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是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方式,通过写议论文可以锻炼自己的观点清晰和论证能力。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全面地概括所总结的内容,不落下任何重要的细节。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些总结的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一
《aoe》是苏教版小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汉语拼音,课文主要讲了aoe的认读、它的四声以及书写,课文以图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3个单韵母,课文插图生动活泼,富有意趣,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教材。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1、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拼音,有主动学拼音的愿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创设情景,借助媒体,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能力。
其中,让学生认读aoe及四声,并能正确书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读准四声。
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围绕学习目标,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的整体构想上,我准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有所发现,再带出语境歌,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并结合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为此,我准备安排两个课时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动画情景,让学生整体上感知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借助表音表形图,在语境中认识aoe3个单韵母,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借助表音表形图,帮助学生复习aoe的音形,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四种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声,能够直接读出带调的韵母。
第一课时。
(一)借助情境图,引出字母。
这样,通过动画情景,主要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第一课开始就觉得学习拼音是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的,于是期待着每一节语文拼音课的到来。
(二)看看说说、认读字母。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展示情景图画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象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看图,知道画图的意思,从“阿姨”的“阿”、“喔”、“鹅”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有关的口语音节,让他们反复地听——听老师标准的示范发音;认真地看——看老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和模拟发音口形的手势,教a时可以出示大苹果,引导想象张开嘴巴咬上一大口的口形,教o时观察公鸡的口形,教e做微笑的口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音学生模仿练习,体会发音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复地认读,做到至少人人单独读一次,进行相应地辅导。然后让学生将学到的字母回归到相似的具体语境中,指导学生学读“语境歌”,学说规范的普通话,规范自己的语言。进一步建立字母符号与具体语境的相似练习。从而发挥“语境歌”的真正作用。
这样的设计,主要通过情景的创设,点燃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能够读准拼音。利用表音表形图帮助学生记忆。加强字母的识记。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认读,规范语言。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运用低年级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并结合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在编写顺口溜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激烈的讨论,形象的演示,学生不仅认识了形,还了解了拼音的笔画组成。
(三)玩玩游戏、再认读。
1、看看老师的口形,猜猜拼音,猜对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2、摘苹果游戏:读准的小朋友得到一个苹果,并出示画外音(鼓励的话)。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个个趣味盎然的游戏中跃跃欲试,乐学不彼,把学拼音当作一件快乐的事,真正达到了以“趣”导学的效果。
(四)字母宝宝住楼房。
1、根据互动的原则,教师请学生做老师,讨论讨论这些拼音的笔画是怎样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然后再描红,提示描红的注意点。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换位互动,体现了“双主体”的和谐交融,同时,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现描红经过,防止孩子在描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写a时强调半圆要圆润,教写o时要圆润,教写e时要一笔写成,分布匀称。
2、做做手指操、深呼吸,播放舒缓的歌曲,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这是学生开始练习写字的起步阶段,关心握笔和坐姿,注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过于紧张的心理。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美观大方,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所教的内容。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今晚我们又相聚在小教天空这片成长的乐园、育人的沃土里。非常感谢州教科所、县教研室为我们建始实验小学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感谢学校领导的厚爱和同事们的鼓励与支持,你们把这个交流、学习的机会赐予了我。
