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需要我们总结和概括。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主要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生命的品质篇一
内容如同封面一样简单,不繁冗,不拖沓,但蕴藏着大智慧,平凡中慢慢体会出来的智慧。确实是随感篇,一篇中总是简短的'几个部分,但每个部分都让你收获不同。源于平凡的生活,可有佛家的般若存在。是每一个热爱生活,思索生活的平凡人必备的心灵宝盒!
生命的品质篇二
偶然间,看到了周国平新作《生命的品质》,该书是至周国平所写文字的结集,当然我也无暇览阅其他文作,但《生命的品质》这20多万珠玑文字却将我深深吸引书中的很多文字、很多言语,也许用以上简短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完全表达我所理解和领悟的生活寓意,只能在心里细细琢磨。一口气读完,掩卷遐想,我有了更多对情谊的感受,更多对生命的触动,更多对生活的领悟: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它原本应当是单纯而有意义的。但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人们不断违背和抛弃了生命的意义和品质,许多人成为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的奴隶,并让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人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甚至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肉体生命已被格式化、复杂化。人们在拥有肉体生命的同时,还拥有着一个超越于肉身的内在生命,它被恰当地称作灵魂。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生命,又透过肉体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可以说,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只有那些追求平凡生活的人,才能实现生命的自然品质,只有那些注重内在的生活的人,才能实现生命的精神品质,才能将灵魂升华。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是就是好的。
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写道:人世间成了争权夺利、争名夺位的战场,穷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恼之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自己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
或许杨先生的语气里带着些许无奈和消极,却不能否认漠然、自闭、逃避确也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主流。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去追求生命的真实品质,唾弃那些蒙蔽生活的堆积物,让生命的灿烂和灵魂的光彩发挥极致,那生命的真正目标就离我们不远了。我认为这之前我们还要学会下面这些事:
二、学会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包括生你养你的父母、疼爱你的丈夫、妻子、给你带来欢乐的孩子;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逢年过节送去温暖的问候,可能一句节日快乐的祝福,会给他、她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珍惜同事之间的缘分,要懂得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睦的相处,并学会尊重他人,感受他人,体恤他人;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学会奉献。对我们来讲,奉献是人际关系的一个支点。如果你赋予他人爱,你也定会获得他人回报。人际关系会朝着互爱方向前行,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会跳出原有的层次,向精神层面升华。相反,如果你对周围的一切都抱着冷漠,那么你的人生无疑是苍白的,你的处境无疑是狭小的。墙角之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也就小了。关爱他人,学会奉献,是我们应该弘扬的精神,这种精神不需要那么的轰轰烈烈,只需要拿出你的一颗友爱之心。
四、学会工作和学习。要懂得珍惜每一寸光阴,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花在工作上;通过学习可以让你自身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工作可以让你的学习效果得到永久的巩固,而在深入的工作中将会有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这是一个循环的呈不断上升的圆环。
生命是我们要规划时间去珍惜的,俗话说寸金难买寸光阴,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爱。在生的时候,我们不要虚度光阴,只要一切有利于我们充实生活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学,去读,去想,去做。只要每时每刻的去计划和把握我们的时间,就会不让我们,在即将失去肉体生命时,有什么遗憾的。既然肉体生命的长度已经注定,我们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应当去增加生命的厚度,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肉体生命期里无限延伸生命的精神品质,即使是挫折也把它当做必要的积淀和历练,让我们无悔自己的人生,将灵魂升华。
最后,用书中那句经典的话语作为这次读后感的结语: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
生命的品质篇三
感(一)。
生物1202汪荣。
最近,有机会读了周国平先生的《生命的品质》这本书,很多的感悟与感触油然而生。
一直以来,我以理想主义者自居,思维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哲学是一种分身术,把人分为具体的人和抽象的人,就具体的人而言,周先生认为是一个有很多尘世欲望的复合体,在红尘中拼搏、奋斗乃至挣扎。我不尽然,某种程度上,我认为那不是欲望,而是理念、信仰,是为了理念和信仰所付出的执着与坚强,在努力与奋斗中所感受到对生命的热爱与真挚,连最枯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欣慰译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佐证。抽象的人站在具体的人之外,所以清醒、理性,也从更加超脱的角度来劝导那个具体的我,让生命简单、本真。于是在午后、深夜,一杯茶、一本书,与心灵对话,感受到最真实的自己,在喧哗的世界中沉淀下来。
其实,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为何没有痛苦的表情,反而激情飞扬?活在当下,焉能放下?人生在世,确有很多无奈的负重,因活在当下,上学时一门心思想考更好的学校,毕业时烈日奔走只为一份适宜、理想的工作,工作了又想要有所建树。其实亲情、爱情、友情,哪一个不是生命中沉甸甸的负重。时光流走,岁月飞逝,曾“隔着窗儿,看小鸟飞,却怎么也打不开那扇门”,()是因为人有太多的渴望,今天不再来,今生不再来,谁又在白头时再感慨年轻时没能实现心愿而空悲叹?并不是所有人都为了野心、欲望、身份而活,也不是所有人为了权富、财力、地位、身名而活。起码有些人不是,或者大部分人不是。如非要有所定义的话,那一部分人则为理念、信仰而非单单欲望。
人的幸福在于两大块:一是生命的快乐。二是精神的快乐。正是有了生命,才有了为信仰而奋斗的源泉,并在这一过程中享受精神的快乐。我很欣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存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物质满足的快乐。
周先生的书品味悠长,一本好书初读时似曾相识,再读时又美如初见,直入心底,感觉在阅读与思考中与伟大灵魂相遇,而这种相遇帮你摆脱尘世命运的束缚,生活在一个更宽广、更崇高的世界里。读书如一剂良药,遇到再多的磨难与挫折,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诠释,回归淳朴,回归简单,回归本真,把平凡生活过得同样精彩!
