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制的一种重要教学设计资料。教案应包含充分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以支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下是一些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一
教学过程。
2、好,时间已到,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6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还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此时此刻的元元,内心一定非常后悔。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请大家读1—4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同桌合作交流。
(三)实践活动、深入感悟。
1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组学生读书;第二组学生写字;第三组学生口算;第四组学生绘画。一分钟过后交流汇报。
2你知道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
1.齐读课文。
2.作业:(1)抄写生字词。(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认读11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崂)。
了解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体会森警战士对待艰苦,单调和寂寞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森警战士对待艰苦,单调和寂寞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引起你怎样的遐想(生发言)老师也想知道,在北方的那。
小木屋里到底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疙瘩寂寞过滤大锅胸膛。
瞎子唠嗑憋闷揣起栅栏。
理解文中的词语.
密密匝匝夯实千山万壑。
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课文,思考: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是怎样的。
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情况。
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按自学提纲学习.
组内交流自学结果.
班内交流:。
森警战士的生活是艰苦,单调和寂寞的.课文分别从饮水吃饭,居住条件和环境,业余生活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艰苦,单调和寂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饮用水雪水,雨水食物单调无营养。
夜晚恐惧,恶劣娱乐仅一些报纸,杂志。
师: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办。
可是战士们是怎样排除这无比的单调和寂寞的。
师:一般的人,如果居住在这里,也许会疯掉,可森警战士呢有一声怨言吗。
有一点颓废吗没有!没有!他们这是为什么呀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段读出来吧.
这么单调,乏味的生活,为什么他们"一生都不会忘记那段有滋味的日子。
质疑.
课堂练习。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班内交流.
试着给文章换个题目.
小结:。
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师:你们长大后就会理解,什么时候你的生活遇到了挫折,艰辛,越是对你意志的考。
走过这一关,你会变得更加坚强.
板书设计;北方有个小木屋。
饮用水雪水,雨水食物单调无营养。
夜晚恐惧,恶劣娱乐仅一些报纸,杂志。
艰苦单调寂寞。
乐观无私奉献。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概括相声的内容,寻找相声的特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模拟计时表演: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_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这么一点儿事,有人却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2、浏览课文,这个相声中“甲”实际上打电话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深入领悟。
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角色朗读甲、乙的对话。
2、总结:
语言幽默精妙、手法夸张。
3、畅所欲言:
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不说废话,语言简洁,节约时间,尊重他人)。
4、小结:
记住打电话要节约时间,自己方便的同时也要给别人方便。
四、【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简单,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采用模拟情境打电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学习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概括相声的内容,并寻找相声的特点,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学生都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的课文的时候,他们显出了异常的兴奋,我想这也是读懂相声“笑点”的一个表现。
由此,我觉得备课时备学生是关键,教材、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读“韩、忌、懦、暮、溃、歼、虏”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齐军取胜的原因。
重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的军事谋略在战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以前学过《空城计》这个故事,知道你诸葛亮运用空城计,巧妙地躲过你一场灾难。其实,类似运用计谋作战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谁巧妙地应用你什么计谋,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呢?一起来学习吧。
二、检查交流,检查字词。
出示:
韩国、田忌、怯懦、暮色、溃不成军、全歼、俘虏。
学生认读,自主学习。强调“韩、歼”韵母是前鼻音,“虏”生母是边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故事背景(1、2自然段)。
故事经过(3至6自然段)。
2.默读看课文,介绍梗概。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精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减灶示弱”,了解它对战争起读影响。
(2)合作交流。
出示:“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分析。
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骄傲、轻敌)。
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
孙膑这句话中,讲了几个条件可以战胜敌人?那个条件可以不要?(每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减灶示弱”是关键条件)。
(3)画出庞涓都心里活动都句子,说说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都感觉?
