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大全(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0:57:05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大全(24篇)
时间:2023-12-14 10:57:05     小编:文锋

写报告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容易理解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报告的结构应该清晰、有层次,各部分之间要有连贯性。在这份报告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研发情况和创新能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推动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一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2012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调查题目。

比例说明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35%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90%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78%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11%更多关心学习状况具备生活自理能力81%在学校有伙伴55%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害怕与陌生人交流14%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50%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

通过与葛城二小的老师交流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我们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叫做王浩然的小男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品学兼优,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唱英文歌,在家还要照顾仅仅2岁多的妹妹。他很理解爸爸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问到他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能早点休息,懂事程度已经超过同龄人。但也有的留守儿童劣迹斑斑,据葛城二小的一位老师反映,一位留守儿童有偷窃行为,经常偷窃超市里的商品卖给同学。

2、性格方面。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据老师反映,有些留守儿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很难和别人沟通。小学和初中是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监护人尤其是爷爷奶奶通常溺爱他们,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应力、思想行为方面相对其他孩子要缓慢一些,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二

“女性比例大、高龄老人比例大、丧偶比例大、受教育程度低、收入较低、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健康状况差……”河北省农村养老课题调研组在深入邯郸、唐山、张家口、石家庄等地的4座村庄、收集了54个空巢老人家庭样本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此次调研由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发起,河北大学民生研究中心、保定市善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参与,旨在关注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及其养老问题。

根据报告数据,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60岁以上)中女性比例较大,约占55.60%,而男性约占44.40%;婚姻状况方面,农村空巢老人丧偶比例高达53.7%,独居老人数量惊人,其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最为困窘;身体状况方面,50%的空巢老人都处于不健康状态;空巢老人收入水平很低,其中月收入300元以下的占68.5%,月收入不到100元的就占14.8%,而且收入来源极不稳定。

与普通老人不同,空巢老人因与子女分居,面临着更多的生存和养老挑战。空巢老人经济上孤立,更容易陷入贫困。数据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收入主要靠子女资助的仅占20.4%,更多依靠本人或配偶的劳动收入、退休金、抚恤金以及养老保险。与子女分居模式不利于患病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接受护理与康复支持,增加其遭受疾病和突发意外伤害的风险。

根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单身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夫妇”家庭)占河北省农村总户数的`34.28%,意味着河北省目前有超过133万户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除了贫困和疾病的困扰,与子女分居导致缺乏精神慰藉,也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巨大困扰。调研组在张家口崇礼县狮子沟乡10号村调研发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留守的空巢老人与外出的子女渐行渐远,极度缺少慰藉。然而,调研组在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东牛各庄村调研时意外发现,受访者仅47%的空巢老人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比例远低于预期。报告分析,分居模式导致父母和子女缺乏深层次交流,产生了代际关系的疏离;传统观念更强调精神和心理生活的含蓄、自足,这样遮蔽了空巢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

报告中指出,农村空巢老人文化生活正普遍面临“荒漠化“。村中文化设施的匮乏、年轻人的离巢以及农村文化的变迁,令空巢老人逐渐失去参与村中互动、文化娱乐的条件和能力。报告显示,“看电视或者报纸、听广播”几乎成为受访空巢老人娱乐文化生活的唯一选项。据唐山市玉田县某村干部和受访对象介绍,由于当地有重商文化,村民纷纷外出经商或打工。除春节少数人回来聚众赌博或者打麻将、扑克之外,更多的村民选择上网或参加朋友聚会,而老人群体则很少参与此类娱乐社交活动。究其原因,除了身体和年龄因素之外,传统乡村文化的消失以及乡村人际互动的衰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面临新问题。

报告称,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分居冲击了农村家庭养老的传统,削弱传统家庭养老伦理道德的约束力和支持功能。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养老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不仅缺乏养老院和日照中心等硬件设施,护理照料以及社区康复等基础服务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仍处于半真空状态。

邯郸市肥乡县肥乡镇前屯村试点“互助幸福院”养老模式,依托“互助幸福院”形成社区照顾和社区康复的系统支持,是对家庭养老削弱的有益补充,可以作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和空巢老人“抱团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然而该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至今,也逐渐面临着新问题。如调研组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冶乡杜家庄村革命老区,当地互助幸福院运营状况差,对空巢老人吸引力不大,同时整体社区支持力度相对较弱等问题。报告指出,“互助幸福院”这类农村互助养老组织往往身份模糊,仅能以村民自治组织的形式存在,导致它们无法以正式身份参与社会活动、接受社会捐助、享受政府相应的政策扶持。另外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缺少力度和持续性,这种互助模式显得十分脆弱。

报告考虑农村实际情况,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如政府应该对社会组织参与协同治理的“合法性”进行充分授权和系统培育,明确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伙伴关系,尽可能为社会组织的介入提供制度支持;社会应该转变公益活动思路,创新慈善救助模式;社区改善和营造邻里关系,补偿家庭养老功能;家庭方面,应努力适应当下家庭结构变化,实现自我养老和“群体养老”,让农村空巢老人能够在脱离家庭的情况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下面有小编整理的社会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调查报告。

模板,欢迎阅读!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2019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品牌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xx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将特别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微信公众号将针对这两个群体持续的进行安全系列教育专题并开展相关的“平安自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四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走访龙泉周边与网上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了农民工在城市中如何生存。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我们从网上收集资料数据,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近两亿的农民工,且这些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为了增加收入而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选择的职业大多数是建筑行业与进入中小型工厂。最近十几年,我国虽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据我们对农民工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培训滞后、子女就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广大农民工实质上已成为城市社会中最辛劳、地位最低的弱势群体。

(一)农民工生活问题。

我们走访了学校周边现存的建筑工地,发现一个现象:建筑工地周边往往伴生许多路边的小摊,为农民工提供方便的饮食。如: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去往川师成龙校区的途中,之前建筑仍在施工期时,中午或晚上往往可以看见许多农民工在路边的小摊上吃饭。只有一个简单的小凳子,简单的饭菜,而他们往往带着特有的建筑工地安全帽,身上是泥水与灰尘。同样的情况,在去往炜岸城的路上也可以看见路边的小摊位。

1、在饮食方面:

大多数农民工早上都是随便吃下,然后早早去上班。至于中午,则是外面的小摊位草草解决,有的会是早上做好的饭菜带到工作地方中午吃,但那时吃的都是冷饭冷菜。

2、在住宿方面:

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出租房里,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不到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3、在娱乐方面: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农民工收入多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

根据调查表明,我国的农民工工资始终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即便是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最近十几年来的工资也只是上涨了几百元,考虑的加入世贸以来我国的物价飞涨,实际上农民工工资可以说的上没有涨,还呈现下降趋势。

据了解,农民工收入一般情况下在xx到xx之间,没有半点技术的农民工女性大约xx到xx左右,男性稍高些xx到xx左右,而有点专业特长的农民工就稍高点,多的能达到三千多。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

其一,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

其二,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从经济上获得比在农业领域多的好处。他们的期待只是用自己的辛苦换得稳定的生活,他们期望能按月发工资,待遇能稍高一些。这些在城市职工看来理所当然的要求,在具有很强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农民工那里,变得十分困难。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内用工不规范、工资待遇低、随意克扣工资的情况司空见惯。许多企业工作时间长,没有休息日,工人加班领不到加班费,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有xx%多的农民工不能按时领到工资。除拖欠工资报酬外,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

每年总有无数的报道,都是称哪里拖欠了农民工工资,而对于农民工来说,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孩子的读书费用、家里的来人赡养费用等都是一大笔支出,拖欠工资更造成了他们的负担。而农民工相对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往往只有忍气吞声。农民工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休,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产业工人群体。但这个过渡状态的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特殊性,其应享有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甚至处于缺损状态。

(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五

农村教师身心健康有隐忧。

长期以来,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的条件十分艰苦。近年来,国家在农村教育投入上实行了倾斜政策,农村教育在办学硬件设施上已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硬件的确“硬”起来了,但农村教育的内涵发展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特别是在西部偏远地区,地方财力不足,“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不能得到完全匹配,更有甚者,以挤压教师编制数量来减少地方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的现象也并不鲜见。因此,农村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几乎没有体检、看不起大病。

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低,年轻教师面临着买房、婚嫁等诸多具体问题,年轻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都不愿意到农村教书,这也造成了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成为了农村教育的无奈现状。

西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究竟怎么样?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法,将s省21个地级市(州)分为四层,根据每层地级市(州)的数量,随机抽取1—2个地市作为样本,抽取了6个地级市,每个地市选取2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2所农村学校,共计24所。共向教师发放问卷1163份,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

结果与分析。

(一)工资待遇偏低,区域差异较大。

本次调查显示,95%的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下,近75%的在2500元以下,近一半的在—2500元之间,甚至还有27.7%的教师月均工资在元及以下。在访谈中,教师表示近5年自己的工资有小幅度变化,但接近90%的农村教师仍对自己的总体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有教师戏称:“现在的教师还不如建筑工地上的临时工,临时工的工资每天都在120元以上。”

在12个抽样县内部进行比较: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没有一位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由此可见不同区域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既与当地绩效工资政策有关,也与当地经济生活水平和地缘情况有关。总的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平原地方的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更高,其收入水平更高,而丘陵、山区地方的农村教师收入水平更低,绩效工资标准也更低。

关于地方政府兑现法定教师待遇的情况,有76.1%的农村教师认为所在地方“完全兑现或基本兑现”了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但仍有15.7%的教师认为所在地方“基本没有兑现”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8.2%的农村教师表示“不清楚”。这说明,对于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另一方面还应督促落实。

(二)家庭负担较重,身心健康堪忧。

调查显示,72.6%的农村教师表示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3.3%的教师离异独自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结合s省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不高的情况,可以看出s省大部分农村教师经济压力较大,生活水平不高。

进一步考察农村教师住房情况,18.1%的农村教师人均住房面积为在19平方米以下(包括10—19平米及10平米以下),18.3%的农村教师无住房。同时,相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虽然教师收入水平要比其他地区农村教师高,但由于城市周边的房价较高,无住房的教师人数反而比其他地区要高。

进一步访谈发现,虽然大部分农村教师有房居住,但大部分房子是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福利房,房子户型、结构等均不够科学;比如,d县农村教师住房大多数是过去的小青瓦老房子改造、加固的,多数住房阴暗、潮湿,家居环境很差。还有一部分住房,则是近几年政府为农村教师修建的周转房,它们的面积严格控制在每户40平方米左右。此外,相对于城市学校的住房补贴政策,农村教师既与“房改房”无缘,又无住房补贴,甚至被排除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规定之外。

