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空气教案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2:55:15
致空气教案范文(13篇)
时间:2023-12-14 12:55:15     小编:琴心月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方案。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需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内容。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了更好地编写教案,我们需要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制定科学的评价方式。编写教案时,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范文中展示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致空气教案篇一

1.教师出示两个保鲜袋,一个是充满空气的,一个没有空气的,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空气的概念: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闻不到,看不见但是我们不能离开的气体。

3.提问:怎样把扁扁的保鲜袋变鼓起来?

4.操作活动:用保鲜袋装空气。教师用橡皮筋帮助幼儿把变鼓的保鲜袋绑好。

5.打扮空气娃娃。引导幼儿用水彩笔在保鲜袋上添画,把保鲜袋变成漂亮的空气袋娃娃。

6.幼儿和空气袋娃娃自由玩耍,结束活动。

致空气教案篇二

4碗、蜡烛

1玩吸盘、吸力球

1)教师提出问题:吸力球如何粘在吸盘上?

2)幼儿动手操作将吸力球粘在吸盘上。

2玩果汁纸盒

使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3用玻璃杯、纸板做实验

4做实验:水面升高了

教师在碗中立一根点燃的蜡烛,然后倒入少量水,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

请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

幼儿:水面升高了

使幼儿知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空气的力量,感知在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存在。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致空气教案篇三

1、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每桌一盆清水;手帕、玻璃杯、塑料袋、气球等。

一、激发兴趣。

1、老师出示吹好的气球,提问:“小朋友,气球娃娃来找你们玩来了,大家快跟它打个招呼吧!

2、气球爆炸为什么会有响声?

3、引导幼儿说出气球里是空气,老师“空气从哪里来?我们去找空气好不好?

二、找空气。

1、请幼儿按自己想的用塑料袋去教室的各个地方找空气。

2、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在哪找到空气的,说一说“你在哪儿找到了空气”。

三、尝试活动。

1、幼儿自由尝试通过什么方法手帕放入水中让不会浸湿?

2、讨论:为什么把手帕不会湿。

3、老师小结。

四、延伸。

1、在活动导入部分,可以将戳破气球这个环节更改为帮气球宝宝打气,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到气球从憋到鼓是因为空气进入。

2、提问的技巧需要改进,提出的问题要开放些。如把“空气是什么颜色(味道)”改为“空气有颜色(味道)吗?”这样幼儿的.回答才有针对性。

4、在准备的工具中,一次性杯子太软,使实验不能精确性,应该换成玻璃杯。

小百科: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为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气奥),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致空气教案篇四

1、喜欢空气的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2、通过实验操作和生活联想,观察力、探究力、说明性语言讲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幼儿运用规范、准确、简单明了的说明性语言讲述空气的特点。

幼儿已有经验:幼儿仅仅了解空气的存在,但不能全面了解空气的特点,也不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更不能够用规范、准确、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空气的特点。

物体材料准备:幼儿每人提前收集一袋空气、餐巾纸、一盆水、一个大的透明的缸、10个玻璃杯、10个塑料杯、10支蜡烛,课件ppt。

交流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幼儿了解空气的无处不在。

师:我们小朋友每人收集了一袋空气,请问大家是从哪里收集的空气?

除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那空气还会藏在哪里呢?请大家看任老师拿来一个玻璃杯,杯子里有什么?(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1、老师操作,幼儿观察。

师:活动结束后,老师会在区角里投放更多的材料,大家可以亲自做一做这个实验。

3、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杯子里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

师:请一位小朋友将粉笔放入水中,大家一起观察有什么出现?(粉笔放水中,会有泡泡说明有空气,衣服、包里都有空气)。

师:空气在我们周围,在杯子、粉笔、衣服、鞋子里,还有田野里、天空中。许多地方都有空气,请用一个词语来描述空气的存在。

教师小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环节评析:教师通过活动前引导幼儿自己收集空气并表述出其收集来源的环节,让幼儿直接体验并感受到了“空气无处不在”,教师的这种活动设计即巧妙又富有说服力。同时,教师在进行第一个“干餐巾纸塞入杯子并将其垂直倒扣入水中”的实验时,鉴于幼儿的操作经验不足便为其进行了直接的示范与演示,这不仅保证且规范了实验的准确性,也为幼儿接下来的亲身实验做了指导与铺垫。)。

二、交流讨论,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点。

小结:原来空气不仅无处不在,空气还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

(环节评析:教师在引导幼儿讨论“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时针对幼儿表述经验不足的实际,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的方式进行引导,以此帮助幼儿进行理解与表达,这也体现了教师别具匠心的引导方式,最大限度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同时,图标的出示更加深了幼儿对于空气特点的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

三、互动游戏和实验操作,使幼儿了解空气的用途。

(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点儿憋气,很难受。)为什么?(不能呼吸到空气。)。

得出结论:人需要空气,没有空气,人会窒息而死。

师:除了人类需要空气,谁还还需要空气?

