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古诗原文 送别古诗心得体会(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8 21:38:07
送别古诗原文 送别古诗心得体会(优质9篇)
时间:2023-12-28 21:38:07     小编:文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送别古诗原文篇一

送别古诗素为古人所钟爱,通过对古代送别诗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古人的情感表达,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体会生活的真谛。送别古诗心得体会令人受益匪浅,通过观察、思考和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艺术美和时代背景,也能够在现实中找到对应情境。送别古诗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别离的苦痛,也瞥见了生活中的美好和人世间的真情。

首先,送别古诗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别离的苦痛。古人在创作送别诗时往往涉及到离别之情,其中的哀伤和感伤让人触动心灵。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述了一位宴会散去后送别朋友的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触动和哀伤。这种情感在文字中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对时光的感慨和对友谊的怀念来表达,使得读者不仅仅感到了诗人的情感,也触及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柔软和脆弱。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法改变的命运,所以会对这些古诗产生共鸣,并从中思考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其次,送别古诗也展现出了生活中的美好和人世间的真情。送别古诗的主题之一是友谊和亲情的表达,古人通过诗歌的方式将对亲友和知己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譬如,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句诗以饮酒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欢聚的珍视,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这种真挚友谊的表达令人感动,并唤起了读者对友情和家庭喜悦的回忆。通过古诗,读者意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值得珍惜,也触动了对友情和亲情的思考和回忆。

然而,在情感之外,送别古诗还能够提供对于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理解,让我更好地认识到古人的生活和时代背景。送别古诗往往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些情境往往是古人生活的镜像,展现出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俗习惯。通过观察和思考古人的送别习俗,我更加了解了古人的价值观和社交礼仪。例如,唐代的送别宴会往往十分隆重,人们们在宴席上品尝美食,饮酒作诗,以此来表达对友谊和别人的感激之情。这种方式体现了古人尊重人情世故的态度和良好的文化修养,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古代社会的风尚。

最后,通过对送别古诗的学习和思考,我也开始尝试在现实中找到对应情境,并学会用现代的方式来进行送别和表达感激之情。虽然古人的送别方式和现代社会有所不同,但人们对于离别和表达情感的需求是不变的。大家可以通过写信、发短信或者亲自给予鼓励和支持来表达对离别者的思念之情。同时,现代社会也提供了更多可以表达情感的渠道,例如,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感慨,或者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对方进行交流。通过将古代送别诗与现实情景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表达情感,并懂得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爱护友谊和珍视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送别古诗心得体会不仅让我领悟到生命的无常和别离的苦痛,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世间的真情。通过对古代送别诗的研究,我不仅仅了解了古人的生活和时代背景,也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表达对别人的情感和离别的思念。送别古诗给予了我智慧和启迪,使我更加懂得珍惜当下,珍视友情和亲情。

送别古诗原文篇二

1、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0、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送别古诗原文篇三

古人关于送别的诗有很多,他们喜欢用

诗词

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送别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古诗原文篇四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一样,交往中多多少少都会面临离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关于送别的诗句,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____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____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____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____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____许浑《谢亭送别》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____郑文宝《柳枝词》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____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____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____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____张泌《寄人》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____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____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____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____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____陆龟蒙《别离》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____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____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____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李白《送友人》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____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____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____佚名《送别诗》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____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____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____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____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送别古诗原文篇五

2、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唐)

3、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4、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6、离心不异西江水,直送征帆万里行

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人情却似杨柳絮,悠扬便逐春风去。(宋)

10、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古诗原文篇六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6、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孤雁》

7、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

9、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佚名《行行重行行》

10、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1、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12、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1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佚名《悲歌》

1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5、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6、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17、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18、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19、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0、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白居易《阴雨》

送别古诗原文篇七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唐·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描写送别的古诗。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明·萧云从

圣书万卷任纵横,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揭天掀地慰生平。描写送别的古诗。

宋·马远

天涯何处觅佳音,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

唐·白居易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唐·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唐·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明·唐寅

欲往何处觅雅训?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一泻君子千古恨。

唐·李白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

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

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

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

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

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唐·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唐·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别古诗原文篇八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杂剧中戏剧角色和戏曲吟唱道白手法的运用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文,理清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诗文的主旨

品味本剧多用修辞融古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主题,领悟剧中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感受主人公美好无私的爱。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3、重点赏析课文第一、二部分

三、检查预习情况

玉骢金钏靥芥醅

四、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板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重点赏析课文部分段落

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

v一w阅读第一部分

赏析[端正好]

(1)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明确:景碧云天(烘托气氛)黄花地(诗情画意)

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霜林染醉(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

赏析[滚绣球]

(1)全体学生朗诵[滚绣球]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柳丝玉骢疏林斜晖马儿车儿借景抒情离情难舍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身心憔悴怨恨

提问:请找出第一部分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语句来,并说出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

例如: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

赏析[滚绣球]

(1)指名学生朗诵[叨叨念]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明确: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v二w研习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问题:

v1w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

v2w[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v3w“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v4w“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v5w[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v6w“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v7w“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五、小结:

《长亭送别》一折戏,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六、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滚绣球]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阅读第三、四部分

2、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

指明学生背诵[端正好]、[滚绣球]

二、重点阅读第三部分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

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

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三、重点阅读第四部分

v一w指明学生朗读[一煞]

v二w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思考下列问题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3、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四、分析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

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2、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崔莺莺:轻功名重爱情叛逆倔强

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霜林染醉

交融(烘托气氛诗情画意化用诗词加深意境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长亭送别古诗教案]

送别古诗原文篇九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有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指责的情景氛围。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动身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耳目,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怜爱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颜色格外鲜艳。这悄然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调和,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时辰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统一机杼。这也恰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宽大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描绘,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绚丽,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示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崇高、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调和清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光距离。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分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面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覆盖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引用随焦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莽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诘问别时情景所觉得的惘然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殊凄黯孤寂,觉得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氛围的包抄,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覆盖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惘然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蚀拷嗒写景。但因为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颜色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夸耀读者完全摧残从中感改变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离由两个不同时光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悄然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离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陪衬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634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