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活动教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8:41:12
木头人活动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2-15 08:41:12     小编:琉璃

教案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案的编写要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借鉴和改进这些教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一

1、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使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激发幼儿敢于探索和勇于发现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互相合作,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

音乐。

1、听音乐做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在干什么?是身体的哪些部位跟着音乐在动?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

1、每组发一个纸娃娃,让幼儿把认为可以动的部位用笔做上记号,要求互相协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假如你不能确定的话,就可以起来再动一动。

2、请你来动一动,你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动。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由教师说出一个可以动的部位,请幼儿用此部位做个动作。

让幼儿继续寻找身体里许多看不见,甚至感觉不到的会动的部位。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二

喜欢在生活、游戏中模仿事物的形象和动态。

体验规则的左右,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1、已学会木头人的儿歌。

2、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人或物的不同动作。

引导幼儿模仿木头人的动作,当儿歌念完时,“木头人”就不能动。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改变游戏的玩法,在儿歌的节奏、跑动的步伐、组织的形式方面都有了不同的尝试。他们边玩游戏边修改游戏规则与玩法,合作与自主性体现得十分充分。幼儿对最后定格造型十分感兴趣。但是由于在户外受场地的限制,很难尽兴发挥,因此生成了下一个室内造型活动。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能跟着音乐节奏创编中有趣的动作玩木头人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跟随节奏创编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有玩木头人的经验、音乐、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木头人游戏吗?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怎么样?

3、追问:还有一个不许笑,那到底是哪一个字的时候要摆造型?

4、小结:原来玩木头人在说到笑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摆造型。

5、过渡:今天,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用音乐来玩木头人,我带来一段音乐,里面有一段特别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做木头人了,我们来听听看!

二、熟悉音乐,了解规则。

1、(播放音乐)提问:请大家来说说看,你听到的这段音乐里面有特别的声音吗?

追问:那嘟嘟嘟,很长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追问:我们喇叭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干嘛?

2、教师示范听音乐玩游戏。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变木头人的`呀?

回应:就是在很长喇叭声后,听到“嘟”马上变木头人。

小结:喇叭声“嘟~~~”响起是告诉我们要准备了,当喇叭声“嘟”响了就是变木头人的时候了。

3、幼儿初次尝试游戏:你们都知道了,来一次怎么样?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动,123,就快变成木头人,123,就快变成木头人,嘟~~~,变!”

4、这次我要把这个游戏加大难度了,听一听,这次音乐里有几个特别的声音?自己听啊!

(播放音乐)。

关键提问:连续发出的两次喇叭声音,提醒我们怎么办?

小结:有2次特别的声音,而且这2次要连续变2个不同的造型。

5、幼儿跟着音乐尝试。

三、挑战比赛,创编动作。

2、进入第二轮比赛。规则变了,要听好指令来玩。幼儿尝试玩一次。

3、进行第二轮比赛。

4、进入第三轮比赛。

一组幼儿要统一动作。

5、第四轮比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间安排看。

活动延伸:

音乐停,每组要变一座桥。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四

锻炼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

轻快的音乐。

形式:集体。

1.播放轻快音乐,幼儿随意走动。

3.可以让先动的小朋友表演节目,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能控制身体的活动。

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后,可以由幼儿组织活动,以增强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组织者可故意做滑稽的动作或说幽默的语言,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并进一步考验小朋友的身体控制能力。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五

能跟着音乐节奏创编中有趣的动作玩木头人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重点难点:

跟随节奏创编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有玩木头人的经验、音乐、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木头人游戏吗?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怎么样?

3、追问:还有一个不许笑,那到底是哪一个字的时候要摆造型?

4、小结:原来玩木头人在说到笑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摆造型。

5、过渡:今天,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用音乐来玩木头人,我带来一段音乐,里面有一段特别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做木头人了,我们来听听看!

二、熟悉音乐,了解规则。

1、(播放音乐)提问:请大家来说说看,你听到的这段音乐里面有特别的声音吗?

追问:那嘟嘟嘟,很长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追问:我们喇叭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干嘛?

2、教师示范听音乐玩游戏。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变木头人的呀?

