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03:53:18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4 03:53:18     小编:笔尘

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实施教案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一些有关教案编写的参考资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供大家参考。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一

1.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的平分线()。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交角是锐角d.交角是钝角。

2.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的平分线()。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

3.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a、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垂线段最短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2.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l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

难点:

l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

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被直线c所截.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内.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及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学会角的表示.

难点:在度、分、秒之间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说一说生活的角。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4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p144。

4.做一做:p144从角的运动定义出发,得到平角、周角的定义。

平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钟记忆:角的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反馈检测:

1.如图,可以表示成或可以表示成______,可以表示成______.

2.两个角的和是()。

a.一定是锐角b.一定是钝角c.一定是直角d.可能是直角、锐角、钝角。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四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抽象出相交线、平行线的能力.

(2)学生认识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出示剪刀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得出几何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标准图形.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在具体图形中得出两条相交线构成四个角,根据图形描述邻补角与对顶角的特征.学生可结合概念特征找到图中的两对邻补角与两对对顶角.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线的几何图形,用语言准确描述.

(2)学生能否从角的位置关系上对角进行分类.

(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邻补角、对顶角.

(4)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敢于发表个人观点.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五

1.初步体会观察、猜测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2.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数字中推理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

【学习重点】。

判断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推理.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推理的重要性.

学习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先阅读教材第162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然后完成书中设置的两个问题,最后与同伴进行交流.

【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初步体会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材第162页“做一做”的学习与探究.

【说明】(1)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2)中利用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六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七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第七章共分6节,本节《轴对称现象》是第一节,它在本章中起着起始新课的作用。本节通过大量的生动的生活中的实例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对称世界,深刻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与探索,使同学们对对称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到深,为后面抽象的对称图形的学习作好铺垫工作。

二、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就对对称图形有所接触,如:扇形,圆,线段,角等,所以当今天学习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时,学生识别起来应该顺理成章,在对对称定义的理解和应用上也应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只是在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上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这是教学中应该突破的地方。

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对称现象及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存在大量实例,因此,对称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理解起来也应不困难。

三、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是感知和体会轴对称现象,也要为以后学习图形对称的相关知识起到一个承接的作用。为此,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共同特征。

2.通过大量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体会其文化底蕴及价值,学为所用。

四、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情境引入、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收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提前一周布置)。

活动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使同学们先对对称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并且初步了解对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理解学习对称的必要性。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分组合作,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田间、山村、工厂、社区等等,能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是对自然的浓缩与抽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展现了同学们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从各小组收集的图片中有代表性的选择一些,用投影仪演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对称。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八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证明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2、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总结归纳出证明的一般步骤.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难点。

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二、讲授新课。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个真命题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简单说成: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议一议。

利用这个公理,你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

想一想。

(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九

【学习目标】:

1、理解数轴的三要素,能画数轴。

2、能将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同时也能读出数轴的点所表示的数。

3、能理解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并利用它来比较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认识数轴,画数轴,并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候课朗读】:有理数的分类。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____;零既不是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但它是_________。

2、正数,负数通常可以用来表示具有_________意义的量,请同学们读出教材p43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在温度计上标出150c,-200c的位置吗?若把温度计水平放置(或把书横放过来),我们可以发现温度计上既有正数,零,也有_______。因此我们也能将一个有理数用图形表示出来。

二、解读教材。

3、数轴的概念。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_________(叫做_________),选取某一长度作为_________,规定直线上_________的方向为_________(用箭头标出),就得到下面的数轴。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

教学要点:

1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能利用尺规作角的和、差、倍。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示范。

第二环节能利用尺规作角的和、差、倍。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与延伸。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经历尺规作角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和研究意识。

2、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重点: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难点:作图步骤和作图语言的叙述,及作角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猜想、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如图,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它的一组对边在长方形木板的边缘上,另一组对边中的一条边为ab。

(1)请过点c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条边。

(2)如果你只有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新课:。

内容一:(请按作图步骤和要求操作,别忘了留下作图痕迹)。

(一)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2)能够认识和区分全等图形。

(3)对给出的图形,能够分割成全等图形。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1)经历认识全等图形、辨认全等图形、自主分割全等图形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体现“学有用的数学”。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准备课,属于入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活动内容较多,更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甘肃省示范性中学,办学条件良好,有一栋实验楼,3间多媒体教室,每个班都有投影仪。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城市,有较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生1:第三扇,因为上面的图案只有一种,而其他的门上都有多种图案。

生2:第三扇门上的图案全都一样,是三角形,并且大小也一样,所以我也认为是它。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继续来看。

点击第三扇门,继续播放:

大门打开,屏幕出现:“祝贺你向数学王国又进了一步,开始今天的学习吧!”字幕。

生:每组图片的图案一样,大小也一样。

师:非常好,我们继续来看。

(一大一小同一底片的相片、地图、多边形。)。

生:每组的图案一样,大小不一样。

师:那么下面这一组呢?

