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cpu调查表(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11:36
2022年cpu调查表(五篇)
时间:2023-06-06 14:11:36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cpu调查表篇一

;

第1阶段第1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1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基本特点是采用pmos工艺,集成度低(4000个晶体管/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20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μs,用于简单的控制场合。intel在1969年为日本计算机制造商busicom的一项专案,着手开发第一款微处理器,为一系列可程式化计算机研发多款晶片。最终,英特尔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场推出4004微处理器,当年intel 4004处理器每颗售价为200美元。4004 是英特尔第一款微处理器,为日后开发系统智能功能以及个人电脑奠定发展基础,其晶体管数目约为2300颗。第2阶段第2阶段(1974——1977年)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2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zilog公司的z80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提高约4倍,运算速度提高约10~15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1~2μs)。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dma等控制功能。软件方面除了汇编语言外,还有basic、fortran等高级语言和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在后期还出现了操作系统。1974年,intel推出8080处理器,并作为altair个人电脑的运算核心,altair在《星舰奇航》电视影集中是企业号太空船的目的地。电脑迷当时可用395美元买到一组altair的套件。它在数个月内卖出数万套,成为史上第一款下订单后制造的机种。intel 8080晶体管数目约为6千颗。第3阶段第3阶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3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处理器。其特点是采用hmos工艺,集成度(20000~70000晶体管/片)和运算速度(基本指令执行时间是0.5μs)都比第2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这一时期著名微机产品有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1981年ibm公司推出的个人计算机采用8088cpu。紧接着1982年又推出了扩展型的个人计算机ibm pc/xt,它对内存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一个硬磁盘驱动器。80286(也被称为286)是英特尔首款能执行所有旧款处理器专属软件的处理器,这种软件相容性之后成为英特尔全系列微处理器的注册商标,在6年的销售期中,估计全球各地共安装了1500万部286个人电脑。intel 80286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13万4千颗。1984年,ibm公司推出了以80286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16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ibm pc/at。由于ibm公司在发展个人计算机时采用 了技术开放的策略,使个人计算机风靡世界。第4阶段第4阶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4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其特点是采用hmos或cmos工艺,集成度高达100万个晶体管/片,具有32位地址线和32位数据总线。每秒钟可完成600万条指令(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mips)。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amd、texas等)也推出了80386/80486系列的芯片。80386dx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以寻址到4gb内存,并可以管理64tb的虚拟存储空间。它的运算模式除了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以外,还增加了一种“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微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80386sx是intel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推出的一种较便宜的普及型cpu,它的内部数据总线为32位,外部数据总线为16位,它可以接受为80286开发的16位输入/输出接口芯片,降低整机成本。80386sx推出后,受到市场的广泛的欢迎,因为80386sx的性能大大优于80286,而价格只是80386的三分之一。intel 80386 微处理器内含275,000 个晶体管—比当初的4004多了100倍以上,这款32位元处理器首次支持多工任务设计,能同时执行多个程序。intel 80386晶体管数目约为27万5千颗。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英特尔推出。这款经过四年开发和3亿美元资金投入的芯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首次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使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40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微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80486中集成的80487的数字运算速度是以前80387的两倍,内部缓存缩短了微处理器与慢速dram的等待时间。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微处理器的80386 dx性能提高了4倍。第5阶段第5阶段(1993-2005年)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5代。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amd的k6、k7系列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采用了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并具有相互独立的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随着mmx(multi media extended)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处理器芯片处理器芯片1997年推出的pentium ii处理器结合了intel mmx技术,能以极高的效率处理影片、音效、以及绘图资料,首次采用single edge contact (s.e.c) 匣型封装,内建了高速快取记忆体。这款晶片让电脑使用者撷取、编辑、以及透过网络和亲友分享数位相片、编辑与新增文字、音乐或制作家庭电影的转场效果、使用可视电话以及透过标准电话线与网际网络传送影片,intel pentium ii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750万颗。1999年推出的pentium iii处理器加入70个新指令,加入网际网络串流simd延伸集称为mmx,能大幅提升先进影像、3d、串流音乐、影片、语音辨识等应用的性能,它能大幅提升网际网络的使用经验,让使用者能浏览逼真的线上博物馆与商店,以及下载高品质影片,intel首次导入0.25微米技术,intel pentium iii晶体管数目约为950万颗。与此同年,英特尔还发布了pentium iiixeon处理器。作为pentium ii xeon的后继者,除了在内核架构上采纳全新设计以外,也继承了pentium iii处理器新增的70条指令集,以更好执行多媒体、流媒体应用软件。除了面对企业级的市场以外,pentium iii xeon加强了电子商务应用与高阶商务计算的能力。在缓存速度与系统总线结构上,也有很多进步,很大程度提升了性能,并为更好的多处理器协同工作进行了设计。2000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4处理器。用户使用基于pentium 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可以创建专业品质的影片,透过因特网传递电视品质的影像,实时进行语音、影像通讯,实时3d渲染,快速进行mp3编码解码运算,在连接因特网时运行多个多媒体软件。pentium 4处理器集成了4200万个晶体管,到了改进版的pentium 4(northwood)更是集成了5千5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开始采用0.18微米进行制造,初始速度就达到了1.5ghz。pentium 4还提供的sse2指令集,这套指令集增加144个全新的指令,在128bit压缩的数据,在sse时,仅能以4个单精度浮点值的形式来处理,而在sse2指令集,该资料能采用多种数据结构来处理:4个单精度浮点数(sse)对应2个双精度浮点数(sse2);对应16字节数(sse2);对应8个字数(word);对应4个双字数(sse2);对应2个四字数(sse2);对应1个128位长的整数(sse2) 。2003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m(mobile)处理器。以往虽然有移动版本的pentium ii、iii,甚至是pentium 4-m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仍然是基于台式电脑处理器的设计,再增加一些节能,管理的新特性而已。即便如此,pentium iii-m和pentium 4-m的能耗远高于专门为移动运算设计的cpu,例如全美达的处理器。英特尔pentium m处理器结合了855芯片组家族与intel pro/wireless2100网络联机技术,成为英特尔centrino(迅驰)移动运算技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pentium m处理器可提供高达1.60ghz的主频速度,并包含各种效能增强功能,如:最佳化电源的400mhz系统总线、微处理作业的融合(micro-opsfusion)和专门的堆栈管理器(dedicated stack manager),这些工具可以快速执行指令集并节省电力。2005年intel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有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同时推出945/955/965/975芯片组来支持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采用90nm工艺生产的这两款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使用是没有针脚的lga 775接口,但处理器底部的贴片电容数目有所增加,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桌面平台的核心代号smithfield的处理器,正式命名为pentium d处理器,除了摆脱阿拉伯数字改用英文字母来表示这次双核心处理器的世代交替外,d的字母也更容易让人联想起dual-core双核心的涵义。intel的双核心构架更像是一个双cpu平台,pentium d处理器继续沿用prescott架构及90nm生产技术生产。pentium d内核实际上由于两个独立的prescott核心组成,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1mb l2缓存及执行单元,两个核心加起来一共拥有2mb,但由于处理器中的两个核心都拥有独立的缓存,因此必须保证每个二级缓存当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运算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ntel将两个核心之间的协调工作交给了外部的mch(北桥)芯片,虽然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存储并不巨大,但由于需要通过外部的mch芯片进行协调处理,毫无疑问的会对整个的处理速度带来一定的延迟,从而影响到处理器整体性能的发挥。由于采用prescott内核,因此pentium d也支持em64t技术、xd bit安全技术。值得一提的是,pentium d处理器将不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原因很明显:在多个物理处理器及多个逻辑处理器之间正确分配数据流、平衡运算任务并非易事。比如,如果应用程序需要两个运算线程,很明显每个线程对应一个物理内核,但如果有3个运算线程呢?因此为了减少双核心pentium d架构复杂性,英特尔决定在针对主流市场的pentium d中取消对hyper-threading技术的支持。同出自intel之手,而且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两款双核心处理器名字上的差别也预示着这两款处理器在规格上也不尽相同。其中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的支持。pentium d不支持超线程技术,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在打开超线程技术的情况下,双核心pentium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能够模拟出另外两个逻辑处理器,可以被系统认成四核心系统。pentium ee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 ee8xx或9xx,例如pentium ee840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pentium ee 8x0:表示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 d 8x0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pentium ee 9x5:表示这是presler核心、每核心2mb二级缓存、1066mhz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 d 9x0系列的区别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以及将前端总线提高到1066mhzfs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单核心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以及双核心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等cpu采用lga775封装。与以前的socket 478接口cpu不同,lga 775接口cpu的底部没有传统的针脚,而代之以775个触点,即并非针脚式而是触点式,通过与对应的lga 775插槽内的775根触针接触来传输信号。lga 775接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第6阶段第6阶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6代。“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

