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9:22:09
最新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大全10篇)
时间:2023-12-15 09:22:09     小编:字海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一

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员工真正做到视质量为企业生命的过程,是改变员工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强调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将企业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使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和资源都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就是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质量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企业应该使全体员工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责任,使质量管理从事后的检查走向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由此可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需要管理好策划、设计和使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策划过程、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五个过程的质量管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给质量一词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从定义上看质量不单指的是产品。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料、法、环。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求有全面的质量概念,还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强调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其次,全面质量控制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人力资源、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

企业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应该在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上,把全面质量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用一、二个月时间拿到一张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很容易。但是,要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渗透到每一位员工和每一个工作过程,不是一件易事。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却是可使企业长期受益。

1.注重以人为本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十分重视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建立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首要的是必须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实现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产品形成的每一过程,都离不开人的作用。无论是手工业生产时代,还是机械化、自动化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人在质量保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

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应该以自检为主。质量是管出来的,不是事后检查出来的。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要统一员工的思相意识。领导者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产品制造的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在全员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至关重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员工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时时处处为职工着想,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地联在一起,注重发挥员工抓质量的潜能,把提高产品质量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1:2008中规定: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它过程的要求相一致。就是说产品实现的策划阶段就应把质量管理过程纳入其中,包括预防的概念。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都将质量管理的目光放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得产品的质量符合某种技术标准,并以此确认为是合格的产品。这种通过产品生产后的检验来控制产品的质量方式,并不能防止缺陷的产生,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因此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必须意识到质量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事前管理的方式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有针对性地找出导致质量事故的原因,从而更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3.以顾客为中心,不断持续改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必须符合顾客的要求才有可能销售出去,它要求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顾客的要求,始终以顾客的满意为目标。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为顾客服务,而不是为标准服务。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企业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在传统的质量管理中,一般都是以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目标,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需要符合企业事先制订的技术要求就行。顾客的需求通常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变得更高,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动态的质量管理概念。全面质量管理不但要求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进程序。持续的质量改进可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企业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各个过程,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以第一的质量造名牌汽车,把第一的服务送广大顾客”,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只有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企业才能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做到好上加好,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4.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为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明确质量管理的职责权限和运行程序,配备必要的资源,使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各项因素都得到控制,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企业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保证质量体系建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使全面质量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为分清责任,必须明确质量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5.全面质量管理和经济利益相结合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它们是协调一致的。对企业管理而言,产品无质量就等于商品失去了使用价值,数量即使再多也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质量问题始终是和经济利益相交织。对员工来说,如果把质量管理和经济利挂钩,会大大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所以,对企业和员工来说,用经济利益去驱动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更加直观,也更有号召力。

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双赢。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已经走出了产品本身的范围,逐渐延伸到服务之中,全面质量管理也从单纯的质量控制上升到企业经营的层面。对于企业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是开展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鼓励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去。

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和质量。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必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企业应正确认识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回报顾客,回报社会。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二

血液质量是血站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完善,社会舆论对血液安全事故关注逐渐增高,这给血站工作质量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我站从年1月到年1月在仪器设备及材料、采供血环境、血液检测、信息等各环节进行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我站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共接纳无偿献血者5051例,男2657例,女2394例,平均年龄为34.2岁。

全面质量管理的建立:

1.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设立血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在站长领导下,由业务副站长、质量副站长、质量控制科主任、各业务科室骨干组成,负责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监督血液使用的各个环节,针对有关血液质量问题定期反馈,每月提出1次改进措施。血液质量管理小组下设培训部由10名培训老师组成,在12月之前派培训老师到中国血液病研究所学习,2013年1月开始每月培训2次,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培训,第一环节对各岗位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培训,第二环节是对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推进网络化管理进程,签字定责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覆盖血液质量管理各个环节的网络平台,献血服务科、质控科、检验科、成份科、供血科等各个环节全部信息上网责任到人,1年之内血液出现问题都给予记载处理,能够全面掌控采供血等情况,提高了血站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1.3严格血液采集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无偿献血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献血者电子档案,严格病史询问,采血核对,采集后留置血液标本时要再次确认,各种采血纸质记录应保存10年,保证血源的质量[2].对采血车环境每月至少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每月至少做1次采血人员手的无菌培养实验,严格采血消毒,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袋使用前使用理化项目的检测其性能。采集血液放置在层流无菌间进行成分处理,装备低温操作台、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血液暂存冰箱等,所有工作人员进入无菌间均更换隔离衣,戴无菌手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储血专用冰箱并连接温控系统在血库对血液进行保存,24h电脑监控,血小板保存在血小板震荡仪内,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发血时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做好血液质量检查及血制品名称的核对,在血液运输过程中防止剧烈震荡以防溶血,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以保持血液成分的有效性和抑制细菌生长,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1.4血液质量检测

保存血液试剂采购进站后,有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的批批检报告,还要用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权威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血清盘再次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对检测记录及报告应按规定归档保存,以备后查。建立完善的血液检测实验室,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冰箱温度准确;全自动加样器、后处理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养,保证仪器精密;水浴箱和孵育箱的实际温度能满足试验要求的温度,并保持恒定;计时器计时要准确,试验用水应是高质量试验用纯水。

2.结果

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检测不合格率4.71%与上一年9.46%相比明显降低,血站血液质量显着提高,且成分输血率95%.一针采血率99%,血液非正常报废率0.5%,综合服务满意率95%.

