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发展心得体会(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0 22:45:06
最新生态发展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12-20 22:45:06     小编:雅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态发展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黄材镇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以炭河古城为核心,博物馆、水果采摘、民俗研学等为辅的“一轴多元”全域旅游格局日趋完善,依托这一优势,黄材镇铆足干劲,在产业文章上深耕笔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辣椒加工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畅享绿色休闲积蓄发展势能

“我们准备去炭河古城游玩,被周边盛开的荷花吸引了,还看到大片大片的莲蓬,我们就下车来采摘了。”刚从长沙过来旅游的曹女士告诉记者,原本只是来炭河古城游玩的,没想到周边风景这么美,还有水果可以采摘,收获了满满一车厢,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炭河古城城墙旁,百果园里,荷叶连天、桃李芬芳、葡萄青翠……走进去,清香悠远。

“景区开发,我的果园最得利,产出的水果根本不用自己找销路,都是来往的游客采摘带走了!”炭河古城旅游业的开发,让周边村镇的发展都走上了快车道,而百果园负责人尹富冬眼疾手快,以己之长,搭上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快车。

,炭河古城开业,往来如织的游人打破了这里的千年沉寂,复刻了千年前的都市繁华景象。一直在家务农,或种水稻或种应季水果的尹富冬,成立了建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村里200多亩地,种植了火龙果、草莓、黄桃、李子等28种水果,一年四季不间断有水果供应。“百果园,要的是四季花开四季果香,让游人来了炭河古城,不但玩好还要吃好。”

不得不说,尹富冬的眼光很独到,动作也给力。五年来,贫瘠土地大翻身,变身真正的“百果园”,来这里“上班”的农民多的时候超30人。涨了腰包,也富了村邻,尹富冬非常自豪:“不算土地流转的费用,仅去年一年,工资就开出20多万元,多的在我这里收入三四万元!”

碧绿的葡萄藤下一片清凉,本地村民熊旭良正忙着为还未成熟的夏黑葡萄疏枝修叶。她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给果树修剪枝叶、除草,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果园长期有事做,离家也近,我每年能从这里领走两三万元工资,顾家赚钱‘两不误’。”

即将迎来葡萄、黄桃、李子的采摘旺季,尹富冬每天忙碌在果园,看着挤满枝头的水果,他大胆预估自己的收成:“去年四季水果卖了50多万元,今年加起来至少可以比去年多20万元!”

小水果身负“大钱力”,笑了的可不止一个“尹富冬”。据悉,目前黄材镇共有824家企业、45家专业合作社种植水果和家庭农场,全镇累计种植水果面积超3500亩,产量5250吨,产值4200万元。随着水果产业发展逐渐专业化,村民们看到了盼头,也尝到了“甜头”,水果经济不仅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近年来,黄材镇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以炭河古城为核心,博物馆、水果采摘、民俗研学等为辅的“一轴多元”全域旅游格局日趋完善,依托这一优势,黄材镇铆足干劲,在产业文章上深耕笔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辣椒加工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做优研学品牌解锁致富密码

“今天我们要把床全都铺好,搞好卫生,准备接待新一批客人入住。”进入暑假,研学热潮即将开启,黄材村四组的姜柳青夫妇要忙起来了。

20下半年,黄材镇依托炭河古城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成功引进青铜王国研学营地民宿项目,将“千手”爱心大屋安置区农户的空置房,整合成民宿营地,以“公司+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开始运营,农户通过专业培训,取得餐饮、客房服务上岗证,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住宿标准。营地负责人操琳琳向记者介绍:“我们营地整合了20余户房屋资源,每户可接待20—40人,可以容纳800余人,这也为户主们创造了一定的收益。”

姜柳青家推门可见炭河古城,地理位置优越,家中孩子都在外打工,家里就剩夫妻俩,空余房间全与研学营地民宿项目签了约。“我们家10间房安排了41个床位,还可以承包学生的伙食,这样一来,闲置房和闲人都有了工作、有了收入。”