酷睿2:英文名称为core 2 duo,是英特尔在2006年推出的新一代基于core微架构的产品体系统称。于2006年7月27日发布。酷睿2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服务器版、桌面版、移动版三大领域。其中,服务器版的开发代号为woodcrest,桌面版的开发代号为conroe,移动版的开发代号为merom。酷睿2处理器的core微架构是intel的以色列设计团队在yonah微架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新一代英特尔架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在各个关键部分进行强化。为了提高两个核心的内部数据交换效率采取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2个核心共享高达4mb的二级缓存。继lga775接口之后,intel首先推出了lga1366平台,定位高端旗舰系列。首颗采用lga 1366接口的处理器代号为bloomfield,采用经改良的nehalem核心,基于45纳米制程及原生四核心设计,内建8-12mb三级缓存。lga1366平台再次引入了intel超线程技术,同时qpi总线技术取代了由pentium 4时代沿用至今的前端总线设计。最重要的是lga1366平台是支持三通道内存设计的平台,在实际的效能方面有了更大的提升,这也是lga1366旗舰平台与其他平台定位上的一个主要区别。作为高端旗舰的代表,早期lga1366接口的处理器主要包括45nm bloomfield核心酷睿i7四核处理器。随着intel在2010年迈入32nm工艺制程,高端旗舰的代表被酷睿i7-980x处理器取代,全新的32nm工艺解决六核心技术,拥有最强大的性能表现。对于准备组建高端平台的用户而言,lga1366依然占据着高端市场,酷睿i7-980x以及酷睿i7-950依旧是不错的选择。core i5是一款基于nehalem架构的四核处理器,采用整合内存控制器,三级缓存模式,l3达到8mb,支持turbo boost等技术的新处理器电脑配置。它和core i7(bloomfield)的主要区别在于总线不采用qpi,采用的是成熟的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并且只支持双通道的ddr3内存。结构上它用的是lga1156 接口,i5有睿频技术,可以在一定情况下超频。lga1156接口的处理器涵盖了从入门到高端的不同用户,32nm工艺制程带来了更低的功耗和更出色的性能。主流级别的代表有酷睿i5-650/760,中高端的代表有酷睿i7-870/870k等。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intel在产品命名上的定位区分。但是整体来看中高端lga1156处理器比低端入门更值得选购,面对amd的低价策略,intel酷睿i3系列处理器完全无法在性价比上与之匹敌。而lga1156中高端产品在性能上表现更加抢眼。core i3可看作是core i5的进一步精简版(或阉割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研发代号为clarkdale,基于westmere架构)这种版本。core i3最大的特点是整合gpu(图形处理器),也就是说core i3将由cpu+gpu两个核心封装而成。由于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户想获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显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显示核心部分的制作工艺仍会是45nm。i3 i5 区别最大之处是 i3没有睿频技术。代表有酷睿i3-530/540。2010年6月,intel再次发布革命性的处理器——第二代core i3/i5/i7。第二代core i3/i5/i7隶属于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全部基于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构,相比第一代产品主要带来五点重要革新:1、采用全新32nm的sandy bridge微架构,更低功耗、更强性能。2、内置高性能gpu(核芯显卡),视频编码、图形性能更强。