(二)还有一种特殊的事物需要空气。

教师做实验:点燃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燃烧的蜡烛,幼儿观察。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空气。

幼儿分组做实验,观察火焰的变化。

师:大家想想做这个实验,请大家分组做实验,要求仔细观察火焰的变化,并用“火焰先……再……最后……”来讲述火焰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可以将安全小知识告诉自己的家人,但我们太小,不能自己独立操作。

(环节评析:教师利用互动游戏,使幼儿真实体验到了空气对人类的用途,接着引导和追问的方法,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动物和植物也需要空气。教师还运用了具体形象的图标来表示火焰的变化,使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较为规范、准确地讲述火焰的变化。最后教师运用实验来引导幼儿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四、生活迁移。

教师小结:希望大家成为环境小卫士,时刻提醒周围人们保护我们的环境,相信我们会生活在一个清新的环境里。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通过图片引导幼儿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激发其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也真正实现了科学活动“学以致用”引导其利用科学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1、幼儿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到户外收集空气,放飞“风筝”。

2、将杯子、蜡烛、火柴、水盆、毛巾投放在区域中,幼儿可以自主操作,进一步观察、探究空气的秘密。

3、幼儿作为环境小卫士,制作海报、标志等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致空气教案篇五

1、通过探索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醒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养幼儿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

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2、认识空气(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 蜡烛燃烧时间短。

3实验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结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简单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 幼儿要将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新。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致空气教案篇六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一、引起兴趣。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四、活动延伸。

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致空气教案篇七

3.鼓励学生用画图、想像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重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

难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

教具: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

今天教室里有什么不同?学生不约而同地说闻到了香味。接着问,香味是怎么被我们闻到的,有的说风一吹一搅,我们就闻到香味了,有的说我们要呼吸空气,香味随着空气被我们闻到的。(学生虽说不出气体分子扩散,但已提到空气的流动。)。

香味我们只是闻得到,看不见,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他们说,我们拿桌上的材料(香)做个实验吧!

关闭门窗,把各组的香集中在讲台上点燃。观察烟怎么飘的?都飘到哪里?

怎样使烟飘得快些?(用嘴吹、用书扇,把香端到电扇底下吹。)。

“为什么在电扇底下吹,烟就飘得快些?”(电扇下风很大,烟飘得快,风可以加快烟的扩散。)(教室里弥漫着烟味,呛人,而且还熏眼睛,有点难受)“现在有什么感受?”那么怎么让烟出去呢?(打开门窗)。

把门窗打开。过了一会儿,问大家现在有什么感受,(打开门窗后,外面的空气可以流到教室里来,教室的`空气流出去了;烟淡了,教室里的空气新鲜多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亲身看到、感受到空气的流动,再不是纸上谈兵了。

最后,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香在电扇底下吹时,烟在教室里流动的图(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教室立体图,然后让学生画烟的流动路径)。其他同学照着黑板上的图在记录本上画。

把香分到各小组,使烟先往左飘,再往下飘,该怎么做?各小组学生都积极配合,来完成这项活动(虽然在前面有的学生已经提到用嘴吹、用书扇、用电扇吹,也就是制造风,但不是每个同学都亲自实验)。活动完毕师生共同总结:风使烟、香味到处飘,风实际上就是空气的流动。

提问:自然界中有哪些种风?学生会说出微风、大风、龙卷风,等等。又问:人们用风做哪些事情?学生会说出风车磨面、用风发电等。最后,留给学生思考题:我们在教室里靠用嘴吹、用书扇、用电扇吹制造风,那么自然界的风是怎么产生的呢?回去多观察,多思考吧!

致空气教案篇八

1、感知空气的基本特性,了解它对人类的作用。

2、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幼儿:保鲜袋人手一个,纸折小鸟人手一个,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内有扇子、吸管、纸片)教师:已装好空气扎紧的袋子两个,空保鲜袋一个,牙签、纸片;带领幼儿在有风的日子观察风来时对各种物体产生的影响。

一、设问导入。

你们知道空气吗?它看得见摸得着吗?请你想一想?