看完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看看身边的人,有多少恰在追求生活的品质呢?
生命的品质篇四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出生命品质》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聆听了詹唐宁老师的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课。她温文尔雅,不紧不慢,说话富有哲理,立刻对她产生了好奇心。于是,在她的学习平台上购买了《活出生命品质》这本书。由于疫情原因,这本书等了足足一个多月才到。拿到书,爱不惜手,跃出海面的海豚,充满着生命力,再配上活出生命品质的书名,有一种品质在那里,急不及待就读了起来。唐宁老师的书非常显浅易懂,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哲学与灵性成长的故事。让人感觉阔然开朗与自觉清净。
我们需要看透生命体验的真相,就不会焦虑与恐惧。我们需要穿越二元对立的游戏来体验人生。在二元对立里,我们苦苦挣扎,迷茫与无助,迷失自我。经典的三个坑:我不够好、我不配得、我不完整,削弱、压抑、怀疑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否定,有的还自我攻击。生命的真相,我们需要探讨: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制造问题与解决问题、放下掌控、匮乏幻觉vs富足本质、完美主义等问题。这些都是往内探索,探索我是谁。当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就越能跳出来帮助自己成长。因为那样你就不会批判、不会指责、不会攻击自己。你知道我们是来体验生命的历程,当我们看到了自己,我们更理性去看待自己,做出符合自己最佳利益的选择。追随你心,因为那时你做出的选择是最佳的。
愿景实现的方程式其实很简单。一开始我们需要接纳发生在您身上的一切美好与不如意,同时,当你看到你的不接纳,也要允许你的不接纳。让意识与行为有移动的空间,选择美好。愿景实现的方程式=正向意图*打磨品质*放手结果。保持正向意念,重点是我们需要正向意向,如同太阳,要高高升起。它自然会照见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起心动念,就如同发送出能量形式的刀枪剑。真正的赋能,就是能量收到滋养和提升。发挥自己的热爱与天赋,发自内心的做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享受其中。散发出正念利他的能量场,享受它的美好感觉。
打磨品质,带着爱的意识,去做每一件事。泰戈尔1924年在清华大学演讲中说:“你们的使命是在拿天堂给人间,拿灵魂给一切的事物。”那么,最走心的创造法则是把当下的每一件事,做出美好而精粹的品质。100%全力以赴认真打磨好每一件事情的品质,跟随内心的声音,最终你会迈向灵魂深处真正渴望之事,并能以更高的成熟度去胜任与服务。
放手结果。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结果,往往都处在焦虑恐惧中,失去了生活的品质。用智慧的新做出选择,智慧的新直销所有的竞争都是幻象,所有的分离也是幻象,所有对于未来的恐惧还是幻象,一定有更开放的合作可以达成彼此的最佳利益。最大的回报不是物质,而是自身的成长和提升。当我们愿意接受一切的时候,对结果放手,回到勇者无畏。真正的助力来自小我的阻抗,来自你的'控股怒,对未来结果的担忧和焦虑,对过去创伤的悔恨和忧郁,当你全然接纳,对结果充满无条件的信任,才能选择阻力最少的道路:放手所有结果,最好的结果才会出现。那时,你会进入很兴奋却不紧张的状态。要么不做,要么全力以赴。因为人生如戏,务必给力。
深入学习三个层次的知见:无知执见、正知正见、真知灼见。小我的出现,让我们容易陷入不同程度的痛苦与创伤当中。通过学习,我们培育更多的爱、慈悲、正义与善良。这种培育,主要是因为我们与大道渐行渐远了,才需要强调、教育与倡导。当我们回归真知灼见,融于大道,自然可以照见万事万物真相,直击本质,了悟真相。我们可以通过瑜伽、冥想、静心、内观、正念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透过观照、看见、感受,发展定静,保持觉知,能看清自己。因为内心的平静,是持续练习觉察所能达到的状态,毫不费力的心流状态才会出现。到那时候,我们就更有能力去修正自己。觉察:真实、不评判、零阻抗的“看见”,才可以做到及时的修正。
觉察有两个向度,一个是聚焦,聚焦于细节。一个是散焦,散焦于全貌。她介绍了六种提升觉察能力的练习法,都非常有效。可以让你短时间内去除杂念,回归觉察。当我们具有很强的觉察能力的时候,修正的智慧自然就会出现。
唐宁老师的书值得在您焦虑困惑的时候阅读,它如一股清流,流淌入您的心房,洗涤您浑浊的肠道,排出有毒的毒素,擦亮您的双眼。重新拨开云雾看青天,重拾对生活的热情,愿意去探索,去活出生命的本质!这感觉,真好!