现就我们选定的研究主题:让识字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我所执教的《菜园里》一课向各位说课。恳请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指正。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课: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要把生活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本课内容的选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把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走出课堂,在有趣的实践中学习。比如:课前利用双休时间我带领班级学生去城郊参观了农民伯伯的菜园,他们亲身走进蔬菜地里感受蔬菜的一切,一边摸摸、闻闻、拍拍蔬菜,一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知道了不同蔬菜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了解并收集了有关蔬菜的知识;这就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了广阔的生活中,不再局限于书本。特别是学生在菜地里,看见萝卜时,老师拔起一个大萝卜问学生:萝卜的根很大一部分在哪儿?学生回答:它根的很大一部分长在地里,我们看不见。老师顺势引导说出“萝卜地下捉迷藏”,让比较抽象的词语理解融进了实际观察所得中,学生很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萝卜地下捉迷藏”。这就为其在课堂实际中理解词语作好了铺垫。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走近了蔬菜,认识了蔬菜名,了解了蔬菜的特点。而更多的是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蔬菜的喜爱之情,为课堂学习储存了一份难得的激情与兴趣。
《课标》指出:低年级孩子的识字教学贵在激发其识字兴趣。我在努力做到这点。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卡通人物“农民张大爷”,他带着各种蔬菜,为了来看望孩子们而走进了课堂。这一设计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因为张大爷的出现,唤醒了孩子们的记忆,让他们的记忆闸门徐徐开启,好象又回到了几个星期以前快乐而有趣的参观菜园活动之中,唤起了他们的“兴奋点”;其次是张大爷这一和蔼可亲的人物由生活走进了课堂,而且还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蔬菜,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再次是以课件形式出现老师要说的内容,显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孩子们乐于接受,符合其年龄特征。总之,开课时的激情入课,唤醒了学生的记忆,重拾其识字的兴趣,为课中学习奠定了基础。
(1)看实物说蔬菜名。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把各种蔬菜安放在同学们的座位里,而且让其不容易发现(还说是张大爷送来的)。在学习词语时,我请同学们自由找找张大爷送来的蔬菜在哪儿?不说则矣,一说则激发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发现欲、探究欲,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找到了各种蔬菜,面带自豪与微笑地高举在手中,这样就让孩子门提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接着我让孩子们把找到的蔬菜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最后我请孩子们把自己找到的蔬菜展示给大家看,并且要响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来,让实物与抽象的名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物中学词,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找到成功的喜悦。
(2)由实物引导学词识字。
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展示完手中的蔬菜后,我便出示相关课件:带拼音的蔬菜名。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他们刚才说的蔬菜的名字。并运用激将的语气问:“你们想记住这些名字吗?”让学生很自然地由认识蔬菜实物过度到学习词语之中去。在学词学字的这一环节中,我又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如:先让学生对照拼音自学词语,接着检查自学情况,检查时又先让学生齐读带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词语。当认读完9个蔬菜词语时,最后只出示在这些蔬菜里面藏着的7个去拼音的生字。这一环节的设计,就让学生在实物中学词,在学词中识字,把实物和学词、学字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识字教学水到渠成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想这样就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其循序渐进的识字。
当学生学习完蔬菜名及其其中的7个生字后,剩下的一部分生字还在课文之中。我打破常规,把该认识的生字从课文里先提出来,放置于屏幕上,然后给孩子们明确交代,这些生字就是藏在我们儿歌里面的另一部分生字,请同学们想办法认识他们。当学生经过自己的重建,自我想办法去认识生字后。老师再进行检查。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认为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
当学完14个会认字时。我首先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来复习巩固生字,让学生齐读所有生字两遍;接着我做到各得其所,把蔬菜名中的生字和儿歌里面的生字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巩固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巩固识字的枯燥乏味。如我采用了“开火车”复习法,激发兴趣;采用了“图词对照法”,让学生再一次把识字和看图结合起来,形象直观的记忆;我还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你问我答”的方法,让一个学生到前台当老师,这一游戏活动,再次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也检查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考验了孩子们的应变能力。总之,我认为巩固生字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年龄特征,运用了多种方法。我想这无一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新的营养。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四个。其中“心”和“风”是比较难写的两个字。而且在他们中间分别呈现了一个新笔画和一个新偏旁。为了减小在写字时这两个字的学习难度,我在识字教学中就相机出示这两个字进行合理的指导,把写字融入到识字中去,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识字,让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在学习这两个字的写法时,学生就已经很清楚的了解了哪个笔画难写,这样就做到了化难为易。
