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诗的教案(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11:01:04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优秀14篇)
时间:2023-12-15 11:01:04     小编:文轩

教案应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新思想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大家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环境。希望这些教案范本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20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详细的教学计划,它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全面理解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案不仅是一份指导教学的工具,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编写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那么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任务。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确保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教具和素材。最后,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大家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环境。希望这些教案范本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一

(1897.7.16-1984.5.17)、徐迟、徐怀中(1929-)、徐志摩(1897~1931)、徐坤、张辛欣、张贤亮、张爱玲、张炜、张洁(1937~)、张欣、张曼娟、张抗抗、张承志、张恨水、张弦(1934年-)、张小娴、张宇、张天翼(1906~1985)、廖沫沙(1907.1.16-)、废名庐隐(1898.5.4?1934.5.13、)席慕蓉席娟、尤凤伟、宗璞、季羡林(1911.8.6-)、孙甘露、孙犁、孙幼军、姚雪垠、夏衍(1900.10.30-1995.2.6)、周而复(1914~)、周立波(1908~1979)、周国平、周作人、吴组湘、叶灵凤(1905~1975)、叶圣陶(1894~1988)、叶兆言、史铁生卫慧刘震云刘醒龙、刘绍棠(1936~)、刘索拉、刘慈欣、刘心武(1942~)、刘庆邦、刘墉、刘半农、冰心、冯骥才、三毛、万方、丁玲。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二

一.感受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并用歌声表现之。

二.合唱时做到二部和声既独立又和谐。

用多层次,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精神气质。

二部合唱独立、和谐、均衡。

钢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改革开放后家乡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化。

2.结合学生的谈话,播放课件《家乡多么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学生受感染说感受。、

4.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进行曲。

5.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6.分声部视唱旋律,加强#g的音准练习。

7.教师一个声部,学生一个声部,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8.填词演唱,注意气息的控制,把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板书。

进行曲速度,刚柔兼济,节奏鲜明。

作者:李幼容词希贤曲。

学生画的旋律线: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和声训练。

三.继续学习。

1.分声部练习注意音准,

2.教师弹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然后反之。让学生耳朵里始终有两个声部的旋律。

3.合唱此歌,1—3遍,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四.音乐活动:

一)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式。

a+b+aa+b+尾声。

二)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五.板书。

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图式。

a+b+aa+b+尾声。

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课后小结。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三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四

梁实秋在《文艺批评论》一书的《自序》里,说编这书的经过道:当时手边参考书可说等于零,故很有一部分是凭记忆写的。简略阙漏之病,自知甚多。然而,手边若是有充分的参考书,这一本小册子也许根本写不成了。我对于批评这一门学问若是知道得较多些,这一本小册子也许又根本写不成了。像文艺批评论这样性质的书,大概只能在自己学识尚浅和手边缺乏参考书的时候才会写得成的罢。

两个“若是”,一个“大概……的罢”,真勾人迷离恍惚了。可是虽然是“大概……的罢”的句法,但“罢”字的底下,没有用疑问号,就用句号,想来是肯定的而非假定的了。

依此类推,“大概”也可说是“大概只能在自己没有学识和手边没有参考书的时候才会不写而成的罢”“的罢”。那么,就是这一本《文艺批评论》,也是多写的了。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五

1、会读写“神鞭恶魔小心翼翼 坛坛钵钵 馥郁 气人心脾 晨曦初露 阴雨菲菲 郁郁葱葱”

2、读课文,通过研究杂交水稻,体会不畏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应,倒叙等手法对激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4、领会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重点: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并探究四个片段分别从那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探究。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并积累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通过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过程,学习他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精神。

(4)、给文中四个片段拟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理解。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水稻的?

一、国内面临严重饥荒。二、西方断言不成功。

(2)、研究中遇到那些困难?

1、条件差 2、西方舆论压力。 3、植株的寻找困难4、“文革”期间人为破坏。

(3)、他是怎样对待的?