3、睿频加速技术2.0,更智能、更高效能。4、引入全新环形架构,带来更高带宽与更低延迟。5、全新的avx、aes指令集,加强浮点运算与加密解密运算。snb(sandy bridge)是英特尔在2011年初发布的新一代处理器微架构,这一构架的最大意义莫过于重新定义了“整合平台”的概念,与处理器“无缝融合”的“核芯显卡”终结了“集成显卡”的时代。这一创举得益于全新的32nm制造工艺。由于sandy bridge 构架下的处理器采用了比之前的45nm工艺更加先进的32nm制造工艺,理论上实现了cpu功耗的进一步降低,及其电路尺寸和性能的显著优化,这就为将整合图形核心(核芯显卡)与cpu封装在同一块基板上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第二代酷睿还加入了全新的高清视频处理单元。视频转解码速度的高与低跟处理器是有直接关系的,由于高清视频处理单元的加入,新一代酷睿处理器的视频处理时间比老款处理器至少提升了30%。新一代sandy bridge处理器采用全新lga1155接口设计,并且无法与lga1156接口兼容。sandy bridge是将取代nehalem的一种新的微架构,不过仍将采用32nm工艺制程。比较吸引人的一点是这次intel不再是将cpu核心与gpu核心用“胶水”粘在一起,而是将两者真正做到了一个核心里。在2012年4月24日下午北京天文馆,intel正式发布了ivy bridge(ivb)处理器。22nm ivy bridge会将执行单元的数量翻一番,达到最多24个,自然会带来性能上的进一步跃进。ivy bridge会加入对dx11的支持的集成显卡。另外新加入的xhci usb 3.0控制器则共享其中四条通道,从而提供最多四个usb 3.0,从而支持原生usb3.0。cpu的制作采用3d晶体管技术,cpu耗电量会减少一半。采用22nm工艺制程的ivy bridge架构产品将延续lga1155平台的寿命,因此对于打算购买lga1155平台的用户来说,起码一年之内不用担心接口升级的问题了。

2013年6月4日intel 发表四代cpu“haswell”,第四代cpu脚位(cpu接槽)称为intel lga1150,主机板名称为z87、h87、q87等8系列晶片组,z87为超频玩家及高阶客群,h87为中低阶一般等级,q87为企业用。haswell cpu 将会用于笔记型电脑、桌上型ceo套装电脑以及 diy零组件cpu,陆续替换现行的第三世代ivy bridge。

相关热词搜索:;

cpu调查表篇二

鲁大师硬件cpu温度检测图

如果出现电脑死机进不了系统,或电脑系统蓝屏怎么查看是不是内部电脑硬件温度过高引起的呢?这个肯定就不能使用软件查看了,不过我们可以进入电脑bios设置里的power里面查看电脑硬件的健康情况和温度等。

各种主板的测温方式不相同,甚至同一个品牌、型号的主板,由于测温探头靠近cpu的距离差异,也会导致测出的温度相差很大。因此,笼统的说多少温度安全是不科学的。但对于我们参考还是很重要的。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轻松的指导cpu的温度,的温度多少正常 一般情况下根据鲁大师的提示cpu的温度,最高不要超过85度,最好温度控制在75度以下认为是安全的。温度超过80度以上很容易引起电脑死机或自动关机等,就属于电脑散热不良了。引起电脑温度高的问题一般是散热的问题,比如一般笔记本电脑cpu的温度都要明显高于台式电脑的cpu温度。主要是因为笔记本由于受到体积小影响。下面再来简单介绍下引起电脑cpu温度高一般与哪些因素有关。一:环境温度 cpu温度跟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夏天的时候会高一点的。一般cpu空闲的时候温度在50°以内,较忙时65°以内,全速工作时75°以内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夏天环境温度过高,电脑最好不要长时间的开着,以免影响cpu的寿命;冬天由于环境温度很低,我们会发现cpu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0度左右,。cpu温度过高会造成重新启动或蓝屏死机等现象。

如果cpu的散热风扇质量很差,转的很慢也会严重的影响cpu的散热,导致cpu温度很高,同时如果主机机箱风道口设计不合理,导致内部的热气不能及时排出,也会导致cpu的温度很高。所以编辑推荐大家在购买电脑的时候,机箱和cpu风扇也要考虑下。

电脑需要超频就需要提高cpu的工作电压,工作电压升高,肯定会引起功耗加大,发热量自然增加,一旦发热量与散热量趋于平衡,温度就不再升高了。发热量由cpu的功率决定,而功率又和电压成正比,因此要控制好温度就要控制好cpu的核心电压。但是电压过低又会不稳定,在超频幅度大的时候这对矛盾尤其明显。很多时候cpu温度根本没有达到临界值系统就蓝屏重启了,这时影响系统稳定性的罪魁就不是温度而是电压了。所以如何设置好电压在极限超频时是很重要的,设高了,散热器挺不住,设低了,cpu挺不住,所以一般编辑不推荐大家使用超频技术。

阅读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cpu温度多少是正常的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这里总结下,一般cpu的温度夏天控制在75度以下都是安全值范围,再高就需要加强散热了,cpu的温度最高不可以超过130度,因为cpu内部晶体管最耐受高温度为130度,一般的晶体管元件的的标称最高温度是120度,超过这个温度会非常容易知道cpu烧坏,不过一般cpu都有过热保护,大家也不要过多的担心。

要真正实现散热风扇的低噪音,风扇轴承的选择很重要,不同类型的.风扇轴承,其噪音控制的差别非常大。如何选购cpu风扇?其实,我们购买散热风扇时,一般都可以从它的标签英文字母中获得相关的轴承信息,读懂这些信息有利于我们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

含油轴承(sleeve bearing)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散热风扇轴承。它使用润滑油作为润滑剂和减阻剂,优点是价格非常低廉,初期使用时运行噪音也比较低。缺点是轴承很容易磨损,寿命较短。另外,这种轴承使用时间一长,轴承套筒里的润滑油容易泄漏出来,噪音随之增大,并且会污染主板和其他配件。

双滚珠轴承(dual ball bearing或two ball bearing)采用了两个滚珠轴承,利用滚动摩擦来代替传统的滑动摩擦,所以摩擦力较小,不需要润滑油,也就不存在漏油的问题。它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非常长,抗老化性能好,适合转速较高的风扇。缺点是制造成本高,并且噪音最大。

单滚珠轴承(one ball bearing或ball+sleeve bearing)是对传统含油轴承的改进,采用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混合的形式,用一个滚珠轴承+一个含油轴承来降低双滚珠轴承的成本。它集合了含油轴承和双滚珠轴承的优点,缺点是在加入滚珠之后,运行噪声有所增大,但仍小于双滚珠轴承。

液压轴承(hydraulic bearing)是在含油轴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液压轴承采用了独特的环式供油回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漏油的问题,寿命比普通含油轴承大大延长了,并且继承了含油轴承的优点:运行噪音小,目前液压轴承已经在avc散热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来福轴承

