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忧愁读后感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8:48:04
你好忧愁读后感大全(18篇)
时间:2023-12-15 08:48:04     小编:灵魂曲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是个人性的,也可以是客观性的,可以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也可以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写读后感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将情节、主题和思考有机地连接起来。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一

在《你好,安娜》的扉页上,作者写了一行字——“献给我的母亲”,这是一个来自上一代的故事。面对这样有时代跨越性的故事,作者需要将那些未曾亲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带入到过往岁月真切的生活中,理解是什么样的东西让那些活着或远去的故人在命运的关隘处做出选择,呈现出那个时代独特而鲜明的特质,才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与铭记。

在《你好,安娜》中,作者呈现出的是一个带有文学底色的年代,清晨四点零八分开往北京的火车,笔记本上一定抄写着、每个人都能背上几句的普希金或屠格涅夫的诗句,这些可以立刻召唤起时代记忆的文学符号浸润在他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他们的名字,丽莎、伊凡、差点就被叫做“阿霞”的小妹多多,这些孩子的身上从一出生就开始被寄托了上一代人关于文学的浪漫想象。他们对爱的想象也来源于文学,三美眼中的安娜与彭是天生一对,“他是维特,她就是绿蒂,他是贾宝玉,她就是林妹妹;他是沃伦斯基,她就是她的安娜……”,文学成为了他们认知、理解周遭的人和世界所有关系的坐标。在这样的坐标下,她们心中天然埋下了对美、善、浪漫、理想的永恒向往。在她们还不懂得浪漫的年纪里,就已经被美好的东西吸引,丽莎狂热地爱上舞蹈,素心和安娜沉陷于文学,三美有着黄金一般的歌喉,她也曾被点燃能够演玛格丽特或巧巧桑的梦想。

但黯淡的现实人生并不允许这些虚幻的浪漫存在,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和符号还原了那但黯淡的现实人生并不允许这些虚幻的浪漫存在,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和符号还原了那个诗与梦的时代,也同样展示了诗与梦是何以破碎的。丽莎告别了舞蹈,与此同时粗暴地毁掉了美好的、骄傲的自己。而安娜这个“不遗余力的唯美主义者”,以“病成一幅画,死成一幅画”完成了自己终生的追求,她们和家中那张远渡重洋而来的胡桃木餐桌一样,华丽,却生不逢时。当曾经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丽莎成为一个臃肿而沉默寡言的保姆时,雇主说,“丽莎,名字倒挺洋气的,不像一个保姆的名字”,这些曾被寄予浪漫想象的名字,在潦草的生活面前甚至成了一种嘲讽。曾经被三美理解为眷侣的两个人也难逃离散,不知当时的'三美有没有想过,绿蒂和维特、贾宝玉和林妹妹、安娜与沃伦斯基,虽都是天造地设,但却无一圆满。她们天然知道要追求纯粹的爱与美,但没有任何人和事教给她们该如何面对美的崩坏与梦的破碎。她们只能带着自己无比丰满的理想去那个容不下浪漫的人间碰撞,在那个不再允许信仰宗教的年代里,这些纯粹的追求对她们来说就是信仰,是难以逃开的命运。而当她们跌跌撞撞走过一遭,带回的是残破的病体和心灵,她们不得不背负着这些破碎甚至是罪恶,寻找救赎,寻找可以挣扎着活下去的希望和渴望,继续面对这个粗糙却又热爱的世界。

在这个故事中,素心是和这种信仰与救赎联系最紧密的人。如果说被安娜这个幻影一般的人魅惑是彭的命运,那被彭吸引则是素心无法逃脱的命运。将彭带入素心生命的是她的教母,给了她“玛娜”这个名字的教母。拥有这个名字的少女终究还是没能遵循这个名字给自己的训诫,因一点嫉妒和贪恋,需要付出背负一生愧疚与罪恶的代价。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只有一次,仅此一次,她把吗哪带回了帐篷,可变质的不仅仅是白色的果实,还有她灿如春花的生命”。她余生都在为安娜活着,独自守着曾犯下的错误,拒绝让别人一起承担黑暗的罪恶,为此,她放弃了爱情、友情,这些她曾无比珍视的东西,以此惩罚自己。最终,当年那个在火车上为几个女孩讲述《安娜·卡列尼娜》的那个素心还是回到了文学那里寻找出口。只是,她笔下的文学不再浪漫,也无法美化苦难,这是从那个年代走来的她能为自己找寻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救赎。

作者巧妙地将结尾的相遇安排在了一个剧场,隔着台上台下和过往的岁月,他们互相致意,曾经那些惊涛骇浪般的生死爱恨都被磨平了,他们知晓真相,彼此懂得,连和解都无需言明,只有故去的人是永存的伤痕,永远被铭记,也永远无法祈求原谅。

蒋韵的文字充满温情,顺畅,细腻,动人,饱含着她对那个年代的深情与热爱。她熟练地掌控着自己叙事的节奏和步调,以回望的姿态写出真切的亲历感,隔着岁月奔腾而过的河流,记录并且让读者理解那些曾经生活过的人,以及她们之间如戏一般但无比真实的爱与恨、罪与罚。我相信,会有许多人同她一起记得,曾有怎样一群人,来这人间一趟,看过太阳。也会有许多人同她一起,向从过往岁月中走来的人,轻轻问一声,你好。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二

任何生物,只要生存就会竞争。任何生物,都会有优点与不足,都会有利弊的两面。我们不能只看不足,其忽略了优点。这就是《兔子与上帝》一书给我的启示。大家都知道,兔子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动物了,它们只吃草,不伤害任何动物。正因为如此,它受到不少动物的伤害。终于有一天,兔子向上帝诉苦,先后提出了四个要求,分别把它变成鸟、鱼、人和上帝,一个比一个过分。但每一次兔子都觉得不满足,不快乐。它的最后一个要求是让上帝把它也变成上帝,但上帝说:“上帝只能有一个,上帝多了也会打呀!”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兔子一样,只注重不足,却忽略了优点。记得有一次,校长给我们上品德课,他让我们说一个同学的优点,我们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他的什么优点。校长又让我们说说这个同学的缺点,同学们的手齐刷刷的举起来,说了一大堆缺点,简直是十个指头也数不完。那位同学难堪地低下了头。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他真的就没优点吗?因为大家从一开始只看到他的缺点,却忽略了他的优点。你们错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当然也会有缺点,可你们只看他缺点不看优点,说明你们自大。其实你们只要换个角度去想想,相信你们一定会看到他的优点的。”听了校长的话,我们都陷入了沉思。

真的,凡事,换一个角度去想会有更大的收获!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朗朗上口,语言风格特别诱人的“科普史话”,难怪那么多人推荐。

看到豆瓣上一致的好评,加上中亚大减价,于是果断买了这本,趁着这段时间工作不是很忙,想着赶紧看完它。怎料到,作者居然能把深奥的物理科普文写得如此的生动有趣,捧起来简直欲罢不能。

后记中,作者一再的强调,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仅仅是爱好而已,原本这个系列只是在新浪连载,成书大约也是巧合。但是看了全书,打心底感慨,能把量子物理的发展和原理理解到这个程度,作者本身也快成神了。不得不由衷的赞叹一句,高手在民间啊!

