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眼睛散文短文篇一
捻枣,是制作蜜枣的一道工序,而且是很重要的工序。
技术工人将刮过针痕的枣子煮熟,再经熬糖,枣身吸饱了白糖,就需要捻枣了。
小学一放暑假,我们就到食品加工厂去,捻枣挣钱。每天一大早,在糖枣车间排队,用小竹箕装着领取的糖枣,回到专设的场地,坐在架子前,就埋头开始捻。我们要把每只枣子捻成“元宝”状,将它们一个个整齐摆列在一米直径的大簸箕上,一圈圈的围向中心,直到摆满簸箕。
蜜枣捻成“元宝”状,晒干后定型,一是为了外形好看,二是利于成品包装。
别看捻枣的动作很简单,但也是个技术活。一手的食指与中指捏着枣子的两端,另一手的拇指在上,食指在下,交叉呈现十字形卡在枣子中间,侧着拇指用力一捏,很自然就捏成了“元宝”。不过,用力十分讲究:力小了,凹陷不够深,晒干后就不好看;力大了,捏得过深,枣身就会爆裂变形。所以,捏出来的枣形因人而异,有好有孬。熟练的高手可捏得个个形状几乎一致。蜜枣摆满一箕后要给技术员评级,按优劣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美食就在眼前,孩子哪个不嘴馋?趁着监工不注意,当然难免会偷吃的;可是,糖枣甜腻腻的,吃不了几个就腻歪了。何况偌大的工厂并不在乎这个。那你就吃吧,只怕整天闻着糖味,请你吃却吃不下去呢。
这钱真不好挣。试想,在那一米直径的大簸箕上,密密实实地摆满拇指大小的枣子,每一个都必须捏成元宝状,不知要几千个才能摆满一簸箕。弄得两手都是糖,黏糊糊的,身痒也不能用手挠。捻成甲级的.一箕,报酬是1毛钱。次等的价格相应降低。从早到晚重复劳动,熟练手快的也只能摆满五六簸箕而已。收入其实很微薄的。但是,那年代,镇子上人们的生活困难,孩子们读书,要交学费都是很沉重的负担。在捻枣的劳动中挣到一点钱,往往可派不小的用场。
捻枣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车间里热气腾腾,整天笑语喧哗。熬糖车间的糖锅飘来糖味,就在这里浓浓地荡漾着。呀,大家在一起酿造着甜蜜的生活呢。
从捻枣的过程中,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些“元宝”是一个一个地捏成的;劳动的所得,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积累着。
眼睛散文短文篇二
随着欢快的音符,我们跳跃了青春。无心打捞,却收获还是一筐筐,一罗罗,有苦涩的童真、志趣的梦想、红花绿草的快乐、乐此不彼的攀岩、还有不知去向的单行和满载情谊的同窗。
小时候,山村里没有电话、电视、手机、电脑,有什么信息只能靠口耳相传,离镇上的集市及学校都相距甚远,总是不知镇上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情或者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的消息,在家放牛就是我最朴实的童真。每当叔叔阿姨们到镇上去赶集,挑着卖菜的箩筐回来,我会守在他们必经的村口,轻轻的凑上前去,要么递上一口清泉,要么给上一个酥桃,想聆听集上的逸闻趣事或是学校什么时候开学的点滴消息。大人们却总是嘻哈的回应着,这放牛娃真懂事,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当年的放牛娃朱洪武不也是个放牛出身么?便扬长而去,我看着大人们远去的背影,自当知道镇上没什么特别的新闻,就不再穷追下去。
一次次努力的追寻,却无力的摇摆在空洞的山林、颠簸的乔木冠头、湛蓝的天空和悠悠的白云之间,我知道或许我们的天空很美,大地很温润,却带给不了我们任何春的新消息,人们只是在努力的蹭着家人的口粮还有繁琐的生活保障。看着身边同伴儿一个个的辍学,内心的焦灼让山涧的参天大树开始动摇,微风的轻抚丝毫不能平静我内心的煎熬。看着满山一丛丛的绿色茶带和凌乱的石块儿,我仿佛知晓他们的挥手招摇,或许大地的灵性看透了我这颗童真的心思。
父母和村里的人一样,靠着一亩三分地养活着全家老小,也没有什么手艺,没地方能去打点儿出力气的散工。在我即将面临辍学的时刻,姐姐主动放弃了学业,到城里去当了保姆,拿着不到两百元的月工资,此时每个学期的学费却是四百多元,学校说要集资建新的教学楼,看着教室一下子空了一半的座位,我又一次热泪盈眶。夜晚抱着姐姐给我写的许多信,每每看到她奋力的铅字深痕,我总是泪流满面,哭上好几回。我知道全家人的辛酸,每天便很早起床,到深山的茶园里帮林场的叔叔阿姨们采摘新鲜的茶叶,一斤鲜叶是五毛钱,一般采摘两斤我就要去学校了。看着清晨的朝阳吐着嫣红的眼晕,携带着沾满衣襟春天的露水,我蹦蹦跳跳的斗数着劳动换来的一元大钞,径直奔向了镇上的学校,发现自己还是最早的来到了紧锁的教室门前,欣欣然的到走廊摊开书本,朗读着新的诗词,等待着伙伴们的到来。
