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比类论文篇一
对于现代的工程管理来说,工程项目管理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因此,合理地运用工程项目管理能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工程管理效率,并且对于项目的实施也极为有效,也能够保证我国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具体复杂的过程,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并且也能帮助我国的相关单位进行管理方式分析,对我国工程项目的财务汇总、市场占有率以及行政方面的要素都能有一个相对具体的衡量,并且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对的平衡,在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与工程质量。但我国相对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水平较低,并且仍属发展阶段,因此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上仍与国际之间存在极大的差距。因此也就需要我国的相关工程部门与工程管理人员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使我国与外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1、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1.1、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具体的几种:业主自行管理模式、业主委托承包商建设模式、pmc 模式。三种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业主自行管理模式是施工方直接签订好合同,业主组成相关的机构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直接的管理。此方法起步较早,发展的也比较完善,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管理模式;业主委托承包商建设模式是指总承包商按照实际的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中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进行管理,并且在其中进行管理的主要方是具有一定承包能力的大型承包工程公司;pmc 模式是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采购以及施工情况。运行的'过程进行项目管理,从而将工程项目的成本降到最小化[1]。
1.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我国从上世界九十年代起,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发展至今。通过工程管理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首先来看,我国的工程管理项目是在构建以工程项目为出发点的管理方式,并且实际上通过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相结合,在促进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与实际情况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际的管理是与建筑市场建设相互融合的,并且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也是在相对稳定的建筑市场中发展起来的,并且在这一方面以工程项目市场为基础,通过构建项目法人代表以及承包单位、监管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项目法人的责任制、监管值、招标制、合同管理制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制度;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为我国的整体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3、国内工程项目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发展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多个方面的不稳定因素。首先来看,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还存在极大的不完善的地方。我国现有工程管理制度规范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制化与科学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可这之间在法律制度上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以及项目管理实践水平也急需提升。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多参照外国的管理模式,缺少自身的特色,并且与我国的项目工程管理实践没有结合的紧密,整体的工程管理体系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此方面仍需要加强[3]。我国在工程项目国力上的专业型人才也处于不足的状态,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对管理的类别要求也较高,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以及全面型人才。目前我国具备管理大型工程项目的人才有限,建筑师的定位与行业间存在极大的差距,并且随着项目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外的工程项目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我国在此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正处于极度紧缺的情况。因此,相关的工程管理部门也需要提高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保证我国用人上的需求能够被满足。并且在我国的项目投资效益上也需要有一定的提升。从当前的工程项目管路情况来看,目前的体制与市场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也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市场限制,导致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出现较多的漏洞。因此在这样的影响之下,需要我国的相关工程管理部门进行市场行为规范,并且通过多种办法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水平。
2、国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对比
2.1、管理体系对比
工程项目管理出现的实践较早,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也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并且此后工程项目管理也主要应用于建筑、国防、航天等相关的功能工程当中。国际的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步较早,领先于我国国内水平。在西方,工程项目管理的体系比较完善,水平上也相对成熟,并且在工程项目上也设置了比较完整的管理机构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制约。
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不健全的地方,也缺少比较有效的管理机构,相关的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各个不同阶段的管理需求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并且相关的部门对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缺少一定的规范,市场承包机制也极为不健全,多数的企业与工程承包组织的衔接做的也不够细致[4]。
2.2、工程项目管理程序及其机制
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程序清晰明确,并且在各个分项目的准备工作上做的也比较细致,也采用了比较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介入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我国在工程项目的管理程序以及管理机制上做的还不到位,也国际的整体水平没有接轨,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人研究机构合作较少,也没有相应的创新手段,难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术优势。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改进的措施
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应当做到与国际接轨,在管理方法上要做到有所创新,通过具体的目标进行项目管理,并要有相关的理论原则进行指导,使整个管理过程规范[5]。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当综合影响工程项目的多方面因素,以合理的工程项目市场情况为依据,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对完善,并在工程项目中融入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使之与市场相结合。并且也需要加强我国对国际条款的学习力度,保证跨国项目的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也需要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效化,也将对我国的整体工程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项目管理同样也需要人才的介入。应当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实践技能,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在队伍中需要对其进行法律意识以及管理理念的灌输,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出自身的决策,熟悉国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情况,从而保证我国的工程管理质量。
4、总结
综上所述,为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应当多汲取国际的先进经验,缩小之间的差距,使我国在工程管理上尽早与国际接轨,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的工程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 考 文 献
[3] 陈冲,李敏然,高东杰.浅议国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no.33910:48-49.
对比类论文篇二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建筑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多,我国各地都开始大兴土木工程,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建筑工程中,连续墙施工技术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具体案例分析了建筑工程中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在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中,使用连续墙施工技术已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形式,连续墙施工主要是在地面以下进行,其能够有效地截水防漏、挡土以及进行承重,连续墙施工中的墙体一般刚度会比较大,而且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再加上其截水抗0渗性能非常好,因此,在各种大、深基坑施工中,已经开始普遍地被应用。连续墙施工不仅仅能减少基坑工程施工作业的难度,还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进度。
1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具有占地面积小、防渗性能好、墙体刚度大、适用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首先,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所需要的'占地面积非常小,即使施工作业范围十分有限,也能够进行连续墙施工作业。同时,连续墙施工作业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振动,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过大影响,具有经济性、可靠性的特点;其次,在连续墙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接头形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施工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连续墙的防渗性能变得更加优良,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能够做到不透水;再次,墙体的刚度非常大,一般情况下,地下连续墙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建造墙壁,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刚度,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对土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强,支档效果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塌方事故发生;最后,地下连续墙施工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基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砂砾层、冲击地层、岩石工程中,都可以实现连续墙施工作业。
2在建筑工程中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地上26层综合楼建筑,地下室二层,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综合楼占地面积503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81235.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总面积为59553.4平方米,地下室占地面积为10840.9平方米,该工程的地下为两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设置为11.50米。地下应用连续墙围护结构,y轴方向轴线长度239.02米,成槽宽度为800毫米,地下连续墙的深度为22.05米,槽段一共有40个(详见平面布置图);x轴方向轴线长度为226.47米,成槽宽度为800毫米,地下连续墙的深度为17.50米,槽段一共有37个(详见平面布置图1);在该工程中,35米是勘察的最大深度,该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土层较为复杂,都属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2.2施工准备
在进行连续墙施工作业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从而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现场的详细调查,可以知道现场的空间情况,判断空间是否足够,例如能否确保机械设备顺利进入现场、能否确保挖出的砂土顺利运送到外面,还可以了解到现场的一些其他情况,例如是否能够确保水电的供给、地下是否存在一定的障碍物等等,在充分掌握基本情况之后才能进入到施工阶段,这样能够降低施工中事故的发生几率,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意外情况使施工工期被迫延长。另外,还要认真勘察地质状况,因为不同的水文和地质,连续墙的使用性能也会有所不同,也要注重收集地下水的流速、分布等数据,这些也会影响到连续墙施工作业。在充分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地质情况后,还要分析工程的特点,然后以此为依据,结合工程的挖槽长度和地质起伏情况来决定最终在什么位置进行钻孔,一般情况下,钻孔深度会高于预设深度。
2.3施工工艺
(1)修筑导墙。修筑导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存储泥浆,同时修筑导墙还能够进行基准测量,在挖槽前属于一项关键性的准备工作。在本工程中,由于在施工结束后不会再进行纵向支撑加固,因此,为了防止导墙变形钢筋笼难以下方,本工程最终决定实行拆模,主要做法是沿着导墙的纵向方向,每隔1米就增设两道木来进行支撑,这样就确保工程导墙的强度符合要求。在处理完毕之后,本工程在导墙外侧设置了禁行令,所有大型机械设备都不可以经过其外侧。在施工时,工程遇到了内墙面和轴线之间相互不平行的情况,为了确保导墙的垂直度没有任何误差,本工程将中心线与地下连续墙的轴进行重合处理,在原来设计的宽度上增加50毫米,确保距离的误差不高于5毫米。最后,为了避免修筑导墙区域塌方引发空洞现象,本工程先采用小型挖机以减少回填土量,所选土质为素土。(2)制备、处理泥浆。本工程在储备泥浆时,结合了从前的施工经验,之前的储备量都是1天的用量,但是本工程并没有完全依靠从前的施工经验,而是在同时充分的分析了地质、设备等因素,最终根据分析结果将储备量定为1天的用量。本工程在设置泥浆池时在每个泥浆池中都设置了3个格子,这三个格子面积相同,处于均等的状态,一个格子用来进行泥浆制备,一个格子用来进行过滤,还有一个格子用来进行沉淀。在制备完泥浆后,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各方面指标都达到了要求,因此,不需要再次进行处理。(3)挖槽作业。在建筑工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挖槽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是因为在连续墙施工作业中,这一工序在整个工期中的占比越50%左右,因此,本工程对挖槽作业阶段尤为重视,做好挖槽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和连续墙的工程施工质量,如果在这一工序中没有做好工作,就会降低作业效率,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挖槽时,精确度是一个关键点,一旦精确度的误差过大就会导致槽壁变形,影响到连续墙的整体质量,本工程采取了两套挖槽施工方案交替进行。在施工完成后,及时的清理了杂物,确保槽底的清洁,方便后期进行使用。(4)清底换浆。在槽段挖完之后,需要对槽段进行混凝土灌注,但是在这期间,需要先进行清底换浆作业,要确保在灌注前完成这一工序,进行清底换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彻底的清楚槽底杂物,这一工序需要在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之后,才可以停止。本工程在进行清底换浆作业时,随时确认槽内泥浆充足,从而使得墙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5)接头管处理。在浇筑混凝土完成之后,需要缓慢的拔掉接头管,本工程的进行处理时,严格遵循了以下步骤。首先,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在初凝时要将接头管进行上下活动,确保接头管能够朝上面的方向,并且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一步骤进行之后,要计算时间,每隔10分钟到一刻钟时间内,进行一次接头管的活动作业,确保每次活动时接头管都会向上提升15厘米到30厘米左右。一般来说,混凝土凝固4个小时左右就能够缓慢的拔出接头管,在8小时后就能够全部拔出来。在这一道工序中,尤其要注重把控好时间,因为一旦混凝土凝固程度过高,想要松动接头管是十分不容易的,必须要在合适的时间活动接头管。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建筑工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在建筑工程中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目前,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也代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要求正在逐渐提高,因此,如何确保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成为了目前建筑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进度,并且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广泛应用连续墙施工技术,同时加强对连续墙施工技术的研究,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略
对比类论文篇三
对于现代的工程管理来说,工程项目管理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因此,合理地运用工程项目管理能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工程管理效率,并且对于项目的实施也极为有效,也能够保证我国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具体复杂的过程,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并且也能帮助我国的相关单位进行管理方式分析,对我国工程项目的财务汇总、市场占有率以及行政方面的要素都能有一个相对具体的衡量,并且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对的平衡,在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与工程质量。但我国相对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水平较低,并且仍属发展阶段,因此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上仍与国际之间存在极大的差距。因此也就需要我国的相关工程部门与工程管理人员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使我国与外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1、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1.1、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具体的几种:业主自行管理模式、业主委托承包商建设模式、pmc模式。三种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业主自行管理模式是施工方直接签订好合同,业主组成相关的机构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直接的管理。此方法起步较早,发展的也比较完善,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管理模式;业主委托承包商建设模式是指总承包商按照实际的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中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进行管理,并且在其中进行管理的主要方是具有一定承包能力的大型承包工程公司;pmc模式是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采购以及施工情况。运行的'过程进行项目管理,从而将工程项目的成本降到最小化[1]。
