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有效地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下是一些优秀教案的分享,供教师们参考交流。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二、说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一天,农夫带着他的儿子上山砍柴。忽然,一条毒蛇从树洞里窜出来,咬了农夫儿子一口。这条蛇的毒性很大,不多时候农夫的儿子就死了。农夫痛苦万分,拿着板斧,守在蛇出入的洞口,等着蛇出来,想一斧子把它砍死。
农夫守候了许久,蛇终于露了一下头,农夫便使劲儿用斧子砍下去,但没有砍中,却把洞旁边的一块大石头劈成了两半。蛇吓了一跳,缩在洞里再也不出来了。没办法,农夫只好回家。
农夫回到家里,把事情的经过跟妻子讲了。他妻子认为,那毒蛇太凶狠,担心善良的丈夫不是蛇的对手,遭到和儿子同样的下场,就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农夫听了妻子的话,就去恳求蛇与他和平相处。
但是,蛇不赞成。它对农夫说:“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头,就对你没有好感,同样,你一见到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仇恨,难道不是这样吗?”
这故事告诉人们,与没有改变凶狠恶毒本性的仇人是很难和解的。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一触《长江》,《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就在胸中浩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完《长江》,感觉它与《三国演义》的主题歌的意境又迥乎不同:主题歌流泄的是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孤独与失落、是岁月匆匆逝去后的沧凉与悲壮;而《长江》洋溢着的是诗人对祖国新生活的赞美与歌唱、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展望。
《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是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长江》是散文诗,比喻、拟人、叠词、短句、一唱三叹等多种修饰手法的运用,既使文章具有诗的凝炼简洁,又使文章具有散文的摇曳舒放,读来抑扬顿挫,挺拔铿锵。
《长江》,会像《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一样与岁月交融,《长江》,会像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金色花》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感悟亲情”。通过朱自清的《背影》、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杨新雨的《养母》、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以及里柯克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父母那无私伟大的爱,那么,对于这样的爱我们只接受不应该去回报吗?《金色花》一文则从孩子的角度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和回报。因此,为本文的学习,定下基本的感情基调:感恩!
二、了解学情,设目标。
初一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学会感受爱、理解爱、回报爱。学生学习此篇课文时,已经有了3个月的初中语文学习的积累,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性思维比较活跃,对作品反映的形象比较感兴趣,又愿意朗读,没有羞涩感,所以我就设置了朗读教学法,以读促悟,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具体目标设置为: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研读课文---感悟真爱。
3.背读课文---积累语言。
三、环节巧设,调激情。
1.课前。
【活动1】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渲染气氛,调动情绪。为学习本文造势。
【活动2】一课一词语: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通过“一课一词语”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导入。
小游戏导入:听文章,猜性格(教师范读课文《金色花》,学生听读课文,猜一猜作者是一个有着怎样性格的人?)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普普通通的范读课文变成了做游戏之后,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了,也听的更认真了。猜性格之后自然而然的引入作者的介绍,使整个教学环节流畅而生动,毫无斧凿之感。
3.朗读、研读。
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我设置了:提要求,自由读—我来读,你来听(展示读)--感知形象,重点读—感悟真情,角色读—理解内容,默默读—感动挚爱,齐声读六个读书环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分诗,七分读”充分的朗读,使本文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写真情。
我比较引以为豪的是:深入钻研了教材,理解了编者的意图。这一点,今后要发扬。写真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是这样入手的: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回忆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对自己的,之后,将你对父母的那份感恩之情用“假如我变成,我要。”或者“妈妈,我想变成,当你的时候,我。”的句式写下来。但这个环节,在教学中有些瑕疵:因课堂时间限制,我过于匆忙,自己越俎代庖说的过多,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
5.背书大竞赛。
竞赛、挑战的形式,对于精力旺盛的初一学生来说非常有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又适时的推荐了上下句背诵法和首字背诵法,有激情有方法,学生顺利的完成了背诵任务。
以上是我教学《金色花》一课之后的一点反思和体会,有得亦有失,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以十二分认真的态度准备了这节课。以后,我会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舍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导入语:。
开学以来,咱们学习的课文都和童年有关----那惦记着成仙牵连不断地拔何首乌根的,是鲁迅笔下的童年;那给雪人写贺卡给雪人送去恳挚关爱的,是鲍尔吉.原野笔下的童年;那为了能够吃灶糖甘愿嫁给卖灶糖老汉的小姑娘,是张洁笔下的童年.今天,咱们来欣赏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笔下的童年,细心品味她对童年的追忆.
一点说明:。
从刚学过的知识入手,既温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地引入课题,效果较好.
2、对学习内容的安排.