看着自己的小金库日夜饱满,学习也更是有了勇气,如果某天再次面临着辍学,或许我还可以帮到我自己,每每想到这里,就又是一通狂喜。放学了,我还是和往常一样,跟爸爸妈妈说要到山里去把牛牵回来,他们看到我如此勤快和孝顺,自然是高兴。我到山里面就到处翻扒着石块儿,因为那里面有街上收购的蜈蚣药材,小的是五分,中号一角,大号一角五,我看得清清楚楚。一通折腾,就弄了几十条大小不一的蜈蚣。在翻扒蜈蚣的同时,惊喜交加,因为看到了蜈蚣就意味着一份收获,但是蜈蚣的身边往往躺着一条红斑蛇,天生怕蛇的我,见到如此恶心的一闪烁,就是一通猛砸,直至将红斑蛇砸得稀烂为止。其实,蜈蚣也不是个善茬儿,其毒性猛烈,如果被它蛰到手背,那一定是疼到腋下,好几天都是疼痛难忍,夜不能寐,扒蜈蚣的小伙伴儿无不被其戳伤,记忆尤深的疼痛是童年非常难忘的苦涩,不亚于马蜂的毒蛰。
看着自己辛劳的果实,欣喜的背后,总是掩饰不住内心一阵阵的酸楚。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还是能够熬到中学毕业,渐渐发现自己开始有了梦想,向往走出山的那一边儿,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啥模样。或许外面的人们就像我们山里的茶带,穿梭于青山白云之间,吞吐着淡雅芳香,浸泡着绿水泉牙,通透无瑕;又或许像医院里护士那样,白袍袭身行走于高楼大厦,穿梭于繁华似锦的街道和商务会所,这些都胜过我们的学校和宗庙;有时更是断想他们一定是头发后倒,一副官腔的调调儿,八面威风的指手画脚或是谈吐优雅的风骚……,我闲静时的臆想,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渴望。
小时候,一味儿的拼搏,勤奋努力却不知道将来到底要走向何方,或许好好读书就可以像古人说的那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等等。我更为简单的认为,不管将来做什么,我只想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更好,让我的爸爸妈妈能够为我骄傲。简单的志向让我坦然的'执着于现实,做好眼前的事情。
当我逐渐的成长,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时候,我的梦想在发生着变化。从为了父母的开心,自己能顺利完成学业,到想改变山村面貌,走出大山,学业有成满载而归时,再到更远的地方去,那里更需要我,直至现在还漂泊在外。
青春的时光,总是清浅,盛不住流年的慌乱。那山里的花儿还是那样的红,像我们红领巾在童年飘摇,像飘扬的五星红旗一样令我们不时的眺目瞩望,更是一颗灼热的心在激情的燃烧。我们走过的草地,上面留着我们的嬉闹,老鹰捉小鸡的吵闹,一个奋力的奔跑,把最后那一个小伙伴甩出草地落到一片碎玻璃片上,疼痛的哭嚎,染红了我洁白的衬衣而心挠,开心的笑笑,就永远没有了烦恼。
永不停歇的攀登是我们山里的人最崇敬的信仰,朴素的生活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最精华的东西都是藏在深山老林、悬崖峭壁,那里有最新鲜、最清纯的茶叶,更有倒挂在峭壁上遒劲的苍松和那姹紫嫣红盛开妖艳热情似火的野杜鹃。高山更值得攀岩的是欣赏那展翅翱翔的苍鹰,它盘旋在额头,振聋发聩的叫声让小动物们动弹不得,盘旋几圈后看到它俯冲直下闪电般的捕猎,此时的英雄气概让多少人仰慕不已。鸷鸟勇猛的传闻总是人们喜闻乐见,令人振奋的事情,想目睹或效仿其英雄精神,就得永不停歇的向上攀岩,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能耐。这也许就形成了山里人倔犟的性格。
不管我们要去向何方,走在哪条道路上?总是忘不了带上一壶山泉,因为它清澈明亮还发着叮咚的声响,掷地有声,光明磊落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孤单的路上,有影子为伴,来自家乡的太阳,还在乎什么独行人的苍凉。青春就在路上,担着家乡和梦想,延伸着山里的翅膀,像鸷鸟一样凌空端详和俯望。前路或许是乌云,或许是另一座高山遮挡,甚或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我们是像狼一样来自漠北的少年狂,拽着风的影子驰骋在青春的练兵场,渴望有朝一日像苍鹰一样展翅翱翔。