1.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我国从上世界九十年代起,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发展至今。通过工程管理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首先来看,我国的工程管理项目是在构建以工程项目为出发点的管理方式,并且实际上通过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相结合,在促进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与实际情况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际的管理是与建筑市场建设相互融合的,并且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也是在相对稳定的建筑市场中发展起来的,并且在这一方面以工程项目市场为基础,通过构建项目法人代表以及承包单位、监管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项目法人的责任制、监管值、招标制、合同管理制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制度;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为我国的整体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3、国内工程项目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发展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多个方面的不稳定因素。首先来看,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还存在极大的不完善的地方。我国现有工程管理制度规范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制化与科学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可这之间在法律制度上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以及项目管理实践水平也急需提升。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多参照外国的管理模式,缺少自身的特色,并且与我国的项目工程管理实践没有结合的紧密,整体的工程管理体系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此方面仍需要加强[3]。我国在工程项目国力上的专业型人才也处于不足的状态,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对管理的类别要求也较高,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以及全面型人才。目前我国具备管理大型工程项目的人才有限,建筑师的定位与行业间存在极大的差距,并且随着项目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外的工程项目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我国在此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正处于极度紧缺的情况。因此,相关的工程管理部门也需要提高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保证我国用人上的需求能够被满足。并且在我国的项目投资效益上也需要有一定的提升。从当前的工程项目管路情况来看,目前的体制与市场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也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市场限制,导致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出现较多的漏洞。因此在这样的影响之下,需要我国的相关工程管理部门进行市场行为规范,并且通过多种办法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水平。
2、国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对比
2.1、管理体系对比
工程项目管理出现的实践较早,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也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并且此后工程项目管理也主要应用于建筑、国防、航天等相关的功能工程当中。国际的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步较早,领先于我国国内水平。在西方,工程项目管理的体系比较完善,水平上也相对成熟,并且在工程项目上也设置了比较完整的管理机构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制约。
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不健全的地方,也缺少比较有效的管理机构,相关的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各个不同阶段的管理需求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并且相关的部门对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缺少一定的规范,市场承包机制也极为不健全,多数的企业与工程承包组织的衔接做的也不够细致[4]。
2.2、工程项目管理程序及其机制
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程序清晰明确,并且在各个分项目的准备工作上做的也比较细致,也采用了比较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介入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我国在工程项目的管理程序以及管理机制上做的还不到位,也国际的整体水平没有接轨,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人研究机构合作较少,也没有相应的创新手段,难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术优势。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改进的措施
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应当做到与国际接轨,在管理方法上要做到有所创新,通过具体的目标进行项目管理,并要有相关的理论原则进行指导,使整个管理过程规范[5]。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当综合影响工程项目的多方面因素,以合理的工程项目市场情况为依据,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对完善,并在工程项目中融入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使之与市场相结合。并且也需要加强我国对国际条款的学习力度,保证跨国项目的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也需要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效化,也将对我国的整体工程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项目管理同样也需要人才的介入。应当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实践技能,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在队伍中需要对其进行法律意识以及管理理念的灌输,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出自身的决策,熟悉国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情况,从而保证我国的工程管理质量。
4、总结
综上所述,为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应当多汲取国际的先进经验,缩小之间的差距,使我国在工程管理上尽早与国际接轨,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的工程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对比类论文篇四
对比中美两国大学本科的教育体制出国专家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高中生选择去美国就读大学本科,而一提到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教育,很多人也马上会想到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性等词眼。但长久以来,普通民众了解到关于美国教育的情况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模糊的,而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模棱两可甚至是前后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知道,美国中学生的课程很简单,大学入学测试的难度和水平更是只及中国的初中水平。但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美国高中生写出了足以抗衡微软ie的浏览器firefox。我们只知道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创造性教育,却不知道他们的教育更重视培养基本的学术思考能力。同时我们也很困惑,为什么美国的大学教育如此自由轻松,却培养了众多各行各业的天才级大师,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要解释这些问题,必须要彻底了解美国大学教育理念以及实践。
美国的教育大学本科教育在美国被称作为liberalartseducation。字面意思为自由教育,但其涵义却非常丰富。liberaleducation最初指在古希腊时期,给自由男人的教育。这里的自由男人指的是相对于奴隶、工匠等那些听从他人命令进行工作的人。而自由的男人则往往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路。到了近现代,liberalartseducation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代名词,相对于具体的职业教育,liberaleducation强调对人的教育,而不是对技艺的教育,它关注的是如何把一个人教育成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了解文化差异的健康个体。liberaleducation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它通过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一般来说,在liberalartseducation系统下,学生需要学习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内的课程。在接受了足够广泛的学习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因此,虽然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学科、新问题层出不穷,但美国的大学教育依然是紧抱传统。
与中国的大学教育一样,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一般需要四年时间,也要求学生选择某一特定的专业。但除此之外,中美大学教育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美国教育网专家介绍,双方对大学教育功能的定位不一样。就如其名字liberaleducation所表达的一样,美国人认为大学本科教育是一个自由人最基本的教育,它帮助一个体成长为一个具有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健全人。而中国的大学教育,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原因,还被定位成培养某方面专业人才的专才教育。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之目标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个体,使其成为一个称职的文明社会公民;而后者之目标在于培养工具式的人才。由于两者在目标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中美大学教育在其他诸多方面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他们又可以集中地体现在专业选择和课程设置上。
中国的大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确定了某一专业。并且,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并且,中国的大学课程中,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数的60%以上。而美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无专业之分,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学习一些公共科目。这些科目一般要涵盖一些几个大系: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数学、科学等几大领域。学生在经过比较广泛的教育后,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以及了解各个学科的内涵。
因此只有到了大学三年级,学生才有机会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并且一般会有一个学术顾问给学生指导。在确定了专业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专业课程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所有课程的1/3。因此,可以想象,美国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宽度、平衡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基本的历史、人文和哲学教育能够保证毕业生至少具备基本的现代公民素质。而对不同领域的广泛而不深入的涉略,能够让毕业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从而为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教育需要好好学习的。
[中美两国大学本科教育体制对比]
对比类论文篇五
股利分配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就公司的当期盈余而言,将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将多少保留下来准备再投资用,从而使未来的盈余源泉可以继续下去。股东一方面希望分红,另一方面又希望每股盈余在未来不断增长。二者有矛盾,前者是眼前利益,后者是长远利益。因此,在公司经营中股利政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选择是否合理关系到公司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融资成本的高低以及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本文拟对中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进行比较,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一、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据统计,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较高,也就是说净利润的大部分都分配给了股东。原因主要有:第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自有资本率比较高,股东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使得经营者在经营方向和利益分配方面必须按照股东的价值最大化安排;第二,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完善,此外美国上市公司外部直接融资能力很强,当一个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时,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则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公司必须采取高股利政策。这样既可以稳定股东的情绪,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又能够达到保护自己、抵御恶意收购的目的。
股利支付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美国公司回报股东的一般方式是现金股利,较少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以上,占公司现金流量的20%左右;而采取股票股利分配形式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还不到15%。此外,上市公司通常是按季度分配,每年发放四次股利,按年度或半年度分配的则比较少。多年来,美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坚持高比率的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这也成为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
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相信信号传递理论,即他们相信股利政策的实施会给外界传递一种信息。稳定的股利政策能够将公司稳健成长的信息传递出去,以此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所以不会轻易削减股利。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在某一年度出现股利分配困难时,甚至会采取举债发放股利;另一方面在事先确定了股利分配率,但当期赢利出现出乎意料的大幅增长时,上市公司也不会立即大幅增派股利,而是在以后年度中逐渐提高股利支付水平。
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很普遍。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股票回购已经成为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回购方式向股东支付现金的比例与现金股利几乎达到了一样的水平。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主要动机是将其作为股利的一种替代方式,但由于回购不会稀释每股的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用作管理层认股权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股票期权来激励管理层。通过回购股票向股东分配利润,同时还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权益负债率,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因而它很受股票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的欢迎,而且美国的资本利得税税率低于股利所得税税率,所以股票回购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是多样化的。就目前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主要有现金分红、送红股、转赠股本三种,此外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了把派现、送股与转增股本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再加上配股,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呈现复杂多样性。在多样的股利分配方式下,我国上市公司更青睐于股票股利,而现金红利比例则相对比较低。
与美国的现金分配方式相比,我国上市公司采用股票股利分配方式的原因在于:第一,筹集资金的需要。一些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股票时,因为自身规模较小或受新股额度的限制,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总股本规模。在符合证监会对配股的要求时,就可以通过配股筹集更多的资金;第二,当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比较小,这些公司需要加速扩张来增强自身的实力,除送红股以外,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也成为股本的增加部分,所以上市公司在面临现金短缺而又需要派发股利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股票股利的方式。同时,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有送股题材的个股在消息还没有公布时就受到市场的追捧和普遍欢迎。上市公司和投资人都认为: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受到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送股优于派现,多送优于少送;另外,还有资本公积转增。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既缺乏稳定性又缺乏连续性。缺乏稳定性表现在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时高时低,波动较大。缺乏连贯性表现在分配形式变化不定,有时只派现,有时只送股,有时既派现又送股,有时则不分配,毫无规律可循,使得投资者很难把握公司未来的股利政策。能够连续五年以上发放股利的上市公司较少,而能够连续五年以上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则更少。
三、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差异分析
(一)股权结构差异。美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分散,个人股的比重最大,一般在50%以上,其次是法人股约占30%,其余是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持股。而我国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来的,呈现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状态。据数据调查显示,股份制改造后,国家法人股都在50%以上,要不就是国家独揽大权,操纵企业。根据股权结构理论可知:股权结构越集中,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结合越紧密,代理成本也越小,管理层越倾向不支付股利的政策。根据该理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上市公司应该着手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减少部分国有股,使股权结构向多元化、分散化发展,此外,应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增强中小股东的话语权。例如,与其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进行股份置换,减少大股东对单只股票的持股数量;限制最大表决权;开辟国有股、法人股转让市场等。
(二)资本市场成熟程度不一样。由于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供求相对平衡的成熟市场,所以投资者通过资本利得获取收益的机会相对比较少,这就使得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成为最直接的获益方式。而我国现在资本市场的状况是供小于求,且规模有限,这就使得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外的其他东西,即投机动机远大于投资动机,投资者买卖股票主要是为了谋取资本利得而不是股利,投资行为明显趋于短期化。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所以制定出非理性的股利政策。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为股利政策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度提高股利支付率,回报投资者;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使其成为股市的主导力量;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培训,提高其投资素质,从而树立其理性正确的投资理念。
(三)利润分配政策上的差异。根据美国《国内收入法》规定,美国上市公司在支付了优先股股利后就可以向普通股股东分配股利,充分体现了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原则。并且还规定,上市公司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累积的留存收益超过25万美元的将被征收重税,这毫无疑问增加了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成本。而我国的新《公司法》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在支付优先股股利前还要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有亏损),计提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当年累计额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50%可不提取),接着再计提5%~10%的法定公益金,如果经股东会决议,还可以提取任意的盈余公积金,其比例就更不好把握。经过这样的利润分配程序后,即使有盈利的公司最后可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利润也所剩无几了。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股利政策实施的好坏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不可分割的,应健全、完善《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黎.我国上市公司派现问题研究.财会月刊,.10.