回应:就是在很长喇叭声后,听到“嘟”马上变木头人。

小结:喇叭声“嘟~~~”响起是告诉我们要准备了,当喇叭声“嘟”响了就是变木头人的时候了。

3、幼儿初次尝试游戏:你们都知道了,来一次怎么样?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动,123,就快变成木头人,123,就快变成木头人,嘟~~~,变!”

4、这次我要把这个游戏加大难度了,听一听,这次音乐里有几个特别的声音?自己听啊!

(播放音乐)。

关键提问:连续发出的两次喇叭声音,提醒我们怎么办?

小结:有2次特别的声音,而且这2次要连续变2个不同的造型。

5、幼儿跟着音乐尝试。

三、挑战比赛,创编动作。

2、进入第二轮比赛。规则变了,要听好指令来玩。幼儿尝试玩一次。

3、进行第二轮比赛。

4、进入第三轮比赛。

一组幼儿要统一动作。

5、第四轮比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间安排看。

活动延伸:

音乐停,每组要变一座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六

1、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

2、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3、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音乐《一二三,木头人》 ‘

一、基本玩法

1、一起叫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

2、口令完毕立即保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保持不动。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者笑,或者行动,则这个人是游戏的失败者。

4、然后再开始下一轮木头人游戏。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熟悉游戏的基本玩法。

二、创新玩法

玩法:一人趴在黑板上,当趴着的人说一二三木头人是,其他小朋友就不能动,动的则换人,当另一个人碰到趴着的人时,便去追赶其他幼儿。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做出反应控制。

评价重点:能否第一反应做出身体控制。

三、新玩法:听到不许动时,马上摆出不同造型,教师拍照并奖励那些自主创编的小朋友。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评价重点:能否第一反应做出创编动作。

四、游戏升级:听着音乐进行游戏,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听音乐节奏并进行创编动作。

评价重点:能否幼儿听音乐节奏并进行创编动作。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七

一、活动目的。

训练大肢体动作。

二、活动准备。

宽阔的游戏空间。

三、活动过程。

1、找个宽阔的游戏空间,让孩子尽情地跑动。

2、当你喊出“一、二、三,逃跑”时,孩子必须尽快跑开并远离你。

3、当你喊出“一二三,木头人”时,孩子必须即刻停止一切动作,并完整保持住那一瞬间的姿态。

4、在、重复第二个和第三个步骤,直到孩子不想再玩为止。

四、活动提示。

1、试着喊出其他口号,如“跳跃”、“跳舞”、“走路”、“爬行”等等。

2、保证游戏空间没有任何障碍物,以免孩子因为跑动而不小心撞伤身体或撞坏东西。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八

培养幼儿迅速反应能力及躲闪能力。

空旷的安全场地;

参加者剪刀包袱锤选出输的那一位作为抓没能做到木头人的人,剩余的幼儿中由两人念儿歌"1、2、3,木头人",儿歌念完后,立刻静止不动,不说不笑地对视,谁先忍不住动或笑了,被抓人者抓住就算输。然后由被抓到的那个人继续抓。游戏反复进行。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活动叙事:

首先播放木偶视频,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其次,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说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接着,幼儿自主游戏,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最后创编游戏,“你还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引导幼儿说出“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附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

三,三,三,

不许说话不许动。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努力做到一动不动。

2、能根据指令变换模仿动作,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活动叙事:

首先以“魔法师”带孩子们做小动物的模仿动作进行热身,其次,和孩子玩“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老师分别出示图片与听口令的方法,要求幼儿及时变换动作,并保持不动。接着,“魔棒”指到哪个木头人,这个“木人”不动,其他木头人变成指定动物。听到“魔法师”吹口哨,“木头人”就要停止动作。“魔法师”不断发出“变成青蛙跳”“变成大象甩脖子”“变成小兔跳”等指令。然后和孩子们玩跳数字游戏,引导“木头人”按照1—10的顺序跳。如跳错“魔法师”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动。最后“魔法师”送“木头人”回家。

活动反思:

本次《快乐的木头人》采用了多种游戏的方式,每个步骤紧紧相连,以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完成同一个目标,增加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又强化了活动目标。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又强化了活动目标。最后送“木头人“回家的环节让幼儿知道“木头人们”累了,该回家休息了,充分尊重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调整活动强度。

