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专业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4:30:10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专业17篇)
时间:2023-12-15 04:30:10     小编:文锋

报告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用词准确,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报告的主要内容。可以请同事或专业人士审阅报告,提供意见和建议,以提升报告的质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报告样本,从中汲取撰写报告的经验和灵感。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一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

自我评价。

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对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改变员工的平庸工作行为,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测性,保证质量低劣的员工无法进入,有效降低优秀员工的流失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各类员工进行不同目的的分类培训,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加强员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2

页,当前第。

2

1

2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二

小学阶段要想打好学生一生成长的底子,不仅要让学生逐步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让他们掌握好学习的基本方法。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时期,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对人的一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其意义远远大于知识掌握的多少,远远大于学习成绩的好坏。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了解,目前我市小学中的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而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为了改变现状,寻找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深入本市第xx小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我市第xx小学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情况的调查,真正探究小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改进,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调查对象和范围:随机确定二年级至六年级中各一个班级作为课堂教学和作业情况调查对象;随机选取二年级至六年级中187名学生作为调查问卷的对象。随机选取二年级至六年级中36名学生进行访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本次调查采取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法”共设计35个问题,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采用无计名的方式进行,并在调查前向学生讲明了调查的目的、意义,尽量消除学生的顾虑,保证调查的质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学生分两组进行分析:小学2—3年级为一组,小学4—6年级为一组。

(一)学习态度方面。

在调查问卷中有四道题目是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

1.上课时你会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吗?在187份调查问卷中,有40%的学生是积极参加的,有57%的学生表现一般,还有3%的学生不参加。

2.在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中,你的表现怎样?(a积极发表意见;b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c不参与)。

3.课堂上你会认真倾听同学回答问题或老师讲解吗?(a会;b有时会;c不会)。

从以上的两道(2、3题)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但在小组交流中积极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

以上的三个方面,问卷结果和我们的听课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听课率还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听课都比较认真,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多;主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和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在学习态度方面,通过和老师的交谈还了解到:勤学好问的学生在一班中大约占五分二,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刻苦精神。

调查问卷的第4道题目是:。

你最喜欢哪一门学科?(a语文;b数学;c英语;d美术;e音乐;f体育;g其他)。

本题目目的是想了解学生的兴趣情况。从调查问卷和我们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不一定就是主科,而是他们最喜欢的老师任教的哪一个科。例如在调查的三个班中,其中有一个班的体育科、另一班的音乐科是学生欢迎的,其次才是语文、数学科。学生之所以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是因为这个老师的课上得好,生动、有趣。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调查中发现,在120张调查问卷中有47.5%人认为上学为了爸爸、妈妈或者是自己,有43人根本就没想过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只有23%的同学认为我们是为了将来建设祖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学习的。这说明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他们说不清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是为父母、为老师而学习,或者认为是为个人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而学习。并且在接受调查访谈中有18%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二)学习习惯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8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练习能独立思考完成后等候展示思维过程”(“等待同学或老师说了再做”的学生只占10%);7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有75%的学生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等。

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作业习惯部分比较差。我们检查了5个年级中6个班级小学生的语文、数学作业,其中有4个班级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做得比较好,还有2个班级的学生作业质量普遍比较差,表现在字迹不端正,随意涂改,不整洁,正确率不高。听课观察: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不多。

2.预习、复习习惯尚未完全“定型”。调查问卷显示,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学生占27%,“有时预习、复习”的学生占52%,“老师布置就会预习和复习”的学生占21%。通过我们与老师、学生的交谈,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学生能自觉对学科内容进行预习、复习的习惯尚未形成。

3.部分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听课观察:例如语文课,教师要求读完课文后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已的意见,但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等待,一旦老师提问便“沉默是金”。有的课堂上表面热闹,有问有答,实际情况是除了几个优秀的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外,不少学生都是等待其他同学或老师的答案,或是随声附和,自己根本不动脑筋思考问题。

4.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调查问卷的这所小学中,二至六年级的187名学生中有75%的学生喜欢看课外书,有84%的学生家长支持孩子看课外书,有45%的学生几乎每天看课外书。从调查结果看,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呈上升趋势,但家长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阅读时间也呈下降趋势。

(三)生活情况方面。

1.从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反映出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不轻,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尤为繁重。调查表明小学2—3年级学生有77.6%的.学生可以在1小时之内完成作业,16.1%的学生要用2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作业;4—6年级有55.9%学生可以在1小时之内完成作业;有43%的学生要用2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作业。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正不断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视野。游戏不仅被电子化,而且被网络化。网络和电子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制约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弱,猎奇心强,是非观念尚未形成,由于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受到不良影响也最为严重。当然通过网络,学生也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18%以上的学生上网的目的就是玩游戏或聊天,更有4%的学生期待着发生网恋。

3.家庭“两极”教育。据我们了解,目前好多家庭在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上普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望子成龙期望值高,巴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成绩比别人优异,以后能考上重点中学乃至大学,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家长的这一想法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明显地得到了反映。在家长们看来,要实现上述目标,现在就必须让孩子拼命学习,除此别无选择。于是乎,频频请家教、“陪读”到深夜等现象也就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更有甚者,节假日里竟然把孩子关在家中,不得外出一步,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两个字:学习。沉重的高压式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孩子没有时间思考,甚至连跟父母交流的机会都很少。试想,一个原先喜欢学习的人,如果长期受到这种不和谐的“外力”作用,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受到挫伤那才怪呢!另一种情形则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倾向又开始抬头。好些家长认为,现在孩子读书,要么将来能考上大学,继而找个好工作,否则读与不读无啥两样,时下找工作还不是靠关系和碰运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的家长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我们知道,人都具有惰性,家中的孩子在无人管束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就表现出贪玩、顾不上学习等一些常见的天性来,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业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也就不足为奇了。

4.日常生活中不能完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接受调查访谈中的大部分学生,日常起居中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父母代劳,甚至有13.2%的学生鄙视劳动,47%学生没有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8%的学生表示父母不让参与做家务。

5.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调查结果表明20%---25%的学生在当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遭受打击时,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有10%—20%的学生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

(1)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纳入各科的教学计划,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就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就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的任务或目标;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要及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活动去改变原有的态度。教师持续的要求和及时的表扬是改变旧的不良态度、形成新态度的前提。我们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要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不耻下问,上课精神集中,认真听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等。

特别是差生,老师更加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勇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辅导,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3)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端正态度、养成习惯。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就会变成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读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会赏识学生,课堂上给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努力转变角色,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要给时间、空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合作学习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品质。

(4)建立目标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它将对于人生、事业、生活起着经常性、永久性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按照下面的一些方面去要求:。

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学习分析的习惯、讲究效率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书报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要把以上这些常规习惯逐步打造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即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维,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中,经常检查、督促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教师应该经常布置和检查学生的学科预习、复习情况,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通过教学常规教学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6)要切实地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尤其是家庭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适量。要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网络的虚拟性、平等性、信息多面性,正好满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从而导致了他们长时间沉溺网络,因网络滋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日益突出。作为学校应把“网络”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健康地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8)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

目前,未成年人基本上为独生子女,与人平等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孤独、自闭、忧郁等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或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学校、教师都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并要学习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活得健康,活得快乐。

(9)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父母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行为习惯、个性爱好以及家庭气氛、家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子女,熏陶着子女,对他们的智力发展,特别是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发展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此次在xx市第xx小学的社会调查实践,收获颇多。通过这次调查实践,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树立榜样,启发自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要反复抓。这样才能收到好效果。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三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社会资源要素和财政资源要素配置主要向工业和城市倾斜,使一度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拉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公共产品相对私人产品而言,主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无法完全或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无法由私人提供。就农村居民的国民性质而言,应该享受同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界定同城市一样。然而,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加之农民是低收入低积累的弱势群体。因此,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范围界定相对城市来讲要宽一些。从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由政府公共财政覆盖的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村组织的行政服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乡村道路、清洁饮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大江大河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灌溉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农业科技进步(基础研究、重大技术成果的中试和推广示范)、农村抗灾救灾、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农村扶贫开发等。另一类是准公共产品,即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救助、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科技文化等。

从目前财政支出的范围看,公共财政基本涉及了农村所有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领域,但投入不足,总体覆盖力度不够,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状况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狭窄,问题比较集中,矛盾比较尖锐。

(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中西部地区乡村道路条件较差。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乡村道路的投入,20xx—20xx年,国家累计投入乡村道路资金315亿元(注:有关乡村道路的资料来自财政部经建司的《情况反映》),除此以外,每年财政扶贫资金中的40亿元以工代赈资金也主要用于贫困地区乡村道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农村行路难的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道路交通落后的状况。目前全国有261个乡镇、5.4万个村不通公路;在全国104.3万公里的砂石路面、土路面及无路面里程中,农村公路就有92.3万公里,占88.5%;还有未纳入统计的村与村之间的简易公路约120万公里。很多地方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实地调研的中西部三个县中,河南省西平县尚有29个村未通公路,已通的公路路况较差,通村公路硬化率不到30%;陕西省大荔县有93个村未通公路;四川省三台县目前公路未通村408个。

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基本生存条件无法保障。20xx年初,我国有502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其中,2423万人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下来的,预计20xx年年底解决。其余2597万人是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水源变化等原因新增的饮水困难人口,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实地调研的四个县中,除浙江省上虞市95%以上的农民能够用上清洁的自来水外,中西部地区三个县不仅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西平县有32个村没有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涉及2万多人;大荔县未解决人畜饮水的村220个,涉及人口33万人,大牲畜7.5万头;三台县目前有102个村6万多人饮水困难,有4个严重缺水村和16个旱山村。除了一部分人饮水困难外,目前中西部地区很多农村饮水达不到清洁饮用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二)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注:全国资料来自财政部社保司“关于农村公共卫生问题”课题报告)。

无论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城乡医疗和卫生存在着巨大差距。全国而言,在健康水平方面,农村婴儿死亡率是城镇的4倍左右,孕妇死亡率是城镇的2.4倍,农村人均期望寿命比城市低6岁,农村中一些已经得到控制的地方病、传染病如血吸虫病等发病率出现反弹甚至死灰复燃。在政府投入方面,1991—20xx年间,政府投入农村卫生的支出690亿元,占卫生总预算支出的15.9%,农村卫生投入10年仅增长48.5%。20xx年政府卫生预算投入比1991年增加的部分只有12.4%用于农村。即使在东部地区的浙江省上虞市,20xx年财政预算中用于城乡医疗卫生的人均投入比例也在9:1.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严重落后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服务能力低。农民就医主要是村级诊疗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相比较而言,县级医院无论在投入或设备条件方面均远远好于村级诊疗室、乡镇卫生院。村级诊疗室的医疗器材仅限于体温计、血压计等,从业人员中9.2%是小学毕业,67.8%是普通初中毕业,仅能诊治一般小病。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差,设备陈旧,中西部地区大部分为20世纪60、70年代配备的设备;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占1.4%,大专学历占9%。二是农村医疗收费相对较高,大病统筹合作医疗步履维艰。1991—20xx年农民每人次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由10.9元和473.3元上升到79元和2891元,分别增长了6.2倍和5.1倍,而同期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7%。农民轻易不敢上医院,小病拖,大病扛,一旦患上重病,极有可能陷于贫困。据问卷调查,四川省三台县卢溪镇农民看病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5.31%,古井镇为8.14%,鲁班镇为10.91%,我们走访的四川省三台县几户特困户,大多因病所致,大病已经成为农民致贫的主要因素。现在全国只有10%的村有合作医疗,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我们实地调研的县(市),只有浙江省上虞市开始了试点。