为人类所有那些敏锐聪慧的大脑鞠躬!

补一句:莫名地被全书最后一句话击中了。突然有些莫名的感同身受,不能体会再多,唉。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四

暑假里我读了《上帝的笑》一书,本书是小中见大智慧系列文从中的一本。每一辑中都是一些短小的故事,故事虽然短小但每一个故事都能给人启迪,令人思索。正如书中序言所说:你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一阵风吹过,不经意间,我的心弦为之颤动,智慧与道理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都慢慢融化在心里。有的小故事也许多年前曾听过,有的乍一看觉得平淡无奇,但静下心,细细品味,会有全新的感觉。

其中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让我感慨很多。陶行知先生任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一名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办公室,见该生已经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个守时的孩子。”当孩子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他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说明你很有正义感。”这时,这个孩子哭了:“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就知道,你是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

《四块糖果》的故事,包含着很高的教育艺术,它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深远的。批评学生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良知,启发学生的觉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愿望。这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在赏识学生的基础上批评学生,教育学生。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只要我们诚心地帮助,耐心地开导,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嫌弃他,不鄙视他,学生自然就会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五

无论人或兔子,只要有生存就会有竞争。而任何东西都会有优点与不足,都有利与弊的两面。我们不该只看不足,而忽略了其优点。这就是《兔子与上帝》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兔子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动物,它只吃草,而从不伤害他人。正因为如此,它受到了不少动物的欺负。终于有一天,兔子向上帝苦诉,一共先后提出四次要求,分别要求上帝把它变成鸟、鱼、人和上帝,要求一个比一个过分。原因是鸟会被老鹰抓,会被毒蛇咬;大海里都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斗争;人类就更不用说了。对于兔子最后一个要求,上帝只说了一句话:“上帝只有一个,多了也要打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像兔子一样呢?有一次老师给我们上课点了全班最差的一个同学的名字,然后叫我们说说他的优点,我们想了老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接着,又叫我们说那个同学的缺点,大部分同学想都没有想就说了一大堆。为什么同学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呢?罗丹也曾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兔子当时想到:我跑的很快,其它动物都抓不到我,它就不会抱怨了。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六

读蒋韵的《你好安娜》,使我想起了哥德的一句话:“如果你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你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如果你失去了勇气,就失去了一切。”是的,人的勇气不能丢。

翻开这部作品,首先看到的是扉页上的“献给我的母亲”。我想,故事可能发生在我未曾经历过的时代,读着,却又感觉并不陌生:几个女孩青春期的懵懂,对文学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特殊历史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遭遇等等,都一一呈现在眼前。

小说讲述的是三个女孩乘坐火车去看望在乡下插队的三美的姐姐,火车上偶遇彭承畴,彭的着墨不多,但他的出现却改变了三个女孩的命运。文章中安娜为了不辜负彭对她的信任,把他交给她的日记本像宝贝一样珍藏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手抄本可能让人身陷囹圄,这是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安娜为了保护这个日记本,东挪西藏,忐忑不安。当她发现这个日记有可能被母亲发现烧毁的时候,她把日记本交给素心保管,却引起了素心的嫉妒。素心一直暗恋着彭承畴,她把笔记本视若珍宝,尽管这个日记本并不是彭亲手交给她的。一天下班途中遭遇到意外,素心把笔记本弄丢了。安娜得知后伤心至极,她觉得愧对于彭的嘱托和信任,加上她的不治之症,她绝望了,她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而选择了自杀。她的死从此让素心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素心一直都不能原谅自己。

读到这里,我为安娜的死感到惋惜,感叹她的执着,这份纯真美好的初恋虽然没有结果,却单纯而执着,对朋友的承诺和守候,这份感情是多么简单、脆弱而又弥足珍贵啊!素心则是背负着这个沉重的十字架,终生受到良心的谴责。她的教母给她取的别名寓意深刻:玛娜,一个水灵的果实,只能现摘现吃,按需索取,不能贪婪,多摘的会变得腐烂不堪。作品的主人公,用作者的话说是“一个为爱情而盲目和痴狂的少女,就是窃取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整个余生被罪恶感所折磨和惩罚,陷入深渊”。当素心无意中翻阅圣经时才知道玛娜的真正含义:玛娜,是一种救命的恩物,是神的奇迹,是施和舍。“我舍过,我舍出过我自己,在最凶险的时刻,可留下了不该留下的。”从此,素心觉得自己罪孽深重,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资格谈恋爱了。她把这桩心事深深埋藏在心里。多年以后,在她的努力下,她的文学才华崭露头角,文学创作成绩斐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作家,但情感的世界里却心灰意冷,拒人千里之外,不再接受任何人,在白瑞德向她求婚时,她选择了逃避。而三美在了解安娜的死与素心的私心有关以后,两个闺密从此心怀芥蒂,再也回不到从前,仿佛青春的牧歌变成了绝响,两个人友谊的小船从此搁浅。