[2]谢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5.
对比类论文篇六
“市场营销学”既是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在我国高校日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课程建设理念、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改革,突出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高校日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深化各项教学改革,以培养契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市场营销学”既是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对加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方面。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注重启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开发人的创造力;创业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想和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培养以应用为目的,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创新创业型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设置的要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一致的共识。在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素质应用型商贸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深化各项教学改革,以培养契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课程“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要求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依据各专业所定岗位(群)和对应行业企业对营销能力培养的需要,突出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实现有机地融合,在“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建设没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应用”特色,“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普遍注重通过强化课程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然而,在培养学生市场意识和提高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没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系统培养和训练,也缺乏对学生未来创业过程中所需要营销技能的针对性训练。
(2)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满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不断优化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注重结合营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项目。虽然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这些实验项目的训练,能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但是这些实验项目的训练内容未能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因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满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3)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不能满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市场营销学”课程团队的.建设注重通过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营销实践能力。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很多“市场营销学”课程团队的老师都没有自身创业的经历,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因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不能满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4)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也比较注重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课程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和辅助多媒体教学、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来提升学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营销实践能力;在考核方式的改革方面,增加了平时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重。然而,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还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励和探究性精神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支持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现行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还无法满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5)课程教材建设无法满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材的编写也强化了课程实践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强化了课程实践内容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材相对于以前那些理论性较强的教材来说有了很大的改进,对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比较大的帮助,但是这些教材上编写的课程实践内容没有和创新创业的内容相融合,“市场营销学”课程教材建设无法满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6)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约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建设也加大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在完善课程基本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课程案例库、课程习题库、推荐图书库、推荐期刊库和网络资源库来加强课程拓展资源的建设。然而,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有机地结合,所以课程基本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的建设也没有体现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因此,“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约了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对策
在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中,“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依据各专业所定岗位(群)和对应行业企业对营销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强化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主要有:
(1)课程建设要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不仅要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和营销实践能力,还要积极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是要培养契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系统培养和训练,同时还要结合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营销技能进行有针对性训练。
(2)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要进一步优化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注重结合营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项目,而且这些实验项目的训练内容还要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通过积极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课程所设计的案例导入、知识再现、情境延伸、知识拓展、资料研读对学生的思维要具有较大的启发性,以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实验项目的设计结合营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可以设置创业项目的选择、市场调研、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营销计划的拟定和项目的实施,从而对学生未来创业进行有针对性训练。
(3)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加强创新创业双师型团队的培养。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课程团队的建设不仅要提高教师的营销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在加强创新创业双师型团队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继续通过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营销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团队教师进行或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经验,从而适应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4)课程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的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要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除了结合课程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外,还应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视频体验式教学、分组研究性教学和模拟实践对抗式教学,通过引入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实施项目带动式教学,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考核方式的改革方面,除了把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和读书笔记等日常教学活动纳入课程考核,增加平时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之外,还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折算成相应比例的课程学分,针对那些有意创业的学生还应提供线上学习内容,对完成在线课程考核也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5)课程教材建设要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课程教材编写的课程实践内容可以进一步与创新创业的内容相融合,从而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的训练。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选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情境案例或创业案例,选择的企业案例也要突出其创新性,每一章结合课程实践内容可以安排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环节训练,在强化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6)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利于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的视野。在湖北省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利于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的视野。在完善课程基本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课程案例库、课程习题库、推荐图书库、推荐期刊库和网络资源库等拓展资源的建设也要融入更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尽可能选择能够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真实案例、期刊和视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平台,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断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的视野。
对比类论文篇七
学位论文质量是评价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论文选题又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对比类的论文的总结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那么快,悄无声息的,这个学期的一半过去了,论文写作课也即将结束了。
在写学习心得之前,跟同学们聊起论文写作,不知道怎么说起的,我们说起了高考
作文
。高考作文的那些三段论套路,文章要什么“凤头、猪肚、豹尾”,怎么当初的八百字要那么痛苦地挤出来?上到大学,随便来篇文章,自由发挥,轻而易举。我想在生活上,懂得怎么写文章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很懂的生活的人,而且他们的生活一定很多姿多彩,他们的人生阅历一定很丰富。在学术上,懂得怎么写好论文的人,必定是一个学识很渊博,思想很深刻,善于思考的人。
说说论文写作课所获吧。
记得季老师刚上这门课的时候就说过我们的一些师兄师姐上完了这门课也不知道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论文课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自己以后在写
毕业论文
时候,起码知道要在内容与格式这两大方面抓好。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不容易啊,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也是我们积极学习的态度的表现。季老师谈及论文写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强调论文的格式。的确,先不说我们的内容是否新鲜,观点是否创新,建言献策是否有建树,但论文格式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好的。这些基本的格式我们要做好弄好,基本的东西没做好,留给指导老师给你做,这合适吗?季老师说他自己指导学生论文的时候,老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拿回去吧”。我想老师要同学们拿回去的不仅是修改格式的论文,更重要的是把对待毕业论文写作那种懒散不认真的态度拿回去吧。今天面对的是一篇本科论文,明天也许就因为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而错失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是一句话很俗套而且老生常谈,但是十分有理。
老师说到现在的大学生论文没有多少是有水平的,想找几篇优秀的论文给大家学习学习都没有。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大学生可是量多质差,真正好好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同学很少。大家都忙于考取各种证书,考取英语四六级,忙于各种社会实践,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就只是浅尝辄止了。所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想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肚子里没有真材实料,脑子里没有创新的灵感。
课上老师给我们点评了一些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印象中听到老师批评的声音较多,没有哪些赞许的话。季老师是一个会说真话有要求的人,老师的评价是中肯的。学习这些论文,连我这个没什么水平的都看出一大堆问题。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师兄师姐的论文几乎是一大片的文字,图表数据分析极少,似乎空口说白话。有图有表有真相,没证没据,太难令人信服,文章太苍白了。论文最后是文献,文献资料来源太少,缺少精确。有的甚至来源我们教材,这是不太可取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很重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广泛地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在展示一些论文也包括他自己的,老师强调得比较多的就是论文要勾勒架构、建立模型。老师的论文水平非常高,我们望尘莫及,能看懂就已经不错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在学术上面的造诣必定源自于长期不断的学习与积累。
季老师建议我们多去图书管的阅览室走走,多阅读网上一些名人博客,多去收集一些学习资源。在大学,有老师能够指引我们要懂得如何去学习,比在课堂上授予我们更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李春英老师给我们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李老师说了一句话,我现在还记着:“关于大学的学习,你收获的应该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在大学,这是很弥足珍贵的。授之以鱼,仅供餐饱;授之以渔,则一生受用。我想学会学习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
