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感(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8 21:58:03
清明节有感(实用11篇)
时间:2023-12-28 21:58:03     小编:雨中梧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明节有感篇一

清明节,有一个习以为常的传统——扫墓。今年,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带着四年级全体同学,去英雄山为那里长眠的烈士扫墓。早上,坐上车,不过20分钟就来到英雄山,来到默哀广场上,仿佛到了战争时代。之后,陆陆续续的又来了好几个学校,中学的学生也来了。

开始默哀三分钟,在这过程中,我心想:战争时期,那些战士想什么呢?也许是家人,也许是胜利,不过怎样,他们是伟大的,是为后代和祖国不惜献出生命的人。默哀结束后,每个学校都敬献花圈。开始参观烈士的墓碑了,有的烈士是著名的将领,有的是一些无名的战士,在丛山密林中穿行着,真是体会到什么叫做: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的意思了。看完后,开始向革命烈士纪念塔走了,准确的说是爬,因为是有很多级台阶的。同学们爬到一半就筋疲力尽了,可还是坚持着,可能是因为想到了烈士的原因吧,同学们还数着一共有几级台阶,老师最后说有117级,在纪念塔前休息了一会儿,今天的扫墓行动就正式结束了。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烈士是永垂不朽的,是可以为胜利献出青春和生命的!祝他们永世长眠于此——英雄山。

清明节有感篇二

今天,我的爸爸妈妈带我去了烈士陵园,当我看到那些为祖国而牺牲的英雄们,我真想高喊:“班级同学们,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吗?”

在那一张张烈士的脸上,流露出对我们这些祖国后代栋梁之材的期望。他们好像在说:“班级同学们,好好读书吧,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那一个个英雄们,也只不过都是20出头,却为了我们,献出了他们那宝贵的生命。

今天,有许多班级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烈士陵园,我想:他们应该都和我一样,对这些烈士表示深切的敬意!

班级同学们,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那些烈士们与敌人顽强拼搏,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呼吁:班级同学们,现在要认认真真的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让烈士们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清明节有感篇三

今天是清明节,我过得很高兴。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心里觉得这首诗写得实在是太形象、太贴切了。

刚到老家,我就发现家乡的景象变化真大呀!路变得又宽又平,像一块黑色的绸带;街道两旁种有一排排绿油油的树木,可爱的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好像在给我们说:“欢迎回来!你看,我们家乡的变化很大哟!”新建起了一座座高大的楼房;田里种满了碧绿的农作物,田边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家乡的变化真是令人留恋往返啊!

到了目的地,我们先从塑料袋里拿出香纸蜡烛等祭拜用品;然后砍了几根竹子,把砂纸穿进去后插到了墓顶上;接着摆好鸡、猪头、米酒等贡品,再点燃蜡烛和香,之后,每个人都拿着香朝着墓碑拜三下;拜完后,我们就插香,烧纸钱、纸衣服、纸鞋。想不到,祭拜的过程那么麻烦,不过也挺有意思的。

清明节过得真有意义,不仅知道清明的重要,还知道清明的习俗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看到这句,想起这句,念起这句,总会想知识渊博的曾祖父。

清明节是每个儿女该敬孝的时候。今年我又来到了曾祖父的坟前,旁边的一花一草都有回忆。

早年,曾祖父是个教书的。曾祖父总是教我做人的道理,可我就是不听。曾祖父看我心不在焉样子,他就更加严厉,更加严肃,更加严格。只要他看我头没向他那儿,就要被他骂。可我还是不听,但是他看我的考卷总是说不好,我问他哪儿不好,你看看基础就被扣了3.5分。真是不该呀。还有阅读也被扣了5分。你看该不该呀!还有这个,还有那个那个。你还不知道,我平时叫你多读课外书,你就是不听,问题一来你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吧。

曾祖父我对不起你呀!我不应该不听你的话。可是现在又有什么用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

但是我会努力学习的!