生命的品质篇五
生命的品质究竟是何种状态的?我们一起来看几篇生命的品质读后感,看看读者们领悟到了吗?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生命的品质》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利用端午假期,集中读完了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生命的品质》是作者20xx年至20xx年所写文字的结集,共分十一辑,包括对生命内在意义的探索,哲学的思考,对教育的呼吁,读书的呐喊,对时代的评论,对人性的度量,对心灵的追问,面对灾难的反思以及对。
宋词。
的赏析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他的真诚、睿智、思考、独立,衬托出了他的平凡、活泼、善良、哲理。什么是生命应该具有的品质?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却自始至终无不透露着答案。书虽读完,思考却无法停歇。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把命照看好,保持生命的单纯。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为了这些,我们透支着青春,透支着生命,到头来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云烟而已。早些时候,读过于娟的生命。
日记。
——《此生未完成》,对我触动很大。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相信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生命本就短暂,在这个愈来愈快的社会里,在大家都在忙名、忙利、忙地位的时候,让自己慢下来,回归简单,回归淳朴,不要让名利权情这些社会堆积物蒙蔽了我们的生命,使得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照看好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把心安顿好,积累灵魂的财富。画家王川曾说:“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来,中间的时候,什么都留不住,最后的时候,什么都在。”最后的时候全部都在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精神与灵魂的积累。物质性的东西可以设定目标,精神的追求同样可以设立某种目标,但这种目标只是一个方向,它的实现方式不是在未来某一天变成可见的现实而是作为方向体现在当下的每一个行为中。
它永远不会完全实现,又时刻可以正在实现。把心用在每一个当下,事事磨练,实现内在的转化。练就一颗坚强的心,勇敢的承受遭遇的不幸;练就一颗慈爱的心,爱己爱人;练就一颗坦荡的心,光明磊落,无愧于心;练就一颗安静的心,剥离喧嚣,沉淀浮躁,享受真正的欢愉。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通过灵魂的升华,心灵的培育与安放,增加生命的厚度,在有限的肉体生命期里实现生命精神品质的延伸。
照看好命,安顿好心。朴素的文字,道理却让人沉思而深远。
一个人,在“生命”这个伟大的名词面前,是渺小的,如同咿呀学语的小儿,不仅无知而且茫然。周国平先生作为哲学系的思想者,或多或少也会去探寻“生命”的真谛,于是《生命的品质》面见于社会大众。我有幸能够读到这本书,阅读的同时,我分明看到一位黑发人,他安静地盘坐在树下,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仰望天空,刹那间,一道亮光飞逝而过,顿时明光四起。
周国平的文字总是散发着星辰的光芒,圣洁而不乏灵动,耀眼而震慑人心。他说“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这正是周国平先生在本文中要叙述的主题思想。
在讨论一个人的生命时,他坚持人包含两层生命:一是外在生命,这层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躯壳,既有完整又有残缺,既有美丽又有丑陋,而生命的真谛却不在此;二是内在生命,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即生命的本真所在,因为它突破了躯壳的限制,将真实的生命展现出来。
在讨论关于灵魂时,作者接受了杨绛的看法——灵魂不同于内在生命,灵魂是塑造内在生命的主导者。如果说,内在生命可以规范一个人的行为,那么,灵魂则足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纯真而高尚。在序言里,周国平先生如此写道:“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这正说明他极其推崇灵魂的锻炼,因为生命的一切起源都是来自灵魂,失去灵魂的生命,只能称之为“肉体”。
这不禁令人深思,如何让一个灵魂得到锻炼?作者并未直接指出,但综观全书,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真”,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不必去追捧荣华富贵,侧耳聆听灵魂的声音,找寻属于自己最合宜的位置,让灵魂与生命得到满足,让生命绽放如星光般璀璨的灵魂之光。
阅读的过程中,有些内容令我感到些许梦幻,那样的灵魂与生命是否真的存在?无奈,周国平先生也承认“人世间只成了争权夺利、争名夺位的战场……”是啊,这几天我大多是在公交车里品味此书的,每当自己的视线离开书本移向窗外时,实有一种痛心之感,这本该是大自然的芬芳气息,却成了充斥着铜臭气味的宣传广告,利益已让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本真,迷失在都市的圈牢中,这是多么令人灰心绝望的不幸。而周国平先生是清醒的,我至多于世俗中思考世俗,他却于黑暗中守护人性。
他说:“把心安顿好,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不去沾染不良风气,孟子的“性善论”指出“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我们寻到人生正确的方向,让生命本来的面目——“善”和“美”直到永恒,也许,我心中的梦幻就不会再是梦幻。周国平先生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他写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文章,帮助人们走向真正的教育之路,即“让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的人”。我十分景仰他的勇气,因为他能够抛开世俗的眼光,专心做自己的学问,坚持不让人性堕落在黑暗的社会里。
以作者自己的标准来看,他认为:“一本好书会让读者也想写点什么,它营造了一种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我想《生命的品质》一书正符合此点,这也正是我阅读本书的原因,即它给人以力量,让人摆脱肉体的脆弱,拂去人在面对强大的物质世界时,因为无法抗争而倍感心力憔悴的无助感,从而做一个内心充实而强大的人,维护最宝贵的生命本真。
我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灵魂中那颗最璀璨的星辰,真实而美丽,普照着社会的每一个黑暗角落,让每一个黑暗角落不再黑暗,而是永恒地散发着光芒。
关于人的生命最本质的思索,我们每个人理解不同,读过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对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顿悟。尤其喜欢他序言中的第一句话: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的越来越复杂了。