3.讨论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所建立的综合体系,是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展开和实施为依据。血站首先在于提供安全和有效的临床服务而且必须对体检、检验、采集、制备至发放的各项工作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质控[3].为此,必须确定最佳工作方案,建立检测和控制系统,血站最本质的是编制质量体系化文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质量记录。

质量审核是检查质量保证系统的管理手段,审核集中注重于特殊区域并进行审核跟踪。比如在检查多个检验结果的同时能成为检验方式本身进行验证,发现任何问题应在审核之前就采取纠正措施。质量记录保证了产品的可追溯性,为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提供依据。记录应包括血液采集、成份制备到临床使用整个过程,可以使每个单位的血液的历史能从病人追溯到献血者,以检查是否存在错误或遗漏,通常应仔细保存一段时间,按一定方式存档备查。本例中采用全程网络,在电子档案记录每个献血者的信息,本年共建立5051例献血者档案。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要求全过程管理,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系统管理,不断改进技术与管理并重,质量与经济效益统一,以人为主等指导思想。血站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工作都事关采供血安全,各环节全面质量管理从宏观管理上要实施法制化管理,微观管理上要实行标准化管理。血站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对质量负责,必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集体以建立并保持适合的质量系统,才能进一步确保血液成份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本例中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检测不合格率4.71%与上一9.46%年相比明显降低,血站血液质量显着提高,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三

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运输企业全体职工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运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科学方法和思想教育,建立起运输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全过程的优质运输、优质服务,全面地满足旅客、货主需求的管理活动。

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分析

质量管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体上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推广到运输工作中,、对提高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素质,加强基础工作,搞好安全运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运输全面思量管理的核心是搞好运输服务,形成完善的运输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和提高运输质量,全面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基本点是以旅客、货主不同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依据,以旅客、货主满意为标准,以交通运输的专业技术和各种适用的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全体人员参加为保证,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运输的实际效果为最终评价。总之,要千方百计地为旅客、货主提供满意的运输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体系。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对狭义质量的管理变为对广义质量的管理,从对直接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变为对全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从少数专职人员进行的质量管理变为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从单一的质量检验方法变为综合性的、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

2.1是全面质量的管理。什么是“全面质量”?全面是相对片面而言的。过去,人们把工业产品质量理解为产品性能的高低;把运输质量仅理解为旅客安全或货差、货损的多少,这是比较片面的质量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观念。如运输全面质量管理,就不仅要对旅客、货主的需求质量即运输质量进行管理,而且要对保证运输质量的`工作质量进行管理;不仅要对运输的安全质量特性进行管理,而且要对及时性、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方面的质量特性进行管理;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全体职工做好对人的管理,总之,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就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而言,应当努力达到下述要求:一是要构成运输质量的所有特性即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文明一项不缺地管起来使之都达到用户满意的水平。二是要把每一个质量特性都与其它特性联系起来,以安全为首要特性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能适应多层次、多形态的运输需求。拥有多层次、多项目的运输服务。

2.2是全过程的管理。运输生产全过程是指整个运输企业的全部运输服务过程,包括企业运输生产的组织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简言之,就是运输前、运输中、运输后三个阶段。这些阶段相辅相成,互相联系,都应进行质量管理。运输过程具有许多生产设备如组织市场调查,提供技术状况完好灼运输工具,组织燃料、材料供应,报单、组货理论组织售票、落实货物装卸及车、船运行,营收运算等等,这些生产环节按照一定的流程既组成了运输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又是运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2.3是全员的管理。所谓全员管理,就是全体职工参加的管理。其依据是企业中任何—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运输质量。要做到对运输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有效管理,要做到对安全性、及时性、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各方面质量特性和各种影响因素的管理,要做好对运输前.运输中和运施后三个阶段的管理,首先要求对直接为旅客、货主服务的驾驶员、乘务员、船员、港站等现场作业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提高质量意识,自觉搞好运的服务工作。因为他们是运输生产的“前方”,是起关键作用的。但是如果没有“后方”,没有其它方面的工作做保障运输生产和服务工作也不可能搞好。因此必须按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上至经理、书记,下至驾驶员、船员、乘务员、炊事员、勤杂工,人人做好本职工作,个个关心运输质量,全体参加质量管理。只有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和企业其他各方面人员都为实现质量目标共同努力,才能为旅客、货主提供满意的运输服务;同时每个职工都要遵守和执行一切有关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由企业领导和专职人员做的事变为由全体职工共同做的事,这是搞好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

2.4是综合运用多种多样方法的管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运输质量提出了越来超高的要求,影响运输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其复杂性表现在:既有钱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管理组织的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要把这一系列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全面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甄别不同的影响因素,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加以综合治理。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使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方法,还要使用适合综合管理的许多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先进的投测手段、计算机和其它的科学方法等。总之,只要是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用,对提高运输质量有利,无论是统计方法还是调查研究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各种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方法,甚至我们自己创造的经验,都可以综合运用,使之为运输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与传统的交通管理比较,它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或基本观点。