菁菁学子林,悠悠儿女情。我们来自山里的学生,淳朴厚实的为人,在学校很快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和首肯,身边的朋友也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对我们的生活起居都有一定的关心和帮助,说天天腌菜提不了精神,校舍太吵得不到充足的休整。是的,我感谢了他们,却还是像山林的大树一样矗立在原地,我知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要自己的心志不移,一切都是暂时窘境。慢慢的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的心绪,更加尊重和理解我们这些山里的人。当然,平等的交往和交流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他们带我看了从未见过的旋转木马,吃过从不知名的寿司等等,我也给他们讲述了山里的故事,和林间的奇珍异宝,带他们见过凌空翱翔的苍鹰和漫山遍野杜鹃的恢弘。深深的友谊延展至今,人生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同窗的情谊。
青春里没有酣畅淋漓的歌词,那里只有最简单的哎呦依喂哎呀一哟。因为不同的人唱的是不同的歌谣;不同的时代打着是不同的节拍;不同的环境飘荡的是不同的民族风。和着一样的旋律,我们发出了坚强的声音,追求向上的韵律。或许那时的曾经,都是过时很久的青春,不再是入人法眼的神经,可毕竟那是我们的青春,无言的青春,唱出我们的心声。
默默的陪着时光的影子,我们又走了一程,来到城里的月光,把心照亮,看一看家乡那时的模样,扪心自问心中是否还有彷徨。家乡送出的孩子,还在翱翔,山里的树木却在遭殃,早已不见了那苍鹰的响亮,和那苍松的硬朗。
或许,我们都变了,连家乡的模样都改变了,只是都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默默的舔舐着自己的伤。青春是曾经的年轻,是首无言的歌,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吟唱。
眼睛散文短文篇三
“渔舟逐波爱春山,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忽值人……”
“当时只记如山深,清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既是江湖,就有争斗;既有争斗,何来乐土。沅江岸畔,玄都观外,逸世的宁静因《归元秘笈》而被重新开封;括苍山山里,白云岩上,苍松明月,流泉飞瀑,也因《归元秘笈》而染满人类贪婪的鲜血;潘阳湖,波光浩瀚,帆影千叶,却掩不住刀光剑影;祁连山,重峰叠岭,高接云天,却容不下罪恶滔天;白云峡,苍松蔽日,绿荫满地,幽僻谷成了武林角斗场;断魂崖,直入云霄,矮草芳花,清寒顶变作江湖争霸峰。与其说有人就有江湖,江湖无处不在。倒不如说作者寻找“世外桃源”理想的幻灭。
作者在幻想与找寻人间的世外桃源生活状态的同时,同样在诠释人类至纯至真的情爱:沈霞琳与杨梦寰之间纯洁超脱世俗的真爱,固然可作经典爱情的范本;李瑶红对杨梦寰一见倾心,便以命相许,为意中人痛失一条臂膀而在所不惜是何等悲壮;赵小蝶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突破礼教束缚,为救杨梦寰性命以肌肤亲之,在那个时代是何等难得。这些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却成了作者对人类关系的至高追求。在书中,作者又塑造了朱若兰这一美的化身,表达出人间最真挚、最纯洁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但超脱了世间俗见,更越过了男女之间情爱的樊篱,是立于天地之间的理想化的友情。这种友情使玉箫仙子对杨梦寰入微的体贴在人生境界上相形见绌。朱若兰最终以箫筝合奏的《丽人行》与赵小蝶相携走出幕外,悠悠远逝,是否就是作者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破碎,无从考证。或许在小说结尾的叙述中能找到答案:
“忽闻那悠扬的弦声箫音,突地一折,变成了凄凉幽怨之音,声音如诉,九曲如诉,由空中飘洒下来。
抬头望去,只见西面绝峰之上,鱼贯而行着几位衣袂飘飘的丽人……
一抹斜阳,晚霞绚烂,长天燕去,人踪渐杳,只听弦声洙洙,箫音袅袅……”
“人之初,性本善”,这种超凡脱俗的友情,正是来自人类本身的至诚至善。杨梦寰的年少俊逸,与陶玉的风流潇洒相比,似乎用“逊色”来形容尚且不及,然而人格魅力却不可同日而语。沈霞琳的天真童稚、性善情真,才使得众多佳丽为之感动,在主动帮助杨梦寰成功的同时,用人类伟大的理智克制着情感,用人性书写着理想,从而歌颂了人性的无限美丽;也正是因为杨梦寰人性的善,而使他具有了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的多情少女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为他羽化成仙。至于陶玉则用人性的恶为自己的奋斗史写下了人生败笔,当唯一爱着他的童淑贞在他的伤害下,饮泣孤独和悔恨时,他已经为自己筑好了被世界遗弃后的坟墓。至此,作者也就完成了她理想世界的整个格局,随着目光远送丽人渐杳的身影,不知伤感的背后,是否会有对人性的叹息。
眼睛散文短文篇四
前些日子得了一场小病,提起斗志抗病驱魔,尽享了斗病的妙处。
本以为几日即可奏凯歌鸣胜鼓战胜病魔,却蜿蜒崎岖上上下下折腾了一月有余方解病围,重得健康。
第一阶段,八天,战胜感冒急性期的各种症状,并对热灸恢复元气有一定的体会。第二阶段,十二天,症状减轻口服消炎药追着病魔,从咽喉撵到支气管,最后感染到肺部。第三阶段,十天,二代头孢在病菌面前败下阵来,病情又出现了反复,咳痰不止,白血球增至一万二。第四阶段,八天,住院治疗,头孢三代,高歌奏凯,仅四日就让病魔甘拜下风,离我远去,又巩固四日出院。小小一个病毒性感冒,整整三十八天的病程。年轻的时候也许这样的感冒不算病,蒙蒙被子发发汗就过去了;中年的时候,口服几日消炎药即可奏效,年近六十就要依靠打点滴来驱魔了。
但凡得病之人一个个忧心匆匆,四处求医恨不得马上就将身上的.痼疾一日之间就驱除干净,还自己一个健康之身。有了病要积极的治疗,治病的过程也有着不少的乐趣,让人忍睃不住,让你心情由阴转晴加快了病情的好转。然而得病容易去病难,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想几日之内驱除病魔谈何容易,在这时难免心情沮丧,情绪低落。但是你得了病,亲朋好友都来慰问你,让你感受到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朋友在关心你,让你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温暖多,友情多。得了病你还可以名正言顺的休息,可以躺在家里尽享家人的照顾,谁也不来攀你靠你。有时间有精力还可以到一些公园广场随意游荡,换换新鲜空气。如果你病情好转,带病上班坚持工作,即使没有平时做的工作多,大家也都会来赞扬你的敬业精神。
现在到医院看病,各大医院都在加大医疗投入,座座大楼平地而起,医疗设施越来越完善,大夫希望你用最先进的药,更多的利用各种检测设备,加快了你疾病确诊和病愈的速度。小医院环境整洁,护士医生笑脸相迎,你的光临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信任,这是他们最高兴的,你需要的仅仅是方便治疗和得到医生护士的重视,医院需要的是广大患者的理解与信任。看了病吃了药打了针,病一天天好起来,渐渐恢复健康,心里越来越透亮。人家说“失而复得才知道倍加珍惜”,病情好转恢复元气让我们增强了保健意识,更重视锻炼身体。
尽管患病之后与病魔抗争,自寻欢乐,笑对病魔,但是无论到啥时候得病还是不如不得病的好。
眼睛散文短文篇五
春的季节,是百花争艳之时,而真正可以深入内心的,常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
杜鹃花开,润泽丰沛,鲜艳醒目,如云霓出岫,似彩霞绕林。五彩缤纷的杜鹃花,无论深红、淡红,无论玫瑰紫、菜心白,都以夺人心魄的妖娆,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杜鹃花的传说,足以教人心动:古代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可是,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致使惰性复苏,很多人醉心于嫖赌逍遥、纵情享乐,连什么时候播种都闹不清了。蜀国皇帝杜眷,是一个勤勉负责的君王,他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不免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春播时节,他总是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