儿歌虽然不是本堂课的重点。但其在辅助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我用趣味盎然、由浅入深学习儿歌的方法来把识字教学融入其间。如,当我要求学生自读儿歌时,便要求其一边读儿歌一边看生字是否认识,还有不认识的要对照音节拼读;为了检查其是否认识全部生字,我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为了让学生自我反省是否都读对生字时,我点名读文,师生评议;最后为了让学生感受会读儿歌、会认生字的快乐,老师和他们一起自由表演朗读课文。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把巩固生字的认识寓于朗读课文之中。
总之,我在此次教学活动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次研究主题为准绳,努力做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竭尽全力让识字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我认为此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实”,真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教语文这一理念。但我深知,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如老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评价学生的语言不够精炼丰富;老师的亲和力不够等。在此恳请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谢谢大家。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三
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轻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20和21页的知识,它是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教材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学生都已经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为此,我制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并认识测量物体轻重工具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的轻重关系并会用语言描述。而教学难点是体会轻重的相对性,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确定多个物体的轻重关系。
(五)说教具学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天平称若干、苹果、雪梨等水果若干、盒子2个是我这节课所要准备的教具与学具。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讲述讨论法三种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学生运用观察法、实物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试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1)、掂一掂。
此时孩子们判断轻重大都来自于自己的眼睛,他们眼中的轻重几乎就等于大小,所以紧接着我就出示了这样两个盒子问他们: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重?孩子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一样重,这时我特意追问:一样的盒子就一定一样重吗?此刻,孩子们的思维一定在飞速的旋转,可能就会有学生想到:如果哪个盒子是空的,哪个肯定就轻。在学生特别想知道答案的时候,我请一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再揭开谜底。然后请全班同学都参与“掂一掂”活动当中来,比比数学书和文具盒谁重谁轻,与同桌进行交流。
(2)、称一称。
学生们兴致勃勃,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待学生交流完后我出示了苹果和雪梨比轻重的图片,学生们议论纷纷,说出三种不同的比较结果:有人觉得苹果重一点,有人觉得雪梨重一点,还有人认为一样重。由于这两种水果轻重差不多,所以学生猜测的结果也就不同,再次引发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借助测量工具的必要性。此时,引入天平的认识已经水到渠成了。
蕉比一个桔子重,而一个苹果又比一根香蕉重,所以苹果最重,桔子最轻。最后请学生从教室找一找谁比自己重,谁比自己轻。从而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简单的推理。至此,充实的活动给了学生丰富的体验与感受,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已有了一个新的进展,有效地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年级的小学生注意稳定性差,容易疲劳,所以我在练习之前先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表情歌》,适当地放松一下。然后引导学生逐一完成课本21页上的四个练习。在做练习时让学生先明确要求,再仔细看图,做出判断,然后再说明自己的答案和想法。
说教学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最后我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表现和收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及时总结知识,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己。整节课中,我都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们兴致盎然,在玩中学,学中玩,气氛非常热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媒介,整节课中,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线索清晰,布局合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在有效地实践活动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买铅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模拟情景,探究方法。
生答后,师板书:15-9=?