可是时光飞逝!曾祖父已经去世了,曾祖父去了另一个世界了!……

——我会记住你教我做人的道理的。

每当清明节到来的时候,好多大人就会拿着铁锹还有黄纸和冥币到先人的坟墓上烧纸、送钱。好让亡灵在阴间也有钱用;上学的孩子们也会被学校组织起来到烈士林园扫墓,通过扫墓,让我们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少年来,这个清明习俗一直保持着。

不知道为什么,每到清明时节,天空总是阴沉沉的,大多会下起雨,不由得让人们想起大诗人杜牧那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种感觉让人的心和天气一样。

家乡清明的另一个习俗是,在清明节那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两旁都要插上柳枝,锅里煮上好多鸡蛋,听长辈们说,这是在纪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据说,当年皇帝微服私访,不料饿昏在一户人家的门口,这户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见到有人昏倒在家门口,就想办法救活了这个人,当时老百姓很穷,介子推家也一样。皇上的这次微服私访,使他了解到了民间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后,决定重赏救命恩人,但是当圣旨到达的时候,介子推吓坏了,误以为皇上要杀他,于是乘天黑,背着八旬老母躲进了深山老林里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找到,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火烧树林,他想用这个办法逼介子推出来接受他的封赏。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被活活烧死在树林里,当人们看到大柳树下这对母子的尸体时候,无不叹息落泪。

皇上知道以后也后悔不已,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柳枝,煮鸡蛋,让已在天国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饱饭,不饿肚子。

时间过去了许多年,习俗保留了下来,但是对习俗的来历,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我想,也许清明节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时刻不忘感恩亲人,感恩恩人吧。

家乡的清明节,我永远难忘。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更多的是不舍。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写的清明时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开始,万物皆生,空气中弥漫着夏的气息。清明节年复一年,寄予了人们对老一辈人的无限哀思和祝福,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每逢这个时节,游子们都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人的思念,有何尝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哥哥们也千里迢迢回到家来,为祖先献上一份诚心。而我们的清明节也如往年一样是一个登山之旅。

早上,爸爸妈妈,伯伯们早已准备好的大包小包的祭祀品和干粮放满了一车。几辆车开上了咱的老家——宝石,那里可是一个有山有水、风光秀丽的好地方,那里大石头广布,虽然也很普通,但身临其境,你便快乐似神仙呀!一路上,爸爸跟我们说;“以前这里一个寨子的人亲如一家,几户人一个厅吃饭,一起生活,一起劳作,后来才盖了现在还算完整的小瓦房,大家富裕点了,才搬出去的,我们可是在这土生土长的啊!”我想爸爸、伯伯他们更能感慨这种“物是人非”的心境吧!

接着就开始祭拜,摆满了三牲、水果、?食、茶酒等,然后点燃香火,没人手拿三支香一齐跪拜。此时,一切都好像变得庄严起来,我心中怀着深深地祝福和敬意敬上了三鞠躬,同样我也热切的祈求老祖辈们保佑我们每一个人都健康快乐的生活。然后是烧纸钱,我们不胜其烦,小家伙们都可喜欢这个了,每个人手上都能分到阴币,放进火堆里,燃起了炎炎的烈火,随着丛丛山风,灰烬也飘扬于空中,越飞越高,也许他会把我们心中一切的祝福和哀思都捎给祖辈们。

最后,我们托着疲惫的身心迎着山中悦耳的鸟鸣,带着暖暖的心意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清明节有感篇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

适值清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我们的校园到处生机勃勃,桃红柳绿,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用演讲的方式,悼念先烈,祭奠英灵,目的是为了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勿忘历史,以史为鉴。

同学们,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祭扫先辈,缅怀过去,不是要我们沉浸在无限的痛苦之中,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我们奋勇前进的斗志;祭扫先辈,缅怀过去,不是要我们对历史耿耿于怀,而是要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开创未来;祭扫先辈,缅怀过去,不是要我们无限地悔恨,而应把历史作为镜子,既照着过去,但更多的应是折射未来,让今天的我们以史为鉴,以史立志!

同学们,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们!如何继承先烈的遗志?如何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太难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能够按照(中学生守则)、(“文明学生”四十字规范)要求去做,认真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家里,做一个孝顺父母、关心老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帮手”;在社会上,做一个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标兵”;在学校里做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伙伴”;在公共场所做一个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一个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就足够了。

清明节有感篇五

星期六,我们全家去老家为祖先扫墓。

到了祖坟所在的山坡上时,我就拿起扫把,把祖坟周围的.落叶等垃圾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细细地擦着墓碑。经过一番有力地擦拭后,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样一尘不染,光亮如新。没多久,祖坟就被我们扫好了,我们祭拜后,便走回老家吃午饭。

又就是一个清明节,这就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有感篇六

当要出发去扫墓时,我兴奋不已。在新楼汇合时,有许多人在那里等,有的已经去扫墓了,有的刚来,有的.还在等。

随后,我们一起去上山扫墓,在路上我们一群群人也去扫墓,我们来到了山脚下,草都被前几天的山火吞没了。我们首先去我爷爷那。我们来到那里,首先第一件事是除草,压纸钱,开始我们不愿意,但还是情不自愿地接受,我们在压纸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条小青蛇,开始我们非常害怕,但过久了就不害怕。我们都纷纷上去瞧一瞧,看一看。只见那青蛇快速地穿过一株小草。大人们老是叫我们别上去,但我们还是原地不动。最后在大人们的叫骂下,我们还是退了下来。扫完了墓我们就到别的地方去。

其他的墓一一扫完后,我们回到了家,个个筋疲力尽的,腿酸,腰疼的,但我们还是玩得非常愉快!