作品中安娜的姐姐丽莎更为让人心痛,青春时期的梦想被母亲无情地扼杀,从当年那个在舞台上骄傲的公主到家庭保姆,她的人生轨迹被母亲搅得一塌糊涂,她恨母亲,在母亲清醒的时候,从来没给过母亲一个好脸色,她的家庭生活在岁月的磨砺下早已物是人非,而她却选择了不认输。为了回城里,她给两个女儿最好的教育。她选择了离婚,去做家政、当保姆,不遗余力地供两个孩子完成学业,逼着两个孩子弹琴、跳舞,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夙愿都强加在两个儿女身上。用荞荞的话说,“这是我卖了自己的童年、少年而得到的礼物……”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和母亲的严厉很像现在的我们,当我们强加给孩子学习任务的时候,是否能想到孩子的快乐?当孩子用整个童年换回来的成功,含着眼泪痛哭着说:“我爱它,我恨我爱它”的时候,想必丽莎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的,这样的成功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很多时候,我们的方向选对了,努力会事半功倍;而方向选错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自古以来成功就没有捷径,破茧成蝶需要毅力和坚持,虽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不是所有的付出一定会开花结果,但我们是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是让孩子长成我们所期待的样子?这是我们应该好好反思的问题。当丽莎拼尽全力、倾尽所有把两个孩子培养成才的时候,她的母亲也终于没能逃过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困扰,她选择陪伴母亲,任劳任怨地照顾母亲。她把母亲当孩子一样照顾,跟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多年以前不愿跟母亲提起的过往,她不知道这些话在母亲的世界里是什么,像风声,像雨声,像海浪的声音,还是像蚕吃桑叶的声音?在母亲最想听她诉说的时候,她沉默如铁,而现在她可以毫无保留地说,因为她知道无论她怎么说,都再也伤害不到母亲,她已经走不进母亲的世界了。当读到丽莎母亲喊她“妈妈”的时候,我突然泪奔,这就是人类自然天性的回归,是中国母性返璞归真的最有力的诠释!

震撼心灵的文字往往不需要词藻的华丽,真实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我们在成长期间都背负了太多不属于自己却又强加给别人的负荷。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像恩食“玛娜”一样,对万物不过多地索取,不贪婪,用简单和随性去感悟人生,回归自然。大道至简,或许这才是生活简单快乐的真正含义。

青春是无限美好的,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曾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过,拼搏过,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不虚度光阴,不负韶华,不彷徨,不气馁,不负此生,就是美好的人生!

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放飞自我,轻装远航!愿青春的牧歌永远漂荡在我们记忆的长河中!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七

蒋韵老师的《你好,安娜》,写了一些关于山西太原,龙城的故事。我是在龙城长大的90后,所以一开始看到“太谷”,看到她描写的钢铁城市,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看过很多描写知青下乡的故事,看过那些热情饱满的青年在困顿岁月的挣扎,唯独没有看过上一代人,在城市中的故事。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不知道他们是否像我们这代人一样,对于城市有些厌倦,向往乡村和草原。感谢蒋韵老师,讲述了一个我不了解的时代,同样可爱的一群人的故事。

前不久,看到许知远先生采访《路边野餐》的导演毕赣,问他,“你有没有试图做一些更宏大、关乎别人、关于人类的思考”。毕赣摇摇头,“先关照自己吧,我们很多时候都没办法真正的关照自己”。或许我们这一代人,更喜欢表达自己的情绪,自我的生命和感受放在第一位。所以文中的安娜,是我一开始最不能理解的人物。我无法想象,一个女孩,为了一份模糊的情感,一份被托付的信任就可以献出生命。可是随着素心、三美故事的深入,让我重新审视了上一个年代的人的情感。他们真诚、热烈、诚恳,安娜与彭短短的谈话,关于普希金的讨论、对阅读的热爱,一些情感的共鸣,居然生成了彼此间强有力的纽带。安娜从小到大在姐姐光环笼罩下的阴影处,终于出现微光。而彭也找到了一个可以照亮自己的人。仔细想想,我们终其一生,不就是在追寻这样一份相知和肯定吗。读到故事的末尾,我仍然为这个单薄脆弱但又坚韧的女孩落泪,她是冬天的冰晶,纯粹剔透,迎来自己的春天,也就消失了。

素心,是一个令我又爱又恨的角色。我理解她的嫉妒,惊诧她的牺牲,同时又不得不感慨命运。明明都是善良可爱的人啊,为什么要经受命运的捉弄。她的一生都是“罪与罚”啊。人性是我们永远在探索的谜题。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企图通过神仙下凡,来辨别好人和坏人的区别。拉斯冯提尔的《狗镇》,撬开了人心底最丑恶的一面。而所有的善恶之分,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原来,一个普通人和一个罪人之间,只有这么一念的距离。”素心何尝不是你我的缩影。可人性的无可奈何之处,怕是我们即使明知一念之间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也会有那么一瞬间,无法摆脱人性的束缚,做出需要一生赎罪的事情。

三美,在素心与安娜的比较之下,是一个没什么个性的女孩。她面对彭,会直言不讳的说“你真坏”,像个赌气的小孩子。了解素心的故事后,她愤怒、害怕、伤心,把素心定义为一个“坏女人”,但同时又称她为“失散多年的亲人”。除了唱歌的天赋,在遇到导演之前,她都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可梅林午餐肉的商标信,又让人看到了这个女孩子灵动、坚强的一面。姐姐子美,以为三美后来的极端选择是为了导演,可三美否认了。我想,三美只是对爱情失望了吧。爱情支撑着这个烂漫少女度过最艰难的岁月,最后却被爱情抛弃,怎能不令人苦笑。三美的世界很简单,她是一个好人,普通意义上的好人。“不想让这世界上再多一个坏人,这是我能为这世界做的唯一一点好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秉持三美这样的信念,那是不是善与恶也就不需要讨论了。三美和导演的故事,令我对爱情也多了一些想法。看多了海誓山盟的爱情,艰难的时刻我们往往可以看清自己,或者胜利的冲动会掩盖真实的动机。反倒是回归平淡,才能检验出一份真正的爱情。

虽然文章取名是你好,安娜,但最触动我的,反而是丽莎和她母亲的故事。当丽莎带着丈夫,第一次回到家里,敌意丛生。“她的吃相凶猛而贪婪,母亲背过身去,就总是想掉眼泪”。可这些对抗,从来没有消解母女的感情,反而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互相亏欠,成全了母女最默契的联结。当丽莎的母亲因阿尔茨海默症,呆呆的向着丽莎喊出“妈妈”时,我眼泪横流。这一声“妈妈”,像极了一个轮回。这辈子,没有做一个好妈妈,亏欠了女儿,那就下辈子,我来做一个女儿。

