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渡魂 读后感(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16:30:56
藏獒渡魂 读后感(5篇)
时间:2023-03-29 16:30:56     小编:zdfb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藏獒渡魂 读后感篇一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与一只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文中所谓的渡魂,指的是将性情暴戾残忍,身上有一股杀气的藏獒,在其出生七七四十九天大,也主是它正值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时段,将它与一只还在吃奶的小羊同栏圈养,用温婉的羊性去冲淡它那太过于血腥的兽性。

文中那一只名叫曼晃的藏獒浑身漆黑,嘴吻、耳廓、尾尖和四爪呈金黄色,皮毛油光闪亮,就像涂 了一层彩釉。满口尖利的犬牙,一双狗眼炯炯有神。脖颈粗壮,胸脯厚硕,腿部凸起一块块腱子肉。高大威猛,足足有一头小牛犊般大小,是世界闻名的狗中极品。曼晃勇敢顽强而又不失计谋,一次又一次地救起了它的主人,但它毕竟是一只没有渡过魂的野狗,有一些残暴的行为使它的评价决定将它送去动物园让人参观。

可就在曼晃要被人送走的前一天,一件事却改变了它的命运:

一只母红崖羊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与一只雪豹搏斗,最终同归与尽了,曼晃受其感动,被“渡了魂”。

这篇文章告诉我一个道理:母爱是伟大的,她能使生性懦弱的红崖羊与雪豹搏斗,能让藏獒失去血腥的兽性,能用勇敢与缠绵使一切变得美好!

藏獒渡魂 读后感篇二

在西藏,藏獒分为两种:野魂犬和家魂犬。野魂犬只能换两只鸡,而家魂犬则可以换三头牛。 渡魂就是让一只藏獒和一群羊一起待一个月,吃羊的就是野魂犬,不吃的就是家魂犬。《藏獒渡魂》就讲了一个作者将一只野魂犬变成家魂犬的故事。

作者在西藏研究动物,有时还打打猎,所以,他需要一只好猎犬。藏獒当然是首选,可他买不起家魂犬,只好买了一只野魂犬,起名叫曼晃。曼晃打猎的技能很优秀,却很残忍,很凶猛。

可是,一只鹿的爱却改变了曼晃。

一天,曼晃饿了,作者刚好带它看见了母子二鹿,而一只雪豹,正对两只鹿垂涎三尺。曼晃也想吃鹿肉,竟然不知死活的和雪豹撕咬起来。最后,雪豹把曼晃甩开,来到母鹿跟前,结果,母鹿为了自己的孩子和雪豹同归于尽了,曼晃冻结的心灵被母鹿的母爱融化了,成为了一只家魂犬。

母爱的力量令人震惊,他让一只野魂犬瞬间便成了家魂犬,把一个月的时间压缩成了一刻。

母爱的力量不仅感动了曼晃,感动了我,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藏獒渡魂 读后感篇三

有一个动物学家到野外观察,一直想养一条狗来保障自己的安全,他的向导强巴知道了,便给他牵过来一条渡魂没有成功的藏獒看家,作者一开始很担心母藏獒曼晃会给他捅娄子,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曼晃很听话。还很忠诚,自从曼晃来了以后,主人就再也不失眠了。后来由于曼晃亲眼看见红崖羊与雪豹殊死拼搏而度魂成功,让人高兴。

狗永远是对主人忠诚的。

看到这,我的心不由得感叹着,是啊!有些人还不如一条藏獒,它尚且懂得感动,而人们呢?看着别人遭受磨难,上前帮助的人有多少?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藏獒渡魂》是我最喜欢的书,因为书中讲了许多生动的故事。

动物和人类是一样的,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只野魂犬曼晃和我之间的故事。所谓渡魂就是把刚出来49天的小藏獒将其与一只正在吃奶的羊羔同栏圈养,目的是冶炼姓情,减弱杀气,这就是所谓的藏獒渡魂,渡过魂的藏獒叫家魂犬,而没渡过魂的藏獒就叫野魂犬。

曼晃是一只野魂犬,曼晃身上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勇敢。在一次野外科考时我遇到了两只大灰狼,皮毛乌黑,眼睛白多黑少,看到后,我的心噗噗乱跳,我晓得,饥饿的狼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就在这时,曼晃看到,就勇敢的冲上去,和那两只饿狼进行拼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曼晃这样勇敢。在以后的很长的时间里,我和曼晃还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当我看到这时,我想到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只要你对它付出了,它也会对你付出的。

读完这个故事 我认为,动物和人类是一样的。只要你真心的爱它,它也会真心的爱你。

藏獒渡魂 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仔细地“品尝”了沈石溪的《豺王》,最让我感动的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藏獒渡魂》。

《藏獒渡魂》讲的是一条几次渡魂失败的藏獒曼晃的故事。

所谓“藏獒渡魂”,就是在藏獒出生满七七四十九天时,将其与一只还在吃奶的羊羔同栏圈养。羊是温柔娴静平和顺从的动物,四十九天大的藏獒正是生理发育成熟时段,让这个时期的藏獒与羊羔共同生活,目的是要冶炼性情,减弱杀气,用温婉的羊性冲淡藏獒身上那太过血腥的兽性。因为“我”是动物学家,常年在深山老林工作,做事困难危险,急切需要一条帮助“我”做事、保护“我”安全的藏獒。因为经济问题,“我”只能买一条几次渡魂失败的雌性藏獒,它叫曼晃,高大威猛,足有小牛犊一样大。