来福轴承(rifle bearing)主要用于coolermaster的散热风扇,也是对传统含油轴承的一种改进。来福轴承使用耐磨材料制成高含油中空轴承,还带有反向螺旋槽及挡油槽的轴芯。在风扇运转时,其中的润滑油将形成反向回流,从而避免了漏油问题,并且把运行噪音控制得非常小。

另外,还有纳米轴承(nacool bearing)、纳米陶瓷轴承(nano ceramic bearing)、磁悬浮轴承(magnetic bearing)和流体保护系统轴承(hypro bearing)等,但它们价格比较贵,市面上较少见。

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能更好地选购散热器,让自己的“爱机”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

通常四核里面是由两个双核组成,每个双核是共享4m的l2的. 从理论上去看,在两者均未达到满载的时候,成绩应该相差不大。而双方都同时达到满载时,四核的成绩应该比双核好上一倍。 物理四核相对于物理双核提升的幅度最大值为80%左右,超线程四核相对于物理双核提升的最大幅度为40%左右,两者的提升幅度相差约为一倍。 家用双核足够了...以上的结论是经过了评测...简单点就是本来一大堆事2个人在做.现在4个人做了.双核 和四核从表面来说 好象是提高一倍的说法 但其实 我们现在用的双核只是一cpu x 2份模拟芯片 不是很完整的双核 新推出的四核就不是了,它是独自完整 彼此配合的独立cpu内核 比现在的所谓双核提升不知道几倍~ 现在大家买电脑会比以前懂得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和核心了吧,目前本人用的双核觉得不错,可现在又有四核问世了,真不知道双核好还是四核好?it产品更新的速度真是犹如闪电。后来了解到四核处理器主要针对非常高端的特殊应用领域,其性能比双核提高了50%,是单核性能的4.5倍。我想大家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很多新产品返修率达到30%到40%,很多人追时尚都做了白老鼠,包括苹果新品一样有些小问题。苹果显示器的画面是最美的,非常的美,做美工的人应该拥有它,拿来做美工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家用还是选择便宜点的电脑吧,如果你钱多尝试下也未偿不可。

电脑最重要的不是外包装和品牌,广告打得凶猛的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广告在中国市场根本就不可信,越是什么指定产品越不可靠。比如说联想,联想怎么运作就不多说它了,总之是内行的都不会买。本来非常追捧ibm,但加入了联想,不好意思,现在的ibm不在考虑范围。伊利和蒙牛也是广告凶猛哦,小心现在的广告水分很重。像苹果这样的大牌新品都有较高的返修率,那其他的会怎样?可想选择适合自己的是多么重要。不要以为价钱贵的电脑就是最好,小心it的换代非常的快,今天你是最贵可到明天又有新品了,请问追得赢吗?别成了it的阶下囚,不过it老板可是很喜欢赶时尚的人,越多越好。

电脑中的核心(die)才是电脑的重中之重,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大家喜欢将cpu比作电脑的大脑或心脏,那么电脑主板就可称为电脑的神经系统。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电脑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满了各种插槽(可连接声卡/显卡/modem/等)、接口(可连接鼠标/键盘等)、电子元件,它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并把各种周边设备紧紧连接在一起。它的性能好坏对电脑的总体指标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般说来,新的核心类型往往比老的核心类型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同频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 1.8a ghz就要比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 1.8ghz性能要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核心类型刚推出时,由于技术不完善或新的架构和制造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的核心类型的性能反而还不如老的核心类型的性能。所以大家别太快尝试新品,看看市场再决定。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常也称为微处理器。它被人们称为电脑的心脏。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它的内部由几百万个晶体管组成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cpu是电脑系统的心脏,电脑特别是微型电脑的快速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cpu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

双核电脑就是具有双核处理器的电脑。双核处理器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换句话说,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核中,形成双核cpu。双核处理器性能强劲,能够显著提高pc的计算性能,在执行多任务操作时,它的这一特点尤其突出。双核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指令数总数,比单核心处理器增加一倍,这大大地增强了处理器的性能,特别是在处理多任务时,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三核就是单cpu内集成3个核心,相当于有3个cpu的性能,但不能说成有3个cpu的电脑。三核没有用过,不知道它的性能。

四核里面是由两个双核组成,每个双核是共享4m的l2的. 从理论上去看,在两者均未达到满载的时候,成绩应该相差不大。而双方都同时达到满载时,四核的成绩应该比双核好上一倍。物理四核相对于物理双核提升的幅度最大值为80%左右,超线程四核相对于物理双核提升的最大幅度为40%左右,两者的提升幅度相差约为一倍。家用双核足够了...以上的结论是经过了评测... 在不多任务执行的情况下单核速度和双核区别不大。

显卡又称为视频卡、视频适配器、图形卡、图形适配器和显示适配器等等。它是主机与显示器之间连接的“桥梁”,作用是控制电脑的图形输出,负责将cpu送来的的影象数据处理成显示器认识的格式,再送到显示器形成图象,这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

现在四核电脑的价钱差不多要几万,不是老百姓考虑的范围,在未来市场四核会逐渐替代双核,但本人认为双核拿来看电影浏览网站就足够了。人的追求永无止境,我在想有没有一天会出现八核的电脑?哈哈,it的精英听到这话别出来打我。现在微软又开发了桌面电脑,大家别以为是台式电脑哦,就是(007大破量子危机)电影里面出现的像写字台一样大的触摸屏幕电脑,超炫!很适合政府和反恐单位。相信有一天,大家乘电梯的时候按键也会变成触摸式的屏幕。

讲来讲去把自己弄晕了,反正电脑稳定性是主板,处理数据是cpu,看大家的要求了,要求稳定点就要选择好的主板,要速度快就要选择好的cpu,当然速度快不仅仅是要cpu好,因为只有cpu好,其他的硬件会成为电脑的瓶颈,性能也得不到提升。

首先,如果您是购买硬盘的话就方便多了,硬盘的编号就在盘体的贴签上。。但是如果您要是买的是整机的话恐怕商家是不可能让您把硬盘拆出来看的-_-   所以咱们就只能进系统信息里瞧瞧,只要机器有操作系统就可以的。