课上向老师提过这么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够让写出来的文章有深度有思想有意义而且深刻的?老师的回答很认真很全面,我是有收获的,但是老师很谦虚,最后还说:“不知道有没有很好地回答你的问题?”老师学识渊博,但他对学生不骄不纵,低调的为人与谦虚认真的态度让我打心底里尊敬他。想想我们身边有些人吧,学识甚少眼光短浅,还骄傲自大,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说实在的,万千世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没什么好骄傲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一样,其实大家都一样的,把自己高高的姿态放下,多多向身边的人学习。
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自20xx年10月启动到20xx年6月顺利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毕设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环节监控,现对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 启动阶段
20xx年10月25日,教务处制发了《关于20xx年毕业教学实践工作安排的通知》,标志着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正式启动。要求各专业本学期内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不少于9周。同时,文件对毕业实践环节从前期准备、过程管理到成绩评定都提出了要求。
20xx年11月22日前,各二级学院将20xx届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工作安排交至教务处备查。
实践教学科对20xx年7月编印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手册》重新进行了修订,并发到每位指导教师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发,进一步明确了毕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规范了管理环节,保证了工作质量,为毕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选题、开题阶段
各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选题、拟题和审题、开题、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选题、开题环节12个专业都能按照规范要求严格审查,并做到一人一题,来自社会生产一线的应用性选题比例较往年明显增加。每个学生都下达了任务书,完成了
开题报告
,国际学院、人文学院还组织了开题答辩。(三) 前期指导检查阶段
寒假期间,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任务书要求,收集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构思整体框架,开始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撰写工作。指导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采取当面指导、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定期和学生联系,指导论文写作。
(四)中期指导检查和整改阶段
20xx年3月21日,教务处下发《关于开展20xx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期检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组织开展了中期检查。
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工作进度、论文质量和教师指导情况。同时,也是对学生前期调研、论文(设计)完成过程、进度、工作态度的综合评价。检查分二级学院自查和学校专家组抽查两个阶段。自查阶段,各分院从20xx届本科毕设是否做到一人一题,指导教师的资格和指导学生人数是否达到学校要求,工作进度和质量是否实现任务书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指导教师要为每为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论文完成质量评价打分,学院对整体工作进行总结。抽查阶段,学校组成文科和工科两个专家检查组,10为专家采取查阅资料、与学生座谈、听取汇报和质询等形式,对分院的毕设工作给予综合评价。
从检查结果看,20xx届12个本科专业均能按照学校的整体安排,严格有序地开展工作。据统计,全校20xx届本科毕业生共1328人,1266人按时完成初稿,延迟完成62人。总体优良率为79.5%。中期检查通过 1178人,占学生总数的 89%。87.9%的学生态度认真或较认真。
7个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标准,文科、经管类专业中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达标,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和英语专业整改后能基本达到要求。
专家组从指导工作、学生状况、教学管理、资料留存等4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给出了量化的总体评价。同时,针对性的指出了各专业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评建办联合教务处、教学督导团及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开展了全校教学资料“四查”,其中本届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检查内容。学校教学副院长还组织召开会议,把检查出的问题当面向二级学院反馈,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4月30日,教务处下发《关于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通知》,本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于本学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进行。
各院成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答辩工作小组,负责评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审定学生答辩资格,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审核答辩成绩等项工作。
(六)论文抽检
为端正学风、规范学术行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原创性,学校对本届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在签订任务书时都同时签署了独立完成论文(设计)的诚信声明。成稿前,教务处要求学生统一利用维普通达论文检测系统对自己的论文(设计)进行复写率检测,并根据比对结果进行整改,规定学生最终提交的论文(设计)复写率不得高于30%,优秀论文不得高于20%。
(七)评优选优阶段
5月8日,教务处制发了《西安思源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优秀论文(设计)和指导教师评选工作的组织管理、评选奖励办法以及理工类和文史经管类优秀论文(设计)的评选标准。
经二级学院评选,有88篇论文(设计)被推荐参评校级优秀。这些论文经教务处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二次评审,最终20xx届12个本科专业共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76篇,推选出优秀论文指导教师40名。经校专家组评审后,将正式颁发文件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资料归档阶段
目前,20xx年毕设工作已基本顺利完成,为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各项留存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5月24日,教务处下发了《关于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归档工作的通知》,并提供专门的档案袋,要求学生论文(设计)资料统一按照10项内容和顺序归档保存。要求二级学院按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个教学环节收集整理归档资料。
二、毕设工作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3.学生论文研究课题的独创性不够,有的设计性课题过于简单,只覆盖1-2门课程的内容,学生在毕设中得不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不能起到检验学业水平的作用。学生尤其是文史类学生论文在实习、实验、实训和社会调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应届毕业生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完成毕设工作。极个别学生对毕设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土木工程、建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各有一名学生因为没有及时提交论文 (设计),成绩不及格。
(二)教师层面
1.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指导毕设的经验,个别教师不能胜任指导过程所有知识内容的要求,需要别的老师协助完成。
2. 外聘教师大多年事已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完成毕设;部分专业几次更换指导教师,由于每个教师的指导思路和方法不尽相同,造成学生长时间适应不了,因而影响了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三)二级学院层面
1.机电学院在毕设写作阶段对学生监督检查不严,严重影响了答辩进度。
2. 交通运输专业提供给学生的选题中,分析类课题占50%多,设计类课题不到50%。学生论文内容叙述性文字多,专业知识含量和综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检查发现,个别学院过程资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写信息不统一,准确性不高。
(四)学校层面
1.大四学生没有固定的自习教室,到图书馆作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有限,建议学校能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专门作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室、场所。
2.电信、机电、能源等学院都有部分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制做出实物成果,但学生和二级学院都缺少购买零部件的经费,建议学校能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改进意见和建议
让学生到企业、工厂进行毕业实习,在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是教育部合格评估的一项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桥梁。总结20xx届本科毕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过程管理和论文写作形式的规范化方面已日趋完善,指导教师资格和工作量要求也基本达到,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两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使更多的课题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更多的学生在实习、实验、实训和社会调查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真正作到“真刀真枪”、“真题真作”。
本科研究生一路多年,也多是潜水,尚无在网上发长帖的经验。本人目前正处在博士论文收官阶段,掩卷回望,从选研究方向到开题到中期到现在,坎坷不平,有些经验与诸君分享。
先介绍下本人背景,因专业领域不同论文写作是有差别的(本人一哥们,刑法硕士毕业时,半月即完成毕业论文,让我自叹不如),免得误人子弟。本人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是基于野外实验观测,然后进行室内实验,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完成。
下面写的基本是本人毕业论文的写作心得,至于需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路子基本也是一样的,只是在选择期刊时要慎重,专业领域,学术水准,都要考虑到。
关于综述,论坛里已经有很多帖子,写的挺好,希望正在准备选题开题的认真看看。很多人对综述不怎么感冒,本人在硕士论文时也是如此,东拼西凑些参考文献,罗列下而已。但综述在论文中是占很重要地位的,它体现了作者对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也决定了论文可能达到的学术价值高度。在这里强调几个写综述时易犯的错误:1)引用文献不是原始文献,也就是说引用某观点时引用的文献不是最初提出这个观点的文献,而是后来应用这个观点,或提到这个观点的文献;2)简单罗列文献主要内容,没有分析对比归纳比较;3)综述文献与自己的研究内容脱节,没能把综述文献方法结论等与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即没有说明自己的研究在目前研究现状中处于何种地位,如:是新理论的提出者,还是现有理论的应用者,还是原有理论的改进者?另外,综述一般有两部分,一是针对研究方法的综述,即方法的提出,应用及对比;还有是针对研究区的综述,在该研究区进行过哪些相应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如何综合这两部分综述,就要看研究目的是什么了,是侧重方法的创新,还是研究区实际问题的解决。
关于实验设计(可能很多人论文中没有这个阶段)。如果把毕业论文比作一建筑工程,实验设计就是建筑蓝图。这阶段宁愿多花些功夫,多读些经典文献,多请教下老师师兄姐们,磨刀不误砍柴工。实验设计,简单说,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研究目的,设计需要采取的研究手段。实验设计的水平高低,与文献的阅读效果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握了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才能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关于论文选题,因为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就不多说了;如果能有选择的话,尽管选自己感兴趣的,没有兴趣,论文写的会比较痛苦。
关于野外及室内实验,如果有条件,尽量自己亲手做,虽然有时候很耗时,但只有自己做了,才会有切身感受,在分析数据时才会能知道可能的误差来源。即使很多资料可能是别人提供的,也尽量要去自己的研究区实地考查一番,即使只是坐着车跑一圈,也可能会避免在分析数据或建立模型时的一些低级错误。
关于数据分析,多数人基本就是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纯理论科或文科的自然另外)。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繁多,不同的专业自然不同,这里也就不好细说。但结果基本是要用图来表示的,这里建议不要用excel来完成论文的数据分析图件,在高水平的期刊文章中,很少有excel图件的,一是不美观,另外图形表现形式也很单一。推荐用origin或sigmaplot。在处理数据时,推荐用excel储存和初步处理数据,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用origin或sigmaplot做图。在涉及的空间地理信息的图件时,一定要用gis软件去做,不要用cad或photoshop. 模型调参一般都是个头痛的事,千万不要弄出有违常理的参数或结论。
论文的定作,一是给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另外要随时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与前人的研究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肯定自己的方法和结论,并找出差异,从而体现出创新。
对比类论文篇八
科技带给了人类社会方便和快捷,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写信息,这是现代社会最明显的标志。
但是这种改变降低了人们的书写能力,这一现象在小学教育中表现尤为明显。
本文以培养小学生写字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推动小学生写字能力,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能力;培养
写字教学实质上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识字、写字学习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写字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
而新课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因此在写字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响应这一改革措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1.明确写字方法
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字意识,并逐步的教授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这样的过程中国,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汉字的么里,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此时学生会主动的进行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1.1写字姿势。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单单会影响字体的美观,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建行造成影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可以预防近视,锻炼身体协调性,还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写字姿势,教师可以举办班级内部的比拼比赛,选出姿势最标准、正确的学生作为班级的学习标兵,从而培养学生对保持正确写字姿势的兴趣,并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
1.2写字方法。
写字方法不但包括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还包括写字的态度。
其中握笔姿势的教育和书写专注度的培养是小学写字教育的重点内容。
只有保证握笔姿势的正确才能确保运笔流畅有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最强、活力最充沛的阶段,因此在学习写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出现分心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则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写字方法的传授。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系统的讲解写字方法,利用图片以及视频令学生清楚形象的了解正确的写字方法,并且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更能够令学生集中精力、培养写字的兴趣。
1.3创新写字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识字、学习写字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写字习惯以及对字的记忆。
所以教师在进行学生写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更加多元化,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