不足之处:由于班上个别幼儿自控能力较差游戏中特别兴奋,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动作,需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做到关注每一位幼儿。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节奏,学习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快慢变化。

2、能在乐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叙事:

首先让幼儿在音乐里做“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这个游戏孩子已经不陌生,主要是感知乐曲的旋律与节奏;其次以“木头人”去找好朋友结伴同行为话题,做找朋友的游戏,这个环节有一个跟节奏换朋友的活动,这是一个难点,以“上车往里去”来让幼儿感知按顺时针方向走;接着是与好朋友在一起玩耍,这里增加创编的成份,可以随机变换不一样的动物,幼儿随音乐做模仿动作。最后与好朋友一起双手搭肩跟着歌曲“坐”上火车去旅行。

活动反思:

本课以“木头人”去旅行为主线,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木头人”找好朋友游戏是一个难点,,这个环节有一个跟节奏换朋友的活动,于是以“上车往里去”来让幼儿感知按顺时针方向走,幼儿很容易掌握;在随着不同的乐曲节奏变换不同的游戏内容时,变化出不一样的队形也是一个难点,这一环节通过“走”、“转”“跑”“笑”的形象的语言,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木头人与好朋友玩耍”的环节,根据音乐旋律的快慢让幼儿自由创编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动作,形象生动,充分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极大的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活动过程中,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有效互动,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玩得非常快乐,对音乐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附说白词:

走走走,走走走,

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蹲蹲蹲,蹲蹲蹲,

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摇摇摇,摇摇摇,

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123,木头人!123,木头人!

走走走,转转转,跑跑跑,笑笑笑!

木头人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木头人变小猫,喵——喵——。

木头人变青蛙,呱——呱——。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十

1.通过游戏,利用折叠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角色动态。

2.愿意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合作做画的乐趣。

3.复习用牙刷喷色的基本技能,能大胆使用不同的颜色丰富画面。

1.幼儿操作的若干“木头人”,每组白纸人手一张,幼儿操作背景四幅,胶水人手一支。

2.教师范画一张,绿色、红色、兰色、黄色水粉,旧牙刷,吸管喷色工具若干。

(一)倒如情景。

1.游戏“木头人”,游戏2遍,教师表现幼儿有代表性的动作。

(二)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折叠“木头人”。

1.幼儿独立折叠欣赏“木头人”。

a幼儿折叠“木头人”。

b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折纸。(把幼儿的“木头人”有一定意图的摆放在黑板上)

c引导幼儿欣赏。

2.幼儿合作折叠欣赏“木头人”。

a教师启发幼儿观察组合图象。

b幼儿小组合作做画。

c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想象,请先完成的组在组里交流)

d幼儿欣赏合作作品。

(三)操作活动:

1.教师出示范画。

2.启发幼儿按自己兴趣折叠3—4个“木头人”造型,喷色,制成动态人影。

3.巡回指导幼儿喷色。

请小朋友回到桌子旁边,帮助木头人摆各种动作,然后放在纸上用牙刷喷色

(四)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创造的动态形象。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十一

活动主题的选择:民间的传统游戏简单易学,这个游戏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一个集体游戏,但幼儿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对游戏规则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选择了这个游戏规则性比较强,能够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戏。

1.锻炼幼儿肢体的表现力和控制能力。

2.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一.热身活动:

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一不许动,

二不许笑,

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最后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儿歌来代替。)三.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结束,幼儿散步做放松活动。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十二

1.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游戏活动写清楚,有重点地把经过写具体,并写出游戏所得的`感悟,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

2.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游戏活动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乐写作文的兴趣和善于调动各种感官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调动各种感官观察后说说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再用笔写下来。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一、激趣导入。

初次见面,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想玩吗?

二、初玩游戏,初写作文。

1.学习游戏规则。

游戏都有规则,每个人必须遵守,否则就玩不下去了。请看这个游戏的规则:每个人学一种动物的样子行走。等老师喊完“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之后,所有人的动作马上停止不动,就像被孙悟空点穴一样,谁动谁就输了,游戏也就结束了。

指名读,说一说这个游戏该怎么玩?

2.秘诀分享。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还有一个秘诀呢!想不想知道?