师:如果你是售货员,请你把卖铅笔给小白兔的方法用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探索15-9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再建模型。师:你是怎样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接着各小组汇报计算“15-9”的不同的方法,教师同时用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方法。
(3)自学课本(讨论比较),构建模型。
要求:把书上的方法和学生自己探索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好的方法,进行选择。2.运用模型,尝试解题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3道题。14-9=13-9=()16-9=()。
三、运用模型,巩固新知。
1、试一试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4个问题写在答题卡上。16-8=17-8=15-8=11-8=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玩一玩,做一做。
(1)学生独立口答,说出计算的方法。
(2)集体进行“找朋友”的游戏,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
(3)小组“开火车”。先师生示范,后分组游戏。
(4)制作转盘。(给出基本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
(5)同桌同学玩转盘,练口算,回家和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3.数学故事让学生自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9”的运算,并且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开课时,通过创设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这一情境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中,数学问题蕴涵其中。再进一步问:像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例子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当学生找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后,我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的问题。
2.模拟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问题提出后,怎样解决这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怎样把铅笔卖给小白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拿出小棒,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方法,获取了新知。将学生应有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敢想、敢说、敢问,学会分析,善于创新。
3.让学生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当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的方法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最后将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汇报。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出现的每一种方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我不急于评价学生的方法哪种好,哪种不好,而是通过两次比较,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
4.练习的设计讲究质量,形式多样有效的练习不在于教师出了多少道题,而是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内在的功能。我的练习只有一个数学转盘,却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先个人抢答,说出思考的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和理解。再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一人答一题,虽然练习的面很窄,但这一环节的设计突破了难点,达到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然后进行师生“开火车”和小组“开火车”,不仅人人参与,而且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学生动手制作转盘,将活动引出课堂、走进生活,与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五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规,将一组词语组成了韵文让学生认读。内容是:太阳闹钟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用餐/上学升旗做操,四组排列整齐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忆。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不仅能使学生借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认识事物,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写“鸟”和“太”字,认读其他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努力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本课时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鸟”字。
教法: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辅以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等手段组织教学。
学法: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读”的方式来学习韵文,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自主交流,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画出当上小学生后一天中你最喜欢做的事,并用拼音写一句话。
1、导入揭题。
2、指导看图,谈话引出词语。
3、朗读词语,注意正音。
4、朗读韵文。
5、教学生字“上”和“鸟”,指导书写。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法运用:
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
学法指导: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4=。
6+4=。
9+6=。
8+7=。
4+9=。
8+10=。
7+9=。
开火车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多又快。复习导入,加深对十几的组成,调动学习兴趣。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复习知识点。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数法。
2、平十法:把9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10-4=6。
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1+5=6。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再添上6就是15,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关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并举手概况回答。以复习知识点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七