例如联想记忆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撒”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人需要利用手去撒东西,因此这个字左边是提手旁,这种方式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当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写字实践,培养写字能力
写字虽然要重视一些规范,但是不断的练习也是写好字的重要一步,只有足够的练习才会使学生的写字能力不断进步,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一步,适度的联系会使学生写出更加漂亮的字体,同时这也会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
2.1有效利用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课后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且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往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看课后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的写字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强化学生的写字能力。
2.2协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写字习惯。
通过课堂与课后时间加强学生对写字的练习,家长也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启蒙老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也重视起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或是家长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交流,令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加强课后监督,避免学生在课外时间养成不良的写字习惯,家长与教师的一起合作,能够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3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的写字时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并且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重视写字这件事情。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延长学生的写字时间,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写字能力进行锻炼。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较为忽略培养学生写字能力这件事,往往教师书写占主要部分。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师要增加课上写字教学的时间,这样教师也会更加系统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同时也在意识上为学生阐述写字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强化对写字的观念。
3.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教学方式也成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做的事,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当然也需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要以身作则树立教学的威信,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写字能力的重要性。
3.1拉近同学生的关系,和学生交朋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令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写字学习,避免过于严厉的批评,通过这种方式活跃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自己学习写字的经历和故事,而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在师生间建立密切联系,还会令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内心需求,从而更好的完善教学方式。
3.2鼓励学生参加写字相关活动。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巩固知识并发挥知识应有作用,写字教学也不例外。
想要真正令学生掌握写字能力,提高写字水平,出了需要教师的教育指导外,还需要各类实践活动。
因此教师可以举办各类写字比赛、写字活动,如此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令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写字水平。
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无法发现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如此一来,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令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令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经历而无体验、反思,反思能力培养效能低下。
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职前教师“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程,分段设定实践反思目标和任务,提供反思支架,开展反思、研习活动,使职前教师获得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全面体验和职业认同,提高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为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反思能力
职前教师作为教师的后备力量,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还要丰富实践性知识,更要学会如何通过反思将教育理论转化成未来的教育行为,因而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已被视为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职前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实践,20xx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颁布促使各教师教育院校对教育实践课程高度重视,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实践课程设计,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经历而无体验、无反思,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效能低下,对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和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效果甚微,同时严重影响了师范生专业情意、专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养成,因而无法达到教育实践课程设置的初衷。
一、职前教师培养教育实践课程的现状与动向
(一)职前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困境
培养职前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重要责任,但如何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有效地提高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却存在诸多问题。
1.教育实践课程目标不清,形式单一尽管大家都意识到教育实践环节对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学校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教育实践的效果。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也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不断加强,但是还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指导力量不强,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
对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许多学校采取顶岗实习或自主实习的形式,在毕业前让学生去某校顶岗实习或回家乡自主实习一学期,完全处于“放羊”状态。
一些学校虽进行分段式的教育实践,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但几个阶段的教育实践课程目标不甚明确,内容缺少衔接,没有形成序列,更严重的是实践过程反思环节缺失。
凡此种种现象皆由于教育实践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师范生反思意识与能力培养收效甚微,实践效果无法保证。
2.教育实践课程反思内涵缺失传统的教育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基本价值取向,认为理论高于实践且能够指导实践。
然而,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动态性会使理论的指导意义短暂失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或冲突。
“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取向是导致教育实践缺乏反思内涵的内在原因。
[1]理论的理想性与非理想的实践相碰撞时,学生很容易陷入困惑,对所学的理论乃至自己的专业意向充满怀疑。
此时应是学生进行实践反思的最好契机,也最需要高校和中小学指导教师的介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但由于教育实践课程价值取向和指导教师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实践课程反思环节缺失或反思简单化,导致职前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要求无法真正落实,不利于实践性知识形成,不利于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要求落实不到位。
教育实践活动是职前教师反思的源泉。
师范生在实践行动中,已有的实践性知识在问题情境中被激活从而显性化后,与情境对话,在问题情境中分析、反思自身及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行动,进而总结、提升,形成自己新的实践性知识,用以指导下一步的实践行动。
[2]这种行动中的反思需要指导教师的积极介入,需要给学生以反思策略和方法的指导,需要提供行之有效的反思工具或支架,但现实中,教育实践反思管理往往过于简单化、肤浅化。
很多学校的教育见习和实习课程大纲往往都会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反思要求,如“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师生并进行反思”,“听课之后要进行反思”,“实习生课后必须有反思”,等等。
但为什么要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并没有在专业层面上给师范生提供技术性的建议或框架,以至于实践反思要求流于形式、止于文件。
第二,实践反思缺位不利于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
经过实践行动锤炼而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具有个人特质的新的.知识形态。
实践性知识主导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中,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3]同样,实践性知识也是职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其本人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思考,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
职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践反思,反思可以加快职前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化进程。
没有反思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如果职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其后续发展将大受限制。
加强教育实践反思,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可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更加有效地提高教育实践效能,快速实现专业成长的目标。
职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提高的理论水平反过来又促进了其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
他们就是在这种良性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中,建立着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加快着专业化的进程。
[4]
(二)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动向
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较之其他专业人员,教师所遇到问题的情境性、对象的独特性、题解的复杂性、面对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应是反思性实践者。
另外,教师是以经验的反思为基础,面向儿童创造有价值的某种经验的“专业人员”,它是针对人们把教师当作传授一定的知识或训练一定技能的“技术熟练者”而言的。
[5]职前教师不仅有“经历”,更应该有“体验”,不仅有“经历”和“体验”,更应该有反思。
职前教师对基于已有“经历”和“体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进行反思的思维活动可以理解为对行动的反思。
[6]职前教师在“经历”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应该思考类似这样的问题:此次经历我体验到什么,发现了什么,与所学的理论有怎样的关联,我可以与别人分享什么观点,我参与实践的态度与策略是否合适。
这样的反思之后才会有“体验”,才会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那么,如何让职前教师在经历与体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反思能力,确保实践成效,为其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提供实践支持?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的探索也许能为此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模式
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针对目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不到位的现状,明确提出要“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
实践过程中的行动反思是取得实践成效的有力保证。
“分段”是内容与形式,而“反思”则是精髓与实质。
师范生在教育实践课程不同的实施阶段,按设定的模块任务及要达成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并进行反思、研习活动,其专业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通过实践和反思交互转换,从而获得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全面体验,并从中检验自身素质,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呈现一个整体且螺旋上升的趋势。
(一)“分段”: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形”
1.教育实践阶段职前教师的知识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前者主要指各种原理类知识,通常通过课程学习可以获得,是师范生根据课程学习结果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后者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以及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原则。
[7]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离不开教育实践课程,为强化教育实践,《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规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则相应地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教育实践模块(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的实践时间明确设置为18周。
而这18周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学期,而是要贯穿培养的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也就是要按课程目标将这18周实践落实到不同的学期,不同阶段的实践有不同的实践目标和任务,且各阶段侧重不同,但前后连贯,形成序列。
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目前的做法如下。
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每学期有两周的教育见习,第六学期则有10周的教育实习,共有五个阶段18周的教育实践活动,本文根据实践进行的时间先后分别将其命名为“实践一”、“实践二”、“实践三”、“实践四”和“实践五”(见表1)。
师范生在某个实践阶段参加教育实践并进行行动反思,获得相关的实践性知识,这些实践性知识可以用来指导下一阶段的教育实践并进一步检验,如此往复,其中不仅有实践经历,更有实践体验和反思,师范生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逐步提升其实践性知识,其教育实践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2.教育实践模块内容“分段”只是形式,如何确定各阶段的教育实践任务和目标才是教育实践课程的重点,这是确保实践成效的关键。
各阶段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的安排必须与职前教师的培养标准相符,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小学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是“能教”、“能管”、“能研”的小学教育优秀人才。
因此,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的内容分成如下六个模块。
认识学生。
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培养热爱学生的情感,通过实践反思,进一步研究学生,并逐渐形成管理学生的能力。
熟悉学习环境。
了解校情,观察分析学生基本学习环境(校园、教室和课堂),尝试学习环境布置,对学习环境与教育教学及学生发展的紧密关系进行反思研究,从而获得对学习环境的全面认识。
参与教学实践。