(三)农村教育方面。

我国现行农村教育体制是地方负责、以县为主的体制,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县乡财政和农民集资,中央和省市一级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高等教育和城市基础教育,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比重很低。20xx年,财政预算内农村教育支出738.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村教育支出97.32亿元,仅占13.17%。尽管近年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中央和省市一级财政增加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但仍然只占很小的比重。据调查,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一是教师工资基本解决,硬件设施差距很大。我们调研的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但学校校舍、设备、操场等硬件设施普遍落后。陕西省大荔县还有危、漏校舍面积3.6万平方米。20xx年开始实行“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到20xx年底,中央资金支持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兵团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总量达120亿元,改造d类危房(最危险的)面积3000万平方米,全国中小学危房比率由改造前的9.6%下降到7.6%。二是基础教育费用较高,农民无法承受。根据对河南、陕西、四川的农户的直接问卷调查,农村子女上学费用是目前农户家庭最大的开支。陕西省大荔县20xx年平均农民家庭支出为7869.07元,其中子女上学2714.07元,占35%。宝鸡县20xx年农民家庭平均支出为8219.63元,其中子女上学2334.67元,占28%。四川省三台县古井镇接受问卷调查的30户农民中,上学支出占农民家庭消费支出为33.47%,卢溪镇为30.57%,鲁班镇为28.75%。有些孩子因为支付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当地农民说“学校修漂亮了,上得起学的孩子却少了”。三是师资水平低,教育质量不高。目前由于工资、住房及其他条件原因,农村中小学中一些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或流向城市,或离开教学岗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难以保证,升学率低,9年制义务教育的失学率相对较低,进入高中阶段失学率剧增,往往因考分低1分或几分需要缴上万元而失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农村就业技能培训主要由一些私人部门或机构举办,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才能参加,而大多数农民因得不到有效的就业技能培训,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就业时也只能干一些粗活、重活、脏活,非常不稳定。

(四)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尽管民政部正在研究对农村特困户的救助办法,但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只是在一些地区起步。如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已经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特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广西20xx年出台了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但上述地区农村人口只占全国农村人口16.56%,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非常低。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方面。

目前,国家财政对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方面的支持已经体现在各个科目的预算安排上,但投入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有效性不强。既有缺位,也有越位。越位主要是财政供养的农业事业单位人员过多,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支出过多,一些本该由市场调节或由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也由政府负担。而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投入在政府支出中所占比重很低。

(六)农村基层机构运转方面。

县、乡(镇)负债现象严重。实地调查的中西部地区3个县,县、乡、村都存在债务。河南省西平县目前县、乡、村债务累计达2.2亿元,其中乡村债务高达1.4亿元;河南省滑县截止20xx年底,历年滚存赤字2212万元,全县债务总计2.9亿元;四川省三台县累计赤字6123万元,全县债务总计11亿元(5倍于20xx年县财政收入)。

由于财政困难,中西部地区大多数乡镇党政机构的办公经费标准低,运转发生困难,乡镇干部工资大多是“裸体工资”,并且不能正常发放。

造成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质量偏低、矛盾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行体制导致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二元结构,城乡投入差距明显。我国现行的体制格局是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带有特别明显的工业偏好和城市偏好,城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由公共财政供给,如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尽管各级财政都安排一定的支出,相比较而言,无论是总量水平还是相对水平都是很低的。据初步统计,20xx年,全国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330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3%,如果扣除国债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11%左右。实地调研的河南省滑县,总人口为122万人,农业人口为113万人,占总人口的93%。20xx年全县人均公共建设财政投入为131元,而农村人均公共建设投入为7.55元,仅相当于人均水平的5.8%。其次,县乡两级财力有限,无力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目前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主要由县乡两级政府承担,而县乡两级财力困窘,难以提供有力支持。1998—20xx年河南省西平县用于支持乡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包括农村教育支出)的支出分别是1009万元、1028万元、1171万元、1013万元和1172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7%、6%、6%、4.9%和4.5%,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其他各县的情况也大致相同。第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现行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虽然划分了财权,但事权仍是模糊交叉的,特别是在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本该由上级政府投资的公共产品,有的却通过转移事权交由下级政府提供,甚至村民自治委员会还承担了较多的政务,供给主体错位现象严重。如:基础教育、计划生育都是基本国策,涉及整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但目前这些事权主要由县、乡政府以及村承担,中央和省一级负担的比例比较低。第四,税费改革留下的投资缺口暂时还无法弥补。以前,村集体兴办公共事业主要靠提留统筹和摊派集资。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从制度上规范了农民的税赋,刹住了面向农民的各种集资、摊派、收费行为。但目前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仅能保证基层政权的运转和农村教育的需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缺乏相应的资金来源。按照国家规定每人每年不超过15元的标准和“一事一议”

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国家财力有限,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尚在完善之中,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

(一)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资源配置结构、人口分布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必然选择。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要适当,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成本问题。

我国现有乡镇3.9万个,行政村69.5万个(注:中国农村经济主要数据1978—20xx,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xx),按自然村计算,村数更多。如果依现有乡村布局和人口分布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不仅需要庞大的财政支出,国家财政负担不起,而且组织成本和投入成本都很大。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些村庄和乡镇将会合并,如果依现有乡村布局和人口分布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还会造成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和配置失效。从日本的“并村运动”和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实践看,即使在人口密度大于中国的日韩两国,农村人口的相应集中和居住乡村的适当合并,对于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和公共财政资源有效配置也是必要的前提。

(三)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缩小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可以说是“全面小康”最重要的内涵之一。但应当强调的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还不可能消除这种差距。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差距也是城市化的动力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所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要承认城乡差别的现实,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逐步扭转“三大差别”,而不能强求农村道路、饮水、学校、文体、路灯、垃圾站等公共事务达到与城市一样的标准,这是不切实际和不现实的。

(四)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20xx年,我国东南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400美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超过了3000美元,而西部9省区的平均水平还不到600美元。20xx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309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仅为1741元。当浙江省上虞市的农民开始考虑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时,中西部的西平县、三台县和大荔县的农民还在为吃水用水发愁;当上虞市农民开始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时,西平县、三台县和大荔县的农民还在脸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刨食;当上虞市农民生意开始做到国外时,西平县、三台县和大荔县的农民还守望田野,不知道山外是怎样的世界;当上虞市农民家用电器升级换代,轿车、洋楼进入百姓家时,西平县、三台县和大荔县的农民可能连电都用不上或用不起。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种差异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在制定农村公共服务和小康建设目标和政策时,要承认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在这个基础上,区别对待,分类、合理设计和制定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目标、标准等指标,绝不能一刀切。

(五)财政体制和财力格局。

分税制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增强了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同时,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的体制因素,财政体制的不完善使得财力分配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财力逐级上收,中央和省一级财力在整个国家财力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对加强宏观调控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建设是必要的,但县乡财力薄弱,使得由其承担的农村公共产品无法得到保证。二是1994年的分税制是在当时财政收支包干基数的基础上确定的,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情况的变化,这些收支基数的不合理性日益突出,地区间财力差异进一步拉大。四川省三台县为2.1亿元,河南省西平县和陕西省大荔县不足1亿元,与浙江省上虞市的财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现行财力格局决定了不同级次和地区间公共财政的支出能力,客观上也决定了现阶段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主要应由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承担,不同地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选择也应有所区别。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政府财力的状况决定了这些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量力而行,尤其不能急于求成。

(六)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突出解决主要矛盾。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有生理意义上的需求,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得到越来越高程度满足的问题,也有生存需要之上的发展需要得到实现的问题。发展需要不仅包括生理意义上的需求延伸,如健康、休闲等,而且包括社会意义上的需要,如提高文化水平、掌握更多社会竞争技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等,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非常严重,不要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我国财政经济实力还不雄厚,解决人口和幅员面积占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农村问题,难度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在思想认识上,既不能悲观丧气,看不到希望;也不能盲目乐观,幻想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问题。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策略上,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分清缓急,有先有后,统筹兼顾,逐次解决。

(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上同时做文章,重点是增量调整,逐步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力度。存量调整主要是:重新配置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现有财政资源,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调整压缩粮食流通领域的财政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调整政府农业管理职能配置,整合农业财政资金,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和加入wto后的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农业财政资金分类,减少交叉和中间环节,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量调整主要是:认真落实财政预算内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2004年比例不少于70%,2005年以后达到80%以上;调整国债资金的投入比例,2004—2005年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由现在的1/3提高到2/3,2006年以后逐步提高到80%以上。同时,采取税收优惠、贴息等措施鼓励社会其他力量进入农业农村社会发展领域。

(二)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

国家财力有限决定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分阶段、分区域地排出优先序。排序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先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后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先保证纯公共产品,后提供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对地方政府和农民的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由于财力不足,近年来县乡政府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县乡财政绝大部分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开支和教育开支,农业、农村公共事业只能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在对农户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列出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育投资修建校舍、提高师资力量;减免学生上学费用;解决灌溉用水;增加医疗点、减轻看病负担;开展技术培训;解决收看电视难问题等十一项内容供农民选择。由于各地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农民选择有所差别,但是如果排除区域性差异,农民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是道路、桥梁、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农户对此问题的关注率高达100%;陕西省大荔县农户对此问题的关注率达到79.6%;浙江省上虞市农户对此问题的关注率达到52%。

二是减少子女上学费用。河南省西平县高达93.33%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陕西省大荔县87%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陕西省宝鸡县83.3%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浙江省上虞市80%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三是增加教育投资修缮校舍和提高师资水平。河南省农民对此关注率达到92.22%;陕西省宝鸡县农民的关注率达到88.9%;浙江省上虞市农户的关注率达到80%;陕西省大荔县农民关注率达到63%。四是增加医疗点,减轻看病负担。陕西省宝鸡县农户对此关注率达到90.7%;河南省农户的关注率为72.22%;陕西省大荔县农户对此关注率为70.4%;浙江省上虞市农民对此关注率达到61%。五是帮助发展生产、开展技术培训等。

(三)在政策设计上要留下城乡协调发展的接口。

使农村居民享受国民待遇,享受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这就意味着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最初的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设计方面考虑未来城乡政策统一的需要。

(四)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乡(镇)村布局调整。

进一步深化地方行政改革和农村管理机构改革,把减人和减事结合起来,逐步减少村委会承担的政务活动,取消村委会的“政务职能”,这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充分履行责任,避免职能下放;另一方面也要求村民自治组织在理清“政务”与“村务”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行使自治权力,维护农民利益。