中国人的家庭,常常听到一句话,“你就是个讨债鬼”。我们的文化不善于表达爱,父母习惯于牺牲和奉献,儿女渴望自由和平等,常常引发很多矛盾,近年来“原生家庭论”也甚嚣尘上。或许,亲情的和解,是我们与自我和解的前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整篇小说中,最令人畅快淋漓的便是素心和三美登顶山峰找到去路的一段了。两个女孩在山上的风雪中迷失,像极了我们在人生中陷入窘境。身边的朋友,网上的网友,大家好像都不快乐。孩童的我们会因为一片树叶而快乐,而现在,深夜的负面情绪像幽深的大海,我们无法抵挡那一波一波的潮水,每个人都在绝望的哀嚎。可是素心和三美,与奇迹相遇,辽阔的山顶带来了更开阔的人生。我与她们一起经历这艰难的登顶之旅,也重新收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一本好的小说看到结尾总会令人惆怅。陪着那些鲜活的人物哭过笑过痛过,久难释怀。蒋韵女士描写了太原这个工业城市里发生的故事,这里有最呼嚎的北风,最混沌的沙尘,像末日景象一般昏暗。可在她的笔下,这里又多了一点可爱。她尊重人性,允许嫉妒和懦弱,允许“不能原谅”,允许“算了”。或许将来,我们会和身边的人走散,与世界厮杀,与岁月抗衡,跌跌撞撞的走向黑夜,但一定要记住,善良、勇敢、热情的人们,一直都在,他们化身微光,在远处闪烁。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八

我们的信仰生活要想不上魔鬼的当,不受试探,不被魔鬼欺骗,就必须认识《上帝的意图》。

以前我常常受魔鬼的欺骗,上魔鬼的当,我常常的挣扎在病痛之间,埋怨着上帝对我的种种不公之处:“为什么别人不来礼拜却如此健康?为什么我常常礼拜,如此的虔诚,还久病缠身?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上帝不要我了吗?”

面对家人对我的屡屡逼问与嘲笑:“你不是信耶稣的吗?你的耶稣在哪呢?你看看你信的多么凄惨,我们什么也不信还凡是亨通!”我要崩溃了,又一层层埋怨涌上心头:“上帝啊!我白信你这么多年了,起码的保障你都不给我,面对我家人的指责,你羞不羞愧?”

可是因着这么多年的信仰教育,我又不敢否认上帝,害怕下地狱,只好有病忍着。

当我看到《上帝的意图》这本书之后,它揭示了一切疾病不是上帝给的,也不是我自己的,而是魔鬼压制的.,我恍然大悟:“上帝啊!我错怪你了!”书里提到一句话“人本来是上帝爱的对象,没上帝的爱,人一刻也不能生存,当我们缠绵病榻的时候,不寻求上帝的帮助,就等于弃绝上帝的爱。”啊~原来上帝是爱我的,我寻求上帝,上帝就帮助我。

有一次,当我发烧达到40度时,浑身抽搐不成样子,并且疼痛难忍,妈妈领我打了针,用酒精擦拭,仍不见效,后来,我实在忍无可忍时,大声喊叫:“妈妈,求求你救救我,我要死了!”妈妈说:“我该做的都做了,没办法了,你喊耶稣吧!”我抱着走投无路,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态度大声喊叫:“耶稣,救救我吧!”立刻,我的病好了,不再抽搐,不再疼痛,睡得甜甜的。

有了这样的经历和对话语的认识,一次我姐姐眼睛长了瘤子,手术失败了,她一只眼睛睁不开,看不见了,她非常的痛苦,但是她却跟我说这是上帝的美意,就算自己瞎了也愿意,我告诉她:“你上魔鬼当了,上帝不会给人不好的,这是魔鬼干的,不要这样的误解上帝,我陪她做悔改祷告,给她按手祷告,她慢慢的睁开眼睛看见了,哈利路亚,荣耀归给上帝的名。

以前许多人本主义的人认为上帝是为人存在,耶稣是因为人犯罪了才来的,但是认识《上帝的意图》之后,知道了人是为上帝除灭魔鬼这一意图而被使用的存在。

所以,今天魔鬼干涉我们的信仰生活,不让我们圣守主日礼拜,我以前认为主日只需要上午或者下午来一下下就可以了,礼拜天,要和朋友多多玩耍,多多放松,后来认识了《上帝的意图》这本书,知道了圣守主日是全天在上帝的面前,哪怕娱乐,和朋友玩耍都不算圣守主日,我看到这话语,马上去遵守,并且教导我的丈夫,我的丈夫在找工作的时候说:“我必须找主日休息的。”而且主日奉献严格按照两天的工价计算奉献的,并且,有一天我的丈夫对我说:“我们给别人随礼,不能超过主日奉献,谁也没有上帝重要。”我太欣慰了,话语真的能使人改变。

我以前经常上魔鬼的当,不敢给别人传福音,我觉得信耶稣太苦了,还不如让他们现在活一天享受一天,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当我认识《上帝的意图》这本书时,我觉得我的想法太不负责了,不信耶稣的人也照样忍受痛苦,但信耶稣的人已经得胜,因为耶稣已经战胜魔鬼,我们是等侯耶稣再来的灵魂,那时我们永远喜乐的和耶稣同在,圣徒现在的苦楚是暂时的,以后就免于大患难,参加头一次复活,和耶稣做王一千年。

所以,我们要把今天当做最后一天过,按着上帝的意图,每天过得胜的信仰生活,积极努力的作工,将来耶稣给我报偿,我已经看见了那极大的冠冕,耶稣啊!我愿你来!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九

今天,我从班里的图书角取出了一本《上帝的笑》。()当我看完了第一篇,就越发地想继续看下去。

这本书的内容挺多的,有不凡之处、意想不到,成败之间、出奇制胜、雕刻灵魂、生活细节、爱的家园、生命良方、上帝的笑……我从书中到了知识的源泉,从这些小故事中学到了大智慧。

书中每一篇小故事都会带我们自由飞翔,带我们完成美丽的旅程。在书里,我们可以体验一种美丽,叫智慧;体验一种体验,叫感动;体验一种风景,叫真情;体验一种快乐,叫成长。这本书让我们环游世界,让我们“略知天下事、浅尝人间情”。书中那形形色色的人,或成功,或失败,或好,或坏的成长历程,都将对我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指引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选择,让我们获益匪浅。

这书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小读者阅读。这书每读一次,便完成一次心灵的洗礼;每读一篇,便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就让我们一起来接受一次灵魂的教育吧!这里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十