我们在这个喧嚣的社会越来越无法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了,原本单纯的生命被附加了太多的野心、欲望、财富、名声甚至是平庸,充满诗意的生活在今天的社会成了一种奢望和梦想,人们很难静下心来真正的去体会我们活着的意义。有人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不用去想那些空洞的道理,不用去体味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我们只要活着就好,可是有谁在不尊重生命本身的同时能够安静而幸福的活着。“我们活在世界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其实我们能够一家人安静的在一起吃顿饭也是一种幸福,亦或我们能专注的看一处风景也是一种幸福,是真正的在体味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瞬间。可是我们太多时候都是在随波逐流,太多的时候都忙碌不堪,我们到底在忙什么?回过头看看我们活了那么多年生命中留下了什么,有的人也许只是自然年龄的增长而已,可是我们终究要面对我们的内心,如果没有一颗澄明的心,我们就无法享受真正的美好,充其量享受平庸的热闹而已。我们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所以我们只有单纯的活着才能还原我们生命本身的美好。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相对简单,可是安顿好我们的心就比较难了。针对这点作者在文中是这样。
寄语。
孩子们的:一、成为你自己—不受外界时尚和潮流的支配,有真实的自我;二、爱使人富有—一颗心不在社会的竞争中变得冷漠,有丰盈的爱心;三、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真性情不被物欲污染,保持本色的生命;四、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做人有道德,处世有理想,有高贵的灵魂。只有这样少年的他们才能安顿好自己的心,那我们呢?我们虽然在过去的岁月里失去了许多本真的东西,这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最终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如果我都安顿好自己的心,让内心清澈丰盈,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成为没有真正信仰的社会。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等等,我们的心跟着这些生命以外的东西慌乱不堪,让我们的生命失去本真,让我们的心无法安放。我一边读书一边思索,心慢慢的释然了,希望能真正的获得内心的平静,安顿好一颗被世俗物化的心灵。
我们一直在匆匆赶路,我希望大家停下来,看看我们的生命轨迹,等等我们的灵魂,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保持生命的自然品质,升华生命的精神品质。
生命的品质篇六
内容如同封面一样简单,不繁冗,不拖沓,但蕴藏着大智慧,平凡中慢慢体会出来的智慧。确实是随感篇,一篇中总是简短的几个部分,但每个部分都让你收获不同。源于平凡的生活,可有佛家的般若存在。是每一个热爱生活,思索生活,彩画生活的平凡人必备的心灵宝盒!
借用周老师的一段话: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既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
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
生命的品质篇七
本书是周国平最新散文集《生命的品质》的修订珍藏版,增补了20xx年发表的散文,是作者按时间顺序结集的第五部散文集的定本(20xx-2010年)。
作者认为,让生命回归单纯,不但是一种生活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这种生活艺术和精神修炼在今天的时代虽然弥足珍贵但又不可或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好好地活吧: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品质!
生命的品质篇八
如璀璨星辰,于黑暗中归醒。
一个人,在“生命”这个伟大的名词面前,是渺小的,如同咿呀学语的小儿,不仅无知而且茫然。周国平先生作为哲学系的思想者,或多或少也会去探寻“生命”的真谛,于是《生命的品质》面见于社会大众。我有幸能够读到这本书,阅读的同时,我分明看到一位黑发人,他安静地盘坐在树下,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仰望天空,刹那间,一道亮光飞逝而过,顿时明光四起。
周国平的文字总是散发着星辰的光芒,圣洁而不乏灵动,耀眼而震慑人心。他说“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这正是周国平先生在本文中要叙述的主题思想。
在讨论一个人的生命时,他坚持人包含两层生命:一是外在生命,这层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躯壳,既有完整又有残缺,既有美丽又有丑陋,而生命的真谛却不在此;二是内在生命,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即生命的本真所在,因为它突破了躯壳的限制,将真实的生命展现出来。
在讨论关于灵魂时,作者接受了杨绛的看法——灵魂不同于内在生命,灵魂是塑造内在生命的主导者。如果说,内在生命可以规范一个人的行为,那么,灵魂则足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纯真而高尚。在序言里,周国平先生如此写道:“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这正说明他极其推崇灵魂的锻炼,因为生命的一切起源都是来自灵魂,失去灵魂的生命,只能称之为“肉体”。
这不禁令人深思,如何让一个灵魂得到锻炼?作者并未直接指出,但综观全书,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真”,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不必去追捧荣华富贵,侧耳聆听灵魂的声音,找寻属于自己最合宜的位置,让灵魂与生命得到满足,让生命绽放如星光般璀璨的灵魂之光。
阅读的过程中,有些内容令我感到些许梦幻,那样的灵魂与生命是否真的存在?无奈,周国平先生也承认“人世间只成了争权夺利、争名夺位的战场……”是啊,这几天我大多是在公交车里品味此书的,每当自己的视线离开书本移向窗外时,实有一种痛心之感,这本该是大自然的芬芳气息,却成了充斥着铜臭气味的宣传广告,利益已让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本真,迷失在都市的圈牢中,这是多么令人灰心绝望的不幸。而周国平先生是清醒的,我至多于世俗中思考世俗,他却于黑暗中守护人性。
他说:“把心安顿好,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不去沾染不良风气,孟子的“性善论”指出“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我们寻到人生正确的方向,让生命本来的面目——“善”和“美”直到永恒,也许,我心中的梦幻就不会再是梦幻。周国平先生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他写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文章,帮助人们走向真正的教育之路,即“让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的人”。我十分景仰他的勇气,因为他能够抛开世俗的眼光,专心做自己的学问,坚持不让人性堕落在黑暗的社会里。
以作者自己的标准来看,他认为:“一本好书会让读者也想写点什么,它营造了一种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我想《生命的品质》一书正符合此点,这也正是我阅读本书的原因,即它给人以力量,让人摆脱肉体的脆弱,拂去人在面对强大的物质世界时,因为无法抗争而倍感心力憔悴的无助感,从而做一个内心充实而强大的人,维护最宝贵的生命本真。