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4)、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人类对其赞誉?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总产量的20%。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5)、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1、首尾呼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2、中间四个片段按时间顺序组织在一起。

3、教师指导。

(1)、通过品味文字来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硬骨头、偏偏”表现他在迎难而上的决心。

3、“他迎难而上的决心——挖出来”表现对成果的珍爱和成功的喜悦。

4、“夜色下——抚摸着”表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2)、学习“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这三句话极短却又都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能起到强调作用。

4、达标测试。

(1)、从那以后,不论是------,或是--------,不论是-------,或是---,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天边,精心培育。

(2)、仔细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时,---------找啊。”

1、本段主要写的是----------。

2、填空后,读读所填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3、读完片段,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并 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下面。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六

1.理解诗中多种意象所表达献身祖国的愿望和不同角度所揭示热爱秋天风光的感情。

2.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2.《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中的比喻使主体自我能投入客体现实,把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通过贯穿教学过程的、由浅人深的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与诗人建立心理桥梁,取得感情共鸣,进而在理性认识指导下,提高朗读质量。这是一个心理与认识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关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构想。

1.理顺逻辑层次:在预习中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捕捉感情基调后,认识全诗四小节的逻辑结构长期的贫困,痛苦的希望,绯红的黎明,无私的奉献。

2.感知意象特征:

意象在本诗中具有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的特殊意义,所以,要把每一个意象都从这个高度给以解释,从而对这个高度的理解也具体起来。例如第一节的第一个意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树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中的我既是你祖国这个客观实体相对的主观自我,即我只是祖国田野河边的破旧的老水车,但是,老水车数百年来一直同一样落后破旧的纺纱机那样纺着疲惫的、喑哑低沉的歌,岂不又是我们贫困落后的祖国的代表?这样,祖国落后的历史便成了诗人自我的组成部分。这种写法是跟那些被歌颂的祖国是一方、作为歌颂者的诗人是另一方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的。

又如第二节在思想内容上稍增亮色,写出我是祖国痛苦的希望时,便把我也是把祖国比喻成另一个意象:是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抻)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古老落后依旧,又有花朵落到地面之可能,即我也新生,祖国也新生的希望在前。

上面两节的意象,为了突出特征,加了许多定语,限制其外延,深化其内涵。而第三节的意象,虽然从分号来看,有五个之多,但是,何尝不能从博喻的角度来说明这一个一簇新的理想,即一改它的抽象为生动的具体: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就是从因袭的框框中突破,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就是承受着沉重的、历史重担的压迫的新生力量正在穿透一切障碍,挂着眼泪的笑涡就是黑夜迷路中看到前面灯光的喜悦与信心,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就是为了正前方的理想而开展一场跟时间比速度的赛跑,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就是漫漫长夜已是尽头、曙光已在涌动、理想的红日就要眺出来了!在这里,不但多角度地展示了祖国作为理想的化身的威力,而且有层次地从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的合而为一递进到主体自我占优势,从而使感情的抒发更有深度与力度。

在第三节中,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都服从于也服务于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簇新的理想的构思铺排。簇新的理想既是你的所有,也是我的所在:胚芽、笑涡属于你,但是,胚芽、笑涡就是我,所以,我是属于你的,这是第一层次;起跑线、黎明就是我,我就是你祖国啊!这是第二层次。这样,祖国的`理想、前途、一切,就是我的理想、前途、一切,我和祖国就是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甚至在主客合一中占了更可抒情的优势。

在第四节,这种联系和优势又有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明确,从而为全诗的高潮作了准备。我是你十亿分之一,堤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就把我和你的关系说得更为形象与哲理了:我是你的一切中的一,又是你的一的一切。就前者而言,我只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就后者而言,我又是所有个别汇集而成的整体。正因为这样,下面又可以通过两个意象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或者简直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地写出了我或者说祖国怎样从苦难的历史的迷惘中走向对前途的深思,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掀起了沸腾的思绪和情潮,另一方面,所有个别的奉献换取了整体的富饶、荣光和自由。

综上所述,我们在感知意象特征的基础上已各有重点地理解了各节诗组的思想重点与艺术特色,从中可以而且应该把握朗读的节奏,处理好语调、音量和重音问题了。

3.理解意象叠加的好处,激活想象思维。

上文感知意象特征是解决诗中的意象特征是什么的问题,这里主要解决意象为什么叠加的问题,而在学生的想象思维被激活以后,又有一个在诗歌朗读甚至在诗歌创作中怎么样强化意象的研究性课题需要我们去深入钻研。