生1:在这组图形中,(5)和(11)两个小圆的大小形状一样,(7)和(10)两个“l”形也是大小形状一样的。

生2:还有两个锐角三角形(4)和(9),也是形状大小一样,其他的都不完全一样。

师:很好,刚才看到的图形中,有些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把它们叠在一起,它们就能够重合(在几何画板中演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congruentfigures)。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全等图形(板书:全等图形)。

(二)讲授新课。

师:该如何定义全等图形呢?全等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1: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全等图形。

生2:不对,应该是两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图形叫全等图形。

生3:既然大小、形状都一样,那它们就一定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我觉得“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是它的定义。

生4:我同意他的意见,刚才两位同学所说的大小、形状都一样是全等图形的特点。

师:非常好,大家不但说出了全等图形的定义,还归纳出了它的特点,自己解决了问题。

那么,明确了什么是全等图形,大家看看下列这一组图片,它们是全等图形吗?

生:第一组的图形是全等的,第二组不是,因为它们的大小不同。

师:非常好,那么,观察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全等图形吗?

生1:窗户的每一块玻璃是全等的。

生2:图案、大小一样的地板砖。

生3:数学课本封面的图形。

生4:同一印章印的红印。

……。

(三)通过游戏,识别全等图形,归纳性质。

师:大家都非常正确地举出了全等的生活实例,我相信,每位同学都很好地掌握。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二

学习目标: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

4.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点:单项式、多项式、整式概念的理解。

学习难点: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等概念。

一、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预习检测:。

1.如图,一个长方体的箱子紧靠墙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a,b,c。这个箱子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它项式,它的次数是。

2.下面两组式子各有什么特点?

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三

1.某市期末考试中,甲校满分人数占4%,乙校满分人数占5%,比较两校满分人数()。

a.甲校多于乙校。

b.甲校与乙校一样多。

c.甲校少于乙校。

d.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解答:因为没有给出两校的总数,所以两校的满分人数也无法比较.

故选:d.

分析:由于缺少两校的总人数,因此无法判断.已知百分比比较多少时,要有总数,当总数不确定时无法比较大小.

2.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你认为班长在收集数据过程中的失误是()。

a.没有明确调查问题。

b.没有规定调查方法。

c.没有确定对象。

d.没有展开调查。

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而没有明确选举一位学习优秀,还是品质优秀,调查的问题不够明确。

故选:a.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四

1.三口之家,冬天饮用桶装矿泉水的情况如下表:

日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桶中剩水4.5加仑3.9加仑3.5加仑3.1加仑2.5加仑2加仑1.5加仑。

(1)根据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哪些量是在发生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能说出下周一桶中还有多少水吗?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星期一到星期日,桶中的水是如何变化的.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五

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学习设计调查问卷,体会并掌握数据收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也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会设计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

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

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

问题展示:班级要举办元旦联欢晚会,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安排节目?

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文艺节目;。

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

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处理;。

第六步:得出结论.

师:此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

学生看书、交流,并举手回答.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六

1.三角形的下列四种线段中一定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

a.角平分线b.中位线c.高d.中线。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能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

c.直角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3.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a.都是射线b.都是直线。

c.都是线段d.都在三角形内。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七

8.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式子:

(1)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2)用字母表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__________.

命题点3用字母表示规律[热度:95%]。

9.④用棋子摆出如图3-1-1所示的一组“口”字,按照这种方法摆下去,则摆第n个“口”字需用棋子()。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八

1.(知识点1)为了测量调查对象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甲同学建议测量2分钟的心跳次数再除以2,乙同学建议测量10秒钟的心跳次数再乘6,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建议更具有代表性()。

a.甲同学b.乙同学c.两种建议都具有代表性d.两种建议都不合理。

2.(题型一)某市期末考试,甲校满分人数占本校总人数的4%,乙校满分人数占本校总人数的5%,则两校满分人数相比()。

a.甲校多于乙校b.甲校与乙校一样多c.甲校少于乙校d.不能确定。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九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273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