在座谈中,不少农村学校的领导对教师们的身心健康表示了担忧。因为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有限,除支付水、电等保障正常运转的费用外,学校还要支付教师们的“三险一金”,学校已无财力组织教师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身体病患,并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职业病的隐蔽性和长期性,不仅对农村教师的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对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影响。一位校长反映了这样的现实: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29人,这些同志中长期生病的4人,隔三差五因病请假的在10人左右,其他教师中也有很多都得过咽喉病、颈椎病等职业病,致使学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相对于身体健康状况,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则更是长期受到忽视,且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更具隐蔽性、普遍性。一位片区教办负责人反映:他所在辖区有13个农村学校,教职工687人。3月片区组织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三)业余生活单一,人际关系较好。

本次调查显示,54.1%的农村教师在业余时间是做家务、带孩子;43.9%的教师是备课改作业,43%的教师是休息娱乐,34%的教师是自学进修。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相对单一,要么就是帮助家人做家务,要么就是上班工作的延续,比如备课改作业等。即使是休息娱乐,也仅仅是看看电视、聊聊天,娱乐方式相对单调。显然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方式,与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农村学校所在地区常常没有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设施,无法为农村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方式。看书、上网、进行身体锻炼之类的活动很少。

在农村教师的人际关系方面,被问及“您认为所在学校教师的关系如何?”时,有80.1%的教师认为教师间的关系很好或较好,有19.0%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关系一般,仅有0.6%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关系不太好。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间保持了良好的同事关系。在与学生关系方面,座谈中不少教师对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感到满意,均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当谈到自己曾经教过的最出色学生时,很多教师都表现出自豪感和荣誉感。在与学生家长关系方面,很多接受访谈的教师都表示,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好”或“较好”。

(四)喜欢教师职业,社会地位较高。

在问及“您喜欢教师职业吗?”,有60.7%的教师“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教师职业,有29.9%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喜欢程度为“一般”,仅有9.1%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教师职业。由此可见,尽管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是喜欢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的,仅有一小部分教师对现在的职业和工作持否定态度。访谈中不少教师坦言:喜欢教师职业还是因为目前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高,同时,教师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比较稳定,工作的风险较小。

在回答“您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吗?”,有97.3%的教师认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完全能”或“基本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而“在学校外的群众之间发生争执时,他们会找您评理或解决问题吗?”超过半数(55.3%)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会”或“偶尔会”请他们评理或解决问题。这一方面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在周围群众间建立起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自己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较为满意,也印证了这点。

对策与建议。

完善农村教师工薪制度,提升农村教师收入水平。

一是核定省级统筹农村教师基本工薪标准。以省级财政统筹为基准,制定全省统一的农村教师任教津贴额度发放标准,健全发放保障机制。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津补贴政策要突出重点、加大额度。二是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之外,由财政单列农村教师的津贴补贴支出。三是大幅度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可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到工薪总额的'25%左右。发放依据应考虑距离和职称两个维度。按任教学校至县城距离远近和任教教师职称高低依次递增设定,然后依7:3比例加权核定。距离权重为70%,体现农村教师任教学校的地域差异;职称权重为30%,体现农村任教人员间的差异。发放对象以非县镇所在地在职教师为主,覆盖退休教师,但额度有所不同。对退休教师按其在农村任教教龄、、30年计算,分别享受额度的15%、30%、50%。四是增加农村教师交通补贴。

健全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

要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一是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二是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在县城或交通便捷的重点镇集中建设教师住宅区。

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公积金制度和住房补贴。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补发被拖欠的公积金,并适度提高公积金补贴标准。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新教学楼的兴建,可将一些腾出来的教室改建成住房;拍卖撤并学校的全部资产,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合并学校的发展包括住房改善。

中央已经安排基建投资,支持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s省也把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住房纳入了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的住房和配套生活条件并不乐观,水、电、气、网络等存在缺失现象。因此,国家要加大周转宿舍的专项经费统筹力度,省级财政还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农村教师住房补助的力度,创新实施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机制,并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的维护和更新纳入统筹保障范围,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实施教师健康行动计划,增强农村教师身心健康。

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机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建立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网络,形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机制,提高教师应对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其它压力的能力。同时,要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营造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除了是工作场所外,也是教师们重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有必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教师在校内的工作、学习与休闲活动,使学校成为教师工作的乐园、生活的家园,让学校成为教师向往的地方。

关注老年教师的健康,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重视中青年教师的诉求,让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从问卷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对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教师基本上是40岁以下的。办好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的中坚力量正是这批中青年教师。他们无论是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业务能力,还是身心状态均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对教育贡献最大的时期。如果能让他们感到“满意”,他们将会迸发出更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有希望的教育。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六

近年来,在传统唱片行业日渐衰落,主流乐坛创造力几近枯竭、鲜少出现优秀的音乐人及作品的时候,有一大批独立音乐人异军突起,向我们展示了音乐在另一种模式下的可能性。

如果说是独立音乐井喷的一年,是独立音乐真正走向大众视野的一年,那么,独立音乐已然成长为音乐圈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尽管从体量上看,独立音乐相对主流商业音乐仍属小众,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听众注意力分散,音乐口味更加偏向分众化与个性化。以民谣、电音乃至二次元为例,过去它们被贴上小众、非主流标签,如今由于听众愈发追求个性化,每一个方向下的体量也愈发庞大。这也是独立音乐逐渐成长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如《南山南》、《董小姐》等民谣作品火遍大江南北,李志、好妹妹乐队等音乐人将演唱会开进体育馆甚至是体育场,陈粒、李志的数字专辑在网易云音乐上销售额破百万,大小音乐节已然在全国遍地开花,独立音乐崛起势如破竹之时。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处于金字塔塔尖与底端的独立音乐人境况也相去甚远,人气的差距最直接体现在演出机会与演出次数等与收入息息相关的方面,动辄相差超过500倍的'单场演出收入让我们看到,理想中的独立音乐繁荣依然无法触及。

为此,网易云音乐今年面向全站2万多认证音乐人做了一组问卷调查,对回收的4414份有效问卷做了统计分析,最终呈现出了这份《中国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

本次调查通过对独立音乐人的群体特征、音乐工作现状及对未来的期望三大维度的分析,力图全方位展现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现状,为中国独立音乐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数据支持。同时也为网易云音乐近期启动的独立音乐人扶持计划“石头计划”提供基础参考。以下精选了报告中比较关键的数据统计结果,希望能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几个值得关注的调查结论:

从此次调查结果看,大部分音乐人的生存状况仍不够乐观。高达84.3%的人是兼职做音乐,因为大部分音乐人无法只通过音乐相关的工作获得生活来源。调查数据显示,有68%的音乐人,在音乐上获得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月音乐收入在1万以上的音乐人,占比才不到5%。

2、音乐人对曝光机会的需求强烈。

在对于影响自己作品发展的因素判断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作品的曝光机会,有近67.5%的用户表示,为了作品能够被最大程度的传播,他们愿意作品被免费试听和下载。可见,相对于版权收入来说,音乐人更看重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度。

3、音乐人期望拓宽收入渠道。

相较于传统音乐产业,如今的独立音乐在收益模式上大不相同,从版权方面能够大量获益的只占极少数,更多人依赖演出、周边产品等获得收入,而这些收入的多少也与音乐人的能力及知名度直接挂钩。88%的音乐人表示愿意开通打赏功能,70%的音乐人有意愿或已经在从事音乐周边产品,都说明他们致力于拓宽收入渠道,希望通过具有更高溢价能力的方式获得收入。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农村、乡镇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打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其中0-14岁孩子占据多数,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年不在身边,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需的关爱和管教,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俨然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是劳务工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劳务工对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社会各界对中原地区的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普遍不够,以至于我们不忍看到的悲剧接连发生。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挑选了河南山区的新密尖山、平顶山的鲁山、郏县,洛阳的嵩县,深入学校对留守儿童做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我们走访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密市尖山乡发放问卷77份,平顶山鲁山、郏县发放问卷347份,洛阳嵩县德亭镇、九店乡发放问卷164份,共计的588名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数量550份。其中特别针对儿童关于留守原因,监护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情感关系及需求等问题做了重点调研与访谈。

对当地不同地区的调研发现尖山乡留守儿童占72.7%,平顶山鲁山、郏县留守儿童占76.4%,洛阳嵩县71.4%占。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新密市尖山乡留守儿童比例平顶山留守儿童比例嵩县留守儿童比例72.7%76.4%71.4%。

而在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接近60%的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现象。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个月回来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县的因不少务工人员在洛阳周边打工,多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个月回来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8.5%。

(2)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问题。

在对各地区留守儿童现阶段被监护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父母照顾的占48.7%,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亲戚照顾的占19.6%,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1.8%,自己照顾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4.3%。在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上不经常联系的占据33%,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23.2%。

根据这两项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大多表现得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学习成绩差等。

在与能够与父母联系的孩子中,被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以学习,生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1.9%,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比例较为分散其中询问学习和生活的占27.4%。

而对于自己最喜欢的人这个问题的调研中发现64%的孩子选择了爸爸妈妈,有1.1%选择了谁也不喜欢。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最喜欢的人上选择爸爸妈妈的占75%,有6.1%的选择了谁也不喜欢,对于选择谁也不喜欢这些孩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完全是一种漠视、消极的态度,其父母几乎难得回家,甚至在走访中发现,有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样貌等等并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问题及需求。

在对500多名孩子的调研中发现,在对其自身卫生习惯的问题上,如:刷牙、洗澡,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两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们从没刷过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们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这道题目的选择上,只有51.8%的孩子们一到两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们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见相比较而言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卫生问题堪忧。在家有谁洗衣做饭,祖父母的占了43.9%,自己洗衣做饭的占了20.1%,嵩县的留守儿童61%由爸爸洗衣做饭,自己洗衣做饭的占17.9%。

放学以后一般会做什么,不管是鲁山、郏县,还是嵩县的留守儿童都一致的选择了在家写作业分别占68.8%、71.3%,帮家人做家务的12—14岁的孩子较多,占23%,和同学玩占比例比较小分别是2.7%、4.9%,孩子们普通表现出喜欢独处,不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若日常生病了怎么办谁会到你去看病,选择自己的分别是13%、13.3%。生日的时候是否会收到礼物,没有的也占相当的比例。平顶山山区的孩子占了26.5%,嵩县的更多一些占了44.5%,生日的时候收到过蛋糕了分别占了32.3%、32%。