通过听课、议课、备课、试教等实践,熟悉课堂教学规范,初步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并进行及时反思,提升从教能力。
尝试教育研究。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并深入研究,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方法。
组织班队活动。
观摩班队活动,组织班队活动,逐步明确班队工作的基本理念,熟悉班队工作常规,初步掌握开展班队工作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并通过对自己在班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研究,提升班队工作技能和实施能力。
批改设计作业。
协助指导教师进行课外答疑辅导、布置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熟悉相关工作规范,对学生作业现状及自己的相关工作进行反思。
以上每个实践模块任务又分解落实到不同的实践阶段,每个阶段都侧重某两三个模块内容的落实,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职前教师培养的全过程,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全程层进,螺旋上升。
(二)“反思”: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神”
结合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实际情形,参照陈向明教授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理论[8],我们认为,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要素:主体——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拥有者;问题情境——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实训及教育见实习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面临的令其困惑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行动中反思——师范生必须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帮助下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形成杜威意义上的“经验”,并对其今后的教育教学行动具有指导意义;信念——通过行动获得的新的实践性知识可以被提升为一种信念,通过师范生的后续行动被验证为有意义的、可行的,并能指导其后续行动。
其中,“行动中反思”是关键性的要素。
1.实践的过程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过程是一个包括“目标和任务——行动和分析——反思和实施——总结和提升”的螺旋发展的实践行动,在此过程中师范生通过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行动进行不断思考和批判性地分析,提高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性,从而养成新的实践性知识,提高自身的从教能力。
“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要求职前教师在各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课程目标选择实践任务,进行实践行动,与各种实践情境对话,在问题情境中分析、反思自身的行动,进而总结、提升,形成反思结果,反思结果继而指导下一步的实践行动。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四要素”的呈现方式契合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性实践”行动过程,两线共同推进,促成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
例如,在“实践一——观察学习环境:教室环境布置”阶段,我们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第一,明确目标:研究作为学习环境的教室环境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第二,设置任务:观察某班级的教室环境,画出教室布置示意图,提交反思报告。
第三,实施行动:观察某教室的环境布置,进行记录。
第四,经验反思:教室环境有什么特点(整洁、安静、舒适、美观),墙面布置是否符合该学段儿童心理特点和审美情趣,区、角创设内容是否丰富,是否便于儿童观察、操作,环境布置儿童参与情况,是否使用废旧材料,制作是否简便、易行,你有什么改进建议或措施,等等。
第五,总结提升:总结教室环境布置的原则、要求和方法,如果让你来布置,会怎样设计。
2.实践的反思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反思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必须通过师范生的主体思考,通过行动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
经过实践行动锤炼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具有个人特质的新的知识形态。
因此,行动中反思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对教育实践各阶段不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加以梳理,可以帮助师范生逐渐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
要让师范生明白,反思并不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比如,可以围绕某个实践环节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我何时何地出于何种目的做(经历)了什么,与预期有何差异,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何有这样的感受,我做得最好的是什么,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再来一次应该怎么去做……这就是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过程。
当然,要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需要时间,需要经验积累,需要指导教师的引领,需要一个支持反思过程发展和形成的环境。
最后每个人通过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反思结构、形式和方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实践反思方式,这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过程。
例如,为了让师范生尽快熟悉小学生,了解小学生,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在“实践二——了解学生”这一环节,安排了一次访谈学生的反思性实践。
要求每名师范生访谈三名小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如学习生活、课堂体验、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等等)进行访谈,每生用时不少于15分钟,事前拟好访谈提纲,做好访谈记录并整理,最后提交访谈报告。
我们给学生提供参考的反思内容及步骤:通过访谈你发现了什么,获得什么体验,你对学生有何新认识,这种收获与学校课堂上学的理论有何关联,你觉得在学校里学习教育理论有何意义……通过这样的实践反思活动,师范生很快就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实践反思方式。
三、“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
“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需要稳定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指导能力过硬的指导师队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指导措施等条件的支持。
(一)建设稳定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是师范生接受技能训练、运用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
从根本上讲,师范生的职业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教育实践“练”出来的,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教育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分段”进行教育实践,对教育实践基地的需求大大增加,这也意味着组织工作压力的增加,所以需要建立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u-g-s)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形成协同效应,协同培养,共同达成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
对比类论文篇九
当前对会计模式的定义有:一是,会计模式是按一定的会计特征对会计系统内诸要素所进行的综合与描述。二是,会计模式是对客观存在的会计工作采用抽象方法进行的模拟,是指为实现一定会计目标,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会计标准形态。三是,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会计模式的分类,就是根据会计模式的某个特征或标志对各个国家会计模式进行的集合“归类。其中缪勒把会计模式分成以下四类:宏观经济模式;微观经济模式;独立学科模式;统一会计模式。
缪勒的分类标准是会计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中每一国家的会计学科都程度不同的受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微观经济理论的影响,也都有自身的'会计概念。美国会计学会则有以下几种分类:英联邦;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美国;共产主义国家。这种分类的不足首先是分类标准有很强的主观性,其次是内部缺乏逻辑一致性,再次是它列示的每一模式的会计特征与分类标准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美国企业的会计概念、程序与方法,是在企业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善的、独立的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会计实务,强调确保企业收益决定的现实性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公正性与连续性。
中国的会计模式属于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国家将主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模式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在不断迈出步伐,对美国的会计模式也已有所借鉴和融合,但仍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首先,在会计管理体制上,强调立法管理和行政管理,虽然认为民间职业团体也有参与管理会计工作的必要,但主要是政府出面以法律、政策等形式统一管理会计工作;其次,在制定会计规范时总力求使各种会计主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偏向统一,并力求会计规范的完备化和法制化,强调会计规范的指令性和强制性。这样的会计模式应该说是符合我国目前的人文环境和总体会计环境的,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二)中美会计准则比较
对部分会计处理的争议。美国公认的会计准则是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机构制定发布的。它是一个由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授权和监督下的民间机构。在组织形式上,fasb脱离了aicpa的直接领导,而归属于由职业团体的代表组成的财务会计基金会(faf)。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以下特点:其成员不都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而且不与任何客户的利益相联系;独立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采用民主的制定公认会计原则的程序;有丰富的研究经验。由两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国家的政府部门即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因此它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但由政府机构制定准则,可能会出现如强调政府意志、忽视民间企业的意见,从而造成会计准则缺乏客观性、中立性。而美国会计准则传统上由民间机构制定,政府则发挥促进、评论与确保贯彻执行的作用,所以比较客观和中立。(2)中美会计准则制定上的差异,在模式上除制定机构不同外,我国的准则制定过程不如美国严谨,也缺少对准则制定过程的理论研究。
(三)会计国际协调的比较
近年来,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会计的国际协调日益重要。所谓会计协调化是指通过一些国际性组织或专门机构,制定或认可采纳统一的会计准则或其他标准化文件,促进一定地区或世界范围内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统一和可比的活动。20xx年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会计、审计业务进行全面调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美国以原则为导向制定会计准则方法的建议》,开始了逐步向原则导向调整的新里程碑。
20xx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修改了会计要素的定义,这些新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基本上一样,这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伐。20xx年财政部新会计准则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基本一致,但我国会计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作为一个经济转轨国家,在市场发育、法律制度等环境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是否能保证,尚待执行中的检验。
对比类论文篇十
在写学习心得之前,跟同学们聊起论文写作,不知道怎么说起的,我们说起了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的那些三段论套路,文章要什么“凤头、猪肚、豹尾”,怎么当初的八百字要那么痛苦地挤出来?上到大学,随便来篇文章,自由发挥,轻而易举。
我想在生活上,懂得怎么写文章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很懂的生活的人,而且他们的生活一定很多姿多彩,他们的人生阅历一定很丰富。在学术上,懂得怎么写好论文的人,必定是一个学识很渊博,思想很深刻,善于思考的人。
说说论文写作课所获吧。
记得季老师刚上这门课的时候就说过我们的一些师兄师姐上完了这门课也不知道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论文课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自己以后在写毕业论文时候,起码知道要在内容与格式这两大方面抓好。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不容易啊,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也是我们积极学习的态度的表现。
季老师谈及论文写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强调论文的格式。的确,先不说我们的内容是否新鲜,观点是否创新,建言献策是否有建树,但论文格式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好的。这些基本的格式我们要做好弄好,基本的东西没做好,留给指导老师给你做,这合适吗?季老师说他自己指导学生论文的时候,老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拿回去吧”。我想老师要同学们拿回去的不仅是修改格式的论文,更重要的是把对待毕业论文写作那种懒散不认真的态度拿回去吧。今天面对的是一篇本科论文,明天也许就因为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而错失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是一句话很俗套而且老生常谈,但是十分有理。
老师说到现在的大学生论文没有多少是有水平的,想找几篇优秀的论文给大家学习学习都没有。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大学生可是量多质差,真正好好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同学很少。大家都忙于考取各种证书,考取英语四六级,忙于各种社会实践,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就只是浅尝辄止了。所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想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肚子里没有真材实料,脑子里没有创新的灵感。
课上老师给我们点评了一些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印象中听到老师批评的声音较多,没有哪些赞许的话。季老师是一个会说真话有要求的人,老师的评价是中肯的。学习这些论文,连我这个没什么水平的都看出一大堆问题。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师兄师姐的论文几乎是一大片的文字,图表数据分析极少,似乎空口说白话。有图有表有真相,没证没据,太难令人信服,文章太苍白了。论文最后是文献,文献资料来源太少,缺少精确。有的甚至来源我们教材,这是不太可取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很重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广泛地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在展示一些论文也包括他自己的,老师强调得比较多的就是论文要勾勒架构、建立模型。老师的论文水平非常高,我们望尘莫及,能看懂就已经不错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在学术上面的造诣必定源自于长期不断的学习与积累。
季老师建议我们多去图书管的阅览室走走,多阅读网上一些名人博客,多去收集一些学习资源。在大学,有老师能够指引我们要懂得如何去学习,比在课堂上授予我们更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李春英老师给我们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李老师说了一句话,我现在还记着:“关于大学的学习,你收获的应该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在大学,这是很弥足珍贵的。授之以鱼,仅供餐饱;授之以渔,则一生受用。我想学会学习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
课上向老师提过这么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够让写出来的文章有深度有思想有意义而且深刻的?老师的回答很认真很全面,我是有收获的,但是老师很谦虚,最后还说:“不知道有没有很好地回答你的问题?”老师学识渊博,但他对学生不骄不纵,低调的为人与谦虚认真的态度让我打心底里尊敬他。想想我们身边有些人吧,学识甚少眼光短浅,还骄傲自大,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说实在的,万千世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没什么好骄傲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一样,其实大家都一样的,把自己高高的姿态放下,多多向身边的人学习。