各位领导,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这篇课文: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11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11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板书:
画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习题设计: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八
今天回家我拿出三支用不了的铅笔让妈妈削,妈妈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帮我削铅笔,看着被铅笔屑染黑的手,我说:“妈妈我自己削吧。”妈妈亲切的说:“你还太小,不到削铅笔的时候呢。”我想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
大板实验小学一年四班牛雨欣。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九
削铅笔器是学习工具。我的削铅笔器是熊猫型的,它高11。5厘米,宽8。5厘米,小巧易携带,非常好用。
它的头占了它身体的二分之一,因为那是削铅笔的地方。它有两只嘿嘿的半圆形的耳朵,眼睛在黑眼圈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可爱。它的鼻子就是插铅笔的`地方,它一直微笑着好像在说:“您好,您好,”它有一个大肚子,是用来装铅笔屑的,后面有一条短的尾巴,像一般玻璃球,两只脚喝底座的防滑垫可以让削铅笔器平稳地立着。它的里面有两块夹子型的橡胶块,作用是将铅笔固定住,它还有一个旋转形的刀片,底下还有一个装铅笔屑盒子。
削铅笔时怎样使用呢?我们先把铅笔放入它的鼻子里。之后握住把手逆时针的转,刚开始会感到有点吃力,可是后来就轻松了,这就说明铅笔削好了。当铅笔屑满时抓住它的脚把盒子拉出来,把里面的铅笔屑倒掉即可。在使用时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收用力压在正在削铅笔的铅笔上,要不然笔尖就会断掉。
我的削铅笔器和其它的不同,因为一般的削铅笔器必须按一个按钮才能把铅笔放进去。而我的可以直接把铅笔插进去,用起来非常方便。别的削铅笔器是用了片刀片固定铅笔的,这样会从铅笔上留出印迹,而我的橡胶块就不会从铅笔上留出印迹。
这就是我的熊猫削铅笔器,不仅易拿还好用。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
困难,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太阳一出来,黑暗就消失。
大家一定会纳闷,削铅笔能有什么启示,哪个小学生哪天不削铅笔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身边的小朋友们包括我自己都是用转笔刀削铅笔,有自动的也有手动的,再也不见有人用传统的小刀削铅笔了,我这次正是用小刀削铅笔而得到了启示。
刚开始,我削得状况百出,不是一刀下重了,铅笔头一下子断了,就是一刀下偏了,差点削到自己的手……笔屑有的厚,有的薄,笔头奇形怪状的,一点都不像转笔刀削出的那样整齐漂亮,我不禁怀念用转笔刀削铅笔的美好时光。
眼见一根全新的2b铅笔在我手上越变越短,我有点泄气了。一旁的妈妈告诉我,她们小时候都是用小刀削铅笔的,刚开始也是削不好,日复一日的“锻炼”后削出来笔的外型可以比美现在转笔刀的效果。
我听了,重新换了一根笔继续努力,在我浪费了3支铅笔后终于削出一根可以勉强拿出手的。第二次上素描课时,老师看着我们手上“丑陋”的铅笔,语重心长的说:“在削铅笔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越是急躁越是削不好,只有心平气和的,每刀用力均匀才能把笔削好。其实画素描也是如此,要从容淡定,不急不躁才能画好一幅画。”
我们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不怕困难,放平心态,一定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一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总的归纳有以下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能正确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整节课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汇报结果为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师生间形成了融洽、愉快、合作的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组摆小棒、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本节课在教学15-9=?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除此之外,当然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思考的地方:如何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教学,又如何用教师的教对学生进行更准确的引导。通过整堂课的准备、教学、总结、反思也让我有了三点启示与思考。
1.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相互渗透。
2.在小学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着眼于理念和思维方法的渗透,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等一系列必要的活动去主动探索。
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重新审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导的艺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二
11减几是小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节,内容包括准备题、例1到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1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学习有关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4、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教学难点:
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知识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用17-5的方法计算11-5是不行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算法,再交流得出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应用添圆列算式以及摘苹果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最后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等方面作全面的总结。
我采用的复习题是和新课密切相关的,几加几等于11、11减1再减几、用10减几再加1,这些都是新课要用到内容。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用问题引入法,从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入手,让学生知道用以前的方法,也就是从散的里面减不够,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三
王介民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通常情况下,在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会花半小时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技能——削铅笔。
20世纪80年代,学生买的全部是传统铅笔,并非如今的各种规格的自动铅笔。那种条件下,完成工程设计图纸,线条的粗细要靠铅笔来控制。为了达到绘图要求,王老师会详细讲授削铅笔时的注意事项,如铅笔与小刀应保持的角度,切削的部位,笔芯的长度,用刀时的力度,等等。最后,他会向全体同学提出一个要求:每次画图前都准备4支铅笔,笔芯的`直径必须达到相应规格。
一次期末考试前,同学们忙着复习功课。写作业时,一位男同学偷懒,用一支铅笔从头画到了尾。第二天上课时,王老师将这位男同學从座位上叫起来,说:“这张图纸不合格,下课后重新画一张。”那位男同学不屑地说:“不就是线条粗了一点儿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的话音刚落,原本性情温和的王老师突然气愤地说:“线条粗细含糊不清,这样的图纸到了工人手里,结果会怎样呢?会误导工人生产出不合格的零部件。一旦这个零部件用在设备的关键部位,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听完这些话,同学们明白了王老师的良苦用心。他对铅笔芯的苛求,不是在作秀,而是为了向工厂负责,更是为了向用户负责。这件事之后,同学们再也不敢马虎对待削铅笔这种小事了。