先用鼠标右键点“我的电脑”,出现下拉菜单后点”属性

cpu调查表篇三

计算机是由软件和硬件配合进行工作的,在硬件规格确定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可以通过特定的软件对硬件性能实施一定程度的优化。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cpu在电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俞,优化cpu的工具也真不少。

powertweak是powertweak公司于1999年初推出的系统实用程序类共享软件,目前最高版本是1.03。powertweak启动以后,会重新配置主板芯片组和cpu中的有关部件,使它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得更好。powertweak能够优化常见的各种主流cpu和芯片组,能够在各种主流操作系统(包括最新版本的win2000)上运行。

powertweak优化的对象是cpu和芯片组内部不同组件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相容性。目前powertweak1.03的还存在一些兼容性的问题,比如无法与pentiumii nvidia芯片配合,和pentiumiii配合也不太好。此外powertweak优化的结果是暂时的,每次重新启动计算机,原来的优化设置即被清除,所以使用它不会永久地改变cpu和主板的硬件结构特性,可随时恢复到不优化状态。

powertweak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自动探测用户当前使用的cpu和芯片组类型。安装结束后,通过"开始/程序"菜单中的相应指令打开设置窗口进行基本的设置,设置完成以后,重新启动系统,powertweak即自动启动并采用已有的设置,使用户的cpu和主板芯片组被优化。

大家知道用软件可以对cpu进行降温,这方面的软件也有不少。随着软件降温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降温软件比如waterfall还具备一定的系统优化能力。新版的waterfall支持几乎现在所能见到的所有的cpu类型(包括笔记本电脑使用的cpu),且与现在流行的大部分主板兼容,为用户提供了比较全面的选择。该软件具有如下特点: 1.最多可将cpu的温度降低30℃。

2.调整cpu的性能,让它能在最优状态下比较稳定地工作。

3.可以精确地测量与显示cpu的使用率,并能同时监控三个以上的周边设备,包含主板、硬盘等。

4.支持各种流行的.主板,并且可以选择在系统发生问题前发出警报。

5.可节省笔记本电脑电池能量。即使在cpu全速运行时,也可以利用新的htl(节流阀)技术降温,甚至还可以省下内部风扇的电源。

该软件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只要一路点next就可以完成安装过程。软件安装完毕后,一开机便会自动执行,并且在桌面右下角的地方有一个图标,用鼠标直接在上面点一下,就能进入设定选单。选择"option"选项里面的setup选项,就可以针对你的主板以及cpu进行设定了。

设定时你首先选择你的cpu型号。之后是waterfallpro2.1a对电压的设定,它不但提供了各种cpu的标准电压,还可以让你自行设定,给喜欢超频的朋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waterfallpro2.1a对大多数常见主板提供了支持,在选择主板之后还可以对电源的各种输出电压,cpu以及电源风扇的电压进行设定。可以设定保护的上限和下限以及报警的声音。waterfallpro2.1a还可以与windows的drivespace、systeminfo连结,即时显示各种系统资源与硬盘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 waterfall也可以让你根据你的cpu选择是否使用htl(节流阀)技术降温,记住设定完成后要将其最小化,它才开始优化你的电脑。

将cpu超频,是广大发烧友使用最多的"优化"手段。但以往的超频方法都是用主板跳线、bios 设置等"硬方法"。主板跳线超频很不方便,需要对照随机说明书,打开机箱,找到相应设置跳针,如果用户对计算机并不怎么熟悉,而随机说明书配置说明讲得又不是很清楚,这种硬跳线超频就非常危险。bios jumpless免跳线超频需要用户熟悉计算机bios的确切含义,弄不好会把bios设置搞得一塌糊涂,如果超频不成功就必须清除cmos ,又是一阵大动作。 不过有位天才设计出一套softfsb软件居然可以直接在windows窗口下调节系统总线频率,达到超频目的。若超频成功,系统以后就将在此设定频率下工作,连重新开机都不需要:超频失败,重新开机,系统回到原来状态,丝毫不受影响。

所谓fsb,指的是pentium ⅱ的front side bus,实际上就是系统频率,intel只不过想表明front side bus比以往传统的系统频率表现更好。softfsb通过软件改变时钟芯片(clockgenerator chip)部分寄存器(register)数值,进而让该芯片根据这些数值产生相应的系统总线频率。目前许多intel cpu的倍频被锁定,通过提高系统总线频率成了唯一的超频方法。softfsb 用法比较简单,如果你知道主板型号,那就通过选择主板型号来设定get fsb项。也可以通过时钟芯片(target clock generator)来设定get fsb项,比较保险。

amd的k6-2曾是一款很受欢迎的cpu。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朋友在使用,但大多数主板都不能打开k6-2所独有的writeallocation功能,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打开这项功能,可以去找一个名为setk6的小程序,只有一百多kb,使用这个程序后,能使amd系列cpu k5、k6、k6-2的效能提高7%~8%。此外一些cpu降温软件如rain,也能对k6-2优化。

k6-2最重要的技术特点在于具备3dnow!指令集。要使此技术得以发挥,需要在软件中加入对该技术的支持。比如现在大多数新显卡的驱动程序都支持3dnow!技术;微软从directx6.0后也对其进行了优化,而新版的opengl和3dfxglide等应用程序接口也对k6-2的3dnow!指令集进行了优化。

cpu调查表篇四

cpu架构是cpu厂商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定的一个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类型cpu的重要标示。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的

cpu

架构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core架构的merom处理器确实性能强劲。在多项测试中,频率2ghz的t7200能战胜频率2.33ghz的t2700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您同时也注意到了,在移动平台merom虽然性能强劲,但并没有给您带来太大的惊喜。虽然胜过yonah,但幅度都不大,而且在一些测试项中,频率稍低的t7200也是输给了t2700的。因此可能在移动平台core微架构的优势不像桌面平台那样出彩--一颗频率最低的e6300也可以全歼高频率的pentium d。究其原因就是yonah本身就比较优秀,而不像netburst那样失败,况且core微架构本身就是在yonah微架构改进而来,成绩不会形成太大的反差也在情理之中。

core微架构是intel的以色列设计团队在yonah微架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新一代微架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在各个关键部分进行强化。为了提高两个核心的内部数据交换效率采取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2个核心共享高达4mb的二级缓存。其内核采用较短的14级有效流水线设计,每个核心都内建32kb一级指令缓存与32kb一级数据缓存,2个核心的一级数据缓存之间可以直接传输数据。每个核心内建4组指令解码单元,支持微指令融合与宏指令融合技术,每个时钟周期最多可以解码5条x86指令,并拥有改进的分支预测功能。每个核心内建5个执行单元子系统,执行效率颇高。加入对em64t与sse4指令集的支持。由于对em64t的支持使得其可以拥有更大的内存寻址空间,弥补了yonah的不足,在新一代内存消耗大户--vista

