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篇一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同时详细地讲解写好这几个字的技巧,让学生也跟着认真地写。之后,我让学生就这几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泸定桥在哪里?”有的问:“泸定桥是什么样的?”我便引导学生去读“预习”、读相关的课文或查找自己带来的资料来自己解决。这样,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然后,我让学生就这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为什么要夺桥?”有的问:“怎样夺桥?”我还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马上就找到了第一段,并很快得出了答案。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去解决,而是把它留在了后面去解决。
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之后仍然是让学生由这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为什么要‘飞‘‘夺?”有的问:“怎样飞夺泸定桥?”我同样是让学生自己去读相关的课文,首先解决前一个问题。学生从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白敌我双方所处的位置、距离及兵力的对比,使他们能深入地理解红四团任务之艰巨,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夺桥的艰难及红军英雄顽强的革命精神。然后我再让学生提出来这两段中不懂的问题大家讨论,学生提了几个词句上的问题。我又补充提了一个问题:“国民党反动派与红军同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却来阻拦我军北上抗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讨与老师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本文的背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飞夺”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文中“抢时间”“攻天险”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谓艰险、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因此,教学时要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教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听”,而是自主的“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在学习与探究中,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总之,自读自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教师只有用联系的眼光,用辩证的方法去处理好教材,设计好教法和学法,组织好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才能寻找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体会、感悟,促使学生的理解逐层深入。
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篇二
《飞夺泸定桥》一课学习完了,心里感慨颇多,有为自己的设计感到满意,对学生的表现叫好的一面,也有因自己没有抓住时机引导而遗憾的一面。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吸取经验教训,特反思如下:
这一课是精读课文,首先让学生汇报交流有关资料,如关于红军在长征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敌、我双方的态势等。通过交流,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先让学生交流本节课中最想深入研究的内容。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很想研究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有的学生提出最想研究红军如何“飞”,怎样“夺”泸定桥,还有的学生提出更乐于研究红军在行军中遇到的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此时,学生眼中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于是教师在充分鼓励后,让学生再次仔细读课文,并放手让他们自主合作深入探究。讨论交流的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机会,最后,学生们分析得全面到位、探究得深刻细致。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学生所提问题层次,然后让学生找出最主要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自己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化对课文重点部分的认识。
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大讨论,谈谈对课文中“飞”的看法:你想象中的是什么样子?课文中的“飞”是真的“飞”吗?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并就此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解决语文中的难题,即通过计算说一说红军是怎样行军的,速度有多快?学生经过紧张地计算,纷纷举手发言。每小时行军6千米,进而又计算出每分钟走多少米。究竟速度快不快呢?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言积极踊跃,每个人的小手都举得高高的,小脸都涨得红红的,眼睛都在发着光芒,通过讨论学生们明白了红军的速度的确非常快,有的同学说:那速度跟马拉松赛跑的冠军速度一样快了、有的同学说摩托车的速度一样快……我知道学生的发言欲望之高是源于他们对课文理解地进一步深入。此后,我又进一步引导他们都来想白天行军快,晚上呢?晚上行军的速度是多少呢?学生经过计算知道晚上行军是平均每小时5千米,即每分钟90米的速度。也非常快。他们要战胜哪些困难呢?学生经过讨论知道,红军不仅要克服天黑,看不见路,还要克服天雨、路滑,还要和敌人赛跑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真正是用自己的双腿赛过了车轮,赛过了援军,抢占了先机,真的如飞一样。
第三步在教学“夺”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红军进攻的难度很大:有天险、有敌人故意设置的障碍、更有敌人的碉堡、机枪、大炮,这是敌人认为是鸟也飞不过去的防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读、齐读、带感情读,体会出了红军的英勇。顽强以及那种为了胜利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学生通过读也深刻感悟到了文章的内涵。
反思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目标基本完成,学生的创新及求实思维得到了培养,口才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思想情操得到了陶冶,学习态度等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应再下一点功夫。使学生读得更有感情、更能感动人。