从大的区域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呈递减之势,对中央、省级财政依赖程度递增,加上各地区农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情况不尽相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主产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大多数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相应承担的比例要多一些。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县乡财政状况的好转,可以逐步将一些领域的发展职责让渡给市场调节和县乡政府;东部地区地方财政财力较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主要由省、县乡财政负担,但作为政策引导,中央财政对于东部地区应给予适当补助。

(六)建立民主参与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和“第三方”实施的运行机制。

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否符合农村大部分居民的实际需求,是衡量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有效性的重要原则。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需要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改革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决策程序,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要从制度上确立由农民、农村的内部需求来决定公共产品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向的制度,建立由内部需求决定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同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实行“第三方”实施、政府部门和农民进行监督的方式,提高政策实施的质量,避免由“条条”决策,由“条条”搞“工程”、搞“行动”等不切实际的做法。

(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稳定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先规范、后降率、再转制”的原则,分步实施。第一步,利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机,在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及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措施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农业税税负,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将农民税收负担降低到3.5%左右,同时明确规定征收的农业税全部返回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随着土地资源税、所得税和增殖税等税制的完善,取消农业税,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技术应用时期,也是各国政府在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技术应用离不开合作和互动方式,合作必须建立在互相信赖的人际交往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广交朋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和当代社会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比较客观地了解当代农村初级中学的班级人际交往的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供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状况,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提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这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研究工作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本校初二年级组六个平行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进行调查问卷,该教学班共有43位学生,其中男生21名,女生22名,平均年龄13。5周岁,被调查的对象中农村学生占全体学生总数的97。7%,学习成绩该教学班在整个年级组中名列前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以初一第一学期的期终考试为参考指标),本次调查共分二十七个指标,其中二个指标各分三个支指标进行调查,基本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同伴和长辈等在活动中的交往情况,同时能主观地反映该班的每一位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实情况,问卷着重就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为了比较真实地反映该班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对问卷调查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的有关原理进行对原始数据作精加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了必要的访问,对学生人际交往的统计数据运用了教育统计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作了大量的处理工作,以求得比较准确的结论。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两个指标(学生的。

自我评价。

和同伴评价)进行比较分析。

1、从表(六)可以知道:中学生被本班同学列为的朋友,次数平均为3次,其中男生为2。86次,女生为3。14次,女生优于男生;女生平均分为6。23分,男生的平均分为5。76分,平均得分为6。00分,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这充分说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总体评价过高。

2、中学生认为好朋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从表(四)中不难求得,首先是同学之间要信赖可靠,其次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交流,彼此间有相互了解,倾吐自己的心声,再次是在学习上互助,同学之间有问题互相帮助,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最后是性格形似、兴趣、爱好相同,参加某一项活动后,交流的机会增加,很容易形成好朋友的原因。从同伴评价的结论中可以知晓,好朋友常常三、四个组成一个小群体,在这些好朋友中,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男、女同学界线分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一位学生拥有异性好朋友,其余均是同性朋友组成的群体。

3、中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客观状况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人际关系的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37。2%的学生两者之间的评价基本相符,但两者完全吻合的人数只占全班人数的2。3%,有62。8%的学生不能真正反映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其一学生反映自己人际关系的水平高于实际人际关系的高达95。4%,相差5位及以上的占44。2%,其二低于实际人际关系的只占2。3%,说明两者之间的评价有特m显著的差异,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期望值过高,因此反映了中学生对好朋友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盲目性。

4、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好朋友拥有最多的9人次,大于或等于5人次占全班人数的16。3%,没有拥有一位好朋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9。3%,其中男、女学生中,女学生拥有的比例比男生高出14个百分点,男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比例相当,学习成绩一般的优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女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是班干部中的比例占75%,女生中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上互相帮助,增加了互相之间的交流机会,并且在学习上主动帮助学习成绩欠佳的同学,很容易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因此人际关系就比较好,但男、女学生中拥有“孤独者”的比例相同。

五、调查结果分析的对策和建议。

1、当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率不断上升,家庭结构主要以“三代同堂”和“核心家庭”占主要形式,特别是“三代同堂”,由于年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时代,人的思想,与受教育的时间不同而充分显示出不同的观念,对新生事物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则需要相互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尽努力填补代沟,鼓励小辈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人际交往方面上,思想要解放一些,给子女多一些爱,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束缚,正确地引导子女与同伴进行交流,建议社会和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家长这一领域的教育,此外也请家长时常关心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对策,帮助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正确引导子女在人际交往上健康地发展。

2、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作为教育对象理应担当起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常交往的能力,传授正确交往的方法和技能。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学生会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益知、健康、有趣的活动,通过活动,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际交往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间的团体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涉世未深,在实际交往中会面临新的问题,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分支机构“人际交往会诊室”,请富有经验的老师担任辅导员,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每个群体中总会出现几个“孤独者”,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应当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一些交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寻求人际交往关系不佳的学生改变现状的“处方”,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3、作为中学生的本人而言,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屡遭失败,应树立信心,改变以往处事的陋习,主动与其他同伴交流,寻求自己的“病因”,多一些信心,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必要的“诊断”,克服个性中的消极因素,不断充实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的学生,要发挥人际关系较好的作用,帮助人际交往关系欠佳的学生,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以适应新世纪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需求。

一、该公司人才招聘的现状。

当前,该公司还没有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招聘人才,大多数都由总经理直接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来招聘人才。在面试前由于基层管理人员没有书面资料给予求职者介绍该公司具体的工作流程等详细说明,使得一些求职者对该公司能力的怀疑,也因为该公司没有大型企业的市场和资产等能力而选择了其他的企业,也是导致目前该公司人力不足现象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该公司在人才招聘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该公司在人才招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单独设置人力资源部门。

该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重视性不够,忽略了人力资源部是现代企业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即使有,其日常工作也仅仅局限于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工作,没有行使到人力资源管理应尽的职责。

(二)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

该公司对人才的招聘较为随意,更多时候是在人手紧缺或者员工大规模流失的情况下仓促进行招聘,缺乏人力资源计划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对招聘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对该公司而言,招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需要。

另一原因,因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民办高校的陆续出现致使应往届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所以该公司错误认为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非常容易,反映在招聘工作中,思想上不重视,准备不充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结果往往导致招聘工作以失败告终。

(三)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

由于该公司在市场的弱势,竞争力不强。而大型企业在市场占有率、资产拥有量、品牌效应、薪资水平、工作条件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该公司无法与之匹敌。同时,该公司发展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缺失,也是造成该公司比较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的原因。

三、改进该公司人才招聘对策建议。

(一)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

1、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计划,统计出所需要的人员的类别及数量。在现有的人员储备的基础上,编制出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有的放矢的组织招聘工作。

2、编制适合于岗位需要的职务。明确该职务是完成何种工作;应聘者为了胜任此项工作,必须具备的何种能力;企业将如何对此进行考核等。职务说明应该尽量描述清楚,避免由于不具体的信息带来的无效招聘者,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准备企业简介及招聘简章。招聘的过程一方面是企业寻找合适员工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的过程。企业简介、招聘简章等资料都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窗口,都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准备时必须凸显企业特点,以其优势来吸引应聘者。

(二)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

1、组织招聘小组。招聘录用的人才必须满足相关部门的需要,因此仅仅由人力资源部单独完成招聘工作是不现实的。应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联合各部门相关人员组建招聘小组,将招聘工作各环节进行细分,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此项任务。

2、应聘人员的选拔。应聘人员的选拔是招聘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有面试法、笔试法、情境模拟法等方式。在选拔过程中,招聘人员应该客观、公平的进行工作,确保在应聘者中筛选出最适合的人员。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该公司在企业声誉,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人才成长机会等方面都不如大企业,所以在招聘之前必须对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和知识体系进行详细的考虑与规划。把好招聘关,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招聘程序,公平公正,因岗寻才,宁缺毋滥。以选任“适合的人才”为原则,而不是期望的人才,要明白“适才比英才更重要”。另外,员工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能,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才有助于员工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效率的提高,又可以让员工在制度的保证下,对自己在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信心。一套科学高效的引进机制,要求用人单位在用人上注重学历但又不惟文凭,重视能力和个人品质,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中找到用武之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人才。

通过多种科学途径引进人才,例如人才市场、报刊广告、互联网、猎头公司、熟人推荐等都是有效的人才招聘渠道,对该公司来说一般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模式,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市场对于招聘普通管理、技术类人才有其简便快捷的优势,报刊广告渠道的优点是信息覆盖面广,可收到较多应聘资料,同时,可减少应聘的盲目性,缺点是广告费昂贵,费时较多,猎头公司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方面有其优势,但招聘效果与猎头公司的服务质素关系较大,故须对猎头行业作较深入的了解,对猎头公司的服务进行评价,寻找最合适的猎头公司。通过网络招聘是一个新兴的人才交流渠道,具有使用方便,反馈迅速,一个交费时间内不限使用次数的优点,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优势将会日益明显;从目前使用实际情况看,它的缺点是受上网人数与类型影响,以it专业技术类、文职类、财务类及公共管理类等人才招聘效果较好。

四。人才的使用。

五、调查总结。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不断扩大,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人才的来去留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引进人才,管理好人才,留住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小学阶段要想打好学生一生成长的底子,不仅要让学生逐步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让他们掌握好学习的基本方法。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时期,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对人的一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其意义远远大于知识掌握的多少,远远大于学习成绩的好坏。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了解,目前我市小学中的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而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为了改变现状,寻找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深入本市第xx小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我市第xx小学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情况的调查,真正探究小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改进,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二、调查过程。

调查对象和范围:随机确定二年级至六年级中各一个班级作为课堂教学和作业情况调查对象;随机选取二年级至六年级中187名学生作为调查问卷的对象。随机选取二年级至六年级中36名学生进行访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本次调查采取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法”共设计35个问题,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采用无计名的方式进行,并在调查前向学生讲明了调查的目的、意义,尽量消除学生的顾虑,保证调查的质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学生分两组进行分析:小学2—3年级为一组,小学4—6年级为一组。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学习态度方面。

在调查问卷中有四道题目是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

1。上课时你会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吗?在187份调查问卷中,有40%的学生是积极参加的,有57%的学生表现一般,还有3%的学生不参加。

2。在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中,你的表现怎样?(a积极发表意见;b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c不参与)。

3。课堂上你会认真倾听同学回答问题或老师讲解吗?(a会;b有时会;c不会)。

从以上的两道(2、3题)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但在小组交流中积极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

以上的三个方面,问卷结果和我们的听课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听课率还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听课都比较认真,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多;主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和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在学习态度方面,通过和老师的交谈还了解到:勤学好问的学生在一班中大约占五分二,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刻苦精神。

调查问卷的第4道题目是:

你最喜欢哪一门学科?(a语文;b数学;c英语;d美术;e音乐;f体育;g其他)。

本题目目的是想了解学生的兴趣情况。从调查问卷和我们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不一定就是主科,而是他们最喜欢的老师任教的哪一个科。例如在调查的三个班中,其中有一个班的体育科、另一班的音乐科是学生欢迎的,其次才是语文、数学科。学生之所以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是因为这个老师的课上得好,生动、有趣。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调查中发现,在120张调查问卷中有47。5%人认为上学为了爸爸、妈妈或者是自己,有43人根本就没想过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只有23%的同学认为我们是为了将来建设祖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学习的。这说明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他们说不清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是为父母、为老师而学习,或者认为是为个人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而学习。并且在接受调查访谈中有18%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二)学习习惯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8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练习能独立思考完成后等候展示思维过程”(“等待同学或老师说了再做”的学生只占10%);7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有75%的学生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等。

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作业习惯部分比较差。我们检查了5个年级中6个班级小学生的语文、数学作业,其中有4个班级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做得比较好,还有2个班级的学生作业质量普遍比较差,表现在字迹不端正,随意涂改,不整洁,正确率不高。听课观察: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不多。

2。预习、复习习惯尚未完全“定型”。调查问卷显示,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学生占27%,“有时预习、复习”的学生占52%,“老师布置就会预习和复习”的学生占21%。通过我们与老师、学生的交谈,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学生能自觉对学科内容进行预习、复习的习惯尚未形成。

3。部分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听课观察:例如语文课,教师要求读完课文后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已的意见,但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等待,一旦老师提问便“沉默是金”。有的课堂上表面热闹,有问有答,实际情况是除了几个优秀的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外,不少学生都是等待其他同学或老师的答案,或是随声附和,自己根本不动脑筋思考问题。

4。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调查问卷的这所小学中,二至六年级的187名学生中有75%的学生喜欢看课外书,有84%的学生家长支持孩子看课外书,有45%的学生几乎每天看课外书。从调查结果看,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呈上升趋势,但家长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阅读时间也呈下降趋势。

(三)生活情况方面。

1。从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反映出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不轻,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尤为繁重。调查表明小学2—3年级学生有77。6%的学生可以在1小时之内完成作业,16。1%的学生要用2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作业;4—6年级有55。9%学生可以在1小时之内完成作业;有43%的学生要用2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作业。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正不断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视野。游戏不仅被电子化,而且被网络化。网络和电子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制约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弱,猎奇心强,是非观念尚未形成,由于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受到不良影响也最为严重。当然通过网络,学生也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18%以上的学生上网的目的就是玩游戏或聊天,更有4%的学生期待着发生网恋。

3。家庭“两极”教育。据我们了解,目前好多家庭在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上普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望子成龙期望值高,巴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成绩比别人优异,以后能考上重点中学乃至大学,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家长的这一想法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明显地得到了反映。在家长们看来,要实现上述目标,现在就必须让孩子拼命学习,除此别无选择。于是乎,频频请家教、“陪读”到深夜等现象也就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更有甚者,节假日里竟然把孩子关在家中,不得外出一步,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两个字:学习。沉重的高压式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孩子没有时间思考,甚至连跟父母交流的机会都很少。试想,一个原先喜欢学习的人,如果长期受到这种不和谐的“外力”作用,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受到挫伤那才怪呢!另一种情形则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倾向又开始抬头。好些家长认为,现在孩子读书,要么将来能考上大学,继而找个好工作,否则读与不读无啥两样,时下找工作还不是靠关系和碰运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的家长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我们知道,人都具有惰性,家中的孩子在无人管束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就表现出贪玩、顾不上学习等一些常见的天性来,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业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也就不足为奇了。

4。日常生活中不能完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接受调查访谈中的大部分学生,日常起居中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父母代劳,甚至有13。2%的学生鄙视劳动,47%学生没有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8%的学生表示父母不让参与做家务。

5。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调查结果表明20%——-25%的学生在当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遭受打击时,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有10%—20%的学生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

四、解决问题对策。

(1)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纳入各科的教学计划,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就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就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的任务或目标;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要及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活动去改变原有的态度。教师持续的要求和及时的表扬是改变旧的不良态度、形成新态度的前提。我们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要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不耻下问,上课精神集中,认真听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等。

特别是差生,老师更加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勇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辅导,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3)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端正态度、养成习惯。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就会变成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读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会赏识学生,课堂上给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努力转变角色,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要给时间、空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合作学习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品质。

(4)建立目标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它将对于人生、事业、生活起着经常性、永久性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按照下面的一些方面去要求:

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学习分析的习惯、讲究效率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书报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要把以上这些常规习惯逐步打造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即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维,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中,经常检查、督促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教师应该经常布置和检查学生的学科预习、复习情况,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通过教学常规教学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6)要切实地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尤其是家庭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适量。要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网络的虚拟性、平等性、信息多面性,正好满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从而导致了他们长时间沉溺网络,因网络滋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日益突出。作为学校应把“网络”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健康地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8)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

目前,未成年人基本上为独生子女,与人平等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孤独、自闭、忧郁等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或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学校、教师都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并要学习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活得健康,活得快乐。

(9)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父母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行为习惯、个*好以及家庭气氛、家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子女,熏陶着子女,对他们的智力发展,特别是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发展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五、调查体会小结。

此次在xx市第xx小学的社会调查实践,收获颇多。通过这次调查实践,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树立榜样,启发自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要反复抓。这样才能收到好效果。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五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调查时间:.

2、调查地点:xx制药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xx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xx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六

通过调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善建议,使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xx事业管理局。

xx年3.20—xx年4.8。

1、事业管理局的工作性质;

2、事业管理局的日常管理;

3、事业管理局的存在问题;

4、解决事业管理局问题的对策。

为了深入了事业管理局服务意识的相关情况,我于xx年3月20日至xx年4月8日对事业管理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了“多看、多听、多问、多查以及多想”的方式,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得到了该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笔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负责管理和承办覆盖全市的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和支付;管理和承办城镇各类职工的失业保险、失业保险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和支付;编制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的具体计划和宏观规划,研究制定各种保险基金的统筹方案及实施办法;参与制定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实施办法,具有对保险范围内执行职工退休,失业待遇正确与否的复核权;促进保险基金的融通、增值,提高给付能力,充分发挥保险基金的保障和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双重功能。

(一)处理审批慢流程复杂时间跨度大。

(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三)人员老化。

很多人都是工作多年的老的工作人员,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些办公本领如微机等掌握的不是很好。对待来办事人员没有良好的心态和语气,往往激发矛盾,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四)精通业务人员及员工培训滞后。

xx局由于政府编制问题已经多年没有充实年轻的一线人员了,都是工作多年的人员,年龄层次偏高,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较慢,人才储备几乎为零。

(一)工作制度。

着手对原有的工作制度进行规范。规范事假制度:因事必须本人处理者可请事假,半天以内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半天以上,一天以内的,报办公室批准,一天以上的需经中心领导审批;工作时间必须佩戴胸卡;在工作时间不看书报杂志、不吃零食、不玩电脑游戏、不上网操作股票等都写入职工守则里。实现工作制度标准化,解决长期存在的松散情况。

(二)人员服饰。

针对原来工作人员穿衣随便的情况,规定了职工每天必须统一着装,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职工的团队感。

(三)规范语言。

作为窗口性行业,在整个建设管理过程中,语言的规范化是重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专门组织礼仪培训,强调“微笑服务”,并要求职工在接待群众及单位时礼貌规范用语“您好,您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是接待时基本礼貌语言。并把这条纳入年终的考核内容之一。

(四)增加计算机的使用。

规范报审表,安装机读审批表系统,完善办公自动化体系,开通网上办公,网上报审,网银缴费等。增加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的培训和使用率,可作为技能审核的一部分。

(五)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政务活动,如查询事业管理局的政策法规,在线报审与缴费,甚至可以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民群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引入平台概念,进一步说就是网上平台的意思,对人才引进、解决困难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挂靠等方面正在逐步计划进行网上服务功能,目前已经有50%的业务在网上进行操作。在市中心的启动下,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增加人性化功能,优化后台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原则,让单位和个人足不出户轻松办理业务。

(六)建立培训考核机制。

1、在人员上岗时,严格把关,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上岗合适的人员。坚持这个原则,做到因岗用人,因此不论转岗还是新进入的成员,都能很快投入到工作当中,人员因不合理匹配而无法完成工作的情况大大降低。

2、建立长期的人员技术培训班,使新成员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锻炼的机会,迅速成长为骨干。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分别进行,有专业培训,也有普通的大众培训,将培训贯穿于工作过程当中,使成员始终保持一种持续学习、进步的动力和状态,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鼓励成员不断创新,对技术骨干人才以全面的支持和较宽松的政策,重奖有特殊贡献的成员,为创新成员承担创新风险责任以留住优秀成员。对于技术型成员,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与激励紧密挂钩,促进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激发成员从行局角度考虑问题,加深成员对本单位的认同感。

4、制定一个有效的薪酬考核政策,对不合格的人员采取淘汰制。通过严格进入、鼓励创新、培训人员等措施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梯队,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呈良好方向发展。

5、建立考核体系,启动“八大服务项目”,设置专岗专人,同时对这些工作人员制定统一的考核体系。以自身努力和后边平台业务共同发展为考核目标,如负责派遣员工根据其全年业务完成情况及年终互评得出其全年考核结果,从而给予其优秀、良好、合格三类不同奖惩。这一考核体系的出台,将打破原来社保局“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制度,让全局的职工都依据其不同的努力成果得到其应得报酬,激发职工的斗志,这是整个平台建设过程中最能振奋人心的一件事。

6、持“客户至上”原则。原来我们的许多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一副“朝南坐”的脸对着客户,对着百姓。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职能有所改变,打破原来职工的固有思维,这一原则特别对政府职能的操作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在办理业务时,如果还是以前的思想认为自己手握重权而态度冷淡甚至蛮横,不仅仅我们有这个服务内容,其他各区县也有,去其他区县也可以接收办理。因为客户的流失就有可能影响其年终的考核,该举措使得职工必须懂得“客户是其衣食父母”,提高办事质量,加强办事效率,从而更好的服务大众。

7、加强开放式交流和合作。加强各部门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整合人力资源。但是在目前,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当中我们多次联系周边各区县,发现大家互相间的交流太少,上级似乎整合了各区县,却又好像大家各管各的,随时都可以脱离。所以,需要建立健全交流机制,加强各县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以达到取长补短,不断加强提高的目的。

此次在事业管理局的社会实践,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实践,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感觉到改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肯定是困难重重,但是改革之路必将继续下去。只有重新定位,面向市场,面向广阔的企业和个人,社会报保险事业才会顺利走下去。只有继续协调管理,整合相关资源,贯通全市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加强自身管理,为社会提供更优良的服务,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服务人民。同时,感觉到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本人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的请教,虚心的学习,尽量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使自身的理论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实践能力与水平也得到较大地提高。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七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技术应用时期,也是各国政府在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技术应用离不开合作和互动方式,合作必须建立在互相信赖的人际交往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广交朋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和当代社会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比较客观地了解当代农村初级中学的班级人际交往的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供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状况,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提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这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研究工作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本校初二年级组六个平行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进行调查问卷,该教学班共有43位学生,其中男生21名,女生22名,平均年龄13.5周岁,被调查的对象中农村学生占全体学生总数的97.7%,学习成绩该教学班在整个年级组中名列前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以初一第一学期的期终考试为参考指标),本次调查共分二十七个指标,其中二个指标各分三个支指标进行调查,基本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同伴和长辈等在活动中的交往情况,同时能主观地反映该班的每一位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实情况,问卷着重就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为了比较真实地反映该班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对问卷调查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的有关原理进行对原始数据作精加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了必要的访问,对学生人际交往的统计数据运用了教育统计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作了大量的处理工作,以求得比较准确的结论。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两个指标(学生的。

