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对作品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的个人感悟和思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深化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用来记录和分享我们的阅读心得。写读后感的同时,我们可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分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一
这首词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已经被现代人谱成流行歌曲,到处传唱。你看李清照写的,她说,老公啊,外面的荷花已经调谢了,有了秋天的凉意,可是屋里夏天铺的竹席我都还没有换。一直想你,连换玉簟这事都忘记了。秋天,寂寥啊,我的心何尝不是秋天呢?我“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想你,从春到秋,无法排解。干脆换上轻便的休闲装,独自一人,划船散心去、解闷去。可是,我哪有心游览啊。只是不停地抬头看天,看云,有没有你的信寄来啊?天上一字飞行的大雁啊,是否带回你的书信?我们快要团聚了,因为我看到月亮都圆了,月光洒满西楼。
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不能生孩子,是头一条。但是,赵明诚不但没有休,还视为知音,相亲相爱。
还有,他们爱好、志趣相投。赵明诚家后来倒霉、被罢官,连累到赵明诚也没有官可做了,李清照毫无怨言地陪丈夫到山东青州隐居,这一隐就是十年!而这十年,他们切磋学问、共同读书,反而在事业上获得大丰收,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共同撰写了考古巨著《金石录》。这十年,也是李清照一生最安逸、最幸福的十年。她自号易安居士,就是为了效法陶渊明。他们的书房取名叫“归来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审容膝之易安”。“容膝”两个字,是夸张的说法,就是说房子是“蜗居”,空间小得只能勉强把膝盖挤进去,即使住在这样的陋室里,也一样能心安,能随遇而安。
可是,这位易安居士,后来在北宋灭亡、丈夫病故后,一路逃亡,漂泊,也没法“易安”了。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二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总能带给我很多收获:有的书给我自信和勇气,有的书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书坚定了我的理想和信念,有的书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优秀的书籍像一座宝库,一走进去,你会被里面的“奇珍异宝”吸引住。
《李清照买书》就是其中一个让我喜欢的“宝贝”。有一年清明,我国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来到书市,仔细翻看,希望找到一本中意的书。忽然,一套几乎失传的.、用篆字写的《古金石考》吸引了她。她马上拿起书,认真地读了起来。过了好久,想起此书是卖的。求书心切的李清照问:“此书卖多少钱?”老者答道:“家道中落,此书至少也得三十两吧……”未等老者说完,李清照担忧地说:“出门急促,没带那么多银两,明日可否?”“我与家人约好,日落时,不管是否卖出,都要出城回家。”老者无奈地说道。这可怎么办呀?求书心切的李清照脑筋一动,让老者稍稍等下,说她去去就来。
原来,李清照想到的办法是,将自己的新衣典当了,换了钱来买《古金石考》,最后终于成功地买到了书。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女词人对书籍的热爱所感动。没想到,她对书籍竟然这样痴迷,在她的心中,书籍比美丽的新衣服宝贵得多。也正因为她博览群书,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后来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写出了无数精彩的作品。我想,这与她对知识的热爱、对书籍的痴迷是分不开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当保持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吸取能够使自己快乐成长、健康有益的东西。让我们一起爱上读书吧,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三
她从大明湖畔的绿荫中走来,东风吹尽,鲜花开遍,她爱诗,爱酒,爱春花秋月。她写雨,写风,写悲欢离合。岁月悠悠,如江水流逝。黄花莫比美人瘦,美人不堪永世忧。只有文字珠玑,让世人铭记。铭记,一位女子的诗性人生,花一般绚烂。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这时的词人,可以说几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苏轼、秦观、周邦彦、晏几道、贺铸等,均在世。她的父亲李格非也颇有文名,其《洛阳名园记》名闻天下。当一位聪明灵秀的才女幸遇这文风阜盛而又安乐太平的世道,她迸发出如此让人惊叹赞许的才华,也就不奇怪了。
少女时代的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结璃之后她是丈夫倾心挚爱,她几乎拥有女人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仿佛她就是这世界的宠儿。但这一切的美好,却宛如那个远去的春天,让人慨叹且怀念。靖康二年,金兵破汴京,北宋灭亡。而她所有的幸福,也被这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她生命的后三十年,只剩下了难言的苦楚与凄凉。曾经的那些花儿依旧妖艳盛开,只是在她眼中,却早已变成了一番模样。人生几何花烂漫——本书的主旨,也正是在于此吧!