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篇三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的著名战役。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红军要夺下泸定桥的原因,和敌人抢时间。攻天险,最后夺下桥并北上抗日这一顺序来写,条理清晰环节之间衔接紧凑加之战争氛围强烈,故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入课文。
教学时播放《长征》诗词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过后尽开颜”。因为本篇课文写红军为北上抗日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刚好本诗词和内容相吻合。加上诗词朗诵时气势宏伟,音乐激昂,让学生以听觉上被带入当时渡口情景中,加上播放《夺桥》录象,学生如身临其景之感。在播放完诗词及录象片段后,教师通过通画外音“1935年5月北上抗日红军…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让学生从音乐录象中,返回课堂为上好此课作准备。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达到激趣之目的。
课文入手,题目的重点难点是哪一个(飞夺) 看了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飞夺?” “怎样飞夺” “飞夺的结果怎样”) 通过学生学习,可以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教师首先巧妙地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切入,并从关键词设问,带出课文情节发展提纲(起因、经过、结果),即提供了一次填词语句子的训练机会,又延伸为主要内容的概括,展现出叙述顺序,提出了分段依据,并归结为指导学法。六项训练任务(找关键词、设疑提问、连句概括主要内容、剖析叙述顺序、分段和指导学法)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可谓独运匠心了。理清顺序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主要内容(限时2分钟)以学生的自觉性往往很差,如果用学生课堂问答形式,只有一部分教好的学生积极动脑筋完成。而大多数学生则不动脑筋,就达不到全班理解课文的目的。
抓住重点词语“飞夺” 1、采用逆推法去分析红军“飞夺泸定桥”须具备的条件。
红军北上抗日必然要从泸定桥上过————必需夺下泸定桥————要夺泸定桥——必需和敌上抢时间、快速的夺下桥。在学生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要用“飞夺”而不用“夺下”体会红军面临大渡河、泸定桥之险,敌人的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险境。衬托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慨。
播放录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战争气势之大、战斗场面激烈。同时,课件出示泸定桥、大渡河之险。衬托夺桥之难,红军之英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认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把握好朗读的基调——崇敬、赞颂。夺桥是一个壮举,整个过程紧张激烈。因此,朗读的节奏应该紧张、高亢,行军途中,虽然路程艰险,要读出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要表现出紧迫感。
激战的场面要读得紧张有势、节奏稍快。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阅读延伸,展望未来,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出示一组匀城图片(文峰塔、繁华的街道、小学幸福的生活等)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感受。针对以上的两个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缅怀革命烈士,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较多,时间不足。
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篇四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和敌人抢时间;接着写巧夺泸定桥;最后写夺下泸定桥。全文紧扣飞夺二字,重点写了夺桥的困难和怎样夺桥两部分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为:
1.紧扣“飞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认字10个,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及有关图片了解战争。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质疑课题,有的学生提出了“课文为什么要用飞夺呢?红军为什么要夺桥?等等,接着让他们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并结合课合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所发生的背景。在教学时,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小组读等方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红军为什么要抢时间,他们是如何进行抢时间的以及夺桥时碰到了哪些困难。接着自读找出“飞”和“夺”的相对应段落,然后,再分别找出每个部分的重点词、重点句子,标画出来;再组织在小组里交流,体会红军面临困难、艰险,感受红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最后运用多种方式熟练地、有感情地指导朗读。
回顾上课的内容,发现自己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以及细节上处理不当,比如当学生理解了“飞”就是速度快的意思时,我就应及时追问,在文中指什么?让学生答出在文中就是指红军必须快速前进,抢在敌人之前到达泸定桥,顺势板书“飞速行军”。为后面节省时间。再比如在初读小结时没能说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应点明。
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篇五
红军的英雄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已经比较难以理解了,课前想了好久该怎样上,才能不枯燥。虽然组里有人备了教案,但走进教室看到学生,我临时变了卦,没想到效果还可以。
首先,我板书“飞夺”让学生理解“飞”时间要快,(这只是字面的意思,后面学了课文又让学生讲了更深层的意思。)“夺”从守敌手中夺取,后面的“泸定桥” 几个字,让学生教我写,因为原来的学生“泸”常写错,接着让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泸定桥的是怎样的?”再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有关写泸定桥的段落,然后自己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并把课后思考题“从那几部分写了夺桥的困难?”。等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接着,我又带着他们学习了第六自然段。这么多的困难,红军又是怎样攻克的?“红四军团发起了总攻。”要学生自己找怎样发起总攻?找表示动作的词?在书上划,胡菲羽、彭冰莉几个同学划得挺准确的,接着又问:“你们从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刘以恒说:“我体会到了战斗的激烈。”黄莺莺说;“我体会到了战士们的勇敢。”王宇辰说:“我体会到了夺桥的艰难。”
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这种感受吗?“能”男女生赛读。为什么一定要夺桥呢?