操作系统

普及之后,这个优点可以使得core微架构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而且使用了intel最新的五大提升效能和降低功耗的新技术,包括:具有更好的电源管理功能;支持硬件虚拟化技术和硬件防病毒功能;内建数字温度传感器;提供功率

报告

和温度报告等。尤其是这些节能技术的采用对于移动平台意义尤为重大。

基于core架构处理器面对不同消费群族,core处理器出现了小小的分工,专门面对

台式机

使用的conroe,

笔记本

使用merom,服务器使用woodcrest,这三款处理器全部基于core核心架构。

英特尔处理器包括core系列桌面型、移动型,以及xeon处理器,甚至嵌入式处理器,全都将相继进入32纳米制程,逐渐代替了现今的45纳米制程。 随着ces脚步接近,英特尔已透露将在ces上发表多款core i3、i5桌上型与笔记型处理器,包括笔电的arrandale与桌电clarkdale相继采用32纳米制程,强调更小的体积与功耗设计。2009年12月23日英特尔揭露,2010年第一季将推出的嵌入式xeon处理器也将采用新制程。 09底开始投产的32纳米制程,相较于2008年底的45纳米制程,采用了第二代high-k金属闸极晶体管与浸润式微影技术( immersion lithography),强化对处理器内部用电控管,也比45纳米制程尺寸小30%,简化系统设计。根据英特尔的蓝图,2010第一季将针对嵌入式市场推出32纳米制程,代号为jasper forest的嵌入式xeon处理器,比采用旧制程处理器高出30%到70%的每瓦效能,支持pci 2.0及i/o虚拟化能力。而企业用的服务器xeon处理器,随着2010年桌上型处理器clarkdale的推出,与高阶桌上型市场关系密切的入门级xeon 3000处理器也会在2009年进入32纳米新制程。

1,首先看单路处理器,包括xeon3000、3200、3300系列,其中3000和3200系列的单路处理器全部都采用了酷睿微架构,性能、功耗都非常理想,可以根据应用情况来选择主频,双核或四核。另外的3300系列采用了最新的45nm制造工艺,采用增强型酷睿微架构,性能更强,功耗更低。

2,双路处理器,xeon5000系列功耗高,性能差,现在已经基本绝迹;5100,5300系列开始使用酷睿微架构,性能,功耗都非常好,可以说是intel超级成功的一款处理器产品,性能相对于上代处理器有数倍提升,并且功耗有所降低,长时间让竞争对手根本就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产品。而新推出的5200,5400系列更在已经基础上,采用了45nm制造工艺,采用增强型酷睿微架构,性能较5100、5300系列平均提高20%,功耗降低近38%,更为要命的是,价格还很低,简直是现阶段服务器cpu不二的选择。

3,多路至强处理器,在intel官方的列表上,xeon7100,7300处理器被标注可以单系统内支持到32处理器,但在国内市场上,能经常见到的只有4路的至强服务器。而xeon7100处理器,因为当时还没有采用先进的酷睿微架构,所以4颗7100系列的cpu加起来还没有2颗5300系列的双路处理器跑的快,而且价格还很高,所以十分不推荐使用,况且xeon7100也很快就要在市场上消失了。新的xeon7300系列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多路至强cpu,采用了酷睿微架构,每cpu4核心,如果把4颗cpu组合在一起,搭配上大容量的内存,性能将会非常强劲,足以满足高性能,大数据量的计算需求。

4,安腾处理器,其实安腾处理器的主要竞争对手是ibm、sun等品牌的高端的小型机cpu,如果您一直在使用高端小型机,比如安装ibm power cpu的,那么我觉得您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安腾,去了解一下这款新一代开放性的高端cpu产品,也许您会发现,原来高稳定,高性能,不一定非得是高成本。除此外,在一些科学运算中,安腾也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5、core2006年3月上旬,intel 于美国旧金山举办了2006年度的春季 idf 大会(intel developer forum)。在这届 idf 大会上,有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intel 宣布下一代处理器将采用的 core 微架构。这也使得2009年的 idf 大会成为近几年来最激动人心的一次。在2008年秋季的 idf 大会的开幕主题演讲中,intel 的执行长官 paul otellini 就曾经指出,未来处理器的技术发展重点将是“性能功耗比”(performance per watt)。而这届 idf 大会的主题更加明确:功耗最优化平台(power-optimized platforms)——与 core 微架构紧密相关。根据 intel 的说法,采用新的 core 微架构的处理器将在整数性能和商业计算方面得到极大的飞跃,肯定将超过竞争对手 amd 的产品。更加美妙的是,拥有这样强悍性能的 core 微架构在功耗方面将比前任大幅下降,从而完美的体现了这届 idf 大会的主题。

cpu调查表篇五

;