(4)学校生活情况及需求。

在你比较喜欢上什么课上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有31.2%选择了语文、42.3%的选择了数学,而选择音乐美术的不多,因为大部分学校紧紧只抓学生的学习,少有开设音乐美术课。嵩县的孩子们大致与之相同。在平时课外书的阅读上,这两个地区的孩子选择书的较多分别是44,4%、37.8%。这也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在零花钱上,平顶山山区一周给1-3元占37%,嵩县山区的比例稍微大一些占47.6%,没有零花钱的也占一部分分别所占的比例是5.3%、10.4%。就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山区经济状况普遍不是太好。

在你最想得到的学习用品上不管是哪个地区的孩子们对这一需要都是很大占了84%左右,且比例比较分散,其中普通的笔、书包、文具盒对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

在违反学校纪律上,平顶山山区有超过73.2%的孩子违犯过学校纪律,以和同学闹矛盾居多占30.7%。嵩县与之情况大致相同。显然留守儿童疏于监管。

(5)心理情况及情感需求。

平时你有困难了会找谁,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找爸妈的仅有15.3%,谁也不找的占27.9%,嵩县山区的孩子找爸妈的占37.8%,谁也不找的占了28.5%,你认为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有60.3%选择了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很好,可见孩子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嵩县山里的孩子对这道题的选择在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很好的占了31.7%,不知道以后生活会怎样的占了30.5%,没想过的也有相当的比例占了23.8%。

在最后几道问答题上,孩子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但都表现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以及希望爸妈能多陪陪自己。

如第一题,你最想要什么礼物?孩子多选择的是最基本的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钢笔等,也有的孩子想得到毛绒玩具。像郏县12—14岁的孩子思维稍微成熟一点,大都开始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写的答案也多让人深思。如他们这样写道:“最想要的礼物是一家人在一起”“我最想要的礼物是家人在家”,还有一个孩子这样写“想要一本文言版的《聊斋》,一个大熊(因为这样晚上就不会孤单)。在父母不在家有什么困难上?有不少孩子说不会洗衣服、吃饭有困难。也有不少说学习没有人辅导,还有的写自己有心事不知道和谁说,很独孤。在对待自己的生活希望和学习希望上,大多数孩子希望生活美满幸福,希望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对于年龄稍微低一些多是要好好学习。在你最想对爸妈说什么这一问题上,12-14岁的孩子多是说的感恩父母的话,也有孩子这样写:你们不用担心我,一年回来一次就行。在反映其懂事成熟的同时,也相应反映出来,在其生活中情感依恋关系等等的单一性。

(1)思考。

在走访中发现,出现留守现象或者留守儿童随之而引发各类问题的根源依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关注度不够等问题上。但就这些问题依然是属于政策性的问题,就现阶段而言并不是能够立即影响或者改变的。

就公益组织而言,是需要不断提升该社会问题的影响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公益组织在解决一些社会的具体问题时,建立一种可以复制、或者规模化扩展的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再来做组织性的间接影响,比如说去影响政府,政府可以把这些做法扩大,或者影响一些其他的机构,从而提高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2)建议。

针对项目调研地区,解决现阶段其对学习工具用品,生活教育,以及情感陪伴是最为急需,并且也是可以操作并且可以推广的模式。“留守儿童温暖包”作为一个切入点,同时开展志愿者定期陪伴情感关怀,以及开设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课程模式。建立可复制可推广项目机制。

并且就现在社会问题而言,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心理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是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另外就其父母或者临时监护人而言,大部分知识水平没有达到,学校教育对此并没有专设课程,因此可以通过以志愿者陪伴的方式对其这块缺失做到很好的弥补,同时以学校老师为推广终端。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八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129.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充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平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

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32.7%和61.7%,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5.7%。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5.6%。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51.7%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5.9%;106人学习良好,占35.9%;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43.7%;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面哪些想法〞问题中,38.5%的留守儿童选择“想早点长大独立〞,36%的留守儿童“想让父母抚慰自己〞,22.5%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29.5%的留守儿童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的思想,4%的留守儿童“想离家出走〞,且多为男孩。以上说明,相当一局部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心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了解情况。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总数的59.7%。49.5%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知识是自己摸索出来的,33%的认为是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参加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有29.5%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关心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31.3%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况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别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的学校老师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没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淘气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开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各级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局部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效劳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开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平安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措施。根据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公办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农村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并将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监护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效劳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开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效劳网络,进一步标准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良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当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九

大年初一去拜年让我看到非常揪心的一幕,我的邻居奶奶独自一人在家连上厕所都非常的困难,我的妈妈帮了她。这时我才想起她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没有回家过年,老人患有轻微的偏瘫,行动很不方便。这时一个流行很久的词语进入我的脑海“空巢老人”,作为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没有退休工资,没有保姆,没有好的居住场所,甚至一些空巢老人还带着一些留守儿童一起生活。想到这些我产生了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的一个想法。

二、调查过程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过程:

我们确定了这一调查问题之后,首先上网搜索了空巢老人的相关材料,然后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有效的调查。具体步骤: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当前社会空巢老人的现状。

2、对学校周边几个村的村委领导干部、村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

1、个别访谈法。向村委有关干部、部分村民了解空巢老人的生存情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单调,生活拮据,生活环境恶劣,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和无儿女的老人居住在以前烘烤烟叶的土坯房中,生活相当困难,家里没有像样的摆设,吃饭和穿衣都很困难。面对着这一社会现实,空巢老人们需要社会很大的关注,需要周围好心邻居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国家要予以重视以及儿女们要尽到孝心,去关心照顾这些老人。

(一)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急需要关注。

大多数老人不能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且老人们一般都对子女报喜不报忧,很多子女并不知道自己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不易,于是安全问题就需要更加的关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就医观念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劳累了一辈子的农村老人身体出现了各种疾病,但是大多数老人对此不加以注意,不能及时就医,而是秉着能忍则忍的态度,等到忍不下去时才去医院,而这时病情多半加重或恶化,增加治疗的难度。防火安全问题:由于老人的受自身行动能力的限制,而且空巢老人家庭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冬天农村采用煤炭取暖和用电热毯之类的电器,如果一旦发生火灾等现象很难得到及时的救助,他们已经成为火灾中受害最大的群体。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好几个空巢老人因为电热毯失火或煤气中毒而离开。人身安全问题:摔跤在空巢老人家庭的发生率极高,有些老人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经常会不小心跌倒或扭伤。据调查,近年来,好多老人的离开都是因为仅仅一次不小心的跌倒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财产安全问题:空巢老人越来越受到不法之徒的注意,老年人思想防范意识差,辨别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老年人防御能力低,遇到威胁只能妥协,因此,他们经常被骗取钱财。在调查中发现仅仅去年冬天在同一个村中就出现了好好几起空巢老人被不法分子用假币欺骗上当的经历。

大多数子女认为只要给老人提供物质就可以了,但是老人们更需要儿女的理解和沟通,经常的打电话不如面对面的'交流。面对着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以及对照顾教育孙辈的任务,大多数老人觉得很累,但是他们又不善于表达和儿女沟通,常常导致老人精神压力大,伴有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在所调查的村庄中,有好多老人因为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儿孙之间的关系选择了一些极端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心里,给儿女和自己都造成了一些不可弥补的遗憾。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孩子,也能理解父母为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将来在外打拼,但是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所以我们呼吁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换位思考,为我们的爷爷奶奶们提供一个好的晚年生活。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氛围。

政府部门、学校等教育机构合力组织一些活动,如表演一些改编自身边切实案例的小品,让子女们切实看到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让他们能拿出一部分时间和金钱去关怀自己的父母;组织一些空巢老人面向大家讲讲自己的心里愿望,让大家听听老人们的心声,让老人们也能放松放松自己;大力向人们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让人们都深入认识到关爱老人的重要性,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2、以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改善低收入老人的生活。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志愿服务,做好空巢老人的统计注册工作,保证每个老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关爱。具体镇政府可以出面争取一些企业单位或组织人进行爱心捐款,对于哪些有经济条件和没有经济条件身体又不好、无儿女的孤寡老人,政府可以提供一个好的场所让他们生活,建立养老社区,购置一些娱乐健身设施以及报纸杂志等刊物,免费向老人开放,完善硬件配套设施,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这样既可以让空巢老人受到好的照顾,同时又解决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学习,挣钱回来建设家乡。

3、依靠各村庄自身的力量,大面积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

每个村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空巢老人生活档案,定期进行家访,设立老人活动区,建立志愿者服务机构。因为在农村大家农活都很忙,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如评选尊老爱幼先进个人或是与每年度评选文明户相挂钩,鼓励空巢老人的邻居或亲戚们不时的去关心一下他们。同时可以以村为单位定期开展空巢老人安全教育活动,既可以让老人更好的保护自己,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空巢老人”现象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社会问题,它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会经历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的数量持续增多,使得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是要从自身做起、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开始将尊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

五是以社会参与为支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通过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媒体宣传引导等,构建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柱;发动社会各界和志愿者提供实质性的关爱和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关爱资源的不足,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四六级(课程)证、计算机证、普通话证……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证书类考试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那么,现在的大学生参加的证书考试真的很多吗?而他们为什么要参加证书考试,考到证书的意义又何在呢?据此,小e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考证的调查,截至3月20日,共收集了3872份问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考证族”们的生存现状吧!