从书中,我读到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很多人称许这十四个叠字,精思巧构,华章绝妙,却又宛如随口道来,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李清照本意却不是这些文字游戏,她没有什么回文诗或藏头诗,每一个字都是她真挚的心。那些词写在纸上,仿佛用的不是墨而是扎破手指的血。
从书中我也读到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天地宁静而悠远,在那白云的舒卷处,这一封小小的锦书,是否能送到你手边?远方,有一行飘摇的雁字,它们将要归去那遥远的南国。而在那边的你,何时才能再次归来?月华如水,轻轻盈满了小楼,如心中那些涟漪般轻轻荡漾的无限思念。
点墨,即是她的寸心。那些词中每一个文字,都自有她的深意,我们不能只是望见了花的美,却忘却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所以,在很多她的词中,总是充满了怀念与感伤。人生几何华花烂漫?这或许是她萦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轻叹,亦是让人黯然无言的冷峻人生。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很少,但从那些精致的文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她看弯的浅愁,看到那些曾经的优柔岁月随风飘逝,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四
年少的你,无忧无虑,正值豆蔻年华,天真又有闺阁少女的矜持。你曾流连于藕荷连天的湖边,沉醉不知归路,一不小心,船载你到了藕花深处,你急忙摇起双桨,却见一群受惊的鸥鹭四处窜飞,唰唰的声音打破荷塘的宁静。你还曾于一个雨疏风骤的夜晚后醒来,试问卷帘人,听到“海棠依旧”的回答,又摇了摇头,“应该是绿肥红瘦。”心思细腻的你,对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十分在意。
然而一朝风云变,乱世的潮流夹卷着你逍遥自在的生活轰轰而去,留你一人在兵荒马乱中束手无策。亲人故去,文物散失,你不得不告别垂杨深处的故居,背井离乡,辗转奔波。
又是一年冬天,红梅依旧映雪,却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你,曾是人面梅花相映红,可这个冬天却彻骨的寒,将你的面色变如雪一样的苍白。这种生活一点一点侵蚀着你高雅的心灵,你的境遇,像清秋里枯黄的叶子,从枝头阵阵坠落。
风吹云散,所有的痕迹都了无踪影。唯独你,与你那沉淀历史的词作一起,占据世人的记忆。天空一碧如洗,坦然地呈现它的空旷与辽远。我仰望,却见你那清瘦的容颜,若隐若现。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五
你从历史长河的那头泛舟而来,曳地的长裙上绣满了华丽的辞章。优雅而倔强的裙摆,在青史时而悠扬时而深沉的舞曲中,不断变换着舞姿。你,涉过近千百的光阴,来到我的眼前。我深情凝望,细心思量,不由慨叹,良辰美景奈何天!