自我评价。

和同伴评价)进行比较分析。

1、从表(六)可以知道:中学生被本班同学列为的朋友,次数平均为3次,其中男生为2.86次,女生为3.14次,女生优于男生;女生平均分为6.23分,男生的平均分为5.76分,平均得分为6.00分,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这充分说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总体评价过高。

2、中学生认为好朋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从表(四)中不难求得,首先是同学之间要信赖可靠,其次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交流,彼此间有相互了解,倾吐自己的心声,再次是在学习上互助,同学之间有问题互相帮助,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最后是性格形似、兴趣、爱好相同,参加某一项活动后,交流的机会增加,很容易形成好朋友的原因。从同伴评价的结论中可以知晓,好朋友常常三、四个组成一个小群体,在这些好朋友中,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男、女同学界线分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一位学生拥有异性好朋友,其余均是同性朋友组成的群体。

3、中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客观状况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人际关系的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37.2%的学生两者之间的评价基本相符,但两者完全吻合的人数只占全班人数的2.3%,有62.8%的学生不能真正反映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其一学生反映自己人际关系的水平高于实际人际关系的高达95.4%,相差5位及以上的占44.2%,其二低于实际人际关系的只占2.3%,说明两者之间的评价有特m显著的差异,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期望值过高,因此反映了中学生对好朋友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盲目性。

4、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好朋友拥有最多的9人次,大于或等于5人次占全班人数的16.3%,没有拥有一位好朋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9.3%,其中男、女学生中,女学生拥有的比例比男生高出14个百分点,男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比例相当,学习成绩一般的优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女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是班干部中的比例占75%,女生中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上互相帮助,增加了互相之间的交流机会,并且在学习上主动帮助学习成绩欠佳的同学,很容易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因此人际关系就比较好,但男、女学生中拥有“孤独者”的比例相同。

五、调查结果分析的对策和建议。

1、当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率不断上升,家庭结构主要以“三代同堂”和“核心家庭”占主要形式,特别是“三代同堂”,由于年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时代,人的思想,与受教育的时间不同而充分显示出不同的观念,对新生事物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则需要相互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尽努力填补代沟,鼓励小辈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人际交往方面上,思想要解放一些,给子女多一些爱,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束缚,正确地引导子女与同伴进行交流,建议社会和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家长这一领域的教育,此外也请家长时常关心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对策,帮助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正确引导子女在人际交往上健康地发展。

2、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作为教育对象理应担当起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常交往的能力,传授正确交往的方法和技能。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学生会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益知、健康、有趣的活动,通过活动,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际交往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间的团体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涉世未深,在实际交往中会面临新的问题,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分支机构“人际交往会诊室”,请富有经验的老师担任辅导员,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每个群体中总会出现几个“孤独者”,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应当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一些交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寻求人际交往关系不佳的学生改变现状的“处方”,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3、作为中学生的本人而言,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屡遭失败,应树立信心,改变以往处事的陋习,主动与其他同伴交流,寻求自己的“病因”,多一些信心,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必要的“诊断”,克服个性中的消极因素,不断充实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的学生,要发挥人际关系较好的作用,帮助人际交往关系欠佳的学生,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以适应新世纪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需求。

一、该公司人才招聘的现状。

当前,该公司还没有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招聘人才,大多数都由总经理直接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来招聘人才。在面试前由于基层管理人员没有书面资料给予求职者介绍该公司具体的工作流程等详细说明,使得一些求职者对该公司能力的怀疑,也因为该公司没有大型企业的市场和资产等能力而选择了其他的企业,也是导致目前该公司人力不足现象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该公司在人才招聘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该公司在人才招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单独设置人力资源部门。

该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重视性不够,忽略了人力资源部是现代企业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即使有,其日常工作也仅仅局限于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工作,没有行使到人力资源管理应尽的职责。

(二)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

该公司对人才的招聘较为随意,更多时候是在人手紧缺或者员工大规模流失的情况下仓促进行招聘,缺乏人力资源计划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对招聘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对该公司而言,招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需要。

另一原因,因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民办高校的陆续出现致使应往届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所以该公司错误认为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非常容易,反映在招聘工作中,思想上不重视,准备不充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结果往往导致招聘工作以失败告终。

(三)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

由于该公司在市场的弱势,竞争力不强。而大型企业在市场占有率、资产拥有量、品牌效应、薪资水平、工作条件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该公司无法与之匹敌。同时,该公司发展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缺失,也是造成该公司比较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的原因。

三、改进该公司人才招聘对策建议。

(一)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

1、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计划,统计出所需要的人员的类别及数量。在现有的人员储备的基础上,编制出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有的放矢的组织招聘工作。

2、编制适合于岗位需要的职务。明确该职务是完成何种工作;应聘者为了胜任此项工作,必须具备的何种能力;企业将如何对此进行考核等。职务说明应该尽量描述清楚,避免由于不具体的信息带来的无效招聘者,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准备企业简介及招聘简章。招聘的过程一方面是企业寻找合适员工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的过程。企业简介、招聘简章等资料都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窗口,都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准备时必须凸显企业特点,以其优势来吸引应聘者。

(二)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

1、组织招聘小组。招聘录用的人才必须满足相关部门的需要,因此仅仅由人力资源部单独完成招聘工作是不现实的。应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联合各部门相关人员组建招聘小组,将招聘工作各环节进行细分,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此项任务。

2、应聘人员的选拔。应聘人员的选拔是招聘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有面试法、笔试法、情境模拟法等方式。在选拔过程中,招聘人员应该客观、公平的进行工作,确保在应聘者中筛选出最适合的人员。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该公司在企业声誉,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人才成长机会等方面都不如大企业,所以在招聘之前必须对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和知识体系进行详细的考虑与规划。把好招聘关,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招聘程序,公平公正,因岗寻才,宁缺毋滥。以选任“适合的人才”为原则,而不是期望的人才,要明白“适才比英才更重要”。另外,员工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能,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才有助于员工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效率的提高,又可以让员工在制度的保证下,对自己在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信心。一套科学高效的引进机制,要求用人单位在用人上注重学历但又不惟文凭,重视能力和个人品质,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中找到用武之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人才。

通过多种科学途径引进人才,例如人才市场、报刊广告、互联网、猎头公司、熟人推荐等都是有效的人才招聘渠道,对该公司来说一般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模式,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市场对于招聘普通管理、技术类人才有其简便快捷的优势,报刊广告渠道的优点是信息覆盖面广,可收到较多应聘资料,同时,可减少应聘的盲目性,缺点是广告费昂贵,费时较多,猎头公司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方面有其优势,但招聘效果与猎头公司的服务质素关系较大,故须对猎头行业作较深入的了解,对猎头公司的服务进行评价,寻找最合适的猎头公司。通过网络招聘是一个新兴的人才交流渠道,具有使用方便,反馈迅速,一个交费时间内不限使用次数的优点,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优势将会日益明显;从目前使用实际情况看,它的缺点是受上网人数与类型影响,以it专业技术类、文职类、财务类及公共管理类等人才招聘效果较好。

四.人才的使用。

五、调查总结。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不断扩大,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人才的来去留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引进人才,管理好人才,留住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八

二十一世纪是学问和技术应用时期,也是各国政府在训练体制改革的重点。技术应用离不开合作和互动方式,合作必需建立在相互信任的人际交往的根底之上才得以实现,因此培育学生广交朋友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和当代社会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比拟客观地了解当代农村初级中学的班级人际交往的现状,为训练行政部门作出科学的训练决策供应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状况,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提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力量,鉴于以上缘由,我们确立这个课题进展调查讨论。

本调查讨论工作采纳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本校初二年级组六个平行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进展调查问卷,该教学班共有43位学生,其中男生21名,女生22名,平均年龄13.5周岁,被调查的对象中农村学生占全体学生总数的97.7%,学习成绩该教学班在整个年级组中名列前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以初一第一学期的期终考试为参考指标),本次调查共分二十七个指标,其中二个指标各分三个支指标进展调查,根本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同伴和长辈等在活动中的交往状况,同时能主观地反映该班的每一位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实状况,问卷着重就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展调查。

为了比拟真实地反映该班学生人际交往的根本状况,对问卷调查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的有关原理进展对原始数据作精加工。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了必要的访问,对学生人际交往的统计数据运用了训练统计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作了大量的处理工作,以求得比拟精确的结论。本次调查主要采纳了两个指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进展比拟分析。

1、从表(六)可以知道:中学生被本班同学列为的朋友,次数平均为3次,其中男生为2.86次,女生为3.14次,女生优于男生;女生平均分为6.23分,男生的平均分为5.76分,平均得分为6.00分,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这充分说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总体评价过高。

2、中学生认为好朋友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从表(四)中不难求得,首先是同学之间要信任牢靠,其次课余时间常常在一起沟通,彼此间有相互了解,倾吐自己的心声,再次是在学习上互助,同学之间有问题相互帮忙,帮忙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最终是性格形似、兴趣、爱好一样,参与某一项活动后,沟通的时机增加,很简单形成好朋友的缘由。从同伴评价的结论中可以知晓,好朋友经常三、四个组成一个小群体,在这些好朋友中,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男、女同学界限清楚,在调查中发觉只有一位学生拥有异性好朋友,其余均是同性朋友组成的群体。

3、中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客观状况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人际关系的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37.2%的学生两者之间的评价根本相符,但两者完全吻合的人数只占全班人数的2.3%,有62.8%的学生不能真正反映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其一学生反映自己人际关系的水平高于实际人际关系的高达95.4%,相差5位及以上的占44.2%,其二低于实际人际关系的只占2.3%,说明两者之间的评价有特m显着的差异,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期望值过高,因此反映了中学生对好朋友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盲目性。

4、在本次调查中还发觉,好朋友拥有最多的9人次,大于或等于5人次占全班人数的16.3%,没有拥有一位好朋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9.3%,其中男、女学生中,女学生拥有的比例比男生高出14个百分点,男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比例相当,学习成绩一般的优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女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是班干部中的比例占75%,女生中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上相互帮忙,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沟通时机,并且在学习上主动帮忙学习成绩欠佳的同学,很简单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因此人际关系就比拟好,但男、女学生中拥有“孤独者”的比例一样。