一、92%的网友参加过证书类考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走入城市,成为打工一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为了了解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近日,剑阁调查队在汉阳镇中心村和武连镇计划村对4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调查。

92%的网友参加过证书类考试。毫无疑问,作为大学生,证书类考试是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

二、72%的网友考证件数在1~4张。

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向政府或有关政策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为单亲特困母亲争取更有利的生存环境及福利资源。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超半数网友拥有的证件数在4张及4张以下。这应该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单从数量上看,也许考证还不至于给大学生们太大的压力。

三、38%的网友考证是为了择业就业。

为了就业和择业成为近四成网友考证的理由。另有近两成的网友希望借此学相关的专业技能。据此,小e可以推测大学生们考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四、40%的网友认为考证影响了学。

近四成网友认为考证影响了学。相应的,几乎同样规模的网友认为考证没有影响。从难度上来看,考证在网友之间的影响差异是比较大的。

五、面对考证失败,38%的网友会选择坚持。

超半数的网友面对考证失败依然会坚持考证。相反地,只有不到一成的`网友会暂时或永久地放弃考证。可见考证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不得不迈过的一道门槛。

六、32%的网友考证花费不超过500元。

网友为了获取证书所使用的花费差异相当大。有些网友花费不到500元;而另一些则在元以上。这也许是由证件种类和获取难度的不同所决定的。

七、58%的网友每天考证准备时间在两小时以内。

网友每天为了考证所花费的时间和所花费金钱的调查产生的结果很相似,在不同的时间档都分布了一定的人群。

八、36%的网友考完证后依然对该技能不熟悉。

略有遗憾地是,通过证书考试对近四成的网友来说并不意味着能够熟悉该技能。只有三成的网友掌握或是精通了该技能,其余网友对其的熟悉程度停留在了解甚至是不太了解。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其中能够跟随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留在家中。这些留在家中的孩子为“留守子女”。虽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们国家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却是以下一代的成长为代价,由于种种原因,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在教育上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本调查报告以高邮市甘垛镇横泾带程村为对象开展调查。

九、41%的网友认为考证有助于他们学或工作。

约两成的网友认为考证并没能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或工作。约四成的网友持相反观点。其余的网友认为考证对他们生活的影响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关注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保障其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在城市和城市居民一样安居乐业,更好地为岳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现况,政协西湖联络处组织政协委员于8~9月,分组对西湖街道部分农民工的生活现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了举行座谈会、家庭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共召开农民工座谈会4场次,走访农民工家庭89户,发放调查问卷78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从本次调查可以令人欣慰地看出,大学生网友们在对待证书考试方面越来越理性和冷静。小e希望,在大学生们对待考证时,一方面,都应在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职业规划之后,再作出决定;另一方面,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不仅仅是靠考试就能证明的,踏踏实实地提升实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一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下面是一篇小学生写作的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十分值得一看。

一、问题的提出。

大年初一去拜年让我看到非常揪心的一幕,我的邻居奶奶独自一人在家连上厕所都非常的困难,我的妈妈帮了她。这时我才想起她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没有回家过年,老人患有轻微的偏瘫,行动很不方便。这时一个流行很久的词语进入我的脑海“空巢老人”,作为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没有退休工资,没有保姆,没有好的居住场所,甚至一些空巢老人还带着一些留守儿童一起生活。想到这些我产生了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的一个想法。

二、调查过程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过程:

我们确定了这一调查问题之后,首先上网搜索了空巢老人的相关材料,然后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有效的调查。具体步骤: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当前社会空巢老人的现状。

2、对学校周边几个村的村委领导干部、村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

1、个别访谈法。向村委有关干部、部分村民了解空巢老人的生存情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单调,生活拮据,生活环境恶劣,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和无儿女的老人居住在以前烘烤烟叶的土坯房中,生活相当困难,家里没有像样的摆设,吃饭和穿衣都很困难。面对着这一社会现实,空巢老人们需要社会很大的关注,需要周围好心邻居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国家要予以重视以及儿女们要尽到孝心,去关心照顾这些老人。

(一)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急需要关注。

大多数老人不能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且老人们一般都对子女报喜不报忧,很多子女并不知道自己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不易,于是安全问题就需要更加的关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就医观念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劳累了一辈子的农村老人身体出现了各种疾病,但是大多数老人对此不加以注意,不能及时就医,而是秉着能忍则忍的态度,等到忍不下去时才去医院,而这时病情多半加重或恶化,增加治疗的难度。防火安全问题:由于老人的受自身行动能力的限制,而且空巢老人家庭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冬天农村采用煤炭取暖和用电热毯之类的电器,如果一旦发生火灾等现象很难得到及时的救助,他们已经成为火灾中受害最大的群体。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好几个空巢老人因为电热毯失火或煤气中毒而离开。人身安全问题:摔跤在空巢老人家庭的发生率极高,有些老人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经常会不小心跌倒或扭伤。据调查,近年来,好多老人的离开都是因为仅仅一次不小心的`跌倒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财产安全问题:空巢老人越来越受到不法之徒的注意,老年人思想防范意识差,辨别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老年人防御能力低,遇到威胁只能妥协,因此,他们经常被骗取钱财。在调查中发现仅仅去年冬天在同一个村中就出现了好好几起空巢老人被不法分子用假币欺骗上当的经历。

大多数子女认为只要给老人提供物质就可以了,但是老人们更需要儿女的理解和沟通,经常的打电话不如面对面的交流。面对着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以及对照顾教育孙辈的任务,大多数老人觉得很累,但是他们又不善于表达和儿女沟通,常常导致老人精神压力大,伴有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在所调查的村庄中,有好多老人因为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儿孙之间的关系选择了一些极端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心里,给儿女和自己都造成了一些不可弥补的遗憾。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孩子,也能理解父母为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将来在外打拼,但是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所以我们呼吁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换位思考,为我们的爷爷奶奶们提供一个好的晚年生活。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氛围。

政府部门、学校等教育机构合力组织一些活动,如表演一些改编自身边切实案例的小品,让子女们切实看到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让他们能拿出一部分时间和金钱去关怀自己的父母;组织一些空巢老人面向大家讲讲自己的心里愿望,让大家听听老人们的心声,让老人们也能放松放松自己;大力向人们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让人们都深入认识到关爱老人的重要性,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2、以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改善低收入老人的生活。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志愿服务,做好空巢老人的统计注册工作,保证每个老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关爱。具体镇政府可以出面争取一些企业单位或组织人进行爱心捐款,对于哪些有经济条件和没有经济条件身体又不好、无儿女的孤寡老人,政府可以提供一个好的场所让他们生活,建立养老社区,购置一些娱乐健身设施以及报纸杂志等刊物,免费向老人开放,完善硬件配套设施,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这样既可以让空巢老人受到好的照顾,同时又解决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学习,挣钱回来建设家乡。

3、依靠各村庄自身的力量,大面积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

每个村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空巢老人生活档案,定期进行家访,设立老人活动区,建立志愿者服务机构。因为在农村大家农活都很忙,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如评选尊老爱幼先进个人或是与每年度评选文明户相挂钩,鼓励空巢老人的邻居或亲戚们不时的去关心一下他们。同时可以以村为单位定期开展空巢老人安全教育活动,既可以让老人更好的保护自己,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二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因大量外出而减少,农场出现了留守现象。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目前,陈官乡妇联组织根据上级要求,深入到村,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权益保护、身心健康等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具体如下:

广饶县陈官乡总人口2.3万人,其中妇女9850人,由于陈官乡以农业、畜牧业为主,长期外出打工人数比较少,据统计,全乡留守妇女人数为74名,流动妇女人数为125名,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4人,流动儿童为8名。

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25--49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48%。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4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1--5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五是在就业意向上,如果出去打工,均想就近转移。

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小,统计数据显示,陈官乡初中阶段留守儿童人数为4人,流动儿童初中阶段为2人,小学阶段为6人。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67%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在流动竞争中被社会选择留守乡村。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4、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普遍提高。调查发现,丈夫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一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不少。同时留守妇女的对自身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有72.3%的妇女大多能每年做一次体检,少数也基本做到2-3年体检一次。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所调查的陈官乡中心初中是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32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视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他人。

(一)抓住机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台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能使农民能够实现就近劳务输出,使留守现象从源头上得到缓解。二是积极引进居家就业。党委政府应加大对外界信息的吸纳力度,多方寻找合作伙伴,努力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联系一些例如加工、编织等适合居家从事生产的产品订单,使农村留守妇女能够就近挣钱,有效减轻她们的劳动强度。三是出台有利于农村创业的政策。增设农民创业贷款项目,放宽限制,减化贷款手续,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相关职能部门、群团组织要用好用活政策项目,财政部门、金融机构要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全力配合,使对农村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从调研看,在家创业有资金、有路子,务工人员往往都会选择结束在外务工,回乡创业。

(二)充分发挥村级妇女组织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妇联组织能否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服好务,重点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配齐配强农村妇女主任则是抓好基层工作的关键,抓住农村两委换届契机,确保妇女主任在村级组织换届中100%进两委,争取政策,合理提高村妇女主任政治和经济待遇,真正做到农村妇女工作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把农村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温暖之家。农村妇联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要组织留守妇女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定期组织留守妇女,通过看农科片、组织农村娱乐队、开展节日庆祝活动、依托农村阵地建立聊天室等,搭建留守妇女活动平台,把组织的温暖送给留守妇女。

二是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交换劳动是农村在农忙时节普遍采取的方式,针对某些留守妇女家庭劳动力短缺问题,村级组织应该组建互助组织,把农村自发交换劳动的行为转化为有组织的互助行动,村干部身先士卒,对一些家庭特别困难和劳动力特别少的留守妇女家庭给予帮助。

三是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创业技能等工作,如农业部门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

四是对有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农村家庭实行档案化管理。摸清工作对象,建立起相关资料档案,联系经常化,及时反映和解决这些家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充当起党和政府与这部分弱势群体联系的桥梁。

(三)建立农村妇女健康保健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特别是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财政、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要整合项目经费,把农村妇女免费健康普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措并举,确保农村妇女能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免费的健康普查。在安排普查活动时,避免随意性和选择性,充分实现无缝隙覆盖。同时,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健康知识宣传,妇联应联合卫生、计生、社会健康公益团体等,经常性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团深入到农村宣讲,特别是加强对一些健康常识、妇科保健知识的教育,有效提升农村妇女的健康意识,使她们能够主动关注健康、关爱自我。

(四)强化留守妇女维权意识。加强对留守妇女维权知识培训,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联系统维权服务热线12338的宣传力度,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较为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法律指导。妇联要汇同劳动、农业、国土、司法、计生等部门,筛选农村适用的法律法规,通过组织宣传队宣传、印制实用法律法规手册等方法,将维权知识送到留守妇女家中。加大对农村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力度,制作以案说法、法律讲堂等教材片送到农村,组织观看学习。

(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第一,淡化留守儿童观念。社会在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时,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比如在农村学校要多开展各类交流互动活动,特别是利用各种节假日在农村要多举行一些歌诵亲情、感恩生活、人格教育、安全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娱乐活动,由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第二,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研和针对性举措。组织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加大对本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的调研,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心理介入和疏导方面的措施,避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肩负着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我乡在如何关爱留守学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出台了八大举措:

一是全面掌握留守学生基本情况;。

二是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三是全力保障留守学生安全;。

四是强力推行留守学生教育矫正;。

五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六是设置亲情电话;。

七是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

八是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这些举措非常全面,但是实施起来,肯定会有很多的问题。

尤其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要将以上措施实施并落实,

三是要逐步规范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并加以推广,有些还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七)引导农村家长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和义务。

一是强化农村家长的责任意识。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个案的宣传,提升农村家长的责任感。

二是利用农忙或者春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黄金时节,由村委会联合乡镇、村学校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要求父母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三是学校要与留守儿童家长建立联系平台。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互留电话,经常交换意见。现在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还会上网,可通过网络建立qq群,通过聊天、群博客交流教育方法,报告孩子情况等,督促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

