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书后将个人的情感、思考和感悟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同时,读者可以观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探讨作者的意图和风格。以下是对一本经典小说的读后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体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4.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
教学过程:
一、整体阅读,通过提问感知文意。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
说到辩论,相信同学们对上学期年级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在辩论赛上,双方辩手雄辩生风的英姿让大家倾倒,而千年前的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更有着说不尽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
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
二、深入理解双方观点。
相信大家现在对文意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不甘心于只是把文意搞懂,还想要对文章有更深刻了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次分析一下课文。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请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六人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三、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1.讨论并自由发言。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不过,我们先把这场千古争辩放一放,来关注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课后练习: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4.提问: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拓展课外。
1.回应开头庄子的思想。
2.通过《郢人匠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加深对庄子思想理解。(看动画视频)。
3.总结全文: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祸福、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来,也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风一般,清爽怡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二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三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四
人物:庄子、惠子。
幕启:披着灰色风衣的庄子与惠子静静地站在濠水的桥梁上,惠子神情庄重,若有所思,庄子悠闲自得,正欣赏着河边的景物。
(画外音):桥下的河水轻轻地流淌,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不时还可听见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
庄子(右手抚摸白须,左手背在背后):贤弟,你看这河水多么清澈啊!
惠子(俯视河水,仔细观察):是啊!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
庄子(左手指向水中):你看那些白鲦鱼在水里游得多么悠闲自在,它们真快乐啊!
惠子(双目直视庄子,疑惑不解):你是人,你怎么知道水中的白鲦鱼是快乐的呢?
惠子(向前一步,迈到庄子身旁,表情严肃):对啊!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同理,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会知道鱼的快乐,这是肯定的。
庄子(冥思苦想,小声嘀咕):这般有道理的回答,我该怎样反驳呢?告诉他我并不知道鱼的快乐,而是将自己的快乐投射到鱼的身上,不,不行,这样反而会得到他的讥笑,那就从他之前所说的话中寻找突破口吧!
惠子(满脸惊诧,咄咄逼人):大哥,你在嘀咕什么?请你立刻回答我的问题?
庄子(笑逐颜开):贤弟啊!我看你一辈子也别想改掉急躁的坏毛病了,着什么急啊!只要你将最初的问话再说一遍我就能马上回答你。
惠子(不屑一顾):真的吗?我问你是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的?
庄子(伸出左手):对啊!你问我“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鱼儿快乐而问我。告诉你吧,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惠子(惊叹不已):对,对……。
庄子(洋洋得意):哈哈,哈哈……。
惠子(若有所悟):大哥,你,你……真狡辨,你真是老滑头啊!
结局:庄子摸摸白须,心满意足地跨过桥梁,向野外奔去,惠子紧跟其后,山野响起由强到弱的呼唤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五
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_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循:______________。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之: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在本文中,应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争论可以看出:庄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5、通过学习《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对庄子其人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两句评价性的话。
参考答案:
1、(1)固然;(2)顺着,沿着;(3)代词,鱼的快乐。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美学上的欣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状态。
4、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5、庄子心境旷达,视功名利禄如“腐鼠”,有着高沽愉悦的生活情趣,而且能言善辩。(意思对即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八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牵连到认识论的问题。其实,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异类之间无法相通,无法交流感情,鱼有鱼的欢乐,人有人的悲伤。然而,庄子推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我思故我在,心即理,心即物,心即事,认为事物是可以认识的,可以通过事物的表情状态,移情同感,看出它的喜、怒、哀、乐的。所以,庄子认为“鱼之乐”,是通过“鯈鱼出游从容”的动作情状而获知的。其实,这是一种感悟观赏的.方式,这是他把自己的愉悦心境投射到鱼身上的结果,这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锋。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锋。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庄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像“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
近年来,也有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庄子所说,只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把体验当成知识,固然表现了其超然的态度,但对认识却大有不利,因为认识与体验是两回事。严格来说,庄子并没有从逻辑上反驳惠施,而是把逻辑引到了它够不到的地方,即各人当下的内心体验,而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的。不过,庄子既然运用了逻辑推理,就应该把它运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会继续追问:你说你在濠上时知道了鱼的快乐,但那是刚才的你,而现在说话的当下你已经不再是刚才的你了,你怎么会知道刚才的你知道鱼之乐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刚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面对这样的诘难,我想庄子不会再说什么,他在语言上是输了,即被剥夺了说话的资格,但在内心却未必认为输了,他只要诉之于内心体验,就是永远的赢家(精神胜利法)。但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当这样的赢家,因为一个每一个瞬间都不认同自己另一个瞬间的人将不再会是一个人了,甚至于将什么都不是。也许庄子的真正意图正是要说人什么也不是,但他决不可能说出这一点,因为一“说”他就“是”了(语言是存在之家)。实际上,就连纯粹内心的体验,甚至就连沉默,也是需要时间的(所谓“保持沉默”),而一进入时间,就“是”一点什么了(所以海德格尔把“存在”与“时间”看作不可分的),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语言和逻辑来“说”了。所以只要提到“刚才”的你和“现在”的你的区别,就会彻底取消庄子的发言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一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欲代子相。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住见之。
d.非梧桐不止子非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甲】【乙】两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4.对于【甲】【乙】两文中的庄子和惠子,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比铰喜欢谁?为什么?