对比类论文篇十一
l、问题的提出
高师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是“未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将来要从事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因此,高师生除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教育教育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许多研究发现,高师生的心理问题者检出率为22.40%m,自信心缺乏者占30.91%,情绪不稳定者占34.43%,人际关系紧张者占10.22%,神经衰弱者占30%[2],许多高师生在强迫、偏执、焦虑、敌对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心理问题[3]?于是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公修《心理学》作为非心理专业的高师生唯一的一门心理教程,应当充分发挥它对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作为一门课程,课程的内容、教育方法等都将影响课程的教育效果。为了提高《心理学》在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必须对原有的心理学在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鉴于此,本文对于公修《心理学》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索。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实验在商丘师范学院一年级专科生中进行。随机选出中文系一个班为实验组,共62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34人,平均年龄为18.7岁;随机选出数学系一个班为对照组,共64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0人,平均年龄为18.8岁。
2.2研究步骤
首先采用derogatis,l.r1975年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王征宇1984年中文本)。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受试自填量表前给予统一指导语。其次,实验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实验班开设《心理学》课程,教育时间为一学期(16周),每周3节课(每节课40分钟),共48个学时。对照班在本学期不开设《心理学》课程。课程以正式出版的《心理学》为教材,但对其内容进行一定的增删。删除有关介绍国外心理学派别理论观点的内容,保留了基本的概念、原理,增加与大学生有关的实际问题,融知识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培养、抗耐挫力等于其中,让心理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教育需要,心理学教育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或辩论或演讲)、角色扮演、写论文、个别辅导等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讲授法,即对心理学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要点做重点讲解,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案例分析,即教师把收集的有关心理病例呈现给学生,并引导他们分析其成因及矫正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课堂讨论(或辩论或演讲),即教师提出大学生关心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或演讲),如如何面对挫折(或“失恋”)“。通过讨论,学生互相沟通,相互启发,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认识,让学生之间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互动”,不但培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了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角色扮演,即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心理短剧,通过角色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中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与人交往等,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写论文,即要求高师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既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能更深地了解高师生的心理状况,以便做好个别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即发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个别、具体的辅导和行为矫正,及时给予解决,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课程结束后,利用scl-90问卷再次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以检验心理学教育改革对提高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际效果。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后两组的比较
就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言,我们分别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前测结果之间、对照班自身前测与后测之间、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结果之间、实验班自身前测与实验后测结果之间进行了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1)。其结果是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前的scl-90测验中,各因子之间的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班自身前测与后测各因子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班与实验班后测各因子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以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项因子的差异最为显著(pc0.001)。这就表明,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前各因子的均值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心理学教育,实验班的学生在阳性项目数和各项因子痛苦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
3.2实验组不同于性别之间测试结果比较
男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项上前后测因子的'痛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0.09),其它三项的痛苦水平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
女生在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偏执、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项上前后测因子的痛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0.001),敌对、恐怖因子的痛苦水平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
以上表明《心理学》教育对男女学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3.3实验组所有学生实验前与实验后的结果比
就实验班学生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情况,我们对所有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各因子的均值、心理健康、测验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前,有27%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的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实验后,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下降至5%,但存在明显显著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并没有显著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心理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疏导轻度心理问题效果较好,但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教育效果不太明显。
4、结论与建议
4.1实验表明,高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重视。学校各管理机构、各科教师都应把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抓紧抓好。
表1两组scl-90
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效果却不明显。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单靠心理学教育无法真正解决。因此,需要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有必要的话,需要精神病医院的协助治疗。
4.3心理学教育对于提高不同性别的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存在差异性,提示在心理学教育中要考虑到性别因素,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对比类论文篇十二
英语中有许多格言,和汉语类似,格言的含义往往与字面意思不同,是对字面意思的一种延伸,这些格言有很多和宗教文化有關。
基督教是西方最主要的宗教之一,其经典《圣经》则被教徒奉为圭臬,英语语言中很多格言与圣经有关。比如“atreeisknownbyit’sfruit”这句话在英语地区广为流传,其字面意思是“看果实就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而在英语语言中,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其引申义:观其言知其行。另一句“samewayasyouwouldliketobetreated”字面意思是“你会尝试别人喜欢的方式”其引申义则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方式在英语中十分常见,深刻体现了西方宗教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1.2英语语言中的宗教文化人名、地名
英语中,有大量重复的人名、地名,看似普通,其实很多都是源自于西方宗教。比如我国历史上著名军阀唐继尧,其名字中“继尧”即是继承上古人物唐尧之意,这种情况在英语中也十分常见。
现代美国人中,很多人名“保罗”,比如nba球星保罗·乔治,保罗即西方宗教文化中耶稣的门徒之一。此外,耶稣还有12门徒,即西门彼得、安得烈、雅各布、约翰、腓力、巴多罗买、多马、马太、小雅各布、达太、西门、犹大,基督教的新教和旧教文化中,12门徒的名字不同,但很多都被西方人所用,比如约翰等。
此外,英语中很多地名也和宗教文化联系密切,美国旧金山,又名弗朗西斯科、圣弗朗西斯科,这一地名的来源就是西方宗教人物,同样,圣安东尼奥也来来源于宗教,突出体现了宗教文化对英语语言的渗透。
1.3英语语言中有宗教文化色彩的俗语
在观看英语原声电影中,经常可以听到“mygod”、“jesus”等词汇,这两个词都来自于宗教,均是上帝之意,对俗语的渗透也是西方宗教文化在英语语言的重要体现方式。
不同于格言,俗语往往在生活中被大量使用,经典好莱坞故事片《教父2》中,参议员吉尔瑞在看到尸体后,掩面痛哭,口中所说“jesus”即是一种宗教文化的渗透,是一个表达自己的悲伤、痛苦情绪的词语,意为“上帝”,字面意思和引申义相同,但在引申义中含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而在大部分英语原声电影中,出现一些恐惧、混乱镜头时,往往会听到“mygod”一词,字面翻译,是“我的上帝”、“天呐”的意思,引申义也相同,但和“jesus"的表达效果类似,“mygod”也带有十分强烈的感情色彩。对俗语的渗透,是西方宗教文化在英语语言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对比类论文篇十三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观念。而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自由的国家,也因其思想的自由,个性的张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于是,由中美所分别代表的东西方不同教育观念的冲突也就一直存在着,并在华裔美籍第二代移民身上有所体现。本文将以谭恩美小说中所体现的中美教育观念的冲突作为研究的支点,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美教育观念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冲突的原因。
关键词:中美教育观差异冲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是一位既了解东方文化、又难以融入美国文化的作家,她的具有奇异东方色彩的作品曾风靡了美国大陆,也影响了一代华裔美籍移民的成长历程。其代表作《喜福会》、《灶神之妻》、《接骨师的女儿》、《沉没之鱼》、《灵异女孩》都以浓郁的东方本土色彩征服了美国读者。在她的小说里既表现了华裔第一代移民创业的艰辛历程,也表现了第二代移民与第一代移民之间所产生的多种层面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本文将以谭恩美小说中所体现的中美教育观念的冲突作为研究的支点,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美教育观念的差异,以及产生冲突的原因。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
如果把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中美教育观的差异主要集中于继承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分歧上。
1在中国的教育理念中,最注重的是培养严格严谨的治学精神。中国人尊重知识,崇拜读书,对知名的学者及其所代表的知识体系始终都处于一种全盘接受、继承的神圣心理之中。而美国更注重培养创新的精神,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专家学者,敢于挑战权威,对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拓展式、创造式的学习,而不是被动承继式的接受。一言以蔽之,中国的教育注重循规蹈矩,而美国的教育注重创新与反叛。因此,两种不同的知识观和人才观,也引出了东西方家长不同的追求。对于出生于中国本土,深受中国教育理念影响的华裔第一代移民来说,他们一边抱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思想,一边以这样的心态影响着他们的下一代――生长于美国的第二代移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皮肤的美国人。在谭恩美的《灶神之妻》里就表现了华裔美籍母亲们的强烈中国特征式的教育理念,如薇薇的姨妈就把薇薇妈妈离家出走的反叛行为归罪于西方的____育,她认为:
“外国老师就想推翻世上所有的秩序!什么孔子坏,耶稣好!女孩子能当教师,不一定要结婚,真是是非颠倒!”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第一代的华裔移民们通常是把西方的带有反叛意识的个性化教育视为洪水猛兽,他们认为西方的创新教育观念破坏了一切既成的秩序,从而使天下大乱。而在美国社会中,这种反叛精神却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叹和迎合;而拥有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精神的人也会受到赞扬,正是这个最根本的差别,决定了美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奇迹的出现。
2、中国人不但对知识和书本充满了崇拜之情,而且更加注重对知识的专业化的追求,正如韩愈所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也因此,中国的教育就形成了一种窄而深的局面。中国的教育理念把原本可以融通的知识系统切分成无数个相对独立的局域,并认为每个人只能在一定特定的局域里求得知识,获得成功。而美国的教育追求的是知识的广而博,美国教育界在绝对的创新思想的引领之下,不断地追求各个学科与领域的交叉渗透,从学科与学科的渗透之中,实现知识的突破与创新。于是,中国人的专业与美国人的博学又形成了中美教育观的第二个冲突点,而这在谭恩美的小说里则表现为第一代的移民家长与第二代的移民儿女间的激烈冲突。如《喜福会》中,当薇弗莱的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儿有下棋的天分后,她不但让薇弗莱放弃了其它的学业,甚至可以不做家务,只是专心地学习下棋。于是,薇弗莱9岁时就已是国家级的象棋冠军了,并被捧成美国的希望、棋坛新星、神童。但是,过于专业的追求使小小的薇弗莱只觉得自己已陷入到黑兵的铺天盖地、排山倒海的压迫之势中,她被这种压力吓得惊慌失措,刚刚14岁就感到自己的天生才气已离去,正在逐渐变成那种十分平庸普通的人。于是,她在14岁之后就完全停止下棋,从而彻底停止了其神童生涯。而受到美国广博教育的美国少年,对生活的适应性则强大得多,他们具有更多的升学和选择专业的机会,他们的人生是多彩的,因此,他们的前途和只会下棋的薇弗莱完全不一样。
在中国人眼里,更看重的是正规教育。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会让儿女从小就追求正规教育,并以儿女受到过高等教育而自豪自夸。而在美国家长眼里,他们则更注重儿女的成长过程,他们不认为只有受过高等教育才能使儿女成才,评价一个人的关键是看他有没有创新意识,有没有影响社会进程的能力。因此,在深受美国教育思想影响的第二代华裔移民的心目中,他们对父母的那种追求正规教育的想法十分不理解又十分反感,他们故意要用标新立异的做法让自己的父母失望,让父母的那种崇拜名牌大学的念头落空。于是,《喜福会》中的吴晶美就以在大学里退学来表示自己个性的独立:
“我有好几次让她失望,每一次都是维护了我自己的意愿,维护了我辜负别人期望的权利。我的成绩并不是全a,没有当上班长,没有考进斯坦福大学,甚至大学没念完就退学了。”
没有考上好的大学,考上大学还要退学,这是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吴晶美对母亲的报复手法,因为她知道在母亲心目中一座名牌大学是什么样的分量,所以这种报复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
二教育方法的差异
在上述的教育理念之下,华裔的家长自然有着全然不同于美国家长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他们采用这种纯正的中国教育手法去教育他们生长于美国环境里的儿女时,所产生的冲突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1中国家长因为有着顽强的个人家族意识而习惯于在与其他人的对照中相互攀比,习惯于把过高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的身上。如《喜福会》中的吴晶美回忆说,她们从小就在母亲们的攀比中长大:
“打从我们襁褓时代起,我们的母亲们就开始比较我们肚脐的折痕,耳垂的形状,跌破的膝盖愈合时间的长短,头发的密疏与深浅,穿破鞋子的多少……”
有一次,龚琳达甚至以一种似是抱怨、实是夸耀的口吻对吴素云说:
“哎,薇弗莱捧回来的奖品实在太多了,她自己整天只顾着下棋,我可忙坏了。每天,就光擦拭她捧回来的那些奖杯,就够我忙的了。你真有福气,你可没这种烦心事。”
而对于龚琳达的夸耀,吴素云也高高地耸起双肩,以一种得意的无奈口吻说道:
“我可比你还要心烦呢。我们的晶美,满耳只有音乐,叫她洗盘子,你叫哑了嗓子她也听不见。有啥办法,她天生这样一副对音乐失魂落魄的模样!”