(八)加大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体系的建设。

一是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一整套工作体制。改变当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局面,由政府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定期交流、总结经验,定期统筹部署,使这项工作长抓不懈,收到实效。

二是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一些举措。比如:可指导各地降低入学的户籍、成绩、费用等门槛,让务工人员的孩子能够享受跟随父母外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项工作很多地方已经在探索并实施,但与现实的需求还是有一定距离。

三是实施好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参与关爱行动网络。继续招募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特别是可以发动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等参与这项工作。这些老同志思想觉悟高、时间充裕、精力充沛、热心公益事业,可以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主要力量,让他们充当爱心大使,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对这些爱心人士,相关部门要对他们进行较为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疏导技能培训,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关爱帮扶方式要从传统的简单给钱给物,向充当孩子心灵朋友的角色转换。

(九)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和美德在农家创建活动,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对传统美德的宣扬,对农村家庭教育、农村创业发展、农村敬老爱亲方面的优秀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引导农村社会群体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营造有利于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生存的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三

开展本次学生日记写作能力的调查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了解我校学生日记写作的兴趣、动机和认识等;。

2、了解我校学生的日记写作水平、写作内容等状况;。

3、了解学生性别、年级差异对日记写作的影响;。

4、了解日记写作对学生学习、生活乃至道德品质的影响。

这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我校初一初二级学生和初三级部分学生,从人的发展阶段看,初中学生正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幻想,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但这个时期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逆反心理,有事不愿和家长老师沟通。表现在日记写作方面,他们喜欢写日记,希望以此拥有一个独立的生活和情感空间,记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他们大都喜欢写一些有关理想、志向、生活、友谊的随笔,但是缺乏能动的写作意识,写作随便没有养成写作习惯。

问卷调查表分为五个板块: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写作内容、写作指导、习作认识,共计15个问题。有些问题提供的选项可以多选,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我们也能尽最大努力了解学生的真实心声。

问卷调查由课题组调配专门老师分别到班进行问卷,努力排除其他干扰,保证学生答卷是自己真实情况的反应,最大程度地发挥调查的功能,提高调查的效率。课题小组对所有问卷进行了细致汇总统计。

(一)关于日记写作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调查发现,39.9%的同学表示喜欢写日记,48.5%的同学喜欢程度为“一般”,仅有12.1%的同学不喜欢写日记。关于写作动机(本题选项可多选),30.1%的同学是因为老师和家长要求,77.9%的同学想通过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关于不能坚持写日记的原因,45.3%的同学表示没时间,25.6%的同学表示没兴趣,24.0%的同学表示没毅力,表示不会写的同学只有6.1%。

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对写日记有一定的兴趣,不喜欢写日记的同学仅占1/8,如果老师能进一步引导激发,绝大数学生会非常喜欢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大多数学生写日记的目的比较明确,想通过日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课外作业较多,近一半的`学生感觉没有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写日记,一半的学生表示没毅力或没兴趣。魏书生老师管写日记称为道德长跑,写日记能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如果能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对学生无疑也是一次很好的道德教育。

(二)关于写作习惯。

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写日记的学生基本能坚持按时写作,习惯基本养成。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家庭有电脑的学生很少,写在博客上的只有50多个同学,绝大数学生写在固定的日记本上。调查还表明学生日记写作时间比较唯一,多数学生利用在校自习时间写作。建议教师对这些自觉坚持写日记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建立博客,加强博友之间的交流。

(三)关于写作内容。

农村孩子生活面比较窄,精神文化生活较贫乏,写作内容常常比较单一。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日记写作范围主要是学校生活,占65.1%,家庭生活占24.2%,社会生活仅19.4%,自然风景占10.8%。从写作内容看,56.1%的同学能真实记录个人生活,34.1%的同学主要是倾诉个人情感,5.5%的同学在记生活流水账,其他的占6.3%。在调查“你写的日记可以让他人看到的内容占多少”时,表示全部可以公开的仅占12.1%,大部分可以公开的占21%,约一半可以公开的占17.3%,少部分可以公开的占31.3%,全部不不能公开的占19.5%。

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学生日记写作范围比较窄,九成多的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写作空间有限,视野不开阔。反映出农村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时间较少,生活内容相对单调,对社会认识也比较肤浅,不善于关注生活变化,更不善于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校园以外的生活,丰富自己的写作范围。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日记写作态度比较端正,大都能够在日记中真实的记录自己的个人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应付现象较少。多数学生日记写作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个人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多数学生不愿意他人看到自己的日记,认为日记属于自己独立的私有空间。

(四)关于写作指导。

从调查数据看,学生在日记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较多,感到无话可写的占23.1%,表达困难的占19.8%,表示缺乏兴趣的占31.2%,有其他困难的占26.2%。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希望老师评改自己的日记,表示“希望”的仅占32.3%,还有25.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希望老师如何帮助自己提高写作能力方面,学生众说纷纭,自己也不知从何下手,没有统一意见(见表一)。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四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员,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城市面积的拓展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同时,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面临一些基本社会问题。

工仍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进城农民工的年龄从20岁到60岁不等,40岁以上的占55%,20—40岁者占到了45%。进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和初中为主体占95%。婚姻状况已结婚的占调查比例的75%。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占80%,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的人占15%。

以下是我在工地上打工时拍的一组照片:

工人们吃饭的地方简陋:

工人们吃的是典型的大锅饭,十几号工人凑在一起吃饭,每天每顿都是两菜一汤,而且菜的样式也是非常单一的,几乎每天都一样。工人席地而卧:。

午休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对于劳累了一早上的工人们来说,根本不够休息,于是他们吃完饭后直接在工地上小憩一会儿。建筑工人连夜赶班的情景:。

工地上临时加班,已经很晚了,开着灯,工人们要时不时得注意安全,虽然劳累了一整天,晚上还加班,但是,每小时五十元的加班费,还是值得他们高兴的。烈日下汗流浃背的工人:。

不管天气多么的炎热,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持续的干着。工人仍旧在忙着施工,他们的脸被晒成了黑红黑红的颜色。工人们娱乐项目单一:

农民工平时的娱乐休闲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或打麻将、凑在一起聊天的占总比例的30%,而女性农民工作则以逛街和读书看报、看电视为主,这些说明农民工作在娱乐休闲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农民工在情感方面很缺乏。工人们的居住条件差:

民工的居住条件比较艰苦,租房、住在集体宿舍、工作地点或临时搭建的工棚,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4、解决方法。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农民工工资拖欠、农民工工伤赔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负面报道,所以,要改变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公平对待农民工。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庭对住房、教育、医疗、安全、娱乐等的需求,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统筹考虑,保证他们享受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使他们外出时较容易地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辅导班,让农民工接受培训,拓宽其就业门路。

在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方面,可以尝试性的在工地上、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与农民工相关的活动;也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的讲座,切实关心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农民工是一个群体,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加强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都关爱农民工(外来劳动者)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媒体,经常性地正面报道农民工为城市、为社会、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引导社会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

三、总结。

四、感言。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五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低碳生活是当今的热门词汇,普及推广低碳生活刻不容缓。从月日至月日,“环保节能我药先行”医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进行了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在这次实践中,队员们走近社会、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服务人民,从而拓展了视野,同时也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生活早已成为历史,正当青春年少的我们理应趁青春年少走进社会,在社会历练身心,绽放奇葩。很感谢学校提供这样好的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大学生良好风貌的机会,让我们自己去接触社会,提高自身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更好结合,锻炼自己,检验自己,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了坚实的铺垫。

年的月日至日连续三天队员们分别走访了市岗店办事处、远离了战火纷飞的时空,远离了灾难伤害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幸福的一代人,可是在幸福的--------时代我们却不应该遗忘过去的痛苦,淡漠悲伤的回忆。

年月日,队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来看望那些战死沙场,用鲜血捍卫祖国尊严的英雄们。这里埋葬的许多都是无名烈士,是抗美援朝时牺牲的烈士。牺牲的先烈们为了我们美好的今天,为了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一个遮风避雨温暖的家,永远地躺在地下,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想,站在这里的任何人,心都不会平静。默哀三分钟,为了这让人敬仰的先烈,为了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辉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挥汗如雨的七月,我们把医科大学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带进社区;激情澎湃的七月,把医科大学学子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社会。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不仅了解到市民对环保节能的真实看法,也学习到许多领导的先进思想,更感受到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内心意识的提高。实践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环保节能路却还没有走完。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继续环保节能的宣传,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将环保节能进行到底!

--------。

在此次暑期之行中,无论是在街头巷尾向大家陈说着环保节能,还是身着白衣体味悬壶济世的医者之心,抑或是穿越过历史的烟云、回望战争岁月峥嵘时代,一幅幅画面如五彩缤纷的颜料一般在每位队员心中调制成一种别样的感观,不同的表现却是相同的实质,每个人都在为他所信仰的付出汗水、青春、甚至是生命,当万众的信仰集合,就形成了社会。正如雷锋所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颗螺丝钉。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尽职尽责,不论我们做的是环保节能还是治病救人,恐怕最终还是会殊途而同归,这就是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的社会,这也是为何环保节能,我“药”却要先行的实质所在,奉献社会不论形式,只有努力付出才是终极道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六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师的干预现状。方法通过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及scl-90对小学生及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另通过自编的教师干预问卷了解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现状。结果接受调查的826名小学生中,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总数达73(8.8%)人;接受调查的初中生324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数为58(18%)人;接受调查的高中生的人数为284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数达到63(22.2%);教师干预调查中,接受调查的教师为387人,就“父母离异,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这一问题,教师选择“从来没有关心过此类事情”的占87.9%,教师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的占79.1%。结论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加大关注的力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干预的意识以及具体的行动落实均不令人满意。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纵观此领域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是,研究某一特定群体的多;二是,大样本、多层面的研究偏少;三是,心理健康干预的定量研究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扬州地区中、小学生多个年龄阶段群体大样本的实证研究,确切地把握当前不同群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干预的状况,最终达到调整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扬州市在校中、小学生为被试,采取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的小学、初中、高中各3所,分别为重点、普通和农村学校。总体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80份,回收率为98.89%,有效问卷1780份。教师问卷发放500份,回收387,回收率为:77.4%,有效问卷387份。

2.2研究工具。

2.2.1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该问卷分为行为问题(a问题)和神经症问题(n问题)。问卷评分为三级:“0”分:指从未有这种情况;“1”分:指有时有,或每周不到一次,或症状轻微;“2”分:症状严重或经常出现,或至少每周一次。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总分的最高分为52分。根据原量表及我国试测情况,教师问卷以9分为临界值。凡等于或大于的被评为有行为问题。其中,如果“a行为”总分大于“n行为”总分,则归为“a行为”;反之,为“n行为”;评分相等者则为“m行为”[1]。