黄材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宁永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不是盲目上马项目,经过专业人士的调研,景区每年预计能够带来研学人数超2万人,群众每户可增收三四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15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营地民宿周边还建有新风、兰芳、门前湾、何家湾等美丽宜居村庄,黄材镇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非常注重因地制宜展示相应文化主题,在便民惠民的同时使村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兰芳美丽宜居村庄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移风易俗主题,将废弃养鸡场改建成农家书屋、废弃养猪场改建成风尚堂,后者大力倡导节俭办酒席,成为众多村民举办婚宴的首选之地。2022年11月11日,市委书记张作林来到兰芳屋场,实地调研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情况,并为黄材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宣讲党的__精神,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交流学习党的__精神心得体会。兰芳屋场农家书屋也于2023年3月获评了“长沙最美农家书屋”。

今年59岁的刘月平是兰芳屋场八组组长,作为村(居民)代表的他负责15个户子,他带领着八组村民定期维护屋场以及书屋的环境卫生,他向记者介绍:“自从农家书屋建成以来,村里的孩子就经常来这里看书学习,还经常开展亲子活动,我们一定要把这里维护好!”黄材镇通过建设农家书屋等举措,引导广大群众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书香中陶冶情操,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丰富精神文化需求路上的“充电站”,让全民阅读的春风吹遍千家万户。

“各美其美,又有文化做底蕴,不但美了村庄,更为我们以后的研学项目提高品质、增强吸引力打好了基础。”黄材村党总支书记姜文伟表示,村里将以组级全覆盖为目标,高标准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争取到2025年,实现每组都有美丽屋场。

助推特色产业拓宽源头活水

“我们可以帮助农户解决滞销之忧,高价、他们自己可以卖到外面去,低价、我们可以以保底价格收购,他们种多少我们收多少。”唐辣子食品加工厂负责人唐正良告诉记者,唐辣子食品加工厂是一家以辣椒为主要原料的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成功认定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唐辣子积极加入供销合作社组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提升了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致力为辖区“三农”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2022年产辣椒酱6000多吨,实现收入3500万元、净利润260万元。

“用毛巾吸水会更干净,不会让水到处飞溅,这些密封保存的辣椒最忌讳沾生水。”幽暗的室内,气温骤降10℃,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大瓷坛,“咕嘟咕嘟”冒着气泡,两名工人合作,用毛巾把坛盖外的水吸出、拧干,把坛颈擦拭干净,才小心翼翼地抬起硕大的坛盖;戴上一次性手套,一把把捧出已经腌制好的剁辣椒,转运到操作间,包装、贴标、冷藏,一气呵成。

“唐辣子食品加工厂入驻黄材之后,我们既能通过销售自家种植的辣椒赚钱,还能在厂里打工拿月薪,生活美得很!”身穿工作服的邻近村民姜正文高兴地介绍,这里的员工基本都是世代务农的村民,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培训后,大伙很快能胜任各自岗位,洗辣椒、分拣、搅拌、包装……一批批成品剁辣椒被分批送到存储库房、发往全国各地。

唐正良告诉记者,,考虑到黄材镇域水质纯净、土壤肥沃等自然资源优势,他决心将“厂龄10岁”的唐辣子厂搬到黄材镇。黄材镇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抓住“黄材辣文化”发展点,从平台建设、要素保障、创业服务、政策支撑等方面出实招,大力扶持这家特色企业。同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动农户种辣椒,鼓励合作社收购辣椒,助力企业加工辣椒。,黄材镇抓住“一镇一特”机遇,将辣椒产业培育成特色产业,发展万亩辣椒种植园,不仅为企业做好了原材料保障,更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此外,唐辣子还成立了“芸上炭河”公司,以青铜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为重点,将民宿产业与景区、文化、农业等传统产品深度融合,形成“民宿+”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民宿+”乡村旅游模式,进一步用活黄材农文旅资源。

唐辣子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项目中,通过技术培训、产品回收和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88户327人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其中脱贫户23户56人、监测户2户4人、其他农户63户270人),每年保底支付集体经济组织分红资金19.904万元。带动黄材镇辣椒种植面积增加至近7000亩,历年来共带动周边农户用工20万人次,为困难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实现劳务创收300多万元。

同时,该公司还成功组建线上营销团队,和线下实体营销并行结合,依托沩滨村农业产业园联合党支部与黄材村灏华农产品加工厂联合支部结对共建,对接资源,搭建平台,挖掘网货农特产品,打造电商直播基地,通过电商、直播和小视频等多渠道进行推广。

有了丰富的产业矩阵,黄材镇的发展一派欣欣向荣,近年来,黄材镇坚持以党建引领高位推动、高标引领,充分挖掘、利用好文化资源,着力激活文旅融合动力之源,不断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因地制宜、文化赋能,不断探索形成了一批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黄材模式”,乡村旅游更突出特色、更有文化韵味,游客游玩过程也更加丰富、游玩体验更值得回味。