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学习目标预设为两点:内容概括,把握主要内容;品味语言,了解词语运用的基本特点.
关于第一点,对教参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
文中记写的有趣的事情,在引导学生概括的基础上,调整为:。
1)我为布娃娃整容。
2)自由玩耍真自在。
3)初学识字就炫耀。
4)自扎小辫自陶醉。
5)洗衣洗碗洗地板。
6)破藤桌上拔嗓子。
7)感受四季有苦乐。
一点说明:。
学生逐段阅读,概括归纳,对他们的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是较为实际的训练机会;老师的适当调整与解说,可以让他们体会准确概括的重要性;同时,较为整齐的文字,也容易调动学生品味的兴趣.
3、结束语。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拔何首乌时的殷殷期盼,童年是李小屹对雪人的诗意关爱,童年是小姑娘率真单纯的畅想.它好比雪后的茫茫原野,纤尘不染,洁白无瑕;它宛如春天雨后的如茵绿地,诗意浮动,希望无限;它好似山间淙淙的溪流,澄澈明净,婉转清脆.
呵护童真,珍惜童年;守护纯真,拥抱梦想。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听后,与众人商议,很多人都知道唐打猎,赞同这个建议。于是,第二天,衙门里便派人带着礼金专程去请唐打猎。
过了几天,派去的人回来了,说:“唐家专门挑选了两位技艺最好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到。”到了之后,众人一看,却很是失望。原来唐家派来的是这么两个人:一个身形瘦小的老翁,头发胡子全白了,说话的时候还不时咯咯咳嗽,似乎随时都可能摔倒地上,再也起不来;另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大男孩儿,看样子根本没有力气。众人无法可想,唐家既然派了人来跑了这么远的路,那就先安顿下吧。这时,老翁忽然走上前来,半跪说:“不必忙乎。听说那只老虎在离城不到五里的地方,先去把它抓回来,再吃饭不迟!”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客气了几句,派人领着他们去寻找老虎呆的地方。时值正午。县衙来的人领到山谷口,就不敢再往里边走了。老翁一看,微微一笑:“有我在,你们还怕什么?”众人只好硬着头皮再往前走。走到峡谷深处,已经有几个人浑身哆嗦,不愿再走了。老翁看看大男孩儿,说:“看情形,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把它叫醒。”大男孩儿张口模仿老虎的啸声,声震林木,落叶纷纷。不一会儿,老虎果然从林中出来。众人吓得纷纷后退,大男孩儿也退后十几步,然后远远站定。留下老翁站在原地。
老虎发觉眼前有人,停了停,猛然径直向老翁扑来!老翁手里攥着一把长约八,九寸、宽四五寸的短小斧头,觑定扑来的老虎,奋起右臂,屹立不动。老虎半空里扑到,老翁侧头避过虎势。眨眼间,老虎从头顶越过,落地已经血流一片,颤动几下,就不动了。众人跑来,确信老虎真的死掉了,纷纷去看。
这才发现:老虎的身子,从下颌、肚子到尾巴,一条长长的裂痕,早让老翁的斧头破成了两片!此时,众人才发觉老翁不是凡人,纷纷上前施礼请教。老翁说自己为了这一招,光臂力就练了十年。别人用扫帚在他的眼前挥过,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他的胳膊平举时,可以让几个壮汉向下拉,壮汉们悬着身子使劲晃,老翁的胳膊却一动不动。这是清代大文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的一件故事。顷刻之间,一头罕见的猛虎就死在一位年迈的老翁手里,使人对唐打猎的绝技不能不倍加赞叹。关键是最后作者又补叙了老翁绝技的由来,从而不仅使故事令人信服,也由此展示了一条哲理:世上的事儿,都是“功到自然成”,唐打猎的杀虎绝技也同样来之不易。这篇故事末尾还有一段话,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写道:《庄子》说,技术高超的人能够让众人佩服,天生神巧的人也不敢经过他的家门,因为无法超过他。其实,现存《庄子》里并没有这句话,大概是作者为了行文有信,杜撰出来的。但是道理很明白,任何绝技都是经过苦练才能成功。作者说,他的一位朋友嗣彪,黑灯瞎火捉笔写条幅,和白天灯下写一样;还有康熙年间的励文恪,将纸张剪成一百片,每片书写一个字,然后对着太阳,将几十片叠映,字体没有丝毫出入。这都是熟能生巧的例子,决不是另有什么诈巧。其实,作者自己的渊博也是这么练出来的。他做官做到副宰相,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修,本身就曾经苦读思考,才能成就一代文豪的。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懒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高贵夫人。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离贵夫人不远,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
“孩子多。真快乐啊!”