2.2.2症状自评量表。

scl-90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的教育研究中被广泛使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由被试从1“无症状”到5“严重”在五点等级上进行评定。

2.2.3教师问卷。

教师问卷总共15个项目,目的在于考察教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态度及对学生的心理危机的干预程度。每题4个选项,按照1-4等级反映教师干预的态度和行为,选1的干预最差,选4的干预最到位。

2.2.4施测和资料处理。

以学校为单位,采用统一指导语施测。采用sps进行数据的录入、审核、管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

3.1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3.2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状况。

调查中,就“父母离异,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这一问题,教师的做法中选择“从来没有关心过此类事情”的占87.9%,选择“经常主动与该学生沟通交流并了解其心理需求”的占1.6%。

当问及“学生有心理问题或遇到他们不能面对的压力时,作为教师会鼓励他去进行心理咨询吗”29.4%教师回答不会,4.7%教师会鼓励学生去,仅仅有0.8%的教师回答“愿意陪同其接受咨询”,另有64.9%回答“不一定”。

教师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的占79.1%,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8.2%,认为“比较有必要”的占2.1%,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0.0%。

教师认为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没有必要”的占78%,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8.6%,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2.8%,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0.5%。

77.5%教师认为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没有必要;21.0%的教师认为可有可无;有1.0%的人认为比较有必要;仅有0.5%非常有必要。

“学生的亲人不幸去世,学生的情绪非常低落,暂时无法专心学习”教师选择的做法中:78.4%从未在意这类事情,13%不去主动干预,相信学生自己能适应和调整过来,7.5%认为如果学生有需要,自己会帮忙,1.0%表示会主动找学生谈话,帮助其尽快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

学生上课从不主动发言,平时很少与他人交流,77%的教师回答:不太关心这些事情,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上,19.9%的教师认为这个和各人的性格有关,教师不能做任何改变,2.1%的教师认为自己会与班主任交流,让班主任与学生交流,1.0%的教师选择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多方帮助他,锻炼其讲话的能力,使之渐渐学会与他人交往。

当教师听到学生说:“考砸了,我都不想活了。”之类的话语,71.4%的教师认为,这种学生思想太消沉,经不住考验,没有必要在他身上浪费时间。26.4%的认为这属正常现象,考不好都会出现的情绪,只是随口说说的。2.1%的会鼓励学生下次努力,争取考好。0.3%的教师愿意倾听对方的倾诉,接纳而不做任何评判,鼓励他寻求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对危险性很高的,立即采取措施,陪其去心理卫生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4.1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经过调查8.8%的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初中生中18%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22.2%的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当前扬州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纵观以往的研究,学者们认为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减负方面尽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仍然很大。分数大排队、倒计时、限制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仍是一些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法宝。结果来自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全部压力最后都压到学生身上。在这样的重压下,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与障碍:如过度紧张、焦虑以及因过度焦虑引起的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上的不适反应,对考试的极度厌烦和对考试结果的过分担忧,因过度紧张而导致的暂时性遗忘,因长时间的压抑而产生的极度烦躁与冲动,也有因对考试缺乏信心而对考试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并因此表现出的逃避行为。其次,教师错误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比如部分教师不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过分看重分数而忽略其他,与学生交往时居高临下。还有一些教师存在着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如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常常是造成部分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原因。

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必须加强学校学生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也有所行动,但总体情况不尽如人意。从调查的现状来看,学校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充分认识,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调查中77.5%的教师认为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没有必要,79.1%的教师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没有必要的”。究其原因,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释:

一、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二、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工作的了解;。

三、目前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卫生工作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2)开展专门的教师心理讲座,加强学校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以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以及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支持。

(3)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在专业技术上能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七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测,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

当前就业面临怎样的形势?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校园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最关心的,在企业的招聘宣讲会上、与座谈交流中,他们总会问及。

可是,一遍遍追问,大学生们却难得到答案。

当前校园招聘形势京汉沪穗各地不一。

在北京,据报道,虽然主管部门的“校园招聘禁令”要到11月20日才解除,但按照惯例,多数大企业都会在“解禁”前进校搞“宣讲”活动。记者从部分高校了解到,企业的入校宣传已提前进入高峰期,眼下一些名校每周有多达40场的宣讲会。因为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学生们的求职热点向工作较稳定的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一位大学生这样分析就业形势,“美国经济不好,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又减少招聘名额,所以今年我们的就业会格外困难。”

在武汉,据报道,11月9日,20xx年湖北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大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这是武汉市今年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首场大型招聘会。3万多名应届生进场“找饭碗”,由于岗位数较去年明显减少,多数学生主动调低了就业预期。据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有350多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题招聘会,共有450家企业提供岗位5万多个。今年的招聘单位数与岗位数之所以“缩水”,主要是因为一批企业因经济前景不明朗而选择观望,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以及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招聘则明显减少。

在上海,据报道,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了解到,进入这些高校开宣讲会的企业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减少。11月25日前,在上海交大开的宣讲会将有202场,而去年同期是172场。同济大学已预约的招聘会也有200多场,在综合招聘会之外,学校还计划增开师资专场和卫生行业专场。东华大学毕业生进入机械、计算机、通信等企业的较多,目前看来这些企业都保持着招聘热情。

就业形势比预想中要好一点。广东一所大学的领导说,学校还没有具体监测到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素质最看重的前5个指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强、可塑性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专家表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处理等非认知技能的缺乏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结果要么是直接人为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风险。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

然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如何?

据介绍,在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比例为70%。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300万至400万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根据各级学校招生人数的统计预测,20xx年以后,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开始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到20xx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八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00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09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

教学。

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2005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5、4.0。

2、和6.24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0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5)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十九

长期以来,受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的条件十分艰苦。近年来,国家在农村教育投入上实行了倾斜政策,农村教育在办学硬件设施上已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硬件的确“硬”起来了,但农村教育的内涵发展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特别是在西部偏远地区,地方财力不足,“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不能得到完全匹配,更有甚者,以挤压教师编制数量来减少地方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的现象也并不鲜见。因此,农村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几乎没有体检、看不起大病。

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低,年轻教师面临着买房、婚嫁等诸多具体问题,年轻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都不愿意到农村教书,这也造成了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成为了农村教育的无奈现状。

西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究竟怎么样?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法,将s省21个地级市(州)分为四层,根据每层地级市(州)的数量,随机抽取1—2个地市作为样本,抽取了6个地级市,每个地市选取2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2所农村学校,共计24所。共向教师发放问卷1163份,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

结果与分析。

(一)工资待遇偏低,区域差异较大。

本次调查显示,95%的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下,近75%的在2500元以下,近一半的在—2500元之间,甚至还有27.7%的教师月均工资在元及以下。在访谈中,教师表示近5年自己的工资有小幅度变化,但接近90%的农村教师仍对自己的总体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有教师戏称:“现在的教师还不如建筑工地上的临时工,临时工的工资每天都在120元以上。”

在12个抽样县内部进行比较: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没有一位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由此可见不同区域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既与当地绩效工资政策有关,也与当地经济生活水平和地缘情况有关。总的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平原地方的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更高,其收入水平更高,而丘陵、山区地方的农村教师收入水平更低,绩效工资标准也更低。

关于地方政府兑现法定教师待遇的情况,有76.1%的农村教师认为所在地方“完全兑现或基本兑现”了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但仍有15.7%的教师认为所在地方“基本没有兑现”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8.2%的农村教师表示“不清楚”。这说明,对于国家法定的教师待遇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另一方面还应督促落实。

(二)家庭负担较重,身心健康堪忧。

调查显示,72.6%的农村教师表示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3.3%的教师离异独自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结合s省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不高的情况,可以看出s省大部分农村教师经济压力较大,生活水平不高。

进一步考察农村教师住房情况,18.1%的农村教师人均住房面积为在19平方米以下(包括10—19平米及10平米以下),18.3%的农村教师无住房。同时,相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虽然教师收入水平要比其他地区农村教师高,但由于城市周边的房价较高,无住房的教师人数反而比其他地区要高。

进一步访谈发现,虽然大部分农村教师有房居住,但大部分房子是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福利房,房子户型、结构等均不够科学;比如,d县农村教师住房大多数是过去的小青瓦老房子改造、加固的,多数住房阴暗、潮湿,家居环境很差。还有一部分住房,则是近几年政府为农村教师修建的周转房,它们的面积严格控制在每户40平方米左右。此外,相对于城市学校的住房补贴政策,农村教师既与“房改房”无缘,又无住房补贴,甚至被排除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规定之外。

在座谈中,不少农村学校的领导对教师们的身心健康表示了担忧。因为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有限,除支付水、电等保障正常运转的费用外,学校还要支付教师们的“三险一金”,学校已无财力组织教师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身体病患,并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职业病的隐蔽性和长期性,不仅对农村教师的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对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影响。一位校长反映了这样的现实: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29人,这些同志中长期生病的4人,隔三差五因病请假的在10人左右,其他教师中也有很多都得过咽喉病、颈椎病等职业病,致使学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相对于身体健康状况,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则更是长期受到忽视,且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更具隐蔽性、普遍性。一位片区教办负责人反映:他所在辖区有13个农村学校,教职工687人。3月片区组织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三)业余生活单一,人际关系较好。

本次调查显示,54.1%的农村教师在业余时间是做家务、带孩子;43.9%的教师是备课改作业,43%的教师是休息娱乐,34%的教师是自学进修。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相对单一,要么就是帮助家人做家务,要么就是上班工作的延续,比如备课改作业等。即使是休息娱乐,也仅仅是看看电视、聊聊天,娱乐方式相对单调。显然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方式,与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农村学校所在地区常常没有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设施,无法为农村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方式。看书、上网、进行身体锻炼之类的活动很少。

在农村教师的人际关系方面,被问及“您认为所在学校教师的关系如何?”时,有80.1%的教师认为教师间的关系很好或较好,有19.0%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关系一般,仅有0.6%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关系不太好。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间保持了良好的同事关系。在与学生关系方面,座谈中不少教师对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感到满意,均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当谈到自己曾经教过的`最出色学生时,很多教师都表现出自豪感和荣誉感。在与学生家长关系方面,很多接受访谈的教师都表示,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好”或“较好”。

(四)喜欢教师职业,社会地位较高。

在问及“您喜欢教师职业吗?”,有60.7%的教师“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教师职业,有29.9%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喜欢程度为“一般”,仅有9.1%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教师职业。由此可见,尽管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是喜欢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的,仅有一小部分教师对现在的职业和工作持否定态度。访谈中不少教师坦言:喜欢教师职业还是因为目前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逐步提高,同时,教师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比较稳定,工作的风险较小。