一个仲夏的季节,碧空如洗,安娜乘火车去探望在乡下插队的闺密凌子美。同行的还有凌子美的妹妹三美,以及三美的挚友素心。

十六岁那年,凌子美与安娜咬破手指写了血书,才申请到去内蒙古建设兵团,那时的她们热爱诗和远方,以为将要面对的是屠格涅夫笔下的草原,辽阔而神秘,就算有苦难,也一定是文学里浪漫的苦难。然而等待她们的,却是毫无诗意的枯燥生活。

五年后,安娜为救一只落水的小猪仔,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病退回城。凌子美随后被转插到了别的村庄,如今也日夜盼着回到城市。

在去探望凌子美的这趟火车上,素心讲述着她前不久刚读过的小说名著。跟安娜一样,素心也是一个热爱阅读的文艺女孩,她读书过目不忘,讲起冗长的故事也信手拈来,让人听得出神。

突然,一个青年叫了素心的名字,她抬头一看,惊喜地笑了。

男孩叫彭承畴,素心叫他“彭”。彭的书包里,一定装着普希金的诗歌,或者契诃夫的戏剧,书是他的精神食粮。彭和女孩子们聊了几句,大家都被他的风趣逗笑了,但安娜没有笑。这是安娜和彭的初见,尽管没有太多交流,他们却暗暗地记住了彼此。

彭与素心称得上是青梅竹马。彭来自省城,他的亲人早逝,将彭托付给了素心妈妈,尽管彭不常来打扰,但素心与妈妈早已把他当成了家人。彭每次从省城来,都会给素心带书,他们会促膝长谈读书心得,彭像是素心的精神导师,引领她走出这个小小的城。

在素心眼里,彭是个才华盖世的少年,令她痴迷。素心向三美说起彭,就像在描述一个神话,一个奇迹。但在彭的心中,却始终把素心当作妹妹看待。

这场隐秘的单恋原本是美好的,直到那次列车上的偶遇,安娜出现在彭的世界里,羁绊也由此开始了。

安娜的父亲原是教苏俄文学的老师,尤其喜欢屠格涅夫,安娜的名字便出自这位巨匠的小说。

1957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娜的父亲受到波及,被下放到工地劳动,在工地吃了一根没洗干净的黄瓜,意外中毒身亡。安娜的母亲伤心欲绝,总认为是丈夫对文学的热爱害了他,于是她把丈夫的书通通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发誓要让孩子远离这些虚幻的不祥的东西。

但安娜却热爱阅读,爱到了骨子里。她想尽办法背着母亲看书,渐渐地,阅读使这个女孩出落得越发美丽,美得沉静而深邃。

1966年,红八月的到来,让安娜的母亲变得草木皆兵,她几乎把家里所有带有文字的物品都销毁掉了,生怕它们招来祸端。安娜的日记本,安娜偷偷藏起来的书,全都未能幸免。不过母亲此举,确实让一家人平安地度过了这个特殊时期。

安娜再次见到彭,是几个月之后。这天,彭请三美带他去找安娜。三美有些犹豫,仿佛这是对素心的背叛。当彭出现在安娜的家门口,安娜似乎不怎么意外,她知道他会来。

安娜在家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卧室,她将简陋的房间布置得很漂亮。安娜邀请三美和彭来到她的房间,彭忍不住赞叹起来:“我好像来到了小说的场景里。”这个房间确实浪漫得让人恍惚,就像安娜一样。

那个下午,他们三人围桌而坐,安娜与彭从油画谈到小说,三美听着他们的交谈,明白了一个词,那就是“天造地设”。

告辞之前,趁着三美去卫生间的空隙,彭从不离身的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

“我有时候会写些东西,都在这里了,你愿意读读吗?”

安娜惊讶地点点头,她明白,在那个年代,这是怎样的信赖与托付。但他们都不知道,三美看到了这一幕。

原来,那是一部小说手稿,写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拿到它的那一夜,安娜彻夜未眠,一直读到黎明,泪流满面。她爱上了彭,他的确才华横溢。她将笔记本藏进了枕头里,等着还给它的主人。

不巧的是,家里忽然来了客人,这几天,安娜不得不和母亲同住在卧室。她心惊胆战,生怕母亲翻出枕头里的笔记本。于是她带着笔记本,来到素心家。她知道素心一定会好好保护它。

素心拿到笔记本,却更恨这一切,她的确对笔记本爱若珍宝,把它装在书包里,随身带着。但是,命运的玩笑在此时降临了。

这天,素心深夜回家时,遭到了抢劫,歹徒抢走了书包,素心苦苦哀求歹徒把书包里的笔记本还给她,她愿意用任何东西跟他交换。歹徒答应了,他夺走了素心最珍贵的东西,她的贞洁。

几天后,安娜来到素心家拿笔记本,素心却告诉她,笔记本被歹徒抢走了。安娜很清楚,这笔记本在当下的时局中,会给彭带来怎样的危险。素心不愿说出真相,她做出那样大的牺牲才换回的笔记本,怎肯再交出去?但她没想到,她遇到了最强劲的情敌。

第二天,安娜在公园的湖边自杀身亡。黎明时分,她吞了许多药片,静静地靠在长椅上,那么美,那么宁静。来往的人们直到晚上才发现异样,但她早已离开。

安娜曾说,自己不怕死,只怕死得难看,她想要活成一幅画。安娜做到了。她带着热烈的爱意和自责结束了生命。但素心明白,这是个错误,一切都是自己的罪过,她将用一生来赎罪。

多年以后,素心成为了一名作家,她的笔名叫作安娜。素心用这样的方式纪念着安娜,也纪念着她无法回头的青春。

在《你好,安娜》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几个青年人在动荡年代的爱恨纠葛,他们有太多天真烂漫的向往,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残酷考验。对他们而言,最痛苦的不是生活的颠簸,而是精神的流离。

素心挣扎一生,终于找到了归宿,她的归宿里,有安娜的一席之地,这是她对安娜的忏悔,也是她与青春的和解。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十一

哲学家黎鸣在《恢复哲学的尊严》一书中提到关于信仰的问题,信仰是什么?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他的观点是:信仰即是对万事万物存在唯一性真理的坚信不疑的认定。