少女不识愁滋味:
金桂飘香的时节,迎来了一个新生命。一声响亮的啼哭是你送给大千世界的第一个音节。春花秋月,幼小的你渐渐长大,读着经史子集,吟着诗词歌赋,一步一步踏进文学殿堂。天资聪颖的你,在父母的悉心调教下,在经史典籍和诗词的熏陶下,如同一块渐渐成形的美玉,终有一日,必将艳夺天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二八花季,即兴而作的一首《如梦令》,清丽脱俗,艳惊四座,京城名家无不交口称赞。
一生一代一双人:
灯下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你与明诚初遇的一刹那,一个不经意的回眸,一个无意中的抬眼,仿佛命运的牵引般,在这电光火石的对视下,一段姻缘就此拉开了序幕。甜蜜温馨的初婚时代,你们一起研究金石,写诗作画,游山玩水,好不快乐!“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俏丽的你,自然比花娇。婚后,明诚负笈远游,你饱尝相思之苦,写下了著名的《醉花阴》寄予丈夫,“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寂寞,跃然纸上。
物是人非事事休:
生活永远充满了意外,当你以为下一步是踏上阶梯的时候,也许命运会让你掉头。汴京城被金兵攻破,风云再起,明诚竟和逃兵们作战了。那段时期,烟火四起,没有安宁。在去湖州的途中,明诚染上风寒,最终病逝。赵明诚的离去与虚伪的张汝舟的到来,对你都是沉重的一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天昏地暗,什么是痛彻心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人亡物在,睹物思人,举目四顾,不堪回首。
寂寞空庭晚来春: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千古第一才女。情深意笃,至死不渝,人间一段佳话。你的人生本该是一场绚烂的花事,但天妒奇才,造化弄人,你的前半生锦衣玉食,伉俪情深,后半生却孤苦伶仃,颠沛流离。
我猜中了这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不禁唏嘘,良辰美景奈何天!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六
当我翻开〈李清照〉这本书的第一页颇有感触。因为我们在中学已经了解到了她诗词的一小部分。所以这次一定要更多的了解她那爱国精神和独创一格的诗词以及她的其它情况。
李清照风韵脱俗的东方女性美。具有张扬的个性、心系国家的忧虑之情。无不能感染着当代思想和感情跳跃浮动的我们。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运用浅淡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清新自然、音韵流转、声调和谐的千古名篇,正是“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坦率的胸怀,不羁的思想性格使她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一些封建社会妇女不敢启齿的率真词章。作为女性,爱情追求是李清照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力。她在词中通过爱情这一主题执著地描绘一种独立的人格。
我国古代诗史上杰出的诗人很多,而女诗人却屈指可数。她之所以成为以为成就突出的女词人,无视封建传统礼教便是其中重要原因。作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她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写诗作词。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如梦令》以优美的韵调,写她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显示青睿的活力,揭示她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爽朗的性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念奴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就很多:“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她正是善以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而且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能以俗为雅,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委婉深细而又意境高远。读来明白如话,看似寻常其实颇具功力。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来捕捉心中的感受。倾入笔端,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散发着不朽光彩。
在《一剪梅》中写她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呢?在她的词中,有的是对丈夫真挚、专一的爱情,绝无封建文人那种矫揉造作的情调。
让我感受到一代女词人因国破、家亡而带来的生活变迁、层层烦恼。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追求幸福、追求爱情的过程,从中也见证了历史车轮的印辙。李清照的一生打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尽管其家世显赫、身份特殊,但也避免不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李清照在中国词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她的诗词感情真挚细腻。而且关注国家的安危,从这一方面来看。她和一些男性作家站在了同一基点上。她不愧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七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知识世界的桥梁,更是我们“缺一不可”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正是一本书帮我打开了历史沉甸甸的宝箱。而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李清照词传》。
书中以作者细腻的笔触和优美婉转的文字将全书大致分成李清照一生的四个时期——“少女时期”、“别君时期”、“流离时期”和“晚年时期”,并收录了她在各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不同的作词背景,探索她内心的世界,并生动地写清楚了李清照的一生。
读到这,我想到了《红楼梦》。曾经贾府的兴盛繁荣,不是和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一样吗?可到了后来,黛玉命归黄泉,贾母、王熙凤驾鹤西去,一个个悲哀的故事让人垂怜。读完两本书,也许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们要珍惜大好春光。没错,人的青春是可贵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正在少年时期的我们,要更加珍惜青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来来去去皆优雅,分分合合亦淡定。人间经历风吹雨,锦瑟年华与谁度?人生恰似花一场,花开时节满芬芳。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八
一向都喜欢婉约派的诗词,李清照的属最爱了,但是也仅仅是喜欢而已,并没有把每首都背下来,虽然每次都豪心壮志说要背完,每次都会被耽误,李清照读后感。还是怪自己没有恒心吧。这次跟着师父学写诗,师父说一开始要背诗,其实光光背诗还是一件挺惬意的事,唐诗的类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是偏爱于宋词多点。背了好几首离愁的词,不是故意挑选的,按照顺序背下来,确实离愁的诗很多,怎么说,现在对于写诗还是没有多少概念,只是模仿还可以。分不清诗词的结构,每个词牌名的特点,这让我有点纠结。关于离愁的诗,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范仲淹的'御街行和晏殊的蝶恋花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升级版,也是我的最爱。
两首词基本都是先写景再抒情,寓情于景。落叶和西风肯定是少不了的,独上高楼亦是相同之处,可以想象的是登上高楼,听着耳边的风声以及树叶掉落的沙沙声,寂寥的看着只知道照亮朱户的月亮,加深了内心的离愁相思。谙意为熟悉,两首词都有用到。说说在这两首词里学到的词吧。欹:倾斜的样子。香砌:有落花在上面的台阶。练:素色的绸。
