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小论文(优秀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03:49:56
理论力学小论文(优秀24篇)
时间:2023-12-14 03:49:56     小编:紫衣梦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次盘点,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3、在写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借助以下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总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一

理论力学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提供了精神财富。理论力学的高技术和强渗透性也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理论力学小论文吧!

理论力学小论文:浅析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摘要:物理力学主要是研究宏观力学的微观理论学科。研究物理力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解微观粒子性质的相互作用,找出介质的力学性质计算方法,进而使解决力学问题建立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物理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有关物理力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物理力学;产生;发展。

一、物理力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在物理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关于物性的问题,另一个是有关运动规律的问题。物理力学主要通过物性及其运动规律这两个方面的微观化而成为解决问题、建立微观分析的基础。关于物性的参数主要表现为运动方程组中的系数,例如弹性系数、热导率、粘性系数、声速、比热等。为了求解运动的方程组,需要知道它们相关的数值。

在传统力学中,物性参数的数值是需要试验测定的'。而在我们研究的物理力学中,是通过微观的分析以及对宏观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参数的数值。我们研究物理力学,不仅是为了能够找出物质性质的微观规律,而且还需要找能够预见新物质性质的方法。

针对物理力学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先了解一下有关激波结构问题的例子。物态在激波前后会有很大的变化,在波阵面一定的厚度之内,物质是处在远离平衡的状态的。这时,对于宏观物态的参数已经不适用了。因此,我们需要从分子运用的这一个角度进行描述。像从波尔兹曼方程的角度出发,进而直接进行求解。

在上世纪60年代,一对无内部自由度的影响激波结构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发展主要得力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使波尔兹曼方程进而得到模型数学方程,求精确解。另外,还能够实现激波管与稀薄气体风洞在较高区域的分辨率的相关方面的测量。虽然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都是初步的,但是从物理力学微观运动规律上看,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还有一个相似的例子就是对爆震波反应区结构方面的研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比激波结构更加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困难在于理论的复杂性,也有实验经验的不足等原因。分子气体的动力激光器中非平衡流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分子内部自由度性质在不断膨胀的气流中产生的自身不平衡现象。在这种迅速膨胀的气流中,分子振动的自由度两方面是不平衡的,不能够采用统一的温度对其进行描述。因此,这也是一个远离平衡的问题。

二、新技术不断推动物理力学的发展。

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即是力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由于尖端的技术以及基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力学面临着大量的超高温和超高压等特殊条件下的问题。我国著名的力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应该建立物理力学这门学科,其真知灼见把握了力学发展的大趋势,并且预见了今后突飞猛进的结果。

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物理力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纵观近五十年间的物理力学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液体理论的重大进步。1972年,麦克唐纳等人计算出等压线结果和多种液体实测数据等,促进了对液体理论的研究。,威尔逊提出了采用重正化群理论解决临界现象,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近来,对于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平衡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上世纪50年代之后,原子分子物理学才重新被重视,尤其是计算机的不断应用大大地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其他的像分子束技术、光散射技术、中子衍射技术等都成为了研究固体以及液体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另外,高压技术能够产生千万大气压以上的高压条件,高倍电子显微镜能够用来观测原子尺的现象等。新技术以及新发明都为进一步研究物理力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对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对物理力学进行研究时,我们应该明确物理力学研究的目的,还应该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发明,将其不断应用到研究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一定能够进一步促进物理力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继美.理论力学与普通物理力学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钱学森.从原子分子物理出发,经由物理力学的思路和方法搞发明创造[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02).

[3]干洪.力学学科的发展现状与21世纪展望[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2)。

[4]陈卫平.现代力学发展趋势及研究课题[j].台州师专学报,2007,(06).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二

2.1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教学内容要求:应用型工科大学学生的总体情况相对研究型大学的学生而言,数学、物理基础比较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在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等方面也都显得不足。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不是作为研究型人员来培养,而是作为一种有着专业知识、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材来培养。在《理论力学》教学的教学培养中就要体现这一要求,即运用理论力学的知识分析、处理问题。

2.2力学概念多以工程实例为基础:《理论力学》是工科学生由二年级从一般课程向专业过度的课,与物理课程不同的是要从这门课开始接触与处理工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建立理论力学中的概念,推出解决问题的定理与方法。理论力学中的'许多模型与概念大多是由工程实际问题经过抽象简化而得到,如果经过教师适当的引入就能帮助学生很快地建立这些概念。如果不经教师说明很容易让学生忽略或视而不见,尽管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经常出现、随时见到。通过生活与工程实例来帮助建立理论力学的概念,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力学概念的理解与概念地运用。

2.3定理的直接引入:理论力学的体系严密而完美,教师在讲授中也喜欢将每个定理用数学方法按前后次序推出来。现在课时的减少,学生数学基础的薄弱,教学内容的要求,使教师不能再用以往的方法进行。根据应用型学生的特点,就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理论力学中的定理做一梳理,对各章节带有基础性的定理,属于重点内容的,是一定要用数学加以证明与推导,而且定理的证明要多用的图加以说明。对于推导花费课时多、学生又不感兴趣的定理则是直接给,告诉如何应用。

2.4概念在不同层次的重复:对于应用型的学生而言,理论力学中的一些概念与原理有时看似简单,但真要掌握却非常不容易,要从不现层次地几个反复来回中才能逐渐掌握。例如,“力的三要素”,是学生好像都知道,对于应用型学生来说可能仅是字面上知道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但在理论力学中的应用却知之甚少,需要教师在课程中的不同时间、不同层面上给予指导。在受力图中画约束力就是确定力的作用点与方向,在静力平衡方程的许多应用就是求约束力的大小。

对于应用型学生在理论力学学习时,对概念、定理、方法的应用以不同方式多次重复,安排要恰当、合理,同时还要做到重点突出,多次从不同侧面反应一个问题,以达到强调的作用。例如,刚体平面运动瞬心的确定,除了书中现成例题外,还以本章节习题中的一些机构为例来说明如何确定瞬心,例子多了学生的思路就会比较宽,作业也比较顺利。在讲瞬心地应用时还可以与后面章节有关的问题联系起来,通过确定瞬心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以这样有跨度的讲同一个问题,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现在学的内容如何在后面使用也心中有数。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在讲授刚体平面运动速度瞬心的应用时,可利用学生在物理中所学过质心运动守恒的概念让学生分析光滑平面上直立杆在滑倒过程中的瞬心位置,这样一个跳跃重复式的应用,让学生将现在学的,与后面用的惯通来用,在后面具体应用这一概念与知识时对前面所讲的内容也有记忆。

3结语。

对于应用型工科学生的《理论力学》讲授,在学校专业的总体培养计划框架内,按照新制定的理论力学教学基本要求,重点突出理论力学知识的应用,不做过多的力学定理的数学推导,重在力学概念的建立、力学定理的应用。尤其要让学生掌握理论力学在解题时的分析步骤,以及将这个分析步骤的以程序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对待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时,让学生能正确将力学问题与数学问题分开对待。只要学生能在理论力学中正确的画出所求问题的受力图,运动分析图,列出求解问题的相关方程组,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理论力学的知识与方法,这门课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三

一个学期一晃而过,现在课已经到了最后,步入复习阶段的自己回过头来思考理论力学这门课程,思考自己学习理论力学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思考自己在理论力学课上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

首先,理论力学的确如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告诉我们的一样,这是一门听上去十分简单,做起题目来十分困难的学科。的确如此,我们可以发现,每一章节其实真正讲知识内容的部分十分之少,反而大篇幅的是讲例题,而且对于理论力学的知识点,其实大部分我们都已经在大物或微积分等其他课程上有一定的接触,并不是全新的,陌生的内容,因此,我想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认为上课简单,至少都能听的懂的原因。那为什么我们会做题难呢?这也就是这门课程的特色,我个人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都这么认为,理论力学强调的并不是理论,而是应用,我认为理论力学与其称之为理论力学,不如称之为应用力学,这门课程讲求的是用理论的方法来解决更为实际的问题,这也就是与大学物理最大区别,这个可以从例题中就可以看出,大学物理的例题大多还处于理想条件的假设下,而理论力学,至少从他的结构上,跟趋近于生活实际。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理论力学做题目会难得,因为他要求我们在理论力学上需要掌握的就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理论力学这门课程,我认为学好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例题的重要性要高于知识点。首先是因为他的知识点我们都有过一点的接触,其次是这么一个讲究知识运用的课程,他运用知识的方法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知识本身。所以,个人认为要想学好理论力学,一定要把握住例题,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更看重知识点运用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对方法的熟悉度。这也就出现了另一个与大学物理很大的区别,大学物理很多时候不算到最后一步是不知道答案的,而理论力学只要找准了方法,差不多这道题就结束了。