生命的品质篇九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下面给大家推荐《生命的品质》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利用寒假假期,集中读完了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生命的品质》是作者2007年至2009年所写文字的结集,共分十一辑,包括对生命内在意义的探索,哲学的思考,对教育的呼吁,读书的呐喊,对时代的评论,对人性的度量,对心灵的追问,面对灾难的反思以及对宋词的赏析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他的真诚、睿智、思考、独立,衬托出了他的平凡、活泼、善良、哲理。什么是生命应该具有的品质?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却自始至终无不透露着答案。书虽读完,思考却无法停歇。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把命照看好,保持生命的单纯。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为了这些,我们透支着青春,透支着生命,到头来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云烟而已。早些时候,读过于娟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对我触动很大。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相信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生命本就短暂,在这个愈来愈快的社会里,在大家都在忙名、忙利、忙地位的时候,让自己慢下来,回归简单,回归淳朴,不要让名利权情这些社会堆积物蒙蔽了我们的生命,使得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照看好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把心安顿好,积累灵魂的财富。画家王川曾说:“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来,中间的时候,什么都留不住,最后的时候,什么都在。”最后的.时候全部都在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精神与灵魂的积累。物质性的东西可以设定目标,精神的追求同样可以设立某种目标,但这种目标只是一个方向,它的实现方式不是在未来某一天变成可见的现实而是作为方向体现在当下的每一个行为中。
它永远不会完全实现,又时刻可以正在实现。把心用在每一个当下,事事磨练,实现内在的转化。练就一颗坚强的心,勇敢的承受遭遇的不幸;练就一颗慈爱的心,爱己爱人;练就一颗坦荡的心,光明磊落,无愧于心;练就一颗安静的心,剥离喧嚣,沉淀浮躁,享受真正的欢愉。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通过灵魂的升华,心灵的培育与安放,增加生命的厚度,在有限的肉体生命期里实现生命精神品质的延伸。
照看好命,安顿好心。朴素的文字,道理却让人沉思而深远。
生命的品质篇十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
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
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
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生命的品质篇十一
利用端午假期,集中读完了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生命的品质》是作者所写文字的结集,共分十一辑,包括对生命内在意义的探索,哲学的思考,对教育的呼吁,读书的呐喊,对时代的评论,对人性的度量,对心灵的追问,面对灾难的反思以及对宋词的赏析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他的真诚、睿智、思考、独立,衬托出了他的平凡、活泼、善良、哲理。什么是生命应该具有的品质?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却自始至终无不透露着答案。书虽读完,思考却无法停歇。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把命照看好,保持生命的单纯。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为了这些,我们透支着青春,透支着生命,到头来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云烟而已。早些时候,读过于娟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对我触动很大。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相信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生命本就短暂,在这个愈来愈快的社会里,在大家都在忙名、忙利、忙地位的时候,让自己慢下来,回归简单,回归淳朴,不要让名利权情这些社会堆积物蒙蔽了我们的生命,使得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照看好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把心安顿好,积累灵魂的财富。画家王川曾说:“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来,中间的时候,什么都留不住,最后的时候,什么都在。”最后的时候全部都在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精神与灵魂的积累。物质性的东西可以设定目标,精神的追求同样可以设立某种目标,但这种目标只是一个方向,它的实现方式不是在未来某一天变成可见的现实而是作为方向体现在当下的每一个行为中。
它永远不会完全实现,又时刻可以正在实现。把心用在每一个当下,事事磨练,实现内在的转化。练就一颗坚强的心,勇敢的承受遭遇的不幸;练就一颗慈爱的心,爱己爱人;练就一颗坦荡的心,光明磊落,无愧于心;练就一颗安静的心,剥离喧嚣,沉淀浮躁,享受真正的欢愉。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通过灵魂的升华,心灵的培育与安放,增加生命的厚度,在有限的肉体生命期里实现生命精神品质的延伸。
照看好命,安顿好心。朴素的文字,道理却让人沉思而深远。
生命的品质篇十二
看到了周国平作品《生命的品质》,该书是年至年周国平所写文字的结集,《生命的品质》这20多万珠玑文字却将我深深吸引??书中的很多文字、很多言语,也许用以上简短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完全表达我所理解和领悟的生活寓意,只能在心里细细琢磨。
二、学会奉献。对我们来讲,奉献是人际关系的一个支点。如果你赋予他人爱,你也定会获得他人回报。人际关系会朝着互爱方向前行,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会跳出原有的层次,向精神层面升华。相反,如果你对周围的一切都抱着冷漠,那么你的人生无疑是苍白的,你的处境无疑是狭小的。“墙角之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也就小了。”关爱他人,学会奉献,是我们应该弘扬的精神,这种精神不需要那么的轰轰烈烈,只需要拿出你的一颗友爱之心。
三、学会工作和学习。要懂得珍惜每一寸光阴,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花在工作上;通过学习可以让你自身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工作可以让你的学习效果得到永久的巩固,而在深入的工作中将会有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这是一个循环的呈不断上升的圆环。
生命的品质篇十三
人最宝贵的有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就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这就是周国平的价值观,是他对于人生态度,明晰而简单,但却需要用心去践行。
