方面,比如输送机起动的优化理论,输送带横向振动理论的发展,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卸料轨迹与料流状态研究等等。具体研究发展情况几天如下:
最佳理论s—曲线起动此研究1981年开始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优化输送带的起动,使瞬时应力最小化。在启动时,s曲线在输送带上产生一个可预测的动态应力。
输送带振动理论的发展对正交各向异性薄板理论的研究,对运动的输送带出现振动和弯曲现象有了第一次数学解释,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方法预测带式输送机的回程段振动的能量。得出了4阶偏微分方程的解,并被应用于具体的称为薄板的弹性边界。得出了一种方法,对钢丝绳芯输送带和织物带,预测运输段和回程段带的振动形式需应用不同的特殊边界条件。
滚动损耗的研究上世纪末,进行了预测长距离和转弯输送机摩擦力的新研究。
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了物料和输送带弯曲的影响,并且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其他人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弯曲和有关滚动压陷损耗的橡胶特点影响的理解以及压陷损耗有关的复杂情况。
动力学分析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输送带中弹性应力传播的问题,包括波动模型、质量—弹簧模型、边界元素模型和有限元/微分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数学根据。例如,对于波动模型方法有必要考虑全部应力波的傅立叶成分,而质量—弹簧模型的解决方案取决于产生应力各个模态的幅值,对于有限元模型,当运用大量的运算来模拟应力时若元素边界错误就可能出现问题,并且元素的模数会变成临界的模数。应用波动模型需要较多的数学基础,而质量—弹簧模型更易于用速度快、内存大的计算机来处理。
1、国内对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研究。
我国生产制造的带式输送机的品种、类型较多。在“八五”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吕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减低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制成功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指标如表2所示。
2、国内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差距。
差距一:技术性能上的对比。
我国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性能与参数已不能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的需要,尤其是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关键元部件及其功能如自移机尾、高效储带与张紧装置等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s_(ywu9从上面国内外带式输送机得主要技术指标可以了解到:
1.各种输送带式机的最大装机功率都要远远的低于国外的最大装机功率。
2.带速由于受托辊转速的限制,我国带式输送机带速要比国外低上至少1m/。
3.运输能力我国带式输送机最大运量为3000t/h,国外已达5500t/h。
4.工作面顺槽运输长度我国为3000m,国外为7300m。
5.最大输送带宽度我国带式输送机为1400mm,国外最大为1830mm。
6.自移机尾=nr_yjxlc~如今高效工作需要求输送机机尾随着工作面的快速推进而快速自移。而国内自移机尾主要依赖进口,可见差距相差甚远。
7.高效储带与张紧装置我国采用封闭式储带结构和绞车红紧为主,张紧小车易脱轨,输送带易跑偏,输送带伸缩时,托辊小车不自移,需人工推移,检修麻烦。国外采用结构先进的开放式储带装置和高精度的大扭矩、大行程自动张紧设备,托辊小车能自动随输送带伸缩到位。输送带有易跑偏,不会出现脱轨现象。
8.输送机品种国内机型品种少,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限,不能充分的发挥其性能。而且由于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需要在运输系统里布置新的特殊条件,所以需有待开发专用型的运输机。
差距二:核心技术上的差异。
1.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
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是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的技术关键,这种核心技术制约着大型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对带式输送机的研究中,我国在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中,使用的是刚性理论来进行分析研究。而实际上输送带是粘弹性体,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其输送带对驱动装置的起、制动力的动态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用刚体力学来解释和计算。因此说我国对输送带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统。
已开发了带式输送机动态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在大型输送机上对输送机的动张力进行动态分析与动态监测,降低输送带的安全系统,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确保了输送机运行的可靠性,从而使大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达到了最高水平,并使输送机的设备成本尤其是输送带成本大为降低。
2.可控软起动技术与功率均衡技术。
我们需要采用软起动方式来降低输送机制动张力,尤其是多电机驱动时,对于那种大运量产距离的带式输送机。但对软起动也需有所研究,软起动分时慢时快起动以减少对电网的冲击;但又要控制起动加速度0.3~0.1m/,解决承载带与驱动带的带速同步问题及输送带涌浪现象,减少对元部件的冲击。各电机之间的功率平衡也应加以控制,并提高平衡精度。国内解决了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起动与功率平衡及同步性问题,但其调节精度及可靠性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外,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除了要求一个运煤带速外,还需要一个验带的带速,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虽然实现软启动与功率平衡,但还需研制适合长距离的无级液力调速装置。
差距三:控制系统差距。
1.驱动方式我国为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硬齿面减速器,国外传动方式多样,如boss系统、cst可控传动系统等,控制精度较高。
2.监控装置我国输送机采用的是中档可编程序控制器来控制输送机的启动、正常运行、停机等工作过程。这种可编程序控制器没有自动临近装置,没有故障诊断与查询等。而在国外,采用的是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开发了先进的程序软伯与综合电源继电器控制技术以及数据采信、处理、存储、传输、故障诊断与查询等完整自动监控系统。
3.输送机保护装置我国的输送机保护装置相对于国外来说对于很多方面都是处于一种空白状态,也就是说国外所设计的保护装置,我国目前还做不到。比如国外的带式输送机除了安装了输送带跑偏、打滑、撕裂、过满堵塞、自动洒水降尘这些基本等保护装置外,还开发了很多新型监测装置,如传动滚筒、变向滚筒及托辊组的温度监测系统、烟雾报警及自动消防灭火装置、纤维织输送带纵撕裂及接头监测系统、防爆电子输送带秤自动计量系统等等。我国不但没有这些开发,而且那些基本保护其可靠性、灵敏性、寿命都较低。
差距四:可靠性、寿命上的差距。
1.输送带抗拉强度我国生产的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最高为2500n/mm,国外为3150n/mm。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最高为4000n/mm,国外为7000n/mm。
2.输送带接头强度我国输送带接头强度为母带的50%~65%,国外能够达到母带的70%~75%。
3.托辊寿命我国现有的托辊技术与国外比较,寿命短、速度低、阻力大,而美国等使用的新型注油托辊,其运行阻力小,轴承采用稀油润滑,大大地提高了托辊的使用寿命,并可作为高速托辊应用于带式输送机上,使用面广,经济效益显著。我国输送机托辊寿命为2万h,国外托辊寿命5~9万h,国产托辊寿命仅为国外产品的30%~40%。
4.输送机减速器寿命我国输送机减速器寿命2万h,国外减速器寿命7万h。
5.带式输送机上下运行时可靠性差。
4.现如今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
1.设备大型化、提高运输能力为了适应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要加大。长距离、高带速、大运量、大功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产高效矿井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
3.扩大功能,一机多用化拓展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开发特殊型带式输送机,如弯曲带式输送机、大倾角或垂直提升输送机等。
通用带式输送机由输送带、托辊、滚筒及驱动、制动、张紧、改向、装载、卸载、清扫等装置组成。我此次设计的是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属于一种通用带式输送机,主要计算与选择输送带类型,托辊类型,滚筒类型以及张紧装置。