二、抓空气。

1、教师演示讲解抓空气要领出示保鲜袋提问:这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样的?(瘪瘪的)今天我要请小袋子帮忙把空气抓住。

演示讲解:两手抓住袋口,左边套一套,右边套一套,一手抓紧袋口,一手抓住袋头,拧呀拧,拧呀拧,口带拧紧了。

教师手持装有空气的袋子,提问:看,现在口袋怎么了?(鼓鼓的)里面装的是什么呀?(空气)你们想不想也来抓空气?等一会儿请你用小袋子找一个空地方也来抓一袋空气,抓住后一定要想办法把它留在袋子里噢。

2、幼儿抓空气幼儿手持保鲜袋自由套抓,教师观察指导:

抓住了吗?快想办法把它留住!

仔细看看口袋里的空气,你发现了什么?

你在哪里抓到空气的?你觉得身边有空气吗?

3、感知空气。

(1)幼儿手持口袋在座位上与老师一起交流,教师提问:

你在哪里抓到空气的?

(指导幼儿讲述抓空气的地方或部位?

小结:原来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

(2)一起用小手摸一摸,你摸到了吗?在你抓空气时候,你看见它了吗?闻到它了吗?它有颜色吗?是什么颜色?(幼儿说是白色时,就拿出白纸进行比较)总结:虽然空气到处都有,但是它看不见,摸不到,没有味道,没有颜色。

(3)空气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

一起捏住鼻子、抿紧嘴巴一分钟,感受空气的用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呀,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呼吸了。

三、感受空气流动产生风。

1、集体感受现在让你口袋里的空气跑出来亲亲你的小脸吧!(指导幼儿将袋口对准自己的脸,把空气放掉)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讲述自己的感觉)教师演示:出示准备好的.空气袋,用针扎一小口,再将小纸条放在针眼上,并不断变换方向,让孩子看到小纸条倒向另一个方向,初步建立空气流动的经验。

提问:小纸条怎么了?为什么?空气跑起来后,把谁也带来了?

小结:原来空气会跑来跑去,它跑得厉害时会把风娃娃也带来。

2、经验提升,小组操作"让小鸟动起来"

(2)幼儿分组操作,提醒幼儿运用不同的力量使用材料,要求工具对准小鸟操作,鼓励幼儿交换工具操作。

小结:我们用工具让空气跑起来,请来了风娃娃,小鸟就动起来了。用力时风大,小鸟动的快;用力轻时风小,小鸟就动的慢。

致空气教案篇九

首先,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而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本活动中,教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究、发现空气的特征与作用,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

根据本次活动内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根据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将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为实现活动目标,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教法有:

1.启发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杯子里有什么?哪里有空气等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形成有效的师幼活动。

2.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将杯子放入水中的实验,让幼儿清晰地感知、发现杯子中是有空气的。

3.操作教学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探索发现空气的秘密和作用。

在整个活动中,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识,锻炼幼儿的能力,还可以升华幼儿的情感。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为采用了以下学法:

1.观察法:幼儿通过认真观察,感知空气的秘密。此方法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个。

2.玻璃杯、蜡烛、气球、充气用具每组一套。

3.装有水的玻璃盆1个,小玻璃杯、打火机各一个、面巾纸。

接下来,说活动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我采用了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方式来组织本次活动。

1.教师出示玻璃杯,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只玻璃杯,玻璃杯里有没有东西呢?请你们看一看,猜一猜。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幼儿探索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的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出示玻璃杯和提出的问题,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做实验,请幼儿仔细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实验一:在玻璃杯里放进面巾纸,将杯子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过一会儿再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子里的纸没有湿。

实验前,引导幼儿猜想:面巾纸会与不会湿?为什么?

实验后,教师提问:面巾纸为什么没有湿?

对于面巾纸为什么没有湿,幼儿充满疑惑。在幼儿的疑惑中,开始第二次实验。幼儿对此,非常好奇,兴趣极为浓厚。

教师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与讨论,寻求答案。

最后教师小结:刚才的两个实验告诉我们:杯子里是有空气的。

在此环节,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和抛出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直观的感知和发现空气的存在。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寻找空气在哪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拿塑料袋在活动室各处找空气。

(2)观察空气的颜色,闻一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哪里有空气?