事后回想一下,整个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其实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最开始,在看完知识点之后就去做作业,毫无思路之后再回去看知识点,认为是自己知识点掌握的不好,但是往往是看过之后还是同样的结果,因为忽略了例题,其实书上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少了。在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发现例题的重要性之后,更加看重例题,在做作业之前先把例题分析一遍,鉴于本科目是开卷考试,有时在面对着题目实在无任何思路的时候还是可以对照例题来寻找相似点,从而来结题。

这个课程讲究运用的特色其实不止从课程本身中邮体现,从张老师上课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十分清晰的感觉的到。总共进行了两次的实践,每一个实践,为了达到之后的效果,都是需要我们把理论力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而且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还为了我们一次沟通能力,执行力上的提升。

综上所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张老师把这门课程的特色真正的发挥出来了,我认为这是一门十分有收获的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真正发挥了他的作用,为我们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实现了从理论到运用的过渡。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四

大二上学期就要结束了,这学期学了一门理论程,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门课应该讲的很快。因为一学期教学任务就那么多,书又那么厚。既然是理论力学刚开始我觉得应该是对高中物理力学更加深入的介绍吧!理论力学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门课程。因为高中的时候我也比较喜欢物理。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教我们这门课的是张老师,刚开始老师讲的时候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快,静力学部分受力分析就讲了好几次课。但学到力系的平衡那才知道这部分知识都要用到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学好了这就不在话下了。讲力系的平衡的时候老师经常拿土豆片作分析,说理论力学离不开土豆片,细细想想也是。包括以后学的运动学部分,点的合成运动,平面图形上的加速度分析都会用到所谓的土豆片模型。静力学主要研究的是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我觉得二力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杆件两端受力,处于平衡状态这是题中常见的,有时候会与力偶结合,由于力偶只能有力偶平衡从而可以得到二力杆的受力。这部分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觉得是空间力系对坐标轴取矩今天的考试就考到了。

第二部分是运动学,这部分主要的是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包括刚体平动速度加速度分析,刚体定轴转动加速度速度分析,刚体平面运动加速度速度分析,但必须要明确几个概念,绝对运动、牵连运动、相对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当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会产生科氏加速度。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讲的很是到位,举得例子也很形象,刚体是理论力学主要研究的对象。老师在讲刚体的平面运动时也强调了重点,通过几道练习册的例题我对这部分知识也掌握的不错。对于今天的考试不仅涉及了刚体定轴转动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还考到了速度瞬心这一重要知识点,觉得老师出的题很好,题不难又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最后一部分动力学更是综合了静力学、运动学。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理、质心运动定理、质心守恒定理、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动能定理等,这部分内容是刚体运动部分的重点,老师讲的也很到位,质心守恒定理用到了前面的质心坐标公式,动能定理也比高中时的更加深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力偶做功,今天的考试一道动力学的综合大题就用到了。老师也给划了重点部分,总的来说,我认为老师这门课讲得很成功,能让同学们实实在在的学到东西,这是我最佩服老师的地方,一本厚厚的书能够取其精华教给我们。如果我是老师的话也会这样讲,先把前面的知识扎深,虽然讲得慢但知识扎深了后面的学起来也就容易了。

这次考试结束了,像老师说的那样,你们考完理论力学可以把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但换位的思考必须要永远记住,我觉得老师说的很有道理。这是老师交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知识了。这次考试对于理论力学这本书的内容重点基本都考到了,但我觉得求物体的质心坐标那应该考一道题,这比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理论力学这门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学到的知识不会忘,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到位,希望老师能继续提高教学能力,把学弟学妹教的更好!!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五

目前理论力学教材关于静力学的内容有两种体系:第一种是先讲平面力系,再讲空间力系,符合由简到易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顺序有利于学生产生亲切感,但在实践中却容易使学生因为觉得内容简单,且与大学物理内容重合而产生消极倦怠感;另一种是适当提高教学起点,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内容体系:先将空间力系简化,由空间力系简化结果导出空间力系平衡方程;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作为空间力系的特例处理。这种安排,学生的难点其实就集中在数学中矢量代数工具的应用,比如点矩,其数学计算过程学生在高等数学里就会了,在理论力学课程里只是赋予不同矢量的物理含义而已,只要在讲新课之前,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一下矢量运算,后面的讲解就变得容易得多了。这种体系,虽然提高了教学难点,但因为教学内容新颖紧凑,有利于保持同学们在学习初期的学习热情,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少课时的情况下。我校近几年对两种教材体系都作了尝试,老师们普遍反映,在少学时情况下,后一种教学体系能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在静力学部分,删掉平面简单桁架内力计算这一内容。桁架内力计算,于机械类学生而言,他们在今后学习中的主要结构不是桁架,而需要进行桁架分析的土木类学生后面会开设结构力学课程专门学习。因此,在学时精减的情况下,适当删掉,是合理的。在运动学部分,考虑到我校的理工科专业在后续的学习中很少用到科氏加速度,对理论力学后面几章的学习亦无影响,且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把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内容删除。最近出版的教材如哈工大第七版理论力学和刘慧然主编的理论力学,都将加速度合成定理分为两个小节,一个是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一个是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这为教学上内容的取舍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细节问题。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过程尤其要关注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有些小细节,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形成学生学习中大的困扰和迷惑,为此笔者小结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理论力学与大学物理中重合内容的关系。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论力学学习的基础,理论力学任课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大学物理课程中与理论力学课程相同部分学习的深度,最好能翻翻学生当前物理课使用的教材,与学生充分交流,以便明确学生的基础特点,把握理论力学分析问题的侧重点,消除同学们对大学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的倦怠感,提高学时利用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理论力学学习新的里程。

如理论力学中无论是静力学、运动学还是动力学,归结到最后,都是一个矢量方程求解的问题,在把矢量方程化为代数方程的时候,都需要把矢量方程在某一坐标轴上投影,既然是投影,就有正负号规定的问题,应尽可能使规定前后一致,同时讲清不同点:静力学中,方程右边为零,不需关注其右边的正负号;而运动学和动力学中方程右边不为零,要同时关注左右两边各矢量投影情况。这样,把列方程的过程统一起来,强调它们的一致性,而不是强调静力学方程与后面方程的不同,便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三)合理设置教学结构内容,使学生学习目标性更明确些。

例如刚体平面运动这一章里,关于刚体平面运动随基点的平移运动与基点选择有关而绕基点的转动与基点的选择无关这一结论,学生在学习初期往往不能体会其使用价值,为此在后面应反复结合瞬心法求任一点的速度,来让学生体会这一结论的作用,减少学生对结论的迷惑。

(四)处理好理论力学中公式推导的问题。

理工科学生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有研究表明,高等数学成绩对力学成绩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尤其是理论力学中的部分公式推导,很多都涉及高等数学变矢量微积分运算,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素养和较高的数学思维。显然,要求学生都有这样扎实的数学功底是不现实的`。对于理论力学中的复杂的推导,教师在课堂上统一讲授公式推导时,往往容易使学生卡在公式推导理解的过程上,而忽略了公式本身的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使用价值,学生对教学目的的不明确,正是学生丧失学习动力的主因。尝试直接给出结论,对结论中出现的新符号的物理概念、意义、使用场合详细讲解,最后介绍一下推导公式的原理和思路,以及参考资料,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仔细推演,这样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既克服了部分学生对纯理论学习的厌倦情绪,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节约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学生的听课负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越性毋庸置疑,但前提一定要制作精细。如点的合成运动里的速度分析矢量图的绘制,速度合成矢量图中绝对速度、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这三个矢量的方向不是任意的,画的过程也不是没有先后的,课件里配合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清晰演示出这三个矢量绘制的先后顺序。否则,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是很容易迷惑犯错的。又如理论力学学习中有很多公式和方程要求解,课件制作时,由于排版的需要,或是软件本身的局限性,往往只列出了求解公式和最后的解答,忽略了计算过程,由于同学们在学习理论力学时,很多高等数学的求法可能已经遗忘或是记忆模糊了,这一部分求解过程还是有必要在课件中给同学们详细演示一下的,尤其是对一些理论力学里面经典的问题的数学方程求解过程。当然很多教师的做法是课件里不出现,而仅在黑板上板书,但笔者认为课件应成为学生课后复习的最佳资料,里面的内容应尽可能完成些,自成一体。