在第一节,老水车和歌所显示的落后与疲惫,矿灯和隧洞所显示的艰辛与缓慢,稻穗和路基所显示的贫瘠与破败,纤绳和臂膊所显示的痛苦与抗争这一系列相同性质的意象的叠加,加深了我们对祖国落后、贫穷、破败和对劳动人民艰辛、痛苦、抗争的感受,尤其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这个意象把受苦受难但又顽强不屈的祖国母亲的形象浮雕在我们眼前,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奋起捍卫,我们怎么会不愿化身为祖国的希望啊!

于是,通过第二节的过渡,在第三节又以叠加的意象表明我们作为祖国的簇新的理想的代表,一定会冲破思想的牢笼茁壮成长,在不断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上,接好、也传好革命接力棒,去迎接一轮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这样,簇新的理想就同簇新的现实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这样,在第四节,就由对消极现象的感觉(迷惘)向思维的深度(深思)和情感的飞跃(沸腾)发展了,同时,这种思维和情感的交融,又化为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化为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诗人的情感和思维的层次就是如此递进的。

而当我们反复吟咏、朗读之中逐步加深对意象叠加作用的理解并摸索到诗作情感隧洞之轨迹的时候,我们的想象思维也被大量激活,而且跃跃欲试起来。

关于《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教学构想。

1.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之间的分合分。

本诗开头两句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是把我和秋天二者分开来的,即我是秋天的歌颂者、欣赏者。但是,自从介入比喻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以后,我便同秋天这条河流交融在一起了。当然,这种交融与上一首舒婷的诗不同,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地合而为一,而是旨在让我投入于河流之中,静静地沐浴,直到让河流把我洗黑,培育我成熟,旨在构成这个想象中的意象,以完成诗意的主题。而这时,我和秋天的风光又分开来了,以便与本诗的开头照应。由此可见,这种主客两体的分合关系使结构既活泼又严谨。

2.通过设喻来创造意象的抒情作用。

本诗是通过设喻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来打开抒情的闸门的。诗人把秋天比作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既与前面的诗句相联系,由秋天的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使人想象到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的历史的长度与厚度,又与后面的诗句相衔接,由自然创造出来的人沐浴其中的意象使人感悟到这条河流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又是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的大自然所特有的风光:既然秋天是一条河,那么,在秋阳高照的时候,它已经被太阳翻晒一过,所谓翻晒,就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我既然置身于秋光之中,这时便自然地投入这条河流之中,或者说让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直至把我洗黑。在这里,又萌生出无限的童趣来:我被受阳光翻晒、过滤、检验过的河水洗黑的过程,实际上是被涤荡、净化,使自己成长、成熟的过程;成熟后又被河水巨大的冲击力抛到地上,这时我又得到了一个仰望秋天的机会啊!金黄的稻德在鳞次栉比的屋顶上泛着光芒。这是我躺在地上看到的,自己突然得到了一个新的视角!

所有这一切,都是由创造意象而得以开发的抒情资源。

3.主体与客体的融合使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

本诗在生动而诙谐的抒情以后,又深入到理性的认识: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从意象的创造可知,秋天这条河流是无边无际的,但是,秋天确实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人和自然的哲理,那么,就让这些优美的思想作为河流的两岸吧。两岸其实可以理解为秋天的河流中的哲理沉淀所在。

你看,秋天的风光就是大自然中水、土、阳光三者导演出来的生动奇特的活剧。在这里,河流日夜流淌,阳光普照,庄稼在田野上生生不息:古老与新生相互映衬,深沉与稚嫩前后参照,斑斓与纯一互为表里,耕耘与收获循环往复,洗黑的身子与金黄的屋顶各异其趣,种子的遗忘与秋天的存在适成对照。正因为这样,我要长时间地欣赏与咀嚼,欣赏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咀嚼它与人类同步而进、与时代同步而行的哲理。

在上述三点教学构想中,要随时辅之以朗读指导,使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朗读感情的处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抒情式的朗读习得思想,把握内容,驾驭主题,熟练朗读技能。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七

1.学唱《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2.使学生能过自然流畅的演唱歌曲。

3.通过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演兴趣。

正确的演唱歌曲,准确地表达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播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学生受感染说感受: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

4.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5.视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情绪的把握。

7.完整演唱。

五.板书。

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

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六小结。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3.继续学习。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朗诵,舞蹈,绘画……。

5.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板书。

节奏训练。

6.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课后小结。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八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普希金是杰出的俄国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大海赞颂自由!