教师小结: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致空气教案篇十

一课时

[引言]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2.1、空气的成分

[提问]1.空气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否举出空气存在的例子呢?

2.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3、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

原理:利用化学变化特点,用一种物质同空气反应,若空气无剩余,则空气的成分单一,反之,成分不唯一。

具体装置:连通器原理,利用气体消耗后的气压缩小,水面上升,测定空气的成分。

注意事项:生成物应该为固体、液体,不能为气体(为什么),测量水面高度时,应等到恢复倒室温时。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26图2-1)。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课本中的问题:

1、空集气瓶中装得是什么?

2、瓶内出现了什么现象?

3、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什么物质?

4、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观察现象产生的问题

1.水面为什么会升高?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解答]1、瓶中装的是空气

2、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

3、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氧气消耗完毕,红磷停止燃烧。

4、松开止水夹后,水倒流至集气瓶中,大约占集气瓶的1/5。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阅读、讨论](课本28页)

1、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2、空气的组成是怎样发现的?

3、氮气和稀有气体有什么特征和用途?

4、空气的各组分的比例是否固定不变?

[小结]1、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利用实验,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科学探究的精神。(拉瓦锡、瑞利)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焊接保护气,

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途:霓虹灯,激光技术

氦气:密度很小, 用途:探空气球(为什么不用氢气)

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2、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4、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

上面对空气课时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参加考试工作哦。

致空气教案篇十一

1、知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抓不着,却无处不在。

2、通过运用不同材料的多种方式感受空气的存在。

3、乐意参加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快乐。

知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抓不着,却无处不在。

通过运用不同材料的多种方式感受空气的存在。

气球若干、塑料袋、包装纸、吸盘幼儿人手一份。

一、活动导入。

用吹起来的气球来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并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抓不着,却无处不在。

1、教师出示一个吹起来的气球。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他是鼓鼓的呢?它的里面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里面是空气)。

2、教师将气球里面的空气放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空气排出的过程。

师:现在气球里面还有空气吗?(没有了,空气跑出来了)

3、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发一个气球,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抓不着的。

教师小结:空气看不见,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手抓不到,空气从气球里出来的时候,皮肤感到像风吹一样的感觉。

二、幼儿尝试用塑料袋、包装纸、吸盘感受空气的存在。

1、师:这里有一些东西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空气,看看都是些什么?(塑料袋、纸、吸盘)

师:请你们玩玩这些东西,看能不能感受到空气。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师观察,及时引发幼儿思考。

3、幼儿交流发现,教师适时引导。

师:包装纸放置在胸前,当快速奔跑时,包装纸会怎么样?为什么不会掉落下来?

师:吸盘为什么会吸在光滑的地方?吸盘里有什么?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虽然空气看不见、抓不到,可是它无处不在。

三、幼儿讨论。

师:我们生活在空气当中,如果我们离开了空气会怎么样呢?

师:我们一起闭紧小嘴巴,捏住小鼻子,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当你坚持不住的的时候就把小手拿下来。

师:为什么会有难受的感觉呢?因为空气不能进入到我们身体里了,我们不能呼吸了,所以会觉得很难受。如果时间长了,人就会慢慢死去的。你说空气对我们的作用重要吗?(非常重要)。

四、结束活动。

“刚才小朋友在教室里用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那让我们去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吧

致空气教案篇十二

1、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气球、扇子、水等)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2、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地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三)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3、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薄而通明的塑料袋、扇子一柄,气球3-4个、泡沫塑料一块、粉笔一支、小卵石一枚、水槽一个、矿泉水瓶一个、塑料吸管一支、大烧杯一个、手钻一支。

本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

导入课题:

师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给一个杯子底部塞进有色纸,直着扣入水槽中。)你猜,纸被水浸湿了吗?(直立取出杯子。)你们观察到纸怎么样?纸没有被浸湿可能是里面有……教师板书:空气。

活动1“找空气”(探究空气的特点)。

1、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请你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2、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把空气找出来?(学生汇报)。

一、用塑料袋;

二、扇子;

三、气球;

四、塑料管。

3、小组开始活动吧!(学生分小组活动)。

4、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来找空气的?(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观察深入下去:听、摸、感觉)。

生1:我用塑料口袋找空气(师引导:感受一下自己收集的空气)请你捏捏口袋中的空气,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叙述:我发现……)。