迄今为止,人们对信仰的认识,都仅仅限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宗教信仰,或以为只要人们心中有神的信念,就是有了信仰。大部分人甚至说:“信仰是自由的,不管信什么都一样,我尊重每一个人的信仰。”其实,这只是人们对人类智慧尚处于蒙昧时期的信仰活动现象的肤浅外表的认识。除了宗教信仰,更为可怕的就是把信仰当做迷信的人,拿着自己是“无神论者”的招牌一口认定“不管信什么全都是迷信”。但信仰和迷信完全是两个不可相容的概念,迷信的人不可能会有信仰,而有信仰的人则应自觉的杜绝任何迷信。然后人们常常把信仰和迷信混为一谈,使之难解难分。

因此,人们对信仰存在着很大的疑惑甚至误区。如果不能真正认识信仰的本质,就不能算是拥有信仰的人。从前,我和所有人一样,我认为的信仰只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甚至也曾怀疑过人们口中所说的地狱、天堂,尽管常常读经、祷告、礼拜,知道上帝是爱,为了我们舍去生命,流出宝血,却从来没有实际性的体验,简单来说就是根本不认识我们的信仰。我所拥有的信仰似乎只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附带品,我总是觉得如果不够诚心,不够虔诚,或者不能像那些牧师、传道那样就干脆过平庸的生活,不要太过追求,因此那时候的信仰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可有可无的,只要心里相信就可以了。

当我反复的阅读金箕东牧师的着作《上帝的意图》一书时,我才发现我完全错了,而且错的有多么的离谱。信仰根本不能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和判断,信仰不是观念、不是精神寄托、不是闹着玩的,更不是我想怎么信就能怎么信的。信仰应该成为我的生命,融入到我的实际生活,改变我的所有固定观念甚至是我的命运。信仰里根本不存在世人口里所说的奇迹、命运,信仰能改变我们该死的命运,能让我们经历到真正的神迹,遇见活着的上帝。

如果晓得上帝的意图,我们的信仰生活将会充满喜乐和感恩。不晓得而相信就是盲从,是迷信,而不是信仰。我们的信仰就在于认识上帝,从而侍奉上帝,被上帝使用,传扬上帝的名以及上帝所行的事,这就是我们真正拥有信仰之人的使命。我们若不认识上帝和上帝的意图,就只能过失败、堕落的信仰生活。例如,我们相信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功劳,但十字架本身并不是我们信仰的对象,圣经从来没有吩咐我们要相信十字架,但如今很多人总是对着十字架献上礼拜、献上祷告,甚至对着耶稣的画像叩拜。这全都是因为不认识整本圣经上帝意图的缘故。

当我看完十遍圣经以后,我还是不能明白圣经到底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只能大致的知道亚当的故事、亚伯拉罕的故事、摩西的故事、大卫的故事、但以理的故事或者耶稣的故事,甚至认为圣经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段一段的'历史故事,完全不能跟我们的信仰联系起来。但当我学习完庇哩亚研究院课程的第三学期《上帝的意图》并再次读了《上帝的意图》这一书籍后,才恍然大悟。犹如大梦初醒一般,原来圣经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圣经中潜藏着丰富的用人的理性和头脑无法参透的上帝的意图,除非站在上帝的立场戴上看圣经的眼镜像鸟瞰图一样从整体俯视整本圣经,否则利用人有限的知识甚至是文化水平再高的知识分子都不能真正认识圣经、认识真理、认识上帝。

从本书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信仰的绝对性和重要性。圣经的话语是多么的真实可靠,也许真的唯有热爱圣经的庇哩亚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那些仅仅把圣经当成宗教经典、文化遗产甚至神话故事的人,最终只能和这个世界一同灭亡。更何况是不尊重圣经、藐视圣经、毁谤圣经、不相信圣经、在圣经话语中挑骨头拣刺、咬文嚼字的人,可想而知他们在末日该会有多么重的刑罚。正如约翰福音12:48节所说的一样:“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上帝在太初以前的计划和预定全部都在父怀里的独生儿子身上,并且有已经在两千年以前就成就了的和如今通过我们信的人正在成就的上帝的事工,也全部都和上帝的意图有关,我仅仅只是一个从尘土而来的小小被造物,我有什么资格在全能的造物主上帝面前自高、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我应该马不停蹄的将我的所有一切纳入到上帝的意图中并朝着上帝对我所期待的方向奔跑,而不是坐以待毙,仅仅围绕着自己的世界、人生、梦想忙忙碌碌,又或者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拥有一个多么多么幸福完美的家庭,然后环游世界,然后子孙满堂,最后在人生快结束的时候安心的享受着天伦之乐……如果我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这些看似平常却也是所有人都曾考虑过的问题上,那么最终也许会实现一二,也许会徒劳无功,但可以明确的是这样的我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在上帝眼里没有价值的垃圾、一个可弃绝的地狱之子。

以前所认识的亚当,只不过是一个偷吃了禁果违背上帝命令成为罪人被赶出伊甸园的人,而夏娃则是上帝所创造第一个帮助男人但因着犯罪而一同被赶出伊甸园在世界上生儿育女的普通女人而已。殊不知就连如此普通、在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中作为主角而已的两个人,却也饱含着引人深思、怵目惊心的上帝的意图,亚当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在上帝所造的万物中唯有上帝、天使和人是属灵的存在,因此像天使和人这样的受造物身上有着完全的自由意志,有顺从的意志也有拒绝的意志。而首先犯罪的天使长路西珥却滥用了上帝所赐予的自由意志选择了拒绝的意志,从而犯罪堕落成为反叛上帝的撒旦,因而就有了第二个受造物宇宙,作为拘留撒旦的看守所。而圣经约翰一书3章8节告诉我们上帝的儿子显现是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因而有了道成肉身成为人子的计划,随之就创造了有灵的活人亚当,所以并不是亚当犯罪以后上帝才采取这样的对策。本通告亚当就可以来的上帝的儿子耶稣却因为亚当的犯罪堕落甚至全人类成为了罪人而延迟了他到来的时间,但成为女人的后裔这是无可置疑也是从永远以前就存在的上帝的计划,没有女人就没有女人的后裔,通过这一点不难看出女人真的成为了帮助男人的配偶。