(4)用导读法感悟孙膑地“料事如神”和庞涓地“轻敌傲慢”
师导:庞涓第一次在追赶齐军地途中,发现——。
生接:齐军遗下地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
师导:庞涓心里——。
生读:不免惴惴不安。
师导:到了第二天,庞涓却发现——。
生读:齐军地灶减去了一半,
师导:庞涓。
生读: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师导:第三天,庞涓高兴极了,因为——。
生接:齐军地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
师导:庞涓认为——。
生接: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
师导:所以,庞涓骄傲地说——。
生接:万知道齐军一向怯懦,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
师导:庞涓再也顾不上多想,便——。
生读: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地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讨论后,教师点拨:
“孙膑根据庞涓地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交代道路战事地地点(马陵道)、天时(日落后)、地利(地势险要,树林茂密)。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不被遍地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
孙膑的“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交代了“马陵之战”的最后结果,进一步突出了它在“援韩战争”,所起地决定性作用。
理解思考: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么地人物?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
2.拓展延伸:找“孙膑和庞涓”地故事读读。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五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艇的特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领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具准备:
1、有关威尼斯小艇的资料。
2、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分析这些资料,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播放投影片,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_等,最后出_尼斯的小艇。)。
2、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
3、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着100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77条水道纵横交叉,400多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水城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的称号。)。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威尼斯耸立小艇桥梁纵横交叉静寂雇定祷告保姆操纵自如。
2、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自己读第1、2自然段,把你认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
2、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能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接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画完后介绍小艇的样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4、让我们看看小艇的样子。(出示图片)读一读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2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老师出示对比句: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有点儿翘,行动轻快灵活。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说一说句子(1)好在哪里。
6、你能用读的方式表达对小艇的喜爱吗?(练习读,指名读,引导背。)。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坐上这样的小艇一定感觉非同一般,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段话,听完后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感觉如何。(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感觉很有情趣。)。
3、带着这样美好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反思。
1、学生基本不熟悉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因此教师可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_尼斯优美的风光。当看到图片上威尼斯到处是河道,人们推开家门就是河,要出门就得坐小艇等画面时,学生就会很直观地感受到小艇是这个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2、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设想船夫会说什么。这样,在无形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生了解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
1、威尼斯夜景图。
2、文章《威尼斯之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威尼斯小艇纵横交叉船舱保姆祷告耸立沉寂桥梁。
2、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谁来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把桌面当做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当做来往的船只,把自己的文具盒当做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在河面上。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了,所以才写得这样好。)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老师引读,学生接读。
老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学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老师:他动作灵活——。
学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老师:他速度极快——。
学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6、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船夫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默读第5自然段。
2、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3、小结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学生讨论填空题:
白天,()需要坐小艇,()需要坐小艇,()需要坐小艇,()需要坐小艇。(商人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交友、小孩子外出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全家上教堂做祷告)。
小结: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出门都离不开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4、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出_尼斯夜景图)。
5、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
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布置作业,扩展活动。
1、熟练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阅读《威尼斯之夜》。结合阅读的感受,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一部分学生只有感受,在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下笔,这是要加强的地方。
2、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在教学中可反复让学生阅读,从中体会那种异域风情的美。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对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有裨益。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交通工具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查查字表中的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查查字表中的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中作者的写作之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2.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梦想。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歌,在诗作中,小作者描绘了他的梦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梦想是什么,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又做了哪些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正音。
3.指名学生分小节读文。
5.引导学生通过回答以上的问题,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学习第1.2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个小节。
2.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作品寄出去的,当时他的动作是怎样的?
3.指导学生读一读作者当时的作者。
4.思考:第二小节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引导学生想象出当时的画面。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
6.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识记生字。
2.书写,教师指导“载”、“蓄”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说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梦想的?
2.复习生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3—5小节,说说作者想象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发表了,体会当时的心情。
2.如果没有被发表,作者当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3.他气馁了么?你从哪儿知道的?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5.默读课文的6—7小节。
6.看看作者的梦想到底实现了没有?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边读边体会。
7.说说从最后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看待作者的这个梦的?
三、升华感知,体会梦想:
1.你的梦想是什么?
2.看了小作者为了他的梦想做的努力,你有什么感受?
3.你认为你应该为了你的梦想做怎样的努力,你会这样去做么?