工作上、学习上有很多事情是来不得一点儿马虎的。如果你想随意一点儿,做一个所谓的“宽容大度”的人,那么请在你个人的生活上去表现,千万不要在工作和学习上表现,因为那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不能擅自“宽容大度”!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能读写100以内的数,通过数数活动,会用不同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2.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培养同学们的数感。
3.通过数数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正确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具准备:
图片,卡片。
学具准备:
小棒数根,学生自备大约10枝铅笔。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操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数位。
老师提问:“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复习20以内的数。
3.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数“铅笔、小棒”活动。
1.活动要求。
(1)每个小组8个人,两人合作,分清楚要数什么,然后用最快或最喜欢的方法数清铅笔或小棒的数量。
(2)小棒和铅笔都数正确的小组获胜。
2.学生游戏。
教师参与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数法,观察学生数数是否熟练,对不同的数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3.交流、汇报数数方法。
(1)请学生说说自已是怎样数数的。
学生演示自已数数的方法。(有的一个一个地数,有的两个两个地数,有的五个五个地数,有的十个十个地数……)。
(2)集体数数。
主要练习上面几种数数的方法。
(二)数手指游戏。
师:每个人有几根手指?数数看。
叫9位同学,从第一位开始依次伸出双手,全班同学数10、20、30、40、50……90。
师:大家数了几个10?是多少?再添上一个十呢?(板书:10个10是100。)。
(三)数一数活动。
1.抢答数数。
随便出一个数,学生抢答出下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如:47、48;(两个两个地数)如:36、38;(五个五个地数)如:85、90。
2.数一数我们班的人数。(留心学生的数数方法有哪些,相互评价谁的方法。)。
3.圈一圈,数一数。(课本插图。)。
师:总数是多少?你是怎样这么快数出来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4.小结:数数时不仅要注意不要多数,也不能少数,还要认真、细心观察,排列整齐的东西要先找规律,才能数得又快又对。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第1题:看学生是否能灵活选取合适的方法数数。
2.第2题:通过数一数、填一填,进一步学会数数。
3.第3题:练习数数和写数。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数100以内的数,计数单位“一”和“十”,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五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指导思想我依据以下两点: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有许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该说许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知识经验。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六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捆小棒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认识11~20的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成,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10到20各数能数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却一点也不了解。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数器、
老师:课件、小棒、计数器、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积累感性经验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概念。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为理解和认识20以内数的组成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补。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小组中交流摆法,互相启发,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捆一捆的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0个一是一个十。为下步教学11到20的组成奠定基础。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
师生做摆小棒游戏,摆出11到20各数。教学程序为:摆11根小棒,学生集体摆后,找一名学生把小棒摆在黑板上,集体想:个十()个一是11。12到19根小棒可以分着让学生自己摆,并说出是几个十几个一。然后,让学生摆出20跟小棒,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怎样很快的摆出20根小棒?让学生说出方法。
(二)通过认识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11到20各数的表象。
1、介绍计数器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介绍个位一个珠子表示多少,怎样写,十位一个珠子表示多少,怎样写。
2、师生做拨珠子游戏。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计数器,并帮助学生建立11到20各数的表象,可以通过摆小棒和拨珠子之间的转化练习来完成。
具体环节为:老师用课件示范11用小棒表示,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子,以及对应在计数器下面写数字的过程。然后老师摆15根小棒,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5,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9,学生摆出19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20根小棒,一个用计数器拨出20。
3、安排在直尺上读数,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为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和顺序打下基础。
4、巩固练习。
通过看图写数,让学生再次体会数的直观模型。
通过画珠子,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数位概念。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0~10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想一想、读一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多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探索与思考,从而获得知识。由于一年级学生自主意识还太强,不善于与别人合作学习,所以,这节课设计的小组合作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数位时我利用课件演示,课件中只出现个位,十位,虽然也比较直观,但是与学具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学具从个位一直到千万位。学生实际操作时不知道该拨哪儿的珠子,有的学生随心所欲的拨。课后经过思考,还有听课老师的建议,我们都认为次环节教师用计数器演示比较好,先指导学生认识并找到计数器上的个位、十位,然后教师拨珠子让学生读数,再由教师报数让学生拨珠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恰到好处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七