全人类的灵都因着亚当的不顺从处在了死亡的状态,即与上帝的生命隔绝的状态,当然也包括着地狱里的刑罚。而基督的灵却成了叫人活着的灵,即上帝的灵。末后的亚当耶稣成为了担负首先亚当所犯之罪的人,因而流出宝血并从死里复活了,不仅除灭魔鬼,成为后嗣继承了上帝的宝座,还把宝贵的救恩赐给了全人类叫信的人可以得着天国。()最重要的是,耶稣还把胜过死亡的权柄和对上帝来说最为宝贵的圣灵唯独赐给了认识上帝名、敬畏上帝名、拥有上帝名的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一生靠着这权柄能胜过魔鬼的死权和欺骗,从而能持守上帝的话语过有能力的信仰生活,直到耶稣再临时可以作为参加头一次复活的圣徒参与到主荣耀的复活中。

认识上帝意图的人才能建立神本主义的信仰,并从救恩的摇篮里成熟长大成为懂事的孩子参与到主的事工中,完成主的嘱托,让更多的人认识圣经,拥有使命,成为耶稣的门徒,和我们拥有共同的盼望,能在耶稣来临时免去五个月的大灾难、首先参加头一次复活,并和主耶稣在千禧年国度做王一千年,乃至到大审判结束以后身穿洁白的细麻衣进入天国得着荣耀无比的冠冕。

这上帝的意图,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参透、去教导,它应该成为我灵魂的所有,成为我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成为我信仰生活的出发点。我的主,我的神,求你让我的灵魂贯穿上帝的意图、装满上帝的意图,一生一世围绕着上帝的意图去生活,直到你再临的日子!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怀着无比的痛恨之情,读完了《上帝的忧愁》这一篇文章。读罢,让我思绪万千,我的先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毫不留情地刺进了胸口。

《上帝的忧愁》这篇主要讲的是有一天,上帝来了人间。他为人类把大地建设的如此的繁荣让他感到自豪,他决定要奖励一下人类。于是他找到了一个人,让他说一个愿望,可是那个人不愿拥有上亿元的公司和豪华小轿车,却愿意把自己的一只手锯掉,原因既是因为他无法忍受邻居比他富有,因此让上帝感到害怕,害怕人类的残忍。

当我读到“思来想去,那个人也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好办法来。最后,那个人咬了咬牙,看着上帝说:“尊敬的上帝,请你将我的锯掉吧!”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就好像猛地被什么刺了一下似的。那个人完全可以拥有上亿元的大公司和豪华小轿车,可他却放弃了,是因为他不愿意忍受邻居比他富有!但他却愿意把自己的一只手锯掉,好让邻居的双手也被锯掉!人类真的'太自私,太自利了!只想到自己的好处,处处都为自己着想,而不顾别人的生与死;人类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给予,什么是付出,往事就先考虑自己。帮助别人,难道自己就不是一种快乐吗?上帝把我们创造出来,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希望,我们就应该自相残杀吗?人类早已被那沾满血腥的利益蒙闭了自己的双眼!人类真是太残忍了!

由此,又让我想起了那一幕……星期六,我准备去买书,当我走到旧大桥的时候,看见了一位可怜的老爷爷正在躺在地上。过往的人们一眼也不看,还有一个年轻人竟抢走了老爷爷碗里仅有的几角钱。老爷爷又喊又哭,可那位青年人,头也不回,就走掉了。人类真是太可恨了!

我读了《上帝的忧愁》这篇文章,让我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无情。我真想大声疾呼:给一点爱给你身边的人吧,他们需要关怀!人间需要爱!无知的人类呀,如果再这样下去,最后受到伤害的将会是你们呀!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十三

在第八单元考试时,我看到了一篇课外阅读,叫(你好,对手)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眼看到题目时,我大惑不解:为何要与对手说你好,对手不是“敌人”么?

但是我读过这篇文章以后,对“对手”这个名词有了更深的了解。

文章开头便写(狼和羊)的故事,狼经常攻击羊,牧场主便设法消灭了狼,但羊却因此更加广泛的死亡;文章紧接着写了秦二世因为敌而英雄迷路;美国拳王泰森因为达到称霸拳坛而麻木,骄狂和自大,最终因罪下狱。

从这三篇短文之一--羊没有狼,死的更多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对手,就会自感堕落,没有任何约束。

从秦国灭亡和拳王的故事当中可以体会出如果把千山万壑踩于足下之时,那么,你将会遇到人生中最强大的对手--自己。将自己视为最后的对手,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才能我们的冲动和渴望。人生的十八盘,最艰难的便是挑战自己。

对手在自己的生命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就是因为对手,逼使每个人锐意进取,否则将会自毁长城。人生大道崎岖的像山峰一样陡峭,只要高峰还在前面,人的脚步便不会停下。在你迷惑,迷路时,一个指向标---对手将会再度激起你的斗志,使你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有对手,就有警惕,便不使活力。现在,社会在飞速发展,这都是人类在不停的竞争,力争第一所刺激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对手时刻在你的身旁,我们也许应该怀着感激地心说:你好,对手。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十四

再回过头已经是洪荒的宇宙。

每个人都这样恍惚而又迅疾地成长起来,喧嚣吵闹,抑或沉静平凡的。时间永远向前冲刺,把人远远甩在后面。

很少有人再会花时间和精力想想幼稚酸涩的童年少年,小红花和集体午睡时光,小操场上奔跑雀跃的身影与一去不复返的年华。我们都在不断长大,褪去臃肿繁琐的外壳,或大或小地发生着难以目测的变化,终于有一日回过头来,突然记起很久以前的无数个春夏。

就像之前在宣传语上看到的,这是一本无关乎情爱,只关于成长的书。特别喜欢出版这本书的名字,像一个在和旧时光打招呼的老友,淡淡的,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就像好久不见得朋友,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打声招呼一样。

那个在自己营造的保护伞下,躲避着那些有意无意的伤害,独自坚强的面对周遭的一切,小心翼翼成长着的余周周。从某一方面来讲,过早的懂事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但同样的余周周与生俱来的勇敢又给了她新的天地。她是女侠、是雅典娜始终都是。

勇敢的余周周,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对成长,化解长大所要面对的不解和困难。小时候,我们总是希望长大,似乎长大就不再需要忍受唠叨,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决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可真正长大了就会发现,在大人的世界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早已不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甚至连自小心目中强大的父母也左右不了什么了。我们开始变成复杂的大人,要面对谎言和虚伪。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不喜欢你就不和你一起玩,不高兴就可以不说话。长大的我们,面具成为每天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东西。这时候,我们才会突然发现,当初渴望长大的心声早已经随着岁月的变迁被埋没了。我,抗拒长大,抗拒走近大人的世界。