“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穷人孩子多了更苦。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
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贵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完全可以“。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贵夫人舱内,很难为情地说:
“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我二儿子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丈夫了。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他已经懂得是我们抛弃他的。这太可怜了。如果您允许,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贵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稍有点不高兴,看见母亲难过的样子,也只好同意了。
第三天上午,轮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时候,夫妻俩又出现在贵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你们怎么了?”贵夫人问了好几遍。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贵夫人听着流下同情的泪:
“都是我不好。我虽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黄河滚滚。即使这儿只是上游,还没有具有一泻千里的规模,但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从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黄水,倾注进木槽,流到渠道里去。这是兰州特有的大水车,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什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占,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啊,请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据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上,紧贴着脚就是深不见底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睛也不敢睁一睁的。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兰州的同志说,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和细心。可惜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种锻炼的机会已经不十分多了。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的,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从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这篇小说中,我们能找到这句俗语最好的诠释。在这篇小说里,作者以他惯常的柔腻、纤细的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却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的人间至情!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内容结构。
2.概括课文的主题,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欣赏课文的艺术特点。
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濑户褴褛女佣犹豫。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参考译文。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不久,敌人的包围被粉碎了。
现在要砍头了想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事业。这次到阴间去召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阎王。(阎王这里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了,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注释:旋:不久。
泉台:传说中的阴间。
旧部:从前的部下。这里指牺牲了的战友。
旌旗:这里借指部队。旌,古代用于指挥或开道的一种旗帜。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求取。义,正义。成,成全,达到。仁,现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理解的意义,理解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的定义
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符号不同,一正一负;数字相同.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互为,如+5与
应点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这样我们也可以说,在数轴上的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出的意义,所以有的书上又称它为的几何意义.
3.0的是0.
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等于它本身的的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1)分别写出9与-7的;
例1由学生完成.
在学习有理数时我们就指出字母可以表示一切有理数,那么数a的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例1,自己得出结论:
数a的是-a,即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即是它的
1.当a=7时,-a=-7,7的是-7;
2.当-5时,-a=-(-5),读作“-5的”,-5的是5,因此,-(-5)=5.
3.当a=0时,-a=-0,0的是0,因此,-0=0.
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8的;-(+4)表示+4的;
例2 简化-(+3),-(-4),+(-6),+(+5)的符号.
能自己总结出简化符号的规律吗?
括号外的符号与括号内的符号同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正数;括号内、外的符号是异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负数.
课堂练习
1.填空:
(1)+1.3的是______; (2)-3的是______;
(5)-(+4)是______的; (6)-(-7)是______的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
-(+8),+(-9),-(-6),-(+7),+(+5).
3.下列两对数中,哪些是相等的数?哪对互为?
-(-8)与+(-8);-(+8)与+(-8).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是理解的定义――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二是求a的;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问题.
五、作业
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
2.在数轴上标出2,-4.5,0各数与它们的
3.填空:
(1)-1.6是______的,______的是-0.2.
4.化简下列各数:
5.填空:
(3)如果-x=-6,那么x=______; (4)如果-x=9,那么x=______.
教学过程 是以《教学大纲》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等规定的精神,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征而设计的由于内容较为简单,经过教师适当引导,便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认知过程.由于“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的联系较为直接,在教学中则着力引导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
探究活动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将a,-a,b,-b,1,-1用“”号排列出来.
解:在数轴上画出表示-a、-b的点:
点评:通过数轴,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排列三个以上数的大小顺序,经常是解这一类问题的最快捷,准确的方法.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设计。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
(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_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的枝条图。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组织学生连出相对应部分。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
3.合理施肥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二:观察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三:看书自学,观察教师出示的几株幼苗,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观察课本插图,进行描述,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意识。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2,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
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知识链接。
一.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小说文体简介: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五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小黑板、投影、卡片。
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拆数凑+再加)。
1、独立计算。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
3、交流结果。
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六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二、女皇武则天:
三、开元盛世:
武则天之后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四、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五、教师小结:
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六、问题探究: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七、作业:
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附:板书设计。
一、唐朝建立唐朝,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都:长安。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4、“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七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练一练第9页2、3。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八
1、用列举法(列表法)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进一步培养随机概念。
2、用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3、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运用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求事件的概率、
运用画树形图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填空:(1)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2)掷一枚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3的概率是、
二、新课教学。
例1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
(2)两枚硬币全部反面向上;
(3)一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北师大份七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九
16、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
17、业精于勤而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君子性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
18、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
19、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20、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归心日夜忆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却望并州是故乡。
22、_________________,经冬复历春。__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23、_________________,游子身上衣。
24、只应守寂寞,_________________。
25、男儿何不带吴钩,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_______________,养拙刚于戍卒宜。
27、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28、还顾望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上几人还?
30、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4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