三、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理论力学是工科院校培养教育中由偏重基础理论培养向偏重工程实际培养的重要转折点,因此,上课例题和课后作业的选择,应结合专业特色和后续课程对本课程的需要。题目的求解,应强调解题的通用程序式方法,而非像高中那样强调解题技巧。同时,做好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集中点评,可将同学们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拍成图片,放在多媒体中,作为改错题让同学们一起分析错误原因,使同学们不仅知道正确答案,对作业中常见的解题误区也有所防范。笔者在所授课班级作了以上尝试,深受学生好评。这样通过师生互相配合与努力,使同学们对本专业今后可能会接触的问题,会分析,有手段,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当然,为适应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习题库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通过完成这类题来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总之,通过这样分层次的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完成好理论力学课程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四、考试改革。

课程教学方向的改革还需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的配合。在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教师不能为了照顾整体的及格率,单纯地将考题越出越简单,这样势必对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高低水平,体现公平,同时发挥课程考核对教学过程的反拨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我校理论力学少学时,短教学周期的情况下,结合往届学生毕业答辩中反映出来的理论力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理论力学的考试改革作了以下探索。

1.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内容主要是静力学的知识,并将其以25%的比例纳入总评成绩。静力学知识既是理论力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后面动量学的基础,更是很多后续课程如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结构力学等的基础,作为理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能力,很有必要学习中期进行一次有关静力学的考试,通过考试,来引起同学们对静力学知识的足够重视,通过备考,强化静力学的基础知识,也为后面动力学授课的顺利完成做好基础准备。

2.将学生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平时作业作为平时成绩,以25%的比例纳入总评成绩。

3.最后的期末考试以50%的比例纳入总评成绩,内容偏向运动学、动力学的内容,并向专业课需要基础知识倾斜。此外期末考试试题中增加15分(具体总分时,若总分超过100分,按100分计)的附加选做题。附加题是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的是引导学有余力的同学对理论力学问题深入研究学习,拓宽这部分同学的专业知识面。总之,通过合理的考评机制的建立,改变以往学好学坏一个样,从注重最后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的全过程过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如何适应社会对应用性、创新研究性等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在少学时,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理论力学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感悟,对理论力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实践性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想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与各同行共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以期为新一轮理论力学教学全面改革积蓄更多新思想,取得更好的理论力学的教学实效。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六

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种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质比智能更重要,一个人很聪明,但不用这些智能来服务社会,那是无益的。教师不应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论来促进教学。儿童的多元智能是在他们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间接得到发展的。智能本身是中性的,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至少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视。多元智能代表着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

就教育而言,教师必须考虑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是什么。多元智能只有几种,教学内容却千千万万,多元智能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科的理解、公民意识、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修养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如何从不同角度强调同一个概念,好比让学生从不同的门进入一个房间,这时你会发现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一是你可以从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学生,二是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概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教学要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没有必要创造全新的东西去教给他们,而这些内容却和他们的知识基础有很大距离,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即可,别让理论成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点缀。

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七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到来,使愈来愈多的高中生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高考入学率达70%以上。高等教育不同的层次与类型也愈来愈多,国家重点院校基本上还处在精英式的培养,而地方性的大学则根据自己在本地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着培养学生类型,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普及高等教育的重担。应用型本科大学所培养的工科学生主要针对工程第一线的实际应用,不仅需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有运用专业知识对现场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还要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八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含损伤非线性粘弹性材料本构理论研究。

超高压容器自增强损伤研究。

定向钻井bha力学分析及井斜控制技术研究。

pa6/ptt合金相关力学性能的研究。

套损井修复中水泥环的损伤研究。

应用弹塑性流固耦合理论研究套损的影响因素地应力及流体压力。

套损井变形受力及整形工具结构的优化研究。

钢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及其损伤特性和细观强度研究。

pdc变径钻头力学特性及结构设计。

顶煤破坏与工作面推进速度研究。

基于灰色理论的混凝土重力坝损伤时变可靠度分析。

锚杆加固围岩潜力研究及应用。

循环载荷作用下构件的失效寿命预估及可靠性分析。

泡沫金属的基本力学性质及本构关系。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九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微波条件下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研究。

烧结ndfeb永磁材料化学镀ni-co-p合金防护层研究。

基于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及应用。

qspr研究在材料化学和环境化学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烧结ndfeb永磁材料化学镀防腐研究。

功能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

复合镍电极活性材料化学镀镍及其影响研究。

聚合物薄膜和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

摘要: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的,理论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必须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基于此,对理论力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适应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理论力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依赖资源、劳动力向依赖创新、人才的转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为地方和行业培养应用型、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1-2]理论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是学习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其他力学基础课,也是钢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3]。理论力学的课程教学也需要在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浪潮中不断进行革新与实践。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一

理论力学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提供了精神财富。理论力学的高技术和强渗透性也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理论力学小论文吧!

摘要:物理力学主要是研究宏观力学的微观理论学科。研究物理力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解微观粒子性质的相互作用,找出介质的力学性质计算方法,进而使解决力学问题建立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物理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有关物理力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物理力学;产生;发展。

一、物理力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在物理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关于物性的问题,另一个是有关运动规律的问题。物理力学主要通过物性及其运动规律这两个方面的微观化而成为解决问题、建立微观分析的基础。关于物性的参数主要表现为运动方程组中的系数,例如弹性系数、热导率、粘性系数、声速、比热等。为了求解运动的方程组,需要知道它们相关的数值。

在传统力学中,物性参数的数值是需要试验测定的'。而在我们研究的物理力学中,是通过微观的分析以及对宏观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参数的数值。我们研究物理力学,不仅是为了能够找出物质性质的微观规律,而且还需要找能够预见新物质性质的方法。

针对物理力学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先了解一下有关激波结构问题的例子。物态在激波前后会有很大的变化,在波阵面一定的厚度之内,物质是处在远离平衡的状态的。这时,对于宏观物态的参数已经不适用了。因此,我们需要从分子运用的这一个角度进行描述。像从波尔兹曼方程的角度出发,进而直接进行求解。

在上世纪60年代,一对无内部自由度的影响激波结构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发展主要得力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使波尔兹曼方程进而得到模型数学方程,求精确解。另外,还能够实现激波管与稀薄气体风洞在较高区域的分辨率的相关方面的测量。虽然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都是初步的,但是从物理力学微观运动规律上看,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还有一个相似的例子就是对爆震波反应区结构方面的研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比激波结构更加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困难在于理论的复杂性,也有实验经验的不足等原因。分子气体的动力激光器中非平衡流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分子内部自由度性质在不断膨胀的气流中产生的自身不平衡现象。在这种迅速膨胀的气流中,分子振动的自由度两方面是不平衡的,不能够采用统一的温度对其进行描述。因此,这也是一个远离平衡的问题。

二、新技术不断推动物理力学的发展。

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即是力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由于尖端的技术以及基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力学面临着大量的超高温和超高压等特殊条件下的问题。我国著名的力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应该建立物理力学这门学科,其真知灼见把握了力学发展的大趋势,并且预见了今后突飞猛进的结果。

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物理力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纵观近五十年间的物理力学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液体理论的重大进步。1972年,麦克唐纳等人计算出等压线结果和多种液体实测数据等,促进了对液体理论的研究。,威尔逊提出了采用重正化群理论解决临界现象,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近来,对于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平衡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上世纪50年代之后,原子分子物理学才重新被重视,尤其是计算机的不断应用大大地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其他的像分子束技术、光散射技术、中子衍射技术等都成为了研究固体以及液体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另外,高压技术能够产生千万大气压以上的高压条件,高倍电子显微镜能够用来观测原子尺的现象等。新技术以及新发明都为进一步研究物理力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对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对物理力学进行研究时,我们应该明确物理力学研究的目的,还应该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发明,将其不断应用到研究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一定能够进一步促进物理力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继美.理论力学与普通物理力学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钱学森.从原子分子物理出发,经由物理力学的思路和方法搞发明创造[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02).