3.1为用户服务的观点。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是运输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为用户服务是企业生产目的所决定的。而企业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用户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交通运输企业为用户服务,就是为旅客和货主服务。要树立这个观点,就要摆正企业与用户的关系,端正企业的经营方向,使运输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切为用户服务的思想,还应当贯彻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各个环节以及各个作业流程之间去,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和各项作业都经得起下一工作和下一作业的检查,做到上下满意,互相促进。一切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3.2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的观点。任何质量问题,都表现了一定的数量关系。要搞好质量,离开了数据,就不能说明运输质量的优劣,也不能说明某项影响质量的因素是处于控制状况还是失控状态。当然也就无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数据说话,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尽可能把质量要求数据化;二是尽可能把一切质量事实数据化,质量管理是依据事实的管理,依据数据的管理。

3.3预防损为主不断进取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是全面质量管理区别了传统质量管理的标志之一。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质量检查”“、事后把关”“、事后处理”转到“顶防”“、管控”,从“管结果”转到“管因素”上来。预防为主的观点,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第—,好的运输质量不是事后检查出来的,而是运输职工在各个环节、各种作业中干出来的,因此质量工作应当坚持以预防、预控为主;第二,对于影响质量的异常因素,人们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因此,质量管理要对异常因素进行预测预控,避免“放马后炮”;第三,单纯依靠检查手段,不能保证质量稳定可靠,因此要坚持“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提高”的方针,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有效地控制起来,以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1]王俊士.质量管理体系在交通运输保障中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2011.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成人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不能缺少的,而且其对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因,从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成人教育的现状、成人教育管理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成人教育的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成人教育重要性管理方法意义

一、成人教育的作用

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现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经济社会在教育中倡导多种教育方式并存,择优进行学习的方法。同时,成人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政策中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于此而言,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在各行业各层次作业人员,只有提高作业人员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提高作业人妖的作业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作业浪费,提高本行业的作业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展现了出来,主要表现在各行业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换代中,成人教育不断普及和更新自身的知识量,教育各行业作业人员能够适应其发展,从而做到作业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知识储备量,和谐社会的发展。另外,成人教育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也是不容忽略的。成人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各行业的作业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也给各行业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不学习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是不能够在专业中发挥作用的,继而让工作人员能够互相学习,互相进行学习交流,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也会达到新的阶段。社会发展倡导以人为本,人是构成各项措施改革的主体,成人教育在国家层面,社会发展层面,人自身的发展方面都有些重要的意义,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

现代教育的着重点在高中、大学这两个阶段,却忽略了成人教育的发展,因此各地的成人教育水平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现行的成人教育是不同于大学的学习的,但是现行的成人教育多采用大学的教学方式,采取集中大范围的说教式教学,受众面积广,但学习的接受情况不容乐观,而且教学资源的不平衡也是影响成人教育水平的因素。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的能力也在日渐发展的成人教育当中展现出来,一些不具备教学能力的教学工作者在成人教学中进行教学,这不仅是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不负责的表现,也是对于自身能力没有正确的认知的表现。

1.教学质量的差异性。

成人教育的教育原则是接受学习新的知识,来提高作业水平。所以,学习的重点是本行业相关的知识,因此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舍弃掉一些不相关的知识,而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不同,这便导致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完成的学习质量差异。师资力量的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能力也是影响学习质量的一个环节。

2.新型的教学方式普及力度不足。

现行的教学方式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黑板,板书做教学。而现行的教学方式多以多媒体设备,电子信息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学的内容。但是,成人教育是以成人为基本点的,而成人对于电子信息教学的方式接受能力不同。电子信息教学普及的时间不长,而且普及的地方多在于学校,所以这便更加让成人教育存在了形形色色的质量差异。

3.缺乏健全的教育管理机制。

目前,成人教育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而且管理体制也不完善,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之管理队伍的不齐全,导致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实施。然而,部分成人教育管理的单位,由于缺少生源,很多成人教育单位则在招生之时都不注重考试这一环节,他们所关注的仅仅只是学生学费的问题,而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则并不关注,这就致使部分成人的教育质量欠佳,而这些都是缺乏管理机制所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三、有效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方法

1.使成人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

成人教育的管理人员和教学工作者都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素养,并不断地加强其对成人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其具备一定的管理和教学能力,从而让成人受到专业的教育,切莫蹉跎了成人的时光,让他们一无所获。因此,成人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都要学习成人教育的基本知识,学习新时期的成人管理的理念,并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不断的变换教育方式,让每一位成人学生都能学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不断改进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者要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并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的成人教育体制,而且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成人教育队伍的培训,满足成人的需要,使他们学到很多的知识,使得我国成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总而言之,成人教育日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成人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五

并且对于收益来说,一般与风险是正比的,但是风险不只与收益相关,企业的损失也要评估相应的风险,此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很难获得收益,只能评估和尽量的减少损失。