其实蝶恋花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从景物描写中完全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哀愁,槛菊愁烟兰泣露,兰和菊都是象征着品格的高贵纯洁,愁的是菊,哭的是兰,实际上真正伤心的是主人公。其实背完这两首词心里感触还是挺多的,就是感觉用文字描述就有点困难了,正如写诗的时候,明明知道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却找不到正确的词。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九
相信李清照这个名字没有一个读书的人不知道吧!她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也管她为易安居士,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她的早期生活优裕,当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时,她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此词风一改往常。
在李清照词全集中我们可以清晰而又鲜明的看到她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于家庭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的作品与她的成长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李清照的幼年时期大部分是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的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做了京官,从此便搬到了京城过上了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礼教的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喜结连理,婚后,他们情投意合,如漆似胶,“夫妇擅朋友三胜”。他们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她把整个身心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他们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著了《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落,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词投入其中,诱有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回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句话借室内外秋天的景物的描写出了此人白天的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是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以见到词人的内心的无聊痛苦,这两句虽然懒的闲愁,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这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橱往西只能与丈夫共的。可如今确自己孤眠,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东篱两句便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篱笆下把酒孤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词独酌的离愁别绪。“莫道不消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鞠,一边是思妇不满愁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全篇开点为“愁”,结局言“瘦”,“愁”是的“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了全词的愁绪因“瘦”面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点睛,得巧,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我们再看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声声慢》。
后期生活的李清照因北方的入侵,微宗被俘,高宗南逃,因此他们夫妇也过上了流落的生活,流落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和极大的痛苦,随后丈夫明诚的离去让她痛不欲生,在这极为不安定的年带里,我们便可以看到《声声慢》从而诞生。
从前面的七对叠词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美和韵律美,而借以表达了词人对晚年孀尽之苦,丧夫之痛,王国只恨的淋漓尽致挥洒,“换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又怎能修身养息,酒南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满心中都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而然酒味没了,用酒的淡,更加衬托词人内心苦闷愁苦。望壮雁南飞,几个你角度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俗意象,便愁变得更加具体可意蕴无穷,耐人寻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珍视王勇《更漏子》其中的几句有天衣无缝的妙用啊,上篇开笔用七组叠词来概括悲切苦闷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主要相继借助眼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词笼罩在一片贝壳的氛围中。
词是精金美玉,词是七宝楼合,李清照的词是倜傥有丈夫之气,在宋一代已具秦岚胜概。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师大,生活的消明华兹,因为初期之作,虽不是怜花惜木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意优雅娇嗔,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历经多种心断肠之事,因为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随着金人南下的鉄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她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的文学财富。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
我好想,着一袭白衣,撑一只竹篙,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因为,我想在这茫茫的书海之中,在我独有的精神王国之中,能与你有一次邂逅,一次只有你我的邂逅。
点绛唇。
羞!羞!羞!
这,这还是那"沉醉不知归路"的你吗?"溪亭日暮"中,三三两两的好友,结伴而行,或说或唱,无拘无束,其乐无穷。兴致来时,何虑自己女儿之身,只管把酒言欢。欢歌笑语之中,何有半点那陈旧的封建礼教,存有的只有自己的率真与喜悦。在你的眼里,所有的教条,所有的束缚都化作了点点梨花,随风而落!
易安,走近你,走近你,我才发现了你的率直,才发现了你的柔情。而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你那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吗?正是你那纯真的性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感染了我这个被现实生活层层包裹起来的只有冷漠和麻木的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醉花阴。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甜蜜的,你的眼里只有他,他的眼里只有你。"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上街买的一朵花,爱不释手,可是却也是欲戴还休,只是因为"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羞!羞!羞!