[3]干洪.力学学科的发展现状与21世纪展望[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4]陈卫平.现代力学发展趋势及研究课题[j].台州师专学报,2007,(06).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二

在近几年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力学教学效果逐年下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材设计针对性不强。

1.2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

理论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三部分内容,教学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公式较多。例如我校土木专业的理论力学仅为48课时,短时间内课堂教学只能讲授教材中基本的理论知识,难以让学生构建全面的理论力学知识体系,更无法开展与工程实践相关的教学环节。同时缺乏实验课时,让理论力学的学习抽象而不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认识,导致对知识的领悟理解困难增大,而且教材中过于理想化、模型化的题目与工程实际联系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实际应用性作直观的判断。如理论力学中的刚体就是理想化的模型,而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是不存在的。

1.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改革的内容。

针对理论力学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理论力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等方面研究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理论力学教学模式。

2.1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2.2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用型教育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式是否正确。有研究表明,学生一堂课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到20分钟,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优劣,体现在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理论力学知识传统的传授过程是老师向学生的单向复制和灌输,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论力学的教学方式应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去实践。[5]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互换师生角色,安排学生上讲台讲授自己对某部分课程内容的自学总结,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此外增加实践教学,如开展简单的力学实验或增配教学模具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力学模型将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认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力学思维模式;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实体力学架构模型,如纸质大跨度简支桥,对其施加作用力,观察并分析其受力状态及特点;或是通过计算机建立力学模型,运用cad或ansys等软件,模拟其受力变形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对理论力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有深入的了解。

2.3完善考核方法,突出实践能力。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方向的改革还需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的配合。[6]目前我校理论力学的考核仍然是闭卷考试,考核内容偏重于理论,轻视实践能力,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所占比重为3:7,显然这种考核方式对于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结合前述的讨论,在考核方式的改革中,可以将总成绩划分为几个部分:平时考勤占10%,作业占20%,课堂讨论占15%,实践成绩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其中实践成绩可以通过建立力学模型或进行力学计算模型分析或参加力学竞赛等来评定。这种考评机制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力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应用在实际工程中。

3结语。

理论力学作为一门兼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双重性质的专业基础课,在土木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教学改革将是一个反复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一位理论力学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三

财富效应(thewealtheffect)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由于财富本身是多元的,比方说有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之分,所以财富效应也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富效应是指涵盖了所有财富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物质上能满足你各种生产生活需要的物品就是财富;精神上能让你愉悦舒畅的就是财富。50年代的“财富”是激情:中华儿女们豪情澎湃、高歌猛进,金钱是多余的羁绊!70年代的“财富”是斗争:斗出一片火红的天,金钱是一种锻炼觉悟的战场!80年代的“财富”是变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金钱挤进了发展的硬道理!90年代的“财富”是组合:忙碌发展的中国在创造、在变革、在试验、在组合各种被解放的元素们,金钱是组合品的标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真正的财富=观念+时间,成功者知道一百个失败的原因同时知道一个成功的方法,失败者知道一百个失败的原因却不知道一个成功的方法。

狭义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财富效应,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财富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这一概念是c.哈伯勒提出来的,在研究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况的可能途径方面,哈伯勒把注意力集中在货币财富上,并指出在价格下降时,这种财富的实际价值会增加;因此货币财富的持有者会通过支出过多的货币,来减少他们增加的实际货币余额,从而提高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水平。这种价格诱致的财富效应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已被各种类型的货币财富所证实。

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归属感、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等等,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种不以实际物质计量为单位的财富,其财富效应更加明显,更有财富传导和控制效应。

财富包括两种形式: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财富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两种资产总额的净增减,而不是某一种资产的增减,因而公众手持货币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也并不意味着其持有财富的增减。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向私人部门购进政府债券,这样会使得社会现金资产增加,债券资产减少,这改变的只是财富的构成,但财富持有总额未变。同样,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财富效应”理论认为,股价上升会刺激消费,过度的消费反过来又会提高公司利润和就业,然后造成通货膨胀。利润的提高使股价继续上升,收入的增加又刺激着对股票的需求。然后股价的上升继续刺激消费,于是在理论的永动机上,整个循环将重新开始。

有一种理论要好得多,认为股价对经济作出反应,而不是恰恰相反。根据这种观点,企业家的进取行为创造了能提高生产率的新技术。生产率的提高使收入增加、带来了预期的利润及投资。这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抬高了股价。

这种发展的核心是低税收、稳定的货币、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自由贸易。只要存在这些条件,财富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出来,股票市场也会有好的表现。这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果财富效应起了作用,我们应该能看到股价上扬与消费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什么关系。从1965年到1982年,标准普尔指数平均每年只上升14%,而消费开支的年增长率从7.5%上升到了12%。1981年以来,股票价格上升了约1200%,而消费开支的增长速度实际上有所减缓。如果财富效应的确存在的话,那么它竟然隐藏了近40年,直到才表现出来。

谈到通货膨胀,该理论的证据就更少了。1965年,除食品与能源以外的个人消费减缩指数(减缩指数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又称消除通货膨胀指数)按年率计算增长速度仅为13%。到80年代初,虽然股市萧条,但通货膨胀的年增长速度达到10%。自从80年代初经济繁荣开始以来,通货膨胀率一直在下降,到今年4月,“核心”个人消费减缩指数只比一年前高了1.7%。这一切证据都没有动摇格林斯潘和美联储的其他成员。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四

摘要: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日益进步,反腐败斗争已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力度上来,并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赋予反腐败工作新的内容和要求,探索研究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是摆在各级纪检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所在乡镇工作实际,就今后如何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作些粗浅探讨。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部份,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廉政文化建设进展顺利、健康、有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达到了深化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工作要求,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但是,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发展还不够平衡,领导思想上重视不够,缺少办法和措施,工作落实不到位,干部职工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此,如何发挥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宣教作用,更好地使廉政文化建设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服务,保证廉政文化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充分认识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基层腐败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廉政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加强,基层群众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党员和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这项工作缺少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当前,少部分基层部门仅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作为附着在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工作中的一项随意性很强的任务来对待,使廉政文化建设缺乏经常性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少部分基层单位和部门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弱化,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总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看得见抓得着,而廉政文化建设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是软任务,具有长期性,难以直接产生效益,难以直接“出政绩”。

2、制度规范缺失。当前,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表现形式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层面,而对制度、体制上的设计和安排缺乏系统性,刚性约束不强,超前性研究不够,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深入,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明显缺陷,缺少应有的制度保障。

3、传播覆盖面窄。目前基层普遍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强调的是,党政领导干部要如何抓,如何身体力行、带头示范。采取的廉政文化建设措施,如推行“一把手”讲廉政教育课,廉政谈话、警示教育、发廉政短信等,从廉洁从政意识的角度来考虑的多,重在教育机关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多,而针对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广泛廉洁教育的比较少,广大群众未能真正受到廉政文化氛围的熏陶,难于产生强烈共鸣,全民尚廉、督廉的良好社会风尚尚未形成。

三、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基层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精心培育,大胆实践,以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建设廉政文化作为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工作来抓。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五

有人说,吃喝玩乐纯属个人爱好,至多是小节问题,值得兴师动众吗?此言差矣,小节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必然贻害无穷。

众身边看的见、摸得着的领导干部的吃、喝、玩、乐等小节问题上判断的。

从近年来揭露出来的大量事实看,许多领导干部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历史的罪人,多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放肆纵欲开始的,许多别有用心的人也常常是从领导干部所谓的“生活小节”上打开缺口的。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节都因小节的不断积累而成,大事多由具体的小事不断汇集形成。一个人的演变总是从小事开始的。剖析许多犯罪分子的犯罪轨迹不难发现,许多领导干部都经历了小节不注意,逐渐走向犯罪深渊的过程,就像人身此文来自学生无忧网上长的毒瘤一样,不及时“刮骨疗毒”,任其扩散,就会危及生命,不可救药。可见,领导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立场,还要在生活小节上严谨自律。

“求监督若渴”好。

近日,市纪委领导在学习《党内监督条例》座谈会上说:“各级党组织和群众对领导干部必须严格监督。就领导干部而言,则要积极倡导监督,热情欢迎和支持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争取监督,有一种求监督若渴的精神。”笔者认为,这一体会切中时弊,颇有见地。

监督与被监督是矛盾的统一体。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等等是外因,领导干部作为监督对象则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对各种监督抱着不欢迎、不合作甚至厌恶、抵制的态度,那么即使监督制度再完善、监督者的初衷再好,也无济于事。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主动争取监督,有没有一种缺少监督就寝食不安、食不甘味的惶然感,这是对党性修养和公仆意识的最实际的检验。