随着企业资金规模的扩大,财务报告的制定牵动着企业的总体发展形势,之所以会发生重大的风险,审计工作主要关注的就是财务报告中存在的大量不实和舞弊的现象,涉及到了严重的舞弊风险。

企业迫切希望通过建立正确的领导层管理理念以及加强具体业务执行过程中的管控力度,最大限度的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一些审计人员在明知财务报告出现了重大错误会导致舞弊风险的情况下,受到利益驱动而提供了虚假的评估报告以及不合理的意见,加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以致于企业内部审计控制机制受到巨大损害而无法运转。

一、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的概念

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一直是企业主要的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及时以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系统性的评估和指导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过程,通过风险导向的评估和检查,以此来降低企业由于错报风险导致的经营和舞弊等风险。

而内部审计控制机制难以对这些风险开展防治和纠错,存在巨大的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就是针对这种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风险进行检查和评估,合理的配置审计资源,建立审计风险的模型,确立并完善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以及流程,在理论上解决了在审计工作中通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审计工作保驾护航。

二、如何实施风险导向审计

使用风险导向审计包含三个步骤,首先是风险评估,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编制审计计划。

其次是风险应对,这个阶段是获取审计证据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

最后是报告阶段,这个阶段是评价获得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

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师应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

审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充分、适当,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直至能够接受,从而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

主要包含以下步骤,风险评估是指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可能风险。

风险应对是针对识别发生的事项,是最终的财务报表错项能够被识别。

报告:根据获得的审计证据,哪种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是恰当的?

风险评估阶段审计组应根据经验对被审单的情况进行充分讨论,对管理层的诚实和诚信做出推断并保持职业怀疑,用以制定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已确保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收集最关键潜在的错报领域的审计证据。

风险识别是制定审计计划的关键步骤,而导致风险的形成是因为审计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识别出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导致对其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记录,也就设计恰不出恰当的审计对策。

风险应对,审计的目标主要是针对评估中出现的重大错报,通过恰当的设计和措施获取充分的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风险范围内。

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可以融入不可预计性,例如,不宣布存货盘点时间等,用特别的审计程序处理管理层凌驾的可能性。

报告阶段,形成准确的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最终结果。

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员工或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获取的设计报告,形成已执行审计程序的结论,根据审计发现的情况形成审计意见,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

1.看待问题更加全面细致,有利于风险的评估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随着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创新,已经改进了以往在评估财务报告时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方法,创新了工作模式,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能够以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视角开展风险的评估,从而就更加高效的实现审计的目标,而这种创新和改进式的方法是一种补充,是对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扩展,并不是取而代之,使风险导向审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2.审计人员可以灵活调配工作任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对象不存在财务报告中的具体交易内容以及资金额度,那么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稳定的时期内,审计部门就可以科学合理的分配风险导向的相关工作,审计人员可以从容的布置工作任务,以更加合理的分配方式和通力合作高效完成审计工作,这不仅节省了审计工作职员的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沟通,强化防范风险能力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检查关于内部审计管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能够清晰的掌握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听取和征询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準确的信息资料,并且起到督促和监督的作用,提高相关部门的执行效率和水平,及时的防范风险,并制约和限制容易出现的舞弊行为。

有助于揭穿试图掩盖舞弊和造假的行为,能够净化企业的管理层团队,将害群之马清除出队伍,风险导向审计的出现,跳出了固有内部控制工作方法和理念的束缚,而以审计的风险评估为工作的基础,综合的分析影响企业开展正常经营和交易活动的多种因素,确定风险范围和审查要点。

四、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现状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但提出了针对审计风险的防控方案,而且建立了风险防治的模型完善了方法的运用过程和程序,但是风险导向审计只能够对财务报告中的个别因素导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不能全面的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不能以总体局势的角度做到面面俱到,而且也损害到了风险导向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五、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工作针对新信息系统和复杂变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合理的标准化工作制度,风险导向审计的适用范围模糊不定,我国的很多工作标准还在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要求,以外来的标准为导向,大大制约了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创新发展,多数情况下也不适用于我们的本土企业和基本国情,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关于标准和规则的探索和制定。

六、结语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的影响下的产物,充分的体现了企业经营和组织形式的多变与复杂,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报告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利益驱动力,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本文以多个角度来阐释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包括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充分表明舞弊的发生就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控制不健全,是由于内控机制的缺陷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而且愈演愈烈。

因此,随着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业务种类的变化或者增多,内部审计控制的机制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的做出反应,运用和创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全力防范舞弊风险等经济和运营风险,以加强企业内控的目标,不断强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注重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和实施过程。

【2】科学管理方法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收支活动日益量大频繁,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地实施内部审计,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良性发展、持续改进,成为当今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性课题。

一、科学管理方法与pdca循环

所谓科学管理就是运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科学管理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以代替经验管理。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科学管理方法最常用的管理工具之一,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作为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具,贯穿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二、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包括审计准备、初步调查、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与审计决定、整理审计档案等流程。