也许,也许,上天都开始嫉妒你的甜蜜了。所以一纸调令,将你和明诚生生分离开来。分离对你来说,也许过于了残忍。因为自从婚后,你们两人就相依相偎,没有分离过。夜深了,你们两人还在挑灯夜读,品读着那古书的深邃。闲暇之余,你们总是吟诗填词,常常因为一个词语的使用而争执不休。可就在这争执声中,你们彼此业已知道,你和明诚的两颗心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可是,可是,可是,还是分离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也没有人与自己秉烛夜读了,再也没有人与自己写诗填词了。风起了,帘子被高高吹起,从扬起的帘子之中,我又见到了你,见到了憔悴瘦弱的你。
看着比黄花还要消瘦的你,我的心里真的生疼。也许这就是爱情,这就是没有被滚滚红尘所沾染的爱情吧!易安,是你,是你使我看到了,看到了那藏在乌云之后的亮光,那就是爱的亮光,它就在不远处向我招手。
声声慢。
时间的脚步,你慢一些吧,慢一些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间的罗盘,转眼指向了晚年。晚年的清照,一个人孤苦无依靠。一个人在凄冷的晚风中,独自静坐。她不禁想起了赵明诚,想起了张汝舟。
谁曾想到,当初那个甜言蜜语的男人,婚后会性情大变。猥琐的神情一览无余,满眼盯着的只是李清照的金石字画。稍有不满意,便对她大打出手。每当此时,你总是暗暗流泪。
悲!悲!悲!
可是,你没有屈服,没有屈服于命运。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勇敢地担起了所有的不幸,网罗证据,将为官不正的丈夫告上了衙门。因为你的心中有一颗不屈的种子,永远是不会萎靡枯死。
冷眼、咒骂、指责,一个个像恶毒的利箭向你射来,每一箭都正中你脆弱而又善良的心。可是,你还是你,还是那个无畏的你。
官司赢了,张汝舟被抓了,可是你却也因为"妇"告"夫"被投进了大牢。你没有哭,我甚至看到你的眼角分明在笑,你在为自己的不屈和勇敢而微笑。
好样的,清照!
起风了,晚上的风是凉的。可是再凉能凉过清照你的心吗?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轻轻吟咏,看着满眼泪痕的你,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清照,你用自身的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勇敢。是的,谁说文人就注定懦弱。当遇到人生路上的丁点障碍时,我就哭天抹泪,回首想想自己真是可笑,真是可悲!
谢谢你,谢谢你清照,你让我情感不再麻木,你让我看到了不远处的希望,你让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一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熟悉而又苍老的声音将我惊醒,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望向身旁正扶着我身躯的那名面带悲伤的女子,不由轻轻叹了口气,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易安,原来是你!
我是易安幼时亲手栽下的一棵梅树,伴随着她成长,她的喜怒哀乐,都和我的生命浸润在一起。易安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好友,更像是亲人。随着时光的流逝,易安啊,你又何时变成了如今这番沧桑的模样?曾经我眼中的你,并不是如此啊!
我眼中的易安,是可爱顽皮的女孩。记得你未出阁前,经常去溪旁的亭子里玩,而且一玩就是一整天,不知疲倦。喝醉酒后的你虽划船而迷了路,但却并不着急,居然还搞恶作剧,瞧!你不断用力地划桨,把满滩的水鸟都吓飞了。小姑娘家家的,不要太调皮哦!
我眼中的易安,是多愁善感的少女。还记得有天晚上下了场暴雨,你心绪如潮,借酒消愁。清晨,不顾身体的不适,你念念不忘园中的那些海棠。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你那喃喃的自语声:“经过那场大雨,海棠肯定是遭罪了,也不知花儿掉落了多少?”如此伤感的你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呵护。
我眼中的易安,是幸福美满的女子。犹记得那一年,你成亲了,那时的你光彩照人、幸福无比。你与你的夫君志趣相投,形影不离,生活得就像那蜜一样甜。每当丈夫出门在外,你总会写下满纸诗词寄托思念。我曾看到坐在窗前的你写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曾听你细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字句句饱含了浓浓的思念,让人觉得甜蜜而又温馨。
我眼中的易安,是傲气的女中豪杰。当年你的丈夫身为知府却弃辖区的百姓于不顾,临阵脱逃。身怀大义的你为丈夫的行为深感羞耻,于是在乌江边吟诵下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这样有着铮铮铁骨的你,当发现张汝舟的真实面目时,哪怕采取的方式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惜代价也要揭开他的丑恶面目。这般倔强的你啊,又怎能不令人心疼!
