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7 05:59:13
最新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7 05:59:13     小编:字海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一

自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这些遗产在市内的自贡博物馆中得到了较好的展示和保护。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自贡博物馆,并对其展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下面是我的心得和体会。

二、展品介绍。

自贡博物馆展出的主要是当地的文物和历史遗迹。这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批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这些化石的年龄超过了一千万年,几乎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此外,还有许多古蜀文化的遗产,如青铜器、陶器、牛羊几以及一些石雕艺术品等。这些文物不仅是古蜀文明的珍品,更是中华文化的宝藏。

三、参观体验。

我第一次参观自贡博物馆时,就被展品和展览方式所深深吸引。馆内的展品分区展示,每一个展区都有明显的标识和介绍。让我感觉很亲切。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恐龙化石。它们凝结了几百万年的沧桑,给我带来了惊叹和敬畏。此外,这里还有不少沉浸式的展览,我可以像穿越时空一样,体验古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文化价值。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发展的积淀。恐龙化石和古蜀文化的遗产,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今后的人类历史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参观自贡博物馆,除了让我感受到了文物的魅力,更让我明白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这些往事的回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对未来的思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参观自贡博物馆,我更加珍视历史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通过展出文物来加强社会的文化教育和历史认知。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传承好历史文化,才能让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总之,参观自贡博物馆是一次很棒的体验。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有一支爱护文物的团队。这些珍贵的文物在这里得到了保护和展出,不仅让我们感知到了古蜀文化的魅力,更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希望这些珍贵的遗产能更好地流传下去,成为一座永不滴水的文明灯塔。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二

南京六朝该馆正式开馆,妈妈带着我先睹为快,参观了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展览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分为“六朝帝都”、“千古风流”、“六朝风采”和“六朝人杰”4个展厅。一楼是“六朝帝都”,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看视频和条幅了解了南京为什么被称为“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合称“六朝”,六朝均建都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六朝时期的南京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外城百万的城市,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基地”。

参观完一楼,我们顺着阳台来到了二楼。

“六朝风采”展厅,这里是博物馆文物的盈润所在。走进这里,犹如走进了一座美丽的园林,有翠绿的竹子、红艳艳的梅花,还有石阶、荷塘……我们穿行在亭台楼阁中观赏六朝文物,有精美的青瓷,有滑稽的人物塑像,还有名家书画作品集……大家全都被一尊青瓷莲花莲花尊吸引,这座莲花尊1972年出土于南京东郊年底麒麟门外灵山南朝墓,同时出土一对,造型端庄宏伟,高达85厘米,堪称“青瓷之王”。

三楼是“六朝人杰”,这里介绍了六朝时的名人故事,有晋朝政坛双星王恭和谢安的故事,有何承天编制《元嘉历》的故事……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南北朝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展厅里有一座祖冲之的雕像,祖冲之在油灯下计算圆周率,神情专注。精确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祖冲之到小数点后七位,他时代精神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我们乘电梯来到负一楼,这里展出了一段六朝建康城城墙和大型中小型排水设施遗迹,还有记里鼓车、指南车……看了以后,我们被迫对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创造由衷地佩服。

参观六朝博物馆,我们好似穿越到了1500多年前的“东方大都会”,让我们更加爱这座城市!交融着的韵味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南京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叔叔带我和俩哥哥一起去xx博物馆参观。

我们乘公交车到那儿,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排的队伍十分长,足足有好几十米呢!叔叔告诉我们,现在因为放暑假,所以去博物馆不用买门票,所以才招来了这么多人,如果要付钱,可能只有一半游客都不到。

大约过了半个多钟头,我们终于进博物馆了。

我们分别参观了雕塑馆、绘画馆、书法馆和玉器馆等7个馆。最让我好奇的是陶瓷馆,这个馆里面的陶器都十分精美。陶瓷——是展现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物品。如果叫我们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机器,我看也不一定能造出这么精致、美观、纯朴的陶器来。特别是我看到那个血红色的陶器,有你脑袋那么大,听叔叔上上面的颜色就是用血染上去的。一听到这儿,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雕塑馆里可是“危险重重”,不要以为是进了里面就出不来了哦!其实“危险”就是那几尊雕塑,只要你碰了这几尊雕塑,你立即会触电:轻则浑身麻;重则当场死。这表明了现代科技有多么发达。有一尊雕塑特让人惊讶,这是一块很大的石象,里面足足刻了一千多个小佛,只有指甲那么大!这看出古代人是多么聪明。

今天,我的知识大有进步。

期盼已久的一天终于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可是我小学生涯第一次和全班同学一起出游。

在参观过程中,最让我难忘,也最让我触目惊心和担忧的是刚进馆导游给我们看的视频。现在的八水有的已经断流,有的河床干涸,还有的到处可见垃圾……而且全球已有七亿人左右经常面临“用水危机”。我想:如果没有水,那庄稼就会长不出来,如果庄稼长不出来,农民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牛、羊也支撑不了多久,如果牛羊支撑不了多久,世界人民就没有吃的、喝的了,很多人都会饿死、渴死。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啊!