自己的动作尽量夸张,这样静止下来就很搞笑,就能成功逗笑别人,获得胜利,不过自己要保持好姿势,不然一动也就输了。

3.初玩游戏。

谁想先来玩?指八名学生上台。

你想扮什么动物?要走出这种动物的特征。走走看!

思考:要把这场游戏生动地描写出来,需要抓住什么进行描写?要怎样观察才行?

(板书: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猜别人)看听想)。

调动全部感官,先要观察全场,再锁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目标观察仔细,还要用眼睛的余光继续环视全场及观众的反应,这样就能做到点面结合,既顾及全局又突出了重点。(板书:点面结合)。

4.其他台上同学玩游戏,台下其他同学要细心观察哟!

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观察后练说。重点引导学生把游戏过程说具体。相机记下关键词。

4.学生练写,游戏开始了,。在交流评价中巩固上述写作方法。

(板书:点面结合)。

三、再玩游戏,说出自己参与游戏的感受。

1.想不想一起玩?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就在座位附近活动就行,注意动作要夸张,反应要迅速。

全班一起玩游戏。

说一说,你在游戏时感受到了什么?描述要具体一点。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重在心理描写。

2.学生交流练说,重点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游戏者的角度把话说清楚。

3.学生接着写作文。这一次,是全班同学一起玩游戏。

四、修改自己的作文。

出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要求:拿起笔,大声念,多念几遍,不合适的就及时修改。

评价:文章内容、行款格式和书写。(疏密有致、规范、整洁、流畅、美观)。

五、写出自己游戏的收获,提升作文质量。

2.如果用这些收获作为结尾,文章就有了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3.小结游戏(活动)作文的写法。

写游戏作文的时候,要按照游戏活动的顺序,抓住游戏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把游戏的过程写得悄悄具体清楚,在末尾处还可以写出自己游戏的感悟或者收获,使文章达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六、小结游戏作文的写法。

写游戏作文的时候,要按照游戏活动的顺序,抓住游戏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把游戏的过程写得悄悄具体清楚,在末尾处还可以写出自己游戏的感悟或者收获,使文章达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七、作业:

1.课后加上开头,拟个题目,完善作文。

2.玩玩别的游戏,按照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练写作文。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十三

1.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学习木头人游戏。

2.尝试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身体,体验游戏的.乐趣。

1.帽子。

2.歌曲二首。

3.木块,小口袋。

一、引入。

1.天气越来越冷了,跟着我做热身操吧!

2.播放儿歌《木头人》,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3.今天我们要来玩木头人游戏,谁来说说木头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怎么做?

4.全体玩木头人游戏,看谁玩得好。

5.教师小结玩木头人规则。

2.引导幼儿去国王的宫殿去取木头,但是必须通过玩“木头人”的游戏来获得木块。

3.国王出场,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4.游戏开始,教师扮演国王在前面走,幼儿跟在其后,练儿歌,当练到最后一句时,孩子们都要定在原地,一动不动,坚持到最后的木头人可以奖励一块木块,然后将木块装进小口袋里。

5.游戏难度提升国王指定某动作,幼儿一动不动的摆好国王说的造型,坚持最后者赢得一块木头。如: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变成小兔子,123,不许动。

6.师幼反复进行游戏,直到木块全部拿空。

7.打开小口袋,拿出木头,看看自己的成果。

1.国王:哇!你们可真厉害,都把我的木头都拿完了。

2.教师:谢谢你们帮我赢来了这么多木块,下次我们一起出来用这些木块搭城堡好吗?

3.庆祝胜利,放松运动。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十四

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语言游戏十分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幼儿不仅可以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发展能力,对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便来源于幼儿的游戏生活”木头人”,我们班的孩子都特别喜欢这个游戏,喜欢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对于本次活动起了很好地铺垫作用。

语言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活动的目标是掌握“s”“sh”“an”“ang”的正确发音,在游戏中理解并运用诗歌。

从活动过程的设计组织上来说,我从激发兴趣--练习发音--实践游戏--经验提升几方面层层递进,为完成教学目标来服务。

激发兴趣作为活动的开始导入部分,我引用了幼儿都十分熟悉并感兴趣的游戏“木头人”,力图通过这个游戏集中幼儿注意力,为下面语言游戏作经验铺垫,也算是活动中的一个游戏热身环节.接下来借着幼儿情绪高涨的劲,我神秘的出示小木偶人,边手拉木偶人变幻不同造型边念儿歌,意在让幼儿初步感受儿歌的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过程中不同的造型变换也给与了幼儿诸多的想象和联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经验铺垫的作用。