生命是什么?冰心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我更不敢去为生命下一个定义,我只能说人是有一个肉身生命的,这个生命是脆弱的,生病或是受伤都足可以毁灭它。但除此之外,我认为每个人都还有除过肉体生命以外的另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我们眼睛看不到,却能用心感受到,也许我们可以称之它为灵魂或是精神,这个生命是顽强的,不易摧毁的,当所有的不幸和苦难袭来时,这个生命可以抚慰我们受伤的身体,从而使我们获得勇气与力量,所以臧克家会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死了的只能是我们的肉体生命,而我们的精神或是灵魂却不会死掉,它是永恒的,只要这个灵魂足够高尚与强大。因此这个内在的生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活出生命的品质来。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在自然的怀抱中生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春华秋实、生儿育女永远是生命的基本内核,喧嚣的闹市亦或是宁静的大自然,无论在哪儿,我们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着。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都不可避免的被这俗世牵绊着,而实际上也必须这俗世牵绊着,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中,是什么可以让我们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保持一份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生命的敬畏?那就是要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一个强大的灵魂,这是我们变得独特,变得有人格魅力的唯一法宝。
在内在生命的伟大一文中,周国平反思自身的生活,他想到了那些身体残疾却依然收获了一份完整而有意义的人生的人:荷马、贝多芬、霍金、海伦凯勒,诚然,这些人都是伟人,然而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这最起码能证明一个强大的灵魂可以跨越身体上的残缺,爆发出不可思议的惊人力量,从而让我们的生命闪现出耀眼的火花。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身体健全的人,虽然我们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但上帝上公平的,他赋予我们每个人一个完整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在这个灵魂中,我们可以自由的活着,不受任何东西的干扰。我们应该成为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无论平庸或是伟大,都应保持一个独立的灵魂,以尊严的方式活着。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中,生活越来越复杂,生命越来越沉重,人们被太多东西所缠绕,欲望、野心、身份、地位,这些东西覆盖了生命的本质,反射到我们的身上,便是高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去阅读,去体会,去培养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独立的精神世界。网络世界的发达让我们应接不暇的去体验去探索,还有周围各种各样的诱惑也使我们活得越来越繁忙,却越来越空虚。面对这一切,我们要做的是把心静下来,保持一颗澄明的心,去读书,去学习,去旅行,去充实自己,去体验生活,去创造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质量!
生命的品质篇十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聆听了詹唐宁老师的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课。她温文尔雅,不紧不慢,说话富有哲理,立刻对她产生了好奇心。于是,在她的学习平台上购买了《活出生命品质》这本书。由于疫情原因,这本书等了足足一个多月才到。拿到书,爱不惜手,跃出海面的海豚,充满着生命力,再配上活出生命品质的书名,有一种品质在那里,急不及待就读了起来。唐宁老师的书非常显浅易懂,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哲学与灵性成长的故事。让人感觉阔然开朗与自觉清净。
我们需要看透生命体验的真相,就不会焦虑与恐惧。我们需要穿越二元对立的游戏来体验人生。在二元对立里,我们苦苦挣扎,迷茫与无助,迷失自我。经典的三个坑:我不够好、我不配得、我不完整,削弱、压抑、怀疑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否定,有的还自我攻击。生命的真相,我们需要探讨: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制造问题与解决问题、放下掌控、匮乏幻觉vs富足本质、完美主义等问题。这些都是往内探索,探索我是谁。当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就越能跳出来帮助自己成长。因为那样你就不会批判、不会指责、不会攻击自己。你知道我们是来体验生命的历程,当我们看到了自己,我们更理性去看待自己,做出符合自己最佳利益的选择。追随你心,因为那时你做出的选择是最佳的。
愿景实现的方程式其实很简单。一开始我们需要接纳发生在您身上的一切美好与不如意,同时,当你看到你的不接纳,也要允许你的不接纳。让意识与行为有移动的空间,选择美好。愿景实现的方程式=正向意图*打磨品质*放手结果。保持正向意念,重点是我们需要正向意向,如同太阳,要高高升起。它自然会照见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起心动念,就如同发送出能量形式的刀枪剑。真正的赋能,就是能量收到滋养和提升。发挥自己的热爱与天赋,发自内心的做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享受其中。散发出正念利他的能量场,享受它的美好感觉。
打磨品质,带着爱的意识,去做每一件事。泰戈尔1924年在清华大学演讲中说:“你们的使命是在拿天堂给人间,拿灵魂给一切的事物。”那么,最走心的创造法则是把当下的每一件事,做出美好而精粹的品质。100%全力以赴认真打磨好每一件事情的品质,跟随内心的声音,最终你会迈向灵魂深处真正渴望之事,并能以更高的成熟度去胜任与服务。
放手结果。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结果,往往都处在焦虑恐惧中,失去了生活的品质。用智慧的新做出选择,智慧的新直销所有的竞争都是幻象,所有的分离也是幻象,所有对于未来的恐惧还是幻象,一定有更开放的合作可以达成彼此的最佳利益。最大的回报不是物质,而是自身的成长和提升。当我们愿意接受一切的时候,对结果放手,回到勇者无畏。真正的助力来自小我的阻抗,来自你的控股怒,对未来结果的担忧和焦虑,对过去创伤的悔恨和忧郁,当你全然接纳,对结果充满无条件的信任,才能选择阻力最少的道路:放手所有结果,最好的结果才会出现。那时,你会进入很兴奋却不紧张的状态。要么不做,要么全力以赴。因为人生如戏,务必给力。
深入学习三个层次的知见:无知执见、正知正见、真知灼见。小我的出现,让我们容易陷入不同程度的痛苦与创伤当中。通过学习,我们培育更多的爱、慈悲、正义与善良。这种培育,主要是因为我们与大道渐行渐远了,才需要强调、教育与倡导。当我们回归真知灼见,融于大道,自然可以照见万事万物真相,直击本质,了悟真相。我们可以通过瑜伽、冥想、静心、内观、正念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透过观照、看见、感受,发展定静,保持觉知,能看清自己。因为内心的平静,是持续练习觉察所能达到的状态,毫不费力的心流状态才会出现。到那时候,我们就更有能力去修正自己。觉察:真实、不评判、零阻抗的“看见”,才可以做到及时的修正。
觉察有两个向度,一个是聚焦,聚焦于细节。一个是散焦,散焦于全貌。她介绍了六种提升觉察能力的练习法,都非常有效。可以让你短时间内去除杂念,回归觉察。当我们具有很强的觉察能力的时候,修正的智慧自然就会出现。
唐宁老师的书值得在您焦虑困惑的时候阅读,它如一股清流,流淌入您的心房,洗涤您浑浊的肠道,排出有毒的毒素,擦亮您的双眼。重新拨开云雾看青天,重拾对生活的热情,愿意去探索,去活出生命的本质!这感觉,真好!