两位母亲的这种攀比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她们的教育理念的一种表现,因为她们认为只有出人头地的女儿才是成功的女儿,才会给予她们足够的骄傲的理由。而在美国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得了多少奖杯与奖状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具有团队意识,能否具有创新精神,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下,移民的儿女仅仅成了华裔家长的私人财富,而美国家长的儿女却是属于全社会,甚至是属于全人类的。
2在这种迫切的攀比的心态之下,华裔的家长们多数会以批评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儿女,他们认为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成长有利,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因为中国母亲认为,对孩子过多的鼓励会使其骄傲而无法进步,并且还有损于母亲的尊严,而适当的批评犹如催化剂,能让人起而奋之,从而迎合别人的托付和期望。所以,在谭恩美笔下的中国母亲们多采用训斥的方式,并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在批评声里成长。如《喜福会》中的许安梅就时常对她的女儿露丝说:
“女孩子就像一棵树。你必须挺起身子,听站在你边上的妈的话,唯有这样,你才能长得挺拔强壮。假如你俯身去听别人的话,那你会变得伛偻软弱,一阵风就把你吹倒了。”
同样,龚琳达对生活中的女儿也处处挑剔,她不仅会批评女儿薇弗莱的头发样式,还奚落她的未婚夫里奇送的圣诞礼物,数落他的嗜酒,讥诮他脸上的麻子,这其实是母亲对女儿的一种特殊的关爱形式。但在具有美国思想的薇弗莱看来,却都是因为母亲不喜欢也不愿接受自己的一切,所以母女之间一直存在着深刻的误会。而中国母亲的训斥的教育方法,使成长于美国、完全接受美国的独立人格教育的第二代华裔十分反感,所以面对母亲们的批评,她们激烈地反击道:“一味地批评似乎就意味着你希望的只是失败。”
3中国家长习惯于为儿女设计好一切,他们自认为自己是儿女全面的监护者,甚至是儿女的生活导师,所以他们有权利干涉包括儿女的学业、婚姻、前程等全部内容;而美国家长则更看重儿女的意愿,他们认为儿女的事情就是他们个人的事情,自己完全没有干预的权利。因此,《喜福会》中的薇弗莱对母亲的干预感到非常苦恼,当她向她的美国朋友玛琳诉苦时,玛琳就很干脆地向她建议说:
“那你就干脆叫她闭嘴!叫她不要再管你的闲事,让她闭嘴!”
对于这样的建议,身为华裔第二代移民的薇弗莱只能叹息着解释说:
“唉,我不知道,在中国的法律里究竟有无这样明显的条例,可是反正,你不能对一个中国母亲说闭嘴,那几乎与谋杀案一样被视为大逆不道!”
三产生教育观念差异的原因
鉴于上述种种中美教育观念冲突的存在,美国学者艾米?琳(amyling)曾明确地指出:
“不管是新移民还是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都发现他们被夹在两个世界之间。他们的面部特征宣告了一个事实――他们的种族是亚洲,但是通过教育、选择或出身,他们又是美国人。”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理念所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正如帕特里卡?林(patricalin)在谈到母女差别时指出的那样:
“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深深地感到传统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反差。尽管她们熟悉中国生活中文化的细微差别,但还是常在自己的‘中国性’与‘美国性’之间摇摆。”
就连谭恩美本人也认为:
“当你出生于不同的种族群体,你会看到你的潜能只能在一个特定的文化中得到实现,于是你只好选择其中之一。”
由此看来,不管是身居美国的第一代移民还是第二代移民,他们的社会身份始终是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游离着,他们始终生活在中美两种文化的隔阂、对立与冲突之中,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教育观念的冲突,他们不得不经受这样一个事实:发觉自己夹在两个世界之中,他们的脸部特征表明一个事实,即他们的亚洲族性,而在教育、出生等理念的指认上,他们却是美国人。夹杂于两种文化之中的困惑是产生一切华裔移民文化困扰的根源,但要克服这种困扰,消除中美文化的差异,还需要漫长而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希尧:《人本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3]柳柏濂:《思考,在美国校园中――一个中国学者访美札记》,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amyling,betweenworlds:womenwritersofchineseancestry[m]。newyork:pergamonpress,1990.p20.
[6]ghymn,estherofasianamericanwomenbyasianamericanwriters[m]。newyork:peterlang,1995.
[7]carbi,lettresinterview:amytan[j]。belles1991.
作者简介:
张艳,女,1980―,辽宁昌图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黄吟,女,1959―,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对比类论文篇十四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文化对比模式研究只是英汉语言对比的一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总是由跨文化交际词汇表现出来。在不同的语言中,跨文化交际词汇分为: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任何联想意义的词汇。由于目的语与母语的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特定的文化意义或内涵。跨文化交际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对应性、不完全对应性、零对应性三种模式。
1英汉对应词汇
词汇意义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表示概念的部分,这是词义的核心部分,在两种语言中是相同的,在双语字典中的解释是概念上的对应。二是表示联想意义的部分,尤其是内涵意义,是词义的附加部分,这部分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两种语言中是不完全一致的,而这不完全一致的部分在双语字典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反映。所谓对应词汇,是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相同概念的词汇,即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也基本相同的词汇。如狡猾的“狐狸”、温驯的“绵羊”、凶残的“恶狼”、愚蠢的“驴子”、人云亦云的“鹦鹉”、生命力强的“小草”、生态环保的“绿色”、贪吃懒动的“猪”、漂亮傲慢的“孔雀”、邪恶不祥的“黑色”、共同崇拜的吉祥数字“3”和“8”、模糊夸张的数字“3”和“9”、委婉的“生老病死”、禁用的“污秽语”和“动物辱骂语”等,这些都是属于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基本对应的词汇。
2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
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概念意义对应而内涵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词汇。它们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的伴随意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内涵在涵盖面上呈现不等值性,其内涵意义表现出某种词汇信息上的增值或减损,即在一种语言中词汇所含的意项要大于或小于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还包括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词义的搭配关系不对等,词义的联想反映迥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把各自语言所含的文化涵义加以充分联想和扩展,造成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涵盖面上的不等值。如“知识分子”的概念意义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汉语中,主要指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包括大学教师、医生、科学家、工程师、中小学老师、大学生等;但过去在偏远乡村,受教育水平低,中学生也被称为“知识分子”。而英语国家intellectuals只包括拥有高学术水平的人,如大学教授等。所以,英语中intellectuals的范畴比汉语中的“知识分子”要窄得多。
在不同的背景下,词汇的文化涵义还表现在两种语言相互间质的差异,因为这种现象有时表现为不同语言词汇概念意义貌似对应而实质涵义却相差很远。传统文化的内涵造成两种文化内涵的非完全对应性。如“农民”在汉语中是指“从事田间体力劳动的人”,不带贬义,而在英语中peasant带有贬义,指的是“未受良好教育、社会地位低下的粗俗之人”。sexy(性感的)在英语中是褒义,而在汉语中是贬义。又如:child’splay(儿戏)在英语中表示“比较简单的,不很重要的事情”;而汉语中的“儿戏”则表示“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任、不认真的态度”。toeatone'swords非汉语中的“食言”,而是表示“收回说过的话”,带有惭愧不光彩的道歉;而汉语中的“食言”表示违背诺言,用英文解释为“tobreakone'spromise”。又比如英语中的“adultbook”和“seniorcitizen”,从字面意思来看“adultbook”与汉语的“成年人用书”相对应,然而“adultbook”的文化内涵是“色情书刊”的代名词。原来在西方社会中,淫秽书刊充斥市场,为了掩人耳目,这样一个委婉的词应运而生了。中国是一个尊老的国家,人们往往会倚老卖老,而西方国家谁都不愿说自己老,因为“老”就是无用的代名词,所以“seniorcitizen”是指“老人”。
3英汉零对应词汇
英汉零对应词汇,也叫英汉文化空缺词汇,这是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的盲点。这一特征表现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应词含义的空缺,即在一种语言中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表示相应的概念或对应事物的词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相互找不到合适对应的`词汇,这就是文化的零对应。零对应词汇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词汇,在一种语言词汇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异族文化接受者不明的文化涵义,造成对异族文化理解的空缺,成为语言文化的盲点。
在汉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具有傲霜斗雪,意志顽强之寓意;“梅兰竹菊”堪称“植物四君子”,代表刚直不阿,孤高傲世之品格,但在英语文化中,它们只是普通植物。在西方人心目中,palm象征着“胜利”。传说耶稣受难前胜利进入耶路撒冷时,人们撒满了棕榈枝欢迎他的到来。为纪念这个日子,人们设立了palmsunday(棕榈主日),即复活节前的星期日,此时人们会戴上棕榈枝来庆祝胜利、成功或高兴。汉语中棕榈树没有这些意义。
鸽子是明显具有西方文化意象的词汇,表示“和平”的鸽子来自《圣经》。在《创世纪》中,当洪水退去,诺亚首先放出探听消息的是乌鸦,它一去不复返。第二次放飞的是鸽子,它衔回了橄榄枝,表示陆地已经安全,方舟可以着陆,后来人们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里,鸽子没有太多的文化意象,俗语“放鸽子”指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出现,“信鸽”亦称“通信鸽”,是把普通的鸽子驯化后用来传递重要信息。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不断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当今地球村的形成过程中,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语言的文化背景是交际的一道最大屏障。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进行英汉词汇文化对比研究,就是要英语学习者尊重文化差异,处理好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既不能禁锢于自已的本土文化,也不能盲从于西方文化,要让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兼容并举,为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2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