在回答“您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吗?”,有97.3%的教师认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完全能”或“基本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而“在学校外的群众之间发生争执时,他们会找您评理或解决问题吗?”超过半数(55.3%)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会”或“偶尔会”请他们评理或解决问题。这一方面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在周围群众间建立起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自己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较为满意,也印证了这点。

对策与建议。

完善农村教师工薪制度,提升农村教师收入水平。

一是核定省级统筹农村教师基本工薪标准。以省级财政统筹为基准,制定全省统一的农村教师任教津贴额度发放标准,健全发放保障机制。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津补贴政策要突出重点、加大额度。二是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在绩效工资总量之外,由财政单列农村教师的津贴补贴支出。三是大幅度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可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到工薪总额的25%左右。发放依据应考虑距离和职称两个维度。按任教学校至县城距离远近和任教教师职称高低依次递增设定,然后依7:3比例加权核定。距离权重为70%,体现农村教师任教学校的地域差异;职称权重为30%,体现农村任教人员间的差异。发放对象以非县镇所在地在职教师为主,覆盖退休教师,但额度有所不同。对退休教师按其在农村任教教龄、、30年计算,分别享受额度的15%、30%、50%。四是增加农村教师交通补贴。

健全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

要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一是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二是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在县城或交通便捷的重点镇集中建设教师住宅区。

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公积金制度和住房补贴。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补发被拖欠的公积金,并适度提高公积金补贴标准。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新教学楼的兴建,可将一些腾出来的教室改建成住房;拍卖撤并学校的全部资产,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合并学校的发展包括住房改善。

中央已经安排基建投资,支持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s省也把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住房纳入了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的住房和配套生活条件并不乐观,水、电、气、网络等存在缺失现象。因此,国家要加大周转宿舍的专项经费统筹力度,省级财政还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农村教师住房补助的力度,创新实施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机制,并将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的维护和更新纳入统筹保障范围,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实施教师健康行动计划,增强农村教师身心健康。

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机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建立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网络,形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机制,提高教师应对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其它压力的能力。同时,要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营造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除了是工作场所外,也是教师们重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有必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教师在校内的工作、学习与休闲活动,使学校成为教师工作的乐园、生活的家园,让学校成为教师向往的地方。

关注老年教师的健康,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重视中青年教师的诉求,让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从问卷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对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教师基本上是40岁以下的。办好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的中坚力量正是这批中青年教师。他们无论是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业务能力,还是身心状态均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对教育贡献最大的时期。如果能让他们感到“满意”,他们将会迸发出更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有希望的教育。

知识拓展:

主要类型。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把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奥秘反映出来,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类型就是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例如,北京太阳谷经济信息中心就是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跟工作通讯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绩为主的类型有些近似。区别在于调查报告重在调查,特别注重对调查过程和调查所得数据的叙述和列举。

跟上种类型相反,这是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展开调查,以揭示这一问题的种种现象和深层原因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而写的调查报告。

在现实社会中,新生事物总是不断涌现的。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文体功能,就是全面的报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这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另外,这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都曾开辟过公众调查专版。类似《北京人出游记——北京居民京、津、沪地区旅游消费调查》、《中国夫妻过得怎样》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二十

10月,面向全国20——28岁,以90后为主的都市青年群体发起了《90后居住现状调查》,借以收集,了解,分析当下在都市中打拼的青年人对于居住空间的诉求和困惑。

随着时间推移,曾经懵懂年少的90后逐渐走出校园,拥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新的楼市调查中,90后已经成为继80后之后的又一波住房生力军。这些在都市中打拼的年轻人们,他们目前的居住现状如何?在已经被打上个性化标签的90后的生活中,他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诉求点在哪里,困惑点又有哪些?此次调研获得了广大网友的鼎力支持,一周时间收到了超过8000份真实的调查数据,在庞大的数据背后,我们能够窥见当下都市中青年一族最真实的居住现状。

关注人群: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年龄层次在20岁——28岁之间,参与调研的女性较多,占到了62.1%,在参与调研的人群之中,有房一族只占总参与人数的24.9%。

居住面积,蜗居状态的孤独感。

关键词:蜗居,群租,独居。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网友之中,有42.6%的人群居住面积不足20平米,这其中大部分处于与朋友合租或住在群租房的状态里,24.9%的人群已经买房但是每月需要承担高额的房贷,只有不足5%是与家人或伴侣同住。只有15.5%的人群表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满意,大部分90后对于目前的.居住环境不太满意。

追求生活品质,向往有调性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活品质,租房也要好好住。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中,几乎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品质衡量标准,注重生活品质几乎已经成为了90后群体的共性。他们愿意花空闲时间看电影,下厨,烘焙,健身,插花,整理家居空间,宅在家的时间并不会全部用在睡觉发呆追剧等事情上。在参与调研的人群中,38.4%的人群的家居生活状态不算理想,他们希望改变,并且已经在付诸行动,23.1%的人群在工作的重压下,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居住空间表示无力改变。

消费结构,性价比与使用感之间的博弈。

关键词:月光族,可支配收入。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当中,有良好的储蓄和理财习惯的90后只有13.9%,大部分的90后还没有养成理财习惯,月光是他们常有的状态。在月光的消费理念当中不难看出,对于90后来说,消费结构并没有很清晰的规划,还处在比较懵逼的状态当中。除开租房、房贷和生活的日常开销,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不高,能够均摊到居住空间改善上的收入更是少之又少,所以90后们在选择家居用品的时候,性价比和使用感会成为他们不得不两者兼顾的因素。

诉求强烈,选择困难。

关键词:不满意,换什么。

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90后对于居住空间改善的诉求极其强烈,其中大多数集中在租房党和还贷党之中。因为房租和房贷瓜分了90后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使得他们在居住空间内用品的选择余地非常有限,导致大多数90后面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很不满意。装修风格、居住空间太小、家具家电质量、家居品外观设计这几个方面,不满意的比例都达到了百分之50以上,对于他们来说急需改善的空间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客厅,卧室,厨房三大空间。而在本次调研的人群中,有超过50%的人都认为沙发,衣柜,床急需更换。

自我意识强烈,偏爱设计。

关键词:外貌协会,颜值。

都说现在的社会是看脸的社会,这句话用在90后的身上在合适不过。面对居住空间的一系列问题,参与本次调研的90后们在这些问题上答案出人意料的一致,在90后的世界,不管是居住环境的选择,还是家居用品的挑选一切都是颜值先行。有88.4%的人群表示,在选购家居产品时最看重的就是外观和设计感,一款好看,特别的产品往往比好用更能吸引90后。

一线城市的房价又涨了,直逼10万一平的房价除了疯狂找不到别的形容词,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跟着房价一起在飙涨的,还有在都市中的生活成本。70后逐步走上新中产之路,80后刚刚摆脱刚需的困境,90后这群正在居住的水平线上苦苦挣扎的年轻人,他们的居住现状不甚乐观,却是当下都市青年人生存现状的最好缩影。

独生子女在大城市打拼的孤独感,普遍的蜗居状态,与付出不成比例的收入情况,与收入不成比例的消费需求,对于居住环境选择的局限性和居住空间的不理想,这些都是90后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但是,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90后从来没有放弃,甚至以此作为家居生活的终极目标,他们在设计在外观在性价比的选择上有着自己的一套法则,对于居住这个宏观的命题也有着90后的个性化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不将就糟糕的居住环境,不放弃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持续的奋斗中战胜孤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再委屈,不等待,现在就换种更好的生活,换,就现在。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二十一

在刚刚落幕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力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对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有重要的影响。以此为契机,笔者对家乡乡镇企业做了详细调查。

本次调查以潍坊市临朐县蒋峪镇的乡镇企业为样本。蒋峪镇地处沂蒙山区,盛产林木、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以及苹果、桃子、板栗等水果。最近几年发现铁矿,开始出现冶炼行业。自1998年以来,该地建立了几家乡镇企业,潍坊市临朐县果脯厂、潍坊市临朐县屠宰厂(宰鸭场)、潍坊市临朐县陶瓷厂铁矿石提炼厂、蒋峪镇铁砂厂是其中比较典型的几家,笔者对上述三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希望找出发展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调查结果。

“乡镇企业法所称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本次调查紧扣该定义,对调研地乡镇企业随机抽取并进行调查。调查采取现场访问在职工人和乡镇企业领导的方式,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一)样本企业基本概况:

(注:部分企业会根据生产状况对工人数量进行调整,本次调查对此类的职工数采用各月职工人数的平均数)。

(二)对样本企业职工的调查。

经过调查可知大部分职工对企业的薪酬待遇较为满意,但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及企业的安全措施意见较大,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职工对工作环境满意程度调查结果。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80%以上的职工对工作环境都不满意,特别是屠宰场和冶炼厂等艰苦危险行业的企业,职工对工作环境不满意的比例更高,由此可以看出乡镇企业的工作环境建设安全生产意识还相对薄弱。

(2)职工对工资待遇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90%以上的职工对企业的工资待遇都较为满意,由此可见,临朐县乡镇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对企业周围居民的调查:

周围居民在肯定这些乡镇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也对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表示了担忧。

三、调查结论。

经过调查,可以得知该地区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均是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加上农村廉价的劳动力和地域独特的市场优势,外加政府的投入支持兴建起来的。

这些乡镇企业吸收了大量农村潜在劳动力,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了剩余劳动力当地就业,减轻了城市的扩容压力。并且工资发放多采取计时或计件工资,灵活性强,且它们的用工高峰期多是农闲时期,提高了单位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率。这些企业的工资待遇普遍令农民满意,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有效的促进了农村消费的发展,而且这些企业的建立带动了当地资源供给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了双向拉动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题;再次,乡镇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过程较粗放,对解决就业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对当地的优势资源的利用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最后,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寿命较短,由此衍生出一些其它的社会问题。

四、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和所分析出的问题,为了让农村乡镇企业更好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可以推广订单式经济作物生产,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对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收购保证,这样既为乡镇企业的生产造就了供给稳定质量统一的原料来源,解决了乡镇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有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达到双赢的结果。

(二)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扩大企业规模,打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链。带动上游产业发展,促进农业附加值的提高和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三)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乡镇企业发展。针对乡镇企业实力弱小,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的现状,政府应该制定政策予以鼓励,对企业上类似项目给以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通过经济杠杆解决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的问题。同时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培训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高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二十二

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等原因,能够保证孩子的吃穿就不错啦,根本没有能力教育培养孩子们。