生命的品质篇十五
周末闲暇,从同事处借得一本周国平先生的《生命的品质》。周国平先生说“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现今生活越来越复杂、生命越来越沉重,人们容易被太多东西所羁绊,金钱、地位、身份。这些东西迷障迷惑了我们的双眼和内心,活得越来越繁忙,却越来越空虚,没有时间去思考、去阅读、去体会、去培养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独立的精神世界。
周国平先生接受了杨绛的看法——灵魂不同于内在生命,灵魂是塑造内在生命的主导者。如果说,内在生命可以规范一个人的行为,那么,灵魂则足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纯真而高尚。在序言里,他如此写道:“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他还说:“把心安顿好,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内在的生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活出生命的品质来——正是他这本书的中心思想。
伟大的内在生命——周国平反思自身的生活,他想到了那些身体残疾却依然收获了一份完整而有意义的人生的人:盲诗人荷马、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全身瘫痪的霍金、又瞎又聋的海伦·凯勒,诚然,这些人都是伟人,然而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这最起码能证明一个强大的灵魂可以跨越身体上的残缺,爆发出不可si议的惊人力量,从而让我们的生命闪现出耀眼的火花。这也让我想起轮椅上的史铁生、脑瘫女诗人余秀华,还有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依然淡定从容、“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的杨绛。做自己的朋友——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的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那一个,就是你自己。作者讲到,缺了自己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作者说做自己的朋友,是人生很高的成就,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做自己的朋友,确实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也是人生重要的一种能力。
做一个能够承受不幸的人——古希腊哲人彼亚斯说:“一个不能承受不幸的人是真正不幸的”。彼翁也说过,“不能承受不幸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幸”。不幸之为不幸,是因为它会对人造成伤害。一个能够承受不幸的人,实际上是减小了不幸对自己的杀伤力,尤其是不让它伤及自己的身心健康。反之,一个不能承受的人,不幸就可能使他元气大伤、萎靡不振,甚至是毁灭打击。因此,遭遇了同样的不幸,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承受不幸不仅是一种能力,来自坚强的意志,更是一种觉悟。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苏格拉底说:享受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的,而是从自己的心灵中获得的。德漠克利特说:一个人必须习惯于反身自求快乐的源泉。亚里士多德说:沉思的快乐不依赖于外部条件,是最高的快乐。连号称享乐主义祖师爷的伊壁鸠鲁也说: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是幸福的极致。古希腊哲学家都主张,快乐主要不是来自外物,而是来自人自身。而有一些人为了得到快乐,热衷于追求金钱、地位、名声等身外之物,往往是得到了最初的,又想拥有更高更多的、永不知足,结果被追求金钱、地位、名声等身外之物的心所累,越来越苦闷。而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就像苏东坡一样,即使身处最单调最贫苦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就像王阳明一样,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自强不息。人应该充实心灵,从自己身上开掘快乐的源泉。
把心静下来,保持一颗澄明的心,去读书,去学习,去旅行,去充实自己,去体验生活,去创造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品质!