5.请你仔细研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d。
2.(1)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甲】中庄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清高自守、不慕名利的思想。【乙】文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4.示例: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5.(1)示例:这样写收到了讽刺尖锐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2)示例:不同意,因为第三者的心理,不可能掩饰到滴水不漏,总有某些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也可表示同意,但须言之有据。)。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三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余姚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媵人持汤沃灌 (2)四支僵劲不能动。
19.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山峦为晴雪所洗。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四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五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_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循:______________。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之: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在本文中,应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争论可以看出:庄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5、通过学习《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对庄子其人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两句评价性的话。
1、(1)固然;(2)顺着,沿着;(3)代词,鱼的快乐。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美学上的欣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状态。
4、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5、庄子心境旷达,视功名利禄如“腐鼠”,有着高沽愉悦的生活情趣,而且能言善辩。(意思对即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七
(一个身着黑斗蓬,头戴鸭舌帽,柱根拐杖的一个奇怪人物正在街上走着。把镜头拉近一些,看清楚了,是庄子,不说别的,就凭他脸上那颗痣我就一眼就认出了他。)官兵:大家注意,大家注意了,有个叫庄子的竟图谋不轨,要抢咱惠大人宰相的位子,惠大从吩咐,捉到他,重重有赏,请市民们配合。百姓:请问大人,他长什么样?官兵:这个问题问的好,你们只要看见右边脸上长了一颗痣的人就把他捉到官府去,有赏啊。(这一切都被躲在巷子里的庄子听到了,于是他找到了好朋友华陀,叫他把自己的那颗痣点掉,并把他的白发染成了黑发,这样就没人认得出了。)惠子:气死我了!那个老庄,仗着自己的才学比我高那么一点点就想抢我位子,捉到他,非把他关起来不可。(一官兵进来)官兵:报告大人,有一个自称是你的故友的人想见你。惠子:传。(庄子进来)庄子:老朋友,好久不见啊!惠子:阁下是……?庄子:我是老庄啊!不认得了?惠子:是老庄,啊!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你把痣给点了,头发也染黑了啊。庄子:是啊!老惠。既然你说咱们还是朋友,那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怕我抢你位子,所以才叫官兵抓我。惠子:是,我是怕你抢我位子,所以叫我的人把你抓了关进大牢。
庄子:既然这样,那你就先听我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像凤凰一样美丽的鸟,终年在外游荡。有一日,它在树上栖息,有一只猫头鹰叨着一只死了的老鼠从它脚下经过,那猫头鹰看见它,瞪着眼睛,发出嘶声,怕它与自己抢死老鼠。你说这只猫头鹰可不可笑。(惠子知道那只猫头鹰是自己,庄子借这个故事来取笑自己,也表明庄子不会跟他争宰相之位。)惠手:老庄,咱们是朋友,我怎么抓你,我们这么多年知己,我还不了解你,我知道你不会跟我争。庄子:那事已明了,在下告辞,宰相大人请留步。(庄子蹋出了门槛,只剩惠子傻愣在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八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设计(二)。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多媒体显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2)同:国都、京城。(3)止:栖息。(4)安:疑问代词,怎么。(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7)是:这。
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成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七、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十九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余姚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媵人持汤沃灌(2)四支僵劲不能动。
19.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莲,花之君子者也。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山峦为晴雪所洗。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二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
2.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c。
3.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4.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二十一
原句是鱼之乐也。
译这是鱼的快乐。
原句子固非鱼也。
译你本来不是鱼。
原句我知之濠上也。
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问题探究。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问题批判。
近年来,也有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庄子所说,只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把体验当成知识,固然表现了其超然的态度,但对认识却大有不利,因为认识与体验是两回事。严格来说,庄子并没有从逻辑上反驳惠施,而是把逻辑引到了它够不到的地方,即各人当下的内心体验,而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的。不过,庄子既然运用了逻辑推理,就应该把它运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会继续追问:你说你在濠上时知道了鱼的`快乐,但那是刚才的你,而现在说话的当下你已经不再是刚才的你了,你怎么会知道刚才的你知道鱼之乐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刚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面对这样的诘难,我想庄子不会再说什么,他在语言上是输了,即被剥夺了说话的资格,但在内心却未必认为输了,他只要诉之于内心体验,就是永远的赢家(精神胜利法)。但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当这样的赢家,因为一个每一个瞬间都不认同自己另一个瞬间的人将不再会是一个人了,甚至于将什么都不是。也许庄子的真正意图正是要说人什么也不是,但他决不可能说出这一点,因为一“说”他就“是”了(语言是存在之家)。实际上,就连纯粹内心的体验,甚至就连沉默,也是需要时间的(所谓“保持沉默”),而一进入时间,就“是”一点什么了(所以海德格尔把“存在”与“时间”看作不可分的),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语言和逻辑来“说”了。所以只要提到“刚才”的你和“现在”的你的区别,就会彻底取消庄子的发言权。
鉴赏。
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读后感篇二十二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2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