你一生寻寻觅觅,却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明明满腹才华,却不能被当时社会所接纳。所受遭遇落差如此之大,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我除了陪伴,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唯有吐一丝芬芳,为你的灵魂祝祷罢了!
又是一年梅花开,梅树依旧在,人已化尘埃。
易安啊,你可知道,我有多想你,如今却只能默念那句:“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花开花落,百转千回,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二
在百家讲坛里听了无数次康震老师讲的一代词宗李清照,听的我时而满面春色,时而眼窝温润,又每每感慨万千,不但感慨李清照那丰富的人生,那超凡脱俗的才情,更加感慨康震老师那声情并茂的讲解。真羡慕有才的人呀!呵呵!!
其中特别喜欢的就是这一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已经不记得是在小学还是中学时就已经熟背这首词了,可是却从来没有这么深入的理解,只是为了应付功课而背诵的.这次可能是因为康震老师的讲解太美了,我也好像听懂了这首词。说实话,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这样的老师来教导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呀,做父母的又将心存多少感激呀。
题外话(人上了年纪每每会发出些许感叹,这种感叹是毫无空间和时间界限的.就比如现在吧,我本来要解说的是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她早年描写少女时期的一幅如画美绢,可是心中却有份患得患失的感受,就是当你对某件事有更深感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把你的感受同好朋友或最亲的人分享,而我现在却苦于没有人可以分享,故常常会为此吁叹不已.好在我坚信自己还是个可以变通的人,无论什么问题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比如这次,我就找到了一个相当投缘的知己,跟她解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哈哈,此人就是我的宝贝女儿源球球,做老师的感觉真爽啊.)。
下面就是我给源球球讲解的这首词.
从字面意义上讲呢,"常记溪亭日暮",常记就是常常会想起,溪亭是个地名,日暮就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沉醉不知归路",沉醉就是喝醉了,而且醉的很深,不知归路就是不知道回家的路了;"兴尽晚回舟",是说玩的非常尽兴,很晚才开始往回划船;"误入藕花深处",误,就是错误,藕花,就是荷花,藕花深处,就是荷花很茂盛的地方;争渡,就是比赛划船;"惊起一滩鸥鹭",鸥鹭是一种水鸟,以捕食鱼虾为食,这一句呢是说,受惊的鸥鹭飞起来了.字面意思理解完之后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那个常常让人想起的溪亭的傍晚,落日的余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群十六七岁天真无邪的少女在湖面上划船,饮酒,无拘无束,那酒醉后绯红的脸庞与湖水中盛开的荷花交相辉映,哪一个更美,没有人能说清.在尽情的玩耍之后,才想起天色已晚,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可是不知是因为酒醉还是天晚的原因,更或是有意识的,船被划进了荷花的深处,哈哈,这不是给大家带来了更大的乐趣吗,那么就来比赛吧,看看哪条船划的更快,争渡,争渡,可是嬉笑声,加油声却吵醒了一滩鸥鹭,而这惊起的一滩鸥鹭,却为这群游玩的少女带来更多的惊喜.多美呀!