虽然曼晃是“我”的得力助手,虽然它有察言观色的天赋,虽然它机智勇敢,但它毕竟是渡魂失败的藏獒,脾气暴躁,凶狠残忍,常常伤害森林里的其它动物。就在“我”对曼晃的残暴感到失望,并决定把它送到动物园时,它却在亲历了母崖羊为誓死保护自己的孩子而与雪豹同归于尽的一幕中,变得温婉柔和、充满母性……

我一直在想:曼晃跟雪豹搏斗,应该是因为母崖羊是一份美餐,那么小羊羔就是一个免费的加餐,它们是在争夺食物。但母崖羊跟雪豹同归于尽的时候,母崖羊肯定是做了很多心理活动:“怎么办呢?如果我带着雪豹从悬崖边爬上来,我和孩子都会落入豹口。如果我死了,那么孩子就有可能被边上的藏獒吃掉。但是,我宁愿将希望放在那一条藏獒身上,也不会放在雪豹身上!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我要和雪豹同归于尽!”于是它拼尽全力向身处悬崖边的雪豹冲去。我又想:当雪豹被母崖羊冲吊在悬崖边,用舌头舔吻母崖羊时,雪豹肯定知道食草动物很讨厌肉食动物,那令人厌恶的血腥味,所以母崖羊才后退了一步。啊!原来雪豹想利用这个原则来帮助自己逃离危险,只要重新站上陆地,它很快便会收回“慈善”,露出凶残的本性。现在它想要做的已经实现,只要它继续这样,母崖羊就会帮它逃离危险。它看见母崖羊已经后退了一步,它要让母崖羊再后退一步,然而母崖羊非但没有退后,反而不顾一切地向悬崖冲去,与雪豹一起坠落悬崖。那一瞬间,雪豹的眼睛都快要突出眼眶了,充满了疑惑和惊讶:怎么会这样?它们只在空中停了几秒,很快便快速坠了下去。

曼晃目睹了一切,它被这母爱感动了,它不仅没有吃劫后余生的小羊羔,还把失去母亲的小羊羔当作自己亲生的孩子。“刚出生的小羊羔哆哆嗦嗦站立起来,秀气的羊眼半睁半闭,曼晃侧卧在小羊羔身旁,长长的狗舌舔着小羊羔的胎液。”

啊!母爱让曼晃渡魂成功!

看到这里,我感动的泪花彻底忍不住了,我为母崖羊为了小羊羔的安全付出生命而流泪;我为曼晃救小羊羔而流泪;我更为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这样举动的人而感动!

我想起了春节放烟花时,由于不小心,烟花引燃了我的衣服,妈妈不顾危险用手为我扑火,即使烧伤了自己的手,但看到我安然无恙,她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我想起了5·12地震时,一位母亲被压在废墟中,整个身体已经变形,而怀里的孩子却毫发无伤……

我想起了今年荆州市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搭乘商场电梯时,遭遇电梯故障,在危险关头,她将儿子托举出了险境,自己却被电梯吞没身亡……

啊!爱,母爱,真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啊!

在没读《藏獒渡魂》之前,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词,一个比“伟大”更伟大的词。读了之后,我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那就是“爱”!我想:还有哪一个词,比“爱”更伟大呢!

藏獒渡魂 读后感篇五

《藏獒渡魂》是一篇经典的动物小说,作者沈石溪。藏獒,传说是一位天上的战神因噬杀成性触犯天条而被贬到人间来的,所以藏獒生性残忍,身上每时每刻都流露出一股浓重的杀气。但读完《藏獒渡魂》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后,却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它的看法,它让我对藏獒这种动物有了新的认识。

“藏獒渡魂”是指在藏獒出生刚满七七四十九天时,把它和一只羊羔关在同一个地方。再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如藏獒和羊羔和睦相处,就算渡魂成功。

文中作者因急需一条藏獒,而又经济不足,于是买了一条渡魂失败的藏獒,名叫曼晃。曼晃格外聪明,勇敢而又野蛮,拥有双重性格,但它毕竟是条渡魂失败的“野魂犬”,脾气暴躁,凶狠残忍。当“我”在目睹了曼晃对小野猪血淋林的“慈爱”后,作者对它的憎恶,最终使他决定把曼晃送到动物园去。在它待在作者身边的最后一天,它参加了雪豹和母崖羊之间的战斗,母崖羊带着一只小羊羔面临强敌,生存无望,最后和雪豹同归于尽。曼晃也因为这次经历,成为了渡魂成功的“家魂犬”。

我想:曼晃为什么会改变它残忍、凶暴的天性,其实作者在文章最后已解释清楚了:正是那只勇敢的母崖羊,用它缠绵而又坚强的母爱,重新塑造了曼晃的灵魂。

动物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他们自己的性格与习惯的,家养的动物,如果是长久的,就要保护它们,对动物更加关心,多多关注。好的品行和性格,自然要保留;但坏的品行或性格,如渡魂成功前的曼晃,凶狠、残忍、脾气暴躁……难道不应该舍弃吗?相比之下,对比十分明显,原来渡魂失败的曼晃杀气腾腾,凶狠残暴;被重新塑造灵魂后的曼晃,仍保持着藏獒骁勇善战的性格,还多了一种家犬的顺从与沉稳。残忍导致毁灭,差一点它的残忍就将它送向了动物园,也只差一点,它就走向了不归路。

文章最后,一只藏獒能和一只弱小的羊羔和睦相处,这却不是普通的藏獒渡魂。母崖羊用她的母爱,改变了曼晃,曼晃对小羊羔的爱,丝毫不亚于母崖羊,仿佛小羊羔是它的孩子。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才知道动物也有深沉的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有爱心,它让世界充满光明,也让一切都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59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