生命的品质篇十六
一个人,在“生命”这个伟大的名词面前,是渺小的,如同咿呀学语的小儿,不仅无知而且茫然。周国平先生作为哲学系的思想者,或多或少也会去探寻“生命”的真谛,于是《生命的品质》面见于社会大众。我有幸能够读到这本书,阅读的同时,我分明看到一位黑发人,他安静地盘坐在树下,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仰望天空,刹那间,一道亮光飞逝而过,顿时明光四起。
周国平的文字总是散发着星辰的光芒,圣洁而不乏灵动,耀眼而震慑人心。他说“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这正是周国平先生在本文中要叙述的主题思想。
在讨论一个人的生命时,他坚持人包含两层生命:一是外在生命,这层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躯壳,既有完整又有残缺,既有美丽又有丑陋,而生命的真谛却不在此;二是内在生命,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即生命的本真所在,因为它突破了躯壳的限制,将真实的生命展现出来。
在讨论关于灵魂时,作者接受了杨绛的看法——灵魂不同于内在生命,灵魂是塑造内在生命的主导者。如果说,内在生命可以规范一个人的行为,那么,灵魂则足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纯真而高尚。在序言里,周国平先生如此写道:“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这正说明他极其推崇灵魂的锻炼,因为生命的一切起源都是来自灵魂,失去灵魂的生命,只能称之为“肉体”。
这不禁令人深思,如何让一个灵魂得到锻炼?作者并未直接指出,但综观全书,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真”,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不必去追捧荣华富贵,侧耳聆听灵魂的声音,找寻属于自己最合宜的位置,让灵魂与生命得到满足,让生命绽放如星光般璀璨的灵魂之光。
阅读的过程中,有些内容令我感到些许梦幻,那样的灵魂与生命是否真的存在?无奈,周国平先生也承认“人世间只成了争权夺利、争名夺位的战场……”是啊,这几天我大多是在公交车里品味此书的,每当自己的视线离开书本移向窗外时,实有一种痛心之感,这本该是大自然的芬芳气息,却成了充斥着铜臭气味的宣传广告,利益已让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本真,迷失在都市的圈牢中,这是多么令人灰心绝望的不幸。而周国平先生是清醒的,我至多于世俗中思考世俗,他却于黑暗中守护人性。
他说:“把心安顿好,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不去沾染不良风气,孟子的“性善论”指出“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我们寻到人生正确的方向,让生命本来的面目——“善”和“美”直到永恒,也许,我心中的梦幻就不会再是梦幻。周国平先生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他写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文章,帮助人们走向真正的教育之路,即“让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的人”。我十分景仰他的勇气,因为他能够抛开世俗的眼光,专心做自己的学问,坚持不让人性堕落在黑暗的社会里。
以作者自己的标准来看,他认为:“一本好书会让读者也想写点什么,它营造了一种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我想《生命的品质》一书正符合此点,这也正是我阅读本书的原因,即它给人以力量,让人摆脱肉体的脆弱,拂去人在面对强大的物质世界时,因为无法抗争而倍感心力憔悴的无助感,从而做一个内心充实而强大的人,维护最宝贵的生命本真。
我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灵魂中那颗最璀璨的星辰,真实而美丽,普照着社会的每一个黑暗角落,让每一个黑暗角落不再黑暗,而是永恒地散发着光芒。
生命的品质篇十七
还能保留一方心灵的净土真的很不错。。
书里全部是周老师发自内心的人生感悟,挺真实的。
打开书,可以想象成面对着一位智者,在给你指点迷津。。
也可以想象成一位普通的老人,在用他大半生的人生经历告诉你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喜欢这种感觉。
只可惜无缘相见。。
生命的品质篇十八
最近,我终于有幸得到周国平先生的《生命的品质》一书,这本书是我渴求已久的书。
此书思想精髓在于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一直以来,我以理想主义者自居,思想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哲学是一种分身术,把人分成具体的人和抽象的人,具体的人周先生认为是一个有很多尘世欲望的复合体,在红尘中奋斗、挣扎,我不尽然,我觉得那不欲望,而是理念、信仰,是为了理念和信仰所付出的执着与坚强,在努力与奋斗中所感受到对生命的热爱与真挚,连最枯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欣慰到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佐证。抽象的人站在具体的人之外,所以清醒、理性,从更加超脱的角度来劝导那个具体的我,让生命简单、本真,于是在午后、在深夜,一杯茶、一本书,与心灵对话,感受最真实的自己,在喧哗的世界中沉淀下来。
有学友曾问我,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为何没有痛苦的表情,仍激情飞扬。活在当下,焉能放下。人生在世,确有许多负重,因活在当下,上学时想考一所好的学校,毕业了想有一份合宜的工作,工作了想有所建树,亲情、爱情、友情哪一个不是生命中沉甸甸的负重。时光游走、岁月流逝,曾“隔着窗儿,看小鸟在天空飞,却怎么也打不开那扇门”,是因为人有太多的渴望,今天不再来,今生不再来,谁能白头时再感慨年轻时没能实现的心愿空悲叹。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欲望、野心、身份而活,也不是所有人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而活,其码我不是,如非要有所定义的话,我则归纳为理念、信仰而非欲望。人的幸福在于两大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另一是精神的快乐,正是有了生命,才有了为信仰而奋斗的源泉,并在这一过程中享受着精神的快乐。很欣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存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物质满足的快乐与精神的快乐相比是浅显的`,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正是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才彰显品位和价值,人才有可能很优雅的读书品茶,品味人生。我不欣赏除了上帝什么都没有的人,十丈红尘是一个很现实的大染缸,关健是如何定位自己合宜的位置,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实现过程中,更应注重过程本身,而非结果,因这一过程如试金石,考验人的耐力、原则,做人的尊严、底线,考验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如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心灵的自由、美好、高贵,结果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人之所以怀念过去一些美好的东西,就在于它的不可复制和不可重来。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在找回失去东西的时候,即使是同一条河流,但此时非彼时,物是人非,欲说还休。
活在当下,定位自己在红尘万丈中最合宜的位置,把生命照看好,活出生命的精彩。焉能放下,就让那无法卸载的重量同在同行,把心安顿好,活出生命的真实。而这份精彩和真实的融合,才能活出生命的品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8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