如此年复一年,人们养成了习惯,杜眷不来就不播种了。终于,杜眷积劳成疾,告别了他的子民。可他对百姓的爱没有停止,他的灵魂化作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啼叫:“快快布谷,快快布谷。”直叫得嘴角流血,鲜血漫山遍野滴落,化成一朵朵美丽的花。后人为了纪念杜眷对百姓的眷顾,将小鸟叫作杜鹃,将那些鲜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鹃花。
充满灵性色彩的三色堇,原名堇菜花。据说很久以前,花色为纯白色,轻柔如云。
春暖花开,天国花园里都会长出许多奇花异草,引来众天神到花园赏花。这天,美神维纳斯起了个大早,一番梳洗打扮,穿上绫罗绸缎,戴上光彩夺目的首饰,带上她的宝贝儿子爱神丘比特,兴冲冲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许多先到的天神正兴致勃勃地欣赏着什么,连美丽的维纳斯来了,也没顾得上打声招呼。被冷落的维纳斯心生不快,她拨开众神凑上前一看,原来众天神忙着观赏堇菜花呢。
维纳斯一向以为,天上人间最美的是身为美神的她。于是问儿子丘比特:“好儿子,你给我仔细瞧瞧,这些堇菜花和妈妈比,谁更美丽?”没料到丘比特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当然是堇菜花喽!”天神们听罢哈哈大笑,维纳斯呢,一整天闷闷不乐,不说一句话。
天神们陆续回家后,维纳斯走近堇菜花,为解心头之气,不由分说拿起皮鞭就打向了堇菜花:“我叫你比我美!我叫你比我美!”因为挨了鞭打,堇菜花身上留下了深浅不同的斑痕。第二年春天,堇菜花又开了,从原来的单色变成了有好几种颜色的“三色堇”,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据说,三色堇上的美丽图案,虽是缘于鞭击,却是美神所赐。所以,每一个见到三色堇的人,最终,还是会得到来自美神的祝福,拥有生命的灵性、人生的幸福。
还有如梦似幻的木兰花,这梦境中的花朵,美得无与伦比,美得灵魂出窍。然而,它的传说凄美得教人嘘唏。
很久以前,有两户山里人家,一户有个男孩,叫阿木,一户有个女儿,叫阿兰。两户人家男耕女织,狩猎捕鱼,过着和美的日子。一天,王府老爷进山巡猎,看中了阿兰的姿色,便差人抢进王府。阿木闻知,偷偷溜进王府,带着阿兰一起逃跑,不幸被王府中人发觉后穷追不舍。阿木和阿兰逃至望江崖,后有追兵,前无进路,万般无奈,双双投身江底。
阿木和阿兰的亲人将他们从江中打捞上来,合葬在望江崖丛林中。翌年春,望江崖密林间长出了奇异的木本花树,雌雄同株,花香沁人,十里不绝。当地人为纪念这对坚贞不渝的年轻人,称这棵花树为“木兰”,将“木兰”开出的花叫“木兰花”。
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这个打开心结的季节,总会发生一些什么,无论是心向远方的情愫,还是依依不舍的别离,都将演绎成没完没了的故事。当有情人的泪珠悄然滑落,谁敢断言,它无缘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无缘幻化出一簇簇饱含人间情爱、美丽芬芳的鲜花!
眼睛散文短文篇六
曾经想过很多,爱的或是不爱的,最后发现,不管对了错了,结局都是一样的。
曾经写过很多,真挚的或是不真挚的,可从没寄出去过。
曾经哭过很多,值得的或是不值得的,都已是秘密了。
看透是一个很折磨的过程,就像我看透你一样,锥心刺骨。我曾那么固执地爱过你过,死死抓住你不放手过。最后我自己让伤口越来越深了。回想那段日子,像是被时光冷落,一路颠簸,都是我孤身一人走过,又何来爱过。兴许你从未了解过我过,但我却想谢谢你,谢谢你让我懂得,谢谢你教我爱了。
当我知道我写给你的最后一封信不见了,只是感叹那么好的文笔的时候。我知道我们的戏不知何时已落下帷幕了,纵使尾声是我一个人演绎,这一切都像是我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我该庆幸你像是早已忘记,把往事诉说与风,而我,早已离去。
我爱你!