然后,让他们自学其余的段落。理解一下文中的一些词语“天险、水流湍急、震耳欲聋” “等。总结的时候问“飞夺”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二课时,从写法上将课文大致梳理了一下。使学生明白,本课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找到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对应,并体会了前后照应的好处。
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篇六
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使学生深刻领域课文的主旨。
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也初步具有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在“读”方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加上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德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课件
:批注发、环境描写法
讲授法、多种形式朗读法、批注发
课件出示做批注的方法。
看修辞,看写法,懂质疑
生交流感受,师相机板书桥高、水急
1.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红军战士的勇敢,并做上批注”
2.生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红军是一群怎样的军队?”
生:勇敢、英勇大无畏
师相机板书:英勇大无畏
运用金钥匙,展开联想,红军和敌人是如何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的,请你用笔写下来,教学反思《《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红军叔叔这种精神,战胜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以少先队员的队礼致以红军叔叔最崇高的敬意。起立,敬礼,下课。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和敌人抢时间,接着写巧夺泸定桥,最后写夺下泸定桥。全文紧扣“飞”、“夺”二字,重点写了夺桥的困难和怎样夺桥两部分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为了夺取泸定桥,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
这次,我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引导学生先理解“泸定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根据投影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通过讲述石达开的事例说明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通过过渡语强调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上完课后,我觉得留下了一些遗憾:在遣词造句和优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没有到位,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其次没有事先在班级试映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才发现屏幕模糊,学生在课上无法深入情境。最后,学生对批注法的运用浮于表面,没能及时深入,加以巩固。
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篇七
这一课我原先预想分四个课型,共五个课时来上:预习指导课(一课时),朗读指导课(一课时),讨论课(两课时),自查课(一课时)。
预习课: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在文中画出来。
3、读写生字词。
4、用两个有代表性的词举例:天险——查字典只有一个解释。关键——查字典有多个解释。用这两个词引路,教给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的方法:一要读文中的句子,如果理解就直接写出词义,如果不理解就进行第二步查字典,第三步再读文中的句子(联系文中句子)理解词义,不生搬硬套字典中的解释。
5、尝试造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朗读指导课:通过看口写词填词的方法,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即结合课文内容对词语的初步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就词读句、读文,进一步熟悉课文,为下面的理解课文作好准备。
讨论课:分两个课时,一是学习“飞”这一部分,采用一、二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方法引路,之后,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思、议(两、三个学生一组,好中差结合),初步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二是学习“夺”这一部分,更是充分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内化课文语言(画出动词,填空的方法)。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无谓的精神,引申到在现在,我们学习的具体表现就是努力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再系统、再巩固,另一方面借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上课的时间认真学、认真记。主要设计了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形近字组词(夯实字词基础),选择正确词义(预习中该怎样结合文中句子理解词义),和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五个问题(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这节课的方法是先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边做边指导,然后让学生自己作一遍,再批改,订正,使本节课的学习扎实有效
实际上课共上了六课时,预习指导两课时,朗读指导一课时,讨论课两课时,练习课一课时。还有看长征片、朗读指导两课时。实际是八课时的时间。
反思之一:教师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这也就解答了关于新课程的把握问题。大家都谈用新课程的教材难,难把握、难教……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下了多大的工夫,教材就把握到什么程度,就会教到个什么程度,学生就会学到个什么程度,这几点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深深地理解了杨、吕、邢等老师晚上回家备课的辛苦,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敬业精神。
反思之二:关于长篇课文的把握问题。其实我们的读写课题四个课型的设置就是和这个问题直接相关。当初我们就是在面对中高年级的长篇课文产生困惑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寻求解决问题之路,所以提出了四个课型。这四个课型是相关联的。预习指导课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我们真的层层落实了吗?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结合自己任教的班级好好思索。之后是朗读指导课,这个课型一方面是检查预习情况,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一方面是进一步熟悉课文,为下面的讨论课做好准备。再次是讨论课,在这个课型上重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备课中的艺术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将重点落实在怎样引导学生去学。这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着力在课堂中做好的关键问题。最后是练习课(自查课),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再系统、再巩固,另一方面借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上课的时间认真学、认真记。