1、当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率不断上升,家庭构造主要以“三代同堂”和“核心家庭”占主要形式,特殊是“三代同堂”,由于年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时代,人的思想,与受训练的时间不同而充分显示出不同的观念,对新生事物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则需要相互之间常常进展沟通,尽努力填补代沟,鼓舞小辈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特殊是父母对子女的人际交往方面上,思想要解放一些,给子女多一些爱,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束缚,正确地引导子女与同伴进展沟通,建议社会和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家长这一领域的训练,此外也请家长时常关怀子女在人际交往中消失的新问题,讨论对策,帮忙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正确引导子女在人际交往上安康地进展。

2、学校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校时间比拟长,作为训练对象理应担当起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训练,培育学生的正常交往的力量,传授正确交往的方法和技能。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学生会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益知、安康、好玩的活动,通过活动,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际交往力量在活动中提高,学生间的团体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我们应当清晰地熟悉到,由于学生的年龄比拟小,涉世未深,在实际交往中会面临新的问题,建议学校设立心理询问室的分支机构“人际交往会诊室”,请富有阅历的教师担当辅导员,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消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力量。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发觉每个群体中总会消失几个“孤独者”,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应当对这些特别的学生多一些沟通,帮忙他们找出缘由,寻求人际交往关系不佳的学生转变现状的“处方”,树立他们的信念,使他们的人际交往力量有所提高。

3、作为中学生的本人而言,在人际交往力量上屡遭失败,应树立信念,转变以往处事的陋俗,主动与其他同伴沟通,寻求自己的“病因”,多一些信念,必需对自己的行为作必要的“诊断”,克制共性中的消极因素,不断充实自己,在人际交往的力量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的学生,要发挥人际关系较好的作用,帮忙人际交往关系欠佳的学生,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以适应新世纪对劳动者综合素养的需求。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九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在当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企业。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员工培训在帮助公司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xx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1。调查时间:20xx.08

2、调查地点:xx制药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十

引言:通过调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善建议,使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调查对象:xx事业管理局。

调查时间:xx年3.20—xx年4.8。

调查内容:

1、事业管理局的工作性质;

2、事业管理局的日常管理;

3、事业管理局的存在问题;

4、解决事业管理局问题的对策。

为了深入了事业管理局服务意识的相关情况,我于xx年3月20日至xx年4月8日对事业管理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了“多看、多听、多问、多查以及多想”的方式,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得到了该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笔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负责管理和承办覆盖全市的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和支付;管理和承办城镇各类职工的失业保险、失业保险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和支付;编制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的具体计划和宏观规划,研究制定各种保险基金的统筹方案及实施办法;参与制定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实施办法,具有对保险范围内执行职工退休,失业待遇正确与否的复核权;促进保险基金的融通、增值,提高给付能力,充分发挥保险基金的保障和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双重功能。

(一)处理审批慢流程复杂时间跨度大。

(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三)人员老化。

很多人都是工作多年的老的工作人员,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些办公本领如微机等掌握的不是很好。对待来办事人员没有良好的心态和语气,往往激发矛盾,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四)精通业务人员及员工培训滞后。

xx局由于政府编制问题已经多年没有充实年轻的一线人员了,都是工作多年的人员,年龄层次偏高,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较慢,人才储备几乎为零。

(一)工作制度。

着手对原有的工作制度进行规范。规范事假制度:因事必须本人处理者可请事假,半天以内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半天以上,一天以内的,报办公室批准,一天以上的需经中心领导审批;工作时间必须佩戴胸卡;在工作时间不看书报杂志、不吃零食、不玩电脑游戏、不上网操作股票等都写入职工守则里。实现工作制度标准化,解决长期存在的松散情况。

(二)人员服饰。

针对原来工作人员穿衣随便的情况,规定了职工每天必须统一着装,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职工的团队感。

(三)规范语言。

作为窗口性行业,在整个建设管理过程中,语言的规范化是重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专门组织礼仪培训,强调“微笑服务”,并要求职工在接待群众及单位时礼貌规范用语“您好,您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是接待时基本礼貌语言。并把这条纳入年终的考核内容之一。

(四)增加计算机的使用。

规范报审表,安装机读审批表系统,完善办公自动化体系,开通网上办公,网上报审,网银缴费等。增加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的培训和使用率,可作为技能审核的一部分。

(五)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政务活动,如查询事业管理局的政策法规,在线报审与缴费,甚至可以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民群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引入平台概念,进一步说就是网上平台的意思,对人才引进、解决困难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挂靠等方面正在逐步计划进行网上服务功能,目前已经有50%的业务在网上进行操作。在市中心的启动下,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增加人性化功能,优化后台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原则,让单位和个人足不出户轻松办理业务。

(六)建立培训考核机制。

1、在人员上岗时,严格把关,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上岗合适的人员。坚持这个原则,做到因岗用人,因此不论转岗还是新进入的成员,都能很快投入到工作当中,人员因不合理匹配而无法完成工作的情况大大降低。

2、建立长期的人员技术培训班,使新成员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锻炼的机会,迅速成长为骨干。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分别进行,有专业培训,也有普通的大众培训,将培训贯穿于工作过程当中,使成员始终保持一种持续学习、进步的动力和状态,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鼓励成员不断创新,对技术骨干人才以全面的支持和较宽松的政策,重奖有特殊贡献的成员,为创新成员承担创新风险责任以留住优秀成员。对于技术型成员,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与激励紧密挂钩,促进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激发成员从行局角度考虑问题,加深成员对本单位的认同感。

4、制定一个有效的薪酬考核政策,对不合格的人员采取淘汰制。通过严格进入、鼓励创新、培训人员等措施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梯队,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呈良好方向发展。

5、建立考核体系,启动“八大服务项目”,设置专岗专人,同时对这些工作人员制定统一的考核体系。以自身努力和后边平台业务共同发展为考核目标,如负责派遣员工根据其全年业务完成情况及年终互评得出其全年考核结果,从而给予其优秀、良好、合格三类不同奖惩。这一考核体系的出台,将打破原来社保局“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制度,让全局的职工都依据其不同的努力成果得到其应得报酬,激发职工的斗志,这是整个平台建设过程中最能振奋人心的一件事。

6、持“客户至上”原则。原来我们的许多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一副“朝南坐”的脸对着客户,对着百姓。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职能有所改变,打破原来职工的固有思维,这一原则特别对政府职能的操作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办理业务时,如果还是以前的思想认为自己手握重权而态度冷淡甚至蛮横,不仅仅我们有这个服务内容,其他各区县也有,去其他区县也可以接收办理。因为客户的流失就有可能影响其年终的考核,该举措使得职工必须懂得“客户是其衣食父母”,提高办事质量,加强办事效率,从而更好的服务大众。

7、加强开放式交流和合作。加强各部门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整合人力资源。但是在目前,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当中我们多次联系周边各区县,发现大家互相间的交流太少,上级似乎整合了各区县,却又好像大家各管各的,随时都可以脱离。所以,需要建立健全交流机制,加强各县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以达到取长补短,不断加强提高的目的。

此次在事业管理局的社会实践,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实践,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感觉到改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肯定是困难重重,但是改革之路必将继续下去。只有重新定位,面向市场,面向广阔的企业和个人,社会报保险事业才会顺利走下去。只有继续协调管理,整合相关资源,贯通全市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加强自身管理,为社会提供更优良的服务,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服务人民。同时,感觉到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本人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的请教,虚心的学习,尽量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使自身的理论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实践能力与水平也得到较大地提高。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十一

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对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改变员工的平庸工作行为,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测性,保证质量低劣的员工无法进入,有效降低优秀员工的流失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各类员工进行不同目的的分类培训,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加强员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十二

现时的中国行政体制仍处于官僚制不足阶段,补足官僚制这一课,努力建构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具备中国特色的现代官僚制。只有建立法制化的理性管理方式,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措施才能得到落实,才能有效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最终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根本性转变。因此,xxxx年8月1-25日我对x县xx乡政府职能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一些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思考,下面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政职能交叉。

长期以来,党政职能交叉、政企不分,许多本应由党或企业管理的职能被政府所取代,导致政府职能过多,管理过宽,势必相应增设一些机构,从而使机构进一步膨胀。

(二)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不高。

随着行政主体的地位、影响和权能的不断变化,政府职能被不断地进行简单的切割划分和调剂配置,越切越细,越分越乱,切出来的“新”部分越来越多,职能越来越被人为放大,对设立新机构、增加新人员以便加强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三)政府已经渗透到私人领域二十世纪,政府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瓦格纳法则,在由农业和自给自足的社会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过渡时期,许多原来由家庭或私人供给的货物和服务转而由国家和政府来供给,因而产生了对政府绩效更大的需求,并且不断增长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要求政府进行辅助性投资。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处在瓦格纳法则所论述的社会过渡时期。加上一直受苏联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的职能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该由市场取代政府的职能也基本被政府担负了。综合经济管理职能、社会工作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等等全部集中在政府部门。政府职能的扩展必然带来机构的膨胀。因为政府职能的实现靠政府机构来完成,政府机构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主体,依职能而设,随职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政府职能的扩张是导致机构膨胀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要转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科学界定好政府职能,该归位的要归位,该释放的要释放,既不能把政府办成一个“万花筒”式的组织,也不能使政府出现职能空位。当前要重点理顺好以下两种关系,即按照党政职能分开的原则,理顺党的工作机构和政府机构的关系;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

(一)干部人事制度不合理。

长期以来,政府机构事实上存在着“能进、能上、能高”而“难出、难下、难低”的干部用人制度,缺乏竞争的动力与压力,也没有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干部只上不下,只升不降,一到年限就提拔,一遇机会就升级;政府机构一有条件就升格,一开口子就增加职数,机关变成解决就业和待遇的福地,致使干部队伍和机构迅速膨胀。

由于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机关普遍存在人浮于事、人满为患的情况,尤其是普遍存在“官”多“兵”少;后勤人员多,业务人员少;习惯于行政命令、分指标、批项目的多,业务骨干少;庸人多,能人少。因此,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是造成机构、人员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才能最终消除“肿胀”,保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二)不科学的政府系统自身的政绩评价机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

我国政府政绩评价机制可以归纳为一种“只看产出,不看投入”的机制,也就是说,在评价完成某个政府行为时,考察的指标仅仅是完成的结果,横向或纵向的对比,而忽略了为完成这个政府行为而进行的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系统的行为常采取行政命令方式,以撤换领导来制约和保证政府系统有序运行,这种方式常伴有主观的随意和感情的冲动。如有的领导常常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撤换部门负责人或在机构设置和人员增加上开口子,批条子,因人设事,因人设机构,缺乏公正严肃的约束机制。一是机构编制没有法律依据,缺乏硬约束、硬保障,机构改革缺乏硬配套支持,这就使得机构膨胀问题在软环境、软约束中可以自由地延续泛滥;二是财政拨付与支持随机构和人员的增多随意增加,“僧”多则“粥”多,“僧”少则“粥”少,人浮于事仅对行政效率有影响,对部门利益则丝毫没有损害。由于没有通过财政硬约束来限制人员和机构的增加,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有增编、增员的冲动和可能。因此,要切实精简机构和人员,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利益约束的办法,以部门为财政支出单位,实行政府包干制,即财政对政府各部门实行硬约束,增员不增工资总额,减员不减工资总额,把裁员的任务通过利益约束的方式下放给各部门;三是干部选拔任免缺乏制度保障,没有竞争的动力和压力,没有切实保证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