四、小结全文:
任何人在自己年幼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有的人长大后这个梦想变成的现实,他实现的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梦想只是小时候的一个“梦”,他并没有花力气让它变成现实,如果你们想让自己的梦想实现,请为了它而努力吧,相信你们也会成就自己的梦想。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1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2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3比较法。
即比较句式的特点进行记忆背诵。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八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九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助阅读和尝试学习,在各自有独特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不仅了解作者的想象,而且明白其想象的由来,并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的房间是怎样的呢?你对自己的房间有什么思考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同龄人的房间,也一起去了解他对自己房间的思考。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我的房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介绍了自己的房间,自己对房间的想象,最后说了还是最喜欢自己的房间)。
2.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填表。
学生小组交流答案,如果有不同意见,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课文内容争辩。有异议的在全班提出。
3.指名交流。
三、练习读准读顺课文。
1.自己先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边读边勾画出生词。
2.将读得不够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座互相帮助将难读的地方读好。
3.检查并纠正生词的读音和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
4.指导并帮助读好学生认为难读的句子。
5.接力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针对课题或者课文内容提问。
二、梳理学生问题,引导带着问题读书。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
2.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3.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
三、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
“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强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并指导读好该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
3.小结学习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4.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节)读好相应段。
5.以读代讲,学生通过读书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整体读读第二部分,允许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小节。
四、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谁能通过读书告诉我们?
3.他的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4.比较课后习题的词语,体会并读出感情的变化。
五、课堂练习,总结全文。
2.作者怎么能把他的想法写得这么吸引人呢?再读读全文,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前后照应、语言有变化、生活化的语言……)。
3.教师总结全文的学习。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12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唠)。
能力目标:了解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情感目标:体会森警战士对待艰苦、单调和寂寞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北方林区的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美国的森林警察,了解了他们的工作作风。在我国北方内蒙古原始森林中,有个独特的小木屋,那里生活着内蒙古一群特殊的的森警部队,他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到文中去了解。
二、初步自学。
1.自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号,理解词语含义,试着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2.讨论交流自学成果:
同桌互相讨论不懂得词句。
提出仍然不懂得问题。
三、进一步自学。
1.出示思考题,边默读边思考:
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是怎样的?(在文中标划出相关语句)。
把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试着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2.分组交流讨论:
课文时从那几方面说明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状况的?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读写结合,读中有感。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开拓思路。
2.试着动笔写一写,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
3.小组讨论评议。
五、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试着给课文再拟一个题目。
板书设计:
32北方有个小木屋饮水吃饭极其艰苦。
居住条件和环境充满恐惧乐观、奉献精神。
业余生活单调寂寞。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儿童和春天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体会作者对少年儿童的喜爱、期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谈话,这首歌熟悉吗?喜欢春天吗?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
三、感悟儿童的可爱。
(二)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三)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反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
3、提出新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
(四)引导交流: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怎么样”的参考观点: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充满了笑声。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朝气蓬勃。
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
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
(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追问: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质疑或提问:“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
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
小结: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板书:(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
今天我们都不虚此行,你们的活力让教师欢乐。
课后作业:(一)背诵课文。
(二)读课外书。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旺,春光好,
欢乐多,活力足,
儿童多处总是春!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二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12。6÷6=2。1(元)。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三
3、几倍多(少)问题。
(1)学校有足球5个,比篮球的2倍少1个,篮球有多少个?
(2)李红的爷爷今年75岁,比李红年龄的5倍还大10岁。李红今年多少岁?
4、综合问题。
(2)食堂有一堆煤共重1.78吨,烧了一周还剩下0.38吨。平均每天烧多少吨?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多边形面积的解决问题)。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dm,底长是4.5dm,它的高是多少dm?
5、有一台收割机每小时可以收割3750m。
6、靠墙边围成一个菜园,围菜园的篱笆长36m,这个菜地的面积是多少m。
2、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词典8.5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四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五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六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是5或0.
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2,4,6,8,0.
3的倍数的特点: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3、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2,4,6,8,0的数叫偶数,个位上是1,3,5,7,9的数叫奇数。
4、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100以内的素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6、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7、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可以表示为(12,18)=6,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8、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表示,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可以表示为[12,18]=6,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9、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1,[3,7]=2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1,[5,8]=40。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七
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八
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天空,顺其天性,自然调动已有的数学策略,突破教材以导为主的限制,以学生活动为主。
(三)深化巩固。
运用公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通过练习既能巩固公式,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感受祖国伟大的壮举,从而产生爱国主义情怀。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十九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三、作业。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集中,手段简化,致力于朗读、写字两大语文素养的,由于教者课前布置预习,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作为起点,节约了课堂时间,为下面的初步感受性朗读争取了较大的空间。
第二课时伊始的朗读比赛,巩固了第一课时的朗读,也为下面的“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奠定了基础。三个咀嚼要点则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章语言,穿行其中,涵咏其中,悟情明理,体会表达特点,不亦乐乎!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二十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5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