看这本书,总会不自觉地心疼,鼻子酸酸的,然后就自然而然的流泪。那个模糊如一滴水的余周周;那个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老师赞赏的余周周,那个本以为是靠自己努力而成功,却发现要谢谢妈妈的余周周。那真的只是余周周么?也许还是我们自己。那些对余周周内心成长,心理活动的句子,总能够重重地打在我的心上。那个渐渐明白了人情世故、人间冷暖的余周周,那位每个人心里的余周周。

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优等生。同样,所有的小孩儿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自己是站在众人瞩目位置上的那个人。但不幸的是,那样的位置及其有限,没有谁会是永远的主角,我们常常只能作为舞台的背景,甚至是坐在观众席里观看表演的路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学会接受,调整自己的心态。由在乎变为不屑,从伤心变成无所谓,这个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十五

《你好,安娜》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讲述了几位女性从豆蔻年华到历尽沧桑的人生,走进人性的深处,将“罪与罚”的内心叩问贯穿全书。

书中安娜、三妹、素心三个闺蜜用她们的一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她们不断地用亲情、友情去忏悔罪责、弥补过错,最终找到了真相,获得了彼此的原谅,也使得人生不再留有遗憾。”

记载一代人的记忆,书写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图景。

《你好,安娜》是蒋韵献给母亲的作品。小说走进青春的深处,讲述几个大好年华的少男少女,几段浓烈而隐秘的情感,为爱而牺牲,为爱而隐瞒,为爱而原谅,一个藏在嫉妒与救赎中的故事。它以22万字的篇幅,书写了一个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人们如何面对他们的命运。

故事含量、覆盖面大,对人性的挖掘深,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史诗。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赞誉“她提供了成长于六七十年代的一代人的人物形象图谱。”

蒋韵回应道,人类只要有自己的精神,有真实的痛苦,有真实的欢乐,有真实经历的一切,文学就会永存。作家不是秘书,但是要负责记载一代人的情感和精神。

此外,《你好,安娜》复现了许多那个年代的历史细节,比如自行车、军挎包、笔记本、绿皮火车等。蒋韵解读道,好的小说家能够带领读者走向一个比真实更为真实的叙述现场,这也是她努力想做到的。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十六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见识,增强我们判断是非的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增强我们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孔子也说过:“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可见,读书的好处有多少。其实,不仅是书,还有优美的文章,同样也能给予我们许多益处。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对手,你好》,让我受益匪浅。

《对手,你好》这个题目,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到很奇怪,我看到这个题目也感到很奇怪,心想:这个作者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为什么要对对手说“你好”?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开始阅读全文。这篇文章作者主要通过描写狼与羊之间的关系、七国战争和美国拳王泰森的故事,说明了对手是人生路上的好朋友。读完全文,我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有了对手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成功,对手是帮助自己成功的重要人物,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才要对对手说一声“你好”。这篇文章耐人寻味,也使我陷入了沉思。

对手,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的竞争者。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上的挑战者;对于老师来说,是工作中的同行者。人在生活中首先要给自己定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拼搏。在拼搏的过程中必定要碰到对手,碰到对手千万不要好害怕,看看对手比自己强还是弱,如果是强就要向他学习,如果是弱就向他挑战,带她一起前进,达到共同前进。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将失去一切。同学们,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对手,你好!”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十七

一句问候,一份关怀,一片温暖,一丝幸福。

——题记。

漫步在大街,一句“嘿,你好”让我一愣,眼前站着的,是一位貌似熟悉的陌生人。我象征性地回了一句“你好”,原来她只是见过一次面的朋友。忽然心中有一丝快乐,她还记得我,她跟我打招呼。我有些感动。简单的三个字,给人的是无尽的温暖。

我很内向,不爱说话,因此也很少与人到招呼,路上遇见了认识的人,总是逃避。我知道这样不礼貌,可却不够勇敢。一点一点长大,我渐渐懂得一声招呼的重要,其实这并不可怕,只是传递最真挚的问候。于是,遇到了认识的人,我会主动迎上去,也许只是叫一声“阿姨叔叔好”,也许调皮地说一声“嘿,你好”,也许只是招招手,微笑一下。在给他人带来一份喜悦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一份美好的心情。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时常在清晨外出散步,每当他遇见一个人,就会与他(她)打招呼,而那些人都与他不曾相识。有人疑惑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有人说他有精神疾病。可他却说:“我与每个人打招呼,是希望每个人在一天的开始都能拥有好心情。他们不知道我是谁,更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与他们打招呼,所以心中有些纳闷,便把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都忘记了。”原来,老人的举动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快乐的生活,真令人感动。一声问候,彰显人性最初的美好。

一声问候,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一声问候,让你我之间拉近距离;一声问候,让这个世间到处充满爱。

你好忧愁读后感篇十八

在第八单元考试时,我看到了一篇课外阅读,叫(你好,对手)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眼看到题目时,我大惑不解:为何要与对手说你好,对手不是“敌人”么?

但是我读过这篇文章以后,对“对手”这个名词有了更深的了解。

文章开头便写(狼和羊)的故事,狼经常攻击羊,牧场主便设法消灭了狼,但羊却因此更加广泛的死亡;文章紧接着写了秦二世因为敌而英雄迷路;美国拳王泰森因为达到称霸拳坛而麻木,骄狂和自大,最终因罪下狱。

从这三篇短文之一——羊没有狼,死的更多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对手,就会自感堕落,没有任何约束。

从秦国灭亡和拳王的故事当中可以体会出如果把千山万壑踩于足下之时,那么,你将会遇到人生中最强大的对手——自己。将自己视为最后的对手,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才能我们的冲动和渴望。人生的十八盘,最艰难的便是挑战自己。

对手在自己的生命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就是因为对手,逼使每个人锐意进取,否则将会自毁长城。人生大道崎岖的像山峰一样陡峭,只要高峰还在前面,人的脚步便不会停下。在你迷惑,迷路时,一个指向标———对手将会再度激起你的斗志,使你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有对手,就有警惕,便不使活力。现在,社会在飞速发展,这都是人类在不停的竞争,力争第一所刺激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对手时刻在你的身旁,我们也许应该怀着感激地心说:你好,对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331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