掌握正确的发音是幼儿良好游戏的前提,在基本部分的开始我出示了字“三”“山”“上”,幼儿已基本认识,我把重点放在字的正确发音上,并通过游戏“指认”“不同排序朗诵”“看谁反应快”帮助幼儿练习发音,并在组词环节开拓思维同时进一步巩固字的发音。有了良好的发音基础,我们便开展了趣味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本环节我通过示范、手势提示引导幼儿玩语言游戏,过程中对重点字的`发音我给与了重读的强调,并及时针对幼儿发音情况做个别指导,然后决定游戏的遍数。就这样在轻松、兴致极浓的氛围下幼儿自主、大胆的练习发音,并在游戏中学说了儿歌,记忆了儿歌的内容。

在幼儿有了说和玩的经验之下,为了进一步巩固对诗歌的掌握,我给出了另一个兴奋点,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欲望.在诗歌结尾”三个好玩的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处,幼儿都做了各种不同造型、姿态的木头人动作,如果动的幼儿,就会被一名指定的木头人惩罚,并说口令“本来要打千万下,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这样加进了这一环节,幼儿的兴奋点被进一步调动起来,并在兴趣中巩固了儿歌的内容,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再一次体现了语言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活动结束后,我们把课堂延伸到户外,在户外游戏中进一步发展巩固幼儿的语言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为了丰富游戏内容,给与幼儿更大的挑战和发挥空间,我们将对称和相反等概念融入其中,在二人合作游戏中提高语言表达力和肢体表现力.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十五

1.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2.在许多人面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幼儿熟悉儿歌。

开始部分:幼儿分两组,站成圆形,做身体的热身基本部分:

幼儿请一个"领导人"站在中间,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静止不动,看谁能控制自己.

结束部分:

为了提高幼儿兴趣,站在中间的小朋友可以说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小猫"、"小猴"等。其余幼儿学样并静止,学错动作就是输了,幼儿也可以自由发挥做各种动作。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十六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不论什么年代,幼儿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民间游戏渊源流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在我们的民间中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这些民间游戏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了,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本游戏就体现了这些方面对幼儿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2、在许多人面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幼儿熟悉儿歌。

开始部分:幼儿分两组,站成圆形。

身体的热身基本部分:幼儿请一个“领导人”站在中间,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静止不动,看谁能控制自己。

结束部分:

为了提高幼儿兴趣,站在中间的小朋友可以说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小猫”、“小猴”等。其余幼儿学样并静止,学错动作就输了,就要重头开始。幼儿也可以自由发挥做各种动作。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小百科:木头人这种游戏考究令行静止的能力。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十七

1、促进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3在游戏中体验愉快。

呼啦圈(幼儿各一)、矿泉水响桶一个,舒缓轻快的音乐。

一、幼儿自由玩圈,鼓励幼儿玩出与别人不同的玩法,激发幼儿兴趣。

1、一个人玩,师给予特别的玩法以表扬。

2、几个人玩,师给予创新玩法以表扬。

二、游戏"小鱼逃套圈"。

(一)竖排"小鱼逃套圈"师告诉幼儿名称及玩法: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人数相等站成竖队,每组前放一个圈,当听到"打鱼网来了",第一名幼儿开始将圈由脚开始往上套,直至从头部取出,然后交给下一位。最后玩成的一组算被打捞的作惩罚——做怪象。游戏重复。

1、从下往上套。

2从上往下套。

(二)圆圈"小鱼逃套圈"。

玩法:幼儿围成一圆圈,听到矿泉水响桶响就开始传递(套圈由上往下,由下往上迅速套完自己),传递给下一位。师的响桶停被套住的"小鱼"(幼儿)就出列作怪象,间隔一次回列。游戏反复。表扬动作游戏目标:

1、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

2、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快乐。

3、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

2、儿歌一首。

1、准备活动。

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你们知道木头人是怎么样的吗?多请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师继续讲道:游戏里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面也有一个木头人,你们听听这个木头人是怎么样的?你们认真、仔细听哦。教师展示一遍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小蜜蜂。”老师儿歌念完了,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儿歌里的木头人是怎么样了吗?(全班回答即可)。