(四)乡政府组织自身的原因。

乡政府作为一个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组织,一旦被人们理性地设计出来,就会成为控制人、支配人的东西,具有天然自我膨胀的倾向。其一,政府同企业一样,政府行为是按个人成本收益原则来计算的,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这样每个政府官员都存在一种谋求特殊利益的冲动,为保持官位、升职、发财,必然培植亲信,选用自己的人,造成机关人员膨胀;其二,从组织学角度来说,在任何组织里,组织成员的收入和组织产出规模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保证组织成员的收入,就必须努力使自己的组织机构得以发展,因为规模的扩大,有可能使薪俸提高、职务提升更加便利,职务权力更大,含金量更高;其三,政府官员为了保证下属单位工作顺利,会尽最大可能争取保险系数,即加大投入维系更大储备。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由于他们由上级任命,要赢得上级的认可,就必须完成上级的指示,满足上级的愿望,这样一种行为方式在我国外延式的经济发展战略中便会演化成对高数量的追求,产值、速度等数量性指标成为衡量政府领导者、官员的标准,这迫使政府官员有着强烈的数量冲动:要更大的机构规模、更大的管辖范围、更高的社会指标。为满足数量冲动,政府官员行为方式的另一特征就是囤积,即政府尽可能扩大规模以滞存更多的资源;尽可能扩大活动范围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

(一)继续深化改革。

一是进一步明确县乡政府职能,规范县乡政府行政行为。缺位的地方要补位。如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这是政府的义务所在,不能完全交由市场去做。越位的地方要退位。对于微观经济领域,政府应该退出,但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如金融、电力等领域,政府必须起主导作用。对于其他领域,政府不应该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政府要学会放权,扶持一些非政府部门。挂靠在政府部门的一些半官方非政府部门,必须在人财物及业务方面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使这些部门真正成为承接政府具体性职能、技术性职能和一些社会性职能的重要载体。错位的地方要纠正。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该做环境违法企业的“保护伞”。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群众的利益。要让群众得到实惠,而不要去与民争利。二是在继续推进县乡机构改革的同时,必须着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既是改革中的重点又是难点。考虑到情况复杂和成本较高及历史影响等原因,必须由省政府统筹负责,稳步推进,以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三是深化有关综合配套改革。目前县乡综合配套改革效果不佳。要在建立社会保障等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以求改革的整体推进,才能巩固改革成果。

(二)改进对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不管是转变职能还是深化改革,人始终是第一因素。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往往对上负责多,为基层负责少。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达标升级考核事情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事情少。开会和外出考察的时间多,深入乡村老百姓田间地头调查研究的少。这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比,除了体制原因外,与我们现有的一系列考核管理办法和用人导向有直接关系。领导办事能力、工作成效、道德修养,群众在底下看得清清楚楚,但他们却决定不了领导干部的升迁去留,而是靠上级有关组织的某部分领导人。出现跑官卖官边腐败边升迁、检查绿化用油漆把石头涂绿、检查养殖大户时把全组的猪牛集中、明知是高污染企业,返还税收后地方基本没有一分钱,也要引进等奇怪现象也是这种考核机制带来的恶果。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管理办法,使干部都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三)保证合理支出需要,确保县乡政府的正常运转。

按目前财税体制,县乡没有主体税种,连“吃饭”财政都说不上,只有依赖上级财政的支持。要为群众办的事太多太多,而手中的钱太少太少。因此,一是必须改变政府间的财力划分,保证县乡政府有稳定的财源。二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调整转移支付结构。不要只就简单的东中西部划分来确定各地的转移支付力度,而是要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建立以县为单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保障“吃饭”基础上使各项事业得以协调发展。

(四)大力发展乡村社会自治组织,巩固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

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自治组织不发达,缺乏强大的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有效管理,不能很好解决调整后的政府职能社会接管问题。因此,作为补充,把乡村社会自治组织的机制创新作为构建农村社会管理微观制度的重要形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大力发展各类经济自治组织、中介服务组织等社会自治组织,以巩固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

总之,只有建立法制化的理性管理方式,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措施才能得到落实,才能有效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最终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十三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在当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企业。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员工培训在帮助公司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xx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1、调查时间:20xx.08.

2、调查地点:xx制药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xx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十四

分校:xxxxx分校。

指导老师:xxxxx。

时间:20xx年4月。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去年15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有约60%的份额;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小企业如何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的严峻课题。

(二)、调查对象:蓟县开发区企业。

(三)调查方法。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1、规模小。中小企业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

2、行业分布广,但地域性强。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高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城市、城镇,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难吸引人才。

3、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很重要。大企业持续正常的运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企业往往对个体的力量依赖性更大。这样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小型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应改进的方面。

1、人才储备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招聘体系。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现缺现招的办法,无法估计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员的需求,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甚至降低录用标准。这种招聘方式无法达到满意效果更谈不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发现人才和储备人才了。我们应该作好有效的招聘,有效招聘体系的建立需要有前瞻性、战略性、务实性及最低成本等原则要求。

2、中小型企业在用人方面法律意识淡漠。中小企业中劳资关系存在不平等、不公平、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劳资关系不规范,员工利益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违反《劳动法》的规定,随意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经常克扣和拖欠员工工资,劳工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在养老、失业、医疗等主要劳动保障方面投人较少。

(三)中小企业吸引人才具体策略。

1、善于识别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必须心理健康和有正常的人格。他们应有积极的人生观,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中的问题,能够面对和承受挫折,他们应该对自己和他人有责任感;他们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勤于学习,不断创新;他们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规律,尊重知识;他们应该有克己修身的人格品位;他们应该是“言必信,行必果”之人;他们应该设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个人生涯规划。具有以上特点的人才,只要给予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便可成为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分为显露型和潜在型两种,对于前者,大多数己有工作成就,比较容易辨认,但此类人才因受大家注意不易招聘或招到易被其它企业挖角。而后者才应该是企业所需要吸引和培养的人才,看出这类人才的潜质。

2、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人才。人才市场、报刊广告、互联网、猎头公司、熟人推荐等都是有效的人才招聘渠道,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一般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模式,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市场对于招聘普通管理、技术类人才有其简便快捷的优势,较高职位通过一般人才市场招聘较困难,需其他渠道的补充配合。报刊广告渠道的优点是信息覆盖面广,可收到较多应聘资料,同时,可减少应聘的盲目性,缺点是广告费昂贵,费时较多。猎头公司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方面有其优势,但招聘效果与猎头公司的服务质素关系较大,故须对猎头行业作较深入的了解,对猎头公司的服务进行评价,寻找最合适的猎头公司。通过网络招聘是一个新兴的人才交流渠道,具有使用方便,信息传播快捷,反馈迅速,一个交费时间内不限使用次数的优点,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优势将会日益明显;从目前使用实际情况看,它的缺点是受上网人数与类型影响,以it专业技术类、文职类、财务类及公共管理类等人才招聘效果较好。熟人推荐也是一个渠道,有些大型公司也很注重这一点。比如cisco公司就采取员工内部举荐和经常与员工个人关系圈保持接触的方式,吸引那些呆在其他公司内部不知道自已应该挪挪窝的人才。

3、树立吸引人才的正确观念。正确认识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是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前提。人才是多样性的: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以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全面的人才观可以克服狭益的人才观的弊端,使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美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十五

调查对象:外来农民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内容:调查当前流动人口学习需求情况。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通常指为就业、生活,拟离开其户籍地30天以上的人口。一般也会把这部分人员称之为农民工,他们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可是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直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存在各种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20xx年6-7月,我们就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进行了一次最新情况的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10份,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就业地分布餐饮业、建筑业为主。结合本次调查活动,对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以改善这一部分人群在城市中的生存能力。

调查情况:

1、农民工群体的文化基本状况及现状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从文化程度看,20xx年初,文盲/半文盲占0.8%,小学文化程度占19.6%,初中文化程度占59.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19.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4%。与20xx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80.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12.2%上升到20.%。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在本次调查中,农民工的平均文化程度为8.7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仍高达80.0%。在对阻碍你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的回答中,364%的农民工认为文化程度太低是最主要的障碍,这在所有选项中是最高的。

2、农民工从事的行业部门有所扩大,但仍以餐饮业、建筑业为主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分布的范围极为广泛,但就业部门仍然比较集中。在430个样本中,从事餐饮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分别占29.1%和56.7%,二者共占85.8%;与20xx年县统计局的调查数据相比,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但由于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在谋求某一职业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拿不出相关的技能证书,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只能甘居下风,去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简单劳动。

3、调查发现,50.0%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文化生活很不满意,42.7%的农民工选择用睡觉来打发闲暇时间,34.0%的人选择逛街,xx.1%的人喝酒聊天。此外,免费的电视、广播,花钱不多的报纸、网络,占了农民工文化生活内容的很大比例。调查显示,目前在xx县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有逐步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中技中专学历占32.4%,初中毕业占28.2%,高中毕业占20.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了10.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仅为8.1%。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对聊天、睡觉、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感兴趣,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民工更喜欢读书看报、上网和运动,偶尔涉足歌舞厅。在20--29岁的受访农民工中,有78.7%会在闲暇时间上网,19岁以下年龄段的上网比例达到了87.5%。

调查发现广大农民工对学习需求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农民工渴望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接受调查者认为,致富的障碍是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2、农民工要求接受指向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培训。

3、培训地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在接受培训的地点上、方法上应灵活机动,以业余函授培训为主,脱产为辅,以实地培训为主,网络为辅。培训的时间1个月以内为宜。

4、农民工从事二、三产业的愿望增强。农民工自身及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从事农业类的仅占8.6%,选择较多的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倾向于二、三产业中的建筑、餐饮、销售、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

针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深入思考,认真定位,加大改革力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1、调整优化教育培训专业。根据农民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传统产业和优势,围绕建筑、餐饮、销售、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努力为本地培养人才。

2、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农民工靠的是实用技术,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又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办学机制,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3、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添实验实训设备,增强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使受训的学员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直接上岗,对口就业,变劳务输出为技能输出。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十六

调查内容:

1、事业管理局的工作性质;

2、事业管理局的日常管理;

3、事业管理局的存在问题;

4、解决事业管理局问题的对策。

为了深入了事业管理局服务意识的相关情况,我于xx年3月20日至xx年4月8日对事业管理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了“多看、多听、多问、多查以及多想”的方式,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得到了该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笔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负责管理和承办覆盖全市的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和支付;管理和承办城镇各类职工的失业保险、失业保险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和支付;编制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的具体计划和宏观规划,研究制定各种保险基金的统筹方案及实施办法;参与制定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实施办法,具有对保险范围内执行职工退休,失业待遇正确与否的复核权;促进保险基金的融通、增值,提高给付能力,充分发挥保险基金的保障和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双重功能。