主动争取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还要努力创造有利于监督自己的环境。在监督的问题上,任何一个单位可以说既有真帮忙的,也有帮倒忙的。有些人整天环绕在领导周围,吹喇叭,抬轿子,实际上形成了一外包围圈,一个防止多数人监督的包围圈。殊不知,廉价的赞誉虽然让人神怡,却很可能在政治上坏我们的大事;坦诚的批评尽管令人不快,却很可能在政治上搭救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最不应受赞誉的最想得到赞誉,而最该挨批评的却最怕别人批评,甚至“闻过则怒”,一触即跳。这对严格实施监督很不利。领导干部要主动争取到群众的监督必须冲破这个“包围圈”,深入到敢于真心实意地监督自己的群众中去。这样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同时,还要保护群众监督的积极性,造成一种监督有理、监督有功的氛围,防止和克服那种谁监督谁触霉头的不正常现象。

“好位子”析。

时下每逢干部调整,总会有一些人眼巴巴地盯着所谓的“好位子”,无非是握有实权、能得实惠、易于升迁的位子。

一些干部之所以对这些“好位子”趋之若鹜、垂涎三尺,说穿了就是想占据这些位子为自己捞好处,这正好折射出这些干部世界观的错位、价值观的扭曲以及宗旨观的动摇。单单从这一点说,这些人就不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就不配去占据这些位子。如果真让他们去了,很可能会滥用手中的权力,到头来既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害了他们自己。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一切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20世纪50年代刘少奇同志在与北京市淘粪工人时传祥的一次谈话中,曾说淘粪工人和国家主席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老一代革命家在对待岗位的变迁、职务的升降、去留方面,确实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对于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来说,位子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每一个位子都是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应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那些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去衡量位子好坏的人,倒是更需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更需要经常问一问自己“参加革命是为什么”,从而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否则,把他们放的位置越重要、“油水”越多,他们跌的跤子也会越重。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六

日食是一种自然天文现象,并不常见,属于天文学研究的一种。

日食被定义为日面被月面遮掩而变暗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

那么日食是如何来的?日食又分哪几种呢?

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地球上月影里(月影:月亮投射到地球上产生的影子)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复圆。

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

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

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

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

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

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

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

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

最著名的例子是19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七

在素质教育中,各门学科都应该受到重视,各学科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正确对待每一门课,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地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但是,在众多的高中学习科目中,地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地理被放到了副科的位置之上,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平时,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数外、理化生的学习之上,地理学习不重要,也不需要深入理解,只要在考试之前结合课本简单看看,记住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即使学不会地理也没有关系。由于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着误区,导致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地理课堂的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高。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自己要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摆在地理教学的位置。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向学生逐步渗透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地理教学工作,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举措。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能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这种“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自然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对地理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直以来,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地理学习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地理学习不重要,没有给予学习地理的充足时间。及时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他们也是根据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进行进行机械记忆,不能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学习,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地理学习的效率低下。

(三)学生的认知及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地理知识包括的内容广泛,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由于高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在学习地理时,对于一些不熟悉,尤其是抽象的地理知识难以理解,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拦路虎,削弱了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影响力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形象的事物他们最感兴趣,印象也更深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以便于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地理图册、地理挂图、图片、实物等为学生再现地理现象,进行直观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画面中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对感性认识进行处理加工之后,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理性认识。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还可以把问题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清楚,学生在理解知识时会感到更容易,教师讲解起来也更加方便,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地理场景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感到兴奋,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于多种展示形式相结合,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地球绕日运动”、“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能够把众多的信息生动、有序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兴趣更浓。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身边的许多地方都要用到地理知识。单纯按照课本讲解地理教学内容,就会使地理课堂变得空洞,脱离实际。在地理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地理知识,又能够促使学生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为了更好地做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从中挖掘出地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联系的部分。在平时,教师还要多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热点,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于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每种教学手段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我们不能单纯的评定哪种教学手段的优劣。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找到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只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我相信,只要教师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发挥出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八

——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0月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代表和爱民模范。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公安部表彰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这是对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果的集中检阅,对激励广大公安民警忠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受到表彰的爱民模范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战斗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一线的全国广大公安民警和公安现役部队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人民警察来自人民,心系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牢记宗旨、忠诚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转变作风、严肃整治不正之风,坚持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实践中创造了新的业绩。

习近平强调,长期以来,广大公安民警在群众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为民服务的平凡岗位默默耕耘,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基层一线、深受群众爱戴、事迹感人至深的爱民模范,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你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弘扬了正气,发挥了榜样作用,不愧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不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希望同志们珍惜荣誉、砥砺奋进,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努力在各自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必须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所从事的全部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正是严格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建立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是真正的主人,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员则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勤务员。每个共产党员都应真正懂得并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来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高原则和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员的根本义务。我认为我们还要经常反省自己,人的思想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会受到自身约束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呈动态变化。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地反省自己,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于党的宗旨,是否符合于党的要求,才能不断增强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如党的贪污腐败问题,那些贪污腐败分子难道是从一开始就在思想上有问题吗?不是!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常地做自我反省,以致思想上出现偏差,一时铸成千古恨。

第二,在实际行动中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勤奋工作。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是要正确对待我们身边的同学。以维护广大同学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归宿,急同学之所急,想同学之所想,在时时刻刻维护他们的利益中,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例如同学之中对学校,对院系,对班级有什么想法或意见,我们应该积极向院系、向学校相关领导、老师反映,对同学们提出的要求更是要积极向组织反映情况,以真正维护大家的利益,而不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共产党员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都应自觉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表现在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地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勤奋工作。我们之中,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学校或是院系、班级担任了一定的职务,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没有向学校、向集体索取的权利,也没有享受什么特殊地位和待遇的权利。有的只是为学校、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权利。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干部同学,该得到的你不一定能得到;不该得到的,你绝对不能去争取得到。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名利和权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该做的事,完成该完成的工作,不辜负同学对我们的信任。平日里我们也会看到,有少数学生干部,为的只是将来自己的简历上“职务”那一栏里不会是空白,为的只是年末的那一点奖学金,为只是那有名无实的干部称号!甚至有些同学交入党申请书,也只是为了党这一光荣的荣誉,把它当作今后就业和当官发财的跳板!又有多少同学是真正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化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和人民的过程中,创造人生价值的呢?第三,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党章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这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这就要求党员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求党员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本领和技能。只有这样,共产党员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专业知识,你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在这方面,共产党员应当走在前面。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无论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共产党员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并作为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立足于现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依据党的总旨于时代内容要求,牢固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实践党的总旨。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十九

3.动力学: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时间规划及每月应达到的复习效果复习预期效果:

使用《工程力学》和《工程力学学习指导》,将上述理论力学的基本知识点和要点都掌握好,自己可以将理论力学的大致知识点框架比较完整的理出来,比较清楚理论力学的学习发展脉络,大致理解前后章节之间的传承,储备,发展,深化关系,了解三个部分的不同与联系,形成理论力学的整体概念。

上半年复习时间规划:

从现在开始到五月底,知道理论力学考点的三个构成,深刻理解领悟第一章的内容,作为理论力学最基础的内容,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很重要,一定要认真独立做完《工程力学》第1章后面提供的习题1.2,1.3,1.4,1.5,1.6,要求有完整的答题步骤,规范答题模式。

六月份的主要任务是消化第二章,这一章是为复合运动做知识储备的',每年的考研真题中都会有一道体出自本章,足见重要性。一定要独立认真完成《工程力学》第2章课后习题2.4,2.9,2.10,2.12,2.16,2.18,2.23,2.24,2.29,2.30,2.32,2.33。

七月份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掌握第三章,本章比较难,要坚持不懈攻占。本章是后面章节的运动学分析的基础,本章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动能,动量,达朗贝尔这三章的解题。年年都有复合运动的一道独立大题。很重要!一定要独立认真完成《工程力学》第3章课后习题3.6,3.7,3.8,3.16,3.17,3.18,3.19,3.20,3.21,3.30。

八月份前三周的主要任务理解掌握静力学部分的三个章节“静力学基本概念”,“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这一部分是达朗贝尔原理列写平衡方程的基础。每年会在“简化”和“平衡”这两个知识点中挑选其中一个知识点出题,分值20,不可轻视。独立完成5.2,5.3,5.4,5.6,6.2,6.3,6.4,6.5,6.6,7.7,7.8,7.9,7.10,7.12,7.14,7.15,7.20,7.26,7.27。

八月下旬到九月份中旬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掌握“动能定理”,“动量原理”。这一部分一个很基础的概念是转动惯量,对基本的两种均质形体的转动惯量要牢记于心,直接使用于解题中。本部分也是历年必出题。独立完成19.5,19.10,19.12,19.13,19.15,19.16,19.18,19.19;20.5,20.10,20.12,20.13,20.14,20.15。