这些流程可以运用pdca循环的四阶段原理,并且在每一个阶段中,还可以运用pdca小环来完善相关工作,形成大环套小环,不断改进的过程。

三、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

1.审计准备阶段(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plan)

计划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解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成立质量改进小组、确定工作计划。

对应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行业状况、单位具体情况,成立审计小组,拟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召开审计前培训会议等。

在审计准备阶段运用pdca循环中计划阶段的管理思路,确保准备工作充分、完备。

在现状分析中需要注意分析的范围和内容,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使用的财务和会计制度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会计制度,所以工作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非常关键。

不但要全面了解的治理结构、组织构架、盈利性质、医疗、教学、科研等主要业务活动、投资和筹资等基本情况,还需要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法律、法规环境和监管环境,以及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殊政策背景。

对整个医疗市场和在市场中的地位有一个清晰地认知。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的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主要制度、经济运行情况、财务政策、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资源可得性等。

在此基础之上,成立审计小组,组里既要有经验丰富的审计专家,还要有熟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涉及基建审计的时候还需要有熟悉基建业务的相关人员。

然后审计小组成员召开会议,分析讨论确定此次审计工作的范围、重点、时间和人员分工,进而拟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计划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最关键的阶段,其成败与整个循环能否顺利实施密切相关。

同样的,审计准备阶段也是整个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方向正确、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是整个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

2.审计实施阶段(pdca循环的执行阶段do)

执行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预定的计划,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审计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初步调查、完善审计思路,完成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在初步调查中审计人员通常要访谈相关管理人员、拷贝财务等相关数据、对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进行符合性测试,掌握线索,发现问题,并据此到相关的部门进行实质性测试,通过现场实地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

执行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最核心的实质性阶段。

同样的,审计实施阶段也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阶段,在pdca循环的执行阶段,通常会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pdca小循环,在某一具体对策实施的时候通过更有针对性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来确保对策顺利实施。

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理念,通过小的pdca循环,从而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审计结束阶段(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check)

检查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把完成情况同计划进行比较,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检查方案有效性和完成情况。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六

摘要: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渐渐成为社会话题和关注焦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全面质量管理逐渐被不少物业管理公司引用。

然而,如何在物业管理企业有效地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物业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

物业管理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内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渐渐由最初的模仿式管理发展成为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模式,物业管理行业内部的管理亦由起初的政府行政指导转化为行业自律、协会管理、政府监督。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化。

物业管理服务越来越普及,自起初的高档商品房、写字楼、商场逐渐延伸至经济适用房、房改房以及政府物业、工厂、学校等。

然而,物业管理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质量的参差。

引发了大众对物业管理投诉及不满日益增加的状况。

而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现代管理科学,它阐述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运动规律,是企业为保证最经济的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而形成和运用的一套质量活动体系、制度、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要搞好物业的质量管理,首要的问题就是对质量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由于物业管理的对象是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人,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

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因此质量管理主要指服务的质量管理,其服务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基础设施的维护质量、物业管理服务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技巧、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服务礼仪、住区的安全、卫生等)、物业管理服务项目、物业小区的环境质量等。

全面的质量管理,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通过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全面地满足业主的需求。

一、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意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把整个企业质量管理作为一个大系统。

首先,企业要有总体规划、质量方针和目标,然后各个部门应针对企业总体的规划和质量目标制定部门的发展规划和质量目标,部门的`工作计划是一个发展规划,要细化并落实。

物业管理企业应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各个部门的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并让各个部门彼此进行沟通。

这样,物业管理企业才能对所有的过程进行协调,最大程度实现预期结果。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在企业中建立物业管理质量责任制,这样可以把同质量职能有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体系,更好地保证住区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物业管理服务需要公司全体员工参与才可以完成,也是以全体员工的参与为特性的,只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然而,在物业管理行业而言,仅仅靠管理层的倡导和激励员工参与的措施,并不能保证全体员工参与对管理体系的积极作用。

管理公司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强化基层员工对管理方法的全面领会,不断提高其对工作方法的理解程度,使其知识和教育水平透过公司内部的培训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执行管理体系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中层员工,系统性的培训往往能增强其对公司的归属感。

稳定的中层员工对物业管理公司而言,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持续系统的培训能使其不断认清自己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使其自觉地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实施体系的管理要求。

而员工整体知识水平的持续稳定和逐步提升,是发挥全体员工参与优势的一个保障。

只有这样,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以业主为中心,了解并不断满足业主的需求,建立良好业主关系

在《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标准》中将“定期向业主和使用人发放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征求意见单、对合理的建议及时整改、满意率达95%以上”作为达标内容之一,这恰恰与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要始于识别顾客的需求,终于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谋而合。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表明企业的生存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失去了顾客的满意,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二是企业要关注顾客的需求。

把他们的需求转化为改进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动力;三是企业通过对顾客满意程度的监测,改进和超越顾客需求。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定期对业主的情况进行调查:对业主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服务补救策略;发现业主对服务的需要和期望:监督和追踪服务表现;与竞争对手的绩效进行全面比较;评估业主期望和感知之间的差距;评估服务传递中变化的有效性;为新服务确认业主期望;预测未来业主期望。