眼睛散文短文篇七
一个妻子对丈夫百依百顺,看起来很贤惠的,可是,如果她依的不是正当之事,那她可不但不是贤妻而是十足的恶妇了。
夫妻之爱,真正的夫妻之爱,不是没有原则的言听计从,而应是分清是非的一起成长,贤惠的妻子对丈夫的支持是应该的,但必须是有选择的。不然,就会因为盲目而帮了倒忙,后果严重的,都会不堪设想。
我偶然读到的一篇记实文章,说的是一个掌握着一千万元专项基金款的.出纳员,因为爱自己的丈夫,而不分青红皂白,心存侥幸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挪用公款,去支持丈夫子虚乌有的所谓事业,纵容得那个原本就不靠谱儿的男人,逐渐地挥霍掉了千万元公款,最后事情败露,潜逃未果,而双双被判了死刑。
如果在丈夫第一次提出挪用公款的不合理请求时,做妻子的能够明辨是非,而苦口婆心地跟丈夫申明利害关系,也许,那个做丈夫的暂时会因为不理解而生气甚至反目,可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因为糊涂妻子的溺爱纵容,而导致夫妻一起坠入死亡深渊的可悲结果的出现。
我想,最终问起那个做丈夫的,如果他真的后悔了,就必然得怨恨妻子当初的不阻止而一再助纣为虐行为,根本不会感激妻子所做的那些有求必应。
毁了爱入骨髓的丈夫,又搭上自己的宝贵性命和年幼孩子的幸福,这个可悲的女人即使想再做贤妻良母也没机会了。
那一个为夫的,做下了那么不可饶恕的违法横事,是他灵魂深处法律观念淡薄没有责任感,他自身应该负主要责任,可是,如果没有那为妻的不断献出的糊涂到家的爱,想必那个男人也惹不出来那天大的祸来的。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男人之所以能做出来横事,就是因为他没有一个真正的贤妻导致的。
当然,也不是只要丈夫不好妻子不贤就能捅出来天大的窟窿,还必然得有其它条件的纵容,所以,说到这里,必须提到的一点是,那个糊涂妻子有机会犯糊涂,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像动自己家银行卡上的存款那样去随时动公款,彻底地暴露了她所在单位资金管理上的混乱。如果能够实施规范化管理,她根本没有漏洞可钻,也就根本不会将人家科学家自己掏腰包设立的基金给打水漂儿了。
这个恶妻事件,提醒我们做妻子的,在爱自己丈夫的事情上,一定要动脑筋,该支持的当然全面支持,该阻止的则必须严肃阻止,只有如此,妻子才能成为成功男人身后那个付出值得的贤惠女人。只有做一个贤妻贤内助,才能够与丈夫一起打造出幸福的婚姻家庭。
在这个问题上,我就是这么看的,为人妻的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
眼睛散文短文篇八
呼啸的北风挟裹着鹅毛般的雪片铺天盖地的飞舞着。天渐渐的黑了下来,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在成都一条僻静的街上吃力地走着两个行人——那是高府大房的二少爷高觉民和三少爷高觉慧。他们刚从学校排完戏回家。他俩边走边兴致高昂的谈论着排演得情况。在一所门前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大公馆面前,他们停了下来,把皮鞋在石梯上擦了擦,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了伞大步走了进去。
琴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她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当她到听二表哥觉民说“外专”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入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觉民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望着琴开朗活泼的亮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样,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连一点吼声也没有。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两种命运,觉慧明白鸣凤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同时,也是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
夜黑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人们忙碌了一天,此时,卸下白天的面具,打开心灵,或悔恨,或悲泣,或得意,或窃喜,鸣凤只有在此时才能安静的想想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命运而悲泣。
琴的母亲对她要投考男学堂感到惊讶,但是,仍旧答应替她想办法。琴对母亲十分的感激。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过去德国留学,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这时传来父亲为他订婚的消息,但他性格懦弱,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为了爷爷早日抱重孙,为了父亲的意愿,他成了家,并帮助料理家务。
本来他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俩人虽青梅竹马,俩小无猜,但他不得不屈从于父命,于是一个父亲用拈阄儿的方法决定下来他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断送,他美丽的幻想也因此而破灭。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的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
不久,父亲亡故了,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但却不曾想到他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渐消去,父亲的棺木入土以后,他似乎把父亲完全忘记了。他不仅忘记了父亲,同时他还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他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他的年轻的肩上。家族内部的矛盾向他射来的无数无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这个绅士家庭在爱与平和的面纱下隐藏着的仇恨和斗争。虽然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斗,最终他的奋斗毫无结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他活着只是为了维持父亲遗留下的这个家庭。不久,他的孩子出世了,他把他的抱负拿来在儿子的身上实现。儿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这样想着他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