这次参观水利博物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节约用水!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四

苗药博物馆坐落在中国苗族自治县,这里是苗族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苗药独特的发源地之一。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这个知名的苗药博物馆,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体会到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对苗药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段:博物馆的展示。

苗药博物馆非常注重观众的互动参与,通过生动的展示方式,将苗药的演化历程和应用价值展现给游客。在博物馆中,每个展示区都有着详细的解说,并陈列了各类草药和苗族传统医书,从中可以看到苗族对于草药的独特鉴赏和研究。

第三段:苗族文化的体现。

苗族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在苗药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界的崇拜和融合,他们从大自然中探索出各种草药,用于医疗和保健,这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也展示了他们对于生命和健康的重视。同时,苗族独特的药物制作和疗效也让我深深着迷。

第四段:苗药的应用价值。

苗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药材和制作工艺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领域。在苗药博物馆中,我了解到苗族人民对于草药疗效的准确把握和利用以及对于药材保存和制作工艺的细致操作。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一环。

第五段:参观的收获与感受。

通过参观苗药博物馆,我对于苗族文化和苗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我体会到苗族人民对于生命健康的关注和珍惜,也领悟到草药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这次参观也让我深感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珍贵。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参观苗药博物馆是一次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和苗药的宝贵机会。通过观赏展示区和解读解说,我对于苗族人民的智慧和草药的独特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苗药博物馆的参观不仅是一次学习和了解的旅程,更是对于中医药事业和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珍视。这次参观让我深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支持。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五

超市的公交ic卡的充值终端一直在升级中,不得不徒步去很远的华润万家一层充值中心。

大街上的人真多,这是我来到兰州,一直存在的印象,到这个清明节,满一年,真快!

我思故我在,穿梭在人群中,我一直在想,自己存在的价值,是我现在的工作吗?是我依赖于工作,还是工作依赖于我?假如我丢了工作,又该往何处。

昨天,去省博物馆参观了一圈,有悠长的茶马古道,先进的齐家文化,艰苦的红色甘肃,更有恐龙时代,早期人类的遗迹。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镇馆之宝——铜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从入口到出口,似乎穿越远古,穿越未来。宇宙走过了138.2亿年,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恐龙时代和人类文明只不过是一小段而已,中华文明更不过上下五千年,人的寿命,以现在乐观看,只是百年,弹指一挥间。

历史的沉淀,才让一段文明影响深远。悠悠百年,真正付出的人,名垂千古。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六

作为一个文化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广西博物馆充满期待。最近,终于有机会去广西博物馆参观,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深深感受到了广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西人民的勤劳智慧。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在进入广西博物馆之前,我对广西的历史和文化只有一点皮毛的了解。但是在广西博物馆的参观中,我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首先,博物馆的展览布局非常精心,分为多个主题展区,每个展区都以生动的陈列和详尽的文字说明向参观者展示广西的历史与文化。我逐一浏览了广西的古代历史、民族文化、地理景观等多个展区,从中了解到广西的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自然风光壮丽。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广西的民族文化展区,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服饰、习俗等,使我对广西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广西博物馆的参观中,我对广西人民的勤劳智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展览中,广西的农耕文化和手工艺品成为了焦点。从陈列的农耕工具和农田景观中,我看到了广西人民辛勤劳动的身影。而且,广西的手工艺品如玉器、金银首饰、蜡染等,无一不体现了广西人民的智慧和才艺。这些手工艺品凝聚了广西人民多年的心血和努力,也成为广西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这些展品,我深深感受到了广西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并为他们所创造的文化贡献而感到自豪。

此外,在广西博物馆的参观中,我还注意到了广西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广西地处山水之间,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等。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广西自然景观的照片和模型,惊叹于广西自然之美。特别是广西喀斯特地貌的展示,让我对广西壮阔的山水风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下一步去广西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通过参观广西博物馆,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广西的历史与文化,还对广西人民的勤劳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对广西的自然景观有了更多的期待。广西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广西历史文化的场所,更是传承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参观过后,我对广西的向往与热爱更加强烈了,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广西旅游,亲身体验广西独特的魅力。

总之,广西博物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领略到了广西多样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广西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广西自然之美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敬意和向往。通过这次参观,我对广西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对广西的发展与繁荣充满了期待。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入苗药博物馆的背景和目的(200字)。

参观苗药博物馆是为了更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和传统医药知识。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而苗药作为苗族传统的医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药博物馆作为保护和展示苗药文化的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苗药的机会。

第二段:苗药博物馆的展品和展览(250字)。

步入苗药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古老的建筑,充满了苗族的特色,让人顿生敬畏之情。馆内设有多个展厅,每个展厅分别展示了不同类别的苗药和苗族医学的相关知识。苗药的展品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各种材料,每一样展品都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展示苗药的同时,也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他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第三段:苗药的独特之处和价值(250字)。

苗药是苗族民间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苗族人民长期居住在山区,凭借着亲近自然和对植物的观察,掌握了许多宝贵的医药知识。苗药不仅有着卓越的疗效,还具有独特的体验和文化价值。在苗族文化中,苗药是社区传统医疗体系的核心,也是苗族民众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一部分。参观苗药博物馆,让我对苗药的独特之处和宝贵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段:苗药博物馆给予的启发和感悟(250字)。