是啊,如果我的少女时代也有这样的一个让人常常记起的日暮时分,每每回想起时心中都会涌出由衷的幸福,脸上当然都会挂上一份甜蜜的微笑,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事啊.真的好欣赏李清照,她将那种瞬间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真的是人人意中之所有,人人笔下这所无呀.其实就算我们自己没有那么美好的回忆,可是随着李清照诗词的引领来到一千多年前,感受一翻千年前少女的幸福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好想多收获一些,也好希望每一个读李清照词的人都能有所收获,那样李清照的词就可以无尽的传递下去,那她也就不会为没有子嗣而遗憾了,因为每一个读懂她的人,都是她的后人,都是她的子嗣。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三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作为少女的作者,在雨疏风骤的天气里自然关心花卉的情况,同时也向世人描述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只能呆在家中,无聊之中种些花卉,整日与花为伴,经历了一夜春风雨后的变化,担心花卉的生长情况,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这样,本词形象的表达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况,写的无限凄婉,又含蓄委婉,被诸多有影响的大家称赞其情意真切。
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爱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书,不由的自问,云中的雁给谁寄来了信呢?表达了她希望是给自己,深夜仍无法入睡,可看出她对丈夫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终于我还是体会到了爱的无奈,和无奈中的幸福,这种相思之愁是没法消除的,才把它从眉头撵下去,它又到心头上来了,同样才把它从心头撵开,它又到眉头上去了,这自然的相思之愁被她展现的淋漓尽致,写的及为形象,令我感到心痛,深深的替她惋惜。
汪苏泷曾经有一首歌叫《李清照》,更是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让我为之感叹,那凄迷的生活也让我为之心痛,烟锁秦楼,细雨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一旧,声声慢心事谁知否,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一旧,这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谁念我终日凝眸,帘卷着西风,惊醒旧梦,人比黄花瘦,一字一句,写出了她经历的情感之路,又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从少女的天真娇憨,少妇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到失国之痛、丧夫之痛、悼亡孤寂、念亲怀乡、哀哀欲绝的情感,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让人心痛、惋惜。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四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
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五
沈谦曾感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无数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词亦没有被埋没,正如这句话“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读完《李清照词传》这本书后,我认为李清照是灵动俏皮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脱俗,不拘一格,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一个贪玩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充满了灵气。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时才16岁。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儿女情长,她更有男儿的血性。她目光远大,不拘于闺中之事,她忧国忧民,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了她的铮铮铁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开创者之一,却不知她骨子里流露着的是大义。只可惜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无法实现她远大的志向,却丝毫不减弱她的满腔热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种愁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十四字诉尽了词人无数愁怨。丈夫离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从此颠沛流离,没有人理解她的痛,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这究竟是好是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泪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定,但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骄子。
《李清照词传》这本书让我认识并爱上了李清照,她的词无论风格是清丽、豪迈,还是哀愁,无一不吸引着我。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六
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题记。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所以我一直都以为你是个幸福的女子,容貌出众、名门闺秀、才华横溢集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女子会不幸福吗?现在才慢慢知道,原来并非我想象如此。我怀揣好奇之心开始走进你的世界里,与你同悲同喜。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七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八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灿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但女子为诗人却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女子,你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更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作为女子,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样执着、那样美好、那样独立。《一剪梅》中你酣畅淋漓倾洒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你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有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种细腻,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时,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当我惊叹你的才华横溢这会,哪想你却生不逢时,北宋破败,金人入汴京。对于丈夫赵明诚的弃城而逃你羞愧难当,继写下千古绝唱的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身都难保,却心系国家,显示出了女子难得的大节大义。赵明诚返回建康,后患疟疾,你接到家书急忙赶赴建康,最后一面还是无缘相见。等你赶到,赵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乱世苟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随身的家当被抢被盗,所剩无几。几车书卷被金兵焚毁。即使是这样,你依旧写出了惊世的词令《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好一个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无定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济南生活时还是丰韵,脸色圆润的女子。流落金华时已经面部消瘦。你几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爱的丈夫,终生没有生育一儿一女,最后郁郁而终在离济南老家遥遥之外的临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优越的前半生你没有居深闺而有德无才,后半生你没有自叹自哀,自我放弃,留下千古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咀嚼、传唱。
这就是你,即使在刀剑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蒋捷说: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外面虽喧嚣,可对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痴迷;痴迷于你的特立独行,痴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痴迷于你的敢爱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你那和羞走的美丽娇羞。一份勃勃的生机,一片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你多少的欢乐与朝气。
我想问你,你究竟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还要刚强。
正如后来人这样评价你正值花季时期的你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你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
你分明教会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十九
她出生于书香家庭,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书,尤其擅长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毫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绪。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悲事之感慨,心怀国家与天下。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其中的女词人寥寥无几,有才有貌又有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千秋才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翘楚。仅凭诗词她就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与陶渊明、杜甫、韩愈等时代风格的开创者比肩。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惹人爱慕,惹人驻足,惹人回望;有彻骨的.悲凉,惹人慨叹,惹人怜悯,惹人心疼。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她摇曳生姿地走来,行于汴京,行于青州,行于金华,行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来的是璀璨华章,绵瑟流年。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美丽、灿烂的人间。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二十