第1阶段第1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1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4004和intel8008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mcs-4和mcs-8微机。基本特点是采用pmos工艺,集成度低(4000个晶体管/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20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μs,用于简单的控制场合。intel在1969年为日本计算机制造商busicom的一项专案,着手开发第一款微处理器,为一系列可程式化计算机研发多款晶片。最终,英特尔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场推出4004微处理器,当年intel 4004处理器每颗售价为200美元。4004 是英特尔第一款微处理器,为日后开发系统智能功能以及个人电脑奠定发展基础,其晶体管数目约为2300颗。第2阶段第2阶段(1974——1977年)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2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8080/8085、motorola公司、zilog公司的z80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提高约4倍,运算速度提高约10~15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1~2μs)。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dma等控制功能。软件方面除了汇编语言外,还有basic、fortran等高级语言和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在后期还出现了操作系统。1974年,intel推出8080处理器,并作为altair个人电脑的运算核心,altair在《星舰奇航》电视影集中是企业号太空船的目的地。电脑迷当时可用395美元买到一组altair的套件。它在数个月内卖出数万套,成为史上第一款下订单后制造的机种。intel 8080晶体管数目约为6千颗。第3阶段第3阶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3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8088,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微处理器。其特点是采用hmos工艺,集成度(20000~70000晶体管/片)和运算速度(基本指令执行时间是0.5μs)都比第2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这一时期著名微机产品有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1981年ibm公司推出的个人计算机采用8088cpu。紧接着1982年又推出了扩展型的个人计算机ibm pc/xt,它对内存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一个硬磁盘驱动器。80286(也被称为286)是英特尔首款能执行所有旧款处理器专属软件的处理器,这种软件相容性之后成为英特尔全系列微处理器的注册商标,在6年的销售期中,估计全球各地共安装了1500万部286个人电脑。intel 80286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13万4千颗。1984年,ibm公司推出了以80286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16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ibm pc/at。由于ibm公司在发展个人计算机时采用了技术开放的策略,使个人计算机风靡世界。第4阶段第4阶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4代。其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80486,motorola公司的m69030/68040等。其特点是采用hmos或cmos工艺,集成度高达100万个晶体管/片,具有32位地址线和32位数据总线。每秒钟可完成600万条指令(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mips)。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amd、texas等)也推出了80386/80486系列的芯片。80386dx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以寻址到4gb内存,并可以管理64tb的虚拟存储空间。它的运算模式除了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以外,还增加了一种“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微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80386sx是intel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推出的一种较便宜的普及型cpu,它的内部数据总线为32位,外部数据总线为16位,它可以接受为80286开发的16位输入/输出接口芯片,降低整机成本。80386sx推出后,受到市场的广泛的欢迎,因为80386sx的性能大大优于80286,而价格只是80386的三分之一。intel 80386 微处理器内含275,000 个晶体管—比当初的4004多了100倍以上,这款32位元处理器首次支持多工任务设计,能同时执行多个程序。intel 80386晶体管数目约为27万5千颗。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英特尔推出。这款经过四年开发和3亿美元资金投入的芯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首次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使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40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微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80486中集成的80487的数字运算速度是以前80387的两倍,内部缓存缩短了微处理器与慢速dram的等待时间。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微处理器的80386 dx性能提高了4倍。第5阶段第5阶段(1993-2005年)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5代。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amd的k6、k7系列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采用了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并具有相互独立的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随着mmx(multi media extended)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处理器芯片处理器芯片1997年推出的pentium ii处理器结合了intel mmx技术,能以极高的效率处理影片、音效、以及绘图资料,首次采用single edge contact (s.e.c) 匣型封装,内建了高速快取记忆体。这款晶片让电脑使用者撷取、编辑、以及透过网络和亲友分享数位相片、编辑与新增文字、音乐或制作家庭电影的转场效果、使用可视电话以及透过标准电话线与网际网络传送影片,intel pentium ii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750万颗。1999年推出的pentium iii处理器加入70个新指令,加入网际网络串流simd延伸集称为mmx,能大幅提升先进影像、3d、串流音乐、影片、语音辨识等应用的性能,它能大幅提升网际网络的使用经验,让使用者能浏览逼真的线上博物馆与商店,以及下载高品质影片,intel首次导入0.25微米技术,intel pentium iii晶体管数目约为950万颗。与此同年,英特尔还发布了pentium iiixeon处理器。作为pentium ii xeon的后继者,除了在内核架构上采纳全新设计以外,也继承了pentium iii处理器新增的70条指令集,以更好执行多媒体、流媒体应用软件。除了面对企业级的市场以外,pentium iii xeon加强了电子商务应用与高阶商务计算的能力。在缓存速度与系统总线结构上,也有很多进步,很大程度提升了性能,并为更好的多处理器协同工作进行了设计。2000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4处理器。用户使用基于pentium 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可以创建专业品质的影片,透过因特网传递电视品质的影像,实时进行语音、影像通讯,实时3d渲染,快速进行mp3编码解码运算,在连接因特网时运行多个多媒体软件。pentium 4处理器集成了4200万个晶体管,到了改进版的pentium 4(northwood)更是集成了5千5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开始采用0.18微米进行制造,初始速度就达到了1.5ghz。pentium 4还提供的sse2指令集,这套指令集增加144个全新的指令,在128bit压缩的数据,在sse时,仅能以4个单精度浮点值的形式来处理,而在sse2指令集,该资料能采用多种数据结构来处理:4个单精度浮点数(sse)对应2个双精度浮点数(sse2);对应16字节数(sse2);对应8个字数(word);对应4个双字数(sse2);对应2个四字数(sse2);对应1个128位长的整数(sse2) 。2003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m(mobile)处理器。以往虽然有移动版本的pentium ii、iii,甚至是pentium 4-m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仍然是基于台式电脑处理器的设计,再增加一些节能,管理的新特性而已。即便如此,pentium iii-m和pentium 4-m的能耗远高于专门为移动运算设计的cpu,例如全美达的处理器。英特尔pentium m处理器结合了855芯片组家族与intel pro/wireless2100网络联机技术,成为英特尔centrino(迅驰)移动运算技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pentium m处理器可提供高达1.60ghz的主频速度,并包含各种效能增强功能,如:最佳化电源的400mhz系统总线、微处理作业的融合(micro-opsfusion)和专门的堆栈管理器(dedicated stack manager),这些工具可以快速执行指令集并节省电力。2005年intel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有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同时推出945/955/965/975芯片组来支持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采用90nm工艺生产的这两款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使用是没有针脚的lga 775接口,但处理器底部的贴片电容数目有所增加,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桌面平台的核心代号smithfield的处理器,正式命名为pentium d处理器,除了摆脱阿拉伯数字改用英文字母来表示这次双核心处理器的世代交替外,d的字母也更容易让人联想起dual-core双核心的涵义。intel的双核心构架更像是一个双cpu平台,pentium d处理器继续沿用prescott架构及90nm生产技术生产。pentium d内核实际上由于两个独立的prescott核心组成,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1mb l2缓存及执行单元,两个核心加起来一共拥有2mb,但由于处理器中的两个核心都拥有独立的缓存,因此必须保证每个二级缓存当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运算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ntel将两个核心之间的协调工作交给了外部的mch(北桥)芯片,虽然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存储并不巨大,但由于需要通过外部的mch芯片进行协调处理,毫无疑问的会对整个的处理速度带来一定的延迟,从而影响到处理器整体性能的发挥。由于采用prescott内核,因此pentium d也支持em64t技术、xd bit安全技术。值得一提的是,pentium d处理器将不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原因很明显:在多个物理处理器及多个逻辑处理器之间正确分配数据流、平衡运算任务并非易事。比如,如果应用程序需要两个运算线程,很明显每个线程对应一个物理内核,但如果有3个运算线程呢?因此为了减少双核心pentium d架构复杂性,英特尔决定在针对主流市场的pentium d中取消对hyper-threading技术的支持。同出自intel之手,而且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两款双核心处理器名字上的差别也预示着这两款处理器在规格上也不尽相同。其中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的支持。pentium d不支持超线程技术,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在打开超线程技术的情况下,双核心pentium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能够模拟出另外两个逻辑处理器,可以被系统认成四核心系统。pentium ee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 ee8xx或9xx,例如pentium ee840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pentium ee 8x0:表示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 d 8x0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pentium ee 9x5:表示这是presler核心、每核心2mb二级缓存、1066mhz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 d 9x0系列的区别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以及将前端总线提高到1066mhzfs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单核心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以及双核心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等cpu采用lga775封装。与以前的socket 478接口cpu不同,lga 775接口cpu的底部没有传统的针脚,而代之以775个触点,即并非针脚式而是触点式,通过与对应的lga 775插槽内的775根触针接触来传输信号。lga 775接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第6阶段第6阶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6代。“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酷睿2:英文名称为core 2 duo,是英特尔在2006年推出的新一代基于core微架构的产品体系统称。于2006年7月27日发布。酷睿2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服务器版、桌面版、移动版三大领域。其中,服务器版的开发代号为woodcrest,桌面版的开发代号为conroe,移动版的开发代号为merom。酷睿2处理器的core微架构是intel的以色列设计团队在yonah微架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新一代英特尔架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在各个关键部分进行强化。为了提高两个核心的内部数据交换效率采取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2个核心共享高达4mb的二级缓存。继lga775接口之后,intel首先推出了lga1366平台,定位高端旗舰系列。首颗采用lga 1366接口的处理器代号为bloomfield,采用经改良的nehalem核心,基于45纳米制程及原生四核心设计,内建8-12mb三级缓存。lga1366平台再次引入了intel超线程技术,同时qpi总线技术取代了由pentium 4时代沿用至今的前端总线设计。最重要的是lga1366平台是支持三通道内存设计的平台,在实际的效能方面有了更大的提升,这也是lga1366旗舰平台与其他平台定位上的一个主要区别。作为高端旗舰的代表,早期lga1366接口的处理器主要包括45nm bloomfield核心酷睿i7四核处理器。随着intel在2010年迈入32nm工艺制程,高端旗舰的代表被酷睿i7-980x处理器取代,全新的32nm工艺解决六核心技术,拥有最强大的性能表现。对于准备组建高端平台的用户而言,lga1366依然占据着高端市场,酷睿i7-980x以及酷睿i7-950依旧是不错的选择。core i5是一款基于nehalem架构的四核处理器,采用整合内存控制器,三级缓存模式,l3达到8mb,支持turbo boost等技术的新处理器电脑配置。它和core i7(bloomfield)的主要区别在于总线不采用qpi,采用的是成熟的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并且只支持双通道的ddr3内存。结构上它用的是lga1156 接口,i5有睿频技术,可以在一定情况下超频。lga1156接口的处理器涵盖了从入门到高端的不同用户,32nm工艺制程带来了更低的功耗和更出色的性能。主流级别的代表有酷睿i5-650/760,中高端的代表有酷睿i7-870/870k等。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intel在产品命名上的定位区分。但是整体来看中高端lga1156处理器比低端入门更值得选购,面对amd的低价策略,intel酷睿i3系列处理器完全无法在性价比上与之匹敌。而lga1156中高端产品在性能上表现更加抢眼。core i3可看作是core i5的进一步精简版(或阉割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研发代号为clarkdale,基于westmere架构)这种版本。core i3最大的特点是整合gpu(图形处理器),也就是说core i3将由cpu+gpu两个核心封装而成。由于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户想获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显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显示核心部分的制作工艺仍会是45nm。i3 i5 区别最大之处是 i3没有睿频技术。代表有酷睿i3-530/540。2010年6月,intel再次发布革命性的处理器——第二代core i3/i5/i7。第二代core i3/i5/i7隶属于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全部基于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构,相比第一代产品主要带来五点重要革新:1、采用全新32nm的sandy bridge微架构,更低功耗、更强性能。2、内置高性能gpu(核芯显卡),视频编码、图形性能更强。