生态发展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粤北地区的一名经济学研究人员,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该地区的生态发展问题。在我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颇有一些心得体会,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粤北地区生态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一、加强生态监管和保护

粤北地区地处于长江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的交界处,生态环境极为复杂,众多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交织在一起,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在粤北地区的生态发展中,必须加强生态监管和保护。要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惩罚性处罚,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予以取缔。同时,要注重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防止滥用土地资源而导致环境恶化。

二、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粤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型经济区,而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工业已经无法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要加强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环保科技的扶持力度。这样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当地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实现城乡一体化

粤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区,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排污等问题给乡村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压力。要加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农村、城市共同发展。

四、科学规划生态建设

在粤北地区,生态建设的规划和建设是关键。应强化规划设计,科学规划生态建设,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通过规范开发行为和加强环境监测,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五、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决定粤北地区发展能力的关键,人才的素质和数量决定了地区从事的产业和发展方向。因此,应加强人才培养,引入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和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这样有助于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

综上所述,粤北地区的生态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有效地促进粤北地区的生态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循环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人才培养等。只有这样,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发展心得体会篇三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第一天的行程集中在宁夏中部的吴忠市。总书记到了一村、一河、一社区,每个考察点都寄寓着浓浓牵挂,行程之间更见深情。

脱贫战场“现场督战”。弘德村是红寺堡区的一个移民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办扶贫工厂等,去年实现了整村脱贫。考察宁夏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国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到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如今,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时刻,总书记亲自“现场督战”,无疑是最有力的动员。20只剩下6个多月的时间,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再叠加疫情影响,更是难上加难。“难”字面前,是对党员干部信心与意志的考验,也是对智慧与能力的检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保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以苦干实干交出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九曲黄河“一往情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高频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成绩的取得不代表保护的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完善和履行河长制湖长制等各项制度,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去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宁夏各民族和谐聚居的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饱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真挚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守护好民族团结这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奋进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大事办好,把造福人民的难事办妥,让更多的“村”、更多的“河”、更多的“社区”成为小康路上最美的注脚。

生态发展心得体会篇四

生态保护与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两者密切关联,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在我多年的从业经验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生态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将从个人体会出发,分五个方面探讨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期引起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生态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与平衡。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因为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导致土地贫瘠、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这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带来严重的阻碍和不利影响。所以,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生态保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化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我们不注重生态保护,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那么最终只会导致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动荡。因为环境污染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而且会破坏资源库存,限制经济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生态保护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生态保护项目既有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比如,植树造林项目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和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既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生态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好生态环境。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每个人也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碳排放,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污染等,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生态保护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行动中去,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生态发展心得体会篇五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如何顺应国家战略大势,紧扣省情实际,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据多次对黄河流域的调研及座谈交流情况,现将个人的一些体会作一分享。

0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北分化严重的新态势,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南快北慢”和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双格局。以黄河流域九省(区)和长江经济带为例,从时序动态来看,在2008年以后,两者gdp所占比重差距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同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相比,黄河流域还面临着内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因此亟需在国家层面对黄河流域及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中华民族治黄史,深入剖析黄河治理的难题症结,明确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并将其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02

黄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及特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终在山东东营市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从流域分布特点看,从河源到河口镇的上游地区(尤其是自兰州以上),是黄河水的主要来源区,径流量占全河的60%。自河口镇起,向南穿行秦、晋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自桃花峪到渤海的黄河下游地区,由于进入平原,河流流速变慢,泥沙的不断淤积,河床的不断抬升,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近年来,河道内呈现出“槽高于滩、滩又高于背河地面”的二级悬河,易形成顺堤行洪局面,危及堤防安全。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没有黄河,就没有中华民族。黄河构成了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交汇区域,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黄河流域被称为“能源流域”,上游地区的水能资源,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以及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03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坚持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同志“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要清醒看到,黄河一直体弱多病,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治理过程中要把握“四个坚持”原则,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资源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重点推进农业节水,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黄河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保护。黄河高质量发展需遵循“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根据区位的不同,不同省份就会有不同的定位。