生2:用扇子一扇就有风(师引导)有风,难道就说明有空气吗?(生)那是空气在流动。

生3:用气球一吹,里面装的就是空气(师引导)请你把气球吹涨一点,然后对着你的耳朵把气球慢慢松开,你有什么发现?(生)气球松开后,空气流动而发出哧哧的声音。

生4:用塑料吸管在空中一吹,就有风,这就是空气。

3、通过上面的找空气,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无处不在)。

板书: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4、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能有空气?(学生想像猜测,有就叙述没有就教师引导至下一步)。

5、拿一块泡沫塑料,你们认识这一个物体吗?(泡沫塑料)你猜一猜。(课件出示表格)组织学生猜测,将猜测填在表中。

物体名称。

泡沫塑料。

粉笔。

碎砖块。

小卵石。

有空气吗(猜测)。

实验结论。

6、怎么知道这些猜测对不对呢?你凭什么认为里面有空气?你准备怎么实验?

7、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不要把水洒出来;放石头和砖块时动作要轻;小组同学要谦让、要团结;实验结论要记录在表格中等。)。

8、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9、学生汇报。

10、同学们,通过“找空气”的活动,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

(板书:和一些物体中)。

11、好!请你把自己的发现以及想到的问题记录在书上的空行里。

活动2吹气球(探究空气还有什么特点?)。

1、(第一次在空气中吹气球)。

同学们,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深呼吸。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场比赛,那就是吹气球。现在,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到前台来参加比赛。

(学生吹气球,可气球总是吹不大)。

3、时间到,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气球吹不大)你们还想再吹吗?为什么?(课件演示:很费力,吹不大)。

4、这是谁在捣鬼?(学生做出猜想:瓶子里面有空气)为什么里面有空气就吹不大气球?(课件演示:用小圆点表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板书:空间)。

5、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瓶内的气球吹大?

(学生汇报所想的方法)。

方法一钻孔怎么钻?钻孔的时候注意什么?

方法二把气球口从瓶口上取下。

方法三用手指或者吸管等什么东西将瓶口和气球隔开,再吹气球就能吹大。

…………。

6、现在你们把气球带回小组进行改装,改装好了,我们再回到台上进行第三轮比赛。(学生活动)。

7、学生再进行比赛。(气球能吹大了)。

这一次,每一组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祝贺你们。

8、你们是怎么把气球吹大的?(课件演示:因为我们在瓶底打了一个孔。)为什么打了一个孔气球就能吹大?(因为一吹气球,瓶内的空气受挤压,就从孔里跑出去了。课件演示:三个朝下的箭头)。

10、你怎么知道空气从孔里跑出来了?谁也没有看见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借助水来观察吹气球时,空气是怎样从塑料瓶里逃出去的。)选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

11、气球在吹大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12、教师演示:把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有色纸为什么没有浸湿?

1、总结导板书:通过今天的探究,你了解到空气是怎么样的?你还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指导读板书)。

致空气教案篇十三

单元主题:

第xx周活动时间:xx上午第x节。

活动名称:气球逃走了。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气球的动态特点及其与空气的关系。

2、产生玩气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或cd。

2、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1~4页《气球逃走了》。

3、充好气的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边看活动材料中的画面1~3,边讲述故事开头到“它们想飘到更高更高的天空上去。”

2、卖气球的`人为什么要牢牢抓住红气球的绳子?红气球浮在空气中是怎么样的?

3、蓝气球、黄气球是怎么样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轻的?(给气球打气)。

1、教师继续讲故事至“卖气球的人急得哭起来,”幼儿看活动材料的画面4~5。

2、卖气球的打了个喷嚏,手一松就逃走了,踩高跷的人和荡秋千的杂技演员为什么都抓不住气球?(因为气球会往上飘升,所以抓不住)。

1、教师继续讲故事至结尾,幼儿看活动材料中的画面6。

2、气球想去玩,是谁带着它们去的?(风儿带着气球去的)。

3、气球跟着风儿,怎么样去乡下和城市?(飘飘荡荡、摇摇摆摆地飞到乡下和城市)。

4、气球到了幼儿园,停在那里?它们为什么要把绳子垂下去?(浮在天花板下面,小朋友可以牵住气球去玩)。

5、完整欣赏故事录音。

6、气球为什么最后留在了幼儿园?(小朋友最喜欢气球)。

7、出示气球实物,告诉幼儿气球来到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玩。带领幼儿一起说:“气球,欢迎你!

活动评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693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