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自己相应的业主数据库,了解业主的基本情况(需求、习惯、爱好等),物业管理公司应善于了解业主的真实要求,灵活地满足业主的独特需要,在业主的方便时间和地点提供超前的服务。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首先物业管理公司应该与业主委员会建立良好关系:财务方面,给与缴费积极的业主一些物业管理费的折扣,促使业主积极交费;对业主进行教育。

物业管理服务中,仅有业主公约的宣传是不够的,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告知业主下一步如何做,使之与物业公司建立良好关系;积极听取业主的反馈,并努力帮助业主解决问题。

四、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即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在两个方面注重“预防为主”:其一,对物业管理企业内部工作质量的预防。

物业管理企业各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体服务质量。

例如,如果客服部工作质量不合格,把投诉业主的地址记错。

就会影响之后工程部服务的及时性,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在顾客心目中物业管理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企业应该加强公司各个部门的联系,对每个部门进行相应的工作培训、注重对每个部门的工作过程的质量控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其二,对物业管理企业外部的预防。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有一套自己完备的紧急预案防备系统,以预防物业内部发生紧急事件的发生,这些都是物业管理公司在全面质量管理中“预防为主”方面的体现。

五、持续改进

物业管理服务的顾客们永远追随新的、高效、高质量的服务,而社会也总是有新的技术、新的思潮意识涌现,例如住宅社区互联网、智能化出入门禁技术等的出现;另一方面,管理公司的内部体系在运行上,往往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迁,或者个别执行成员的变化而出现各种问题,如果管理公司实施的管理方法一成不变,旧管理体系继续运行下去,只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还必须强调“持续改善”这个核心内容。

而持续改善恰恰是许多已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物业管理公司所忽视的,此种忽视带来的是服务水平的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

管理公司在制定管理体系时,必须拟定定期改善的工作方法和制度,例如,可以拟定年度管理评审会议,由管理层统一对过往一年的业绩、工作表现及其他以各式管理工具编制的数据和图表。

集体审核和评价过往的表现,寻找不足,发现新机遇,拟定来年目标,并制定改善方法。

另外,还需定期进行内部审核。

管理层自发地检查每一工作环节的程序是否得以切实执行。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物业管理公司应向员工提供先进的工具、继续深造的机会、学习新工作方法的培训。

鼓励员工不断创新改进服务质量。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一套切实可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它不仅仅适用于有形的产品,也适用于无形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能透过一系列统计方法和手段,以真实的数据,向物业管理公司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根据,管理公司的“领导”,若能冷静理智地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将无形的产品有形化、鲜明化,使自己的产品――“服务”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树立自己的品牌,赢得业主的青睐与支持。

使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七

激励是上层人员利用自己的权利和思维以正面的方法鼓励人,开发人的潜能,使其自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创新能力。

敦促其向着某一方向发展的管理活动。

精神激励的概念则是运用非物质的积极心态的调动,达到鼓励员工工作,推动前进步伐的作用。

例如,表扬、授权、晋升、提供机会、给予对外交流的权利等,根据人员的资质进行针对性的鼓励方法,有助于发挥其个性能力,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目的是激励的动机——领导者自身领导艺术的培养

一个有意义的行动是带着目的性的,领导应当把握人员的目的所在,利用目的'来给予员工前进的动力,并将个人的目的与企业的目的直接结合统一,找到实现目的的最恰当形态。

1.1使员工对于企业内部信息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而不仅仅单纯明晰现在的直线型工作,一些管理者疏忽这一点,仅仅将员工作为完成工作的机器,而不让其了解公司的前途和发展潜力,这将导致员工的工作僵化,死板,缺乏主动性,并且没有判断能力,对工作的正确性和错误性都需要请示,浪费时间,而一些人员不了解当前的发展情况,另谋他就。

或误解老板的意思,闯下大祸而不自知。

所以,应当把全局观念落实到人员的学习培训当中,使其充分了解自己工作所处于的位置,并对现在的工作有所判断和思考,积极性提高,并在遇到细节问题时,在不影响大方向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对待处理。

并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发展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公司有利的思想和行动上的推动者。

1.2任务的布置注意方式方法。

注意言辞清楚,态度明确。

给下方人员布置工作时应当抓住要点来说,并且说明正确的时间和任务完成程度。

有助于下方人员领会意图,并且在出现责任问题时能够更容易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工作开展的公正有效性的发挥,减少内部矛盾的产生,并给员工绩效的评价带来好的依据点。

2激励的过程——处理与下属关系的技巧

下属人员在企业发展的地位等级上要低于管理者,但,其创造的效益往往是直接的。

他们是决策者的位置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从其职位目标上来看,与管理者一样,都是为了企业能够获得巨大的效益,并从中获利。

因此在对外部的利益追寻上,二者是步伐统一的。

因此领导者应当利用这层关系,发展人员为企业的效率提升做出贡献,激励的方法分为精神和物质两种,下面介绍第一种激励方法在平日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2.1情感对人的影响是直观性的,具有爆发力强的特点,每个人都有情感性的需要,因此领导者应当适当找到感情因素的切入点,对于下属的生活,个人问题给予关心并帮助解决,使员工的精力能够快速转移到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上来。