根据使用地点的具体情况、用户要求或输送机类型情况,进行输送机的整体布置。主要包括驱动装置的形式、数量和安装位置的确定,拉紧装置的形式和安装位置的确定,机头、机尾布置,装载位置及形式,清扫装置的类型及位置的确定等。输送带绕经驱动滚筒和尾部改向滚筒形成无极的环形封闭带。上、下雨股输送带分别支承在上托辊和下托辊上。拉紧装置保证输送带正常运转所需的张紧力。工作时,驱动滚筒通过摩擦力驱动输送带运行。物料装在输送带上与输送带一同运动。通常利用上股输送带运送物料,并在输送带绕过机头滚筒改变方向时卸载。必要时,可利用专门的卸载装置在输送机中部任意点进行卸载。
目标带式输送机得研究以及设计应用中,我们对带式输送机的利用要达到效率最大化。带式输送机在不断的发展,其设计理论以及开发成果基本满足矿工业的需求,我们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结合现实地点与理论,设计出更好更有特色的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应用跟广泛,所以在安全装置上需要更加的用心,而且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出性能以及质量更能满意的输送机。
特点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传送带-流水线-传送带机械。矿井地面选煤厂及井下主要输送道中,大部分采用此种输送机。通过它我们能将物料从最初的供料点运输到最终的卸料点,其输送路线适应性强且灵活,线路长度可以短到10米,长到数十千米以上,也可以安装到小型隧道里,甚至架设在危险地面上课。对于现代化工业企业中,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装置。
2.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20xx.03.21~20xx.04.032周。
3.总装图设计20xx.04.04~20xx.04.243周。
4主要零、部件强度及选用计算20xx.04.25~20xx.05.082周。
5.绘制零、部件图20xx.05.09~20xx.05.222周。
7.毕业设计审查、毕业答辩20xx.06.06~20xx.06.232周。
[1]孙桓等主编.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濮良贵等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范祖尧主编.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5]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十四
三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第一级为锥齿轮减速,第二、三级为圆柱齿轮减速。这种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多输出、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传动比大、体积小、加工方便、寿命长等优点。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已有许多单位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这种减速器,并且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国防、矿山、冶金、化工、纺织、起重运输、建筑工程、食品工业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的机械设备中,今后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参考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齿轮、减速器等的相关内容;在技术路线中,论述齿轮和轴的选择及其基本参数的选择和几何尺寸的计算,两个主要强度的验算等在这次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问题做了介绍;为毕业设计写作建立了进度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最后,给出了一些参考文献,可以用来查阅相关的资料,给自己的设计带来方便。
本次课题研究设计是大学生涯最后的学习机会,也是最专业的一次锻炼,它将使我们更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也使我对专业知识又一次的全面总结,而且对实际的机械工程设计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相信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实施计划。
收集相关资料:20xx年4月10日——4月16日。
开题准备:4月17日——4月20日。
确定设计方案:4月21日——4月28日。
进行相关设计计算:4月28日——5月8日。
绘制图纸:5月9日——5月15日。
整理材料:5月15日——5月16日。
编写设计说明书:5月17日——5月20日。
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王昆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濮良贵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任金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5]许镇宁机械零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6]机械工业出版社编委会机械设计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机械类开题报告篇十五
摘要:分析了公路工程机械学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包括提高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并提高管理维护人员素质、加强施工现场工程机械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优化管理维护体系并注重动态管理维护,进一步提升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水平。
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为保证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就有必要采用机械学设备。同时,为促进机械学设备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设备管理及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影响公路工程机械学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施工现场条件、管理维护人员、管理维护制度等。随着公路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机械学设备管理与维护,提高管理维护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目前施工单位注重管理维护工作,但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工作人员管理维护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管理维护仍然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从而预防施工机械学设备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不必要损失,确保施工进度,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效益。
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常见问题。
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能确保机械学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实现对质量和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并促进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的提升,推动各项制度措施有效落实,提高管理维护人员责任意识。还可以将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不必要损失,保证施工进度,促进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
1.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施工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市场拓展、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方面。对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重视程度不够,未能结合具体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维护措施,管理维护制度没有严格落实,相应的资金、设备管理维护的投入不足,管理维护人员较少,制约施工建设顺利进行,还可能给公路施工带来不必要损失。此外,尽管公路工程监督工作在保证施工安全、提高设备性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没有对管理维护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详细规定,没有明确管理维护的地位,尚未完全确定其职能,没有清晰认识其作用,导致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
1.2管理维护措施没有落实。