九月中旬到九月31日,理解惯性力,理解达朗贝尔原理,本章其实只是增加了惯性力这个概念,运用前面所学静力学,运动学内容即可。独立完成21.1,21.2,21.4,21.9,21.11,21.12,21.13,21.14。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二十

摘要:工业锅炉的运用在当今社会变得极为普遍。作为一个工业领域的重要供热设备,工业锅炉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带动之下,需要大大地提高使用效率,那么从锅炉水处理方面来进行控制,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文章从工业锅炉的锅外水处理设备调试方面与锅炉运行中的水质检测方面,探讨了与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工业锅炉;水处理;水质检测;节能减排。

锅炉作为一种能源转换设备,是许多工业生产会选择的特种设备,但随着我国环保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各地的企业均对锅炉进行升级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排放要求。而水处理作为工业锅炉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更是可以降低工业锅炉的能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1、江苏省工业锅炉运行现状。

工业锅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利用水为传热介质的蒸汽或热水锅炉,另一种利用有机热载体作为传热介质的有机热载体锅炉。江苏省内的工业锅炉数量较多,但面对全国范围的节能减排和相较于以前更大强度的环保整治要求,江苏省内现今的工业锅炉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其中采用水作为传热介质的蒸汽及热水锅炉数量减少的幅度更是超过了有机热载体锅炉。面临这种发展趋势和政策的要求,蒸汽及热水锅炉的节能减排则更显得刻不容缓。

工业锅炉目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两种:锅外水处理,即钠离子交换软化法;锅内加药法。选择对进锅炉的原水进行处理,其原因是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将原水作为锅炉给水,使其进入锅炉,原水中硬度高,容易在锅炉受热面产生水垢,水垢导热性差,极有可能导致锅炉发生变形、过热,严重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同时也会增加工业锅炉的能耗,降低工业锅炉燃烧的热效率,所以采用锅炉水处理对锅炉的原水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采用钠离子交换的锅外软化方法则可以去除原水中的硬度,避免锅炉结垢,因此大多数工业锅炉使用单位采用了钠离子交换的方法对原水进行软化处理,并搭配上锅内加药来控制锅炉的给水与炉水的相关检测指标。钠离子交换仅仅只能去除原水中的硬度,经过钠离子交换的水碱度与含盐量并不会变化,甚至有可能会增大,考虑到这一层问题,相关检测单位建议搭配上锅内加药,选择正确的药剂,与锅内的结构物质发生反应,减少结垢物质的析出,或形成沉淀,随着锅炉排污一起排出,可以更有效的减轻和预防锅炉的结垢、腐蚀等问题。锅炉结垢与腐蚀问题的解决,可以更好地降低工业锅炉能耗,提高工业锅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于工业锅炉,锅外化学处理与锅内加药处理在理论上可以很好地降低锅炉的能耗,并减少事故的发生,对工业锅炉的使用单位有着极大的帮助,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和常规的特种设备日常检验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3、工业锅炉节能减排与水处理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水质检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锅炉的使用普及率大大提高,但是使用单位对于工业锅炉的水处理重要性认识仍然不够,日常的锅炉水检测没有跟上,并且一部分使用单位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水处理操作工。日常锅炉水检测的缺乏,使得使用单位对于锅炉水质缺乏了解,在发生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然而事实上如果锅炉水处理得当,在锅炉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能耗,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在特种设备检验单位锅炉的内外检与锅炉水质的年检过程中,向使用单位积极宣传锅炉水处理的重要性,多与工业锅炉使用单位沟通交流,从而改善水质检测的整体环境。

(2)日常监测不到位,排污不合理。锅外钠离子交换软化加上锅内加药固然可以改善水质,使其满足锅炉运行要求,但是在锅炉的日常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部分使用单位对于工业锅炉水质并没有聘请专门或兼职的化验人员,对工业锅炉水质进行日常的监测,从而调整加药量。同时在面对锅炉水质不达标的情况下,更是会选择盲目加大排污量,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在对工业锅炉水质进行年检的同时,不光要对水质指标进行化验,也应在报告中为使用单位锅炉水质的不合格项提出整改意见,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赶赴现场,为使用单位排忧解难,提供可靠的改进措施,改善锅炉水质情况。在工业锅炉水质年检的情况下,锅炉的使用单位还是应该在经济允许范围内,聘请相关人员定时对工业锅炉的水质进行检测,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调整加药量与排污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

(3)锅外水处理软化装置设置不合理。采用锅外水处理的工业锅炉使用单位多选用时间型的钠离子交换软化法,但往往多数交换器的时间设置并不合理,比如交换器再生的设定时间内的产水量远远超过工业锅炉正常运行所需的周期用水量,这同样也会造成资源的较大浪费和企业投入的增大。面对这种情况,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应在自身的职责允许范围之内,为使用单位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验证交换器出水量与工业锅炉的周期用水量,提高锅炉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在同时,也希望新装工业锅炉的使用单位能够与交换器的安装单位多及时沟通,增加对于工业锅炉本身和交换器使用方面的了解,将交换器的再生时间设置的更加合理,并且在之后的锅炉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和交换器安装单位保持联系,为之后降低锅炉能耗和增加资源使用率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相较于以前,工业锅炉水处理检验的总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许多工业锅炉使用单位也开始意识到锅炉水处理的重要性,在锅炉的日常使用过程中,针对锅炉水质也开始一些较为简易便捷的检验,不光为锅炉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也在与特种设备检验单位的沟通交流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现场数据。

4、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锅炉分布广,容量小,对于整个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的使用来说,其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勿需多言,而锅炉水处理在工业锅炉日常使用中更是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解决工业锅炉水处理现今面临的问题,改善锅炉水处理浪费资源、污染排放的现状,能在满足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的同时,提高工业锅炉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降低工业锅炉使用单位的资金投入。而作为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应依照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切实与使用单位保持联系与交流,做好工业锅炉水质的检验工作。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二十一

《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期物理学家们在克服经典物理学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的过程中,于1900-1925年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革命性的理论,它与同时期所建立的相对论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的建立促进了其后一个世纪物理学的飞速发展,而且也推动化学、生物学、医学和天文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并引发了一起新的技术革命,使人类由电气时代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量子理论是科学史上能最精确地被实验检验的理论,因而是科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量子力学》又是物理学本科专业在修完基础物理,尤其是原子物理基础上开设的重要理论物理课。是知识理论系统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生物、信息科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深入学习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后续课程以及进行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其主要内容为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算符、表象理论、微成理论及散射理论、自旋及多体问题简介等。侧重点为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好量子力学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尤其是领会其基本概念,这需要多想、多练,再多想。对于这门课程,可能更注重你的练习,还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因为有很多的数学运算。手头拥有一本《量子力学教程》配套的学习辅导书,的确是一个好的抉择,它上面有每章的内容总结,重要的是有详细的课后习题讲解,你可以通过做习题来提高理解,我觉得做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至少对于这门课,非常重要。老师提供的课件也是非常有用的,毕竟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再来就是网路上的资料,我特别提到了网路资源,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一个信息化时代,就要第一时间掌握有用信息。

总之,对于这门课,我还是坚持做题,通过做题来理解知识点,通过做题来弥补不足之处。其实学习这门,对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大家还是好好学习一下。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学好这门课,有所收获。

------------------------------。

1、具有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2、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从简单的`物体系中恰当地选取分离体,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3、能熟练地计算力在轴上的投影,熟练地计算平面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对力和力偶的性质有正确的理解。

4、能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一般平面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摩擦的临界平衡问题)。能求解简单的空间平衡问题。

5、能够建立点的运动方程和确定点的运动轨迹,并熟练计算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6、掌握刚体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特征。能熟练地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能熟练计算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和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会用基点法计算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的加速度。

7、对运动的相对性有清晰的概念。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能在具体问题中恰当地选取动点和动参考系。能正确分析三种运动和三种速度、三种加速度,并能运用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未知量。

8、能正确地列出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能求解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9、能熟练地计算动量、动量矩(定轴转动刚体对转轴)、动能、力的冲量、力的功以及刚体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10、能正确列出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能用此方程正确求解两类问题,能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守恒和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对轴)计算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11、能正确选择并运用动能定理和动静法求解工程中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12.能熟练运用虚位移原理求解一般的平衡问题。

13、初步获得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概念,以及培养相应的数学计算、绘图等方面的能力。

64学时《理论力学》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到下列要求:

1.有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2.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从简单的物体系中恰当地选取分离体,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3.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和平面上力对点的矩。对力和力偶的性质有正确的理解。能计算空间力对轴之矩。

4.能熟练地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面力系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5.能建立点的运动方程,并能熟练地计算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6.掌握刚体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7.对运动的相对性有清晰的概念,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能在具体问题中恰当地选取动点和动参考系,正确分析三种运动和三种速度,并熟练地运用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能计算科氏加速度。

8.能熟悉地计算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9.能正确列出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并能求解质点和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0.能熟练计算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能熟练计算质点的动量矩和转动刚体对转动轴的动量矩。能熟练计算简单组合形体的转动惯量。

11.能熟练地计算常见力的功,熟练计算刚体作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动能以及惯性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12.能正确选择动能定理和达朗伯原理求解工程中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了解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求解简单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3.初步获得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概念,以及培养相应的数字计算、绘图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动的描述如选取坐标系,表示速度、加速度分量等。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并求解。为此应讨论一些典型问题,在力作为时间、位置、速度的函数中选择几例,大纲中所举数例供参考。这类例题虽然主要为使学生掌握建立和解方程的方法,但理解这些问题的物理概念同样也是重要的。三个基本定理与守恒定律。

2、确切掌握三个定理的内容及三个守恒定律的条件。深入理解质心概念,质心坐标系在质点系力学中的重要地位。注意内力在质点系力学中的作用。质点系力学理论的典型应用问题及对后继课的学习都是较重要的课题,要求学生掌握。

3、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4、搞清绝对运动、相对运动与牵连运动的关系,特别要掌握加速度的关系,弄清科氏加速度。确切掌握惯性力的概念,了解它们与一般作用力有何不同。

5、约束、自由度、广义坐标;虚位移原理;并适当举一些例题以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

1、凡在普物力学中已经阐述比较透彻的内容就不必过多重复,但为系统的严整起见,有的要提几句,有的要整理提高。这种情况在第一章中较多。

2、根据“少而精”的原则,为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主要内容,对过去理论力学中一些次要或烦琐的内容,或只作定性描述。

同时考虑到不同情况,有少许内容在要求上可作一定的伸缩。在这些部分上加*号。可以讲授,也可简述或省略。

3、连续介质力学目前包含在本大纲之中。这些问题较一般的定性讲述,已包含在普通物理中。进一步的阐述可以作为选修课开设。

4、关于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虽然在生产领域里与理论力学有关的课题很多,但作为基础课,在教学中除注意联系理论力学在四化建设中的应用外,为了更好的为后继课打基础,应加强联系物理学范围内的一些实际问题,以便加强理解,提高理论水平,克服陕隘的实有主义倾向。在联系中学实际上也首先是深入理解理论力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从较高的水平分析中学教材及教学中的问题。理论力学课一般没有学生测定实验。但有些章节内容又很抽象,因此应加强直观教学,作一定的演示实验,尽可能应用某些模型、图表、幻灯或影片等。习题课也可看作是理论力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一环。对习题课及演题应加重视。特别对习题的解法分析应予注意,可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研究某一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讨论习题有助于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独立工作、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

5、理论力学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次学习方法上的变化。

第一是从普物到力,要求学生更系统的应用数学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之尽快过渡。因此,第一章的习题课应加强。甚至若干教材内容可以习题课或课外习题的方式进行。也应在这部分开初作深入分析,多作训练,以解决这一问题。

6、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二十二

摘要:课堂导入是最为有效的切入课堂的方式之一,也是高中地理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课堂导入因为方法众多,且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状态进行转换,所以被多数高中地理教师所青睐。只要在地理课堂中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应用,就能取得较为显著的导入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巧设悬疑;媒体渲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是课堂开始的首要环节,教师要依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设计,使课堂导入在具备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共性,从而全面的将课堂教学进行激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三五分钟之内就集中起来,迅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从而将课堂教学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促使课堂学习氛围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正是由于课堂导入的灵活度极高,因此课堂导入的方式众多,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出最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运用。

故事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导入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导入形式之一。故事有人物有情节,一般都较为完整的叙述了一件事或一个过程,最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将其带入到和故事相关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高中生的思想已趋近于成熟,显得比较活跃,但是其好奇心仍然较为强烈,因此对故事的接受较快,反应也较为明显。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开始前,使用故事作为引导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激发,并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特别是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听过的陌生地理故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下子就将注意力放到故事上面来了,使学生不光是从故事从获取了一些和教学有关的地理信息,还激起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投入的进行地理学习,对地理中的一些现象、概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例如,在进行《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章的学习时,就可以《狼图腾》来作为开场,里面写了知青陈阵在内蒙的一些事儿,也写了人类不恰当的放牧、狩猎、农耕,导致草原荒漠化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主人翁陈阵多次随着牧民一起迁徙,就是为了找到新的草场,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离开的草场并不是等来年恢复后再去,而是因为已经没有草,只剩下沙子而被荒废了。此时就可趁机告诉学生内蒙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从2009年开始,正在人们的治理下逐年减少,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这样学生被故事吸引住了注意力,然后再听见教师讲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有所缓解,这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地理知识有了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想要搞清楚荒漠化的原因和荒漠化面积减小是因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能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到教材的讲解之中,让学生对“荒漠化”一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通过教师讲诉的故事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内蒙古大草原绿色不是其唯一的颜色,还有我们大家都不喜欢看见的荒漠的黄色也同样存在于大草原之中,让学生开始对如何保卫大草原的绿色进行关注,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成功的激发,从而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的'高了起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朱熹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字,却倒出了学习的真谛,说明了质疑是学习的必要态度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听,也要敢于进行质疑,这样才能真正主动的学到知识,而不是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理地进行质疑,同时也要巧妙的设置一些带有悬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质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完成学习,在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丰富自己对于地理学习的认知。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不断的学习,要抢在学生的前面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将教材搞懂搞透,从而对教材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其中,设置一些有悬疑的问题,诱使学生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对地理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将这些知识真正的掌握。当然,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悬疑问题设置时,要注意将问题落到实处,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问题设置,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设置情况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中,多媒体教学导入也是方法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的课堂导入提供更多的可能,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导入材料的运用,在声光电的“三维”刺激下,迅速的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因为,直观形象的教学视频、丰富多彩的教学图片、奇妙有趣的教学文档等等,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所以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接受课堂导入的相关信息,并且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能够很顺滑的切换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

例如,在学习《行星地球》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天体的可全面观测性较弱,学生无法较为直观的对天体进行观测,就更不用说对天体运行轨道的观测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导入的手段,用一段3d模拟的视频,将各大天体的情况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可以以动态图形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天体的运行轨道,从而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对天体进行观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的知识。

一次优质的课堂教学导入,往往伴随着的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正是课堂导入这一优美的乐章,才奏响了课堂教学的序曲,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气氛得到全面活跃的同时,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的开展。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二十三

【内容摘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的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本文结合思维品质的特点及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充分利用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设置障碍、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以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

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地理是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其他学科一样承担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该门学科不仅涉及地理学的诸多知识,而且还涉及到同旅游有关的学科,如社会学、民俗学、地质学、建筑学、宗教等众多学科。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不但可以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并且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生在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受到启迪,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旅游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旅游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特点,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旅游地理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活动同学生今后要从事的旅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通常要安排一次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教师在旅游景区讲解时要做到讲解全面,从地理知识、景区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方面声情并茂地进行现场导游讲解,使学生增加对旅游地理课程的兴趣和热爱。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配合景点讲解,教师还可以将录制好的、图文并茂的景点视频发到班级qq群里。在景区,结合手机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边游览、边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旅游地理的认知,为培养出合格的、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旅游从业人员作准备。

二、充分利用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中国旅游地理的内容是与中国一定地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各地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各地旅游特色的形成影响至深。旅游地理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因而学生不仅要会识别地图,更为关键的是要树立较强空间地域意识。换句话说,每个学生的心中都要有多张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旅游交通图、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等。而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在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对子、一对一的指图识图,还可以再让学生回答所指地点有什么美景、美食等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上课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室地面空白处画出一幅中国行政区域图。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对于这样特殊的“作业”,学生感觉很是惊奇,带着迷惑、好奇的心情完成作业。