使整个单位的氛围变成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状态,共同促进发展,实现企业情感因素的统一。

2.1.1想员工之所想,力求与员工之间隔阂变小,认真听取下属关于工作和个人思想的抒发,好的意见应当采取,而对于个人生活上的困难集中想办法解决,对于其诉求进行考虑。

有时间即给予关心并实现其所想,使其能够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

2.1.2与员工的交流以促进和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

恰当的鼓励能够给员工以自信心,使其工作的状态更加稳定。

并更安心工作,而批评如果过多,会使其怀疑自己并做出退出的举动,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消极工作。

2.1.3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开发得当能够获得几倍几十倍的回报。

管理者应当重视潜能的开发,通过肯定工作与技术指导促进等,完善员工进步的客观条件,将其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找到共同关系。

2.2采取正确的领导方法方式

领导行为激励法: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工作,其能力仅能发挥60%,其余的40%有赖于领导者去激发。

2.2.1要掌权也要放权。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领导就像运筹帷幄的将军一样,负责对大局的通盘考虑,而下属则负责具体事务。

双方各有各的分工,只有双方都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才能正常运行。

所以,除非确实需要,管理者是不必事必躬亲的,不要扮演管家婆的角色。

2.2.2信任就是最好的激励。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让一名下属尽快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给予下属稍微超出他们能力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很多管理者认为下属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无法胜任工作,就尽量不给他们重要的任务,以至于人不能尽其用,这样会打击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2.3适时的表扬下属——奖励惩罚激励法。

奖励是对员工某种良好行为的肯定与表扬,以使员工获得新的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

惩罚是对员工某种不良行为的否定和批评,以使员工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以克服不良行为。

奖励和惩罚得当,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有人把批评或惩罚看作是一种负强化的激励。

没有人不喜欢“高帽子”,下属也不例外。

如果你能抓住一些小事适时地给下属戴上一顶,下属们会因此激发出更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所以,作为管理者,你的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就是找出下属值得赞美的地方加以肯定,使对方更积极地投固入到工作中去。

3在物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精神激励占据决定性地位——时刻树立精神激励的观念诚然,最简单的激励方式就是物质刺激,比如高薪、全方位的福利保障、公费旅游、意外奖金、生活必需品的免费发放、高比例的提成等等,甚至直接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等等。

但绝大部分企业难以承受如此简单粗犷的激励方式,而且效果也未必会是积极的。

激励是需要很高技巧的一门学问,物质激励虽然不可或缺,但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恰恰是那些财务成本低廉的精神激励。

一些精神激励的方式是不需要花费成本,而又是会产生互动效果的。

就如你首先推倒了第一张骨牌,随后的骨牌倒掉会成为一种惯性,除非力度不够或者中间的两张相隔比较远,否则会一直倒下去。

具体方式,比如赞美。

赞美是对一个人的认同,是对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尊重。

当你的赞美是由衷的时候,你会帮他提升信心;比如友善的态度。

你的友善可以给人一种安全平和的感觉,一种自由随意的感觉,自然会提升工作效率;还比如分享快乐。

感受到你的快乐与感性,会让彼此的胸怀离得更近一些,当他把你当成朋友的时候,就会乐于跟你分享他的成就,更会把你当成他的盟友。

总之,当企业在一定物质水平上而不能有大幅度提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精神激励;另外,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理论的一部分是占有重要位置的,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掌握,完善自身的领导素质,让自己的领导艺术更加完美。

结语

在物质激励不可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有效的精神激励可以缓解某些特定时期员工的内心不平衡。

因此,创造一个激励员工奋发有为的企业环境,其功效是一般物质激励难以替代的。

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充分掌握激发员工潜能的方法,让其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并激励其自我提升。

同时,优秀的领导还应该引导员工更加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不是简单的管理。

从这一点讲,现代企业的领导,其领导能力比管理能力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八

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世界经济连接在一起,使得我国企业经营环境进入不可预知的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我们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通过模仿、复制摸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虽然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已经呈现出现代化的经营良好局面,但是,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很多企业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这种项目管理的模式,实际上是融合了现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项目管理思想,即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运用到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以期实现组织运作的目的,进而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帮助企业建立长久的竞争优势,就目前的企业而言,其在经营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思维的情况和水平来看,项目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发展限制,依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尤其是近几年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形态,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传统的信息垄断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转而变成是对资源的快速获取和高效的利用,创新发展和人才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我国的企业经营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很多企业开始寻求以目标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营策略,提出项目化管理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整体的企业运营管理基础上,对不同企业模块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方法,从而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企业的长远战略实施打好基础。

从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实施的情况来看,项目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融合资源的一种管理手段,即项目管理与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这种项目实施的本质实际上是通过对多项目的管理和跟踪,来实现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的提升。其中也包含了对企业日常事务的管理内容,将企业工作内容细分化、具体化,按照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分割控制和实施,达到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相统一的目的。这种项目管理的特色帮助企业改变了原有传统的管理思维,突破对于项目管理的狭隘的理解范畴,将项目管理纳入到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中去,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结构模型