虽然公路施工单位普遍建立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制度,明确管理维护的目标、流程和相关工作人员职责。但由于管理维护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没有严格落实这些制度措施,施工中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方法,难以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不利于提高管理维护水平。此外,机械学设备故障防范工作不到位。一些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时,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机械学设备操作,预防性养护不足,日常巡视和维护不足,施工现场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制约机械学设备性能的有效发挥。
1.3设备管理及维护方面的不足。
为保证公路施工安全,加强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落实管理及维护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管理维护制度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但这些制度未能有效落实,面临不少问题,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工作面临更多问题和更严峻的挑战。例如,施工单位的业务竞争越来越激励,随着管理维护制度的建立,施工单位数量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业务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不得不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自身发展,有可能忽视机械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但一些施工单位的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缺乏、实际经验不够,业务素质不高,不认真履行职责,影响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水平的提升。
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完善建议。
为有效应对公路工程机械学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的不足,结合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2.1提高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思想认识。
施工单位和相关领导应该提高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思想认识,认识到加强该项工作对推动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和完善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措施,在资金、人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提高管理维护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2.2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各项制度。
结合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健全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的各项制度措施,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推动管理维护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明确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职责,严格落实管理维护各项制度措施,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将制度有效落到实处,促进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不断提升,使机械学设备综合性能得到最佳发挥。重视机械学设备管理,合理摆放,满足施工需要。重视各种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应用,掌握设备运营基本情况,提高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效果。加强机械学设备检查工作,开展现场巡视和检查,及时排除存在的隐患,促进机械学设备综合性能得到最佳发挥。
2.3明确职责并提高管理维护人员素质。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检查和巡视施工机械学设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工作,掌握设备运营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缺陷,使机械学设备更好地运营和发挥作用。为此,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对保证公路施工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促进员工遵守管理维护各项规定,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落实管理维护的各项措施: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维护人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公路施工管理维护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工作。加强管理维护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队伍,为提高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供保障。注重施工人员培训,使他们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操作,预防故障发生。
2.4加强施工现场工程机械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注重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缺陷。完善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各项制度措施。事实上,公路工程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根据这些问题与挑战,结合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应该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机械学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工作状态。加强公路施工现场巡视和检测,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巡视,做好施工机械学设备日常巡视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运营状态,有利于保证施工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建立并落实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措施,及时排除存在的各种隐患,促进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升。
2.5优化管理维护体系并注重动态管理维护。
例如,优化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体系,对管理维护现状进行全面掌握,明确管理维护任务。改进管理维护方案,明确管理维护组织职能,完善相应的报告机制,提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现场机械学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安全事故预控能力,有效预防机械学设备安全事故发生。进行机械学设备动态管理与维护,加强现场基本情况调查,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动态管理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建立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数据库,全面掌握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相关数据资料,为健全和完善管理维护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提高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文章主要对公路工程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措施进行研究,机械学设备管理维护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好管理维护工作,重视管理维护措施的有效应用。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和完善。例如建立管理维护预警机制,实施动态管理维护等,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将其应用到管理维护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机械学设备管理及维护水平。
[1]曹琳.公路工程机械学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常见问题[j].汽车维修,20xx(2):2-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0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