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觉新的被忘却了的青春,他贪婪的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他从刘半农那里学到了“作揖主义”,从托尔斯泰那里学到了“不抵抗主义”,这些“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无冲突的结合了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具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他既痛恨旧势力,又在旧势力面前唯唯诺诺;既真诚关心弟妹的幸福,又时时提防着他们的言行出轨。因此,他便受着两方面的夹击:一方面,长辈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指使、捉弄,甚至责骂他;另一方面,觉民、觉慧也常表现出和对这位大哥的不满。面对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着,挣扎着。他依旧继续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情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觉慧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代表。他们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这天,他在花园里遇到了鸣凤,他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连忙打断了觉慧的话,并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
当晚,月光皎洁。三更过后,觉民、觉慧还在天井里散步。远处飘来了如凄如诉的箫声。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婆家对她不好,最近孤身一人回到了省城娘家,觉新知道后心情非常悲痛,接连几晚都吹这样凄惨的调子。觉民担心大哥和梅的悲剧会在自己和琴之间重演,觉慧安慰二哥说,你决不会走到大哥的路上去,因为时代不同了。
旧历新年,高公馆里格外地热闹繁忙。堂屋里面灯火辉煌,全家满满地坐了两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长辈,下一桌坐的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高老太爷希望吃年饭时有四代人,所以叫觉新夫妇也把他们的儿子海臣带上桌来。高老太爷面对这样多的子孙,明白他“四世同堂”的愿望已经实现,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公馆门外,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轻声的哭泣。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楼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他这样想着,对于刚刚掘开过去的坟墓而又马上忘记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暂时的了解了。
张家琴的房中,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元宵节刚刚过,新旧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混战。处于市区的高家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战火的烦扰。从东门逃进城的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梅来到高公馆避难。梅看见高家花园里草木依然,然而人事已非,感到格外悲泣。这时瑞珏带着海臣过来,交谈之后,瑞珏忽然觉得自己很喜欢梅。
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几天来,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为什么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亲如手足的姊妹。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他干得如火如荼,逐渐地进到新的园地里去,而同时他跟家庭离得更远了。虽然他知道在这个家里还有一个人在无私的爱着自己,他每一次看见那一对被纯洁的爱燃烧着的眼睛,他觉得一种欲望在他的心里生长起来。然而,进入新的环境,跟新的朋友接触,他的眼界又变宽了。他觉得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他更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个少女的一对眼睛跟广大的世界比起来,却是太渺小了。他不能够单单为着那一对眼睛就放弃一切。
琴想象同学倩如学习把头发剪掉,受到她母亲的坚决反对。家庭浓重的封建思想使琴的眼前似乎立刻出现了一条几千年前修好的很长很长的路,上面躺满了年轻女子的尸体。然而,她决心要走一条新的路。
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多岁的冯乐山看高家的丫头长的漂亮,向高老太爷要求讨一个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爷决定让17岁的鸣凤嫁给他。鸣凤深深爱着觉慧,虽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头决不会成为高家的少奶奶,但却希望留在觉慧身边,伺候他一辈子。她的前途依然是一片浓密的黑暗,那一线被纯洁的爱情所带来的光明也给人家摧残了。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无望的鸣凤只好向觉慧求救。觉慧正赶着为刊物写文章。看到忙着写文章的觉慧,鸣凤不忍打扰他。鸣凤出嫁的事,觉慧一点也不知道。
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那一天对于觉慧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对于鸣凤却是她一生的最后一天了。
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他四处寻找鸣凤,但是已经太迟了。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对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鸣凤投水自杀后,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鬟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鸣凤的悲剧使觉慧无限悲哀,深深自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祖父为带代表的旧势力的无比仇恨。现在,他更清楚的认清了自己所在地这个家庭、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