这四个课型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诠释。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与学,注重方法的引导(授之以渔),注重思想教育。所以,不要把新课程看得那么高、那么远,一句话,再怎么变,教学的基础的东西永远不变,“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低层次的教师教给知识”的观念永远要刻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里。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反思之三:一个好的教师要常常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过不去,就会常常自觉地在每一节中刻苦练习(普通话、板书等),和自己的教学能力过不去,抓紧每一点时间备课、琢磨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这样最终我们才能过得去。所以回顾这节课,我觉得自己离一个优秀的教师的距离还很远很远,自己在这几节课之前,被孙校长一鼓励,就上来了勇气,好多问题没有充分考虑(从职三到五年级的落差、对学生的不熟悉等),我就那么自信地来上课了,所以上完后,觉得留下了那么多的遗憾:一是感觉往往是看课、评课容易,真要把理念落实在课堂中,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这需要平日每节课扎扎实实地做,而正是这平日的每一节课是最考验我们的,我扪心自问:平日的每一节课我都没有糊弄学生吗?我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是!二是正是因为前面的原因,所以预习课上了两课时。三是手语太多。四是课堂语调太硬、太激动。五是面向全体还是做得不够。六是对教材的把握还欠工夫。七是教学基本功的欠缺
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篇八
历史背景,教师板书泸定桥
二、讲授新课
(一)通读全文弄清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1、出示思考题。
a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这是座什么样的桥?
b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2、学生自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作上记号并读一读。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略)
4、教师小结。
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夺过来。
板书 “飞夺”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学生齐读全文,了解“夺桥”战斗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
1、教师出示思考题(思考题略)
2、学生按照上述提示学习课文,教师讲述“飞”“夺”及夺取泸定桥的关键。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有关句子。
4、引导学生想象,体会红军勇敢、机智、顽强。
5、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看图,体会红军夺桥的艰难,找出课文有关语句读一读。
6、理解课文逼真、形象描述突击队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句子。
7、指名按照提纲复述
(三)教师小结全文
[反思]
一、审读题目促思维
在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读分析,先板书“泸定桥”三字,设问:
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样的桥?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利用上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并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从敌人手把泸定桥“夺”过来。
二、板书要点助理解
飞夺泸定桥教学目标篇九
一、审读题目促思维
在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读分析,先板书“泸定桥”三字,设问:
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样的桥?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利用上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并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从敌人手中把泸定桥“夺”过来。
二、板书要点助理解
理解作者思路和课文的段落层次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本文紧扣课题中的“飞夺”展开故事情节,围绕“飞夺”依次讲了“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教学时根据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夺桥”战斗发生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并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同时教师予以讲解指导。讲读课文时从“时间紧”“路途远”“敌我双方赛跑”三个方面弄懂“抢时间”这部分的内容,从“桥险峻”“敌猖狂”“红军勇”三方面弄清“攻天险”这部分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板书,借助板书,借助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重点悟中心
“飞夺”二字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课文中“抢时间”“攻天险”这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学时要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教学“抢时间”一段,先要求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其次要求学生了解红四团行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冒雨行军”一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想当时当地的情景,以加深对红军战士崇高品德的认识。同时设置如下思考题:红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大雨浇灭了火把,敌人宿营了,红军为什么还继续前进,这说明了什么?
因此领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攻天险”一段,具体要求学生理解红军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指导学生按照: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冒着炮火前进→三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熊熊烈火→消灭守桥的敌军这一过程进行创造性复述,从而体会红军战士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