统筹谋划、协调推进。要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坚持用“一盘棋”调控的思想,在全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上下功夫,统筹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目标、任务、重大政策和重点工程,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涉水问题进行统筹设计、全链条管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水、大气、土壤环境污染协同治理。

04

山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要确保黄河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产区,为确保黄河下游不淤积、河床不抬升,要加强河防工程建设,进行河道整治,实施病险水库与淤地坝除险加固,努力做到藏沙于地、藏沙于坝。

空间布局上,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为基础,按照“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思路,统筹黄河流域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遵循“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原则,基于国土生态安全、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考虑,结合区域实际,整合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林地与耕地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综合交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等各类情况进行空间布局。

从传统的高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加快换轨变轨,促进原有的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一是要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大力实施千亿级产业培育工程,逐步培育和完善山西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中心、产业化转化基地、平台做支撑,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是要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做好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自贸区等开放性平台、功能性平台的升级或争创工作。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不能单纯的只把它当做文化事业发展,要把文化与旅游融合起来,把文化的发展与城市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加强物联网、互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催生出新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发展心得体会篇六

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更进一步地学习领会了总书记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瞻远瞩,以及对保护母亲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大局。我深感振奋,也颇有感触,我们惟有立足本职、踏实苦干,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尽心尽力,为保护母亲河增光添彩,为发展金融事业添砖加瓦,才对得起一名党员和金融人的身份。

一、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是我们的国家大业

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光辉的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神州陆沉,山河破碎,人民水深火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最伟大的梦想。为了民族复兴,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力量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但都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的命运才开始真正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勇敢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付出了流血牺牲、建立了卓越功勋、创造了伟大奇迹。中国人民始终支持我们党、信赖我们党、拥护我们党,团结在党的周围追梦、圆梦,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的航程,是由一段又一段的奋斗连接起来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总书记强调,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一场新的长征”,“容不得有半点懈怠”。一是要坚定实现目标的信心。新时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着新的奇迹。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二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三是全面落实好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等,提出的一系列“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的要求,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二、保护母亲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发展大局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夏、商文明,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坚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讲话中,我读出了总书记浓厚的家国情怀,读出了总书记对保护母亲河的殷切期望。一方面,我们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推向法制轨道,使黄河生态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节水农业。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保护好母亲河,让母亲河更加壮美安澜。

三、推动金融事业合规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由大及小、由大家到小家,具体到我们的金融事业上,我认为要坚持合规先行,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要做到:第一,狠抓“三个关键”,增强全员合规意识。一是合规从领导做起。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合规管理职责,将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述职述责述廉内容,“一把手”扛起主要责任,分管领导抓好各条线的合规管理,按季向董(监)事会双线报告,形成高管示范、以上率下。二是持之以恒开展教育培训。合规管理部门牵头制定合规管理年度培训计划,各部门共同配合实施,讲操作必讲流程、讲业务必讲管理、讲风险必讲内控,坚持新入职必培训、新业务必培训、新轮岗必培训、新提任必培训,做到全员、全周期、全覆盖培训,养成合规习惯、营造合规氛围。三是有的放矢开展警示教育。合规管理部门编制警示教育材料,还原违规事实、解剖违规根源、分析违规后果、汲取违规教训、查找漏洞隐患、完善防控机制,切实发挥警示作用。第二,建立“三项机制”,着力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一是配强合规管理队伍,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将主责主业聚焦到法律事务、制度建设、内控检视和行为管理上来。二是不断完善合规制度,解决“怎么管”的问题。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本行实际,制定清晰、规范的部门职责,制定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规则以及内部控制、监督制约的程序、手段、办法和问责措施;制定资产、负债、科技产品、中间业务以及其他表内外业务的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和风险监测、控制措施包括风险处置和违规问责要求;制定合规风险的监测、计量、检查、评估标准、规则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同时督促业务条线部门制定业务管理办法和细则,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强化制度执行和评估,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推行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助推制度落实,由合规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基层网点执行落实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审计部对总行的合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管理松弛、落实不力、执行走样,形成风险、案件的,必须从严从重问责,扭转把合规管理说在嘴上、放在一边、置之脑后的不良现象。第三,紧盯“三个重点领域”,强力提升合规管理质效。一是管住人员。认真贯彻银保监会关于员工行为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加强员工教育和管理。二是管好资金。加强账户管理和反洗钱工作;加强信贷管理,坚守“三个面向”定位,把合规内控和风险防控贯穿在信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加强资金营运管理,制定严谨、清晰的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和风控措施,把资金安全放在第一位。三是管紧系统。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效能,其产生的风险也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我们的操作、管理、运维系统一定要风险防控优先,做好补漏洞、防攻击和灾备处置,一方面合规管理岗位人员要认真学习银行信息科技和系统操作管理知识,学会运用信息系统开展内控合规工作,另一方面要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定期排查、严格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作为金融人,我们要为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懈奋斗!我坚信,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我们金融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生态发展心得体会篇七