高老太爷66岁的寿辰到了。高家大摆宴、唱戏,加以庆祝。梅参加寿礼后回家便病倒了。觉新为不能去看望她而感到极端痛苦。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大哥觉新感到左右为难,三弟觉慧支持二哥觉民进行反抗。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
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三叔可明和觉新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看到觉新在这件事上又采取不抵抗主义,觉慧忍不住骂觉新是懦夫。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决不让琴做第二个梅的角色。觉新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觉得无论如何应该给觉民帮忙,否则会造成一件抱恨终身的事。他壮着胆子到祖父面前为觉民说情,却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责。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觉民还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这时传来了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及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觉新的四叔克安、五叔克定瞒着高老太爷偷偷在外面租小公馆,嫖女人,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到处借债,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不久,丑行被揭穿,高老太爷责罚他们后,感到无比失望,从此一病不起。陈姨先请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闹的家宅不宁。留过学的克明、读过进步书报的觉新都不敢出来反对,只有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高老太爷在弥留之际答应解除与冯家的婚约,他想在临死之前见见觉民,觉民抗婚行动取得了胜利。
瑞珏临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高家长一辈人认为高老爷的灵柩停在家里,如果有人在家生孩子,会有有血光之灾。他们要求瑞珏到城外生育。他们说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觉新和平地接受了,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他一生就没有对谁说过一句反抗的话。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他忍受一切,他甚至不去考虑这样的忍受是否会损害别人的幸福。这样,觉新又一次毫无抵抗的接受了这个荒唐的主张。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她的哭声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瑞珏因难产死去。这使得觉新突然明白了,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都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么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挣扎。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他是一个无力的、懦弱的人。他绝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门前,他伤心地哭着。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哭瑞珏,他是在哭自己。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黎明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
眼睛散文短文篇九
这是一个普通的没法再普通,偏僻的不能再偏僻的乡下小院。一排没有粉刷的六间砖瓦房,见证了曾经的气派,但大小不等的裂缝,搁现在已经属贫穷落后型的了。土坯堆砌的门楼正对着东边的第二间堂屋,也许年久失修,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进得门楼,座东朝西是两间偏房。北边一间做了厨房。南边紧靠门楼的一间没有前墙,相当于现在车库的样子。但这里摆放的都是一年四季的一应农具,墙角立着铁锹、锄头、镐子,墙上挂着镰刀、鞭子、粪箕,地上放着犁子,耙子等。个个农具都摆放的井井有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棚顶上的两根木梁,这两根木梁都是南北走向,木梁上从南到北都插满了空牙膏袋。不是夸张,如果拿下来称称,应该足有三斤。真不知道这是积攒了多少年的。试想,如果是一个很邋遢的不修边幅的女主人,怎么可能收拾的这么周到这么井然?说实话,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样收集空牙膏袋,而且积攒了这么多!
堂屋门前的左边有个柱子,柱子下是三块石头垒砌的盆架,每块石头都用塑料纸包裹着,显得并不难看,柱子的上方一米处围了个铁环,铁环外又用粗铁丝拧了个半圆,上面也用塑料纸缠裹,用来搭放毛巾。我当时就想主人完全不至于穷到买不起一个盆架。但这样的废物利用倒是很别致很情趣的。
院子中间有个压水井,井旁有棵栗子树,旁出的岔子被锯掉,露出小碗大的口子,在圆口处有几根钉子,一钉子上挂着一个被截断的可乐瓶,瓶子里放着一家人的牙膏牙刷,下面还隐隐有几个小孔。其它钉子上挂着刷子或其他物件。
站在主房的走廊向南望去,一排土砌院墙从东到西都有长短不齐的钉子和木楔,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老玉米和红辣椒。
走进每间房屋,虽然家居简陋,但都窗明几净。给人以舒适惬意之感。
写到这里我才声明,我不是在描述农村的贫穷,也不是想贬低主人的吝啬。我只想说,这家的妻子很贤惠,很勤劳,很节俭。
你也许认为我言过其实,也许会认为我文不对题,这些都不重要。看看下面列举的几条你再做评判也不迟。
女主人――曾经的民办教师。
女主人的丈夫――曾经的村支部书记。
女主人的两个儿子――先后在部队转干,在大城市安了家。
女主人的婆婆――92岁高龄,鹤发童颜。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单就以上的林林总总,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59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