结合学校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经历谈谈学校面临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多数是单亲家庭子女,父亲或母亲有一部分是逃避孩子的教育责任,离开家乡,还有一部分是因生活贫困而远离家乡,逃避责任的不愿意和家里沟通,为生活拼搏的'缺少时间和家里沟通。外出打工的家长基本都在外省或国外,一年能回家一次或多年不回家。临时监护人承担不了教育责任。

2、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由一些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更是迷恋上网。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一名留守儿童不愿意和临时监护人一起生活,以离家出走威胁在韩国打工的父亲,自己独立生活,独立生活后,就流连网吧,事情发生在暑期,开学后该学生出现旷课,老师了解到之后,该生以积习难返。近期又发生了用不上学威胁父亲多汇生活费,让人痛心。

3、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不好,老师没有办法沟通,孩子连吃饭都不能保证,卫生清洁就更不要说啦,老师曾帮助他洗衣服,带他去洗澡,后来老师发现他躲着老师,了解原因是他不想让老师这样帮他,他不想麻烦老师,再后来有学生发现他经常到垃圾箱去捡食物吃,学校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的父母回来,这个孩子班级值日很能干,对老师有礼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拾到十元钱也能上交老师。

有很多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逃学、吸烟、打仗斗殴、顶撞老师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这些孩子自认为自己可怜,没有人疼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让人值得深思。学校的控辍工作和校园安全工作的难点以留守儿童为主。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二十三

(一)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底,西藏自治区医药生产企业24家,其中:藏药生产企业17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6家,医用制氧生产企业1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0xx万以上的医药制造业12家(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藏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藏草宜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藏月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药有限公司、西藏金哈达药业有限公司、西藏藏诺药业有限公司、西藏聂拉木神猴藏药有限责任公司、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剂型有丸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涂膜剂、贴膏剂等8种。

(二)运行情况。全区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xx年的不足亿元增加到20xx年亿元、20xx年产值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产值亿元、规下企业亿元),年均增速为%;20xx年全区医药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中成药2600吨,同比增长13%,20xx年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27%;中成药2927吨,同比增长12%。20xx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医药企业有4家(奇正藏药亿元、甘露藏药亿元、藏草宜生亿元、藏药集团亿元),单品销售突破亿元的有5种(奇正公司消痛贴膏、白脉软膏、青鹏软膏,藏药集团十味龙胆花颗粒及诺迪康公司诺迪康胶囊)。20xx年1-3月,全区医药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8%,中成药产量532吨,同比下降%。

(三)技术创新。“十三五”期间,全区医药制造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研。

发认证工作,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1亿元,共开展科研项目研究43项,取得专利13项、创新成果11项。截至目前,全区医药企业共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311个,其中藏药品种159种。22个藏药品牌产品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2个获国家驰名商标。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2个(奇正公司消痛贴膏、诺迪康胶囊),《国家医保目录》的藏药品种达到50个。

(四)产品质量。“十三五”期间,区内企业加快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23家医药企业全部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123种藏药材通过德国ceres(有机食品认证)质量认证,58种藏药材获得美国、欧洲“通行证”,并通过加拿大gmp认证复检。

(五)智能制造。自治区积极推进藏药产业智能制造,我厅积极支持奇正藏药集团申报医药智能制造项目。目前,奇正藏药集团申报的`“基于自主核心智能装备的藏药外用制剂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项目总投资万元,争取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资金450万元。

(六)供应保障。全区医药行业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对大宗常用藏药材和名贵濒危野生藏药材的繁育、栽培、种植、推广力度,截至目前,共扶持藏药材生产种植项目11个,下达扶持资金1410万元,种植藏木香、螃蟹甲、独一味、灵芝、桃儿七、枸杞等药材品种10余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藏药材的生产供应。

(五)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检验检测资源缺乏,全区仅有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一家自治区级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类别多,检验周期长,为全区医药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能力较弱。药材交易体系建设滞后,企业收购药材多为从散户直接收购,购买药材渠道分散,未形成统一的药材交易市场。

(一)加强种植基地建设,保障原材料供应。全面开展藏药材资源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藏药材种植繁育保护工作,统筹建立藏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扶持引导开展藏药材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构建藏药材种植和保护开发体系。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藏医药领域重点方向、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中试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集中支持藏医药健康产业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藏药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

(三)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着力培育重点骨干藏药企业和特色优势藏药企业,鼓励区内医药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多种形式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大型医药集团,做强特色优势藏药企业,打造知名藏药品牌。

(四)加强质量监管,健全服务体系。严格执行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推广质量控制、自动化和在线监测等技术在藏药生产中的应用,完善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快推进藏药区域性标准建设。

九零后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篇二十四

这个世界正在打量90后。

随着第一批90后的大学生涌入大学校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舆论和聚光灯的关注。他们堕落颓废,幼稚无知?还是个性张扬,“初生牛犊不怕虎”?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让作为90后的我们无法认清自己的在社会中的位置。因此我们做这个调查,以便更清楚的了解90后的生存现状。

一、调查方式:

随机抽样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对象:

90后在校大学生,主要是我校南校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100个同学。

三、回收情况:

一共发放了100张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为98%。其中88份为90后所填写,10份为80后所填写。目的是为了将两种不同的群体区别开,再分别看他们对同一种问题的看法是否相同,由此可以发现90后与以往80后的区别。

四、初步小结:

90后并不像外界看来那么不可理喻,行为古怪。他们家庭观念很强,大部分与家人都有着较好的沟通;有着广泛的交友圈;兴趣爱好广泛,是非与利害关系明确;看问题看法个性独特,不容易受人左右;易于接受各种新生事物让他们始终紧跟时代脚步;独生子女的身份会具有自私和任性的特征。社会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让他们对于理想,信念,道德等原则问题并没有十分强烈的分辨。

五、具体分析结果:

我们将从具体每道题的提问来分析我们的调查结果。

我们所调查的80后与90后的对于问题的反馈差别不大。主要由于这部分人处于80,90的过渡时期,具有与90后的相同的想法和性格特征。与我们预计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

1、觉得现在每天的生活。

a、忙倒是挺忙的,就是不知道在忙什么。

b、挺充实的,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c、没有计划,但也挺充实的,走一步说一步。

d、完全没有方向,觉得没意思。

分析:这道题出的目的是了解90后生活的心态。有1/3的同学选择了c答案,说明很多同学没有定努力奋斗的目标,而是盲目的跟随着生活的节奏走。分析原因,老师家长给的从小的目标就一个,考上大学。而现在考上大学了,没有家长给的进一步的要求和压力,很多同学一下便没有了目标,更由于从小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没有自己寻找奋斗目标的意识。这道题可以联系到调查问卷的第8题谈理想的问题:

家长老师在我们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谈理想,你现在认为理想。

a、我有理想,不过没有家长老师说的那么崇高,很普通。

b、理想很崇高,不过在现实面前就显得很苍白。

c、跟家长老师说一套,自己做一套,皆大欢喜。

d、从来没有想过理想,只看眼前的路。

e、有理想,正逐步实现。

分析:这道题是多选题,有1/3的同学选择了a答案。原因是大部分90后受社会风气影响较重,都比较现实,对比较理想化的东西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c选项的人是最少的,可以说明,90后并不排斥家长老师们的说教。b,d,e选项分别有24%,16%,14%的比率选择。

3、现在多久与家人联系一次。

a、每天一次。

b、2-3天一次。

c、一周一次。

d、开学到现在还没联系过。

4、与家人联系时的话题。

a、关于生活。

b、关于学习。

c、什么都聊啦,好朋友一样的。

d、跟他们没什么说的,有代沟。

分析:这两个问题加在一起反映了90后的家庭观,与我们预想的比较一致。一周联系一次占了2/3,还没与家人联系过的人数比我们预想中要少,可以说90后在家庭上面并不像外界评价的那么不关心父母。而是始终与父母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心中始终想着家人。

a、媒体炒作,无聊。

b、很怒很无语。

c、又不是说我,管我啥事。

d、都没听说过。

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比较敏感的话题,这也是我们调查小组最想了解的问题。选a的同学比较多,占40%,其次多的是b选项,但只有24%,说明这种评价并未引起大多数90后的重视,甚至还有10个左右的人说没有听说过。90后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与他们比较自我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家长老师的逼迫式学习也是造成他们对社会事物不重视的主要原因。

6、你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a、从主观上无法接受,客观上也不会发生。

b、情到浓时,无法控制,发生也就发生了。

c、可以接受,还未发生。

d、保持沉默,我是出来打酱油的。

分析:这道题的问法比较90后,“情到浓时”“打酱油”,都是90后的新词汇。有42%的人选择了可以接受,ab选项的百分比相同,都是24%。说明90后对性的观念比较开放。这一点与他们从小接受外来西方的文化有很大关系。不过这种开放把握不好很容易出现像上题所说的社会问题。

7、你现在学习的专业。

a、是我喜欢的。

b、对我将来找工作有用。

c、没有考虑过。

d、只是爸妈让我去学的。

e、大家都去学,我也去学。

分析:对于专业的选择,约1/3的同学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一半左右的同学是为了找工作的便利才学的,很少部分是只遵照父母的意愿或是盲目跟风选定的专业。

中国人比任何时代都更加看重孩子和教育,家长奔波在择校、陪读、交费的泥淖中无法抽身,学生也在应试、择校、出国的负担下苦熬。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样本中只有少部分是遵照父母意愿或是盲目跟风选定的专业,说明90后受社会影响很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见。

9、如果说“90后的成长是有问题的”,你觉得是。

a、家庭教育的问题。

b、学校教育的问题。

c、社会道德底线滑坡的问题。

d、外来文化侵蚀,拜金主义的产物。

e、我觉得没有问题。

分析:有接近半数的同学认为是cd选项的影响,选择ab选项的人只有1/3。可见社会上抨击的沸沸扬扬的教育在90后看来没有产生很多的共鸣。这一点是研究小组没有考虑到的。

10、你认为能够对你产生影响的人。

a、与自己比较亲近,曾经给自己帮助或者喜欢的人。

b、世界伟人。

c、崇拜的偶像。

d、80后,90后的新新人类。

分析:有8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a选项。世界伟人和偶像对于年轻人的思想行为统治被身边亲近的人所打破,认为是80后90后新新人类的人只有3个,说明90后受同龄人出格行为影响并不大。

小结: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多的方面了解了同龄人,了解了90后这个群体不像社会上媒体炒作的那么边缘化,也不像平时生活中看到的那样头脑简单。

这次的调查问卷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还显得很单薄和幼稚,但我们认为口语化的选项使我们问卷与以往的问卷的最大不同之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研究讨论,分头行动,锻炼了团结合作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370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