2.1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建设模式建立的原则

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在构建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将项目化管理的主要标准,纳入到具体的原则体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项目管理的控制和实施及有效的反馈,在项目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其实就是按照项目管理的逻辑,进行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管理模式的实践,这种模式也是当前企业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管理现象。

因此,企业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将项目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日常运营管理的事务中去,以便开展业务,同时进行项目管理,做到同步实施。这样的项目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员工进行相关的项目活动和团队协同合作的训练,同时,帮助和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及时反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在项目管理的实施阶段要注意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反馈,及时总结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有专门的项目管理负责人对各自的项目进行管理和实施。

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牵头实施和跟踪。实际上,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项目管理的组织运作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项目管理手段,这种运作模式其实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千变万化的背景下,单一的项目管理运营模式,根本无法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在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跳出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组织化的项目管理模型,灵活设计,全面实施,以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对其经营目标进行设计,包括项目管理的目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实现对目标的项目管理,尤其是对于战略目标的合理化设计,必须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项目管理设计原则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根据项目管理目标的结构,对现有的项目管理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上层设计与下层设计相吻合,将项目管理的实施细节细化到具体的负责人,明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确保权责统一。

最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人事关系,以确保整个项目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

2.2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建立结构

当代社会,企业项目管理建设的管理是实现多项目管理同时进行的管理模式,这也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组织运作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形态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设计层面上,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级的设计,二是项目团队的设计,前者是项目管理的设计和监督层级,后者是项目的组织实施层级。这两个层级在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着企业项目管理运作的成败。对于上层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包括项目实施委员会,相关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等,这些也正是项目管理层级的角色,其主要的`职责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是对于项目管理实施委员会而言,他是项目管理实施的中心枢纽,是对项目管理的目标设置、过程实施监督和项目反馈的核心部门,也是项目管理的灵魂,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含了对公司运营整体的战略规划的制定,以及多项目管理运作实施的设计。项目管理委员会还负责对不同的职能部门的项目任务进行管理和监督,在我国的企业组织架构中,项目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是由企业的经营者来担任的,同时还会包含一部分其他成员,实现对整个项目管理实施进度的追踪、监督和反馈。

其次,是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在企业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在提升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的内部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协调,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难免会遇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阻碍,这个时候就需要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介入,并进行有效地调解,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最后,是智能部门面对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的角色转变。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完成部门内的相关工作,同时还包含了相关资源的提供和交流,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等,智能部门是项目管理的实施部门也是受益部门,只有当职能部门的项目实施完全落地,整个项目管理的运作才算真正开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九

摘要:现在的企业管理人员已经从以前的将事作为中心而变成了现在将人作为中心的转变。

人对于企业的意义也发生变化。

之前是制约人,而现在是推动人。

企业管理的科学程度是取决于管理方法是否丰富,能否带来效率的提升,本文关注领导者在管理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各级人员的交流来达到成功管理的目的。

本文重点说明精神激励带来的效果以及运用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题目篇十

所谓项目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个项目具体的质量目标,在企业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内,针对该项目及其产品的特点和质量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质量活动,一般包括制定项目质量的制度、方针和目标,以及项目质量的保证、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方面内容。船舶建造企业的项目质量管理与普通产品企业差异较大,因为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需要加工大量的零部件,还需要进行非常繁杂的逐级装配,各个职能部门必须记录大量的相关质量信息。所以,船舶建造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更高的标准,运用“系统”的概念来进行质量管理,从而在船舶建造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使纷繁复杂的质量信息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利用这些信息有效地管理船舶质量,保障产品同时满足企业和顾客对质量的要求。

1船舶建造项目质量管理特点及我国质量管理现状

1.1船舶建造项目质量管理特点

(1)对船舶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

(2)造船项目庞大又复杂,且建造周期长,因此质量管理工作量巨大。

(3)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会涉及很多供应商和外协商。

(4)船舶制造项目需要在产品质量与生产进度之间取得平衡。

(5)项目质量信息零乱,传递方式多样,不易管理。

(6)涉及部门过多,影响项目质量管理效果。

(7)每个船舶建造项目都有不同质量问题需要处理,故可借鉴的质量信息重复率低。

1.2我国船舶建造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在借鉴日韩造船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国船舶建造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项目质量管理方面已取得很大进步。一方面,各船厂都已建立了船舶建造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并获得了相关船级社的认证,每年都通过复审。另一方面,在船舶建造项目质量管理中,开始重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为主的项目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管理已涵盖船舶建造项目的每个流程,包括设计、建造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阶段。尽管如此,我国船厂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质量管理水平较低,成本意识薄弱;质量管理虽已文件化,但缺乏自主性,导致质量管理要求与实际生产工作相脱离;企业的机构设置不利于项目质量管理;有质量意识缺质量措施,工艺控制不严导致质量不过关;缺乏规范的质量管理信息内容以及传递渠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我国船舶产品质量的提升,降低了我国造船行业的竞争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412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