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汇总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5:05:05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汇总12篇)
时间:2023-12-14 15:05:05     小编:琴心月

教案通常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内容。编写教案前,教师需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明确教学目标、组织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而提前准备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具有指导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编写一份好的教案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教学步骤的详细安排、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评价手段的科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大家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教案范例,提高自己的教案编写水平。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一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第七章共分6节,本节《轴对称现象》是第一节,它在本章中起着起始新课的作用。本节通过大量的生动的生活中的实例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对称世界,深刻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与探索,使同学们对对称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到深,为后面抽象的对称图形的学习作好铺垫工作。

二、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就对对称图形有所接触,如:扇形,圆,线段,角等,所以当今天学习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时,学生识别起来应该顺理成章,在对对称定义的理解和应用上也应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只是在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上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这是教学中应该突破的地方。

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对称现象及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存在大量实例,因此,对称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理解起来也应不困难。

三、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是感知和体会轴对称现象,也要为以后学习图形对称的相关知识起到一个承接的作用。为此,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共同特征。

2.通过大量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体会其文化底蕴及价值,学为所用。

四、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情境引入、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收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提前一周布置)。

活动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使同学们先对对称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并且初步了解对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理解学习对称的必要性。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分组合作,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田间、山村、工厂、社区等等,能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是对自然的浓缩与抽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展现了同学们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从各小组收集的图片中有代表性的选择一些,用投影仪演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对称。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二

1.初步体会观察、猜测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2.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数字中推理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

【学习重点】。

判断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推理.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推理的重要性.

学习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先阅读教材第162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然后完成书中设置的两个问题,最后与同伴进行交流.

【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初步体会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材第162页“做一做”的学习与探究.

【说明】(1)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2)中利用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三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理解数轴的三要素,能画数轴。

2、能将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同时也能读出数轴的点所表示的数。

3、能理解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并利用它来比较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认识数轴,画数轴,并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候课朗读】:有理数的分类。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____;零既不是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但它是_________。

2、正数,负数通常可以用来表示具有_________意义的量,请同学们读出教材p43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在温度计上标出150c,-200c的位置吗?若把温度计水平放置(或把书横放过来),我们可以发现温度计上既有正数,零,也有_______。因此我们也能将一个有理数用图形表示出来。

二、解读教材。

3、数轴的概念。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_________(叫做_________),选取某一长度作为_________,规定直线上_________的方向为_________(用箭头标出),就得到下面的数轴。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点: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概念;。

2、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三、教学难点:

1.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却别与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操作,协作探究。

1、探究一:轴对称图形。

(1)实验操作:

实验1: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任意一个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实验2:你能将给出的每幅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诱思提炼: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涉及到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同学们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可以得知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能够互相重合。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巩固应用:

2、探究二:轴对称。

(2)想一想:观察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得出:这3组里的每幅图案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他们能完全重合。得出轴对称的定义: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试一试:

(三)知识对比,认识升华。

1、比一比: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比两个知识点,二者本质是一致的。这里体现了辩证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拼一拼:

(四)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3)本节课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4)本节课后,你还想继续探究什么?

2、作业:

(1)基础知识题:习题5.1。

(2)动手操作题:

(3)社会实践题:请你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

1、探究一: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探究二:轴对称。

轴对称的定义: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4、巩固应用。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六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证明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2、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总结归纳出证明的一般步骤.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难点。

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二、讲授新课。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个真命题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简单说成: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议一议。

利用这个公理,你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

想一想。

(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七

1.三口之家,冬天饮用桶装矿泉水的情况如下表:

日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桶中剩水4.5加仑3.9加仑3.5加仑3.1加仑2.5加仑2加仑1.5加仑。

(1)根据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哪些量是在发生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能说出下周一桶中还有多少水吗?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星期一到星期日,桶中的水是如何变化的.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八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九

8.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式子:

(1)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2)用字母表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__________.

命题点3用字母表示规律[热度:95%]。

9.④用棋子摆出如图3-1-1所示的一组“口”字,按照这种方法摆下去,则摆第n个“口”字需用棋子()。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2)能够认识和区分全等图形。

(3)对给出的图形,能够分割成全等图形。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1)经历认识全等图形、辨认全等图形、自主分割全等图形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体现“学有用的数学”。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准备课,属于入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活动内容较多,更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甘肃省示范性中学,办学条件良好,有一栋实验楼,3间多媒体教室,每个班都有投影仪。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城市,有较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生1:第三扇,因为上面的图案只有一种,而其他的门上都有多种图案。

生2:第三扇门上的图案全都一样,是三角形,并且大小也一样,所以我也认为是它。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继续来看。

点击第三扇门,继续播放:

大门打开,屏幕出现:“祝贺你向数学王国又进了一步,开始今天的学习吧!”字幕。

生:每组图片的图案一样,大小也一样。

师:非常好,我们继续来看。

(一大一小同一底片的相片、地图、多边形。)。

生:每组的图案一样,大小不一样。

师:那么下面这一组呢?

生1:在这组图形中,(5)和(11)两个小圆的大小形状一样,(7)和(10)两个“l”形也是大小形状一样的。

生2:还有两个锐角三角形(4)和(9),也是形状大小一样,其他的都不完全一样。

师:很好,刚才看到的图形中,有些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把它们叠在一起,它们就能够重合(在几何画板中演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congruentfigures)。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全等图形(板书:全等图形)。

(二)讲授新课。

师:该如何定义全等图形呢?全等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1: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全等图形。

生2:不对,应该是两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图形叫全等图形。

生3:既然大小、形状都一样,那它们就一定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我觉得“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是它的定义。

生4:我同意他的意见,刚才两位同学所说的大小、形状都一样是全等图形的特点。

师:非常好,大家不但说出了全等图形的定义,还归纳出了它的特点,自己解决了问题。

那么,明确了什么是全等图形,大家看看下列这一组图片,它们是全等图形吗?

生:第一组的图形是全等的,第二组不是,因为它们的大小不同。

师:非常好,那么,观察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全等图形吗?

生1:窗户的每一块玻璃是全等的。

生2:图案、大小一样的地板砖。

生3:数学课本封面的图形。

生4:同一印章印的红印。

……。

(三)通过游戏,识别全等图形,归纳性质。

师:大家都非常正确地举出了全等的生活实例,我相信,每位同学都很好地掌握。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一

1.某市期末考试中,甲校满分人数占4%,乙校满分人数占5%,比较两校满分人数()。

a.甲校多于乙校。

b.甲校与乙校一样多。

c.甲校少于乙校。

d.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解答:因为没有给出两校的总数,所以两校的满分人数也无法比较.

故选:d.

分析:由于缺少两校的总人数,因此无法判断.已知百分比比较多少时,要有总数,当总数不确定时无法比较大小.

2.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你认为班长在收集数据过程中的失误是()。

a.没有明确调查问题。

b.没有规定调查方法。

c.没有确定对象。

d.没有展开调查。

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而没有明确选举一位学习优秀,还是品质优秀,调查的问题不够明确。

故选:a.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二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理解;(重点)。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重点)。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讲解一种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平方差公式。

【类型一】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059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