星期三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新浦葡萄园。
一路上,我很兴奋,大家也很开心。到了那里,我们兴高采烈的走了进去。啊!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地下,有红的,绿的;有大的,小的;还有软的,硬的,一个挨着一个。老师分好剪刀,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剪下了一串葡萄,我马上摘下一颗,剥掉皮,往嘴里一放,那葡萄酸酸甜甜,可口极了,我连忙摘下第二颗,第三颗……我看见一个同学,手中的葡萄可多了,这时,他一不小心丢了一些,被老师批评了,还有一个同学手中拿了一颗,就往别的同学身上扔,我想对浪费的同学说:“这是农民伯伯辛苦劳作出来的成果。我们一定要珍惜她,不要浪费。
之后大家满载而归。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八
教学内容:
写字姿势与铅笔执笔姿势。
教学目标:
学会身坐正,脚放平,“一尺、一寸一拳头”牢记心中。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十分重要。请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再说说不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后果。
2.说说保护视力要做到哪些。
3.小结。
二、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说说他:们的写字姿势是怎样的。
3.请全班学生照着练习。写字姿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子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握笔姿势也要正确,手离笔尖一寸。比杆往斜后方倾斜。
4.老师巡查,点拨,纠正。
5.巩固练习。说说写字姿势的要点。同座位或练习小组练习,互相提示,互相帮助,教师不断地予以表扬鼓励。读《写字姿势歌》。
四、总结。
1.强调写字姿势要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演学得好的学生。
2.强调不仅在学校要做到这些,回家也要做到这些。
3.要求学生回去后请家长检查写字姿势。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坐姿和执笔姿势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硬笔书法的特点。
2、知道正确的执笔姿势及坐姿,并能体现在自己的书写过程中。
3、懂得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能在平时的书写中注意自己的书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
1、正确坐姿、握笔姿势的图片。
2、铅笔、书法练习纸、字帖。
3、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校园参观活动。
1、参观专栏——《中国书法博物馆》和书法室里张贴的硬笔书法作品展,学习欣赏书法作品。
2、布置活动任务:仔细地欣赏作品,看看硬笔书法有些什么特点?
3、学生参观、欣赏,教师组织,并作简要介绍。
二、室内师生交流。
你从刚才的参观、欣赏中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硬笔书法?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
2、硬笔书法有什么特点?
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
三、怎样才能写好硬笔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1、要有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2、要学会看字帖。
3、要学会正确的运笔方法,并写出自己的个性。
四、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请学生演示,教师一边帮助纠正一边讲解。
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当孩子要写字时,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势,然后再帮助他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五、你会正确握笔书写吗?
教师讲解,学生操作。
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六、按顺口溜训练坐姿、执笔姿势。
两点靠,八字形,头抬高,脚放平;笔拿高,一关节,两点靠,两点捏,掌心空,立掌写。
七、姿势竞赛。
1、各人写自己的姓名,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给姿势正确的学生发小红花。
八、课外延伸。
课外写字时要养成姿势正确的书写习惯。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横撇、横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撇、横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撇:横画短,折处顿,撇画长而微短。
横钩:横画长而平,横尾顿后出钩,钩画短而斜。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友、条你、定。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友:横短撇长,“又”捺向外伸展。条:上半部分长撇画与捺左右伸展,下半部分向上靠拢。你:字形较方,左窄右宽。“尔”竖钩的.竖部与撇头对正。定:字头较宽,中部较窄。下面的“人”较宽,捺平而长,竖局中,与上点对正。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
1、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竖折、竖提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竖折、竖提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横撇、横钩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竖折、竖提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竖折:竖尾连横,折处稍顿,竖正横平。
竖提:竖画直而正,竖尾先顿后提,提向右上。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忙、忘、跟、以。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忙:竖心旁长而直,右点偏上,“亡”上横伸于竖心旁右点之上。
忘:字形上窄下宽,上下两部分对正靠紧。
跟:足字旁稍短,偏上,右边部分竖提的竖画长而正、直。
以:字形略扁。左边较短,右边撇稍长微弯,伸向左下。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牙、根。
5、比一比,改一改。很、出。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斜钩、卧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斜钩、卧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竖折、竖提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斜钩:笔画斜长,中部微弯,向上出钩。
卧钩:前段斜、后段平,形扁横卧,钩向左上斜出。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心、思、战、我。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心:字形较扁,中点居中,比左右两点略高。
思:字形上窄下宽,上下两部居中对正。
战:“占”较短、靠上,右部斜钩要长,但不可太斜。
我:字形上窄下宽,竖钩较短,斜钩要长。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成、总。
5、比一比,改一改。想、城。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39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