3、睿频加速技术2.0,更智能、更高效能。4、引入全新环形架构,带来更高带宽与更低延迟。5、全新的avx、aes指令集,加强浮点运算与加密解密运算。snb(sandy bridge)是英特尔在2011年初发布的新一代处理器微架构,这一构架的最大意义莫过于重新定义了“整合平台”的概念,与处理器“无缝融合”的“核芯显卡”终结了“集成显卡”的时代。这一创举得益于全新的32nm制造工艺。由于sandy bridge 构架下的处理器采用了比之前的45nm工艺更加先进的32nm制造工艺,理论上实现了cpu功耗的进一步降低,及其电路尺寸和性能的显著优化,这就为将整合图形核心(核芯显卡)与cpu封装在同一块基板上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第二代酷睿还加入了全新的高清视频处理单元。视频转解码速度的高与低跟处理器是有直接关系的,由于高清视频处理单元的加入,新一代酷睿处理器的视频处理时间比老款处理器至少提升了30%。新一代sandy bridge处理器采用全新lga1155接口设计,并且无法与lga1156接口兼容。sandy bridge是将取代nehalem的一种新的微架构,不过仍将采用32nm工艺制程。比较吸引人的一点是这次intel不再是将cpu核心与gpu核心用“胶水”粘在一起,而是将两者真正做到了一个核心里。在2012年4月24日下午北京天文馆,intel正式发布了ivy bridge(ivb)处理器。22nm ivy bridge会将执行单元的数量翻一番,达到最多24个,自然会带来性能上的进一步跃进。ivy bridge会加入对dx11的支持的集成显卡。另外新加入的xhci usb 3.0控制器则共享其中四条通道,从而提供最多四个usb 3.0,从而支持原生usb3.0。cpu的制作采用3d晶体管技术,cpu耗电量会减少一半。采用22nm工艺制程的ivy bridge架构产品将延续lga1155平台的寿命,因此对于打算购买lga1155平台的用户来说,起码一年之内不用担心接口升级的问题了。

2013年6月4日intel发表四代cpu“haswell”,第四代cpu脚位(cpu接槽)称为intel lga1150,主机板名称为z87、h87、q87等8系列晶片组,z87为超频玩家及高阶客群,h87为中低阶一般等级,q87为企业用。haswell cpu 将会用于笔记型电脑、桌上型ceo套装电脑以及 diy零组件cpu,陆续替换现行的第三世代ivy bridge。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31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