首先,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在一旁念儿歌,小朋友在结束儿歌的时候要停止不动,动了小朋友要接受惩罚,停止一次游戏。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那我们给自己鼓鼓掌。那我们下次把这个好玩的木头人游戏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戏结束。

儿歌学习不要求背诵,只需小朋友天听懂即可;注意游戏中的安全。

整个游戏比较简单,主要以学习儿歌和遵守游戏规则两项基本任务,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通过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经验。第一点,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也试用了老师的方法,果不其然,效果很显著。第二点,表演结合儿歌的形式。在游戏的儿歌教学小环节上我只用好听的语言把儿歌给小朋友念了几遍,发现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回去后,我反思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配着表演展示儿歌,这样小朋友才能回忆出儿歌的内容。我想,这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的语言活动领域。快的动作协调的一组。

活动小结:听音乐作放松活动。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兴趣十分高涨,自主性强。第一个比赛环节幼儿相互配合时,可能玩得太兴奋了,在找队长和不间断跳跃上出现了一些困难,经过纠正得以解决。开展第二个环节时,幼儿有了较多的经验,开始得心应手了。本来安排了第三个环节是单脚跳跃,但是发现对中班大部分幼儿来说单脚跨越有一定的难度就临时取消了。我觉得本节课在课前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在示范时用的时间比较多,活动环节考虑出现失误。在幼儿年龄特征方面要多下功夫。以上是本人的反思,做得不好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木头人活动教案篇十八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听说游戏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发准难发的音和易混淆的音,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控制自己的动作及语言反应的能力。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

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page_break](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山,山,

三,三,三,

不许说话不许动。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幼儿想象,进行简单的听指令仿编游戏儿歌的活动。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还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人呢?”引导幼儿说出“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游戏时,幼儿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儿歌,如发令人说“稻草人”,幼儿就念“山上有个稻草人”的游戏儿歌。

(建议此活动可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

在幼儿较熟练地开展上述游戏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幼儿进行简单地仿编游戏儿歌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培养幼儿听说应变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仿编能力。)。

我在上《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一语言课时,边游戏边学儿歌。教案上的活动准备是一个木偶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改用纸人,把纸人的手穿上线,让孩子对木偶人有个简单的印象。活动过程是先让木偶人玩一遍游戏引起孩子注意,然后以会念儿歌做为小孩玩游戏的要求。但是我发现一个木偶人怎样能完成一个游戏,所以我采用三个纸人做木头人。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把儿歌说下来,基本达到活动目标。

1、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

当活动到小朋友与老师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很兴奋,仔细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

2、教具充分发挥特长,让幼儿感受一种不常见的“上课小帮手”。

在出示图片时,幼儿反应一般,但在用线控制纸人时小孩子反应很激动,

意力很集中,都仔细观察木偶人的一举一动。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儿歌。

3、以游戏作为引导,小孩子在学儿歌时很开心,表现的也很积极,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如何玩刚学的新游戏。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1、孩子的反应预想的跟现实不一样。

我预想这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欢,在做游戏时会很积极,反应很强烈,结果上下来发现只有平时好动,上课很认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很积极,还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没听懂我说的话,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下来把儿歌学会了可游戏没有掌握好,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

2、在语言上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

我在讲解游戏过程中,锁碎的语言有点过多,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没听懂我说的要求,一时反应不过来。在玩游戏时,当我讲到不准说话不许动时,仍与孩子在嘻嘻哈哈,动来动去,在对输的小朋友进行惩罚时,孩子好像处在云里雾里的状况,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对游戏不敢兴趣还是不会玩,总之好像给人一种没听懂的感觉。在讲故事时语言还不够生动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

3、时间把握不好。

一节课是20分钟,我在上课流程中有点急,在上课和与孩子互动时,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在活动过程中不够自然,随意。往后,我上课还要多放轻松,时间上因安排合理,学会巧用一节课同时把一节课的活动目标都达到。

4、对孩子了解不深,尽快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

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上课不听只顾个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内向的孩子对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着他们,他们仍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课的节奏。我想与我对他们了解不深有着必要的关系,我还要尽快了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313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