(一)处理审批慢流程复杂时间跨度大。

(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三)人员老化。

很多人都是工作多年的老的工作人员,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些办公本领如微机等掌握的不是很好。对待来办事人员没有良好的心态和语气,往往激发矛盾,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四)精通业务人员及员工培训滞后。

xx局由于政府编制问题已经多年没有充实年轻的一线人员了,都是工作多年的人员,年龄层次偏高,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较慢,人才储备几乎为零。

(一)工作制度。

着手对原有的工作制度进行规范。规范事假制度:因事必须本人处理者可请事假,半天以内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半天以上,一天以内的,报办公室批准,一天以上的需经中心领导审批;工作时间必须佩戴胸卡;在工作时间不看书报杂志、不吃零食、不玩电脑游戏、不上网操作股票等都写入职工守则里。实现工作制度标准化,解决长期存在的松散情况。

(二)人员服饰。

针对原来工作人员穿衣随便的情况,规定了职工每天必须统一着装,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职工的团队感。

(三)规范语言。

作为窗口性行业,在整个建设管理过程中,语言的规范化是重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专门组织礼仪培训,强调“微笑服务”,并要求职工在接待群众及单位时礼貌规范用语“您好,您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是接待时基本礼貌语言。并把这条纳入年终的考核内容之一。

(四)增加计算机的使用。

规范报审表,安装机读审批表系统,完善办公自动化体系,开通网上办公,网上报审,网银缴费等。增加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的培训和使用率,可作为技能审核的一部分。

(五)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政务活动,如查询事业管理局的政策法规,在线报审与缴费,甚至可以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民群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引入平台概念,进一步说就是网上平台的意思,对人才引进、解决困难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挂靠等方面正在逐步计划进行网上服务功能,目前已经有50%的业务在网上进行操作。在市中心的启动下,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增加人性化功能,优化后台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原则,让单位和个人足不出户轻松办理业务。

(六)建立培训考核机制。

1、在人员上岗时,严格把关,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上岗合适的人员。坚持这个原则,做到因岗用人,因此不论转岗还是新进入的成员,都能很快投入到工作当中,人员因不合理匹配而无法完成工作的情况大大降低。

2、建立长期的人员技术培训班,使新成员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锻炼的机会,迅速成长为骨干。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分别进行,有专业培训,也有普通的大众培训,将培训贯穿于工作过程当中,使成员始终保持一种持续学习、进步的动力和状态,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鼓励成员不断创新,对技术骨干人才以全面的支持和较宽松的政策,重奖有特殊贡献的成员,为创新成员承担创新风险责任以留住优秀成员。对于技术型成员,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与激励紧密挂钩,促进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激发成员从行局角度考虑问题,加深成员对本单位的认同感。

4、制定一个有效的薪酬考核政策,对不合格的人员采取淘汰制。通过严格进入、鼓励创新、培训人员等措施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梯队,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呈良好方向发展。

人心的一件事。

6、持“客户至上”原则。原来我们的许多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一副“朝南坐”的脸对着客户,对着百姓。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职能有所改变,打破原来职工的固有思维,这一原则特别对政府职能的操作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办理业务时,如果还是以前的思想认为自己手握重权而态度冷淡甚至蛮横,不仅仅我们有这个服务内容,其他各区县也有,去其他区县也可以接收办理。因为客户的流失就有可能影响其年终的考核,该举措使得职工必须懂得“客户是其衣食父母”,提高办事质量,加强办事效率,从而更好的服务大众。

7、加强开放式交流和合作。加强各部门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整合人力资源。但是在目前,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当中我们多次联系周边各区县,发现大家互相间的交流太少,上级似乎整合了各区县,却又好像大家各管各的,随时都可以脱离。所以,需要建立健全交流机制,加强各县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以达到取长补短,不断加强提高的目的。

此次在事业管理局的社会实践,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实践,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感觉到改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肯定是困难重重,但是改革之路必将继续下去。只有重新定位,面向市场,面向广阔的企业和个人,社会报保险事业才会顺利走下去。只有继续协调管理,整合相关资源,贯通全市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加强自身管理,为社会提供更优良的服务,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服务人民。同时,感觉到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本人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的请教,虚心的学习,尽量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使自身的理论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实践能力与水平也得到较大地提高。

调查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十七

关于小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小学阶段要想打好学生一生成长的底子,不仅要让学生逐步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让他们掌握好学习的基本方法。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对人的一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其意义远远大于知识掌握的多少,远远大于学习成绩的好坏。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了解,目前我市小学中的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而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为了改变现状,寻找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深入本市第xx小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我市第xx小学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情况的调查,真正探究小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改进,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调查对象和范围。随机确定二年级至六年级中各一个班级作为课堂教学和作业情况调查对象;随机选取二年级至六年级中187名学生作为调查问卷的对象。随机选取二年级至六年级中36名学生进行访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本次调查采取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法共设计35个问题,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生活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采用无计名的方式进行,并在调查前向学生讲明了调查的目的、意义,尽量消除学生的顾虑,保证调查的质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学生分两组进行分析:小学23年级为一组,小学46年级为一组。

(一)学习态度方面。

在调查问卷中有四道题目是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1.上课时你会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吗。在187份调查问卷中,有40%的学生是积极参加的,有57%的学生表现一般,还有3%的学生不参加。

2.在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中,你的表现怎样。(a积极发表意见;b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c不参与)。

3.课堂上你会认真倾听同学回答问题或老师讲解吗。(a会;b有时会;c不会)。

从以上的两道(2、3题)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但在小组交流中积极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

以上的三个方面,问卷结果和我们的听课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听课率还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听课都比较认真,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多;主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和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在学习态度方面,通过和老师的交谈还了解到:勤学好问的学生在一班中大约占五分二,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刻苦精神。

调查问卷的第4道题目是:

你最喜欢哪一门学科。(a语文;b数学;c英语;d美术;e音乐;f体育;g其他)。

本题目目的是想了解学生的兴趣情况。从调查问卷和我们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不一定就是主科,而是他们最喜欢的老师任教的哪一个科。例如在调查的三个班中,其中有一个班的体育科、另一班的音乐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次才是语文、数学科。学生之所以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是因为这个老师的课上得好,生动、有趣。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调查中发现,在120张调查问卷中有47.5%人认为上学为了爸爸、妈妈或者是自己,有43人根本就没想过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只有23%的同学认为我们是为了将来建设祖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学习的。这说明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他们说不清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是为父母、为老师而学习,或者认为是为个人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而学习。并且在接受调查访谈中有18%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二)学习习惯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8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练习能独立思考完成后等候展示思维过程(等待同学或老师说了再做的学生只占10%);7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有75%的学生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等。

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作业习惯部分比较差。我们检查了5个年级中6个班级小学生的语文、数学作业,其中有4个班级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做得比较好,还有2个班级的学生作业质量普遍比较差,表现在字迹不端正,随意涂改,不整洁,正确率不高。听课观察: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不多。

2.预习、复习习惯尚未完全定型。调查问卷显示,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学生占27%,有时预习、复习的学生占52%,老师布置就会预习和复习的学生占21%。通过我们与老师、学生的交谈,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学生能自觉对学科内容进行预习、复习的习惯尚未形成。

3.部分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听课观察。例如语文课,教师要求读完课文后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已的意见,但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等待,一旦老师提问便沉默是金。有的课堂上表面热闹,有问有答,实际情况是除了几个优秀的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外,不少学生都是等待其他同学或老师的答案,或是随声附和,自己根本不动脑筋思考问题。

4.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调查问卷的这所小学中,二至六年级的187名学生中有75%的学生喜欢看课外书,有84%的学生家长支持孩子看课外书,有45%的学生几乎每天看课外书。从调查结果看,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呈上升趋势,但家长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阅读时间也呈下降趋势。

(三)生活情况方面。

1.从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反映出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不轻,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尤为繁重。调查表明小学23年级学生有77.6%的学生可以在1小时之内完成作业,16.1%的学生要用2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作业;46年级有55.9%学生可以在1小时之内完成作业;有43%的学生要用2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作业。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正不断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视野。游戏不仅被电子化,而且被网络化。网络和电子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制约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弱,猎奇心强,是非观念尚未形成,由于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受到不良影响也最为严重。当然通过网络,学生也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18%以上的学生上网的目的就是玩游戏或聊天,更有4%的学生期待着发生网恋。

3.家庭两极教育。据我们了解,目前好多家庭在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上普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望子成龙期望值高,巴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成绩比别人优异,以后能考上重点中学乃至名牌大学,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家长的这一想法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明显地得到了反映。在家长们看来,要实现上述目标,现在就必须让孩子拼命学习,除此别无选择。于是乎,频频请家教、陪读到深夜等现象也就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更有甚者,节假日里竟然把孩子关在家中,不得外出一步,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两个字:学习。沉重的高压式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孩子没有时间思考,甚至连跟父母交流的机会都很少。试想,一个原先喜欢学习的人,如果长期受到这种不和谐的外力作用,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受到挫伤那才怪呢。另一种情形则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倾向又开始抬头。好些家长认为,现在孩子读书,要么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继而找个好工作,否则读与不读无啥两样,时下找工作还不是靠关系和碰运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的家长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我们知道,人都具有惰性,家中的孩子在无人管束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就表现出贪玩、顾不上学习等一些常见的天性来,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业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也就不足为奇了。

4.日常生活中不能完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接受调查访谈中的大部分学生,日常起居中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父母代劳,甚至有13.2%的学生鄙视劳动,47%学生没有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8%的学生表示父母不让参与做家务。

5.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调查结果表明20%---25%的学生在当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遭受打击时,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有10%的学生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

(1)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纳入各科的教学计划,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就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就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的任务或目标;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要及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活动去改变原有的态度。教师持续的要求和及时的表扬是改变旧的不良态度、形成新态度的前提。我们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要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不耻下问,上课精神集中,认真听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等。

特别是差生,老师更加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勇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辅导,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3)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端正态度、养成习惯;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就会变成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读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会赏识学生,课堂上给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努力转变角色,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要给时间、空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合作学习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品质。

(4)建立目标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它将对于人生、事业、生活起着经常性、永久性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按照下面的一些方面去要求:

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学习分析的习惯、讲究效率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书报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要把以上这些常规习惯逐步打造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即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维,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中,经常检查、督促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教师应该经常布置和检查学生的学科预习、复习情况,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通过教学常规教学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6)要切实地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尤其是家庭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适量。要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网络的虚拟性、平等性、信息多面性,正好满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从而导致了他们长时间沉溺网络,因网络滋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日益突出。作为学校应把网络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健康地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8)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

目前,未成年人基本上为独生子女,与人平等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孤独、自闭、忧郁等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或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xx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学校、教师都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并要学习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活得健康,活得快乐。

(9)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父母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行为习惯、个性爱好以及家庭气氛、家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子女,熏陶着子女,对他们的智力发展,特别是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发展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此次在xx市第xx小学的社会调查实践,收获颇多。通过这次调查实践,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树立榜样,启发自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要反复抓。这样才能收到好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752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