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九

近来十个做文章的人,就有九个喜欢批评;十个做文章批评的人,就有九个喜欢骂人。一般关心世道人心的人,都个个摇头叹息;然而,做文章来批评,是很好的现象;批评的时候骂人,是正常的行为。

然而,批评的时候,虽可以骂人,骂人却不就是批评。两个洋车相撞,车夫回过头来,你一句,我一句,那是骂人,那不是批评;听差的打破了一件古玩,老爷捶几拍桌,口口声声,那是骂人,那不是批评;说人家做文章有用意,说人家的批评为的是出风头,为的泄愤,为的报仇,为的“三角恋爱”,为的谋夺位置,那也是骂人,不是批评。一个人因为肚里有点气,想发泄发泄,于是乎骂人,是个很坏的习惯,我们应当“有则戒之,无则加勉”。

一个朋友看了我的这篇文章,很严厉的责备我;说“你还要在那里教人骂人!你看见了本月七日《政治生活》上毛壮侯骂胡适的那篇文章没有?什么‘新思潮中的巨子,却不想做人’,什么‘胡适人格降下’,什么‘这位精虫化的灰色酸秀才,得意忘形’,这真是什么话?”我说,别忙,别忙,我赞成的是一个批评家骂《人》,甚而至于丢《人》的脸,我决不赞成一个人乱骂人,因而丢了自己的脸。

发表于《现代评论》1卷2期1924年12月20日。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2年)获奖名单:

1、姚雪垠:《李自成》。

2、古华:《芙蓉镇》。

3、魏巍:《东方》。

4、莫应丰:《将军吟》。

5、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6、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1985年)获奖名单:

1、刘心武:《钟鼓楼》。

2、张洁:《沉重的翅膀》。

3、李准:《黄河东流去》。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88年)获奖名单:

1、路遥:《平凡的世界》。

2、凌力:《少年天子》。

3、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5、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荣誉奖。

1、肖克:《浴血罗霄》。

2、徐兴业:《金瓯缺》。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4年)获奖名单:

1、陈忠实:《白鹿原》。

2、刘斯奋:《白门柳》。

3、刘玉明:《骚动之秋》。

4、王火:《战争和人》。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获奖名单:

1、阿来:《尘埃落定》。

2、王安忆:《长恨歌》。

3、张平:《抉择》。

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获奖名单:

1、熊召政:《张居正》。

2、张洁:《无字》。

3、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4、柳建伟:《英雄时代》。

5、宗璞:《东藏记》。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获奖名单:

1.麦加《暗算》。

2.贾平凹《秦腔》。

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4.周大新《湖光山色。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为以下五部:。

1、张炜《你在高原》。

2、刘醒龙《天行者》。

3、毕飞宇《推拿》。

4、莫言《蛙》。

5、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一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

一、古典意象、意境的化用:江南、容颜、莲花、东风、柳絮、青石、向晚、跫音、春帷、窗扉、马蹄这些充满古典意味的词语,给全诗带来浓浓的书卷味;诗中策马走过江南,东风、柳絮这些情景其实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古代文人的理想空间,这是一个传统文人的古典想象空间;诗中对闺中女子期待和失落的内心描绘,其实又是对古诗“过尽千帆皆不是”意境不着痕迹的化用。

二、叙事性和画面感的结合,将叙事化为画面象征的手法:此诗避开直接的抒情,将具有叙事性的段落化为一个个富于象征性的画面,几乎每一节都可以让人联想出几个形象直观但又富于象征暗示的画面。