清明节有感篇七

当要出发去扫墓时,我兴奋不已。在新楼汇合时,有许多人在那里等,有的已经去扫墓了,有的刚来,有的`还在等。

随后,我们一起去上山扫墓,在路上我们一群群人也去扫墓,我们来到了山脚下,草都被前几天的山火吞没了。我们首先去我爷爷那。我们来到那里,首先第一件事是除草,压纸钱,开始我们不愿意,但还是情不自愿地接受,我们在压纸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条小青蛇,开始我们非常害怕,但过久了就不害怕。我们都纷纷上去瞧一瞧,看一看。只见那青蛇快速地穿过一株小草。大人们老是叫我们别上去,但我们还是原地不动。最后在大人们的叫骂下,我们还是退了下来。扫完了墓我们就到别的地方去。

其他的墓一一扫完后,我们回到了家,个个筋疲力尽的,腿酸,腰疼的,但我们还是玩得非常愉快!

清明节有感篇八

今天就是4月5号清明节,理所当然,今天我们要回老家扫墓。

今天早上,妈妈在洗碗,忽然从厨房里传来了一声震耳欲聋的杯子破碎声。吓死我们了,只见地上一摊鲜血,鲜血从妈妈的手掌心里涌出来,爸爸急急忙忙地载着妈妈往这附近的诊所迁移。爸爸妈妈回来了,幸好没什么事。我突然想起来了今年就是我的本命年,鼠冲马,况且我们家里还有三只小老鼠:弟弟、妹妹,还有小堂妹。总觉得一大早飞来横祸,很不吉利,肯定又会发生诗什么不幸的事情。

下午2点多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的.人都到山上去扫墓,火辣辣的太阳可一点也不心慈手软,把我们都快晒成“人肉干”了。

虽然今天的开头不就是很好,但就是除了早上之外,其余的时间也都还不错。唉!迷信真可怕,害得我今天过得心惊肉跳的,可到头来还不就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清明节有感篇九

清明节的那一天早晨,天正下着倾盆大雨。我看见妈妈和父亲的.身影,兴奋地嚷叫起来。因为今天是清明节,父亲妈妈早晨四五点钟就从县里赶过来了,为的就是扫墓。

这天早晨的六点三十分,父亲问我要和他一起去扫墓吗?我爽快地答应了。

在路上,我突然发觉父亲的手里比以前少拿了一样东西——鞭炮。我觉得很奇怪,心想:父亲会不会是忘了拿鞭炮了呢?于是,我用惊讶的眼光望瞭望父亲。

父亲,您是不是忘了拿鞭炮了,以前您都会带着鞭炮来的啊?

父亲听了我的话,回过头来,然后亲切地对我说:是啊!我今天确实没带鞭炮。

父亲的话音刚落,我马上接上了嘴。那您为什么明知道又不带来呢?

父亲知道我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他于是对我说:那是因为今年这儿发生太多火灾,所以不许燃放鞭炮,难道你没有看告示吗?听了父亲这段话,我脑海立即浮现出那张告示来,上面确实有不许燃放鞭炮这一条。

没想到父亲还挺守规的嘛!

在扫墓时,我看到了许多来扫墓的人,但他们好像没把那张告示放在眼里,同我父亲比起来,他们真是不如我父亲呀!

看到这里,我想到社会中又有多少个这样不守规的人呢?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罢了,但它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倘若人人都守规的话,那该是多么和谐的一个社会呀!

让我们做一位文明人,好吗?那现在就行动起来吧,改掉以往社会中的陋习,让一个崭新的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吧!