参观苗药博物馆,不仅仅是对苗药的了解,更是对苗族文化和传统医药的审视和思考。苗族人民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启示。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相对有限,我们可以从苗族人民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此外,苗药的展示也让我意识到了中医药的宝贵智慧和传承之重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宝库,中医药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参观苗药博物馆,让我对传统医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仰。

第五段:希望和行动(150字)。

参观苗药博物馆,让我少了对苗族文化和苗药的陌生感,增加了对苗族人民的尊重和敬意。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苗药,让苗族传统医药的智慧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承。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医药的价值和魅力,加入到保护和传承中医药的行列中来。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苗药和中医药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总字数:1100字)。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八

这周五,陈老师带我们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看了李山作品展。

刚进到馆内,我就吓了一大跳:在大厅里,有许许多多的半身人和半身蜻蜓的组合做成的模型,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但我很奇怪,为什么要用蜻蜓来做实验呢?过了会儿,向导阿姨说明了原因:因为蜻蜓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所以才用蜻蜓来做实验。我猜想,作者李山是想这样表达人和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吧。

更令我们大开眼界的是,在二楼我们看见了许多被改造过的昆虫,甚至看见了dna。

在三楼,李山的画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是人,不过很奇怪,上面布满了昆虫;有的是动物;有的还看上去好像什么都不是。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跟上画家的奇思异想。

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来到一个小屋里,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印刷工具。有一位阿姨介绍说:“这是用来印出图案的工具。”我满怀好奇地尝试着用这个工具印出了一幅图片,我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身上布满了昆虫的人。不过因用力太重,我印出来的图案差不多是全班最黑的。而且,我还发现,染料还有一股巧克力味呢!

你说李山的作品有不有趣?这是我迄今参观过的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艺术展。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九

海南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84年开始筹建的海南博物馆,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馆”,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挂牌成立,两者合署办公。因为当时海南刚建省,百废待兴,政府资金不足,筹建中的博物馆迟迟没有开工。

20xx年11月15日开馆的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省文化公园东部,是我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省博物馆工程占地面积60余亩,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技术用房、服务设施、办公用房。正在规划设计的二期工程建设面积约7000平方米,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馆内设有基本陈列4个,《海南馆藏文物陈列》、《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及《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对海南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馆藏文物2万多件。通过琳琅满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布景及多媒体手段的展示,观众可以全方位、多层次、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感受海南独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氛围。

馆内还先后举办了《开拓二十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成就展)》、《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亚洲艺术水彩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国家宝藏展》、《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场专题展览。

近年来,我馆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对我省的文物资源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由馆长丘同志担任主编的《海南历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于20xx年4月正式出版,该卷汇集了大学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学者及我馆多位业务骨干,向读者展现了海南古遗址、海南古建筑、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个领域。此外,我馆拟编辑出版《中国文物地图集海南分册》、《西沙群岛文物普查报告》等;个人学术专著有:《三亚落笔洞》、《古书画仿制研究》等;参与编写《中国黎族传统文化》、《中国黎族》、《海南民族风情》、《黎族传统织锦》等;发表考古发掘报告、论文及黎族传统文化研究文章等数十篇。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为研究海南省的历史、文物、民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

海南省博物馆的建成开馆,不仅是我省重要的社会文明标志,对建设国际旅游岛和促进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全面推动我省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

今天,我们参观了著名的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共分为两大部分,北面是科普广场,南面是自然展览馆,中间有一座高100米左右的电视塔。首先我们走进了自然展览馆,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大厅中央的一副骨架,我走上前,骨架旁边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黄河象骨,发掘于甘肃省,门牙长3米,又名剑齿象,比非洲象大。看了这个木牌后,我大吃一惊,心想:现在的非洲象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了,我国竟有比非洲象还大的象,这真是奇迹呀!

穿过电视塔,我们就来到了科普广场,这里简直是机械的世界!这里有科普剧场、音乐喷泉、科普电影院等近20个科普项目,其中最有趣的是科普电影院。走进大厅,灰黄色的屏幕占了天花板、左、右以及前面的墙,形成了一个向内凹的圆。过了一会儿,影片开始放映了,开始放映的是美国儿童科普片--《恐龙》,影片主要讲了肉食恐龙怎样捕食、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和恐龙可能是怎样灭绝的。

从恐龙发展史的介绍上,我知道了恐龙从三叠纪晚期出现,到侏罗纪时期的繁荣昌盛,再到白垩纪晚期的灭绝。它们的灭绝,有的说是因为行星撞击地球,有的说是火山爆发恐龙的食物没有了,有的说是大陆漂移。恐龙真是一个奇妙的物种。

参观结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浮想联翩,想到了恐龙灭绝是由生存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地球已经经历了六次物种大灭绝,无一不是由于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可见环境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我们正处在第七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平均每天有一种生物灭绝,很多都是人类的行为破坏生态平衡而造成的,所以,我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这次参观真好,既大饱眼福,又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有所感悟,真是一举三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791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