在画图过程中,各组学生潜意识中会比较图的质量,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队竞争意识。布置让学生独自画出中国行政区图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增强学生对中国行政区划熟悉的过程、树立空间地域意识。通过画图,实现三个教学目标。第一,熟悉、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及其所在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很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第二,随着学习旅游景点数目不断增多,面对众多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的记忆也出现了困难。教师可充分利用画在地上的行政区划图,像玩跳房子的游戏一样,把每一个省份、自治区当做一个“小房子”,教师每提问一个景点,要求学生能够迅速从一个“小房子”跳到另一个“小房子”,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识记地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景点地理位置后,进行旅游路线的设计,而旅游路线的设计始终离不开地图。通过利用地图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三、巧设障碍,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内容、途径、方法的重要一环。教学活动中要设计一些思维障碍,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战胜困难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授“黄山”这个景点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黄山呢?请撰写一篇黄山导游词并进行现场导游模拟讲解。学生需要结合教材、网络或其他文本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黄山导游词。一篇优秀的导游词,不仅需要旅游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需要导游实务等其他相关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才能完成。通过布置作业,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学生在越过“障碍”的过程中,不仅要查阅大量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筛选、语言上的组织和再创作,形成独特讲解风格导游词。在上课检查学生现场模拟讲解导游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模拟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表情、肢体语言的使用,语言要幽默、语速快慢得当、抑扬顿挫和亲和力等导游讲解技巧。教师和其他学生充当“游客”,对讲解的景点进行提问。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表不同看法,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类似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仅温习了旅游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还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应用到课堂上,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教学只凭教师的语言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概念到另一个抽象概念,很难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尤其是对于旅游地理这种应用性的学科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来分析、判断问题,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讲授宗教古迹类景区时,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假设你是一名导游,带团到五台山旅游,见到僧人时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是什么”?学生在经过教师点拨、思考后回答:“合十礼”;接着教师继续设置情境,“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名僧人,你能够示范施礼的动作吗”?有了前面的`启发,学生做出了规范的“合十礼”动作。教师继续播放有关“藏族民众对藏传佛教无限尊崇、在寺庙前深度行礼”的视频,并且设置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到五体投地这个成语,实际上五体投地是佛教中的最高礼仪,“五体”指的是人体的哪五个部位”?请学生思考后回答并示范动作。

学生面对情境的设置参与意识强烈,兴奋点不断强化,大脑潜能被充分释放,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将职业教育思想融汇在学习过程中。再比如,讲授到江南风姿、山水园林———华东旅游区安徽省旅游资源时,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准备了包括交通工具、酒店、景点、游客类别等相关内容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查阅。上课时教师先对安徽省的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由学生做主角,请他们以导游员的身份,通过对课本的探讨、研究分析,设计四条针对不同特色旅游团队的游览路线,要求每条路线配上简单路线图,具体要求如下:a.如果游客是从未到过安徽的国内游客,应如何根据他们的需要组织安排线路?b.如果是一个欧美团队,且其中的大部分是第一次到中国旅游,你在安排线路进行讲解时要突出哪些方面?c.如果是一个老年旅游团,你该如何安排?d.如果是一群以学生为主的夏令营活动,你在安排旅游线路时要注意什么?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再加上学生对安徽主要景点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他们很快进入到情境之中。面对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如何让来到安徽的游客在离开安徽时留下“美好安徽”的印象呢?各组的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通过上述情境教学,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活泼、紧张、高效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和思维的主动性。

五、对比分析,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涉及景区众多,具有空间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对比、组合,使学生狭隘的思维扩展延伸为广阔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列表比较分析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如华北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南旅游区等八大旅游区可以在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优势、气候类型、最佳旅游季节等方面进行比较,岩溶地貌和熔岩地貌进行比较,花岗岩地貌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进行比较等等。把分散在各章的同类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对比分析“同类知识点的不同点、异类知识点的相同点”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探究,加强思维的交错和发散,锻炼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

六、设组竞争,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必答、抢答、互问互答的方式,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学生小组之间不仅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旅游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景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基本上都是独立存在,少有共性。教师在课前准备竞赛题目时,可以把要竞赛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说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有哪些?我国哪些地方的建筑拥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哪些名山属于丹霞地貌?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抢答题或必答题来进行设置。另外一种竞赛题型是分组设计旅游线路。要求各小组之间根据线路进行互相提问。比如,旅游路线经过哪些省份?省份的简称是什么?省会是哪?沿途会经过哪些铁路线和水路线?途径哪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等。学生在考问别人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实际上也是处在被考问状态中,时时准备解答其他小组可能提出的质疑。在这种模式状态下思维得到了积极的开发,学习情绪异常兴奋,达到了理想的学习目的。

再比如,在讲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时,也可以设置竞赛题目分小组抢答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如“旅游地理学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叫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师预设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进行教材阅读,找出答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教师提问,由小组代表进行抢答,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当各小组对他组答案有分歧时,教师可以指导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再对问题进行点评、补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得到了加强,同时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作为,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锡畴.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8。

[3]王凤华.观念更新: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9.

理论力学小论文篇二十四

摘要: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核心要素是对人的管理,幼儿园管理也同样如此,关键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学中最难做的,最考验管理者能力的,需要管理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关心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成心与心的沟通,让被管理者更加用心工作。本文笔者就如何管理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管理者;关心;需要;成长;欣赏。

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核心要素是对人的管理,幼儿园管理也同样如此,关键是对人的管理。的确如此,每一个搞管理工作的,在管理岗位上的人,都有自身的深切的体会,幼儿园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这也是最难做好的管理,因为人毕竟是有思想,有不同想法的,再加上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受我们控制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个老师的大脑里在想些什么。作为管理者需要在了解别人思想,顾及别人感受上进行管理。从这个角度上来考虑,幼儿园管理中最难的,最不稳定的就是教师的管理了,加之现在社会教师地位并不高,很多教师一旦有好的去处,就会抛下幼儿教育工作高就了,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还有一部分教师却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也就越来越难,越来越让管理者感觉头疼。

一、关心老师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每个老师因为家庭情况不一,生活条件并不相同,要考虑的生活问题也就不一样,他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都不相同。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让他们心甘情愿接受管理者的管理,乐于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就要与他们一条心,打成一片,了解每一位老师的不同需求,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教师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比如,教师中如果有小孩无人带,需要老师自己亲自接送的,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开开绿灯,给他安排课程尽量在一天的中间,避开早晨和下午,让他有时间接送孩子。如果哪位老师的孩子病了,除了主动准假外,还可以代表学校去看望一下孩子。这样就会增加管理者与教师的感情,拉近两者的距离。

另外,还可以学校能够办到的情况下,帮助教师们改善生活条件,可以在学校给家住外地的老师安排宿舍;免费给老师们提供早餐,让午餐更丰富,更营养等等。只要管理者是真心的为教师着想,付出的真心就自然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二、积极支持教师学习,满足老师培训提高需要。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为了让教师有学习的机会,管理者要创造学习条件给教师们,让他们想学有条件。可以每学期让教师自行选择多少费用以内的幼儿教育类书籍,购买这些书籍的钱由幼儿园支付;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培训、考察、交流学习的时候,除了管理者自身参加培训外,还要把机会更多地留给老师,让他们走出去,多看看,多学学,这对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更换教育理念,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师学识是大有裨益的。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有竞争才有差距,有差距才有促进,有促进才有提高,有提高才有效果,通过参加竞赛活动,教师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对于教师的在职进修,也要大力支持,这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鼓励他们参加进修,还要给他们留出时间学习。

三、学会欣赏赞美老师,及时表扬鼓励。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的眼睛”。对幼儿教师不能老是吹毛求疵,看这个教师不顺眼,那个教师不中顺心。要用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心理去看待每个老师,要睁大眼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并用放大镜去“放大”这些闪光点,并给予欣赏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教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带来的乐趣,更加增强他们教学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他们教学的特长。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师们哪里没做好,哪里做得不对上面,班级哪里又有了问题。这样就会给老师们增加无形的压力,老师就会刻意去注意让自己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就不会在教学中有创新,就会影响老师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在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多肯定老师的表现,给予一些积极的引导,充分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鼓励老师与幼儿园一起成长。

任何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目标,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远,有的近,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种目标,都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这些目标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幼儿老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自己的工作岗位。要与教师一起,帮助和引导老师分层次写出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同时,要让教师结自身实际和目前的工作情况,把与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幼儿园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将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短期目标,并拟定为实现这些短期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行动的计划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分期目标,让教师能让自己拟定的目标而努力,有了目标,也会激励教师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而努力奋斗。幼儿园的美好愿景和共同使命使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使老师们着眼未来,降低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黄晓秋。幼儿园管理体制中的“以人为本”[j];校长阅刊;2007。z2期。

[2]张荣华。浅谈幼儿园人性化的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262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