直播已经成为了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形式,以其实时的特性和互动性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喜爱,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娱乐和商业模式。在直播生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不禁对其中的变迁与创新深感触动。

首先,直播生态的萌芽阶段,呈现出初生婴儿般的稚嫩。直播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最初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少数爱好者及时捕捉到了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开启了这一新兴行业。由于当时直播的技术和平台都比较落后,用户体验较为低劣,很多人对直播并不感兴趣,制约了直播生态的发展。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那么一群人,愿意去接受新鲜事物并为之努力,他们是真正开创直播生态的先驱者。

然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直播生态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互联网带宽的提升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让直播的技术更为成熟和先进。各种直播平台相继涌现,并且起初以娱乐、游戏为主的直播逐渐走向多元化。从主播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一种新兴职业。同时,用户对直播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话题、内容的直播频道相继开设,进一步推动了直播生态的发展。这种黄金时期这也带动了更多的投资和人力等资源对直播生态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再次,直播生态进入了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直播生态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规律。直播通过吸引大量用户实现了流量变现,而直播商家则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推销达到了商业目的。同时,各大直播平台也逐渐在直播内容上下功夫,引入一些娱乐、体育、科技等各类元素,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与此同时,大量有实力的主播也逐渐涌现出来,他们通过直播实现了个人价值,成为社会的焦点和偶像。直播行业也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关心。

最后,直播生态进入了多元化阶段。多元化是时代所要求的,也是直播生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多元化时代,直播已经不再局限于娱乐和商业,开始融入到社交、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例如,一些知名大学开始借助直播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医生也通过直播技术可以远程诊断和治疗病人。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直播生态的内容,而且也满足了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直播生态的发展,不仅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和乐趣,也给广告商和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利润。对于我个人而言,直播生态发展的历史告诉我要敢于创新和接受变革。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发展,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态发展心得体会篇八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保障生态和生活用水,严控高耗水产能过度扩张。要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扎实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煤炭清洁利用,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大保护合力,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10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沿黄省区,为新时期黄河保护治理、流域省区转型发展指明方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擘画蓝图。

总书记说,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

10月22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第二次黄河全流域的专题座谈会——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着眼于“深入推进”,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

作为新时代黄河发展的“掌舵人”,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奔赴沿黄九省区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布局,走实走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中,擘画着黄河保护和发展的新蓝图。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掌舵领航。

20xx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听取了甘肃省和兰州市开展黄河治理和保护情况介绍。他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河入海口,他在考察调研中这样强调。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考察调研,总书记的足迹遍布上中下游和流域九省区,为黄河保护和治理工作把脉定向、作出部署。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对于流域省区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既寄予厚望,又倾注心血。

20xx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系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要求正在落地生根。

从青海到河南,“一根银丝两头俏”,恰是当前黄河流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迈入新阶段的生动注脚。新时代转型发展的“黄河大合唱”中,流域每个省区都不甘落后。

——在山西,20xx年上半年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分列全国第6、第4和第3位,新动能增势强劲,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在山东,20xx年上半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投资增长17%,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9.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持续发力。

——在陕西,20xx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720列,是上一年的1.7倍,开行质量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实现逆势增长,对外开放不断加深,进一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

黄河水利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0xx年流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亩均灌溉用水量分别较20xx年下降3.4%、9.3%和8.8%,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明显。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正化为沿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一幅转型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打开,绿色、创新与开放的底色越来越浓。

今年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秋汛。然而,得益于堤防、水库等的坚实护卫,以及流域机构的有效应对,张庄的良田安然无虞。

治黄专家指出,人民治黄70多年,解决了流域水利保障“有没有”的问题,实现了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的转变;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解决流域水利保障“好不好”的问题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流域各省区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

继两年多前的郑州座谈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10月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大河东流。今天,人民治黄事业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篇章;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和流域亿万群众一起,正在见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256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