清明节有感篇十

清明的时候,我回老家去扫墓。

暮春的田野青黄相接,远远的泛起些新鲜的绿色,层叠起伏的山峦为雨后青白而明净的天空所映,显出几分青黛与黎黑的墨色。

绕过一座座山,行过一道道桥,趟过纵横泥泞的乡间土路,渐渐清晰的,是旧居残破的门窗,檐上的燕巢依旧,而燕群已不知何方。

一家人会齐,随着祖母上山。清明时节雨纷纷,上山的路不好走,但山野清和景明,影影绰绰的树影勾画得很清楚。

荒草自在坦荡地长着,铁灰的水泥下是祖父的安眠之地。大人们在打理荒草,清扫墓园。而我在一边待着,零碎地念想着。祖父死的时候我少不更事,死亡的概念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过于遥远,但我还是喜欢用“死”这个字眼,去世未免显得缺少人情味。我唯一的印象是那个佝偻的身影渐渐萎缩,最后蹙入一片清明茫茫的白色中,当这些印象与记忆都开始消逝时,野地里一片片荒坟最终都归入被遗忘的大流中。

祖母颤巍巍地叠着纸钱,那上边的各种符号让我想到了别的什么,那是跟这个节日存在关联的,你可以理解为迷信,或是更为古老而难以言喻的寄望。在她沧桑的脸上,那神情如同轻风吹过的湖面。

我突然隐隐地恐惧起祖母的离去,因为这样的画面让我想到了她终将也被遗忘的事实。我终日在她岁月的边缘徘徊,但那给我的是更深的愧怍,她的面对如今世界的茫然与新奇,第一次用手机的`欣喜与激动,每次回复她语意不通的微信时,我都感到无言的感伤。人的衰老是一个众叛亲离的过程,由被社会到被子女所遗忘,我们所爱的人最终也将永远地别离。

冥钱纸堆的火焰慢慢亮起来了,映照得那石碑上的名字愈发斑驳,青烟渐渐弥漫开来,播散出一种温热而微苦的气息。

我看着坟头上柱香飘散的轻烟,氤氲的热气仿佛要使人与它一起弥散在空中。而祖母依旧是沉默地微微笑着,望着纸钱在火焰中静静地蜷曲成黑色的灰烬,然后归于永恒的寂静中。

这一年一度的祭扫最终没有退却永恒的遗忘,但却使我铭记更多于此的记忆。缅怀仍是缅怀,而更深的,是人之生死最终归于天道,安于更为广大而浩瀚的循环中,那样生与死的规律,是我还无法触及的,出于自私的情爱。

人生中的小别离,最终都归于生者与死者的告别。而清明时节的祭扫,也只是一次次的预演,让我们最终能坦然地面对。

在那清和景明的空气中,死者同生者的联系,就如同长逝的水流般渐渐远去,最终流入不动声色的亘古的洪荒中。终将逝去的静好与永恒的静寂在这个时节分外清晰起来。

这样想着,在鞭炮的硝烟中,我忽然渐渐地舒畅轻松起来,觉着那些方才的念想也变得清晰,随着炮声一起渐远渐淡。

回程,下车时,祖母哑着嗓子跟我告别。我透过模糊的车窗,看着她苍老的背影蹒跚地踱过一条又一条的街,然后消失在一个拐角处。

清明节有感篇十一

清明节扫墓有感400字

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下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全体师生都来祭奠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

站在烈士墓前,我的心忐忑不安。思绪犹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多。革命烈士为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他们为我们抛头颅,洒鲜血。为的是什么?在许多词战争中烈士们都表现的很英勇。我们站在眼前这个烈士墓前,默哀了一分钟。在这一分钟内让我联想到了许多为拯救人民壮烈牺牲的烈士们。在我默哀时,全场所有人都嬉皮笑脸,仿佛感觉这不是扫墓而是春游。从冯老师乃发自肺腑的演讲时,没人再嬉皮笑脸,而是默默的把头底下去。我在这次扫墓中有许多体会和很多深深印在我心中的耻辱。当我走在回去的路上,感到心一阵又一阵的哭泣。烈士们在抗美援朝以及抗日战争等付出了生命。而我们却在之前笑他们傻,我发现自己错了,没有傻的人只有肯为别人付出生命拯救祖国的真正英雄。当冯老师在上面讲时,我是一直低头的,我不敢抬头面对前面的烈士墓。我觉得自己不配做中国人,对不起烈士为我们付出的生命。在我自悲时,觉得烈士活了过来,对我说:“顾梦妮不要自卑,你是合格的中国人,虽然你没去抛头颅洒鲜血,可是你不是在努力学习吗?这也是你对中国的奉献呀!”我听了,觉得不自卑了,因为我会把理想实现。虽然

我的理想

很难实现但我也会努力去实现。我的理想也是全中国人民的理想,就是赶走侵略者振兴中国,把中国变得强盛。也许这个理想我直到死也做不到,但我现在也要努力争取去实现它。

我虽然是一个小学生,但我会努力实现振兴中国的梦。我要在这对全国人民发誓我顾梦妮从现在起会努力奋斗将来可以振新中国,为送命的烈士报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635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