三、密集的铺垫和照应,细腻的心理刻画:如上所言,此诗多处用到铺垫和照应,这些照应共同补充了一个闺中女子等待的形象。如果说第一节“莲花的开落”只是让人抽象地理解到一个女子的期盼和失落的话,那么第二节的“跫音不响”就进入到这个女子期盼的耳朵里,来倾听一种具体的期盼和失落;而到了第三节的“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错误”则进一步进入她的.内心,坐实了期盼和失落的源头——思人。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游子“我”对一个不认识的闺中女子寂寥守候的体恤,其实源于他对在家中守候的爱人痛苦思念的理解和愧疚。

但也有人对诗歌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此诗作者郑愁予身在台湾,他所谓的“打江南走过”表达的是一种怀国的故园之思,因此守候者等待的就不仅是“爱人”,也可以是“儿子”。甚至于,这个等待者也可以不视为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对因为历史政治的分割而不能团聚,身在故国的守候者群体的抽象;或者说,这个等待者,其实就是祖**亲,此诗是母亲对不能回归的游子的呼唤,也是游子对家国深深的乡愁。考虑到郑愁予的年龄和经历,考虑到和他同时代从大陆去台诗人所共有的乡愁情结(余光中就有《乡愁》《乡愁四韵》等);也考虑到诗无达诂的原则,这也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理解。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的:

一.感受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并用歌声表现之。

二.合唱时做到二部和声既独立又和谐。

教学重点:

用多层次,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精神气质。

教学难点:

二部合唱独立、和谐、均衡。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改革开放后家乡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化。

2.结合学生的谈话,播放课件《家乡多么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学生受感染说感受。、

4.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进行曲。

5.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6.分声部视唱旋律,加强#g的音准练习。

7.教师一个声部,学生一个声部,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8.填词演唱,注意气息的控制,把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板书。

进行曲速度,刚柔兼济,节奏鲜明。

作者:李幼容词希贤曲。

学生画的旋律线: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和声训练。

三.继续学习。

1.分声部练习注意音准,

2.教师弹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然后反之。让学生耳朵里始终有两个声部的旋律。

3.合唱此歌,1—3遍,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四.音乐活动:

一、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式。

a+b+aa+b+尾声。

二、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五.板书。

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图式。

a+b+aa+b+尾声。

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课后小结。

《鼓浪屿之波》。

教学目标:

1.学唱《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2.使学生能过自然流畅的演唱歌曲。

3.通过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演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的演唱歌曲,准确地表达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播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学生受感染说感受: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

4.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5.视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情绪的把握。

7.完整演唱。

五.板书。

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

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六。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3.继续学习。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5.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板书。

《鼓浪屿之波》。

节奏训练。

6.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课后小结。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三

进行曲速度,刚柔兼济,节奏鲜明。

作者:李幼容词希贤曲。

学生画的旋律线: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和声训练。

三.继续学习《当代中国之歌》。

1.分声部练习注意音准,

2.教师弹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然后反之。让学生耳朵里始终有两个声部的旋律。

3.合唱此歌,1—3遍,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四.音乐活动:

一、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式。

a+b+aa+b+尾声。

二、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五.板书。

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图式。

a+b+aa+b+尾声。

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课后小结。

《鼓浪屿之波》。

教学目标:

1.学唱《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2.使学生能过自然流畅的演唱歌曲。

3.通过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演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的演唱歌曲,准确地表达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播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学生受感染说感受: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

4.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5.视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情绪的把握。

7.完整演唱。

五.板书。

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

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六。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3.继续学习。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5.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板书。

《鼓浪屿之波》。

节奏训练。

6.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课后小结。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四

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这是一个需要中国教育界认真思索的问题。袁振国教授认为,现在是一个需要教育家,也会产生教育家的时代。从社会环境上看,中国社会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的改革为教育界出思想、出人物、出经验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从学术环境来看,教育理论极大丰富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家是有标准的。要成为教育家,首先要有思想,有对教育的独立见解。除了有思想以外,教育家还要有实践,这是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的.区别,教育家是有思想的实践家,在实践中,教育家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艺术,把经验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高度。教育家的思想要不断创新,要富有改革精神。教育家还要有伟大人格,必须有挚爱,有奉献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640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