读《李清照传》,品宋词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顿觉耳目一新,流连忘返。从平时的“不感兴趣”,到一连几天,脑海里不时萦绕的,都是宋词的精彩片段,以至于想静下心来读下一本书,都变得有点困难。没办法,只有停下来理理这纷乱的思绪。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从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绩卓越的女作家,就“词”这一文学体式来说,她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寥寥数笔,一幅美丽的'少女夜游图已跃然而出:一位活泼多情、热爱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时间。
兴尽而归,泛舟河上,路过一片莲池,想要快点回家而奋力划船的声响,惊扰了池塘边的一滩鸥鹭,扑啦啦展翅而飞;除了词,李清照在诗文上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比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创作心态外,比喻的新鲜贴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击节称道。像《乌江》里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项羽那虽死犹荣、傲然孑立的身影,黄钟大吕般慷慨激昂的音响,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无疑对国难当头的人们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时对于苟且偷安、昏庸无能的南宋统治者也是一种讽刺。
还有《感怀》、《春残》、《分得知字》、《偶成》等诗,或感怀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笔;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文章,当首推《金石录后序》,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至夫死乱离34年间的忧患得失,有叙有议,文情并茂。全文叙述线索清晰、叙述顺序井然、细节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今昔迥异、聚散无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金石录后序》之外,她的《词论》一文,更是彪炳千古,开创文学评论之先河,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论词的理论文章。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词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跻身于男性的世袭领地,并以其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多方面的才华傲视群雄,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二十一
一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人流行的公众号一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的“一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人称羡的爱情佳话。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小溪,充满着粉嫩光阴里的不可思议。估计有一次是疯玩到天黑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里。看着被惊起的满滩水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时候的李清照,心里清澈通透,未经世事,一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女的身体和心智在慢慢发生变化。阳春三月,临水照花,花乱了,心也乱了。再看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侍女不懂李清照的心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小脾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人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人来,匆忙回避,又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一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一个。
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念是一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首词里最经典的就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独守空房,顾影自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用尽心力作词回赠。经过几日努力,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混入他创作的50首词里,邀请友人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里,唯有三句惊人,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活颠沛流离,夫妻又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生育,赵明诚无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有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一幕。且看她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一能做的。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一一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需多言,她心中那无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而出……。
被誉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一生都是用濒临爆裂的力量在绽放。纵然人情抵不过光阴薄凉,纵然生命难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绽放得毫不迟疑。
李清照集读后感篇二十二
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流的公众号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宋代杰出词,被后誉为婉约词的“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称羡的爱情佳话。少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溪,充满着粉嫩光阴的不可思议。估计有次是疯玩到天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看着被惊起的满滩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那时候的李清照,清澈通透,未经世事,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的体和智在慢慢发变化。阳春三,临照花,花乱了,也乱了。再看另《如梦令》: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侍不懂李清照的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脾,“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露浓花瘦,薄汗轻透。见客来,袜刬钗溜。和羞,倚门回,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独在院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来,匆忙回避,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个,但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个。
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的初、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剪梅》:红藕残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花飘零流。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思念是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词最经典的就是“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独守空房,顾影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兽。佳节重阳,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尽作词回赠。经过努,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词混他创作的50词,邀请友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唯有三句惊,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活颠沛流离,夫妻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育,赵明诚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幕。且看她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暮。学诗谩有惊句。九万风鹏正举。风休住。蓬吹取三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能做的。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需多,她中那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出……。
被誉为古代“第才”的李清照,都是濒临爆裂的量在绽放。纵然情抵不过光阴薄凉,纵然命难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绽放得毫不迟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39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